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5|回复: 2

[学佛文档] 第三十八讲治国就是治吏(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0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萧祥剑群书治要五十讲》

第三十八讲  治国就是治吏(一)


——考功按绩,举贤任能
吏治,简单讲就是对官吏的治理,包括如何选拔官吏、任免官吏、考核官吏、监察奖惩等内容。
官吏是执行国家政策的人员,是治国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如何管理官吏,使官员发挥管理的效能,是历代统治者、政治家非常关心的问题。要治理好国家,关键在于吏治。如果吏治清明,国家就兴盛;如果吏治腐败,就会有亡国的危险。
唐太宗的吏治思想
贞观时期,吏治清明,官员都勤政廉洁,社会安定繁荣。这和唐太宗完整的吏治思想有关。唐太宗非常清楚地认识到,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官吏贪求。而一个国家各种政治政策、惠民政策得到落实,关键在于有清明的吏治。所以一个君主,爱护百姓,真正为百姓谋福利,还要讲究策略,要有好的吏治。
太宗登上帝位以后,针对当时民少吏多的弊端,大力合并州县,以达到裁减官吏,节省国家开支,减轻百姓负担的目的。而且,太宗特别重视选拔廉洁的官吏,特别是对地方长官的任用。
根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曾经把各地的都督、刺史们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把这些官员在任的时候做过的善恶行迹都记载下来,以便日后选拔、罢免官吏时参考。同时,唐太宗派朝中官员到全国进行巡视,提拔廉洁的官吏,惩治贪污腐败。太宗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凡是违法贪财的人,他从来都不赦免,加上他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推行惠民政策,所以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贞观时期的清明吏治,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要想把国家治理好,一定要革除官员的弊病。过去毛主席也讲过,要精兵简政。历代的圣主贤君,也都是实行这样的政策。唐太宗一上任就精简国家机构,裁减政府官员。他自己讲到,治国最重要的是选择官吏。官在得人,不在人多。古人常讲“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重要的是要得到德才兼备的人才。
在贞观初年的时候,唐太宗就让房玄龄精简中央机构,把文武官员由两千人减到了六百四十三人。那么大一个朝廷,文武官员只有六百多人。而且对地方政府也大力裁减。同时唐太宗特别注重选用廉吏,而且用法律制度来要求官员廉洁。唐代的法律有几种罪行,“主守盗”,是贪污;“以财行求”,是行贿;“受所监临财物”,收受属下的财物,包括送礼;“请求”是请托,收人钱给人办事;“乞索”,是勒索,非法役使属下和百姓,侵吞百姓田产的种种罪行。对于这些罪行,唐代的法律都有严格规定,而且特别规定官员不能经商,也不许通过代理人经商,而且家属不能在官员管辖的范围内经商,不能利用职权进行商贸活动。《群书治要·管子》里面讲到,“商贾在朝,则货财上流”,一旦商人入掌朝政,或者朝中官员经商,国家的财富就会聚集在一小部分人手中,百姓就会变得穷困。所以,历代统治者都大力打击贪污腐败。
同时,唐太宗还采取一系列简政措施,精简机构,整饬吏治,大大提高国家机构的效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达到减轻百姓负担的目的。官僚机构臃肿庞大,人浮于事,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乱世最严重的一个弊端:第一,这使得行政机构重叠,官员执政不满,互相推诿,办事效率低;第二,官吏一多,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支出,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一般都特别重视精简官僚机构。在这些人里面,唐太宗是非常突出的。唐太宗的吏治思想,如精简机构、提倡廉洁、惩治腐败、考核百官等,在《群书治要》里面都可以找到依据。
《群书治要》里面的这些思想,对唐太宗在贞观时期的施政有非常大的影响,对现在经营企业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考核政绩进行奖罚
人人都修德后,还是要有奖罚、考核。《群书治要》里面就谈到要对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核,要根据政绩进行提拔、奖励、罢免,有德行,也要拿出政绩来。
