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90|回复: 3

[其它话题] 四书读本精华节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4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四书读本精华节要

四书读本节要
《大学》分类

(甲)        经—总论
(一)  三纲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二)        八条
1.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乙)        传—分释
(一)释三纲领
1. 君止于仁。臣止于敬。子止于孝。父止于慈。交止于信。
2. 道学。自修。威仪。道盛。德至善。
3.?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二)        释八条目
1.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2.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3. 身有所忿懥。有所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4.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5.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6. 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7.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8.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9.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惟善为宝。仁亲为宝。
10.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11.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附)
1. 致知在格物。

四书读本节要
《中庸》分类


(甲)        总论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
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乙)        道之明行
论君子能知道行道
1.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
以为舜乎。
(丙)        道之体用
1.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一)        道之体
1.子曰。道不远人。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子事父。臣事君。
弟事兄。朋友先施。
2.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3.言顾行。行顾言。
4.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5.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
(二)        道之用
1.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2.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3.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郊社之礼。
4.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取人
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5.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6.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
之达德也。
7.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
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8.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
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9.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
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功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1.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丁)        道与诚
1.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2.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5.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6.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祸福将至。善。必先
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7.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8.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
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9.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戊)        圣人之道之神化
1.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
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2.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虽有其位。茍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茍
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3.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君
子未有不如此。
4.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5.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
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
6.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楼主| 发表于 2020-7-24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己)        结论
1.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
可与入德矣。
2.不动而敬。不言而信。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笃恭而天下平。
3.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无声无臭。至矣。

四书读本节要
《论语》分类

卷一 孔子的言论

(甲)        关于道德的
1.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2.君子无终食之闲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当仁。不让于师。
8.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9.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
10.克己复礼。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2.爱人。知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1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14.克。伐。怨。欲。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6.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7.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8.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9.朝闻道。夕死可矣。
20.吾道一以贯之。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1.予一以贯之。
22.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23.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5.德不孤。必有邻。
26.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27.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乙)        关于修养的
1.君子无所争。
2.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君子泰而不骄。
6.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7.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8.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10.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11.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
忿思难。见得思义。
12.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1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5.贫而乐。富而好礼。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20.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23.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6.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
佚游。乐宴乐。损矣。
27.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其老也。血气既衰。戒
之在得。
28.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9.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30.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丙)        关于处世的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3.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4.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
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6.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7.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2.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3.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
敢而窒者。
(丁)        关于教学的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有教无类。
6.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7.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8.辞。达而已矣。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12.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4.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5.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9.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
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戊)        关于诗及礼乐的
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
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5.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6.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己)        关于政治的
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楼主| 发表于 2020-7-24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众星共之。
3.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4.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5.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6.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7.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9.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0.近者说。远者来。
1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2.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13.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14.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5.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
司。
(庚)        关于批评人事的
1.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4.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卷二 孔子的人格
(甲)        孔子的事迹
1.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2.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3.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4.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5.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6.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7.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乙)        孔子的生活态度
1.子之所慎。齐。战。疾。
2.子不语。怪。力。乱。神。
3.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4.唯酒无量。不及乱。
5.食不语。寝不言。
(丙)        弟子时人对于孔子的评论
1.温。良。恭。俭。让。
2.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3.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卷三? 孔子的弟子
(甲)        孔子对于弟子的批评
1.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2.过犹不及。
3.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4.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5.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8.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观其行。
(乙)        孔子弟子的言行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
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礼之用。和为贵。
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7.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1.君子思不出其位。
12.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1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
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4.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
乎无兄弟也。
1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7.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8.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19.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附录)论语所记杂事
1.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四书读本节要
孟子章句节要

(1)

赵氏注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1.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茍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2.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王道之始也。
3.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4.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言古圣人以百里之地以致王天下。谓文王也。)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5.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6.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楼主| 发表于 2020-7-24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1.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圣人乐天。贤者知时。仁必有勇。勇以讨乱而不为暴。则百姓安之。
2.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4. 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成汤修德。以七十里而得天下。今齐地方千里。何畏惧哉。
5.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6. 茍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

1.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2.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3.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闲。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4. 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5. 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
6.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
7. 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
8. 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
9.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故曰。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怀之。
10. 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11.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12. 大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1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4. 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
15. 反求诸己。
16.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
 
1.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4.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知命者。不忧不惧也。禄以食功。志以率事。无其事而食其禄。君子不由也。


四书读本节要
孟子章句节要

(2)

赵氏注

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

人生皆有善性。但当充而用之耳。又言。尧舜之治天下。不失仁义之道。
天下之道。一言而已。唯有行善耳。复何疑也。
1  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2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
3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茍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4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5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6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7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8  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

1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  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
君子养正气。不以入邪也。
3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4  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着。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此乱之甚也。
5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        卷七 离娄章句上

1  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2  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3  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国无礼义必亡。
4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弒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殷鉴不远。
5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6  孟子曰。爱人不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8 23: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