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297|回复: 4

法华经浅释信解品---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2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卷二 信解品第四
  法华经序品第一,是研究本经之因缘,方便品第二,示以权巧方便,教化众生。为了让众生进一步明了教义,佛陀继而说譬喻品第三。而现在所说的是信解品第四,旨在于增强众生之信念。所谓‘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又云:‘佛法如大海,唯信可入。’由此可见信念之重要性,可说是入佛法之门。
  这个‘信’字,由‘人’字部首及‘言’字合成,表示一个人在说话,假如你不相信他所说,就算他的话本来对你有益处,你也得不到这益处。同理,若人能信解经中之义理,继而躬行实践,才能真正得到法益。譬如你的脾气很大,但读了经文后,了解嗔恨是可以避免的,于是立志除此恶习。在‘不知不觉’的修行中,有一天你会发觉往昔的坏脾气已全消失,纵使有人无理取闹,你亦视为无所谓,这就是信的功能。
  相反的,若人对经典起了疑惑,认为脾气人人本具,不发脾气是不可能的事,于是就不能与佛法相应,更不要说获得法益了。
  总而言之,能信解不可思议之大乘法者,方能实践而证得无上甚深微妙法,故这一品以‘信解’为名。
  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发希有心。欢喜踊跃。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颜。而白佛言。
  ‘尔时’:即释迦牟尼佛演说譬喻品之时。在此品佛陀只对当机者传授,非对大众宣说,因要避免众生起疑惑。摩诃须菩提亦称为‘慧命’须菩提,皆因他续佛慧命,推广祖师一脉心传;亦因为他是奉命于大觉智慧者——佛陀,故以‘慧命’称之。在般若法会上,佛要须菩提教化一切众生及菩萨而继承如来家业。须苔提有三个名字:(一)善吉。(二)善现。(三)空生。

  当须菩提出生时,曾有奇异之事情发生。他父亲家里之财宝忽然完全不见了。在相师之卜卦下,认为他的出生是‘善告’,财物的尽失无非是解空之表现,故又得名为‘空生’。七天后,所失之财物重现,为此又得名为‘善现’。尊者是佛众弟子中,解空第一。
  有人问:‘什么是空?需要了解空吗?’当然需要了解‘空’,否则不能了解佛法,更谈不上成佛。又问:‘空既然是什么也没有,又何必要了解?’就是因为什么也没有,你才需要明白它。领悟此义者,方能获益无穷。
  什么是虚空?它是抓不到,丢不掉,也无所得。有所得者,不谓之虚空。当须菩提明了无所取、无所舍、无所受之义理后,顿时觉悟‘空’之妙义。虽说虚空内无一物,但仍然是存‘有物’于其中,有与无乃相对,若人能将虚空粉碎,则能明佛性、见本源。故虚云老和尚云:‘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歇。’
  虚云老和尚在扬州高旻寺的禅堂内,第六枝香开静时,护七(禅七之工作人员)照例为禅和子倒茶。一不小心,将虚老之小茶杯碰落地面,发出清脆的声音,顿时把虚老从无量劫的迷梦中惊醒过来。茶杯坠地,一声乍响,虚空粉碎,狂心顿歇。(狂心即指攀缘、烦恼、执著之心)。故释迦牟尼佛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楞严经亦云:‘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意谓狂心即菩提,当狂心歇止,菩提就会显现。

  摩诃迦旃延尊者。摩诃即大之义;迦旃延译文饰。尊者亦有其他名字,如‘好肩’、‘扇绳’及‘胜思’。在佛之众徒中,他是论议第一,辩才无碍。他以善巧方便,滔滔不绝的辩才,折服许多断见之外道。有人问:‘如何才能见到这位善巧说法的尊者?’他就在法华会上,也就在你面前,但你却见不著!
  摩诃迦叶是第一代祖师。他仍在世上,现在在中国云南鸡足山内打坐入定,既未往生,亦未涅槃,他等到弥勒菩萨成佛时才将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授于弥勒佛。
  ‘迦叶’,译饮光。因他身上能放射紫金光而隐蔽其他光,如日光、月光、星光等,如同饮光。他身现金光,是因为在往昔曾与其妻(紫金光比丘尼)共同为毗婆尸佛之佛像修补装金。‘迦叶’又译为大龟氏,因其祖上的人修道时,曾见有只大龟驮著一个图,故由此得名。大迦叶名叫庇钵罗,是树名,因为他父母向这树神祈祷而生了他,就以树为名。
  摩诃迦叶曾是一位拜火神的外道,认为火神是最高尚之神明。佛陀在度化五比丘后,认为机缘成熟,乃往而度化摩羯提国中一位名声显赫的长者——摩诃迦叶,那时他已一百零二岁的高龄。当尊者了解自己的修行功夫,比不上佛之境界与神力后,就五体投地,皈依佛教,实行苦修,成为头陀第一。头陀行门有十二种,佛见尊者已年迈,故劝他不必过份苦修,但尊者乘戒俱急,不肯放弃苦行。故佛陀赞叹曰:‘我佛法能久住于世,与迦叶行头陀行有大关系。他能如此修苦行,我佛法必定会久住于世。’
  摩诃目犍连尊者。目犍连是梵语,译为莱菔根,或采菽氏。尊者有大神通,有一次他运用神通从东方出发,达无量无边世界,但无论走多远,都无法达到一个没有佛声音所在的地方,因为佛之法身是无处不遍,无处不在,佛是尽虚空遍法界。
  目犍连是一位大孝子,当他证得五眼六通,得罗汉果后,遍观世界,找他母亲,见到他的母亲在地狱饿鬼,受大痛苦。目犍连尊者悲痛欲绝,即时托一钵饭给他母亲食用,她连忙用袖子将食物掩盖,唯恐其他饿鬼看见来抢。谁知食物才一进口,都化成火,而不能下咽。这是因为她罪业深重所得之果报,目犍连尊者虽有大神通,却不能拯救他的母亲,于是即刻去求佛相救。佛说因为他的母亲生前诽谤三宝及轻慢僧人,又爱吃鱼卵,故堕入饿鬼道。若要拯救其母,必要于七月十五——佛欢喜日,僧自恣时,设盂兰盆(解倒悬)供。先供十方佛、法、憎,十方僧未用斋时,旁人不得先食用。藉十方僧众之清净功德,其母即能出离苦海。

