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12|回复: 14

随喜功德品法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6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现在《妙法莲华经》,讲到第十八品。这个暑假班,由〈见宝塔品〉讲到现在,经文讲了很多了。在这一个暑假讲修班里,我们这叫“解行并进”,又叫“解行相应”。你要是单单的解,而不修行,这好像“说食数宝”一样──就说这个吃的东西怎么样好吃,但是你不真正的去吃它,这也没有用。你要是行而不解,就会盲修瞎炼。盲修,就没有眼睛;瞎炼,也就是没有眼睛;这“盲”和“瞎”是一样的,不过有两个名称。所以你想修行,先要懂得怎么样修行。你把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你就不学到八万四千,也应该学到八十四;然后你对修行上,才会知道怎么样修行。如果你不学到八十四上,你连一个也没有学,你就是修行,也不知道那条路怎么样走。
好像你想要到某一个地方去旅行,你必须要预备一点资粮;资粮,也就是你旅行所用的钱。你明白了解这个道理,这就等于你要到某一个地方去旅行,预备这个钱。预备钱,你愿意坐飞机就买飞机票,愿意坐火车就买火车票,愿意坐巴士买巴士票,愿意坐轮船买轮船的票。这个“解”也就好像你有钱买票一样,“行”就是你到那个地方去了。你必须要先买了票,然后才可以坐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或者巴士,或者飞机,或者火车。我们修行也是这样,你若不明白,就等于没有钱买票似的。你现在听经,明白了,你就可以依照方法去修行;修行,就能达到你的目的。这就是“解行相应”──一方面明白了,一方面又修行。
你坐禅就是修行,你在这儿听经也是修行,这就是想要明白修行的方法。修行的方法,不是一个方法,有八万四千种那么多;所以你必须时时要听经,就是听佛法。经是佛所说的话、佛所说的道理,我们一定要知道,不要一点都不知道,就说是修行。说:“就是修行!佛都是修行成的嘛!佛看什么经来着?他没有看什么经,他也成佛了!”你看!把贡高我慢的心就生出来了。又受旁门外道的影响,说所有的人都是佛,你这也变成“所有的人都是佛”了;你这么一“佛”,可就把这“佛”耽误了!耽误的佛,就是误了;这一耽误,永远也没有什么机会成佛了!那么你想要成佛,必须要把贡高我慢的心先去了;你自己不要以为你那道行比须弥山都大、比四大海都深。不要有这种贡高我慢的心!你没贡高我慢的心,这样学佛法,依法修行,这才是解行相应、行解相应。
第一个暑假班的时候,我说我们又坐禅,又学教。本来在一般的地方,是参禅就不学教,学教就不参禅,所谓“冬禅夏学”──冬天就专门参禅,夏天就是专门学教、讲经说法。那么夏天讲经,一天只讲两个钟头的经。听两个钟头,你用功的,还能研究出来一点佛法;你若不用功,讲完经,就去睡大觉,或者去游山玩水,这一天就把其余的钟头都空过去了!
讲到这个地方,我又想起我来。我这个“我”是很小的,不是很大的;有多小呢?有一粒微尘那么小。就一粒微尘那么小,已经就赘得飞不起来了──那个微尘可以飞得起来,我这一粒微尘是太重了,飞不起来。我记得我学教的时候,是游山玩水的学教;你们不要学我这个玩山游水的学教!怎么样呢?
法师讲经,我也来听经;听完经,我就跑了,跑到那山上去看水、看山、看花、看树,这么一天悠游自在的样子,觉得很好玩的。我那一班同学,他们都很注意我的。为什么?他们看我一天到晚也不讲话,“他到底干什么呢?这么样子!”等到复讲的时候,他们都要对着本子来复讲;我把本子合起来,也不看本子,把眼睛闭上,就这法师怎么讲的,我就怎么讲,讲得一字也不去,一字也不添。因为我若加,就是我的意思了;我若减,又是忘了,所以也不加,也不减。
这些同学──我们那时候有三十几个,都是学教的法师,有学十几年的,有学七、八年的,有学五、六年的;我是头一年,头一年还不是整年,只是学了三个月。他们一看我这样子,很奇怪的;就问我:“法师怎么样讲,你就怎样子回讲,一点都不错,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你们大家猜,我怎么样讲?我说:“哦,这我以前学过嘛!”其实我以前不要说学,我连那经书看都没看过;但是我说以前学过的,因为我记得很快,他一讲我就记住了,所以我说:“这大约是我以前学过的,所以现在他给我一念,我又记得了!”是这个意思。他们说:“喔!原来你以前就学教来着!”我说:“不错!我学了很久了!”
在我学佛法的时候,很调皮的,可是守规矩;不是像你们不守规矩,倒是很不调皮的,但是答问上来,什么都忘了。
我说我去游山玩水──游山,我也没有在山上;玩水,也没有在水里。干什么呢?我在那个地方入学习三昧。学习三昧是怎么样?看着是看山、游山,但是心也没有在山上,在佛法里边。我看着是在水边上,但是这个心还是在学佛法里边:“今天这个法师讲的是什么?哪一段呢?那一个字怎么样解释啊?它的意思是什么?”自己和自己,就已经那么作了很多的问答,所以到复讲的时候,才能那样子很圆满的就讲出来。所以和你们学佛法的方法,完全都不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学佛法的,是美国的佛法,是“本子佛法”,要看本子!这个“本子佛法”,是不怎么样合用的;你没有本子就忘了,那是没有用的!所以学佛法,要把一天所学的,在晚间一定都要把它学会、温习熟悉了,这才是真正学佛法的一个方法。说是:“我没有时间。”就是在没有时间才要学呢!要是有时间,那不算学佛法。在百忙之中,能以把佛法提起来、放得下──提起来,就把它记得清清楚楚的;放得下,不是说这个月,就把前一个月所学的忘了;这一年,就把前一年所学的又忘了!不是这样子。提得起来,是你要记得住;放得下,你要把它收到你那个如来藏里边;到时候,一拿就拿出来。在如来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穷,那才算呢!
这个暑假班就要圆满了,你们各位成绩好的,就都作护教士,你们要护持佛教。在这个国家(美国),佛教是很少很少的,里边又有很多的渣滓。渣滓,就是不干净、很复杂。所以你们以后都要认识,知道哪个是真正的佛教,哪个是冒充的佛教,知道哪个真是弘扬佛法来教化众生,哪个是藉着佛教来创名誉,来求名、求利。这个很难看得出来的,求名求利的和不求名求利的,这个界线是很不容易分别的,所以很难认识。
不求名的,或者他是一个真求名;不求利的,或者他是一个真求利的。你看他是求名的,或者他不是求名的;你看他是求利的,或者他又不是求利的,很不容易分别的。在这个地方就把人都搞得迷糊了,分别不出来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可是,你善根深厚的,自然就认识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善根浅薄的,就认识不清楚。所以你若想知道哪个是真的、是假的,就要多作功德。你功德作多了,自然就遇着真的;你作功德少,自然就遇着假的。所以在这国家,你们要特别注意,以后要发真心来护持佛教!
