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41|回复: 6

[佛教经藏] 兜率宮中偈讚品第二十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6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兜率宮中偈讚品第二十四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老和尚講述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兜率宮中偈讚品第二十四
釋迦牟尼佛在兜率天宮,寶莊嚴殿華嚴法會中,對大眾宣講華嚴大法的時候,從十方世界所來的菩薩,在他們各方之中,選出一位大菩薩,作為上首,用偈頌來讚歎釋迦牟尼佛的功德。這一品文為第二十四。
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萬佛刹微塵數諸菩薩俱。從萬佛刹微塵數國土外諸世界中,來詣佛所。
釋迦牟尼佛在兜率天宮為華嚴法會大眾,將要說法之前,現出種種莊嚴、種種妙好、種種音樂、種種寶雲、種種寶華等。就在這個時候,佛的大威神力之緣故。在十方的每一方中,都有一位大菩薩,作為上首,為菩薩中的領袖。每一位大菩薩和萬佛刹微塵那樣多的菩薩在一起,他們都是從萬佛刹微塵那樣多國土之外,諸世界中,來到佛所,作為影響衆。
其名曰。金剛幢菩薩。堅固幢菩薩。勇猛幢菩薩。光明幢菩薩。智幢菩薩。寶幢菩薩。精進幢菩薩。離垢幢菩薩。星宿幢菩薩。法幢菩薩。
這十位上首大菩薩的名號,都用幢字。幢有五種意思:①高出義。表示三賢(十住、十行、十迴向)位極的緣故。②建立義。大悲大智,建立眾生和菩提的緣故。③歸向義。就是大悲攝受眾生,智願攝受善根,歸向菩提和實際的緣故。④摧殄義。好像猛將的寶幢,能降伏一切十大魔軍的緣故。⑤滅怖畏義。好像帝釋天的網羅幢,不怖惑業的緣故,所以稱為幢。
十位大菩薩的名號,就是所說的①東方金剛幢菩薩,他是本會(第五會)說法主。金剛代表堅利。堅是堅固,二乘實際不能壞。利是銳利,能斷難斷疑。所謂「愛見不能動,謂之堅;無所不能救,謂之利。」②南方堅固幢菩薩,他的菩提心,非常堅固,不壞迴向的緣故。又因為觀瞻於佛,不厭足的緣故,所以稱為堅固幢菩薩。③西方勇猛幢菩薩,這位菩薩,勇猛精進,教化眾生,絕不休息,也不退轉。勇是勇猛改過,猛是猛於向前。因為勇猛改過,愛惜光陰,所以稱為勇猛幢菩薩。④北方光明幢菩薩,這位菩薩,以大悲力,放智慧大光明,照破愚癡的黑暗。在光明之中,又現出寶幢,令一切善根,無所不至,所以稱為光明幢菩薩。⑤東北方智幢菩薩,這位菩薩的智慧,非常之高,無有可比。用智慧指導萬行,出生無盡,所以稱為智幢菩薩。
⑥東南方寶幢菩薩,這位菩薩的慈悲心,猶如寶幢。用圓淨的智慧,照了平等之理。不礙應現,隨順一切。好像摩尼寶一樣的光明,所以稱為寶幢菩薩。⑦西南方精進幢菩薩,這位菩薩,身也精進,心也精進,晝也精進,夜也精進,不懈怠,不放逸,所以稱為精進幢菩薩。⑧西北方離垢幢菩薩,這位菩薩,離開一切染汚,心中非常清淨,真如體也清淨,又清淨世間,所以稱為離垢幢菩薩。⑨下方星宿幢菩薩,這位菩薩的智慧,如同星宿,其光燦爛於虛空,無可縛著,所以稱為星宿幢菩薩。⑩上方法幢菩薩,這位菩薩,建法幢於處處,破疑網於重重,知真實之法,普徧入法界,則所修行,皆無分別,所以稱為法幢菩薩。
所從來國。謂妙寶世界。妙樂世界。妙銀世界。妙金世界。妙摩尼世界。妙金剛世界。妙波頭摩世界。妙優鉢羅世界,妙栴檀世界。妙香世界。
這些大菩薩是從什麼世界來的?有的從妙寶世界來的。有的從妙樂世界來的。有的從妙銀世界來的。有的從妙金世界來的。有的從妙摩尼世界來的。有的從妙金剛世界來的。有的從妙波頭摩(紅蓮華)世界來的。有的從妙優鉢羅(青蓮華)世界來的。有的從妙旃檀世界來的。有的從妙香世界來的。皆從這些世界中,來到娑婆世界兜率天宮華嚴法會,聆聽釋迦牟尼佛宣講華嚴大法。
各於佛所。淨修梵行。所謂無盡幢佛。風幢佛。解脫幢佛。威儀幢佛。明相幢佛。常幢佛。最勝幢佛。自在幢佛。梵幢佛。觀察幢佛。
這十位大菩薩,從十方世界而來。在十方世界中,常隨十位佛學習佛法,淨修梵行(清淨行),遠離一切染汚法。有的從無盡幢佛的道場而來。有的從風幢佛的道場而來。有的從解脫幢佛的道場而來。有的從威儀幢佛的道場而來。有的從明相幢佛的道場而來。有的從常幢佛的道場而來。有的從最勝幢佛的道場而來。有的從自在幢佛的道場而來。有的從梵幢佛的道場而來。有的從觀察幢佛的道場而來。
其諸菩薩,至佛所已,頂禮佛足。以佛神力,即化作妙寶藏師子之座。寶網彌覆。周帀徧滿。諸菩薩眾,隨所來方,各於其上,結跏趺坐。
所來諸菩薩,到釋迦牟尼佛的處所之後,身心恭敬,向佛頂禮。仰承著佛的大威神力,在每位菩薩的面前,即刻化現妙寶藏師子之座。在每個座的上邊,都有寶網彌覆著。這個能周帀徧滿一切處。所有的菩薩,隨著他們來的方向,各坐在師子座之上,結雙跏跌坐。
其身悉放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清淨光明。此無量光,皆從菩薩清淨心寶,離眾過惡大願所起。顯示一切諸佛自在清淨之法。以諸菩薩平等眼力,能普救護一切眾生。一切世間之所樂見。見者不虛,悉得調伏。
在每位菩薩的身上,放出有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那樣多的清淨光明。這種無量的光,皆從菩薩清淨的心寶,離眾過惡的大願而生的。什麼是過惡?就是自私自利,不願意把自己的過錯,讓他人知道和看見。菩薩是沒有這樣的過惡。菩薩在往昔生生世世之中,所發種種度眾生的大願,所以生出無量的光明。
菩薩很明顯指示一切眾生,怎樣修行諸佛自在清淨之法。所以才顯示諸佛自在清淨之法,令一切眾生依法修行。菩薩以所發的平等願力,不選擇、不分別,普徧來救護一切眾生。世間一切眾生,都歡喜見到佛菩薩。誰能見到,誰就種下菩提善根。所有剛強難調難伏的眾生,見到佛菩薩之後,自然被調伏了。
其菩薩眾,悉已成就無量功德。所謂徧游一切諸佛國土,無所障礙。見無依止清淨法身。以智慧身,現無量身,徧往十方承事諸佛。入於諸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自在之法。