  佛制比丘从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结夏安居,为期三个月。在这几个月内,夏天炎热,路上虫多,为养成爱护一切众生的慈悲心,故僧人们都不到处跑,以兔踏死地上的小生命。七月十五日为僧人们结夏圆满,自恣之日,亦叫佛欢喜日。是日,众僧人共同来纠正彼此的过错,坦白地自认过错,或要恣任僧举,请大家说出自己的过错,以便忏悔。大家互相劝勉、互相警惕共同改进。
  这一天是出家众可以外出的日子,故佛陀教目犍连于此日供养十方僧众。所以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每间寺庙都设盂兰盆法会,超度过去七世父母及今生已过世父母。‘盂兰盆’,译解倒悬。地狱众生,所受痛苦,如被绳绑而将彼倒挂。这一天,藉著供养十方诸佛菩萨及贤圣僧之功德,他们可以解除饿鬼及恶趣倒悬之苦。
  目犍连尊者名叫庇利钵,是树名,起因是他的父母向这棵树祈祷求子而生下他,情形与大迦叶相同。
  当须菩提等人,听闻佛言,授记舍利弗无上正等正觉后,欢喜踊跃此未曾听过之法,即从座起。此表示身业清净。‘发希有心’,表意业清净。‘偏袒右肩’,是表示他们放下小乘法而趣向大乘法。意谓开权显实,昔日未开权,如右肩被覆;今已开权,故偏袒右肩也。‘右膝著地’,地表实法、实智。‘一心合掌’,权实不二,权法即实法,实法即权法,开权显实,为实施权。合掌表示权实不二,不二即是非权非实的一心也。‘曲躬恭敬’,躬,不是直也不是曲,能直也能曲。直表实法,曲表权法。今曲躬恭敬,瞻仰尊颜,表示彼等以‘权’趣向佛之实法。‘而白佛言’,即口业清净。

 楼主| 发表于 2020-6-23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G2 自陈领解(分二)
H1 正陈得解 H2 叹佛深恩 H1(分二)
I1 长行 I2 重颂 I1(分二)
J1 法中略说 J2 喻中广明 J1(分二)
K1 明昔日不求 K2 明今日庆得 K1(分三)
L1 标正明不求 L2 释不求之意 L3 征不乐之意
今L1