第一次暑假讲修班的时候,有一个“美国祖师”跑这儿来了,他说他开了悟了,和六祖是一样的。我说:“你是开悟做祖师了,那我和你不能客气了!你愿意走,可以的,可是我一定要把你头给留下!祖师的头谁都可以留,那个六祖大师的头,他死了,都有人去偷他的头。”我又说:“我现在不要偷,我先给你留下了!”他说:“怎样留?”我说:“拿刀就砍下来了嘛!”他说:“那不行!”我说:“怎么不行呢?”他说:“佛都不叫你砍头啊!”我说:“我不是砍佛的头,我砍祖师的头!”把他吓得即刻站起就跑了,以后再也不敢回来。这个人是从纽约来的,预备叫我承认他是“祖师”;我想要割下他这个头,把他吓跑了!
我们现在讲〈随喜品〉。怎么叫“随”?随什么?怎么叫“喜”?又喜的什么?随,是随事、随理,随实、随权。喜,是喜己、喜人,庆己、庆人;说是有喜事了,大家来都给你庆贺了。庆己、庆人,也是庆因、庆果。
随事,就是随顺事相;随理,就是随顺理性。理,就是实相的理体、法界的本性。法界的本性,不出现前一念的心;现前一念的心,也就包括这个法界性、法界体。以现前这一念心,随法界的体;以现前这一念的心,随法界的功德,这叫“随喜功德”。随法界的功德,不是一个小方面的功德。
佛的本体就是“理”;佛的“理”也就是“法身”。佛出世来教化十方三世的一切众生,所教化、应化,这是“事”。由理而随事,由事而随理,这叫事理不二──事不离理,理不离事。看起来是两个,其实是一个;看起来是一个,又可以说是两个,所以说“二而不二,不二而二”。这种的道理,就是中道之理。
那么“随喜权、随喜实”,佛所说的“权”的功德也随喜,佛所说的“实”的功德也随喜。自己有这种的善因,才能闻到这种妙法,这是庆自己的因;而现在能遇着这种的妙法,这可以说是得到“遇妙法”的一个妙果。以这个妙果,将来就会得到菩提的妙果;所以这叫庆人、庆己、庆因、庆果。
**F2 广格量初品功德(分二)
G1 弥勒请问 G2 如来垂答
今G1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华经随喜者,得几所福?而说偈言:
世尊灭度后 其有闻是经 若能随喜者 为得几所福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在前边〈分别功德品〉说完之后,就要说这〈随喜功德品〉的时候,无能胜这位大菩萨对世尊又说了。
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世尊!假使将来有善男子和善女人,闻是法华经随喜者,得几所福:他听见讲说这一部《妙法莲华经》,或者长时间的随喜,或者一念间的随喜,他得多少福德?
而说偈言:弥勒菩萨随着又用偈言,向释迦牟尼佛来请问。世尊灭度后,其有闻是经,若能随喜者,为得几所福:世尊您灭度之后,将来有善男子和善女人听见讲说这一部《妙法莲华经》,他若能在一念之间随喜了,这个人将来可以得到多少福德呢?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G2 如来垂答(分二)
H1 长行 H2 重颂 H1(分二)
I1 明随喜能说功德 I2 明听法劝人功德 I1(分四)
J1 展转相教 J2 举格量本 J3 问答显胜 J4 正为格量
今J1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智者,若长若幼,闻是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于余处,若在僧坊,若空闲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闻,为父母、宗亲、善友、知识,随力演说。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如是展转,至第五十。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在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弥勒大菩萨说。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阿逸多!如来在灭度之后,或者有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
比丘,有三个意思,所以不翻译。就是(一)乞士,就是上乞法于诸佛、下乞食于众生;(二)怖魔,就是一切天魔外道都恐怖;(三)破恶,就是破烦恼的恶。优婆塞、优婆夷也是梵语,翻译为近事男、近事女,就是亲近三宝,而奉事三宝的意思。
及余智者,若长若幼:这余智者,就也不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就是也没有受过比丘戒、比丘尼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今生虽然他没有受过这种种的戒,但是他在宿世很有善根的,所以今生智慧很大、很聪明,这叫智者。这个有智慧的人,也不论是年纪大,或是年纪小。长,是长老;幼,是年轻的人。怎么样呢?
闻是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于余处:他们在法会中,听见说这一部《妙法莲华经》,或者讲解、或者书写、或者受持、或者读诵。你念,他也跟着你念;你受持,他也跟着你受持;你书写,他也跟着你书写。他就随喜你念经、诵经这种功德。
在香港,有一个念《法华经》的法会,这法会是由倓老(倓虚老法师)组织的,他欢喜人诵念《法华经》。诵念《法华经》的,你或者在自己家里诵念也好,或者在道场诵念也好;那么一年间定出一天,你诵多少、他诵多少,在这一天大家诵完了,就到寺庙上去给大家回向。
这儿的“法会”,不一定是诵经的法会、讲经的法会;或者是写经的法会,或者是种种的法会。法会圆满之后,他出来到其他的地方去。
若在僧坊,若空闲地:或者到寺庙上,或者在寂静处;空闲地,就是寂静处。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或者在一个城里边,或者在一个小的街道上。巷,是很小的街;陌,也是很小的田间小路。或者在一个大的乡村,或者在种田的地方,或者邻里间。
如其所闻,为父母、宗亲、善友、知识,随力演说:这个人把在法会中所听见的道理,或者来给他父母讲所闻到的佛法,或者给他亲戚和同姓的讲。“宗”是同姓的,“亲”是亲戚。或者给他的善友讲,或者给这一般的读书的人讲。你听见这讲经法会,这位法师怎么样讲,你也就给你的亲戚、朋友、父母,就随你的力量,来给他们再讲。
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这一切的人等,他们听讲之后,又照着你所讲的,这么再辗转教化他人,为他们解说经中的道理。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那么这些人听闻佛法之后,也跟着他所讲的,再来辗转教化其他的人,令他们也随喜功德。如是展转,至第五十:像这样子,你教他,他教另外一个人,另外一个人又教另外一个人,这样辗转教化,乃至于到第五十个人。
**J2 举格量本

