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3422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佛说善知识诸经集录》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树林中名林树下。空迥冢间边际卧坐名阿练若。当知如是山谷岩穴。稻秆积等。大树林中。空迥冢间边际卧坐。或阿练若或林树下或空闲室。总名处所。处所圆满复有五种。谓若处所从本已来形相端严众所喜见清净无秽。园林池沼悉皆具足。清虚可乐。地无高下处无毒刺。亦无众多甎石瓦砾。能令见者心生清净。乐住其中修断加行。心悦心喜任持于断。是名第一处所圆满。又若处所昼无愦闹夜少音声。亦少蚊虻风日蛇蝎诸恶毒触。是名第二处所圆满。又若处所无恶师子虎豹豺狼。怨敌盗贼。人非人等诸恐怖事。于是处所身意泰然都无疑虑安乐而住。是名第三处所圆满。又若处所随顺身命众具易得。求衣服等不甚艰难。饮食支持无所匮乏。是名第四处所圆满。又若处所有善知识之所摄受。及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居止。未开晓处能正开晓。已开晓处更令明净。甚深句义以慧通达。善巧方便殷勤开示。能令智见速得清净。是名第五处所圆满。云何威仪圆满。谓于昼分经行宴坐。于初夜分亦复如是。于中夜分右胁而卧。于后夜分疾疾还起经行宴坐。即于如是圆满卧具。诸佛所许大小绳床草叶座等结加趺坐。乃至广说。何因缘故结加趺坐。谓正观见五因缘故。一由身摄敛速发轻安。如是威仪顺生轻安最为胜故。二由此宴坐能经久时。如是威仪不极令身速疲倦故。三由此宴坐是不共法。如是威仪外道他论皆无有故。四由此宴坐形相端严。如是威仪令他见已极信敬故。五由此宴坐佛佛弟子共所开许。如是威仪一切贤圣同称赞故。正观如是五种因缘。是...(第1164-02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彼皆得无罪欲乐。若于有喜离喜诸乐有所匮乏。当知亦尔。是名寻思慈愍自相。复审思择若诸亲品若诸怨品若中庸品。我于其中皆当发起相似性心平等性心。何以故。我若作意与亲品乐此未为难。于中庸品作意与乐亦未甚难。若于怨品作意与乐乃甚为难。我于怨品尚应作意愿与其乐。何况亲品及中庸品而不与乐。何以故。此中都无能骂所骂。能嗔所嗔。能弄所弄。能打所打。唯有音声唯有名字。又我此身随所生起。有色粗重四大所造。随所住处便为如是触所逼恼。略有二触。谓音声触。及手足块刀杖等触。是身及触皆是无常。能为如是不饶益者亦是无常。又复一切有情之类皆有生老病死等法。本性是苦。故我不应于本性苦诸有情上。更加其苦而不与乐。又亦不应不与怨家作善知识不摄一切有情之类以为自体。又世尊言。我不观见如是种类有情可得。无始世来经历生死长时流转。不互相为或父或母兄弟姊妹。若轨范师若亲教师。若余尊重似尊重者。由是因缘一切怨品无不皆是我之亲品。又怨亲品无有决定真实可得。何以故。亲品余时转成怨品。怨品余时转成亲品。是故一切无有决定。故我今者应于一切有情之类。皆当发起平等性心平等性见。及起相似利益意乐安乐意乐与乐胜解。是名寻思慈愍共相。复审思择。我若于彼不饶益者。发生嗔恚便为颠倒。黑品所摄。是有诤法。广说如前。我若于彼不起嗔恚便无颠倒。白品所摄。是无诤法。广说如前。如是名为寻思慈愍黑品白品。复审思择。诸过去世求欲得乐有情之类。彼皆过去。我当云何能与其...(第1164-02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萨久处生死。或时时间生诸恶趣。虽暂生彼速能解脱。虽在恶趣而不受于猛利苦受。如余有情生恶趣者。虽触微苦而能发生增上厌离。于生恶趣受苦有情深起悲心。如是等事皆由种姓。佛大悲因之所熏发。是故当知种姓菩萨离生恶趣。然与其余生恶趣者有大差别。
何等名为种姓菩萨白法相违四随烦恼。谓放逸者由先串习诸烦恼故。性成猛利长时烦恼。是名第一随烦恼姓。又愚痴者不善巧者依附恶友。是名第二随烦恼性。又为尊长夫主王贼及怨敌等所拘逼者。不得自在其心迷乱。是名第三随烦恼性。又资生具有匮乏者顾恋身命。是名第四随烦恼性。
又诸菩萨虽具种姓。由四因缘不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四。谓诸菩萨先未值遇诸佛菩萨真善知识为说菩提无颠倒道。如是名为第一因缘。又诸菩萨虽遇善友为说正道。而颠倒执于诸菩萨正所学中颠倒修学。如是名为第二因缘。又诸菩萨虽遇善友为说正道。于诸菩萨正所学中无倒修学。而于加行方便慢缓懈怠懒惰。不成勇猛炽然精进。如是名为第三因缘。又诸菩萨虽遇善友为说正道。于诸菩萨正所学中无倒修学。亦于加行勇猛精进。然诸善根犹未成熟。菩提资粮未得圆满。未于长时积习所有菩提分法。如是名为第四因缘。如是菩萨虽有种姓。因缘阙故不能速证无上菩提。若具因缘便能速证。若无种姓补特伽罗。虽有一切一切一切种当知决定不证菩提。
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发心品第二
复次菩萨最初发心于诸菩萨所有正愿。是初正愿普能...(第1164-02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戒。远离利养恭敬贪故。不愿生天而自要期修梵行故。六者轨则具足所摄受戒。于诸威仪所作众事善品加行妙善圆满。如法身语正现行故。七者净命具足所摄受戒。离矫诈等一切邪命过失法故。八者离二边戒。远离受用欲乐自苦二边法故。九者永出离戒。远离一切外道见故。十者于先所受无损失戒。于先所受菩萨净戒。无缺减故。无破坏故。如是十种。是名菩萨清净戒。
如是菩萨大尸罗藏。能起当来大菩提果。谓依此故菩萨净戒波罗蜜多得圆满已。现证无上正等菩提。乃至未证无上菩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