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697|回复: 2

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楞严经讲记海仁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4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
  子二明耳入即藏性
  此中耳入,但约闻性,非指浮尘根。由于耳入因缘生法,即空即假即中,故即藏性。譬如有人等五句,明因缘生法。耳是人体五孔之一,虽不若鼻息之粗显,然亦通气之所在。若以两指急塞其耳,则内气欲出不得,致使头中作声。今佛云:不但头中之声,因急塞其耳而起,固是耳入之劳相,全属虚妄;即此能闻头中声之闻性,与所闻之劳相,同是菩提真心,瞪发劳相。前眼根以瞪目发劳,其义可知,何以六根,皆日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当知目瞪发劳,妄见空华;菩提心瞪而发劳,则六根俱发。因是六入,莫不皆是菩提瞪发劳相。
  因于动静等四句,是总明闻性之来由。动静亦最初迷真起妄之境界相。由真如不守自性,一念不觉是动之始,动极则静,是为静之始。动静二尘引发闻性,而居其中,是以境牵心;后由闻性吸取尘象,是以心取境。如是心境和合,便成耳根,遂有闻性。此中耳根指胜义根,如第四卷文中:‘由动静等二种相击,于妙圆中,黏湛发听,听精映声,卷声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耳体,如新卷叶。’与此中名听闻性,同一道理。
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若从根生,必无动静,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

  此明因缘生法,非自生,非他生,亦非无因生;求其自性了不可得,当体即空。如来藏性,周遍法界,虽由妄尘和合,随业发现,而有闻性。但藏性随缘不变,闻性离彼前尘,即融归一心,再无耳根个别之体性,故曰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
  如是阿难等五句是破,何以故以下是释。动静二相,亦互不相容,有动则无静,有静则无动。若谓闻性,从静而来,动时无静,闻性既随静相而灭,则不应复闻于动。反之,若谓闻性从动相来,则静时无动,闻性既随动相而逝,不应再能觉静。若闻性是从浮尘根生,则必然与动静二尘无关;但无动静二尘,如何显示能闻之性?若闻性是从空生,空本无情,如何能生有情之闻性?若然虚空能生闻性,则不应复名虚空。何况阅性,既从空生,则合虚空自闻,何关汝阿难之耳入。由是可知,闻性非从根出,非因尘有,亦非从虚空而生。是故当知,闻性无生,无生即空,正显空如来藏。
  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初二句明因缘生法即假,显不空如来藏;后二句明因缘生法即中,显空不空如来藏。众生不知耳入相妄性真,体即藏性,故成肉耳天耳。若悟耳入即空,则成慧耳;悟耳入即假,便成法耳;悟耳入即中,而成佛耳。观音菩萨,悟闻性即藏性,故能上合十方诸佛,本觉妙心,与诸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三十二应,十四无畏,普度众生。

发表于 2020-9-17 08:4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1-2 10:4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5 17: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