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006|回复: 3

妙法莲华经信解品浅释子遂到父城---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7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N3 子遂到父城

时贫穷子,游诸聚落,经历国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
时贫穷子:当时这个贫穷子;贫穷子,就是二乘人。游诸聚落:这是譬喻在三界火宅里头,跑来跑去。经历国邑:经历其他的国或者小城市,这就譬喻到很多种道里边去。遂到其父所止之城:不知不觉,就又跑到他父亲所住的城里边去了。

N4 父忧家业无传

父每念子,与子离别五十余年,而未曾向人说如此事。但自思惟,心怀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财物,金银珍宝,仓库盈溢,无有子息;一旦终殁,财物散失,无所委付,是以慇懃,每忆其子。复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财物,坦然快乐,无复忧虑。
须菩提尊者和大迦叶尊者、目犍连尊者、迦旃延尊者又说,在这个穷子回来到他父亲所住的地方。父每念子:这位长者,也就是佛。佛常常想念他的徒弟,也就常常想念这大乘根性的众生。与子离别,五十余年:佛和他所教化的众生,离别有五十多年了。这五十多年,譬喻天、人、饿鬼、畜生、地狱这五道。而未曾向人说如此事:在这么久的时间,佛也没有向人去说这件事情;这小乘根性的众生,现在都舍父逃逝了、都跑了。佛没有说,那么一切的菩萨知不知道呢?一切菩萨本来知道;但是因为知道佛没有说,所以他们也就都没有说、没有问。这是说大乘的菩萨,已经知道这一些个小乘人,越跑越远,所以佛没有说这种事情。
但自思惟:佛常常自己这么样思惟,心怀悔恨:这父亲自己心里就生一种悔恨:“啊!我以前为什么不多教他们一点道理呢?令他们就不会退失大乘的心了!”这是悔;恨,恨这些小孩子太无知识了!这二乘人,也不知道回家,也不知道来找佛!自念老朽:佛自己想自己年纪这么大了,教化众生的时间也快圆满了。多有财物:很多的法财、法宝,金银珍宝:有金、银、珍珠,这就是譬喻种种的法宝。仓库盈溢:仓,譬喻一切的禅定;库,譬喻实相的智慧。盈,就满了;溢,就是向外都流了。无有子息:我这么多的法宝,没有弟子来接承,没有人来接受。
一旦终殁,财物散失:一旦要入涅槃的时候,这个法宝也就都没有了、都散失了。无所委付:我可以给谁呢?这就是佛自叹找不着继承人;没有人来继承,所以就非常耽心。是以慇懃,每忆其子:所以常常这么样想,常常想自己大乘根性的弟子。
复作是念:又作这么一种想法,我若得子,委付财物:我若能得着我的儿子,就是得到大乘根性的众生;来传给他们这些法宝。坦然快乐,无复忧虑:因为心愿满了,所以就非常的坦然;坦然,就是心里很开朗、很快乐,也就是快乐的样子。因为继承有人了,传法有人了,所以就非常快乐,不再有忧虑了!

