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27|回复: 6

坛经三十六对法的意思与其在佛教经论中的应用例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1 19: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题目】:坛经三十六对法的意思与其在佛教经论中的应用例子
        【1】、什么是对法?其实就是相等之法,或是相同之法。
        《六祖坛经》说:“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
        因:指开始。究竟:指最终结果(成佛)。“二法尽除”,这“出语尽双”中的一对都全部除掉,当然结果就二者相同了。
        【2】、相等或相同的具体条件:
        《六祖坛经》中关于此处有:“说一切法莫离自性”,这是要求在解说这个对法时,要不离自性。
        《六祖坛经》中关于此处又说:“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含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这是指在使用三十六对法时,要使用自性的正的、善的特点。
        《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
        因此,要使用自性清净,或称自性空、自性无的特点,也即《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或称无所得。
       也即,在自性清净的条件下,三十六对法才是相等或相同的。
        【3】、自性清净的形成条件:
        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
        因此有:自性清净心=真如。
        自性清净心,具有自性清净。
        《大乘起信论》梁之真谛译:显示正义者,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
         《大乘起信论》梁之真谛译: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由以上,可以有
        一心=真如
        一心法=真如法=心真如门+心生灭门=自性清净心法
        自性清净心法,可生成自性清净心,或称菩提心,或称真如,或称得到自性清净。
        【4】、公式:自性清净心法=心真如门+心生灭门
        三十六对法其实就是上面这个公式的运用。
        比如:在心真如门存在的条件下,自性清净心法=心生灭门。
        【5】、佛经相关例子:
        (1)、《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①、烦恼即菩提:烦恼比喻心生灭门,菩提比喻自性清净心。(后念离境即菩提,就是指心真如门)在隐含有心真如门存在的前提条件下,烦恼=菩提。
        ②、凡夫即佛:同理,凡夫代表心生灭门,佛代表自性清净心。在隐含有心真如门存在的前提条件下(或称在离境、或不着相的前提下),凡夫=佛。
        (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鸠摩罗什译本为例:
  ①、《金刚经》:“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在隐含心真如门(或称应无所住、或不着相)的前提下,身相(心生灭门)=非身相(自性清净心)。
  ②、《金刚经》:“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在隐含心生灭门(或称诸法、一切法)的前提下,佛法(自性清净心)=非佛法(心真如门)。(或者隐含心真如门也可以等式成立)
  ③、《金刚经》:“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在隐含有心真如门(无所住、或不着相)存在的前提条件下,一切法(心生灭门)=非一切法(自性清净心)。
        ④、《金刚经》:“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在隐含有心真如门(无所住或不着相)存在的前提条件下,说法(心生灭门)=无法可说(自性清净心)。
        (3)、《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个以下,就不具体分析了,总之是隐含某个门存在,保持等式(自性清净心法=心真如门+心生灭门)成立就可以了。
        (4)、《大方等大集经》说:“无有思惟名正思惟。”
        (5)、楞严经: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6)、圆觉经: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盘,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7)、无量义经: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四十余年未曾显实。
        (8)、《维摩诘所说经》:若求法者,於一切法应无所求。
        (9)、祖庭事苑五曰:“道生法师说:无情亦有佛性。乃云: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完)……
发表于 2020-8-22 16:5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是相对,对待,相因互果的意思。三十六对是计久种分类,只是个概数,不是只有三十六种。三十六对法是很重要的禅宗哲理辩证法,是六祖坛经中的很重要的一篇内容,但后人能理解运用的比较少,顿悟入道要门论中就较多的运用了这种辩证方法。

点评

这个帖子我急了些,有词不达意的之处。 对,本身确实没有相等的意思。相等是属于对法的实际意思。 ………… 《五灯会元》卷十五)问:“如何是佛?”师曰;“麻三斤。” 《五灯会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8-23 11:29
发表于 2020-8-22 16:5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句改正:三十六对是三十六个分类
 楼主| 发表于 2020-8-23 11: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剑心魔 发表于 2020-8-22 16:56
对是相对,对待,相因互果的意思。三十六对是计久种分类,只是个概数,不是只有三十六种。三十六对法是很重 ...

这个帖子我急了些,有词不达意的之处。
        对,本身确实没有相等的意思。相等是属于对法的实际意思。
…………
        《五灯会元》卷十五)问:“如何是佛?”师曰;“麻三斤。”
        《五灯会元》:僧问云门问偃:“如何是佛?”,文偃答:“干屎橛”;又如:僧问归省:“如何是清净法身?”答:“厕坑头筹子”。