《群书治要·尚书》里面就讲到,舜帝时“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舜帝时对官员三年进行一次政绩考核;经过三次考核以后,根据政绩罢免昏官,提拔贤明,于是国家各种事业都得到兴盛。《群书治要·周礼》里面也有记载:“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年底,命令各级官府勘定今年的治理成绩,由太宰来负责统计;每三年对官员的政绩进行一次考核,根据政绩进行奖励或者处罚。古人讲“三载九考”是很有道理的。真正治理一个地方要想出成绩,起码要三年。我们经营一个事业也是这样的,不可能立马取得效果。古人实施三载九考有很深的治国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另外,古人对官员的考核,在《汉书》里面就讲得比较详细,《群书治要·汉书》里面节录的杜恕给皇上的奏书里就讲到,“其欲使州郡考士,必由四科者,皆有事效,然后察举,试辟公府,为亲民长吏,转以功次补郡守者,或就增秩赐爵,是最考课之急务也”。州郡考察人才必须从四方面来考察。是哪四方面呢?就是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这四科都很优秀,然后再进行考察和举荐,由三公试用。“试辟公府”,这是讲为亲民长吏,先让他去基层锻练。
古人用人、任官,都是让他从基层干起,然后按照政绩排序,升任他为郡太守,转功次补郡守。 “或就增秩赐爵”,优秀的人可以给他增加品级,赐予爵位,“是最考课之急务也”,这是考核官员当中最重要的。第一个是要重视德行,第二个是要注重实践。所以,古人对官员的考核是很有智慧的。
精简机构,减少官吏
前面我们讲到,唐太宗减裁官员,合并州县,最终达到减少政府开支,减少百姓负担的目的。这些贤明的领导者,念念想的都是天下万民。官员少,国家的开支就少,国家向百姓征收的赋税就可以少一些,百姓日子就能够过得安定一些。
《群书治要·傅子》里面就讲到,“量时而置官,则吏省而民供。吏省则精,精则当才而不遗力”。设置官员要根据时势的需要,不要设立一些无用的官职,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用的职位只会浪费国家的财政。所以量时置官百姓就容易供给。而且官吏要少而精,真正选精干、德才兼备的人。人尽其才,大家就会努力干活。一旦人多了,人浮于事,推诿扯皮的事就会多。经营企业也是这样,企业内部任用干部也要少而精。
《群书治要·袁子政书》里面讲:“夫有不急之官,则有不急之禄,国之蛑贼也。明主设官,使人当于事。人当于事,则吏少而民多。民多则归农者众,吏少则所奉者寡。”不急之官,就是讲不必要的官。如果设立一些虚职,那国家必须要拿出相应的财政开支,这对国家是很大的负担。这样的官员,侵吞国家的财富,是国家的害虫。
所以明主设官,“使人当于事”,人数和政事相当。根据百姓具体的需求来设立官员,人事相当的话,就会使“吏少而民多”,官少百姓多。百姓从事生产劳作的人就多了。“吏少则受奉者寡”,官吏少,百姓要奉养的人就少,百姓的负担就可以减轻。这处处都是体现君主的爱民之心。这个思想在贞观年间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重视孝廉,依能授官
《群书治要》里面提出,一定要重用廉洁的官吏,根据官员的才能授予官职。中国古代选官用人最重视的就是德行。德行主要是孝和廉。汉朝时期,就推举孝廉,建立了举孝廉的查举制度。
《群书治要·汉书》里面就讲道:“孝武之世,郡举孝廉,又有贤良文学之选。于是名臣辈出,文武并兴。汉之得人,数路而已。”国家要想得到人才,首先要有好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汉朝的举孝廉制度,实际上一直延续到了清朝,科举制也特别重视官员的德行。古代学子读的都是古圣先贤的经典,和我们现在考公务员不一样,古代考试的内容都出自经、史、子、集,内容都是古圣先贤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古人考上科举,当县令、当太守,能够把一个地方治理得很好。
而我们现在,即使读完大学、读完博士,也不懂得为人处事之道。为人处事都有所欠缺,怎么可能治理好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呢?所以,《汉书》里面讲到,在汉武帝的时候全国推举孝廉,又推举贤良文学之士,于是名臣辈出,文武并兴。汉朝得到人才,仅此几种途径而已。
我们读《汉书》就知道,汉朝很多臣子都是通过举孝廉为官的,而且这些人都是忠君爱民的好官。所以,选人要有好的制度,好的制度才能够选出好的人才。相反,也必须要有好的人才,才能制定出好的制度;好的制度要有好的人才来执行才能起到效果。为什么中国古人这么重视道德伦理的教育?因为各方面都需要把道德伦理作为为人处世的根本。
古人选拔官员注重孝廉,《群书治要·晋书》里面就讲到吴隐之从孝子到成为廉吏的例子。
能孝敬父母的人,才可能忠于国家;能注重德行的人,才可能廉洁。
吴隐之早年丧父,非常孝顺母亲,奉养母亲真正做到了和颜悦色。母亲去世后,他差点悲伤得失掉性命。他家邻居是韩康伯是晋朝著名的学者,曾经和王弼共同注解《周易》。韩康伯的母亲每次听到吴隐之哭泣,吃饭时会停下筷子,织布时会放下梭子,她被吴隐之这种孝心所感动。古代为双亲服丧都是守孝三年。吴隐之的母亲去世三年后,吴隐之服丧期满才除掉孝服。