從十方世界中所來的諸菩薩眾,他們都是已經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他們希望一切眾生,也能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這就是菩薩的精神,沒有自私自利的思想。所謂「自覺覺他、自度度他、自利利他。」
菩薩成就無量功德之後,能普徧周遊一切諸佛國土,沒有一切的障礙,能見到無所依止的清淨法身。法身是盡虛空徧法界,無在無不在,所謂「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譯為徧滿一切處。因為徧滿一切處,所以無所依止,無所依止,才是清淨法身。用智慧身來現無量身,徧往十方世界去承事諸佛、供養諸佛。這樣親近諸佛,才能證得諸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任運自在之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7-7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住於無量一切智門,以智光明,善了諸法。於諸法中,得無所畏,隨所演說,窮未來際,辯才無盡。以大智慧,開總持門。慧眼清淨,入深法界。智慧境界,無有邊際。究竟清淨,猶若虛空。
菩薩已成就無量功德,乃能住在無量一切智慧之門,用智慧的光明,善於明瞭一切諸法。在諸法之中,得到無所畏,隨所演說,窮盡未來際,也說不完。善巧方便的辯才,也沒有障礙,也沒有窮盡。用廣大的智慧,開演總持的法門。菩薩有清淨的慧眼,徧入深法界。以法界為心,以法界為體,以法界為性。最高智慧的境界,是沒有邊際的。究竟的清淨,猶若虛空一樣,一物也沒有。
如此世界兜率天宮,諸菩薩眾,如是來集。十方一切兜率天宮,悉有如是名號菩薩,而來集會。所從來國,諸佛名號,亦皆同等,無有差別。
好像在娑婆世界,兜率天宮華嚴法會中,所有一切菩薩,像這樣的來集會,聆聽釋迦牟尼佛宣說華嚴大法。在十方世界中一切兜率天宮,也是這樣的情形,完全相同。也有這樣多的菩薩,名號也是一樣,而來集會。所從來的國土,名稱也是一樣。諸佛名號,也是一樣。總而言之,一切的一切相等,沒有分別。這就是「一為無量,無量為一」的事事無礙境界,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清淨法身是徧滿一切處,此處有佛,彼處也有佛,佛佛道同。此處有菩薩,彼處也有菩薩。菩薩和菩薩的名號,也是相同。是不是一個呢?本來也沒有兩個。好像電視機,在這個家庭中放映這種境界,在那個家中放映也是這種境界。一般人用科學來映現這種境界。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兜率天宮宣說華嚴大法,在十方世界兜率天宮中,亦同時現佛在宣說華嚴大法。這和電視的道理一樣。用電視作比喻,大家易於明白了。但諸佛菩薩的境界,已超出電視的境界,是妙不可言的。
爾時,世尊從兩膝輪。放百千億那由他光明,普照十方,盡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從兩膝輪,放出百千億那由他那樣多的光明,普徧照耀十方世界。盡法界、盡虛空界、盡一切所有世界。
放膝輪光,表示菩薩位漸漸增高。表示迴因向果。求上向下迴向,自在無礙。升兜率天宮說法,向上向下行動自由。所以在這一會,演暢十迴向的法門。
彼諸菩薩,皆見於此佛神變相。此諸菩薩,亦見於彼一切如來神變之相。如是菩薩,皆與毗盧遮那如來,於往昔時,同種善根,修菩薩行。
十方世界中的諸菩薩,都看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神通變化之相。在娑婆世界中的諸菩薩,也都看見十方世界一切如來神通變化之相,完全相同。此世界他世界,十方諸世界,所有的菩薩,皆與毗盧遮那(釋迦牟尼佛的法身)如來,在往昔時,同種善根,同修菩薩行。
悉已悟入諸佛自在甚深解脫。得無差別法界之身。入一切土,而無所住。見無量佛,悉往承事。於一念中,周行法界。自在無礙。心意清淨,如無價寶。無量無數諸佛如來,常加護念,共與其力。到於究竟第一彼岸。
這些菩薩,明白諸佛的自在和解脫,證得沒有分別法界之身,也就是法身。這種法身,能入一切國土中,無住無不住,無在無不在。在法界一切國土中,見到無量無數諸佛。菩薩都能前往,承事諸佛、供養諸佛、親近諸佛。能在一念之間,而周行法界。為什麼菩薩能有這樣的境界?因為菩薩已證得自在無礙的神通。菩薩的心意,清淨如虛空,沒有一物的存在。如同無價之寶一樣的尊貴。承蒙十方無量無數諸佛,常常加持護念,共與其力,能到達在究竟圓滿第一的彼岸。
恒以淨念,住無上覺。念念恒入一切智處。以小入大,以大入小,皆得自在,通達無礙。已得佛身,與佛同住,獲一切智。從一切智,而生其身。一切如來所行之處,悉能隨入。開闡無量智慧法門。到金剛幢大智彼岸。
菩薩常用清淨無染的念,住在無上智慧覺海中,念念之中,常入一切智慧之處。這種境界,以一粒微塵而能攝入世界,以世界而能入一微塵中。這就是以小入大、以大入小互相圓融無礙的境界,自在任運,通達無礙。菩薩已經證得佛的法身,所以和佛同住,獲得一切的智慧。常放智慧光明,而沒有無明。從一切智慧之中,生出智慧之身。一切諸佛所修之法門,完全都能隨入。已入了智慧之法門,便能開關無量智慧之法門。達到如同金剛幢大智大慧的彼岸。
獲金剛定,斷諸疑惑。已得諸佛自在神通。普於一切十方國土,教化調伏,百千萬億無數眾生。於一切數,雖無所著。善能修學成就究竟方便。安立一切諸法。
菩薩獲得金剛定之後,把一切懷疑和迷惑,統統斷盡了。已經得到諸佛自在神通之力,能普徧在十方諸佛國土中,教化一切眾生,調伏一切眾生。究竟有多少眾生被教化和調伏?有百千億無數眾生。菩薩對於一切數(色心有為,皆名為數),雖然沒有執著,但是善能修學成就究竟,方便安立一切諸法。
如是等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無盡清淨。三世一切無量功德藏諸菩薩眾,皆來集會。在於佛所。因光所見一切佛所,悉亦如是。
