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67|回复: 7

[其它话题] 净公上人关于享受的讲记敬摘点滴202071991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9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享受的讲记敬摘点滴


...。有钱就做,没钱就关门,能够做得下去,众生有福,做不下去,众生没福嘛!没福你就救也救不了,佛菩萨也没有这个能力。
  主持人:我不知道您听到这个数字作何感受,中国这么多人,这么大的市场,3亿台电视机在每一个家庭里面,每一天都在讲话,非常庞大的队伍。如果它每一天说一句善的话,做一个善事的表演,那么对人心,对整个社会影响会很大。因为现在人对电视非常地信服,有时候不愿跟父母在一起,也要听它讲。它对整个社会风化的改善,影响力是特别大的,我们该怎么来管理,或者来利用这些义务为我们国家服务的3亿个老师?
  老法师:还是要劝导他们做正面的节目。他们自己得利益,也利益了众生,利益了国家,利益了社会。为什么去做反面的?这些人需要教育。教育的对象首先是教他们。
  主持人:您说的他们是电视台
  老法师:对
  主持人:电视机播出来的内容都是电视台做的,那么电视台现在全部是商业化的竞争,电视台对国家、对人民影响最严重的。所以方老师说,美国将来亡国,第一个因素就是这个。
  老法师:他说得很明白,不但是美国,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兴亡、吉凶祸福跟这个密切相关。你种的是什么因,你将来一定要受什么样的果报。所以谁有力量呢?只有国家领导人可以救,你能够把这些媒体、制作演播导演集合起来,好好教导他,劝导他回头来,救国家、救民族、救世界,我相信能有很多人回头的。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说,要想管好这3亿个老师,先得从电视台管好。
  老法师:对
  主持人:一直以来,我们都建议在国家级的电视台,能够开办两个频道:一个是国家经典频道,专门来播放这些中国古圣先贤的经典,进行讲解和教育;第二个就是国家公益频道,倡导社会大众多做公益事情,倡导大家用行动来实践这种经典的教育,人人都有爱心,爱社会、爱环境、爱自己的历史传统。
  老法师:如果有这两个频道,国家有福了,人民有福了。你看我在外国,很多国家领导人跟我见面,我常常跟他们讲:你只要能有30个好老师,你就能救你的国家,就能救这个世界。因为你一个国家好了,别的国家会向往,会来向你学习。所以凡事起头难,我们这样辛辛苦苦到别的国家去访问,没有别的,就是希望这个建议他能够听得进去,他能落实,没有其它的。我们名闻利养的边都不沾。每一天教学,那么听众呢?听众一定是国家领导人,带着各部部长。那么你这个播出去之后,影响力就太大了!哪个受影响?省的干部、县的干部,一看到国家领导人天天在学,他要不要学,他肯定要学。他要不学,哪一天问到他什么,他不知道,他的乌纱帽就丢掉了。那么他们带头学,人民肯定学,整个社会的风气马上就会改变。不难!虽然世界上这么混乱,在我的解决方法很容易,一点都不困难。
  主持人:您曾经说过最复杂的问题要用
  老法师: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所以中国最重要的经典是《易经》,容易啊,简易啊!没有那么复杂,复杂是自己搞出来的。越是真理,越是容易,越简单。讲到最深妙的地方,就是一个字“爱”。爱自己,爱别人。爱里面没有怨恨,爱里面没有伤害。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爱”。所以爱是性德,本性本善,本善第一德就是爱。
  主持人:您经常说的性德就是天然的,本来就有的,应该按照它那个规律去做。
  老法师:对,不错。你从这个规律,依照这个去学习,快乐无比啊!所以我感谢老师,我这个路是他教的。要不是他教,我一辈子不会走这个路。他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主持人:国家公益频道,国家经典频道,像这样的国家级电视台,国家政府的行为来倡导全民去学习的,是不是也不应该有一点商业色彩?
  老法师:不应该
  主持人:完全是奉献给自己的老百姓
  老法师:奉献.你如果需要金钱的话,你可以设一个基金。我相信全国善心人士会支援你,比那个广告费一定会高很多,会出乎你的意料之外。为什么?救世的人,人人都愿意帮助。
  主持人:您知道现在电视是公认的第一媒体,因为它影响力太大。跟它并驾齐驱的就是网络,现在毒害青少年,包括成年人,影响力太大。您曾经有个建议:就是国家为什么不把网吧关掉呢?您这是随口一说,还是郑重的建议?
  老法师:郑重的建议,这个要是关闭的话,救了多少人!现在多少青少年犯罪都是从这儿学的!你不希望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率年年向上提升,怎么提升的?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只要这个东西存在,肯定一年一年向上提升,到最后就不可收拾,那个时候后悔莫及了。
  主持人:你很多经济行为,都受到了政府的干涉。政府也不让开网吧,也不要有网络的自由,那么政府会有相当的压力。
  老法师:这些代价是把全国的人心毁掉了,把国家民族的前途毁掉了,那么你的民族会堕落,你将来付出的代价是你这个民族的败亡。要付出这个代价。
  主持人:《和谐拯救危机》这个系列节目叫这个,嘉宾虽然是高僧大德,他们可能会问:你怎么会看一个出家人来给你解决世间法的问题,人世间的这些问题,他说的可靠吗?因为您几十年不看电视。
  老法师:这个问题是他完全不了解什么是出家,什么是佛教?他对这个不了解,他如果了解的话,他就不会了。为什么?在中国的历朝历代,政治领导人,包括国家元首遇到疑难杂症,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跑到深山里头去请教老和尚。虽然老和尚没有名义,用现代话说,都是他们的义务顾问。为什么?你在动的地方,他在静的地方,你是当局,他是旁观,你有疑难,他看得很清楚。你向他请教,他就会指导你,他就会把问题解决。高人!所以很多这些高人都被拜为国师,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是什么情况,大众对佛教是一无所知,不知道他们是在干什么。他们是有最高深的学问,最圆满最透彻的知识,世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什么叫世间法?什么叫出世间法?你带有妄想、分别、执着,就叫世间法;你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叫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当中没有界线。
  主持人:而且这些高僧大德,这些国师们都是以爱随顺自己的性德。
  老法师:不错不错。所以在从前寺院里面的藏经楼那就是图书馆,不但只是有经典,这个世间所有的书籍典籍通通收藏。从前念书人到哪里念?没有学校,又没有图书馆,都到寺庙。所以寺庙里的藏经楼提供他所有一切需要参考的资料,什么都有。天文地理、包括兵法通通都有。你有问题就问和尚,和尚都通。念到一定程度,参加考试,考取功名。你们常常提到的范仲淹,范仲淹就是在寺庙长大的。所以从前寺庙,真的它是个学术单位,它不是宗教,
  主持人:教育机构
  老法师:它是教育机构。那个和尚万缘放下,专心、一心一意地搞学问,所以他真的精通啊!
