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986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6-23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里面每一个字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会集经,开这个例子很早,汉朝时候就有,翻译经的时候,那个时候叫合经,几部经会合在一起,合经,就有,怎么能说不可以?哪有这种道理!但是合经是可以,不能改动文字,改文字这是忌讳的,绝对禁止。因为你要改,别人也会改,过个几百年之后改的地方很多,那就无所适从,所以决定不能改字。过去,王龙舒的本子,魏默深的本子,都改动了,都改动几个字,改得没错,改得很好,但是这个犯规矩,不可以这样做法。夏莲居老居士三年把经会集起来,经过十次的修订,细细检查,没有改动一个字。所以真经,不是假的。第二,证明黄念老的注解正知正见。他的注解没有用自己的,它是集注,你看注解,这一段的文字从哪里来,他都标得很清楚。他用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一共是一百九十三种,这些资料来会集注解,正知正见,无话可说。第三个,为我们证明,我们这十七年,将近二十年,依照这个本子修行,依照这个本子学习,没有错误。所以他要等这部书出来,这部书给我们作证。这部书是宏琳法师写的,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搜集许许多多资料,好多资料我自己都忘掉了,替我们辩别,替我们解释,有根有据,解释得很详细,大家没话说了。
所以夏老的这部经,国家宗教局翻印净土五经合订本里头《无量寿经》就是用会集本,这个就是给大家说国家承认了,非常难得。所以我们净宗信心最重要,没有信心就不能往生。真正有信心,真正有愿心,想往生极乐世界,对这个世界没有留恋。有留恋又想去,这是脚踩两只船,不牢靠。要真正相信,真正发愿求生,这个世间一切放下,条件就具足了。念佛功夫浅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品位。往生条件就是信愿,真的有信有愿,这是往生条件。所以念佛功夫的浅深,到极乐世界插班,你插哪个班?如果真念到功夫成片,你生方便有余土,不是同居土,品位高了。功夫成片大概是方便土下三辈;得到事一心不乱是方便土上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品位高下;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土。这个是真有其事,但是不要紧。早年间,莲池大师在世,蕅益大师在世,这两位大师都是我们心目当中非常敬仰的。我记得好像有人问过蕅益大师,你往生极乐世界,生到什么样的品位你就满足?他的回答说:我只要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满足了。这个用心好,不争品位。那是什么?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学校,阿弥陀佛办的学校,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有研究所,我从小学一年级念起,我就喜欢了,蕅益大师给我们信息就这个意思。为什么?无量寿,有的是寿命,从一年级扎根,这多好,有长时间亲近阿弥陀佛。不要争品位,要争赶快往生,这个重要。这是说明往生极乐世界信愿是大事,念佛是小事。念佛,临命终时十句佛号都能往生,这是十八愿,平常不念佛的。还有一个说法,平常十念,早晨起来念十声佛号,晚上睡觉之前念十声佛号,早晚都不忘记阿弥陀佛。但是最重要的是佛号不能丢失,那是决定往生,往生的品位高。海贤老和尚不认识字,农夫出身,二十年佛号不丢失,他就能够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得大成就。我们看到形相,没有看到他的根本,说不定他是西方极乐世界菩萨再来的,观音势至。我们这部经前面列的十六正士,都在西方极乐世界,他们都是证等觉菩萨,说不定是这些菩萨化身而来帮助我们,我们遇到灾难、遇到困难,他们来帮助我们解决,坚定信心,无量功德。
又《华严大疏钞》第十三卷,清凉大师的,这里面说的,「无有能过者,故号为无上。」解释无上这两个字。「真者,真实,无迷无妄」。凡夫不是迷就是妄,迷是迷失自性,妄是妄想、妄念。「正者,於理无差曰正」,理是标准,理是真理,理就是自性。「又无邪无曲曰正」,没有偏,没有邪,这也是正的意思。「又禅门解正法眼藏中之正字曰」,说这个正字的标准,「正者,是佛心之德名。此心彻见正法,故云正法眼」。也有人把这个后面加一个字,正法眼藏,意思都相同,正法眼藏。佛心之德名,佛的心是什么?我们的真心就是佛心。我们今天所用的是妄心,不是用真心,妄心是众生心、六道轮回心,这讲得明白一点。佛心是作佛的心,佛心是什么?什么是佛心?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那个心就是佛心。起心动念是迷,是偏,是邪。所以给你讲最简单的修行方法,你要想成佛,眼见色看得清楚,耳闻声听得清楚,看清楚、听清楚是自性般若智慧,心怎么样?如如不动。没有起心动念是佛;菩萨降一等,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菩萨见色闻声不分别、不执著;我们凡夫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有。起心动念是根本无明,分别是尘沙无明,执著是见思无明,所以六道里头翻不了身,出不去。阿罗汉能出去了,阿罗汉再断烦恼,就是见色闻声他有起心动念,他有分别,他没有执著,没有执著是万缘放下,阿罗汉真放得下。所以他能脱离六道轮回,不再造轮回业,执著是轮回业,不造轮回业。
你看这修行多简单,与谁都不相干,完全在自己,你真能这么做就自觉了。佛菩萨千经万论教什么?就教这个。我们明白了,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总要知道,我们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希望比去年轻一点,比上个月轻一点,比昨天轻一点,好,就有进步。如果还是这么严重,还是这么固执,今天一天白过了。纵然是念佛,佛号不曾丢失,也不起作用。为什么?烦恼习气太重了,佛号虽然是一天没有丢失,敌不过烦恼。就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人事上,为什么?看顺眼的喜欢,看不顺眼的讨厌。这个麻烦在哪里?跟众生结怨,不知不觉就结怨了。这个怨要不离开六道轮回、不能往生,来世还会遇到,遇到怎么样?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你说你冤不冤枉。他造业是他的事情,他能接受劝告,我们劝告他,他不能就随他去!见了面还是笑面迎人,欢欢喜喜,这就对了。像海贤老和尚,一生从来没有怨恨过任何人,都是欢欢喜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