像這樣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無窮無盡的清淨,三世一切無量功德藏的諸菩薩眾,統統來到娑婆世界兜率天宮集會。在佛的道場,因為釋迦牟尼佛在兩膝輪放出百千億那由他的光明。所以見到十方世界中一切諸佛的道場,也都和娑婆世界這樣的情形是一樣。佛在法會中,演暢華嚴大法,無量菩薩在法會中聆聽佛說妙法,得到無量好處。這十位大菩薩,各說十首偈頌,來讚歎佛的功德。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在這個時候,東方代表的金剛幢菩薩,仰承著釋迦牟尼佛大威神力的加持,普徧仔細來觀察十方國土中的一切眾生的因緣,如有應得度者,即去為他們說法。現在用簡單的偈頌來為應得度的眾生說法,來讚歎於佛。
如來不出世 亦無有涅槃
以本大願力 示現自在法
何謂如來?如是乘如實之道,來是來成正覺。因為如實之道,是沒有來,也沒有去。來成正覺,對眾生說,有來有去。其實本來是沒有來,也沒有去。在金剛經上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佛在常寂光淨土,如如不動,了了常明。所謂「無大無小,無內無外,無來無去,無去無來。」因為住在常寂光淨土,所以說如來不出世。佛既然不出世,為什麼眾生又能看見佛呢?因為眾生的機緣成熟,所以現出一個變化佛身,來到這個世界,教化一切眾生。所謂「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
因為佛不出興於世,所以也沒有入湼槃之相。本來沒有湼槃,也就是應眾生的因緣,示現有湼槃。如果不示現湼槃,那麼,一切眾生,皆生依賴心,等待佛來幫助他開悟,等著佛來幫助他成佛。因為這種關係,所以佛示現出世,示現湼槃。
佛在往昔修行的時候,曾經發過大願說:「我成佛之後,一定接引一切眾生,皆共成佛道。」發這種大願的緣故,所以不捨棄一個眾生。示現這種自在法,也就是出世而無出,入湼槃而無入的境界。
是法難思議 非心所行處
智慧到彼岸 乃見諸佛境
示現這種自在法,不是一切眾生能用言語表達出來,用思想能想像出來的。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種自在法,是不可思議的,不是心所能達到的究竟處。而是用佛的智慧,才能達彼岸,才能見十方諸佛的境界。
色身非是佛 音聲亦復然
亦不離色聲 見佛神通力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妙色身。可是這色身不是真佛。真佛沒有色身。在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是教眾生見相離相,不執著相。那麼,佛為什麼又示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因為眾生執著相。若是離相,眾生就不認識了。要有個相,眾生才知道這是佛。
在虛空法界中,都是佛身。所謂「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虛空沒有一切障礙物。修道人,修到沒有一切障礙的程度上,那就是佛身。佛身無來亦無去,佛身不生亦不滅。佛身不垢亦不淨。佛身不增亦不減。
色身不是佛,音聲也不是佛。可是也不能離開色身和音聲。就在色身和音聲,能見到佛一切的神通變化。但是,也不要執著色音之相。在金剛經上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楼主| 发表于 2020-7-10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智不能知 諸佛實境界
久修清淨業 於此乃能了
沒有大智大慧,沒有徹法底源的智慧,不能知曉諸佛實實在在的境界。在無始劫以來,就修清淨的道業,也就是沒有染汚的心。在此時,才能明瞭「色身非是佛,音聲亦復然,亦不離色聲,見佛神通力」這種的道理。
我們修道,必須認真修行,不可自己欺騙自己。問問自己,究竟有沒有欲心?無論是女人的妄想,或者是男人的妄想。或者是飲食的妄想,或者是衣服的妄想。或者是名利的妄想,或者是勝負的妄想——總而言之,有妄想就有欲望,有欲望就障礙修道。
要曉得有好名的欲,被名來染汚。有好利的欲,被利來染汚。有了染汚,便不清淨,不管修到什麼時候,也不會有所成就。現在要反省一下,徹底的檢討:究竟斷了這個欲沒有?如果欲沒有斷,必須時時刻刻小心,不要縱欲。隨著欲念跑,就不清淨了。所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就在這個地方,要用功夫。
天天要迴光返照:「我的欲念是增加還是減少?是清心寡欲?還是妄想紛飛?」如果不是清心寡欲,而是妄想紛飛,那就要趕快修清淨業——斷欲去愛。否則,離道尚有十萬八千里。甚至背道而馳,離本來的家鄉(佛家)越來越遠了。
修清淨行,才能有真正的智慧,也就是到彼岸的智慧。不修清淨行,就是愚癡。一見到財就發狂,一見到色就發狂,一見到名就發狂,一見到利就發狂。這就是染汚法。
各位善知識!就要在這個地方來用功。若不在這個地方來用功,就是修八萬大劫,也不能成就你的清淨業。不能成就清淨業,就不能明白佛的境界。
正覺無來處 去亦無所從
清淨妙色身 神力故顯現
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是佛的名號。也就是無所不覺,無所不悟。又為大覺,又為妙覺。佛沒有來的處,也沒有去的處。所謂「無來亦無去」。佛的法身是盡虛空徧法界,充滿一切諸佛刹土。一切刹土,都是佛的法身所在處。法身是無在無不在。所在處,也是所不在處。佛的妙色身,是清淨的,也就是身口意三業清淨。身沒有殺、盜、婬三惡。口沒有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四惡。意沒有貪、瞋、癡三惡。佛連這十種的念頭也沒有。三業清淨之後,便得清淨妙色身。佛用神通力,而顯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莊嚴妙色身。
三十二相:就是①頭有光圈②頂有肉髻③眉間白毫光④目睫紺青⑤面如滿月⑥齒白齊密⑦四十牙⑧得二牙⑨廣長舌⑩口中上味⑪梵螺聲⑫柔軟聲⑬身紫金色⑭皮膚細滑⑮其身圓滿⑯胸有卍字⑰其身方直⑱身毛上靡⑲身毛右旋⑳臂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纖(21)垂手過膝 (22)手指纖長 (23)手足網縵(24)手足柔軟(25)馬陰藏相(26)鹿王腨(27)節踝肥滿(28)足下平如奩底(29)足下千輻輪(30)足背高厚(31)七處平滿(32)缺骨充滿。
