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63|回复: 34

[其它话题]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3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印光大师述
般若念佛会编辑



印光大师乘愿再来,单提正令,嘉惠后学。而机薪即尽,后人逐汇其嘉言,以使万流蒙益。其中尤以佛教出版社所编‘印光大师全集’堪称完备。然世事倥偬,时人或难一窥全貌,故李净通大德,择其精要,汇而刊之曰,‘文抄菁华录’理显真常至精极粹,故被化者广,得度者众,契机利生,功莫大焉!

本会鉴于工商时代,初机浅识,无暇研阅,故另以问答方式,将文钞精华,分条列述,提纲掣领,俾读者于短短数语中,或有心神领会之处,其中一字一句,皆保留文钞原貌,不敢妄测师意,庶免蠡测之过,并祈暗合道妙,令诸阅者,深知净土法斗为一切诸法之归宿也。是为序。

民国第二丙子年小满前二日般若念佛会谨识

如何以一言、一句、一偈、一书、略言净土法要

一言统摄者,所谓净也。净极则光通,非至妙觉,此一言岂易承当。于六即佛颂研之可知也。一句者,信愿行也。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净土一切经论皆发明此旨也。一偈者,赞佛偈也。举正报以摄依果,言化主以包徒众。虽只八句,净土三经之大纲举也。一书者,净土十要也。字字皆末法之津梁。

信愿与念佛之关连

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净土耳。如无信愿,但念佛名,乃属自力。以无信愿,故不能与弥陀宏誓,感应道交。须知去却信愿念佛,与宗家之参究无异。若得往生,则因果不相符契矣。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铁案也。

如何得佛法实益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忏悔与净土法门

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也。然既知非,又肯发露忏悔,必须改过迁善,若不改过迁善,则所谓忏悔者,仍是空谈,不得实益。

佛怨

今之口谈大乘,自命悟道,谓我即是佛,何必更去念佛。烦恼即是菩提,何必断烦恼。淫怒痴即是戒定慧,何必断淫怒痴,由是之故,出言则高于九天之上,行事则卑入九地之下,如斯之流,名为佛怨。

念佛十句法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

晨朝十念

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唯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

掐珠念佛时宜

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

外道论佛之过

乩坛所说,多属灵鬼依托当人之智识而作。若说世间道理,则是者尚多,若说佛法,则非已所知,妄造谣言。如金刚直解后,所附之先天古佛宝号,乃灭人慧命,瞎人正眼,极恶无比之魔话。以此施人,罪过无量矣。

专杂二修净土法门得失

专修谓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至于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为兼带,以持咒作正行。

修净业者反成无禅无净土

今之修净业者,多皆不知宗旨,但依事相。而凡夫往生全在信愿真切,与弥陀宏誓大愿,感应道交而蒙接引耳。若不知此意,则法法头头皆不思议,随修何法,皆无不可,便成无禅无净土。净土中人,实百有九十九皆属无禅无净土。

证道者之他心通

他心通有种种不同,且约证道者说,以业尽情空,心如明镜,当无人问时,心中一字亦不可得。及至问者将自己先所阅过者见问,彼虽久而不记,其八识田中,已存纳此诸言句之影子。其人以无明锢蔽,了不知觉,而此有他心通,即于彼心识影子中,明明朗朗见之。故能随问随诵,一无差错。即彼问者未见此书,亦能于余人见者之心识中,为彼诵之。

扶乩与他心通

扶乩多是灵鬼假冒仙佛神圣。鬼之劣者,或无此他心通力。其优者则能知人心,故能借人之聪明智识而为之。然此鬼之灵,但能于人现知之心,借而为用。于识田中有,现知中无者,或此义非已所知者,便不能引以示人。其去业尽情空之他心通,实有天渊之远。

佛弟子对乩坛之看法

乩坛所开示改过迁善,小轮回,小因果等,皆与世道人心有大裨益。至于说天说佛法,直是胡说。吾等为佛弟子,不可排斥此法,以其有阻人迁善之过。亦不可附赞此法,以其所说佛法,皆属臆撰,恐致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愆。