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汝当善听!
阿逸多:释迦牟尼佛叫了一声,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这么辗转互相教化、演说,到第五十个善男子或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汝当善听:他们随喜的功德,我现在给你讲一讲。你应该好好地听着,注意地听着,不要马马虎虎地。
为什么说第五十个呢?你想,由法师这儿听讲的第一个人,再去辗转教化其他的人,到第五十个人上,这种再给大家随力讲说的道理,就不会像第一个演说的听得详细、又讲得真确了。那么辗转教化到第五十个人上,相信就有很多地方会讲得不实在了,不像第一个讲得那么正确、清楚,也就是剩的意思是很少了,这叫“后后不能胜于前前”。后后,是在最后这第五十个人,就没有第一个人讲得那么好了;虽然没有那么好,但这功德也是很大的。下面,就会讲他的功德是怎么样子。
若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若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无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众生数者,有人求福,随其所欲娱乐之具,皆给与之。
若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众生:假使有四百万亿阿僧祇那么多的世界,有六趣(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和四生(胎、卵、湿、化)的众生。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所谓“胎因情有,卵因想生,湿以合感,化以离应”。
怎么有胎生呢?就因为有情欲。怎么有卵生呢?因为它有一个想。这个想,它不是今天想这个、明天想那个;它天天想这个,想来想去,就想成功了。好像那个鸽子,它天天在那儿菢鸽子,就想:我的小鸽子就快出来了!菢鸡的也是,它想:我就有一帮小鸡仔子出来了!天天这么想,就想出来了;这鸽子也菢出小鸽子,鸡也菢出小鸡子了!所以这叫“卵因想生”。
“湿以合感”,这个“湿”,是湿与湿相合到一起,就生出这种的湿生了。“化以离应”,这化生,就像本来是个虫子来着,它一变化,化成蝴蝶,会飞了,这叫“化生”;也是“自无化有,自有化无”。或者它本来会飞的,又变成个老鼠,不会飞了;本来是老鼠,它又变成蝙蝠,也会飞了,这都叫“化生”;就是本来不是这样子,它变化一个那样子。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胎、卵、湿、化里,也都有人的,人也有卵生的、也有湿生的、也有化生的,你不要以为人就是一定是胎生的,不是的。阿修罗也有四生,胎、卵、湿、化里都有的。鬼呢?也有胎生的鬼、卵生的鬼、湿生的鬼、化生的鬼,它也有四生的。你若问怎么样有的?那就又得要详细讲了,不过现在就告诉你有。
若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是欲界天的众生。有形,是色界天的众生;无形,是无色界天的众生;有想,是无色界天里空无边处、识无边处的众生;无想,连“想”都没有了,是无色界天里无所有处的众生;非有想、非无想,是无色界天里非想非非想处天的众生。又,这个“无想”,就是精神化为土、木、金、石了。
“非有想”,好像在《诗经》上有“螟蛉有子,蜾蠃孵之”。螟蛉,是一种虫;螟蛉下出蛋,蜾蠃就到那个地方,好像菢小鸡子似的那么菢它。本来这螟蛉子不知道是蜾蠃来令它有生命的;它没有这个想,但是成就这种的形象,这叫“螟蛉有子,蜾蠃孵之”。所以收其他人的儿子,作为自己的儿子,这叫义子,又叫螟蛉子。讲《楞严经》的时候,讲过“蜾蠃”这一段的因缘,每一生也都讲得很详细。
“非无想”,好像枭鸟;枭鸟,就是猫头鹰。那种猫头鹰本来也不下蛋,它就菢土砾块,菢着菢着,就生出它的仔来了;小的猫头鹰一生出来,就把老的给吃了。本来那个老的它没有想,但是它一有小猫头鹰出来,小的就把它吃了,所以猫头鹰叫“不孝鸟”,就是这样子。它不孝顺父亲、母亲,这大约就像现在有一些个青年人,谁对自己父亲、母亲最不好,说这就是大英雄,这就是最好的,人人都要崇拜他、恭敬他。那就是猫头鹰转世的!他就要把自己父亲、母亲给毁灭,甚至于杀死,他说这才真是好样子,真是真有本事的青年了。他父亲、母亲也没有想到,生出一个儿子要杀了他们,这叫“非无想”。
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无足就是没有脚的,这是什么呢?就像是蚯蚓。蚯蚓是一种益虫,它在土里头钻来钻去,把土都给钻松了。二足,有两只脚的,就是人、猿、飞禽等类的众生。在山里头,那种猿、猩猩都用两足来走路。四足,有四只脚的,就像狮子、老虎等类的众生。多足,就是很多足的那种爬虫等类的众生。
如是等在众生数者,有人求福,随其所欲娱乐之具,皆给与之:像以上所说这一些个众生等,在众生数里边的。有人想求福报,随顺这些众生的所欲,奏音乐、作娱乐的这些个东西,统统都布施给他们。
一一众生,与满阎浮提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诸妙珍宝,及象、马、车乘,七宝所成宫殿、楼阁等。
一一众生,与满阎浮提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诸妙珍宝:所有的众生,布施给他满南阎浮提的金子、银子、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等,这种种的微妙珍珠宝石。及象、马、车乘,七宝所成宫殿、楼阁等:以及象、马、车乘,和用七宝所造的宫殿、楼阁等物。人间的人,旅行要乘马、乘车、乘船;天上的人,旅行就乘宫殿。天人所住的宫殿会飞的,他愿意到什么地方,这宫殿也就可以跟着他飞到什么地方。你看!比我们这飞机还好得多,还有用处!
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满八十年已,而作是念:我已施众生娱乐之具,随意所欲;然此众生皆已衰老,年过八十,发白面皱,将死不久,我当以佛法而训导之。即集此众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一时皆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尽诸有漏,于深禅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脱。
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满八十年已,而作是念:这一位大施主,他这样的布施,满八十年之后,他就作这种想了,我已施众生娱乐之具,随意所欲:我已经布施给众生娱乐之具,他们愿意什么,我就布施什么。
虽然我给他们这么多的布施,这么多的宝贝,这么多的娱乐之具;然此众生皆已衰老,年过八十,发白面皱,将死不久:可是这一些个众生,他们都已衰老了,年龄都已到八十岁那么大年纪,头发也都白了,脸上也有皱纹,不久就要死了!这怎么办呢?我当以佛法而训导之:我现在是应该给他们讲佛法,用佛法来教化、训导他们了。
即集此众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这位大施主作这样的想之后,于是召集这所有的众生,来给他们宣传、布达、讲说佛法,指示、教化他们,令得到佛法利益而生欢喜。
一时皆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在这同时,他们有的证得须陀洹道果;就是初果阿罗汉,证得入流果。入流果,就是能“入圣人法性流,逆凡夫六尘流”。有的证得斯陀含道果;就是二果阿罗汉,名为“一来”,这是一来果。有的证得阿那含道果;就是三果阿罗汉,名为“不来”。有的证得四果阿罗汉道果,就是证得无生道,就是不受生死的果报。尽诸有漏:把一切的漏都没有了。
于深禅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脱:得到这种深的禅定三昧,都很自在了,又具足八种的解脱。八种解脱:(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四)空无边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J3 问答显胜