第五集(完)


第六集 重新认识宗教
  导语:人类失去宗教,世界将会怎样?社会将会怎样?家庭将会怎样?有的人会回答:不会怎样,因为你看我们现在没有任何信仰,不是一样过得很好吗?如果要问到信仰,我只相信我自己。如果您是持这样的看法,我建议您收看现在的这个节目。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 主持人:这个理想实际上和我们现在执政党的信仰是一样的。
  老法师:对,是一样。
  主持人:汤恩比,还有很多伟大的哲人,包括您老人家也提出来了:21世纪,拯救人类的方法就是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教。在落实起来岂不是很容易吗?因为理想是一样的?
  老法师:不容易,因为佛法这个理论依据是非常高深的,是高深的哲学,不是一般人能懂得。所以必须要真正的志士仁人、领导阶层自己做出榜样。老百姓就跟小孩一样,上行下效。你上面怎么做,底下就怎么学,上行下效。所以“上梁不正下梁歪”,你上面是正的,下面就正了。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在中国,中国共产党非常地伟大,从1949年就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很多很多的劳苦大众,让天下得了太平。但是现在,比如说改革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难题,比如说其中一个问题,如果签证去美国这些西方国家,大家有一个经验,在信仰那一栏里面,如果有的人要填一个“无”的话,那么可能就会成为重点的监控对象,因为大家都知道,尤其是西方人非常了解,这个人如果要是没有信仰,很可能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现在有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在我们的国内没有信仰的人是占非常多的数量,政府或者官员来管理这么多没有信仰的人,是不是意味着非常非常困难,或者说难度非常大?
  老法师:对,是很辛苦。有信仰的人,他的人生生命有方向,他有目标,所以他有个希望;至于没有信仰的人,换句话说他活在这一生,他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希望,也没有理想。换句话说,他能够随他的烦恼习气去扩张,这就很危险。每一个人烦恼习气不一样,他会养成一种自私自利,养成一种完全是自我主义,甚至他连父母都不会照顾,连妻子儿女也不会放在心上,他只有个人,这是这个社会危机发生的一个原点。这个不能够不知道。
  中国自古以来可以说是没有宗教的国家,但是中国人信什么呢?中国人信祖宗。那个不是宗教,但是他有信仰,他信仰祖宗爱祖宗,就是中国传统的教育。也就是中国人信仰孝悌忠信,信仰“五伦八德”,维系这个国家。
  那么道教本来是道家,不是道教,他是学派,怎么会变成道教呢?张道陵“五斗米道”,就是三国时代的,道教是从这儿来的,他们是以《老子》《老庄》,作为他们主要的经典,传“五斗米道”。这个是中国道教的一个起源。
  那么佛教是从外国引进过来的,也是学术,也不是宗教,宗教这个名词是从日本传过来的,而日本是从西方传过来的。
  主持人:那岂不是说佛教不是宗教?
  老法师:佛教不是宗教。
  主持人:佛教是什么呢?
  老法师:我讲的是佛陀的教育。我讲孔子的教育、孟子的教育,佛陀的教育,我是从佛陀教育入门的,始终我遵守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宗教。
  主持人:但是我听您亲口讲过,您说我一开始是不相信佛法的?
  老法师:对,不相信宗教。我年轻的时候,不相信宗教,更不相信佛教。
  主持人:跟今天很多人一样。
  老法师:对,是不相信。佛教是奉祀鬼神的,为死人服务的,为鬼神服务的,那鬼神到底有还是没有?这是值得怀疑的。所以方东美先生把佛教介绍给我,我感到很惊讶,我跟他学哲学,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他在学校讲课也是,晚年的时候,在博士班里面开的课程《大乘佛学》、《魏晋佛学》、《华严哲学》,他全是开的这个课程。所以我当时就去问他老人家了,说这个东西是迷信。他说你不懂,他说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里面的精华,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是把我接引回来对佛教产生一个新的认识。所以在那个时候,当时机会也是很稀有的,就认识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是在佛教上专门指导我的老师,这人有智慧,因为他知道我是从哲学里学过来的,而不是从一般信仰的,所以他第一个叫我读的书是《释迦方志》、《释迦谱》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唐朝人写的。他说你要跟释迦牟尼佛学,你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了解释迦牟尼佛,我们一看到这两部书,这两部书市面上没有卖的,没有流通本,只有《大藏经》,所以只有抄呀,我初学的时候抄书呀,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抄了十几部。
  主持人:是哪一个环节让您就相信了佛教?