八十種好:就是①無見頂相②髮長好③髮不亂④髮右旋好⑤髮色如青珠⑥眉如初月⑦眼廣長⑧鼻高不現孔⑨唇如蘋婆果色⑩四牙白利⑪舌色赤⑫舌過鼻⑬口出無上香⑭言語深遠⑮發音應眾聲⑯次第以因緣說法⑰隨眾生之語言而說法⑱隨眾生之意和悅與語⑲隨眾生之音聲,不增不減⑳一切之聲分具足(21)說法不著(22)耳輪垂埵(23)面淨如滿月(24)面廣殊好(25)面不長大(26)面具滿足(27)容儀備足(28)儀容如獅子(29)正容貌而色不撓(30)容儀滿足(31)頭如摩陀那果(32)毛右旋(33)毛軟淨(34)毛紅色(35)自毛孔出香氣(36)身堅實如那羅延(37)身清淨(38)身潤澤(39)身柔軟(40)身滿足(41)身不曲(42)身持重(43)身不傾動(44)身自持不逶迤(45)身一時迴轉如象王(46)身有金色之光芒(47)身長(48)臍深而圓(49)臍不出(50)腹不現(51)細腹(52)指圓纖細(53)指紋藏覆(54)手紋明直(55)手紋長(56)手紋不斷(57)爪如赤銅色,薄而潤澤(58)骨際如鉤鎖(59)膝骨堅而圓好(60)手足滿足(61)手足如意(62)手足赤白,如蓮華之色(63)手足軟淨滑澤(64)手足為有德之相(65)脈深不現(66)踝不現(67)行時足去地四寸,而現印文(68)行走如鵝王(69)進止如象王(70)住處安無能動者(71)死門之相具(72)威振一切(73)一切眾生見之而樂(74)一切惡心之眾生,見者和悅(75)一切眾生觀相不能盡(76)觀不厭足(77)四邊之光長一丈(78)光照身而行(79)等視眾生(80)不輕眾生。
無量世界中 示現如來身
廣說微妙法 其心無所著
世界有不可說不可說那樣之多,佛能在每個世界中,皆示現如來身,廣說無上甚深微妙法。可是佛的心,無所執著。也就是沒有我執和法執,把一切執著都沒有了。
智慧無邊際 了達一切法
普入於法界 示現自在力
佛的智慧是沒有邊際,所以明瞭通達一切諸法實相。佛的法身能普入於法界,所謂「盡虛空、徧法界。」示現大自在神通力,教化一切眾生。
眾生及諸法 了達皆無礙
普現眾色像 徧於一切刹
佛對一切眾生和一切諸法,統統瞭達而無障礙。也就是通達無礙,到圓融之境界。佛能普徧現出種種的妙色相,周徧在一切諸佛刹土。
欲求一切智 速成無上覺
應以淨妙心 修習菩提行
想求無上至高的智慧,速成無上正等正覺之佛位,就應該用清淨的妙心,來修菩提的行門。清淨妙心就是沒有染汚心、顚倒心、無明心。
若有見如來 如是威神力
當於最勝尊 供養勿生疑
假設有眾生見到佛,這是佛的大威神力的緣故,應當在最勝尊(佛)前,廣修供養,不要生出懷疑的心。這是勸說一切眾生,要依法修行。如果勿生疑,佛的勝德,一定會加被你,令你得到大智慧,也就是開悟,得到五眼六通的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20-7-10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爾時,堅固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在這個時候,南方代表的堅固幢菩薩,仰承著釋迦牟尼佛大威神力的加持,普徧觀察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的因緣,用偈頌來讚歎於佛。
如來勝無比 甚深不可說
出過言語道 清淨如虛空
佛身最殊勝的人,沒有可以比擬的。就是所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又可以說:「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佛的微妙境界,是甚深無量不可說不可說的,已經超過一切言語的道路。佛的境界,清淨如虛空。
汝觀人師子 自在神通力
已離於分別 而令分別見
所有的眾生,你們觀看於佛,他有大自在神通之力量。已經離開一切分別心和分別相。而令有分別心的眾生,常常見到人師子,也就是佛。
導師為開演 甚深微妙法
以是因緣故 現此無比身
佛為眾生開演一切妙法,也就是無上甚深微妙法。因為要開演妙法的因緣,才示現這種無可比的妙色身。
此是大智慧 諸佛所行處
若欲了知者 常應親近佛
華嚴經就是諸佛的大智慧。這種大智慧,也就是諸佛所行處。若有人想有大智慧,那麼,就要讀華嚴經。依照華嚴經的道理來修行,也就是諸佛所修的行門。要想真正瞭解徹底明白華嚴經的道理,必須常常親近於佛,不要離開佛法,應該勤研究華嚴經的道理。
換言之,親近諸佛、供養諸佛、修行諸佛所修的行門。不但在聽經時,要專心來聽華嚴經,而且在平常時,也要專心受持華嚴經。諸如讀誦、書寫、翻譯、禮拜、印刷、流通等的事項。一言以蔽之,見到華嚴經,就是見到諸佛。若想見佛,就要修持華嚴經。
意業常清淨 供養諸如來
終無疲厭心 能入於佛道
在意中沒有貪瞋癡三毒,那就是意清淨。用身口意三業清淨來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發菩提心,廣修供養,始終沒有疲倦厭煩的心。這樣久而久之,才能入於佛道,才有機會成佛。
具無盡功德 堅住菩提心
以是疑網除 觀佛無厭足
具足圓滿無量的功德,才能堅固住在菩提心,這樣才能把疑惑的網消除殆盡。就能觀見於佛,而無有厭足的時候。這不是貪心,而是求法心切。
修道的人,必須生生世世立功、立德、立言。立功就是建立功績。立德就是樹立德業。立言就是創立言論。由少而多,由小而大,由有盡變為無盡,有了這樣的功德,菩提心才能堅固。否則,菩提心是不能堅固。譬如有一個人,二心不定,一雙脚踏在兩隻船;又想到江北,又想到江南。這就是菩提心不堅固。也可以說「前一念想往西走,後一念想往東走。」這種思想,就是定力不夠,不能選擇自己所要走的道路。這就是沒有堅住菩提心的緣故。
什麼是堅固菩提心?就是發願修道,無論遇到什麼障礙,一定要修道。無論有什麼困苦艱難,一定要修道。絕對不改變當初所發的願,也不會見異思遷,改變思想。無論是順的境界或逆的境界,一定要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堅住菩提心。
如能堅住菩提心,絕對不會懷疑有佛嗎?有菩薩和羅漢嗎?佛經所說的法是真的嗎?堅決深信無疑。這不是迷信,而是正信,佛是過來的人,將他成佛的寶鑑,一字不漏流傳給一切眾生。眾生只要依法修行,定能得成佛位。