M2 父子相见喻(分二)
N1 子见父 N2 父见子 N1(分二)
O1 见父之相 O2 见父避去
今O1

世尊!尔时,穷子佣赁展转,遇到父舍,住立门侧,遥见其父踞师子床,宝几承足。诸婆罗门、刹利、居士,皆恭敬围绕;以真珠璎珞,价直千万,庄严其身;吏民僮仆,手执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宝帐,垂诸华幡,香水洒地,散众名华,罗列宝物,出内取与,有如是等种种严饰,威德特尊。
世尊:须菩提、迦旃延、迦叶和目犍连这四大弟子,就称了一声世尊!尔时穷子佣赁展转:在这时候,这个穷子,这佛的弟子,他跑到外边去。到这地方做一天的工,到那个地方做一天的工,这叫佣赁展转。
表示这一班本来有大乘根性,有大乘种子的弟子跑了,跑到三界里来受八苦的逼迫;这时候,他想要求出离苦的道,于是跑到这个地方找一找,跑到那个地方又找一找,看看有什么方法可以出离三界。走到这个地方找,好像在这个地方给人做工似的;跑到那个地方又找,又求出世的道,也好像给人家去做工;展转,这样到各处跑,始终也找不着。
遇到父舍:那么走的时间也多了,到的地方也多了,所以就又走到佛所住的地方了。父舍,佛所住的方便有余土和实报庄严土这个地方。住立门侧:到这地方,穷子一看他父亲所住的宅子,房子非常美丽、非常庄严。立门侧,他不敢立于门中间,就站到门一边。一边,这就表示的是小乘;二乘人住于两边,一边就是空,一边就是假,不是中道。
遥见其父:遥,是遥远;远远地就看见他的父亲;在遥远能看见佛,这表示还有大乘的根性、有大乘的种子,才能看见佛。踞师子床:这师子座,高大广饰,皆雕刻得非常好,座底下雕有狮子;这是表示佛坐于法王之座,现千丈卢舍那身。宝几承足:宝几,是表示佛的智慧;承足,就是佛的智慧和定慧都圆满。
诸婆罗门、刹利、居士,皆恭敬围绕:婆罗门是梵语,翻译为净裔、净行,是修净行的行者;这是譬喻在华严会上,等觉位及法云地的菩萨。刹利是王种,是贵族;这是譬喻华严会上,初地到九地的诸大菩萨。居士,这也是譬喻华严会上,这些三十心的法身大士。这些大菩萨,都恭敬围绕着佛。以真珠璎珞,价值千万:就是譬喻用实相真实的智慧,有四摄法等等的;这些的佛法是妙不可言,是不可言议的,没有数量可计算的。庄严其身:有这种法宝,又有这一些大菩萨来围绕;用这些法宝、法相,庄严其身。
吏、民、僮仆:吏是官吏,民是老百姓,就是譬喻一些证果的、到菩萨境界上的。僮仆就是用的人,譬喻修行方便法门、方便波罗蜜的。手执白拂,侍立左右:就是手拿着白色的拂尘。拂尘,就是有一个把弯着,好像马尾子似的,可以这么掸尘的。白拂,在四十二手眼有“白拂手”,也就是这个;这譬喻权智之用。“右”是表示入空智,用拂四住尘。智有空智、假智、中智;用来拂去这四住的尘,四住尘有见爱住尘、欲爱住尘、色爱住尘、无色爱住尘。“左”表示入假智,用拂无知尘。“左右”表示拂去两边的空尘及假尘;假尘也就是有尘,这表中道方便,所以叫侍立左右。
覆以宝帐:这表示一种大慈悲心。垂诸华幡:垂,是向下垂。“华”是譬喻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爱语,就是慈悲的语,也就是柔软的语,也就是语气里边没有一种火药味;火药,就好像放枪炮那种火药。火,就是 temper(脾气)、fire(火)。药,就好像制造炮仗,那里边就是用火药做的。爱语,要真实的爱语,对一切众生都有一种慈悲喜舍。利行,就是你要对人有利益。同事,就是和他做一个同类的人。“幡”譬喻六种神通,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足通。
香水洒地:香水,是譬喻法水;这法水洒到所有大乘菩萨的心地上,把菩萨的惑尘都给洗净了。惑尘,惑就是粗惑、细惑、尘沙惑、见惑、思惑、无明惑。洗净菩萨的惑尘,所以叫香水洒地。又有一种譬喻,譬喻定水,你有定水洒到你散乱心上,散乱心也不散乱了,这也叫香水洒地。
散众名华:散,是散开;众,就是很多的;名华,这是最名贵、最有价值的华。香水洒地之后,然后撒开很多名贵的华;这也有一个譬喻,譬喻我们大乘根性的菩萨,有七种的净华。之前的“华”是譬喻四摄法,现在这个“华”就譬喻七净华。什么叫七净华?
(一)戒定慧:第一种的净华,就是戒华、定华、慧华;你有戒华香、有定华香、有慧华香。我们修戒定慧,若持戒,才能有定;若有定,才能有慧。如果不持戒,就不能生出定来;不能生出定,就没有智慧。所以要修道的人,持戒是最要紧的。
这个戒,有五戒,就是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饮酒。有的人说:“杀生应该戒的,偷盗也应该戒的;邪淫不容易戒,但是也应该戒的;打妄语也不好,也应该戒;唯独这个喝酒,没有关系嘛!这只是喝一点酒,有什么问题呢?这何必列到五戒里头呢?佛当初立戒立错了,不应该戒酒嘛!”你认为他讲得对不对呢?看着好像有点道理,实际上完全是错了!因为酒能乱性。你一喝酒,本来不想杀人,就杀人了;本来不想偷盗,就去偷盗了;本来把邪淫已经都忘了,但是喝醉了酒,就忽天忽地的,淫欲心也增加;你喝醉了酒,也会打妄语了。没有喝醉酒的时候,还知道自己受五戒,不应该打妄语;喝醉了酒,问你“犯的什么戒了?”“我没有犯戒啊!”他也打妄语了!