  老法师:我相信老师。
  主持人:相信老师。
  老法师:对,这个跟尊师重道有肯定的影响。如果对老师怀疑,那就没有办法了。所以中国这个师承,实在讲在全世界是最优秀的,现在断掉了。对老师是百分之百的信心,没有一丝毫折扣;老师对学生一定要帮助他开悟,如果不能帮助他开悟,老师就没有尽到责任。所以师徒如父子,那是真的,全心全意教你。我那个时候生活非常贫苦,我对老师一分钱的供养都没有,而老师对我的照顾,比他学校的学生超过十倍百倍都不止,我对老师感激,终生地感激。
  所以就认识了释迦牟尼佛,世间人追求的王位、升官发财,他是到国王、到顶点了,他已经得到,他舍弃。妻子儿女、荣华富贵全部舍弃,他去学道。在我想来,这个道必定是比帝王高明,比荣华富贵是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所以我的老师告诉我,我这个行业是他替我选择的,你一生不要搞别的,学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我们就认识了,他是什么人?他是搞教育的,一生搞教育,30岁,这个在佛法上讲大彻大悟,也就是说他明白了,他觉悟了。从觉悟这一天起,他去教学,一直到他老死,他79岁走的,所以教了49年,49年没有一天空过,天天在教学。教学不一定要教室,两个人谈话也是教学,三个人也是教学,从早到晚就没有中断。只要有人来找他,人多也好少也好,有大的场所也好,小的一两个人也好,慈悲到极处。帮助人解决问题,任何疑难问题你去问他,都帮你解决。
  主持人:佛祖就是教育家,那能不能说佛法最根本最大的原则就是教育?
  老法师:是教育,一点都没错。所以他的学生也是继承老师的事业,所以我们叫佛事,佛事就是佛陀的事业,佛陀的事业就是教化众生,教化众生的目标就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众生苦,苦从哪里来的?他不明了,他迷惑,迷惑他就做错事情,做错事情他就受错误的果报。所以要想他离苦得乐,一定要教他觉悟,他明白觉悟了,他思想纯正,言行纯正,没有过失,他怎么会造恶业呢?怎么会受恶报呢?就不可能。
  主持人:就像当年您对佛法也有疑问一样,这个鬼神,当年您也不相信,哪来的鬼神?现在也有人向您提这个问题:尊敬的老法师,这个佛法里讲鬼神,那么鬼神在哪里?
  老法师:鬼神就在我们面前。
  主持人:就在我们面前?
  老法师:对。鬼神跟人是同住在一起的。
  主持人:现在有吗?
  老法师:现在有,你要是肯做的话,我教给你,你做上一年,然后你就可以见到了。
  主持人:我们现在谈话的地方?
  老法师:对,没有地方没有。
  主持人:您是否认为有没有鬼神?实际上是一个科学问题,我们不把它说成宗教问题。
  老法师:不,鬼神这桩事情,我讲过多次,这个就是科学家讲的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这是科学家承认的,是决定有的,...(●[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来的教材。当时他讲的时候,跟孔子一样,没有教科书,没有教材,也没有记录,而是他过世之后,学生们从记忆当中把它整理出来的,跟孔子一样,是后人把他记录下来的,流传到现在。所以你要看到佛教本来的面目在哪里?在经典里头。
  主持人:真正的佛法在那里。
  老法师:在经典里头。但是从前寺庙的出家人天天研究经典,天天学习经典,自化化他,天天拿着经典交流,那行,但是现在他们不学了。
  主持人:那么汤恩比博士说:拯救21世纪人类,达到和谐状态要靠大乘佛法,那么要寻找这个大乘佛法,也要到佛教经典里去找?
  老法师:对,不错。那今天佛教的这个形式,能救得了世界吗?我相信你们也看过很多资料,也接触过很多出家人,他们能救世吗?再说儒家“四书五经”“十三经”能救世界吗?我就提过这个问题,不能啊!汤恩比的话有没有说错呢?我觉得没有说错。讲大乘经典,像树木一样,是佛教的花果啊,讲“四书五经”“十三经”是儒家花果啊。那什么才能救?根才能救,根是活的。你把这一枝果采下来,花采下来插在花瓶里面,几天就枯死了,没根,这个要懂得,我说他的话没说错,要佛法的根,要儒家的根。
  主持人:我请教您,孔孟之道的根是什么?
  老法师:孔孟的根就是孝悌。
  主持人:孝悌?
  老法师:对。那孝悌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弟子规》,它的精神就是孝悌。《弟子规》所说的一切没有离开孝悌两个字。孝是什么?对父母。悌是什么?对平辈。你能够懂得怎样对父母、对长辈,怎样懂得对平辈,那种真诚的爱心,那还有什么问题,那什么问题都解决了。那大乘佛法的根是“十善业道”。
  主持人:《十善业道经》。
  老法师:对,那是大乘的根。所以你不要去搞那些高深的经典,那些你做不到,只是玄学,谈谈而已。你没有根,所以一定要从根做起,从根救起,然后才有枝叶花果。
  主持人:我发现您提出的这两个根,儒家和大乘佛法的根,都是直接指导人们最细微的生活,
  老法师:对,没错。
  主持人:它不是意识形态。
  老法师:不是不是,就是实际的生活。
  主持人:就是人的每一个细微的念头,甚至打个招呼,它里面都有详细的规矩。
  老法师:都有,还有一个根就是道的根,是《感应篇》。
  主持人:道家的。
  老法师:《太上感应篇》。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从读书人一直到平民,通通是扎的这三个根,所以这个国家长治久安,皇帝好做。
  主持人:能够拯救人类21世纪的,就是大乘佛法,那么有的人就会请教您这个问题,先不要说拯救人类,咱们看看这个佛法怎么拯救中国人,身边的人,您有什么好方法吗?