一般人常生狐疑,修道會不會吃虧?會不會有成佛的希望?所謂「破疑網於重重,建法幢於處處」,就是說把小疑大疑統統破了,在每個地方建立大道場,不要建立小道場。我主張佛教要團結一致,要共同為佛教而努力,不要有門戶之見,分宗分派。好像一盤散沙,各行其政,違背佛制,甚至分道揚鑣,各立門戶,這是不對的。
前天有位居士來金山寺,談起佛教今後如何發展的問題。我對他說:「他們造廟,我要拆廟!」把這位居士嚇了一跳。便問:「怎樣拆呢?」我說:「拆廟!——就是要拆小廟,建立大廟。小廟越多,修行人越少。」這位居士有丈二金剛摸不到頂之感,又問:「此話怎樣講法?」我說:「在美國的佛教,剛剛萌芽,凡是佛教徒,應該愛護它,令正法住世。不可個人住在小茅棚中,一住小茅棚,會令修行者墮落。一定不會認真修行,更談不到苦行。」這位居士驚奇的問:「為什麼?」我說:「因為人有惰性,若無人管,就會隨便,不守規矩。願睡覺就睡覺,願吃飯就吃飯,願怎樣就怎樣。有了這種思想,怎能修道?佛教怎能復興?」這位居士乃無言而退。
通達一切法 是乃真佛子
此人能了知 諸佛自在力
如能親近三寶、供養三寶、禮拜三寶,才能通達一切法。通達一切法,才是真正的佛子。這個人,能明瞭知道一切的自在神通力,是不可思議的。
廣大智所說 欲為諸法本
應起勝希望 志求無上覺
廣大智慧者,就是佛。佛所說的法,欲為諸法之根本。欲就是欲望,所謂「欲望無止境」。貪財、色、名、食、睡種種的享受,這也是欲。貪求修行,貪求智慧,貪求開悟,貪求成佛,這也是欲。欲有上達和下達的區別。所謂「君子上達,小人下達。」換言之,求佛法為上達,求享受為下達。
欲為諸法之本,應該生起殊勝的希望,清淨的欲望,立志求取無上的覺道。什麼是無上的覺道?就是究竟湼槃,也就是成佛。發堅固的菩提心,才能獲得無上覺的果位。
若有尊敬佛 念報於佛恩
彼人終不離 一切諸佛住
假使有人尊敬於佛,應該憶念要報答諸佛的恩典。如何的報答?就要常隨佛學,始終不離佛的道場。什麼是道場?所謂「直心是道場」。這個人,一直不離一切諸佛所住之處。
何有智慧人 於佛得見聞
不修清淨願 履佛所行道
為什麼有智慧的人,能常見佛身,又能常聞佛法,這是什麼緣故?因為修清淨願。如果不修行清淨願,盡打染汚的妄想,不但見不到佛,也聞不到法。應該怎樣呢?要履行諸佛所修的道——身口意三業常清淨。

 楼主| 发表于 2020-7-11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爾時。勇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在這個時候,西方代表勇猛幢菩薩,仰承著釋迦牟尼佛大威神力的加持,普徧觀察十方一切眾生的因緣,對機說法,用偈頌來讚歎佛的功德。
譬如明淨眼 因日覩眾色
淨心亦復然 佛力見如來
譬如有個人,他有光明清淨的眼睛,必須籍著太陽的光,才能見到種種的形色。光明清淨的心,也是這樣的情形。雖然有明淨眼和明淨心,可是沒有佛力的加持,也不會見佛。當清淨心和佛的實相理體合而為一,才能見佛。
我們修道人的心,若是清淨無染,便得佛的加持,才能得見於佛。清淨心比如清淨水,從上邊能見到下邊,所謂「徹法底源」。如果心不清淨便成為混濁之水,什麼也現不出。這時,佛也沒有辦法來幫助你,所謂「愛莫能助」。你修道是感,佛現神通是應,就是「感應道交」的原理。現在說心靈感應作用,其實大同小異。古德說:「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雲。」就是這樣道理。
如以精進力 能盡海源底
智力亦如是 得見無量佛
如果用勇猛精進的力量,修行諸法,才能窮盡法海的源底,也就是到法的究竟處。智慧的力量,也是這樣的情形。若有大智慧,就能得見無量無邊諸佛。
譬如良沃田 所種必滋長
如是淨心地 出生諸佛法
好像良好的肥沃田,所種植的五穀,必定長的很茂盛。這樣的清淨地,能生一切諸佛法。也就是說,你的心若是清淨,一切佛法現前。八萬四千法門,沒有離開你現前一念心。一念清淨是佛,一念染汚是眾生。不要到外邊去找佛法,佛法就在自性中現出來。
如人獲寶藏 永離貧窮苦
菩薩得佛法 離垢心清淨
譬如有個人,在地下獲得七寶藏,那麼,就永遠離開貧窮的困苦,成為大富翁。菩薩得到佛法,如同獲寶藏一樣,永遠離開染汚心,得到清淨心。恢復本有的清淨,智慧現前。
譬如伽陀藥 能消一切毒
佛法亦如是 滅諸煩惱患
好像伽陀藥,伽陀譯為良藥。這種良藥,普治一切疾病,消解一切毒,與甘草的功效相同。所謂「甘草合諸藥而解百毒」。中國的草藥,分為君、臣、佐、使四種。甘草是宰相大臣,什麼病都管治,什麼毒都能消除。甘草的性,非常的和平,無論和那種藥,都是和平相處,不起衝突。
佛所說的法,和伽陀藥一樣,能把眾生八萬四千的煩惱病,統統消滅無餘。佛說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對治眾生的貪瞋癡病,所以說佛法就是滅除諸煩惱病患最佳的藥力。
真實善知識 如來所稱讚
以彼威神故 得聞諸佛法
善知識是善於教化眾生,令得到正知正見的知識。真實善知識,只有佛才是;其餘菩薩和阿羅漢聖人等,雖然稱為善知識,但猶不算真實圓滿的善知識。現在經文中,所說的善知識,乃是真語、實語、如語、不妄語的善知識,沒有貪瞋癡三毒的善知識,勤修戒定慧三學的善知識,這是佛所稱讚的善知識,說你可以作為人天的師表,可以應人天的供養。以諸佛的大威神力之緣故,而得聞一切諸佛所說的法。
設於無數劫 財寶施於佛
不知佛實相 此亦不名施
假設有個人,能在無數大劫之中,用所有的財寶,布施於佛,若是不知佛的實相(無相,無所不相)的道理,這也不算是布施。為什麼?因為著相布施,只有生天的福報。所謂「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若是認識佛的實相,布施的心,也沒有個施者,也沒有個受者,中間也沒有能施和所受的物——這是三輪體空,總之,離相布施,才是真布施。執相布施的功德是有盡的,離相布施的功德是無盡的。
無量眾色相 莊嚴於佛身
非於色相中 而能見於佛
在佛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所以說無量眾色相,莊嚴於佛身。這些相好莊嚴,不過是佛身的一部分而已。佛的本體,並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真正明白佛法者,應該在無相中求見佛。在金剛經上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以無相為相,以實相為相。實相就是無相,所以不能以色來見佛,不能以音聲來求佛。若是著住在色和聲音上,這就不是真正見到佛。如果在色相求佛,那麼轉輪聖王也就是佛了。因為轉輪聖王也具足和佛的色相一樣,所以不能在色相之中,而能見於佛。