说到这个地方,我想起来一个公案。有一个在家的居士,受了五戒;本来他是好喝酒的人,受五戒之后,大约有两、三年没喝酒了。这一天他想喝酒,“杀、盗、淫、妄都是很重要的,不可以犯;我喝一点酒大概不要紧吧?”于是买了一些酒到家里来,就预备喝酒。
喝酒,中国人喝酒,不像西方人就要到酒吧去,一杯一杯的那么喝,也没有菜;中国人喝酒,要有点小菜。这个人先喝一点酒,就想要有小菜下酒,“啊!没有菜!”偏偏的,就很巧的,邻居有一只鸡跑到他家里了。他一看,“哦!这是天给我送来一个最好的下酒菜,天赐我也!大约是因为我这么久都没有喝酒了,上天都对我都原谅了,所以给我送一只鸡来下酒。这个鸡肉,用油一煎它,你说多香啊!拿它来送酒,这个菜真是最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因为想要喝酒,也就忘了杀生是犯戒的。他因为先喝一点酒,喝得没有什么味道,于是就想吃菜;想菜吃,恰巧这有一个小鸡子来。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或是三七二十二,拿一把刀,就把这只鸡给砍下来了;用热水把鸡毛给一褪,然后就用点盐,用点油,把它煎熟了。煎熟了拿来送酒,啊!越吃这鸡肉越香,越饮这酒越甜,越饮越欢喜饮;越欢喜饮,越欢喜吃这鸡肉,甚至于连鸡骨头都给嚼碎吃了它,因为很久没有吃到这个东西了!那么把酒喝得差不多了,鸡也吃得连骨头带肉都要吃了了;这时候,大约没有十分醉意,也已经有九分醉意了,他就听到邻家女人叫门;把门打开,这个女人进来,问:“我的小鸡子跑到你这边来了,你看见没有啊?”邻居找鸡来了,他把人家的鸡都吃了,你说这时候他怎么样?他若承认自己杀了鸡,也吃了!这邻居一定会不答应的。于是就打妄语了,“没有啊!我没看见啊!”
因为喝酒,把杀戒、盗戒犯了!怎么犯盗戒了?这小鸡子虽然是自己跑来的,但是他偷着给杀了,这也等于犯盗戒。所谓“不告而取谓之盗”,你不告诉人家,就拿人家的东西,这就叫“盗”。那么盗戒也犯了,人家来找这个鸡,他说没有看见,妄语戒也犯了,五戒犯了四戒了!他这时候因为喝醉酒了,淫欲心也生出来了,一看,喔!邻居这女人生得这么美貌;把门一关,就把这个女人给强奸了。他把五戒都犯了,就因为一个饮酒而把其他的四戒都犯了。因为这个,所以在佛教里要戒酒的,这酒戒一定不能犯的。
这七种净华,第一,就是要守戒律、要修定、要修慧。
(二)楞严大定:就是坚固的大定;坚固大定,就是楞严大定,就是七净华之第二。你做什么事情要有坚固;若不坚固,就不会长,也不会大。你若坚固,就会大,也会长;这个定,也就无穷无尽。楞严大定是永远都不会为一切所破坏,而能胜过一切。
(三)实慧:第三种的净华,就是真实的智慧,就是我们本有的智慧。这种的智慧,人人都有,个个不无,可惜我们现在不但不懂得用这种的智慧,而且还都把它忘了。那用什么智呢?用权智;就是权巧方便的智慧,也就是虚妄不实的智慧,也就是世间的智慧。实智,就是出世间的智慧;你有实智,能通达一切诸法实相,所有一切法,你都明白了。
(四)断二谛疑:第四种净华,能断除二谛的疑惑。二谛,就讲俗谛、真谛。俗谛,又名世谛,或世俗谛,是指着世间一切的相,就是凡夫所见的世间一切事相。真谛,又名第一义谛,就是以出世间的性,就是圣智所见的真实理性。这个性、相,也叫覆谛,又叫胜谛,这也是二谛。真谛、俗谛这两种谛,还不是究竟的。“真谛”也就是假谛,“俗谛”也就是空谛。它不合乎中道,还是落于二边;所以“断二谛疑”是断这两种谛理的疑惑,这是第四种的净华。你有这二谛的疑惑,就不净;断了,就得到净了。
(五)行于非道,通达佛道:行于非道,就是你所修行的,不合乎正道、不合乎大乘的妙理;譬如所修的小乘法,或者旁门外道,或者是无益的苦行。你虽然走入错路、走叉了道路,可是渐渐地还能回来到佛道上,这叫“行于非道,通达佛道”,将来还通达佛道。
(六)智德圆满,了了见性:第六种的净华,是讲“智德”。佛有智德、有断德。这大乘的根性,也有智德的种子、断德的种子,但是没有圆满。现在这智德圆满了,智慧的德行圆满了,明明了了地见到本性;所谓“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明明了了地,明心见性。
(七)断德成就,永尽无明:第七种的净华,是讲“断德”。断德成就了,无明就破了;无明没有了,不但暂时没有,永远都会没有了!
“散众名华”就是譬喻的这七净华。罗列宝物:罗列,就是摆到这儿;宝物,是表示大乘的妙法。出内取与:“内”字读成“纳”音。出,就是支出去钱,譬如用出去;内,就是收回来。取,就是拿,取人家的;与,就是给,又给人家。“内”什么呢?纳真实的智慧;“出”什么呢?出去化所应化的机缘。这都是譬喻所应化的机缘。取与,也是这个;取,就譬喻来摄受二乘的众生;与,是譬喻给他大乘的佛法。
有如是等种种严饰:有像以上所看见的这种种庄严。威德特尊:这表示佛的神通无量、相海无量。如来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这种种的相好,叫相海。有无量的这种相海随好,巍巍堂堂。

发表于 2020-9-28 09:1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2-10 07:5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8 15: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