于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宁为多不?弥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无量无边;若是施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无量,何况令得阿罗汉果。
于汝意云何: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菩萨说,在你的意思里,应该怎么样?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宁为多不:这位大施主所得的功德,你说他这功德多不多?这个“不”,是不定之词;你说是多、是少呢?
在前边这一段文,是说这位大施主以种种的乐具来布施给众生,又为众生来说法,令一切众生得到四果阿罗汉道,这位大施主的功德大不大呢?
弥勒白佛言:弥勒菩萨对佛这样地说,世尊!是人功德甚多,无量无边:世尊!这位大施主,能这样做广大的布施,他的功德是很多的,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若是施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无量,何况令得阿罗汉果:为什么说他无量无边呢?假使这位施主,他仅仅地布施给众生一切乐具,他的功德已经就是无量无边,已经是很大的功德了,况且又能令一切众生,统统都证得阿罗汉果呢?

J4 正为格量

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佛告弥勒:释迦牟尼佛告诉弥勒菩萨说,我今分明语汝:我现在把它分别、明明白白地来对你说这种道理。譬如,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这位大施主,以一切的乐具,布施给四百万亿阿僧祇那么多世界的六趣众生──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六道的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又给他们讲说佛法,令他们都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他所得的功德,不如这个听闻《法华经》的,由法会走出来,随喜辗转的来教化,直到第五十个人他所闻这《法华经》,不要全部,就是单单一个偈颂或者二个偈颂、三个偈颂。这第五十个人,他能发一种随喜功德的心。
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前面所说那么多的功德,加上他一百分,或者一千分,或者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他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加倍那么多的数目,也不如这第五十个人发心来随喜听《法华经》这一种的功德大。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乃至于用算数譬喻,也不能知道这功德有多少。
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
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阿逸多!像这个第五十人,他辗转听闻到《法华经》,能发随喜功德的心,尚无量无边阿僧祇:尚且有无量无边阿僧祇这么多的功德;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何况最初第一个人,他直接在法会中,因为闻《法华经》而发随喜心的人。他这种的福德,当然比间接听到《法华经》(第五十个人)的功德,更殊胜、更好、更多了。即使是无量无边无量数这么多的阿僧祇,也不可以和闻《法华经》这种的功德来相比拟。

I2 明听法劝人功德(分四)
J1 自往听经 J2 分座与人 J3 劝往听经 J4 具听修行
今J1

又阿逸多!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及乘天宫。
又阿逸多:佛又叫一声,无能胜!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假使有人因为这部《法华经》的缘故,到僧人所住的地方,若坐若立,须臾听受:或者到那儿坐一坐,或者到那儿站一站,在很短的时间能听闻到这《法华经》。
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因为有这种的功德,这个人等到来生时,他所生的地方,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及乘天宫:一定能得最好的、没有再比这更上的妙象、马、车乘;或者乘坐用珍宝所造的辇舆。车乘,是一般普通的老百姓坐的;辇舆,就是皇帝和皇后所乘坐的。或者生到天上,乘坐天的这种宫殿,以宫殿来作为自己的交通工具。