如來等正覺 寂然恒不動
而能普現身 徧滿十方界
佛已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所以恒常寂滅而清淨。佛雖然是寂然不動,可是又能感而遂通。雖然感而遂通,可是寂然不動。這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道理。而能普現身,這是隨緣;寂然恒不動,這是不變。徧滿十方界,這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譬如虛空界 不生亦不滅
諸佛法如是 畢竟無生滅
佛的法身,徧滿虛空。在虛空中的微塵,沒有一粒微塵不是佛的法身所在處,不是佛法所存在處,不是十方賢聖僧所在處。所以在虛空中徧滿佛法僧三寶。既然徧滿虛空,可是還是真空。也就是在真空裡邊有妙有,在妙有裡邊具足真空。所謂「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換言之,真空不空而生妙有,妙有非有而生真空,這就是中道。
好像虛空界,也不生,也不滅。在什麼時候生出來,無人知道。在什麼時候消滅,無人曉得。若能把虛空粉碎了,那時候,執著就破了。若不能粉碎虛空,還有個「空」的存在。不生不滅就是虛空的本性。諸佛所說的法,也和虛空一樣,也是不生不滅。到畢竟時,也是沒有生滅。

 楼主| 发表于 2020-7-13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爾時。光明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在這個時候,北方代表光明幢菩薩,仰承著釋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所加持,普徧觀察十方世界所有眾生的因緣,用偈頌來讚歎於佛。
人間及天上 一切諸世界
普見於如來 清淨妙色身
人間和天上,以及十方一切世界中,所有的眾生,普徧能見到佛的清淨妙色身,也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相好光明的莊嚴身。
譬如一心力 能生種種心
如是一佛身 普現一切佛
一心是心王,種種心是心所。一佛是佛的真身,一切佛是佛的化身。譬如一個心王,它的力量,能生出種種心所法。因為這樣,佛的真身(法身),能普現一切應化身佛。
菩提無二法 亦復無諸相
而於二法中 現相莊嚴身
菩提沒有兩種法,就是一法也不立。不過,只是個名詞而已。名詞本來也是空的,所以說:「一法不立,萬法皆空。」因為這個原因,不要執著在菩提上。不能在有無之中,來找個菩提。菩提也是無諸相,可是在有無二法中,能示現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的莊嚴身。
了法性空寂 如幻而生起
所行無有盡 導師如是現
若能瞭解諸法的法性,本來是空寂的。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由虛妄不實如幻而化生的。雖然由空寂現出一切法,如幻如化,可是好像空中現出雲一樣,重重無盡。佛的應化身,也是重重無盡,變化無窮,應現不已。
三世一切佛 法身悉清淨
隨其所應化 普現妙色身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雖然名號不同,可是本體是一個。所謂「十方三世一切佛,同共一法身。」一法身,就是清淨法身。佛與佛之關係,是「心心相印,身身同體。」也可以說光光相照,孔孔相通,沒有彼此的分別。一位佛在教化眾生,也就是一切佛在教化眾生。一切佛在教化眾生,也就是一位佛在教化眾生。佛的法身、報身、應化身,都是同體,沒有分別。也可以說一切佛就是一佛;一佛就是一切佛。分而未分,合而未合。因為佛與佛之間,沒有分別,所以沒有彼此的界限。
什麼是佛?簡而言之,佛就是真理,真理就是佛。明白真理,就是明白佛法;不明白真理,就是不明白佛法。真理是由智慧而修,由修持而入。也就是有了智慧,依法修行,便能深入佛的體性。沒有智慧,便不能修行,那就不能入佛的體性。可是你也沒有離開佛的體性,還在真理的裡邊。
在前邊說不可以色相見佛。那麼,見個什麼呢?就是見一個真理。真理是沒有體相,也就是實相,實相就是無相。因為沒有相,所以沒有分別。
雖然無相,但是在真空中,還不礙妙有。所以在不變的本體上,又可以隨緣。隨緣就是隨其所應化,應化一切眾生。所謂「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總而言之,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所以普現妙色身,而為一切眾生說法。
如來不念言 我作如是身
自然而示現 未嘗起分別
佛不會這樣的想,我現佛身,我現菩薩身,我現辟支佛身,我現聲聞身等等。佛不需要作念,自然而現出種種變化身,未曾生起分別心。為什麼?因為在往昔所發的願力和所修的行門,而所成就的。不需要有任何的造作,無論有什麼困難的事,皆能迎刃而解。
法界無差別 亦無所依止
而於世間中 示現無量身
佛在法界中,對於十方世界,覺得沒有分別。認為一個世界,就是一切世界。一切世界,就是一個世界。盡虛空徧法界所有的世界,彼此沒有分別。法界也是沒有所依止。佛的法身,也是沒有所依止。雖然是無所依止,可是在世間中,還是示現無量無邊的身。
佛身非變化 亦復非非化
於無化法中 示有變化形
佛身本來不可以色求,可是不能離開色而有佛身。佛身不是變化,可是不能離開變化去找佛。非變化就是不變,就是真如。真如就是佛的法身。法身是不變的。雖然不變,可是能隨緣。既然隨緣,不能說它不是變化。在不變隨緣法中,而示現有隨緣的變化形。
譬如有人在夜間走路,在前邊很遠的地方,有一個木椿子。因為看不清楚是個什麼,所以生起疑問心:「喔!那是個人吧!」有個智慧人,它的眼睛很明淨,看得清楚,乃告訴他說:「那不是人。」這個愚癡人又想:「那不是人,一定是鬼。」本來是木椿子,卻連想到是鬼。我們人有偏計執性,依他起性。所以生出種種猜測的妄想,若能明白這種道理,就明白佛身是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所以這四句偈頌,才這樣的說:「佛是非變化,亦復非非化,於無化法中,示有變化形。」
