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8|回复: 1

[学佛文档] 九八年早餐开示—菩萨事业:与乐拔苦(共一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4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九八年早餐开示》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九八年早餐开示—菩萨事业:与乐拔苦  (共一集)  1998/9/2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20-013-0929



  记得在不久之前跟诸位说过,「生死事小,死生事大」,不知道大家还能不能记得这两句话。生死是一生的事情,时间非常的短促,人不知不觉就老了,不知不觉也离开这个世界了,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大事是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是大事。聪明人一定有这种觉悟,佛告诉我们,死了以后摆在我们面前是十法界,等於说是十条路。我们要走哪一条路?要到哪里去?这一个选择是大事。没有学佛的人他不知道,真的是懵懵懂懂的生到这个世间,最后也糊里糊涂的死去,所谓是醉生梦死。聪明的人、觉悟的人他明白,在死生这个关键的时刻做最重要的决定。学佛的同修当然都知道佛菩萨好,世间人不明佛理的,神仙好,神仙也不错了,神仙是属於天道,而且这个天道大概都在欲界天,但是比人间就好得太多了,虽然好并不究竟,换句话说不是真好。我们真正要学佛、要学菩萨,要能在一生当中契入这个境界,将来死了以后,真正选择佛菩萨道。这也是世尊四十九年苦口婆心教化众生的目标,一个愿望。

  我们要怎样达到这个目标,怎样不辜负世尊的愿望,那要懂得怎么入门。正如《楞严经》前面所讲的最初方便,也就是说,从哪里下手、从哪里做起、怎么个作法?这个非常重要。作佛、作菩萨没有别的,恢复自性而已,性德是每一个人自己本来就具足,不是从外面来的。就心性来说,所以说佛是讲一切众生都是本来佛,本来就成佛,从心性上说的。不但有情众生,连无情众生都不例外,《华严经》上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话说得多究竟、多圆满。有情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是佛,植物、矿物还是佛,要不然怎么能同圆种智?为什么说他都是佛?都是自性变现的相分,「性相不二」,「性相一如」,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我们自己心性变现之物,佛明白觉悟了,众生迷惑不知道事实真相。

  由此可知,我们的最初方便从哪里开始?从拓开心量开始。凡夫所以迷,迷的现象是什么?迷的现象是心量很小。觉悟的样子是什么?觉悟的样子是心量很大。每一个同学都知道,佛法里面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么大的心量本来如是,菩萨如是,佛如是。我们也要把心量拓开,心量一拓开就跟佛菩萨相应,我们走的是佛道。心量窄小是轮回道,愈往下去心量愈小,小到极处自己都不能包容自己,那是地狱道。十法界愈往上面去心量愈大,愈往下面去心量愈小。所以世尊的教学,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教学没有例外,都是随顺八个字「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是如来教化众生基本的原则,就用这个方法把心量恢复,把心量拓开。慈悲是什么?爱心,把爱心一层一层的扩大,向外扩展,这就是佛,就是菩萨。佛法里面讲慈悲,先从众生现前境界里面来讲,众生心量很小,佛讲「爱缘慈」。缘是因缘,用现在的话讲是条件,爱缘慈是感情的,是迷不是悟。你喜欢他、爱他,你对他就慈悲,慈悲实在讲就是爱心,这个爱心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是觉悟的不是迷惑的,所以换一个名词叫慈悲。如果是感情的、是不觉悟的就叫爱、就叫情,世间人讲爱情;佛家讲慈悲。在事相上没有两样,在起心动念上不一样,一个心迷,一个心觉。

  佛教我们从「爱缘慈」推广,推广到「众生缘慈」。原来爱我父母、爱我家人,现在能把这个爱心展开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众生跟爱家人决定没有两样,你这个心量就扩大了。看到别人欢喜,自己就欢喜,看到别人受苦,自己也很痛苦,这种感情就是佛法讲的感应道交,外面有感内心就有应。众生欢喜,我们要发心帮助他欢喜,成就他欢喜,保持他的欢喜;众生有苦难,我们要帮助他解决苦难,脱离苦难,这就是菩萨的事业。菩萨示现在六道,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说的什么法?就是干的这些事情。这些事情就是与乐拔苦,给众生快乐,给众生幸福,帮助众生解除一切苦难,这叫菩萨业,佛家的事业。无论菩萨示现是什么样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示现,无论菩萨过的是什么生活,你仔细去观察,他平常处事待人接物,所作所为决定是与乐拔苦;换句话,这就是大慈悲。