J2 分座与人

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更有人来,劝令坐听,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转身得帝释坐处,若梵王坐处,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
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假使又有这么一个人,在讲《法华经》这地方坐一坐。更有人来,劝令坐听,若分座令坐:在坐的时候,有其他的人来道场,你劝他说:“请你坐着听一听经哪!”请他坐着听经。或者没有地方坐了,把自己的座位分给他一半,给新来的人坐。
是人功德,转身得帝释坐处:这个人这么样劝其他人坐着听经,或者分自己所坐的座位,令别人来坐;等到来生时,这个人的功德,可以做三十三天的天主。若梵王坐处:或者得到大梵天王所坐的地方,他都可以生到那地方去。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或者得到转轮圣王所坐之处。因为你分开一个座位给他坐,或者你请他坐,你来生就有这么大的好处。
所以,你们无论是拜佛的人、是听经的人,有人来佛教讲堂,看他若不是发神经病的人、不是到这儿捣乱的人,你就应该招待请他坐一个座位。看哪地方有空的座位,就请他到那地方去坐;若没有空的座位呢?把自己所坐的座位让给他一半,大家一起来坐。你这一让他坐着听经,这种功德,来生就可以做忉利天的天主。总而言之,譬如自己在这儿拜佛,若有新的人来了,就告诉他怎么样拜佛;或者没有拜凳,把自己这个让给他拜,自己到一边去。因为自己是熟人,让给这新来的人有地方拜佛;不然的时候,你有地方拜佛、有拜凳,新来的人连个拜凳都没有,他到这儿一看:“你们这些人这么样自私!只知道顾自己,不顾人家!”他再也不来了。
我在香港,有法会的时候,或者拜佛,或者讲经,你说那儿有一些个居士怎么样啊?他和人抢拜凳来拜。看见人那儿拜,他自己没有,他到人家那儿,就把拜凳拿过来他自己来拜;这样一来怎么样呢?这被人抢拜凳的,以后就不来拜了。为什么?到这儿受气嘛!我在美国还没有看见这样子,不过你愿意抢拜凳、做土匪,我都不管;可是抢拜凳这个人拜佛,相信绝对不会有功德。因为好像土匪一样,拜佛连拜凳都要抢!
所以这一点,我们学佛法的人应该要知道的,不应该学这样子。我们在这里,有新来的人,无论听经或者做什么的,都应该让一个座位给他;尤其每一天,应该有一个人照顾新来的人听经。这新来的人,人人都不认识,你不知道他是什么人?或者也不知道他是个菩萨、是个阿罗汉来听经?都不一定的。你要是不好好招呼他,你就没有功德了;就是他不是阿罗汉、不是菩萨,而是一个普通的凡夫,你都应该招待他。所以,分座令他坐那儿,等来生就可以做天主了。

J3 劝往听经

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利根智慧。
阿逸多:佛又叫一声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假使又有这么一个人,能对其他人说,说什么呢?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现在有讲《法华经》的道场,我们可以一起去听经。好像说:“佛教讲堂那个地方,现在讲《法华经》,又打禅七呢!我们大家一起去听经了!”在外边,你有亲戚朋友,你叫他来听经;甚至于跑到街上去,看哪一个和你面上有点缘的,你一手就把他抓来听经,说是:“现在你有没有时间哪?你有时间,我有一个最好的听法的地方,我们去听经去!”
前边,那是他自动来听经,你分给他座位,或者请他坐,等到来生就会做天主、做大梵天王、做转轮圣王。你要知道,你坐天主的座位,你就是天主;你坐大梵天王的座位,也就是大梵天王;你坐转轮圣王的位,也就是转轮圣王。这是他自动来的,你只请他坐一坐,就能得到这么多的功德;那么现在不是他自动来的,是你劝他来的。
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乃至于他到这地方来,就听很短很短的时间。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利根智慧:这个人的功德,到来生就可以遇到陀罗尼菩萨,和受持、读诵陀罗尼的总持菩萨,都共同生在一个地方。你生在总持菩萨的地方,你也就是证得总持菩萨这种的境界了,你的根也非常的利,非常的有智慧。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千万世,终不喑哑;口气不臭,舌常无病,口亦无病,齿不垢黑,不黄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粗涩、不疮胗,亦不缺坏,亦不咼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无诸可恶。
百千万世,终不喑哑:你在以后的百千万世之中,你声音不会不响亮。说话声音不响亮,就是说也不知道说什么,口音也不清、不响亮。你看那个有修行的人,他讲出话那个声音就好像铜钟似的,很响亮的;没有善根的人,他说话,不知道有多少个舌头在嘴里头“啰、啰、啰”,不知道哪一个舌头说的话;又好像舌头有七八百吨那么重,想要说话,也指使不动那个舌头,这叫“喑哑”。你要是尽劝人听《法华经》,你在百千万世之中,始终也不会有喑哑这种的毛病。
口气不臭:口气也不会臭。有的人,那口气喷出来很臭的,就是含什么香水、槟榔,或者含什么避口臭的药品,他还是一样的口臭。还有,不修戒律的人,那身上就会放出一股臭气来。身上的那股臭味,有的可厉害了!要是他一在这个房里头,全佛堂都会满了他那股臭味,就那么厉害!
舌常无病:你这个舌头不要乱讲话。乱讲话,舌头就会短,或者舌头上就生一些个疾病,常常痛。口亦无病:这个人的口常常会痛,有的时候会出血,有的时候会生疮,这都因为什么呢?你没劝人听《法华经》,或者乱讲话、乱骂人,这都会有口病的。所以若劝人听《法华经》,你就不会患舌病、口病。
齿不垢黑、不黄、不疏:人的牙齿,有的好像吸鸦片烟的,牙齿都是黑色的;就不吸鸦片烟,有的人牙齿也很黑的。这都是因为没有劝人听《法华经》的关系。人有没有德相,你一看就知道了;他生得有种种不圆满的地方,这都是没有劝人听《法华经》。有的人的牙齿,就好像包榖那么样子,很整齐的;牙应该齐密,好像佛的牙齿,白又齐密。疏,就是牙不齐密,有很多牙缝。
亦不缺落、不差、不曲:缺落,就是本来牙应该挨着生的,它离开有这么一分才生一颗牙,很稀疏的。不差,就是不会参差不齐。差,就是参差不齐,就是一颗长的、一颗短的,或者两颗短的、一颗长的,或者三颗长的、一颗短的。不曲,不弯曲。有的人牙生出一个弯牙,弯曲了。
唇不下垂:有的人的唇生得下垂,上嘴唇子把下嘴唇子包上,这叫“天包地”;有的唇上垂,下嘴唇子把上嘴唇子包上,这叫“地包天”。地包天、天包地,这都是一种没有德行的相。这唇不下垂,就是很端正的,不向下垂。
亦不褰缩:褰缩,就是短缩,嘴唇子短,嘴想要闭上,怎么样闭也闭不上,总是露着牙。这嘴唇总是短得缩回来,就像肉被用火一烤,烤得卷卷的,想要把它伸开也不行,这就叫褰缩。
不粗涩、不疮胗:这个嘴唇子也不粗涩。怎么粗涩呢?好像这嘴唇子的皮肉很粗的、麻麻的,很不光滑。涩,就是不光滑。疮胗,就是在嘴上总生疮,这个疮好了就生一个,那个疮好了又生一个;左一个、右一个的,这么生疮胗。胗,就是生疙瘩;疮,就是破烂了。嘴都破烂了,那真是不舒服;想吃东西,这一张嘴也痛,一闭嘴也痛,你说这多麻烦!不吃它不痛,但是又肚饿!所以还不能避免的,一定要吃东西;一定要吃,它就要痛。
亦不缺坏:有的嘴唇子缺唇。这也不知为什么原因,他那个嘴唇就有个豁子;豁子,就断开来。中国人叫崩唇,就是唇崩开来了;又叫豁唇子,就是唇缺坏了。本来人都两片嘴唇,它变成四瓣、或者六瓣、或者八瓣,都不一定的;那叫中间缺开了,好像用斧子把它砍断了似的。
亦不咼斜、不厚、不大:咼斜,就是口眼歪斜,眼睛和耳朵长到一起了,嘴又和鼻子换地方了,鼻子长到嘴那个地方,嘴长到鼻子那个地方。有的厚嘴唇子,这嘴唇比车胎的胶皮还厚。这嘴唇子,本来太大也不好,它长得很大的,和猪嘴是一样的。亦不黧黑:有的嘴唇子长得黑色的;黧黑,就是黑色的。
无诸可恶:恶,就是讨厌的样子。没有令人讨厌的地方,看着这个嘴巴,一定像个嘴巴,不会像个猪嘴或者狗嘴似的,也不像“麻佬”(猴子)的嘴,猴子的嘴也很不好看的!所以不会那么样子。嘴不会像畜生的嘴那么样子,这是“无诸可恶”,没有可讨厌的地方。
※    ※    ※    ※
明天晚间还是照常讲经,在礼拜天,这个暑假班和禅七都圆满了!圆满了之后,希望你们各位参加这个暑假班的,到任何的地方都尽量提倡佛教,尽量来护持佛教,尽量来令佛教发扬光大。在这个国家里,这佛教是很少人真正明白。你们参加这暑假班之后,虽然不能一定说是真正明白,但是你们对佛教都有一个很深的认识了,所以本着你们所学的,要去各处帮助佛教,令佛教很快就发扬光大!
以后你们若遇着谁,他说自己开悟了,你不要信他!为什么他对你讲说他开悟了?什么意思?他若没有攀缘的心,决定不会讲这个话的;讲这个话,就是叫你要相信他。我是不需要你们相信我,我叫你们相信你自己,不要相信我!我所说的对,你们照着去做;所说的不对,你不要信!所以不要被这一些个冒充祖师、冒充开悟的“佛”来骗你们。我告诉你们,我和你们是一样的,也没有开悟,也没有证果,也不是祖师,也不是佛,也不是菩萨,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我们大家都一样的。不过我所知道的,你们有不知道的,我现在讲给你们听而已,你们不需要信我。我不单在这个地方这样讲,到任何地方我都是这样讲。为什么?就因为我不愿意骗人!但是骗骗自己可以,不愿意骗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鼻不匾[匸+虒],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狭长,亦不窊曲,无有一切不可喜相。
鼻不匾[匸+虎]:匾 [匸+虎],就是扁的样子。或者人的鼻子中间这儿断了,山根(鼻梁)和鼻子这个地方不连着,这种人都是属于寿命不长。鼻子要大,准头隆起来,很高的,鼻梁也很直,这么一条线下来,这是很好的相。要是匾匾的,就不好了。亦不曲戾:曲,就是弯弯的;鼻子前边出来一块,这么样弯弯回来,鼻子有个钩。这钩鼻子的人,他随时会翻脸,就很好的朋友,随时和你就断了交情,这种朋友很难相处的。这种人,你对他怎么样好,他对你不会太好的。
面色不黑:脸上的颜色,都应该红光满面;若黑种人当然是黑了,若不是黑种人的,这面黑就不是一个好的样子。亦不狭长:这个脸很长的,这也不太好。亦不窊曲:窊曲,就是长得面形不正,这也不太好。
劝人听《法华经》的这个人,他自己也听《法华经》,无有一切不可喜相:谁看见他,谁都欢喜!他相貌就会生得非常的美丽,非常的圆满。
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
唇舌牙齿,悉皆严好:唇,就是嘴唇子;舌,就是舌头。我们这舌头都很短的,佛的舌头伸出来可以到发际,到头上这地方,那个舌头很长的。为什么?就是不打妄语。我们为什么舌头短呢?就尽打妄语打的。今生打妄语,舌头短一点;来生再打妄语,又短一点。若不打妄语的人呢?舌头就很长很大的。这个舌头大,不是像前边我说有几吨那么重的那种舌头;他舌头虽然大,但说话还是很清楚的,不是好像几百个人都搬不动这个舌头,不是那样子。他生得嘴唇子也好,舌头也好,牙齿也都是不黄、不疏落,非常好的,长得很庄严而妙好。
鼻修高直,面貌圆满:前边说鼻子匾匾的,这是不好看的。这里是鼻子高直,又高、又直;修,也就是长的样子。这个鼻子看着很长,这样的人就很有福报的。相貌非常的圆满,谁看见谁欢喜。
眉高而长,额广平正:这眉毛长得和眼睛这地方离得很高的,眉毛又很长的,这都是一个有福的相。前额的地方又广大、又平正;额很宽广的人,就主于聪明。你看谁的前额这个地方,都很宽的,看着很饱满的,这个人就聪明。
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这个人的相貌具足圆满,生生世世所生的地方,都能见佛又会闻法。你叫他怎么样子,他都相信;你怎么样子教他,他很有信心地来依教奉行。