正覺不可量 法界虛空等
深廣無涯底 言語道悉絕
正覺就是佛。佛究竟有多少?有無數量那樣之多。換言之,有多少眾生,就有多少佛。為什麼?因為眾生就是佛的分身,佛就是眾生的本體。分而為無量,合而為一個。所以眾生和佛沒有分別,佛是眾生的佛,眾生是佛的眾生。那麼,眾生怎樣能成佛?首先要除掉貪瞋癡,要勤修戒定慧。
人人都有貪心,貪而無厭。貪求得不到,則生無明。無明一切,便有煩惱。有了煩惱之後,理智控制不住情感,甚至失去理智。便做出愚癡的事。所以稱貪瞋癡為三毒。
這個貪,包含種種的欲望。或者貪名利,或者貪富貴。這個貪,沒有知足的時候。這個貪欲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就是從自私那裡生出來的。若是沒有自私在作怪,就不會有大貪欲。沒有大的貪欲,就沒有大的煩惱。沒有煩惱,智慧就現前,那就不愚癡了。
我們修道修什麼?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戒是止惡防非,也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再常習定,就能生出智慧。所謂「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有了智慧,便把無明煩惱破了。
我們為什麼不成佛?就因為有貪瞋癡,未能勤修戒定慧。佛在無量劫之中,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一點一點的修行,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精進修行,才在菩提樹下成佛。
佛本來和我們眾生一樣,就因為佛能把一切毛病除掉,一切習氣沒有了,所以成佛。我們修道人,如果把毛病去了,把習氣掉了,也會很快成佛。
佛究竟是什麼?佛就是大覺悟的人。他明白人人皆有佛性,皆堪作佛的道理,所以極力提倡修行,將無明變光明,將煩惱變菩提。佛苦口婆心說法四十九年,教誨愚癡的眾生,放下貪瞋癡,便有成佛的希望。佛不是專利、不是特權,而是平等,因為人人都可以作佛。
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道,第一句便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無不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由此可知,我們也是眾生之一,也有資格作佛,也有機會成佛。
佛和眾生是平等的;不過,佛已得到本有的大智慧,而我們眾生還沒有得到,還是這樣的愚癡,還是這樣的執著,還是這樣的顚倒,實在太可憐了。眾生若能回頭,就能得救,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佛最初修道時,是由人去修行。他忍人所不能忍的,受人所不能受的,讓人所不能讓的,吃人所不能吃的。修種種的苦行,所以才能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返本還原,恢復本有的智慧。
佛在往昔修菩薩道的時候,捨己為人,慈悲救眾生的苦難。曾經捨身餵虎,割肉飼鷹。行人難行的苦行。由人發心修行,後成為阿羅漢,然後行六度萬行的菩薩道,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首先得到自覺,也就是自己得到大智慧。然後覺他,令他人也得到大智慧。自覺覺他皆修圓滿,就是覺行圓滿。這三種覺也圓滿了,萬種德行也具備了,這時便成佛。
佛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稱為大覺悟者,也就是大智慧的人。每位佛都是眾生所成就的。因為眾生有無量之多,所以佛亦不可量。佛就是眾生轉過身來。佛是明心見性的人,知道怎樣生,知道怎樣死。生從什麼地方來的,死往什麼地方去。佛和眾生不同之點,在於此處。
芸芸眾生太愚癡,生不知從何處來,死不知往何處去。糊塗而來、糊塗而去。在這世界上,不是爭名,便是奪利,忙忙碌碌一生,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快要明白時,又死了,多麼可憐!
佛的法身,和虛空界是一樣,也可以說虛空法界有多大,佛的法身也有多大。所謂「盡虛空徧法界」。佛的法身,往深來講是沒有底,往廣來說是沒有邊。往究竟來說,佛是什麼樣子,也說不出來。言語的道路已經斷了,無法可形容,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總之,佛的法身,徧滿一切處。
如來善通達 一切處行道
法界眾國土 所往皆無礙
佛善於通達一切道理。佛在一切處行道,教化一切眾生。在法界中所有的諸佛國土,往返自由,不受任何限制。想到那個國土去,就往那個國土去,絕對不受一切障礙。為什麼?因為佛的法身是無在無不在。沒有一個地方不是佛所住之處,也沒有一個地方是佛所住之處。盡十方世界所有的微塵,沒有一粒微塵不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捨生教化眾生之處。佛為教化眾生,寧捨千身而不惜。這種慈悲心,令眾生感動流淚。 我們不但不能捨千身,就是捨一指來幫助人,也不願意,甚至拔一毛而利天下,亦不為也。由此觀之,我們人太自私了。若能不自私,便能開大智慧。我們為什麼沒有智慧?就因爲自私。有了自私心,無明便作怪,心地黑暗,執著東、執著西,一切是我的,是我所有的;不肯布施,不願救濟。有這種心理的人,他的智慧被無明所遮蓋,絕不現前。糊塗來、糊塗去,枉作一場春夢。

 楼主| 发表于 2020-7-15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爾時。智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在這個時候,東南方代表智幢菩薩,仰承著釋迦牟尼佛大威神力的加持,普徧觀察十方世界所有眾生的因緣,用偈頌來讚歎佛的功德。
