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39|回复: 8

[佛教生活]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四:分别业品第四之二(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8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
 楼主| 发表于 2020-8-8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曰。为显如是二种律仪俱以正知正念为体故。列名已复说合言。谓意律仪慧念为体。即合二种为根律仪。故离合言显勿如次。今应思择。表及无表谁成就何。齐何时分。且辩成无表律仪不律仪。颂曰。
  住别解无表  未舍恒成现
  刹那后成过  不律仪亦然
  得静虑律仪  恒成就过未
  圣初除过去  住定道成中
  论曰。住别解脱补特伽罗。未舍以来恒成现世。此别解脱律仪无表。初刹那后亦成过去。前未舍言遍流至后。无散无表有成未来。不随心色势微劣故。如说安住别解律仪。住不律仪应知亦尔。谓至未舍恶戒以来恒成现世。恶戒无表初刹那后亦成过去。诸有获得静虑律仪。乃至未舍恒成过未。余生所失过去定律仪。今初刹那必还得彼故。一切圣者无漏律仪。过去未来亦恒成就。有差别者。谓初刹那必成未来非成过去。此类圣道先未起故。若有现住静虑彼道。如次成现在静虑道律仪。非出观时有成现在。已辩安住善恶律仪。住中云何。颂曰。
 楼主| 发表于 2020-8-8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种根律仪

p0446更多:https://www.51240.com/
瑜伽七十卷四页云:复次依二种对治,应知四种根律仪。二种对治者:一、思择力。二、修习力。四种根律仪者:一、境界护。二、烦恼护。三、缠护。四、随眠护。境界护者:谓住寂静勤修行时,以念自守;于诸境界,心不流散故。烦恼护者:谓等位行而游行时,于诸境界,远离贪忧故。卽分别此不取其相乃至心不流逸者:若于尔时,执取彼相;复起随觉,执取随好;则便于彼,修防护行;以修习力,守护眼根。是名缠护。证眼根护,是随眠护。

 楼主| 发表于 2020-8-8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根律仪
p0922
  瑜伽二十一卷七页云:云何根律仪?谓卽依此尸罗律仪,守护正念,修常念。以念防心,行平等位。眼见色已;而不取相、不取随好。恐依是处,由不修习眼根律仪、防护而住,其心漏泄,所有贪忧恶不善法;故卽于彼,修律仪行,防护眼根。依于眼根,修律仪行。如是行者、耳闻声已,鼻嗅香已,舌尝味已,身觉触已,意了法已;而不取相、不取随好。恐依是处,由不修习意根律仪,防护而住,其心漏泄,所有贪爱恶不善法;故卽于彼,修律仪行。防护意根。依于意根,修律仪行。是名根律仪。更多:
  二解 瑜伽二十三卷一页云:云何根律仪?谓如有一、能善安住密护根门,防守正念,常委正念,乃至广说。如彼卷一页至七页广释。

二种根律仪
p0030更多:https://www.51240.com/
  瑜伽二十三卷六页云:又根律仪,略有二种。一者、思择力所摄,二者、修习力所摄。思择力所摄根律仪者:谓于境界,深见过患;不能于此所有过患,除遣断灭。修习力所摄根律仪者:谓于境界,深见过患。亦能于此所有过患,除遣断灭。又由思择力所摄根律仪故;于所缘境,令烦恼缠,不复生起,不复现前;而于依附所依随眠,不能断除,不能永拔。由修习力所摄根律仪故,于所缘境,烦恼随眠,不复生起,不复现前;一切时分依附所依所有随眠,亦能断除,亦能永拔。如是思择力所摄根律仪,修习力所摄根律仪,有此差别,有此意趣,有此殊异。当知此中思择力所摄根律仪,是资粮道所摄。修习力所摄根律仪,当知堕在离欲地摄。