J4 具听修行

阿逸多!汝且观是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别如说修行。
阿逸多!汝且观是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阿逸多!你现在且看一看这个,只劝一个人,令他前往道场听法,所得的功德就有这么大!就得到圆满的相好。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别如说修行:何况一心听闻佛法、读诵经典呢?又能在大众之中,分别来依照这经典为人解释修行之法,这个功德更为广大!

H2 重颂(分二)
I1 颂随喜能说功德 I2 颂听法劝人功德
今I1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人于法会 得闻是经典 乃至于一偈 随喜为他说
如是展转教 至于第五十 最后人获福 今当分别之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愿意将前边的道理,用偈颂再说圆满一点。
若人于法会:若,是假设之词。人,就是所有在法会的人。什么叫法会呢?现在我们讲经说法,这就叫法会。假使有个人,他在法会之中,得闻是经典,乃至于一偈:你到法会,才能闻到这部《妙法莲华经》;你若不在这个法会,就不能闻到《妙法莲华经》。你闻到《妙法莲华经》,不要说闻到全部,就是闻到一个偈颂,或者两个偈颂,或者三个偈颂。随喜为他说:你能以听闻之后,又辗转教化他人,给其他人说《妙法莲华经》的道理,讲这个妙法。
如是展转教,至于第五十:像这样子,由第一个人教第二个人,第二个人教第三个人,乃至于辗转教到第五十个人。最后人获福,今当分别之:那时候,最后那个人──就是第五十个人,所得的福报如何呢?我现在为你们分别说一说,第五十个人所得的福报。那么第一个人、第二个人,乃至于第四十九个人,他的福报当然就更大了!
如有大施主 供给无量众 具满八十岁 随意之所欲
见彼衰老相 发白而面皱 齿疏形枯竭 念其死不久
如有大施主,供给无量众:好像有这么一位大施主。大施主,就是他能布施一切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象、马、车乘、辇舆、宫殿、房子种种的,他都可以布施。布施给多少人呢?供给没有数量那么多的众生──这所有“胎、卵、湿、化、有想、无想、有色、无色、非有想、非无想”这些个众生。供给这么多众生所欢喜的东西。具满八十岁,随意之所欲:满足到八十岁。供无量众,这数目是很多;供八十岁,这时间是很长。随众生所愿意,他们愿意什么,他就布施给什么──愿意金子,他布施给金子;愿意银子,他布施给银子;愿意象马车乘,他就布施给象马车乘;所以说“随意之所欲”。那么布施得这么多,时间又这么长,这功德一定是很大的。
见彼衰老相:这位大施主,布施给所有的众生满八十岁;满八十岁,这些人已经就老了,所以就见着他们衰老的样子。发白而面皱,齿疏形枯竭:发白,头发也都白了;面皱,脸也都生出皱纹来了;齿疏,牙齿也都疏落了,有的掉了,有的没有掉,也就很稀疏的;形枯竭,身形也都乾枯了。念其死不久:这位大施主,看众生这个样子,就知道他们快要死了;因为他身形容貌也都乾了,也发白面皱啦!所以就生起怜愍之心。
我今应当教 令得于道果 即为方便说 涅槃真实法
世皆不牢固 如水沬泡焰 汝等咸应当 疾生厌离心
诸人闻是法 皆得阿罗汉 具足六神通 三明八解脱
我今应当教,令得于道果:我现在应该教教他们一个修行出世的法门,令他们都能得到阿罗汉的道果,或者辟支佛的道果。即为方便说,涅槃真实法:于是为这一类的众生来方便说法,说由生死此岸,经过烦恼的中流,达到涅槃彼岸的快乐,说这种真实方法。
世皆不牢固,如水沬泡焰:说这个世间上的事情,一切一切都不是坚固的,都是虚妄不实的。好像水上的泡沬一样,一转眼就消失了;又像大地的阳焰,远望似有,近前一看就没有了。汝等咸应当,疾生厌离心:你们这些个众生,你应该赶快生出一种讨厌娑婆世界、要离开这个世界的心!
诸人闻是法,皆得阿罗汉:这一切的众生,听到大施主说这种法之后,他们发心修行,后来就都证得阿罗汉果了。具足六神通,三明八解脱:他们都具足六种神通: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足通。又有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八解脱: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净解脱身具足住解脱、空无边处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有处解脱、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灭受想定解脱。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第五十 闻一偈随喜 是人福胜彼 不可为譬喻
如是展转闻 其福尚无量 何况于法会 初闻随喜者
最后第五十,闻一偈随喜:辗转到最后那个人,已经是第五十个人,他听见《妙法莲华经》或者一句偈,或者两个偈,或者三个偈,而能来随喜功德,是人福胜彼,不可为譬喻:这个人所得的福报,比那位大施主的福报更胜百千万亿倍,就是用算数来譬喻,也算不过来这个数,是没有边际、没有数量。
如是展转闻,其福尚无量:像这样辗转来教化一切众生,最后这第五十个人,尚且有无量无边的福报,何况于法会,初闻随喜者:何况在法会中最初那个随喜听法的人,他的功德更大了!
※    ※    ※    ※
在第一个暑假班和第二个暑假班,都考〈楞严咒〉,看看有没有能背下来。第一个暑假班,果逸和果前他们两位,都在一个月就把〈楞严咒〉可以背得出了。今年这一些个学员,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能背出〈楞严咒〉的?你们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把〈楞严咒〉背得下来,这是最好的一种收获,可以说真正得着法宝了。你每天若能念它一遍,或者七遍,或者一百零八遍,那八万四千金刚藏菩萨就都会保护着你了。你不要学会又不念,那就没有用了。你不念,你一懒惰,那金刚藏菩萨就都不跟着你了,你有什么灾难,他也不管了;你若天天诵念〈楞严咒〉,什么灾难都会没有的。这是最妙、最好、最宝贵的一种法宝,谁要是会念了,切记不要把它忘了!这是最要紧最要紧的。
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这个世界上,佛和魔是对立的,佛法若没有了,魔法就出现了。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人会念〈楞严咒〉,这所有的魔王就统统出世了,因为他们没有所恐惧、不怕了!我们要是能有多一个人念〈楞严咒〉,这个魔──不是单单世间上的魔,天上的魔、其他世界的魔,很多很多的魔王,就不敢出来;若没有了,他们就出来了。现在,是战争一次就死多少人;他们若出来,叫这一个世界上的人即刻都死都可以,他们都有这种神通的。所以我们现在有多一个人会念〈楞严咒〉,魔王就不敢出现了。因为有这种重要性,我现在到西方的国家,到美国来,我最要紧的,就是提倡叫人能把〈楞严咒〉读熟了!这于人类是最有重大的关系的。
※    ※    ※    ※
**I2 颂听法劝人功德

若有劝一人 将引听法华 言此经深妙 千万劫难遇
即受教往听 乃至须臾闻 斯人之福报 今当分别说
世世无口患 齿不疏黄黑 唇不厚褰缺 无有可恶相
舌不乾黑短 鼻高修且直 额广而平正 面目悉端严
为人所喜见 口气无臭秽 优钵华之香 常从其口出
若有劝一人,将引听法华:假使有人能劝说一个人,带领着他来听《法华经》,言此经深妙,千万劫难遇:对他说,这《妙法莲华经》是最深最妙的,一千个大劫、一万个大劫也不容易遇着的经典,也不容易遇着有人讲《妙法莲华经》。
即受教往听,乃至须臾闻:这个人当下就受他教诲,前往道场去听经,乃至于就很短很短的时间,他能专心听讲。斯人之福报,今当分别说:这一个人所获得的福报,我(释迦牟尼佛)现在分别来给你(弥勒菩萨)详细的讲一讲。
世世无口患,齿不疏黄黑:这个随喜来听《法华经》的人,他所得的福报,生生世世都没有口患的毛病,牙齿也不稀疏、不黄、不黑。有的人这牙齿,往往就怎么样刷牙也是不干净,这都是宿生没有听《法华经》的关系;若有善根的人,牙就不稀疏,长得很齐整、很好看的。
佛有四十齿,有的圣人也有四十齿的。华严菩萨,就是中国华严宗第四代祖师澄观法师,他也是四十颗齿。他的相好而庄严,不但有四十颗齿,而且双手过膝、目有重瞳──白天看着还没有怎么样,晚间看他那眼睛有光的。你们以后留心,看着哪一个人站着,他的双手能过膝盖,这就是出贵相;双手过膝,这可以做皇帝。四十颗齿,这也是一种贵相。
为什么说澄观法师就是华严菩萨的化身呢?因为澄观法师圆寂之后,有位印度证果的僧人,来到震旦(中国)来弘扬佛法,路过葱领的地方,见到两个童子从空中而过,这位僧人问他们到什么地方?他们说到中国请华严菩萨的牙齿回去供养。僧人又问:“谁是华严菩萨?”他们回答:“澄观国师!”这位僧人来到长安,将这个消息宣布,也奏明皇帝准许开澄观国师的棺;一看,果然发现牙齿丢了两颗,那是被那两个童子给请去,请到他们那个世界去供养。所以大家才知道,澄观法师是华严菩萨的化身。
唇不厚褰缺,无有可恶相:随喜《法华经》的人,这嘴唇子也不厚、也不薄,又不褰缺、不天包地、不地包天、不向回缩着,没有一点可以令人讨厌的、令人看着不舒服的这种相。舌不乾黑短:这舌头也不会乾燥、不会黑、不会短。鼻高修且直,额广而平正:鼻梁很高、很长、很直的,这山根也不断、不弯;这样人也都出贵的。前额很宽广的,也没有山、没有海、没有河,不是那么高出一块、低下一块的,很平正的;这样人都非常聪明。
面目悉端严,为人所喜见:这面目也非常的端严妙好,人人都欢喜见到他,百看不厌,越看越欢喜看。口气无臭秽,优钵华之香,常从其口出:他口里出的气也不会臭,也不会不干净,有一股优昙钵罗华香味,常常在他的口里出来。
若故诣僧坊 欲听法华经 须臾闻欢喜 今当说其福
后生天人中 得妙象马车 珍宝之辇舆 及乘天宫殿
若故诣僧坊,欲听法华经:假使有人想要听这《妙法莲华经》的缘故,而到僧人所住的地方,须臾闻欢喜,今当说其福: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闻到这《法华经》,也就非常欢喜,我现在说一说他应该能得到多少的福报。
后生天人中,得妙象马车:这个人等到来生,会生到天上去,或者生到人间。在人间可以得到妙好的象、马、车乘,珍宝之辇舆,及乘天宫殿:或者得到七宝所造成的辇舆。在天上,可得到天上的乘宫殿。
若于讲法处 劝人坐听经 是福因缘得 释梵转轮座
何况一心听 解说其义趣 如说而修行 其福不可量
若于讲法处,劝人坐听经:假使能在讲《法华经》的地方,劝人坐下听经,是福因缘得,释梵转轮座:由这种的因缘所得的福报,将来辗转能得到释提桓因的座位,或者坐大梵天王的座位,或者坐转轮圣王的座位。
何况一心听,解说其义趣:劝人听经都可以得到这种的福报,何况你自己专一其心来听经呢!你能解说《妙法莲华经》这其中的义趣,如说而修行,其福不可量:你能依照这《法华经》上所说的道理而去修行,这样所得到的福报是不可限量的,是无边无量、没有数量那么多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暑假班这九十六天的时间又圆满了,毕业的学生有的走了,有的没有走的;无论走没有走,都要继续来研究佛法,对佛法要有深刻的认识。
我们今天得到这位 Lancaster 蓝教授,来给各位颁发证书,我觉得很欢喜的。这个蓝教授,你们看见他忙的样子,颁发证书完了,连饭都没有时间吃就走了;由这种的精神看来,你们各位不要辜负蓝教授对你们这种好的意思,所以要勇猛精进来研究佛教。他临走的时候,对我说一句话:“我们这个佛教讲堂和中美佛教会,现在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像我们这样子来勇猛精进,这么样用功,这么样修行,这么样研究佛法,没有的!”他这样说,我也就不得不这样答覆他,我说:“I believe your talking, because if we're not the first, you won't come, you will quickly go! (我相信你所说的,因为如果不是第一,你不会来,你会很快就跑了!)”你们各位到这个“第一的发扬光大佛教”的处所,你们都应该来护持佛教,令佛教发扬光大,尽上你们个人所尽的责任!