  慈悲再要扩展,菩萨真正觉悟见性了。众生缘慈悲,这个菩萨没有见性,换句话说,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天台家讲藏教佛、通教佛,都还是在众生缘慈里面;明心见性之后,这种菩萨叫「法缘慈」。众生缘慈、爱缘慈,没有脱离情识,他真的还有一分情在,那个情是迷,没有脱离情识没有破迷,迷关没破;到法缘慈的时候这迷破了,这个迷是无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时候的慈悲超出众生缘慈。因为他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对一切众生慈悲爱护是应当的,就跟爱护自己一样,自他不二,这是法缘慈。一般而论,到十地菩萨,法云地的菩萨,接近圆满的佛果,十地、等觉、如来果地,这些人才能称得上「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我们这个说法,在他们的境界里面,这个意念都没有,大慈大爱它自然的流露,决定没有个念头。有一个念头:众生与我同体,我应当要爱护他们,爱他们就是爱自己,这还是法缘慈;「无缘慈」,念头都没有了,这个心量才达到究竟圆满。拓开心量,我们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如何落实?落实在慈悲,落实在爱一切众生。所以诸位要晓得真正佛菩萨的生活,是生活在大爱之中。

  这种慈悲、爱心怎样展现?那就是方便为门。佛给我们说的一切法都是方便法,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还是方便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量寿经》也是方便法,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也是方便法。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示现人身,降生在印度,这就是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示现是方便法。表演也是方便法,释迦牟尼佛表演他出家人的生活给我们看,出家人应该过什么生活,是方便法。与释迦牟尼佛同样地位的,有一尊在家佛维摩居士,诸位要知道,维摩居士是在家佛,学佛要明白要懂,在家、出家地位是平等的。在家人尊敬出家人,出家人同样尊敬在家人,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决不是在家人尊敬出家人,出家人理所当然受之,你受可以受,受到最后堕阿鼻地狱,你怎么能担当得起?在家菩萨、出家菩萨、在家佛、出家佛是演戏,表演一场好戏给一些还没有觉悟的众生看,这是方便,方便是门。

  我们看到《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五十三个善知识,五十三尊如来,他们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示现男女老少,示现的各行各业,他们做的是什么事?佛事。无论哪个行业、无论什么工作都是佛事。穿衣是佛事,吃饭是佛事,赵州和尚吃茶去也是佛事,我们要从这些地方体会,你就有门可入,统统是方便门。这个方便通到真实,你要不从这个方便门,你就没有办法契入真实。真实是什么?自性,禅宗讲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不仅是禅宗讲,教下也要明心见性,我们念佛还是要明心见性,不过不用这个术语,念佛法门里面讲「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教下讲「大开圆解」,大开圆解也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是真佛不是假佛,那样才是过佛菩萨的生活,那样才是做佛菩萨的事业,刚才讲的穿衣、吃饭、喝茶都是佛菩萨事业,境界完全变了,彻底觉悟了,彻底明白了。方便门当中最殊胜、最奇特的,诸佛如来说,祖师大德们也说,无过於念佛法门,持名念佛是无量方便门里面第一方便,这个我们也懂得了。尤其在末法时代,唯有这个法门能够普度一切众生平等成佛。

  诸位在此地看到我这边的法缘,有一些同修常常跟著我走,就看得更清楚。我在全世界各地讲经,讲什么样的经法缘最好?讲《无量寿经》、讲《阿弥陀经》、讲《观无量寿佛经》,听众都坐得满满的,讲其他经听众就少一些。这总不能说是我讲经,这个经讲得好,那个经讲得不好,没这回事情,我一样卖力气讲,他就是不来听;所以从这地方来观察,这个法门契现代众生的根性。我们在此地讲《无量寿经》,每个星期六听众一千多人,五楼坐满,一些同修告诉我,四楼还坐三分之二。可是我们讲《华严》,讲其他的经,五楼都坐不满,我看了一看,大概坐到三分之二,没坐满。这是众生缘成熟,另外是佛力加持,我们讲这个法门,得十方一切诸佛的加持。像我们在《无量寿经》,现在正好讲到发起序,阿难尊者看到释迦牟尼佛所现的相,殊妙奇特无比,什么原因?念佛得佛力加持,他相貌就变了。

  也正因为这个道理,我勉励到念佛堂念佛的同修,你们念佛功夫得不得力,我一看就明白,从哪里看?相貌看。你功夫真正得力,你的相貌变了,容光焕发,决定跟平常不一样。你念了几个钟点佛,出了念佛堂灰头丧气的,你不但没有功夫,你在念佛堂打妄想,胡思乱想。所以看你的容光、看你的表情、看你的态度,就知道你的功夫得力不得力。所以一切方便门中念佛是第一殊胜方便,这个方便门,怎么晓得功夫得力不得力,我说出来了。如何能做到功夫得力?慈悲。所以你要记住,爱心是根本,慈悲是本,方便就得力,如果没有慈悲,那个方便门不得力,这一点希望同修们注意。你们进念佛堂很诚敬的念,念得还不得力,你没有慈悲心,所以你功夫不得力。同样一个道理,你们现在在此地学教,要上台讲经,也要用功,功夫为什么不得力?没有慈悲心,所以你上台讲经也讲不好,要有慈悲心。今天给诸位特别提出来慈悲方便,你的功夫才得力,有慈悲又有方便,这就行了。两者不能够偏废,少一个都不行,一定要慈悲方便具足,我们的心量才能拓开,才能过佛菩萨的生活,入佛菩萨的境界。好,时间到了。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9 02: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