我等居僧之首,年并朽迈,自谓已得涅槃,无所堪任,不复进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等居僧之首:我等,就是须菩提、迦旃延、大迦叶和大目犍连这四个人。居僧之首,他们在僧人之中,为僧人之首。但是为什么他们以前不求大乘的佛法、不求大乘的佛乘呢?因为他们出家已久,戒腊也很高,是僧人之首与榜样,所知道的佛法很高的;一般的后学皆以他们为模范。
什么是戒腊?就是受戒的年头。所以出家人新受戒的,就叫新戒;受戒久的,就是老戒。戒腊高、戒腊老,就是受戒的时间久、年头也多,又称法腊。法腊很高的,一般的后学都要照着他们去学,以他们作为自己的模范。所以他们觉得如果突然间改变思想,想要“弃小求大”,弃小乘求大乘,改变平时的宗旨,恐怕后人对他们就不相信了,就说他们都不行了!现在他们也不修小乘法,要求大乘法了!他们怕人这么样来讥讽,所以“自固”,自己坚固自己这小乘的心理;又叫“护彼”,就是他们怕后人不生信心,想保护着后人,不退他们的道心,所以他不求大乘。可是他们执着这么一点小乘的境界,对于大乘的佛法,他们就不明白了。
为什么他们有不愿意舍弃小乘的心理?就因为他们不知道这“开三权、显一实”。三权,就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他们不知道这三个都是“权乘”,可以显出来这“唯一佛乘”;因为他们自固,所以这种小乘的执着就没有改变。他们护彼,想令后人有一种信心;可是他们这种的思想,就把人都耽误了!所以这是第一种的错误。
第二种,他们不求大乘的原因是什么呢?年并朽迈:他们因为年纪朽迈了,所以他们不求大乘。如果行菩萨道,就应该以大道作自己的责任,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要广度众生;现在他们自以为既然年纪也都朽迈了、很老了,就不能做什么事情了。他们现在都有自卑感,自己对自己都看不起了!“喔!我现在这么老了,没有什么用处了!年纪太大了!”因为他们这种的执着还没有破除,所以就有一种妄见,妄见自己不能承当大乘的佛法了!这是第二种的错误。
第三种,他为什么不求大乘佛法呢?自谓已得涅槃,无所堪任,不复进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他们自以为已经得到涅槃,就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所以不求大乘。但是这一生证果,必须要明白大乘,然后才能证得佛果。虽然他们自己认为己经得到涅槃了,可是这是“偏真有余”的涅槃,不是究竟的涅槃。他们的想像是什么样子呢?说“高原陆地不生莲华”;认为在山上边、在陆地上,没有莲花生的,莲花要生到水里。他们已经入到“无为”的证位,已经得到无为、得到涅槃了;就不再发大乘的心,所以就不求大乘法了。可是因为他们在以前没有明白实教的道理,只明白权法,没明白实法,所以他们就没有得到真正的究竟涅槃。他们以为得到这证位了,就因为有这么一点执着,所以他不知道自己所修的已经是菩萨道了。这是第三种的错误。
他们有这三种的错误,他们才对佛这样讲,“我等居僧之首”,我们做僧人的首领,“年并朽迈”,年龄都老得不得了了!“自谓已得涅槃”,自以为已经得到涅槃,“无所堪任”,再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
“不复进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就不再向前去求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
**L2 释不求之意

世尊往昔说法既久,我时在座,身体疲懈,但念空、无相、无作,于菩萨法,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
世尊往昔说法既久:这四位长老叫了一声,世尊!以前世尊常常说法已很久很久;我时在座:我们这几位老人,也常常都是在法会这儿。身体疲懈:身体因为老了,所以就很疲倦的;很疲倦,就懈怠了!坐的时间久了,就懒惰了,听听经就睡着了,这叫冲盹,这么晃往前。但是你不要误会,冲盹并不是入定,入定不会冲盹的。入定,头也不歪、也不晃荡、也不前仰、也不后合,那才是真正的入定。入定,明明了了;不是一边睡觉,一边说我听经听得很清楚,这才自己骗自己!
但念空、无相、无作:这时候想什么呢?想这一切都是空的,没有相的,也没有一个所作;无相无作,什么也都不需要做了,什么都空了!我若无相,也不需要去行菩萨道或作功德,什么都不要了、空了!就这么想。所以,于菩萨法,游戏神通:于菩萨所行的这法,游戏人间,以种种神通妙用来教化众生,乃至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对于庄严清净其他佛国土,帮助成就一切众生的愿力;这样,心不喜乐:我们心里也不生一念欢喜心,一点都不动念,也不希望这个了。对于行菩萨道这件事情,我们简直地就不感觉兴趣,就自固,自己认为自己这样就可以了!这是得少为足,得到很少的,就知足了。
**L3 征不乐之意

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于三界,得涅槃证。又今我等,年已朽迈,于佛教化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乐之心。
所以者何:为什么我们不求大乘的佛法、大乘的妙理呢?世尊令我等,出于三界,得证涅槃:因为世尊曾说,我等已经出离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了,证得涅槃,得到常乐我净这种的快乐。
又今我等,年已朽迈:又,现在我们已经年老得迈不动步了,于佛教化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乐之心:对于佛说的教化菩萨法,能再得到佛果;我们一念好乐心也不生了,我们就这样了!就可以了!我们己经知足了!
**K2 明今日庆得

我等今于佛前,闻授声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甚欢喜,得未曾有;不谓于今,忽然得闻希有之法,深自庆幸,获大善利,无量珍宝,不求自得。
我等今于佛前:现在我们在佛前,闻授声闻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记:得闻释迦牟尼佛给舍利弗授记;给声闻授记,这就是缘觉、菩萨都包括在内了!就授无上正等正觉的记莂号。心甚欢喜,得未曾有:我们心中很欢喜,得到从来没有的佛法;因为我们和舍利弗都是同等的,当然舍利弗得到授记,也表示我们也都可以得到佛授记。
不谓于今,忽然得闻希有之法:我们真想不到,现在忽然间就得闻《妙法莲华经》这种妙法;深自庆幸,获大善利:我们也深深地庆幸自己,真是得到最吉祥的事情了!自己非常的快乐,得到这最大的、最好的利益。无量珍宝,不求自得:有无量无边、没有数量这么多的珍宝,也不需要求,现在我们就己经得到了。因为他们知道给舍利弗授记,他们也就都有份了,一定也不例外,都会得到授佛无上正等正觉的记莂号。

发表于 2020-9-26 09:4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1-26 08:1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1-26 08:1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20 01: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