▲Top

法界佛教总会 . DRBA / BTTS / DRBU

 楼主| 发表于 2020-8-21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这一部经,有二十八品,这是〈法师功德品第十九〉。前边是讲“随喜功德”,随喜功德,就有无量无边那么多。现在这是法师讲说,或者书写,或者受持,或者读诵这一部《法华经》,这功德比前边随喜的功德更大得多。
怎么叫“法师”?法是佛法,师是师承,以佛法作为我们的师承。承,是“承认”的“承”,就是三十五年以前,我作那一首偈颂“轮承圣助呕方宁”那个“承”(注:此偈作于一九四六年秋,时上人自天津乘轮船赴湖北,遇海怪颠覆,呕吐不止,幸得佛菩萨加被,终得波平浪静,免于覆舟之难)。又,以佛法布施给一切众生,这也叫法师。
法师有五种:
(一)讲说的法师:会讲经说法,为众生解释经义,说明道理。
(二)读经的法师:对着经本来读念这经典。
(三)诵经的法师:不要经本子,能记得住来诵念这经典。
(四)受持的法师:对于这经义照着去做,受之于心,持之于身。
(五)书写的法师:书写,就是写经典。把经典书写出来,或者把它藏到宝塔中,或者印成经卷,流通于世;印,就是 print。你亲手书写的经典,放在宝塔里边,给一般人来叩头礼拜、供养,这种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你若能以书写流通于世,这功德永远永远都存在的。
这是五种的法师,他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C2 明持经根净(分二)
D1 总列六根清净 D2 别作六章解释
今D1

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
尔时:释迦牟尼佛说完〈随喜功德品〉之后,在说〈法师功德品〉这个时候,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因为你要有功德,就必须要精进;你若不精进,就没有功德。这一品,常精进菩萨是当机者,释迦牟尼佛告诉常精进菩萨这位大菩萨说,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假使有修五戒、行十善的男子和女人,他们能以受持这部《妙法莲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或者对着本子来读《妙法莲华经》,或者离开经本来诵《法华经》,能记得清清楚楚不忘,或者为人讲解《妙法莲华经》,或者书写《妙法莲华经》。
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这个人可以得到八百眼功德,可以得到一千二百耳功德,可以得到八百鼻功德,可以得到一千二百舌功德,可以得到八百身功德,可以得到一千二百意功德。
我们人的六根,每一根都应该有一千二百个功德,这分三世、四方来讲。三世,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四方,东、南、西、北。在前边有三百功德,在后边有三百功德,在左边有三百功德,在右边又有三百功德,这合起来是一千二百功德。那么为什么说眼睛只有八百功德呢?因为眼睛所见的不全,见前不见后、见左不见右。你这眼睛往前看,就看不见后边了。说:“那我不信!要是开了眼,后边也可以看得见!”那要说开眼的,现在是讲一般没有开眼的。佛法有种种的分别,你不要“笼统真如,颟顸佛性”;笼统,就是这么混合着。
这本来是应该有一千二百功德,但是它不圆满,只见前边不见后边;左右也可以见,但是左边只见两百五十功德,右边又见两百五十功德,左右各有五十个功德它见不着──你往两边看,你也不能看全了;你要想看全,就要把头转一转,所以说它所见不圆满。因为眼睛没有完全的能力,左边有两百五,右边有两百五,前边有三百,合起来只有八百功德。
这个耳朵,不论前后、左右、上下、四方,什么地方有声音,都听得见,是具足的、圆满的,没有障碍,所以耳朵有一千二百功德。
这个鼻有进出息,一进、一出,这也作为三个四百来讲,一进有四百、出去有四百,所以一呼吸有八百功德;但是在这一呼一吸之间,有停止的地方,那个停的地方也算四百功德,但因为不是具足的,所以鼻也只有八百功德。
我们的舌头,舌是尝味的,它很具足,无论什么味,一到舌头上,它都知道,所以舌也是有一千二百功德。
身怎么有八百功德呢?身有触,触有顺、逆二缘。顺,是你所欢喜的这种触尘;逆,是你所不欢喜的这种触尘。在这顺逆之间,那么欢喜作为四百功德,不欢喜又作为四百功德;在离开这欢喜、不欢喜──离了这个触尘,又作为四百功德。它这儿只有顺、逆这两种缘它知道,这作为八百功德;等离开,它就不知道,就没有触觉了!所以离开的这四百功德,是缺的。
意在第六意识,还没有到第八识,这意识是属于有思想。它一想,就什么都知道,所以是很具足的,很圆满的。这第六意识,也有一千二百功德。
这个受持、读诵、书写、解说《法华经》的人,都有这么多的功德,以六根就有六千的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以这六千种的功德,来庄严自己的六根,令这六根都清净了──眼根也清净,耳根也清净,鼻根也清净,舌根也清净,身根也清净,意根也清净,都清净了!

D2 别作六章解释(分六)
E1 眼根功德 E2 耳根功德 E3 鼻根功德 E4 舌根功德 E5 身根功德 
E6 意根功德 E1(分二)
F1 长行 F2 重颂
今F1