  老法师:那么说要拯救人类,先要拯救国家,要拯救国家,先要拯救自己,如果自己都没有拯救,对这个话,你怎么会相信?所以中国古人教人的一个原则:“明明德,亲民,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止于至善”,这三纲是讲理论的。怎么落实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落实,这是方法。按照方法,那么头一个你就要克制你自己的欲望,格物,“格”就是格斗,“物”是什么?欲望,物欲。对物质欲望,你要能够把它打败。
  主持人:这是源头,后面有一串。
  老法师:你的物欲罩住你整个身心,你还有什么希望?你肯定堕落了。所以第一个就是要战胜物欲,跟佛家讲的,你要想修行,首先要断烦恼。格物就是断烦恼。
  主持人: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物质的这些享受,这些是烦恼。
  老法师:烦恼,这个东西绝对没有好处,说实话,物质上的享受不如精神。那精神上的享受,夫子讲的,论语头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那个喜悦是内心里头,像泉水一样,从里面发出来,常生欢喜心。至于物质生活,颜回,夫子说的几句话我们就了解,“箪食瓢饮”。换句话说,他的物质生活是最困苦的,最艰难的。颜回一天到晚欢喜,笑咪咪的,从来没有苦的表情,那都没有。这是什么?这是什么?他心里有喜悦。喜悦什么呢?喜悦的是道德学问天天增长。这个多快乐!这是一般人享受不到的。所以你要真干。
修行人他有他的乐趣,释迦牟尼佛过的那个生活,比帝王快乐,比豪门贵族快乐,比拥有亿万财产的快乐。他要不快乐,他为什么干这个事情?
  主持人:日中一食,树下一宿。
  老法师:天天教化。
  主持人:但是最快乐!
  老法师:没有比这个快乐!所以圣人所讲的,天下最快乐的事情有三桩,其中之一“得天下之英才而育之”所有的学生都是好人,坏人也都变成好人。这就是教育。坏人要是把他杀掉,开除掉,这是教育的失败。怎么样把坏人教育变成好人,恶人变成善人,教育就成功了。
  主持人:那靠法律来统治国家,岂不也是教育的失败吗?
  老法师:那是教育的失败。真正教育成功的时候,国家不要军队,不要警察,没有人犯法,法院都没有了,监狱都没有了,没有人犯罪啊。确确实实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主持人:刚才您说到了“格物”,该到“致知”了。
  老法师:“致知”就是求学问,你必须先把欲望降低,你的烦烦断掉,然后你才能求智慧。如果你带着烦恼习气求智慧,智慧里头就夹杂着烦恼习气。那个智慧不纯,那个智慧往往会做坏事。为什么?它要满足你的欲望。
  主持人:您说过不孝顺父母的人,但是特别尊敬师长,是有问题的。
  老法师:那绝对有企图!
  主持人:有企图。
  老法师:所以老师很清楚,老师说这个人不孝顺父母,老师对他也敬而远之。
  主持人:不孝父母,对领导特别好,也不行。
  老法师:绝对有企图,那是希望升官发财,官做得越大,人民受害越多,这是肯定的,这是中外历史都可以做证的。
佛家里一定是先持戒,所以《弟子规》是戒律,属于戒律。《十善业道》是戒律,《太上感应篇》是戒律,先从这里做起。所以教学,孔子教学四门,第一个德行,这是属于道德的教育,先教;然后才教言语,教你会说话了。这个口谓祸福之门,也是吉凶之门;然后才教政事,就是办事的能力;最后才是文学,文学是精神生活,我们今天讲精神文明。
  主持人:六艺。
  老法师:对,致知是觉悟,觉悟之后,你这个心才诚,才有真诚心。真诚心今天讲就是为人民服务,在佛法里讲,是为众生服务,那个范围就大了,不但为人,为所有动物,为所有的生物,植物矿物,你都会用爱心去爱它,都会照顾它,为它服务。像这个小动物都有灵性,都可以沟通,我们现在学佛的同学,好多都有实证。
  主持人:学佛的人能做到这一步?
  老法师:能做到,很容易做到。上一次我住在安徽汤池,蚊子很多,墙壁,它是白色的墙壁,差不多有四五十只蚊子,那么多,我在那儿做晚课,我说蚊子,我做晚课,你千万不要干扰我。我一个晚课,一个多钟点,它们全部在那没动。
  主持人:全在墙上?
  老法师:全在墙上没动,它们也没有飞过来扰乱我。第二天早上起来,墙壁上还有十几只蚊子,其它的不见了。可以商量的。
  主持人:那您没有挨咬?
  老法师:可以商量的。你不能去杀它,不能小看它,称它蚊子菩萨,它也很高兴,他称我菩萨。小动物,你轻视它,瞧不起它,你瞧不起它,它也瞧不起你,你杀它,它要报仇,麻烦啊。
  主持人:就是人可以和一切和谐相处。
  老法师:可以,植物都是一样的。我们在澳洲,我有一个很大的菜园,种植的东西很多。那些小鸟吃东西,我们单独来喂它,水果树指定一棵,两棵,你就在这吃,其它的不要动。听话。
  主持人:它们...(●[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所以一行国师的回向偈,是愿生到华藏世界的极乐净土中。所以学华严经的人,千万别学偏差了。
第二、就是现在对科学常识懂得一点皮毛的人,自作聪明。说我们的地球一天一夜自转二十四小时,根本没有个东方,也没有个西方,我们天天愿生西方净土,都是迷信。他认为我们住的这个地球会自转,一转动,东方转到西方,那里有个西方呢?好像自高聪明。其实他不晓得‘从是西方’的‘是’,是指整个娑婆世界而言,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里的其中一颗行星。地球会自转,它是绕著太阳转的。但太阳却是不动的,整个太阳系在虚空中是为一个单位,而且它有一定的东、西方位。佛经上所讲的单位不是太阳系,讲的是以三千大千世界来做单位的。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具有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也就是说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里有一百亿个太阳。这一百亿个太阳在虚空中都有个固定的位子,不会转动变移的,有一定的东方,一定的西方,那怎么会没有西方呢?所以阿弥陀经上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这是说明娑婆世界,一定有西方,西方一定有个极乐世界。
到此别序讲演已竟,亦就是将序分讲完。今天就讲到这里,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多了打闲岔,大众好好念佛吧!
