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菩萨所修的「信位十心」为:
一、信心― 初信位
二、 念心― 二信位
三、 进心― 三信位
四、 慧心― 四信位
五、 定心― 五信位
六、 不退心― 六信位
七、 回向心― 七信位
八、 护法心― 八信位
九、 戒心― 九信位
十、 愿心― 十信位
我们在佛法中修行,须确实知道自己在修些什么,切莫修了半天,仍不知道所修为何。以正修行而言,一般即须先长养「信心」。信心增长了,便可进修「念心」;念心增长了,即可进修「精进心」;然后再由精进心而进修「慧心」如是次第而修「定心」、「不退心」、「回向心」、乃至「愿心」等十心。成就这「十心」是切切实实的修行,而不是空言可致的境界;信位菩萨的修行,就是为了成就此十心。现在谨将此菩提圣种的十心,一一分别细说。
一、初信位― ― 信心
初信位菩萨所修的「信心」,具体而言,是指「四信心」。是哪四信心呢?曰(l )信佛,( 2)信法,( 3)信僧,( 4 )信真如。若此四信心得以成就,就称为「初信满心」。初信满心后,得入二信位,即名为一、信位菩萨。然而「初信位」容不容易入呢?如上所说,连「干慧地」都不容易了,更何况是初信位。至于初信位难得之处何在,下文将为各位详细解说。
二、二信位― ― 念心
一)信位菩萨的主要修行项目是「念心」。「念」是念念明记不忘之义,而且这主要是指念法而言。或许你会说,念念不忘,何难之有?但若仔细一想,这实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我们一般人的「念」通常是随念随忘,很难时时住于正念。例如早上一早起来,念三五百声佛号,或诵一部经,或持咒,此时或许尚能将「心念」专注在佛上、在法上,等一出门去上班、上学、或办事,这念佛、念法之「念」马上就失去了,这「一念心」一失,清净之心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即使不出门,孩子一喊、一闹,正念亦失;或者去割割草,正念也跑了;所以欲令念心念念不失,实在很难。又,如何才称得上是念心成就呢?须得「朝于斯,暮于斯,寝于斯,体于斯」才行。修道人连吃饭、睡觉都不违不离斯道,念念不忘、 拳拳服膺。此外,修道人于其所修之道,又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即是有如诗经一袅面所说的「窈窕淑女,君子好述。求之不得,辗转反侧。」这也可用来说明求道的一个境界。若有人念佛、念法、念僧到达如是境界,于未成之际,辗转反侧,念念不忘,如慕伊人,这就离「念心成就」不远了。「二信位菩萨」修习「念心」,其具体内容是修习「四念」;四念就是:念佛、念法、切念僧、 叫念真如。另有一种四念是「四念处」,或称「四念住」( l )念身(2 )念受(3 )念心(4)念法。「四念住」的「念」与观想很接近。「四念住」的修法则有小乘行与大乘行之分别。关于此点须多加注意。一般所看到的四念住,大多是指小乘行法而言,即所谓「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大乘菩萨所修之四念住,则是依究竟实义之念,有异于小乘。亦即:「观身相上不净,其性本净;观受相上是苦,性本无苦;观心相上无常,其性非常非无常;观法相上无我,其性究竟非我非无我。」行者修学时,千万不要住着于小乘不究竟的偏空。因为若未先发大乘心,而径依小乘法修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极容易起的反应是厌恶弃舍自己的身体,乃至厌恶一切众生界。以是之故,修行的方向要很小心谨慎,最好有善知识在旁指引,以便生起七觉支中之「择法觉支」,亦即,有觉有知地抉择善法。择法需要智慧,择对法,修行才能得益、得力。然而话说回来,就是因为没有智慧才来学佛,若真有智慧就不用学了,所以这实在是个难式」。就如作生意,本钱大的人,钱滚钱,越赚越多;没有本钱的人,再怎么辛苦赚钱,所得到的报酬,还是非常微薄。同样地,有智慧的人学佛,越学越好,越学越有智慧;而没有智慧的人学佛,若能不遇重重障难,就算很庆幸了。更有甚者,有的人不学佛还好,越学却越糟,或着魔相,或起偏执,局碍不通,或生大慢心,而人见人厌。这类情形很普遍,也就是所谓的业障与魔障。要如何对治呢?要先忏除业障,即是依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的第四愿!「忏悔业障」去修。关于「念心」的修法,还有一种是修「六念」及「八念」。六念是「念佛、 念法、 念僧、念舍、念戒、念天」,也就是于念三宝之外再加上「舍、戒、天」三者。八念是此六念之外,再加「念死、念无常」二项。念心修得越好,所能念的项目也就越多。行者当从「四念」开始起修,随力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