 楼主| 发表于 2020-8-8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律仪非不律仪
三种无表色之一。又作处中。律仪,梵语sam!vara 之意译,又作等护、防护、禁戒。即遮止恶戒,具有防止身、口、意三恶,保护六根之作用。反之,则为不律仪。非律仪非不律仪,指既非律仪之极善,亦非不律仪之极恶,而系随缘应时而生起之善恶;即处中之善与处中之恶,此善、恶之势用微劣,故称处中之善恶;亦即非戒律之善与恶,其体不生善或不善。俱舍论卷十四(大二九·七二中):‘此中无表略说有三:一者律仪,二不律仪,三者非二,谓非律仪非不律仪。’又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八(大三一·七三○下):‘所有善、不善业,若布施、爱语等业,若殴击等业,律仪、不律仪所不摄,故名非律仪非不律仪。’[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三、法苑义林章卷三末](参阅‘无表色’5097)


补特伽罗
梵语pudgala。(一)又作富特伽罗、弗伽罗、福伽罗。译为人、众生、数取趣、众数者。指轮回转生之主体而言。数取趣,意为数度往返五趣轮回者。乃外道十六知见之一。即‘我’之异名。或单指人之意而言。佛教主张无我说,故不承认有生死主体之真实补特伽罗(胜义之补特伽罗),但为解说权便之故,而将人假名为补特伽罗(世俗之补特伽罗)。然部派佛教中,犊子部、正量部、经量部等,却承认补特伽罗为实有。又补特伽罗与人同义,如法蕴足论卷二将修行果位四双八辈称为四双八只补特伽罗。[大般若经卷四○九、大日经卷一住心品、大智度论卷三十五、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三、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三、玄应音义卷二十二]更多:https://www.51240.com/
 (二)耆那教中,解作物质之义。具有色、香、味、触,其本质特点为缺乏意识,分二类:一为地、水、火、风等原子,系永恒不可分的;另一类则为原子所构成之复合体。
 楼主| 发表于 2020-8-8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善恶律仪何有情有

p1148
俱舍论十五卷十页云:善恶律仪、何有情有?颂曰:恶戒人、除北二黄门二形。律仪亦在天。唯人具三种。生欲天色界、有静虑律仪。无漏并无色、除中定无想。论曰:唯于人趣、有不律仪。然除北洲,唯三方有。于三洲内、复除扇搋及半择迦具二形者。律仪亦尔。谓于人中、除前所除。并天亦有。故于二趣、容有律仪。复以何缘知扇搋等所有相续、非律仪依?由经律中有诚证故。谓契经说:佛告大名,诸有在家白衣男子、男根成就,归佛法僧,起殷净心,发诚谛说:自称我是邬波索迦。愿尊忆持,慈悲护念。齐是名曰邬波索迦。毗奈耶中、亦作是说:汝应除弃此色类人。故知律仪、非彼类有。复由何理彼无律仪?由二所依所起烦恼,于一相续,俱增上故;于正思择,无堪能故;无有极重惭愧心故。若尔;何故无不律仪?彼于恶中心不定故。又若是处、有善律仪;则恶律仪、于彼亦有。由此二种相翻立故。北俱卢人、无受及定、及无造恶胜阿世耶。是故彼无善戒恶戒。猛利惭愧、恶趣中无。故律不律仪、于彼亦非有。与胜惭愧相应相违,方有律仪不律仪故。又扇搋等、如醎卤田,故不能生善戒恶戒。世间现见诸醎卤田、不能滋生嘉苗秽草。若尔;何故契经中言:有卵生龙、半月八日、每从宫出、来至人间、求受八支近住斋戒?此得妙行;非得律仪。是故律仪、唯人天有。然唯人具三种律仪。谓别解脱、静虑、无漏。若生欲天、及生色界;皆容得有静虑律仪。生无色界,彼必非有。无漏律仪、亦在无色。谓若生在欲界天中、及生色界中;除中定无想,皆容得有无漏律仪,生无色中,唯得成就。以无色故,必不现起。
 楼主| 发表于 2020-8-8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俱舍论卷十四载,恶律仪为智者所诃厌,故名恶行,能障清净之戒律,故名恶戒,不禁身语之恶,故名不律仪。
北本大般涅盘经卷二十七说恶律仪有十六种。
即:为利饲养羔羊,肥已转卖。为利买羊屠杀。为利饲养猪豚,肥已转卖。为利买猪屠杀。为利饲养牛犊,肥已转卖。为利买牛屠杀。为利养鸡令肥,并予转卖。为利买鸡屠杀。钓鱼。猎师。劫夺。魁脍(魁,为师之意;脍,为切肉之意。即指杀人者)。网捕飞鸟。两舌。狱卒。咒龙(以咒术系缚蠎蛇等,供人观赏戏乐,求物以自活)。
又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举出屠儿、魁脍、养猪、养鸡、捕鱼、猎师、网鸟、捕蠎、咒龙、狱吏、作贼、王家常差捕贼等十二恶律仪。