第三天
诸上善人慈悲,道源讲几句话打打闲岔!昨天已将序分讲完,今天接讲正宗分。
甲二、正宗分——分三
乙一、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 乙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
乙三、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
乙一、分二 丙一、依报妙 丙二、正报妙
丙一、分二 丁一、征释 丁二、广释
丁一、分二 戊一、征 戊二、释
正宗分的科文很长,也是依著信、愿、行三大纲要而分的。起先乙一是为了启发我们的信心,而广陈彼土依正之妙果。‘陈’就是说,广说彼土极乐世界的依报和正报之果都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称为‘妙’,为什么要说得那么‘妙’呢?是为了启发我们的信心,所以就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信心生起之后,接著就是乙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特别的劝导我们,西方有个极乐世界是怎么的妙,极乐世界有个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你为什么不求生极乐世界而亲近阿弥陀佛呢?要亲近阿弥陀佛就要发愿往生,这是第二大科劝我们要发愿的。乙三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行者’,就是修行的人,正确的开示我们这些修行的人,应该执持名号,念阿弥陀佛是‘有宗’的法门,绝不讲‘空’,我们不要执著世间法,因为执著世间法就会流转生死;我们要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持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可以了脱无始劫以来的生死,而建立行门。这三大科就是依著信、愿、行而分的。乙一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分成二科,丙一依报妙,先讲极乐世界的依报妙。丙二正报妙,讲阿弥陀佛的正报妙。丙一再分二科,丁一征释,即征问解释。丁二广释,广为解释。在丁一征释中又分二科,戊一征,戊二释。分科分到这里,现在开始讲经文。
戊一、征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这是释迦佛自己征问的。‘舍利弗’,叫一声当机者。‘彼土何故名为极乐’,西方极乐世界何故名为极乐?
戊二、释分二
己一、约能受用释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此科为约能受用释,能受用者,就是指著念佛往生的人。这是释迦佛自己解释别序中,‘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的。‘其国众生’,这是约众生说的,因为诸佛菩萨都没有苦,而众生是有苦的。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无有众苦’。娑婆众生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没有这些众苦。‘但受诸乐’,只有享受各种快乐,‘故名极乐’。现在依著慈云忏主,他以娑婆世界的苦,对著极乐世界的乐,对待的十种分别来讲:
第一、‘此土有不常值佛之苦,彼土有华开见佛,常得亲近之乐’。我们娑婆世界第一种苦,就是不容易见到佛,释迦佛八十岁就入涅槃了,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弥勒佛才会下生;要等那么久,娑婆世界才有佛出世。可是弥勒佛只开三个法会,即龙华三会后,又入涅槃了。所以娑婆世界要想见到佛,实在很困难的,这就是‘不常值佛’之苦。极乐世界就没有不见佛之苦了,而且有常见佛之乐。我们众生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华开见佛,莲花一开就见到阿弥陀佛,所以有常常亲近佛的快乐。
第二、‘此土有不闻说法之苦,彼土但有水鸟树林皆宣妙法之乐’。娑婆世界不见佛,不闻法,是个最大的苦恼。我们见不到佛,若能遇见善知识,讲经说法给我们听那也很好。可是到了末法时代,想要亲近一位善知识听经闻法,是不容易的。不闻佛法,就不明佛理,又怎么能修行用功呢?所以娑婆世界有不闻佛法的苦恼。极乐世界不但有佛菩萨说法,连水流的声音,鸟叫的声音,也都在畅宣妙法。树林里的七宝树被风吹动响起的,还是说法的声音。水、鸟、树林皆宣妙法。所以极乐世界没有‘不闻法’之苦,只有‘常闻法’之乐。
第三、‘此土有恶友牵缠之苦,彼土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之乐’。‘恶友’就是使你不能听经,不能闻法,也使你不能修行用功的朋友,处处阻扰你精进的人。反过来说善友就是善知识,也包括同参道友。为什么佛经上不把善友和善知识分清楚呢?因为辈份高的人,我们不容易亲近,而辈份相等的同参道友则容易相处在一起。若能亲近到一个善友,他也就是你的善知识了。比如你交到一个喜欢研究佛理的善友,就会受到他的熏习,也去研究佛理,这样就帮助你用功修行,所以选择朋友是很重要的。但在娑婆世界却恶友多、善友少。若生到极乐世界去,只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之乐。全是善友,全是善知识,自然会熏习的使你进步,有这一种快乐。
第四、‘此土有群魔恼乱之苦,彼土有诸佛护念远离魔事之乐’。娑婆世界魔事重重、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等。你不修行用功,反而魔境不现前,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刚发了道心用功,魔事就来了。结果把仅有的一点道心给魔退了。娑婆世界有这群魔恼乱之苦。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诸佛常常护念著你,使你远离一切魔事,所以生到极乐世界去,便有‘永无魔事’的快乐。
