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59|回复: 1

“烦恼即是菩提”在修行中的具体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3 18:3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题目】:“烦恼即是菩提”在修行中的具体应用?
        转载的这篇文章中,宗萨钦哲仁波切的意思:喜欢做大礼拜,就完全错了。这应该是也是可以应用于佛教其他的修行方法。
        忍耐,是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
        这应该是佛法初学者在修行一段时间之后的一种必然要经过的中间过程,不是最后状态。
        《六祖坛经》说:“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注释:即——有靠近的意思。着境——就是着相,二合一。离境——具体是要有境但又要离开,一分为二,即一心二门(出自《大乘起信论》)。
        初学者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后,多半会产生枯燥、不喜欢、厌倦、想要解脱烦恼的心理,由此解决方法是:一次又一次的逐渐放下心里的执着,不断的放下,直到放无可放,最后剩下的就是真心,或称不动心、真如。这就是逐步获得心真如门(出自《大乘起信论》)。
        但是事情要维持去做,这篇文章中就是要求,在烦恼的同时,大礼拜要坚持做,这是保持住心生灭门(出自《大乘起信论》)。
        因为烦恼要解脱,心要放松而事情不能放下,进而逐步实现“一心二门”,南传佛教称之为“身心分离”。
        《楞严经》说:“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
        当烦恼、或痛苦来临时,维持最基本的修行运动不变,心里要努力的放松、放下、舍弃,最后就可以找到“应无所住”或不动心的状态,就是找到《楞严经》所说的“主人”,而不断被放下或舍弃的都是“客人”,实现主客分明,实现一心二门。
        《佛说黑氏梵志经》说要“放舍”。
         但时,从本人了解的事例来看,如果不知道一心二门的内容,即使长期苦修,也难以最后成功。但有可能少数人会无意中碰到、碰对。
        以上算是修行的窍门。

        ……(完)……
附录转载:
宗萨钦哲仁波切:喜欢做大礼拜,就完全错了
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80970756/?from=timeline
发表于 2020-7-13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善哉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6 02: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