念佛回向时宜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然回向只宜于夜课毕,及日中念佛诵经毕后行之。念佛当从朝至暮不间断,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若夫依仪诵文回向,固不得常常如是。

阅经

至于阅经,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疑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六祖谓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

诵经与听经

古人专重听经,以心不能起分别故。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有一人出声诵经,一人于旁,摄心谛听,字字句句,务期分明,若稍微放纵,便致断绝,文义不能贯通矣。诵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摄,亦能诵得清楚。听者惟声是托,一经放纵,便成割裂。若能如此听,比诵者能至诚恭敬之功德等。若诵者恭敬稍疏,则其功德,难与听者相比矣。

阅经之态度

今人视佛经如故纸,经案上杂物与经乱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荡,身或摇摆,足或翘举。甚至放屁抠脚,一切肆无忌惮,而欲阅经获福灭罪,唯欲灭佛法之魔王,为之证明赞叹,谓其活泼圆融,深合大乘不执著之妙道。真修实践之佛子见之,唯有黯然神伤,潸焉出涕。

阅经与研究义理之分别与时宜

阅经时,断断不可起分别。自然妄念潜伏,天真发现。若欲研究义理,或翻阅注疏,当另立一时,唯事研究。当研究之时,虽不如阅时之严肃,亦不可全无恭敬。不过比阅时稍舒泰些。未能业消智朗,须以阅为主,研究但略带。否则终日穷年,但事研究,纵令研得能拨云见月,开门见山一样,亦只是口头活计。于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无干涉。腊月三十日到来,决定一毫也用不著。

念佛与世缘

一心念佛,改恶修善,凡一切亲故并有缘之人,亦当以此教之。其反对之人,当作怜悯想,不可强制令行,按牛头吃草,万万做不得。若曰我一心念佛,诸事不理,不唯与世法有碍,亦不与佛法相合,素位而行,方为得之。劝人念佛修行,固为第一功德,然下而妻子兄弟,上而父母祖妣,皆尚劝之。倘不能于家庭委曲方便,令吾亲属,同得不思议即生了脱之益,便为舍本逐末,利疏而不计利亲。

真信愿

自己见得及者如是信,即自己见不及者,亦必也如是信,仰信佛言,断断不可以已凡情不测,稍生丝毫疑念,方可谓真信矣。既生信己,必须发愿,愿离娑婆,如狱囚之冀出牢狱。愿生极乐,如穷子之思归故乡。未生净土以前,纵令授以人天王位,亦当视作堕落因缘,了无一念冀慕之想。即来生转女为男,童真出家,一闻千悟,得大总持,亦当视作纡曲修途,了无一念希望之心。以故修净土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若有丝毫求来生心,便非真信愿,便与弥陀誓愿间隔,不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矣。

四种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四种念佛,唯持名最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今人教理观法,皆不了明。若修观想实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坠。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

论臂香

如来于法华、楞严、梵纲等大乘经中,称赞苦行,令其然身臂指,供养诸佛,对治贪心及爱惜保重自身之心。此法于六度中仍属布施度摄。以布施有内外不同,外则国城妻子,内则头目髓脑,然香然身,皆所谓舍,必须至心恳切,仰祈三宝加被。唯欲自他业消慧朗,罪灭福增,则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如若心慕虚名,徒以执著之心,效法除著之行,且莫说然臂香,即将全身通然,亦是无益行。

念佛与效验

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英烈汉子,断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中心无主,专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可不哀哉。

教子之方

成就子弟,唯在家教。凡属子女,必须从幼教以孝弟忠信,勤俭温恭,至其长而入学读书,方有受益之基。及能读书,即将阴骘文,感应篇,令其熟读,为其顺字面讲演之。其日用行为,合于善者,则指其二书之善者而奖之。合于不善者,则指其二书之不善者而责之。如金入模,如水有堤,岂有不能成器,仍旧横流之理乎。