今天來了幾位學生,我可以傳授你們讀書的方法。方法很簡單,有三種,就是眼口心。眼睛要看所讀的書,口裡要念所讀的書,心裡要想所讀的書。能這樣來讀書,很快能把書中的文句記住,又能背得出書中的義理,和自己的心合成一體,這就是讀書的密訣。
還有個三到的方法,就是眼到、口到、心到。把這三到的工夫作圓滿,便可成功。讀書不怕愚癡,也不怕笨,只怕不用功,功到自然成。讀書和修道一樣,講究真功夫,沒有僥倖成功的,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還有個三上的方法,就是道上、廁上、枕上。道上就是在走路的時候,可以背誦所讀的書。廁上就是在廁所的時候,也要思索所讀的書。枕上就是在睡覺的時候,頭在枕頭上,不用打女朋友或男朋友的妄想,也不要打老朋友或少朋友的妄想。這時,冷靜的思索所讀的書中大意,很容易就貫通。這是第三個讀書的方法。
為什麼要讀書?簡而言之,為求智慧和知識而讀書,在求學時代,專一其心來研究所學的課程。所謂「業精於勤荒於嬉。」學習又學習,精進再精進,一定會有成就,很快開大智慧。否則,盡打些顚倒妄想,等於混光陰,絕無成就。各位同學!要在這個地方下功夫。
你們今天很誠心來金山寺聽經,所以我講出很淺的讀書方法,給你們作為參考。不但讀書是這樣的情形,就是做人也要這樣。做人要有個宗旨,要有悲天憫人的胸懷,要有捨己為人的精神。問問自己:「我讀書為自己讀書?還是為所有人讀書?」若是為自己,那是自利;若是為所有人,那是利他。只要把思想擴大,將來前途無可限量。世界的偉人,都是為大眾謀幸福,所謂「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若人能信受 一切智無礙
修習菩提行 其心不可量
假設有個人,能信受佛所說的法。佛所說的法,是圓融無礙的法。那麼,一切智慧便無所障礙。修行學習菩提的行門,其心沒有限量,所謂「心能包太虛,量可周沙界」,也就是盡虛空徧法界。
一切國土中 普現無量身
而身不在處 亦不住於法
佛在十方所有國土中,普徧示現無量妙色身。雖然無量,可是身不住在處,也不住在法。也就是人法二空。因為人空,所以不住在處。因為法空,所以不住於法。我法二執已空,就離開一切執著,這就是無在無不在的境界。
一一諸如來 神力示現身
不可思議劫 算數莫能盡
十方三世一切佛,每位佛皆有千百億化身。這是諸佛大威神力所示現的身。所示現的身各有種種不同。在不可思議劫中,用算數也不能算盡佛身究竟有多少。
三世諸眾生 悉可知其數
如來所示現 其數不可得
佛有三世諸佛,眾生也有三世眾生。在三世之中,所有眾生的數量,猶可以知道究竟的數量。可是佛所示現的化身,究竟有多少?這個數目是無法可算得出來,所以說其數不可得。
或時示一二 乃至無量身
普現十方刹 其實無二種
有時候,佛示現一個佛,或者示現兩個佛身,乃至無量佛身,普徧現於十方諸佛刹土。其實佛沒有兩個身,示現無量身,也是一法身。所謂「一法身示現無量身,無量身還歸一法身。」所以說「其實無二種」。
譬如淨滿月 普現一切水
影像雖無量 本月未曾二
佛的境界,好像清淨的滿月,月光能普現一切水中。並不是月的本體分開到水中去,只是光影而已。所謂「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月的光影,現於無量水中,雖然有無量的影像,可是本來的月,只有一個,沒有兩個。
佛也如清淨的滿月,一切眾生都覺得自己面對著佛,可是佛只有一個法身。這就是「千潭有水千潭月,萬里無雲萬里天」一樣的道理。
如是無礙智 成就等正覺
普現一切刹 佛體亦無二
佛有圓融無礙的智慧,有了這樣的智慧,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佛成就佛之後,在此世界、他世界、無量諸世界,示現成佛。無論到那個世界去示現成佛,佛的本體,還是一個,沒有兩個。
非一亦非二 亦復非無量
隨其所應化 示現無量身
佛的本體,不但不是二,連一個也沒有。也不是無量,只是隨其所應化而已。佛是觀機逗教,因人說法,應眾生的根性而來教化。未種善根,令種善根。已種善根,令其增長。已增長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脫。佛是隨時隨地教化應該所教化的眾生,才示現無量身。這是來破眾生的執著,令眾生返本還原,究竟作佛,這是佛的本懷。
佛身非過去 亦復非未來
一念現出生 成道及涅槃
前邊的偈頌,是破眾生的執著,不要妄生計較佛有多少身,這是無事找事做,給自己添麻煩。現在又說佛身既然是無量。那麼,佛身是過去了,過去有佛身?不是的。佛身沒有過去,沒有未來。那麼,現在有佛身嗎?也沒有。佛就是在一念之間,而能示現出生,示現成道,示現湼槃。換句話說:佛示現八相成道,沒有離開現前一念心。
何謂八相成道?(1)兜率降:一生補處菩薩,住在兜率內院,等待因緣成熟時,乘著大白象,而降人間。(2)入胎:釋迦牟尼佛,選擇淨飯王為父,摩耶夫人為母(夫人年已四十五歲,懷第一胎)。(3)出胎:摩耶夫人懷聖胎之後,身體健康,精神愉快。十月期滿,佛降生於無憂樹下。七天后,摩耶夫人逝世。(4)出家:為解除生老病死四大苦,毅然離開溫暖的家,走向雪山修行。訪道六年,苦修六年,不解生死之結,乃在菩提樹下靜坐,思惟了生脫死之法門。(5)降魔:魔王知道佛將要成佛,乃派魔女來擾亂其心,令失道業。可是佛有金剛堅固的定力,無動於衷,魔女遂知難而退。(6)成正覺:佛不被魔王武力所威脅,不被魔女美色所誘惑,乃發誓願:「如不成正覺,誓不起此座。」夜覩明星而悟道,即成正覺。(7)轉法輪:悟道之後,即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後到鹿野苑為五比丘演說四諦法。以後說法四十九年,有三百餘會。留下三藏十二部,乃是佛一生的言行記錄。(8)入湼槃:八十歲時,因誤食栴檀木耳羮而患腰疾,在雙樹林安詳入湼槃。
如幻所作色 無生亦無起
佛身亦如是 示現無有生
好像幻化所作的形色,往究竟來講,沒有生,也沒有起。佛身也是這樣的情形,沒有生起。佛是示現,所以無有生。既然沒有生,當然沒有滅。所謂「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就是佛的本體。已到了「如如不動,了了常明」的境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8 14: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