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542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7-16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的。学习所得到是似是而非。所以佛讲,这叫所知障,这是世智辩聪。因此佛法无论大小乘都着重在修定。
刚才我们讲,精进,这个精容易得定。我们修学法门,一门深入容易得定,多门就不容易得定。即使是佛法,要知道佛讲经是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这是佛讲经的原则。你要是以为佛真的有东西讲,那就错了。佛讲经是对人说的,对那个人说的,那个人执着有,佛就给他讲空,讲空是破他有的执着。来的那个人他执着有,佛说空,他执着空,佛就说有。说有,破他执着空。佛所说的一切法,无非是破众生的执着而已。假如这个众生没有执着,佛见了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没得说了。所以佛又何尝说法?佛今天不在世了,我们看到佛的这些经典,经典是佛对一切众生说的,这个经上说有,那个经上说空,到底是有还是空?经看多了,认为释迦牟尼佛头脑有问题。那怎么一回说有,一回说空?所以经典念多了,你的怀疑愈多,你的妄想愈多,你的问题愈多,你怎么能定得下来?这个过失谁负责任?佛不负责任,是要你自己去负责任。就好比我们自己生病,看到这个大夫许许多多的处方,也没有见到这个医生,这个处方听说都不错,照这个方子吃药,什么方子都吃,把这个病愈吃愈重,甚至于病死了,医药死了,药不对症。我们今天这个情况就跟这个差不多,这个经典是佛从前对那些人的处方,不是对我的处方。我们遇到了,不但没有好处,确实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困惑。那佛是大慈大悲,怜悯一切众生,普度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我们在不在内?当然在内。
那他不在世了,如何帮助我们?他有一个特别帮助我们的方法,这就是净宗的法门。这个法门,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帮助后来的大众们,世尊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普度九法界的众生,都用这个法门。那换句话说,遇不到佛的时候,遇到这个法门就等于遇到佛。问题是你能不能相信?能不能接受?能不能一门深入?一句佛号念到底,决定成就。那我们修学其它法门的,我对那个法门有兴趣,对禅有兴趣,对教有兴趣,对密有兴趣,行不行?行,还是一个原则,一门深入,但是后面一定要回向求生净土,你才能成就。如果不能回向求生净土,换句话说,你这一生的努力,只能够得人天福报,出不了三界。为什么出不了三界?你的定功不够,这个不回向是靠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力量要出三界,《楞严经》上说得很明白,要九次第定。四禅生色界天,八定生无色界天,到第九定才超越,才超越六道轮回,谈何容易!
那我发愿求生净土,回向净土,这就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横超三界,这个便宜占大了。换句话说,我们自己的定力,连初禅的标准都达不到,也能往生,这个便宜占大了。这些话都是佛在《无量寿经》上说的。法门真的平等,佛的心真清净,没有分别,阿弥陀佛决定没有说,你念我,我才来度你,你念别的,我不管你,没有这个。你念别的,回向求生净土,他一样帮助你,没有差别,这才真平等,真正慈悲。所以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无论受持什么样的经典,原则要记住,一定要一门深入,这个太重要太重要了。搞多了,搞杂了,纵然往生,品位就不高,这是蕅益大师说的,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那我有信有愿,我决定会往生的。品位高下在功夫的浅深,专精,功夫就深,杂修,功夫就浅,这是一定的道理。功夫深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
纵然我们现在兴趣是多方面的,大小乘佛法,乃至于世间法,我都喜欢,我都爱好,也要忍耐一时。怎么说?等我见了阿弥陀佛以后我再学,这个可以,这不迟。现在如果要不能放下,一切都学,换句话说,见阿弥陀佛的机会没有了。这个帐要好好算。一定要专精。这就是定慧,你能够选择一门,一门深入精进,你这个观念是慧,你这个做法是定,这就叫『定慧双流』。『静无遗照』,静就是清净心。你心果然清净,世出世间一切法,你逐渐逐渐慢慢都明白、都了解了。为什么?清净心照见。小有清净,那就是这个照的深度、广度浅一点的。大有清净,那你这个深度广度就逐渐拓开、展开了。这就是静无遗照。
『动不离寂』,寂是寂静,我们凡夫把动跟静成分两桩事情,这个有功夫的人,他这个动跟静是一桩事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不碍静,静也不碍动。我们常讲修行功夫得力,那他得力的标准就在此地。如果动静是两头彼此妨碍,你的功夫还不得力。那我们要问,要怎样才能做到得力?说起来很简单,看破放下。换句话说,你为什么不得力?没有看破,没有放下。所以动会障碍静,静会障碍动,经上用这两个字来做代表。代表什么?代表两边。所以你不要专看到动静这两个字,大小是两边,染净是两边,真假是两边,善恶是两边,是非是两边,统统都是两边。这是科学家讲的,我们这个世界是相对的世界,这个两边就是相对的。如何能够调和,两边能够圆融,彼此互相不妨碍,你的心就定了,清净了。我们生活在这一个相对的世界,要在这个相对里面达到圆融,这就是定功,这就是功夫得力,功夫的成就。心真得到清净,二边的真相就看出来了。
实在说,佛在经典里面,我们中国古圣先贤都明白这个道理。你看我们中国人画的八卦,八卦是一个圆,里面一半是黑的,一半是白的。这两种不同的颜色就是代表的动静。八卦里头讲阴阳,阳是动的,阴是静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那个很明显标示出来的四象,这画成两个是两仪,太极是圆,太极分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就是阴里面有阳,阳里头有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佛法里面,特别是唯识里头说得清楚,唯识是佛教的心理学。给我们说的真如本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一念是静,不觉是动的,一念里面有不觉,那个不觉就叫做无明。可见得一念是明,一念是觉,明里头有无明,觉里面有不觉,动静不离,这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明了了,明了就没有妨碍。妨碍在哪里?妨碍是因为你不知道事实真相,不知道你迷在里面,你有执着,有执着就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