第五、‘此土有轮回不息之苦,彼土有横截生死永脱轮回之乐’。在娑婆世界最大的苦恼是六道轮回。若堕到三恶道,是苦不堪言。设若修的善业多,可能不会堕入三恶道。但是要知道的,就算不会堕入三恶道,能够升到人、天道中,也是不好修行的。因为我们今生修行了几十年,在三宝门中培了福,升到天上,但又被天福迷倒了,再也不修行,这样还是会堕入三恶道。假若没有升天,转为大富大贵的人,此亦为一种障碍,因为富贵修道难。如此一下升天,一下转人,一下堕入三恶道;所以娑婆世界有六道轮回不息的苦恼。如果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则横截生死,把无量劫的生死给截断了。古人有个比喻,依著其他法门修行,称为‘竖出三界’,竖著往上一步步的高升。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称为‘横超三界’。比如在竹竿里面的虫,要是这只虫想超出竹竿之外,若往上爬,就须把竹竿里的节,一节一节完全咬穿了,才能爬出竹竿外,这实在是很困难的!这表示若依著其他的法门修行,好像要竖出三界那么困难。依著念佛法门,等于那小虫不用一节一节的往上咬,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横著把竹...(●[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你的善知识了。比如你交到一个喜欢研究佛理的善友,就会受到他的熏习,也去研究佛理,这样就帮助你用功修行,所以选择朋友是很重要的。但在娑婆世界却恶友多、善友少。若生到极乐世界去,只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之乐。全是善友,全是善知识,自然会熏习的使你进步,有这一种快乐。
第四、‘此土有群魔恼乱之苦,彼土有诸佛护念远离魔事之乐’。娑婆世界魔事重重、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等。你不修行用功,反而魔境不现前,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刚发了道心用功,魔事就来了。结果把仅有的一点道心给魔退了。娑婆世界有这群魔恼乱之苦。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诸佛常常护念著你,使你远离一切魔事,所以生到极乐世界去,便有‘永无魔事’的快乐。
第五、‘此土有轮回不息之苦,彼土有横截生死永脱轮回之乐’。在娑婆世界最大的苦恼是六道轮回。若堕到三恶道,是苦不堪言。设若修的善业多,可能不会堕入三恶道。但是要知道的,就算不会堕入三恶道,能够升到人、天道中,也是不好修行的。因为我们今生修行了几十年,在三宝门中培了福,升到天上,但又被天福迷倒了,再也不修行,这样还是会堕入三恶道。假若没有升天,转为大富大贵的人,此亦为一种障碍,因为富贵修道难。如此一下升天,一下转人,一下堕入三恶道;所以娑婆世界有六道轮回不息的苦恼。如果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则横截生死,把无量劫的生死给截断了。古人有个比喻,依著其他法门修行,称为‘竖出三界’,竖著往上一步步的高升。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称为‘横超三界’。比如在竹竿里面的虫,要是这只虫想超出竹竿之外,若往上爬,就须把竹竿里的节,一节一节完全咬穿了,才能爬出竹竿外,这实在是很困难的!这表示若依著其他的法门修行,好像要竖出三界那么困难。依著念佛法门,等于那小虫不用一节一节的往上咬,只要横著把竹竿咬破一个洞,不是马上就出来了吗?若是生到极乐世界去,即能横超三界,截断生死,有永脱轮回之乐。
第六、‘此土有难免三途之苦,彼土有恶道永离,名且不闻之乐’。娑婆世界是个苦的世界,难能免除三途之苦。三途就是三恶道,即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我们在娑婆世界当个苦恼凡夫,三业不清净,造十种恶业就堕落,假如造的是上品十恶,就会堕入地狱道。中品十恶堕饿鬼道。下品十恶就堕畜生道。堕入三恶道,不能见佛闻法,再想出离三恶道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娑婆世界有难免三途之苦。而极乐世界不但没有三恶道,连三恶道之名也不会听到。所以有恶道永离,不闻恶名之乐。
第七、‘此土有尘缘障道之苦,彼土有受用自然不俟经营之乐’。在娑婆世界里,衣、食、住、行的生活就是尘世之缘,故称尘缘。在家居士学佛法比较困难,因为在家人的尘缘深厚,事务太多,所以障碍修行。不但在家弟子被尘缘障到,出了家还是有很多障碍的,毕竟我们还是个凡夫,需要衣、食、住来维持生活,这样就不能专心修行了,所以娑婆世界免不了尘缘障道之苦。生到极乐世界‘有受用自然,不俟经营之乐’。‘经营’就是你要亲自去做的意思,没有房子必须盖房子,没饭吃就需要买米煮饭等等。‘不俟经营’,就是不用你去办理,衣食住都是自然受用的。因为阿弥陀佛看到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为了衣食住而忙碌,不能专心办道,因此以他的愿力,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不用我们去经营。住的房子是现成的七宝楼阁,想穿什么衣服,只要一动念,衣服就披到身上来。想吃什么有什么,不用你去煮,而且用的都是七宝做的钵,吃完后碗钵自然化去,不用你洗,这就是‘衣食自然’。只有安心享受办道之乐,没有为衣食住忙碌经营之苦。
第八、‘此土有寿命短促之苦,彼土有寿与佛同,更无限量之乐’。在娑婆世界有‘命浊’之苦,命浊即寿命短促。人生过百年者无几,年青时不闻佛法,当你闻到佛法,想发心修行的时候,岁数已经到了,还没有修行,命就终了。命终之后又随业受报,一点也作不了主。不幸堕入三恶道,苦不堪言。就算来生仍然作人。还是寿命短促,所以寿命短促是一种痛苦。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则寿与佛同,阿弥陀佛即无量寿佛,他的人民,也都是无量寿。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跟佛一样的寿命,有一生办道之乐。
第九、‘此土有修行退失之苦,彼土有入正定聚,永无退转之乐’。娑婆世界的众生,难得发心修行办道。好不容易发了心要修行用功,打闲岔的因缘太多了,才精进了几天,又退了道心;所以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称为‘不定聚’。‘聚’者类也,就是不定根性的这一类众生。凡是念佛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正定聚’。就是‘十信’圆满,入了‘十住’位,皆是‘阿鞞跋致’,即不退转,有永远不再退转的快乐。
第十、‘此土有佛道难成之苦,彼土有一生行满,所作成办之乐’。在娑婆世界修行,单进不退,还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假若修行进进退退的话,尘点劫也难以成佛。就以我们念佛堂的大众来说吧!我们前生前世都是修行过的,怎么到现在还是个苦恼的凡夫呢?因为进进退退的原故,不晓得过去修了多少劫,到现在还没有完成佛道。极乐世界则不同,一生就能以成道。因为寿命无量,单进不退,就这一生行门修满,所作成办,结果就成了佛;在极乐世界有这一种快乐。