补充内容 (2020-8-8 10:11):
有关恶律仪之得与舍,依俱舍论卷十四、卷十五之意,若住律仪,由胜烦恼而作杀缚等诸不善业,由此便发不善无表,若住不律仪,由淳净信而作礼佛等诸胜善业,由此亦发诸善无表。
又由作、誓二者,能得恶律仪,「作」即生於不律仪之家,於作杀生等事时即发得恶戒。
「誓」即非生於不律仪之家,但为生活之故,立誓杀生以资养活,由此发得恶戒。
舍戒则有三缘,即由死亡(所依之身已舍,能依之恶戒随之亦舍)、由得戒(善恶二戒不能俱起,得别解脱戒或静虑律仪时,增盛之势力强大,故能舍恶戒)、由二形生(即男子生为女形,女子生为男形)。
另据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载,死者欲爱尽时、受律仪戒时、受三归依时,於此三时舍恶律仪戒。〔瑜伽师地论卷九、顺正理论卷三十六、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一、俱舍论光记卷十四〕
 楼主| 发表于 2020-8-8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律仪
善之律仪。又称律仪(梵sam!vara )、善戒。为‘恶律仪’之对称。律仪,指律法仪式、戒律。善律仪,即指受戒者所得之无表色,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比丘戒、比丘尼戒、六法、沙弥戒、沙弥尼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八斋戒等别解脱律仪,能遮止各种不律仪;定共戒及道共戒二者,能断欲缠之恶戒及能起恶戒之烦恼,此三者总称为善律仪。据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六载,善律仪仅存于欲、色二界,不存于无色界。此因三界之中,仅在欲界、色界具有各种恶戒之法,无色界则因相对于欲界之恶戒而言,具有所依远、所缘远、行相远、对治远等‘四远’作用,故无恶戒之法;既无恶戒,亦无所谓‘对治’之事,随之亦无善戒可言。[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七、俱舍论卷十四、卷十五、杂阿毗昙心论卷三、顺正理论卷三十六、卷三十九、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一、大乘义章卷十二]

七善律仪
‘七不善律仪’之对称。略称七律仪。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等七种戒律。前三律乃离恶之身业律仪,余为离恶之口业律仪,加以意业之不贪、不嗔、不邪见而称十善戒。十地经论卷四曾就此论其因离、果行离、对治离三者。以不杀生而言,因离者,乃离杀心之因;果行离者,离杀生之行;对治离者,以慈悲心及安稳心对治杀心杀业而予以远离。余者准此。七者合为唯一善律仪,开之或成身、口二业之七律仪。若各由上、中、下三品之心加以分之,则成二十一种;配以无贪、无嗔、无痴三善根,则成六十三种。[成实论卷八、大乘义章卷十二]
 楼主| 发表于 2020-8-8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除盖障菩萨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6: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