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564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6-16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观无 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第二十六集) 1990/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3-02-26
上面是一个大段落,从第一观到第十二观是属於观想念佛。从十三观则是属於观像念佛,这方法跟前面不一样。我们看底下一段,二百零九面倒数第三行: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於一丈六像。在池水上。】
科题里面是「杂明佛菩萨观,初观丈六像」。前面所说的佛菩萨的身相都非常高大,实在很难想像。可是观像念佛也得要很有福报才行,如果没有福报很难修行。如果福报很大,自己也不要做事情,生活有人供养,家里有个佛堂,佛堂上雕的佛菩萨形像一丈六尺。现在在大陆上许多佛像都是一丈六尺,很高很大。佛像供养在家里,天天看他,观像。可是如果离开佛堂,这个修因就断掉了,所以要常常在佛堂观像,那只好自己没有工作才能做到。所以这是说明是很大的福报,现在不但是在家人不容易,出家人也很困难,要把一切放下,天天在念佛堂观像,都很不容易。这是丈六金身。
注解里面我们念一念。「行人於前依正诸观,虽已精修,尚未得入」,这就说虽然像前面这种方法去修观,观不能成就,不能成就不能得力。「其求生之心,弥加敦督,名为至心」,但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非常之殷切。观不成,但是我们很希望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怎么办?不得已佛再教给我们方法,胜应身观不成,观劣应身,就是丈六之身。「故令此人舍胜观劣」,前面十二观那都是非常殊胜,观不成功,我们放弃,我们观劣应身的像。「未观二侍前想弥陀,故云先当观丈六也」,这一丈六的身,我们作观就容易的多了。「行人欲托彼土莲池,故令观像在池水上」,我们虽然供养佛的形像,要想像佛的像站在七宝池宝莲花当中。所以观像里面还有观想存在,但是观像为主,容易修成。「应知胜身,既心作心是,岂今丈六,非作是耶,圆人作为,皆了唯心。」由此可知,无论是观胜应,或者观劣应身,都不能够舍弃这个原则,是心是、是心作。下面这个字我不说,因为它涵盖一切万法,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菩萨,是心是菩萨。心作、心是涵盖世出世间一切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都离不开这个原则。再看经文。
【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
前面所说,佛知道,很清楚,尤其是末世凡夫决定观不成的。不要说佛的身相,连日观、水观我们都没有办法成就。
【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
念佛法门实在讲全凭三宝神力加持,特别是阿弥陀佛愿力不可思议,一定加持我们。我们的心愿愈是清净、愈是恳切,佛力加持力量愈是明显。同修总要晓得,这是我们一条生路,是我们唯一的希望。六道是死路,六道里面的事情一定要放下。六道什么些事情?种种见解、种种妄想、种种分别执著、贪瞋痴慢,全是六道的事情,这要舍弃。不舍弃,那你修什么?修六道。学佛的人,实在讲表面上在学佛,真正在修六道的很多。怎么很多?在佛门里面嫉妒障碍、是非人我,口里念佛,心里还搞这个。那是什么?在佛门里头修六道轮回,在修三恶道。我们看到别人有这个,不要去理他,自己决定不能起这个意念。
今天早上有几个同修讲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普贤十愿早晚课天天念,「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天天念。什么叫顺?恒顺众生,众生,凡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相都叫众生。一切人是众生,一切物事也是众生,桌椅板凳也都是众生,没有一样不是众生,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怎么样随顺?在一切众生,换句话说,一切人事、一切物质环境,不管是善人恶人、好人坏人,境界顺境、逆境,我们都不起心都不动念,这叫恒顺。起心动念还顺什么?在一切众生里头恒顺自性。自性里头,六祖讲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本来无一物,恒顺自性,一切众生里头恒顺自性、恒顺物性。不起心、不动念就是顺,起心动念就不顺了,这个是要知道的。
随喜是成人之美,看到人家这桩事情,於众生有利益、於社会有利益,我们尽心尽力去帮助他、成全他。成全怎么叫随喜?成全而不居功,就是随喜。不要名、不要利、不要功德,尽心尽力帮助他,这叫随喜。如果这里面有名利,又要争好处,那就不叫随喜。随喜是完全义务,尽义务不求权利,这才叫随喜。所以,菩萨修学这个纲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