以上是慈云忏主,以他的大慈悲,大智慧,依据阿弥陀经,举出十条极乐世界之‘诸乐’,而与娑婆世界之‘众苦’,对照宣说。令初学净土法门的人,知苦识乐,生起信心,而离苦得乐。对苦言乐仍是方便说法,若据实言之:‘彼土众生,无有众苦’,而是‘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无有众苦’,就是慈云忏主给我们列举出来的十种苦都没有。‘但受诸乐’,受以上的十种乐。就是一切苦都没有,一切乐完全具足,因此名为‘极乐’。‘己一、约能受用释’讲演已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接讲‘己二、约所受用释’。
己二、约所受用释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正宗分的第一大科,是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彼土’即极乐世界。‘陈’是说,‘广陈’即是多说,说了再说。广陈极乐世界的依报是妙果,正报也是妙果;讲那么多做什么?目的在启发我们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心。‘彼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你为什么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呢?生到极乐世界,‘但受诸乐’,享受的什么乐呢?现在就依著所受用的诸乐来解释。
‘又舍利弗’,又叫一声当机者。‘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这是讲所受用的极乐世界,是怎么样的极乐法呢?极乐世界,其依报的庄严真不可思议,这只是说个大概而已。‘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一重一重的共有七重,栏楯就是栏杆。极乐世界的栏杆是由四宝做成的,当然庄严,而且不止一重,乃是七重,这七重栏楯是庄严其边际的。每一座楼阁外面都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这是空中的庄严。虚空之中有四宝所成的罗网,而且也是七重。‘七重行树’,这是庄严大道的。每一行都排列的整整齐齐,一行一行的共有七重。‘皆是四宝’,四宝就是金、银、琉璃、玻璃。栏杆是用四宝做的,空中的罗网也是四宝造成的,最不可思议的就是树,也都是由四宝所造成的。‘周匝围绕’,周匝就是周围,即是一重一重,一行一行的在那里围绕著。‘是故彼国名为极乐’,以上的种种庄严,就晓得极乐世界的确是个极乐的地方。讲到这里,‘丁一、征释’一科讲完,下面接讲广释。
丁二、广释分二 戊一、别释所受 戊二、合释能受所受
戊一、又分二 己一、释生处 己二、结示佛力
己一、释生处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这是解释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处所,微妙不可思议。‘又舍利弗’,又叫一声当机者。‘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莲花化生的。莲花是生在充满八功德水的七宝池里,那‘八功德水’是什么呢?第一、澄清异于此方的浑浊。此方就是指我们的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水都是浑浊不清的。而极乐世界的水根本没有泥沙,只有金沙,所以水特别清,有‘澄清之德’。第二、清冷异于此方寒热。我们娑婆世界的水不是太寒就是太热,极乐世界的水不寒也不热,有‘清冷之德’。第三、甘美异于此方咸淡劣味。甘美就是味道很好,甘甜而且香美。娑婆世界的水不是碱水,就是淡水上髦无甘美可言,极乐世界的水则有‘甘美之德’。第四、轻软异于此方沉重。极乐世界的水很轻很软,没有份量。娑婆世界的水很重很硬,一担水约有八十斤重。而且你看水不是软的吗?其实是硬的,你用手大力的拍一下水,越拍手越痛。只有极乐世界的水是轻软的,故有‘轻软之德’。第五、润泽异于此方缩腐褪色。我们娑婆世界的水会缩腐褪色,缩就是过了几天,水就减少了。腐就是坏了,褪色就是颜色变了。极乐世界则不一样,其水非常的润泽,故有‘润泽之德’。第六、安和异于此方急暴。我们娑婆世界的水,除了停流的静水之外,大海、大江的水都是急暴的。极乐世界的水却是安和,没有波浪的,有‘安和之德’。第七、除饥渴异于此方生冷。娑婆世界的水是生冷的水,极乐世界的水,不但除渴,喝了也可以充饥,故有‘除饥渴之德’。第八、长养诸根异于此方损坏诸根及沴戾增病没溺等。极乐世界的水,饮用或洗澡,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健康,长养诸根。诸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统统长养增强。我们娑婆世界的水,它是损坏诸根,也就损坏身体的;吃多了会增加疾病,掉进水里会被淹死。极乐世界的水,吃了不生病,还会长养诸根。你到水里去洗澡,可以随意深浅,不会被淹死。故极乐世界的水有‘长养诸根之德’。有以上八种功...(●[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来的功德相好,为什么我们还是当一个苦恼的众生呢?‘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就是打妄想起了执著,把如来的智慧、功德、相好统统隐蔽起来,而不能证得。‘妄想’就是楞严经上讲的‘狂心’,‘狂心顿歇,歇即菩提’,狂心一歇下来,当下就是菩提现前,当下就成佛了。若歇不下来,净土法门有方法,念阿弥陀佛对治妄想。对治妄想要拿出功夫认真念佛,因为妄想与众生同时俱来的,无始劫来打妄想已成习惯,而念佛还没念成习惯,所以要了生死,就要靠这一句阿弥陀佛。换句话说,离开念佛的法门,没有再更好的法门了。即是说要想渡过生死大海,就看你能不能好好的把持著这一句阿弥陀佛救命的大船。所以念阿弥陀佛要下功夫去念,牢牢的观照这一声阿弥陀佛的名号来念,不要让这个‘心’走掉,决定可以得到一心不乱。以上把若一日乃至若七日,得到一心不乱的疑惑解释好了。
问:正宗分三大科,一信,二愿,三行。第三科为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又分二科,一、正示无上因果,一、重劝。应当再劝持名,何故重劝发愿?