我们学习《弟子规》知道,“丧三年,常悲咽”。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以报答父母的恩劳。夫子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宜到太远的地方去。如果要去,一定要告诉父母去处。古人父母在世时都不愿意入朝为官。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像范仲淹的儿子,范仲淹去世以后,皇帝让他去朝中做官,他就讲,我先要给父亲守孝,孝满之后再为朝廷服务。可见,古人很重视孝道。
韩康伯的母亲见吴隐之特别孝顺,就对她儿子讲,你以后要是做了官,应该推举这样孝顺母亲的人。后来吴隐之通过韩康伯的举荐,被吏部选拔任命为官员,让他去担任广州的刺史。当时广州北面有一口井,叫做贪泉。当地有一个传说,说喝了这个泉水会使清廉的官员改变,成为贪污腐败的人。吴隐之到了广州地界之后,首先就到贪泉去舀泉水喝,并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讲:“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表明了自己清正廉洁为官的决心。他做官非常廉洁、清正。而且他廉洁的作风,促使当地官员也做到了廉洁。晋安帝司马德宗就表扬他,说广州刺史吴隐之孝心过人,把自己俸禄都分给了九族;自己为官一方,但是清正廉洁,生活不讲求享受,家人穿着都很朴素;而且自己坚持革除奢靡之风,倡导百姓节俭,使得社会风气得到改善。当时皇帝嘉许他的做法,颁给他前将军称号,赐钱五十万,还送了大量的粮食给他。
一个人没有贪心,念念想的是百姓,最后自然能得善报。而那些贪官污吏,下场都不好,贪污腐败,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最后身败名裂。所以,我们为官也好,做人也好,最重要的是戒贪修德。而德行的根本,要从“孝”落实。
依据才能授予官职
在提出重视官员品德的同时,《群书治要》里面还谈到,要考核官员的才能,并且依据才能授予官职。所以,能力也很重要。《群书治要·典语》里面就讲到,“夫料才核能,治世之要也”,评估考核官员的才智和能力,是治理国家的要务。如果官员没有做事的能力,会给国家、给百姓带来很大的损失。尤其现在的社会,很多官员都需要有专业能力。发展经济,不宜让搞农业的人去负责;搞金融,更不能派其他行业的人去负责,所以要考核官员的才智和能力。
《群书治要·典语》里面还讲到,“若任得其才,才堪其任,而国不治者,未之有也。或有用士而不能以治者,既任之,不尽其才,不核其能,故功难成而世不治也”。一定要任用适合这个官位的人才,或者是任用的人确实有能力担当大任。如果这样做了,还不能把政事办好,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可能会出现,“用士而不能以治者”,用了合适的人,但是并没有把这个地方治理好。 “既任之,不尽其才,不核其能”。这都是因为在任用这人之后,却不能发挥他的才能、特长、强项,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对他最擅长的才能进行仔细考察。“故功难成而世不治”,所以很难把一个地方治理好。为君者确实不容易,要能识人、看人并合理地用人,要有这样的智慧。
人生有两难,第一个是认识自己难,第二认识别人难。我们要认识别人,首先得认识自己。我们为什么不能真正认识自己,就是我们的智慧被自己身上的习气毛病遮掩住了。没有智慧,就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所以在《道德经》里老子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作为领导,最重要的是要有认识人才的智慧。要具备任用人才的能力,当然要有这个智慧,最重要的是从自己修德开始。为什么古人注重孝道?我们学习《孝经》才明白,“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能孝敬父母,就能明了天地之道,就会有智慧。有了智慧,就能了解每一个人,如他有什么特长,适合干什么,如何任用等。所以,古人给我们的每条教诲都很有深意。修习德行,能使我们的孝道意识得到提高,使自己的贪、嗔、痴越来越少。现在的人常讲,烦恼轻,智慧长。你的各种贪欲减少,你就能认识自己。
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能认识自己?就是因为各种贪欲、杂念太多,特别浮躁。这就好象一个湖面,如果湖面波涛汹涌,那我们照到的影像就是歪曲的,只有在湖面平静的时候,我们才能照到真实的自己。我们照到真实的自己,就能完全地认识自己。能认识自己,就能认识他人。为什么古代的圣君明主懂得任用贤才,铲除奸佞?他们有智慧分辨,因为他们有德行。我们要想增加自己的智慧,就得增加自己的德行。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9 04: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