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阿难,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劳。其人若病,则有苦味;无病之人,微有甜触。由甜与苦,显此舌根,不动之时,淡性常在。兼舌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甜苦淡,二种妄尘,发知居中,吸此尘象,名知味性。 子四明舌入即藏性 舐吻之舌,指浮尘根;今明舌入即藏性,是指胜义根。吻是口之两角,熟舐即久舐不止。有病之人,口中苦涩,无病之人,口有微甜。由于舐吻之时,知有甜苦,若舌不动,则口中淡性常住。甜苦是有味,淡性是无味。佛云不量但有味无味,全属虚妄,同是舌入之劳相;即能知有味无味之舌根,以及因熟舐而有甜苦之劳相,同是菩提心中,瞪发劳相。因甜苦淡以下,是释知味性之来由。甜苦及淡,亦最初迷真起妄之境界相。于无同异中,炽然成异,是甜苦初相;因异立同,为淡之初相。二种皆属妄相,谓之妄尘。由于二种妄尘,引发舌之知觉,居于其中,名发知居中,即以境牵心。再由此居于妄尘之中之知味之性,吸取此甜苦淡相,是由心取境。如是色心和合,而成胜义根之舌根,而有知味之性,此皆明因缘生法。 此知味性,离彼甜苦及淡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如是尝苦淡知,非甜苦来,非因淡有,又非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甜苦来,淡则知灭,云何知淡?若从淡出,甜即知亡,复云何知,甜苦二相?若从舌生,必无甜淡,及与苦尘,斯知味根,本无自性。若于空出,虚空自味,非汝口知。又空自知,何关汝入?
此明缘生无性,当体即空。能知甜苦淡之舌根,是托尘而显。若离妄尘,则别无体。非从甜苦来,是破他生;非自根生,是破自生;不于空生,破自然生。若知味性以下是释。甜苦与淡,亦不并存。若谓舌知味之性,是从甜苦来,则淡时无甜苦;此知甜苦之性,既随甜苦而灭,云何又能知淡。反之,此知味之性,是从淡来,甜时无淡,此知味性,应随淡亡,云何复能知甜苦二相。若谓知味之性,是从自己舌根而生,应必然无须淡苦之尘;然无甜苦淡,则此知味之根性,即圆归一心,另无别体。今之所以有知味之性,全由尘发知。又不能说,知味之性,是从空生;空本无情,何能生有情之知?即使空能生知味之性,则自属空知,非汝阿难口知。故曰:虚空自味非汝口知。由是可知,舌之知性,既非尘生,亦非根自生,更非空生,是故知无生,无生即空,是显空如来藏。 是故当知,舌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初二句明因缘生法即假,显不空如来藏;后二句明因缘生法即中,显空不空如来藏。舌入相妄性真,本如来藏。藏性不变随缘,非生而生;藏性随缘不变,生而无生。众生不知,舌入即藏性,而成肉舌天舌。若悟舌入即空,则成慧舌;悟舌入即假,则成法舌;悟舌入即中,便成佛舌。憍梵波提悟舌入即藏性,故能法眼清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