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
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这个善男子和善女人,以父母所生的清净肉眼。眼有五眼,有天眼、肉眼、慧眼、法眼、佛眼。有一首偈颂是:
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
法眼唯观俗,慧眼了真空,
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
天眼是通的,肉眼是有所障碍的,法眼是观俗谛的,慧眼是观空的;佛的眼睛好像一千个太阳似的,照了一切中道、真谛。
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他以父母所生的这个肉眼,就可以见到三千大千世界以内,和三千大千世界以外的所有山林河海。这要是譬喻起来,我们这身体就是山,我们这毛孔就是林,我们这血就是河,我们这脏腑就是海。那么这个人,他以父母所生的清净肉眼,能见到三千大千世界。四果阿罗汉,也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初地菩萨,可以看见一百个佛世界;二地菩萨,更要加上一倍,这看的都不同的。
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阿鼻是梵语,译为无间,就是无间地狱。无间,没有间歇,总受罪。无间地狱里头,有五种的无间:趣果无间、受苦无间、时无间、命无间、身形无间。这位受持《妙法莲华经》的法师,往下能看见阿鼻地狱,往上能看见有顶天。有顶天,是三界最高的一层天,也就是非想非非想处天。
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中间这一切的众生,这位法师也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以及众生造业受报的因缘,起什么惑、造什么业、受什么果报?将来这果报,生到什么地方去?他完全都看得见,完全都知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8-23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第五十 闻一偈随喜 是人福胜彼 不可为譬喻
如是展转闻 其福尚无量 何况于法会 初闻随喜者
最后第五十,闻一偈随喜:辗转到最后那个人,已经是第五十个人,他听见《妙法莲华经》或者一句偈,或者两个偈,或者三个偈,而能来随喜功德,是人福胜彼,不可为譬喻:这个人所得的福报,比那位大施主的福报更胜百千万亿倍,就是用算数来譬喻,也算不过来这个数,是没有边际、没有数量。
如是展转闻,其福尚无量:像这样辗转来教化一切众生,最后这第五十个人,尚且有无量无边的福报,何况于法会,初闻随喜者:何况在法会中最初那个随喜听法的人,他的功德更大了!
※    ※    ※    ※
在第一个暑假班和第二个暑假班,都考〈楞严咒〉,看看有没有能背下来。第一个暑假班,果逸和果前他们两位,都在一个月就把〈楞严咒〉可以背得出了。今年这一些个学员,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能背出〈楞严咒〉的?你们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把〈楞严咒〉背得下来,这是最好的一种收获,可以说真正得着法宝了。你每天若能念它一遍,或者七遍,或者一百零八遍,那八万四千金刚藏菩萨就都会保护着你了。你不要学会又不念,那就没有用了。你不念,你一懒惰,那金刚藏菩萨就都不跟着你了,你有什么灾难,他也不管了;你若天天诵念〈楞严咒〉,什么灾难都会没有的。这是最妙、最好、最宝贵的一种法宝,谁要是会念了,切记不要把它忘了!这是最要紧最要紧的。
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这个世界上,佛和魔是对立的,佛法若没有了,魔法就出现了。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人会念〈楞严咒〉,这所有的魔王就统统出世了,因为他们没有所恐惧、不怕了!我们要是能有多一个人念〈楞严咒〉,这个魔──不是单单世间上的魔,天上的魔、其他世界的魔,很多很多的魔王,就不敢出来;若没有了,他们就出来了。现在,是战争一次就死多少人;他们若出来,叫这一个世界上的人即刻都死都可以,他们都有这种神通的。所以我们现在有多一个人会念〈楞严咒〉,魔王就不敢出现了。因为有这种重要性,我现在到西方的国家,到美国来,我最要紧的,就是提倡叫人能把〈楞严咒〉读熟了!这于人类是最有重大的关系的。
※    ※    ※    ※

I2 颂听法劝人功德

若有劝一人 将引听法华 言此经深妙 千万劫难遇
即受教往听 乃至须臾闻 斯人之福报 今当分别说
世世无口患 齿不疏黄黑 唇不厚褰缺 无有可恶相
舌不乾黑短 鼻高修且直 额广而平正 面目悉端严
为人所喜见 口气无臭秽 优钵华之香 常从其口出
若有劝一人,将引听法华:假使有人能劝说一个人,带领着他来听《法华经》,言此经深妙,千万劫难遇:对他说,这《妙法莲华经》是最深最妙的,一千个大劫、一万个大劫也不容易遇着的经典,也不容易遇着有人讲《妙法莲华经》。
即受教往听,乃至须臾闻:这个人当下就受他教诲,前往道场去听经,乃至于就很短很短的时间,他能专心听讲。斯人之福报,今当分别说:这一个人所获得的福报,我(释迦牟尼佛)现在分别来给你(弥勒菩萨)详细的讲一讲。
世世无口患,齿不疏黄黑:这个随喜来听《法华经》的人,他所得的福报,生生世世都没有口患的毛病,牙齿也不稀疏、不黄、不黑。有的人这牙齿,往往就怎么样刷牙也是不干净,这都是宿生没有听《法华经》的关系;若有善根的人,牙就不稀疏,长得很齐整、很好看的。
佛有四十齿,有的圣人也有四十齿的。华严菩萨,就是中国华严宗第四代祖师澄观法师,他也是四十颗齿。他的相好而庄严,不但有四十颗齿,而且双手过膝、目有重瞳──白天看着还没有怎么样,晚间看他那眼睛有光的。你们以后留心,看着哪一个人站着,他的双手能过膝盖,这就是出贵相;双手过膝,这可以做皇帝。四十颗齿,这也是一种贵相。
为什么说澄观法师就是华严菩萨的化身呢?因为澄观法师圆寂之后,有位印度证果的僧人,来到震旦(中国)来弘扬佛法,路过葱领的地方,见到两个童子从空中而过,这位僧人问他们到什么地方?他们说到中国请华严菩萨的牙齿回去供养。僧人又问:“谁是华严菩萨?”他们回答:“澄观国师!”这位僧人来到长安,将这个消息宣布,也奏明皇帝准许开澄观国师的棺;一看,果然发现牙齿丢了两颗,那是被那两个童子给请去,请到他们那个世界去供养。所以大家才知道,澄观法师是华严菩萨的化身。
唇不厚褰缺,无有可恶相:随喜《法华经》的人,这嘴唇子也不厚、也不薄,又不褰缺、不天包地、不地包天、不向回缩着,没有一点可以令人讨厌的、令人看着不舒服的这种相。舌不乾黑短:这舌头也不会乾燥、不会黑、不会短。鼻高修且直,额广而平正:鼻梁很高、很长、很直的,这山根也不断、不弯;这样人也都出贵的。前额很宽广的,也没有山、没有海、没有河,不是那么高出一块、低下一块的,很平正的;这样人都非常聪明。
面目悉端严,为人所喜见:这面目也非常的端严妙好,人人都欢喜见到他,百看不厌,越看越欢喜看。口气无臭秽,优钵华之香,常从其口出:他口里出的气也不会臭,也不会不干净,有一股优昙钵罗华香味,常常在他的口里出来。
若故诣僧坊 欲听法华经 须臾闻欢喜 今当说其福
后生天人中 得妙象马车 珍宝之辇舆 及乘天宫殿
若故诣僧坊,欲听法华经:假使有人想要听这《妙法莲华经》的缘故,而到僧人所住的地方,须臾闻欢喜,今当说其福: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闻到这《法华经》,也就非常欢喜,我现在说一说他应该能得到多少的福报。
后生天人中,得妙象马车:这个人等到来生,会生到天上去,或者生到人间。在人间可以得到妙好的象、马、车乘,珍宝之辇舆,及乘天宫殿:或者得到七宝所造成的辇舆。在天上,可得到天上的乘宫殿。
若于讲法处 劝人坐听经 是福因缘得 释梵转轮座
何况一心听 解说其义趣 如说而修行 其福不可量
若于讲法处,劝人坐听经:假使能在讲《法华经》的地方,劝人坐下听经,是福因缘得,释梵转轮座:由这种的因缘所得的福报,将来辗转能得到释提桓因的座位,或者坐大梵天王的座位,或者坐转轮圣王的座位。
何况一心听,解说其义趣:劝人听经都可以得到这种的福报,何况你自己专一其心来听经呢!你能解说《妙法莲华经》这其中的义趣,如说而修行,其福不可量:你能依照这《法华经》上所说的道理而去修行,这样所得到的福报是不可限量的,是无边无量、没有数量那么多的。
※    ※    ※    ※
在暑假班这九十六天的时间又圆满了,毕业的学生有的走了,有的没有走的;无论走没有走,都要继续来研究佛法,对佛法要有深刻的认识。
我们今天得到这位 Lancaster 蓝教授,来给各位颁发证书,我觉得很欢喜的。这个蓝教授,你们看见他忙的样子,颁发证书完了,连饭都没有时间吃就走了;由这种的精神看来,你们各位不要辜负蓝教授对你们这种好的意思,所以要勇猛精进来研究佛教。他临走的时候,对我说一句话:“我们这个佛教讲堂和中美佛教会,现在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像我们这样子来勇猛精进,这么样用功,这么样修行,这么样研究佛法,没有的!”他这样说,我也就不得不这样答覆他,我说:“I believe your talking, because if we're not the first, you won't come, you will quickly go! (我相信你所说的,因为如果不是第一,你不会来,你会很快就跑了!)”你们各位到这个“第一的发扬光大佛教”的处所,你们都应该来护持佛教,令佛教发扬光大,尽上你们个人所尽的责任!

▲Top

法界佛教总会 . DRBA / BTTS / DRBU

发表于 2020-11-26 20:1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11-28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12-5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12-14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4 15: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