       简化作:
               佛=麻三斤
               佛=干粪撅
               清净法身=厕坑头筹子

       上面这几个,算是三十六对法中的有漏与无漏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等等……。
        也算是六祖之后的禅师应用三十六对法的例子吧。
发表于 2020-8-23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8-23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原文《长阿含经》(Dirghagama)是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较长,故名。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乃往过去有王名镜面。时。集生盲人聚在一处。而告之曰。汝等生盲。宁识象不。对曰。大王。我不识.不知。王复告言。汝等欲知彼形类不。对曰。欲知。时。王即勅侍者。使将象来。令众盲子手自扪象。中有摸象得鼻者。王言此是象。或有摸象得其牙者。或有摸象得其耳者。或有摸象得其头者。或有摸象得其背者。或有摸象得其腹者。或有摸象得其髀者。或有摸象得其膊者。或有摸象得其迹者。或有摸象得其尾者。王皆语言。此是象也。
  时。镜面王即却彼象。问盲子言。《长阿含经》(Dirghagama)是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较长,故名。
象何等类。其诸盲子。得象鼻者。言象如曲轅。得象牙者。言象如杵。得象耳者。言象如箕。得象头者。言象如鼎。得象背者。言象如丘阜。得象腹者。言象如壁。得象髀者。言象如树。得象膊者。言象如柱。得象迹者。言象如臼。得象尾者。言象如絙。各各共诤。互相是非。此言如是。彼言不尔。云云不已。遂至斗诤。时。王见此。欢喜大笑。
  尔时。镜面王即说颂曰:
  诸盲人群集 于此竞诤讼
  象身本一体 异相生是非

  佛告比丘。诸外道异学亦复如是。不知苦谛。不知习谛.尽谛.道谛。各生异见。互相是非。谓己为是。便起诤讼。若有沙门.婆罗门能如实知苦圣谛.苦习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谛。彼自思惟。相共和合。同一受。同一师。同一水乳。炽然佛法。安乐久住。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人不知苦 不知苦所起
  亦复不知苦 所可灭尽处
  亦复不能知 灭于苦集道
  失于心解脫 慧解脫亦失
  不能究苦本 生老病死源
  苦能谛知苦 知苦所起因
  亦能知彼苦 所可灭尽处
  又能善分別 灭苦集圣道
  则得心解脫 慧解脫亦然
  斯人能究竟 苦阴之根本
  尽生老病死 受有之根原
  诸比丘。是故汝等当勤方便思惟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谛。

佛经译文:

很久以前,一个国王叫镜面王。他派侍者牵来一头大象,让盲人们去摸。

摸到象鼻子的盲人说象如曲辕(车前驾牲口的直木);摸到象牙的人说象如杵;摸到象耳朵的说象如簸箕;摸到象头的说象如鼎;摸到象背的说象如小山丘;摸到象肚子的说象如墙壁;摸到象脊背的说象如床;摸到象后腿的说象如树桩;摸到象前腿的说象如柱子;摸到象的脚印的说象如臼;摸到象尾巴的说象如绳子……互相争论不休。

镜面王见到这种情况大笑,说道:
“诸盲人群集,于此竞诤颂;象身本一体,异相生是非”


发表于 2020-8-23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阿含经》(Dirghagama)是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较长,故名。

佛经原文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乃往过去有王名镜面。时。集生盲人聚在一处。而告之曰。汝等生盲。宁识象不。对曰。大王。我不识.不知。王复告言。汝等欲知彼形类不。对曰。欲知。时。王即勅侍者。使将象来。令众盲子手自扪象。中有摸象得鼻者。王言此是象。或有摸象得其牙者。或有摸象得其耳者。或有摸象得其头者。或有摸象得其背者。或有摸象得其腹者。或有摸象得其髀者。或有摸象得其膊者。或有摸象得其迹者。或有摸象得其尾者。王皆语言。此是象也。
  时。镜面王即却彼象。问盲子言。象何等类。其诸盲子。得象鼻者。言象如曲轅。得象牙者。言象如杵。得象耳者。言象如箕。得象头者。言象如鼎。得象背者。言象如丘阜。得象腹者。言象如壁。得象髀者。言象如树。得象膊者。言象如柱。得象迹者。言象如臼。得象尾者。言象如絙。各各共诤。互相是非。此言如是。彼言不尔。云云不已。遂至斗诤。时。王见此。欢喜大笑。
  尔时。镜面王即说颂曰:
  诸盲人群集 于此竞诤讼
  象身本一体 异相生是非

  佛告比丘。诸外道异学亦复如是。不知苦谛。不知习谛.尽谛.道谛。各生异见。互相是非。谓己为是。便起诤讼。若有沙门.婆罗门能如实知苦圣谛.苦习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谛。彼自思惟。相共和合。同一受。同一师。同一水乳。炽然佛法。安乐久住。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人不知苦 不知苦所起
  亦复不知苦 所可灭尽处
  亦复不能知 灭于苦集道
  失于心解脫 慧解脫亦失
  不能究苦本 生老病死源
  苦能谛知苦 知苦所起因
  亦能知彼苦 所可灭尽处
  又能善分別 灭苦集圣道
  则得心解脫 慧解脫亦然
  斯人能究竟 苦阴之根本
  尽生老病死 受有之根原
  诸比丘。是故汝等当勤方便思惟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谛。

佛经译文:

很久以前,一个国王叫镜面王。他派侍者牵来一头大象,让盲人们去摸。

摸到象鼻子的盲人说象如曲辕(车前驾牲口的直木);摸到象牙的人说象如杵;摸到象耳朵的说象如簸箕;摸到象头的说象如鼎;摸到象背的说象如小山丘;摸到象肚子的说象如墙壁;摸到象脊背的说象如床;摸到象后腿的说象如树桩;摸到象前腿的说象如柱子;摸到象的脚印的说象如臼;摸到象尾巴的说象如绳子……互相争论不休。

镜面王见到这种情况大笑,说道:
“诸盲人群集,于此竞诤颂;象身本一体,异相生是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22: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