答:信、愿、行,三法本来平等。但平等之中,不碍差别。前面讲过,信、愿为‘慧行’,行为‘行行’。现在再将这三法的关系,详细讲讲。有信者未必有愿,而有愿者必定有信。设若无信,何能发愿?既有信、愿以为前导引发持名,方为‘正行’。只要信心坚固,愿力恳切,无论持名多少,皆得往生。十六观经之十念往生,无量寿经之一念往生,皆由信愿之力以, 为前导之故。设无信愿,纵令念至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何以故?不信不愿故。这就是‘以愿引行,以行填愿’。所以蕅益大师说:‘生西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有愿必有行之故,所以重劝发愿。
问:有人对于‘执持名号’生起疑惑,佛法最忌讳就是‘执著’,古人说:‘著即不是’,你执著就不是佛法了。那么阿弥陀经上开示我们要‘执持名号’,这不是叫我们生执著心吗?
答:开经的时候讲过,八万四千法门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空门,一类是有门。从空门入手定要一切皆空,切勿执著。所以金刚经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就是你若执著有个佛的色身可见,有个佛说法的声音可求,那你已走上邪道,怎么能成佛呢?所以从空门入手,要一切皆空,连空也空,空得干干净净,这样才能以明心见性。从有门入手则相反,相信西方有个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个阿弥陀佛,不怕执著,为什么不怕执著呢?因为执著的是阿弥陀佛,不是执著五欲六尘。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万德洪名,西方极乐世界是依报,阿弥陀佛是正报,依正二报都是‘妙有’。你执著的是妙有的有,执著到一心不乱的时候,生到西方,就悟到无生法忍,则生即无生,这就是‘殊途同归’,目的是一个。‘妙有不有,即是真空’,真空的空不是顽空,也不是断灭空,‘真空不空,即是妙有’。所以只要执著阿弥陀佛,执著西方,不怕执著,只怕你执著得不专一!因为五欲六尘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假如你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执著的不专一,娑婆世界这一边放不下,又怎么生到西方去呢?这就是以‘净执’对治‘妄执’的方法,等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有是妙有,当下即空。所以对于‘执持名号’不必怀疑。
问:前面所说,若无信、愿,但持名号,纵令持至一心不乱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不信不愿故。这个人即不相信极乐,又不发愿往生,他怎么肯念佛呢?
答:这就是因为‘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的缘故。他听到有人告诉他,念佛的利益很多,不但来生可以转为富贵人,而且可以升到天上享受天福。他听到念佛有这样好的利益,所以就恳切的念起佛来。他竟将万德洪名换取一些人天福报,实在可惜!又有一种人,听说现在念一声佛,死后可当一圆钱用。设若一天能念三万声佛,在‘阴间银行’就可以存三万元。这个人听了就努力念佛。念佛是想著死后做一个有钱的鬼,这种人不但可笑,而且很可怜!
问:念佛七日,证得一心不乱,是平时,或是临命终时?
答:是平时。因为平时证得一心不乱之后,决定不会再造业,临命终时,心不颠倒,阿弥陀佛及诸圣众,决定接引往生极乐。
问:十念往生,一念往生是平时?或是临命终时?
答:是临命终时。
问:既然临命终时,十念、一念皆得往生,何必平时忙著念佛呢?
答:设若平时不念佛,临命终时,谁能保证你能念佛。古人为证明十念得能往生,特举出一则公案(故事):‘唐朝有一杀牛为业的人,名为张善和。临命终时,地狱相现前,被杀之牛皆来讨命,张善和惊恐万状!正在危急之时,恰好来一位僧人,劝导他赶快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张善和听了即念南无阿弥陀佛...刚念十声,张善和说:群牛不见了!阿弥陀佛来接我了!含笑而逝。’这个故事,只是证明十念得能往生而已,他人不得仿效。如张善和这个人,前世必定有大善根。若无善根,临终危急之时,何能得遇善知识,开示念佛法门。而且一闻便信,立即发愿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如此人者,万中无一,生死事大,岂可存侥幸之心?
问:依据阿弥陀经的开示,必须执持弥陀名号,得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佛及圣众现在其前,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是则必须得到一心不乱,方能往生极乐!但是有人念佛数年,甚至数十年,因为未能得到一心不乱,竟不能往生极乐,岂非大大的遗憾?
答:往生极乐,唯一的条件在于‘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如杀牛的张善和,平时一句佛亦未念过,何从证得一心不乱?而他临终十念,竟得往生;这固然是他的善根所招感,亦是弥陀愿力所摄持。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当知十念往生,乃弥陀本愿之力!虽未证得一心不乱,只要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决定往生极乐,不必怀疑。然而这样说来,何必打念佛七,求证一心不乱呢?因为得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决定心不颠倒。倘若未能得到一心不乱,则不敢保证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因此需要‘助念’。应当约会志同道合之莲友(最好组织一助念团,人数越多越好,因须轮流换班)。以莲友助念之力,加持临命终人,心不颠倒,一心念佛,方能蒙佛接引,决定往生。
问:临命终时,佛及圣众现在其前,焉知非魔?
答:参禅之人,不求见佛,佛来现前,决定是魔。修净土者,求佛佛现,因果相应,决定非魔。
以上将正宗分之疑惑,解释完了,下面就接讲流通分。
甲三、流通分分二 乙一、普劝 乙二结劝
乙一、分三 丙一、劝信流通 丙二、劝愿流通 丙三、劝行流通
丙一、分二 丁一、略引标题 丁二、征释经题
丁一、分六 戊一、东方 戊二、南方 戊三、西方 戊四、北方
戊五、下方 戊六、上方
全经分为三大分,已把第一序分,第二正宗分讲完,现在讲的是第三流通分。流通者,流传万世,通达十方。这次阿弥陀经所分的科,是根据蕅益大师著的‘弥陀要解’而分的。它里面的科文以信、愿、行为依据,无论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都依信、愿、行三法为纲要。还有一点要注意,我们讲的这一部阿弥陀经,是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这里边只有六方佛,实际上梵文的原本是有十方佛...(●[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8 07: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