未一心不乱前不求见佛

未得一心前,断断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欲见即可顿见,不见亦了无所碍。倘急欲见佛,心念纷飞,欲见佛之念,固结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则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现作佛身,企报宿怨。自己心无正见,全体是魔气分,一见便生欢喜,从兹魔入心腑,著魔发狂。

师父拜证道弟子,以重法故

昔古灵赞禅师大悟后,欲报剃度师恩,多方启迪。其师异之,令其为伊宣说。彼谓当设法座,令其师迎其升座礼拜,然后可说。其师依之,逐于言下大悟。使古灵不如此重法,其师不如此重得法之人,莫道不说,说亦只得文字知见而已。决不能一言之下,明白本心。语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

无信愿念佛至一心不乱,不得往生

蕅益大师云:求生净土,全赖信愿,若无信愿,则虽念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亦无得生之理。印光大师云:蕅益所说,乃是为一辈倚傍宗门,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及不依净土宗旨而修,但以念至一心不乱为究竟极则事者之法药也。此乃净宗门外之事,不可与信愿具足之真修相比,致门径混滥也。

写经之字体

写经不同写字屏,取其神趣,不必工整。若写经,宜如进士写策,一笔不容苟简,其体必须依正式体,夫书经乃欲以凡夫心识,转为如来智慧,比新进士下殿试场,尚须严恭寅畏,无稍怠忽。能如是者,必能即业识心,成如来藏。今人书经,任意潦草,非为书经,特藉此以习字,兼欲留其笔迹于后世耳,如此书经,非全无益,亦不过为未来得度之因,而其亵慢之罪,亦非浅显。

净土与大通家

现世国界危岌,尚欲以危险时际,有限精神,作不急之法务,企得大通家之名闻,以充体面。倘净土法门,悉皆谛信深知,再研楞严及各经论。否则入海算沙,脑晕心迷,说食数宝,饥寒莫济,知好歹者,决不以吾言为河汉也。

理与事

今人多尚空谈,不务实践。劝修净业,当理事并进,而尤须以事为修持之方。何也,以明理之人,全事即理,终日事持,即终日理持。若理事未能大明,一闻理持,便觉此义深,兼合自己懒惰懈怠,畏于劳烦持念之情,逐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只成空谈矣。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阴身

中阴,即识神也。非识神化为中阴,即俗所谓灵魂者。言中阴七日一死生,七七日必投生等,不可泥执。中阴之死生,乃即彼无明心中,所现之生灭相而言,不可呆作世人之死生相以论也。中阴受生,疾则一弹指顷,即向三途六道中去,迟则或至七七并过七七日等。

神识代受胎

投生必由神识与父母精血和合,是受胎时,即已神识住于胎中,生时每有亲见其人之入母室者,乃系有父母交媾时,代为受胎,迨其胎成,本识方来,代识随去也。圆泽之母,怀孕三年,即此种情事,须知众生业力不可思议,如净业已成者,身未亡而神现净土,恶业深重者,人卧病而神婴罚于幽冥。命难未尽,识已投生,迨至将生,方始全分心神附彼胎体,此理固亦非全无也。三界诸法,唯心所现,众生虽迷,其业力不思议处,正是心力不思议处,亦是诸佛神通道力不思议处。

楞严经与实相念佛

楞严一经,实为念实相佛之最切要法。然又为持名念佛,决志求生极乐,无上大教。所示二十五圆通,除势至圆通,正属持名,兼余三种念佛之外,余者总为念实相佛法门。以至七趣因果,四圣阶位,五阴魔境,无非显示于实相理,顺背迷悟之所以耳。如是念实相佛,说之似易,修之证之,实为难中之难,非再来大士,孰能即生亲证。以此之难,固为持名念佛之一格量劝赞。了此而犹欲仗自力以断惑证真,复本心性。不肯生信发愿,执持佛号,求生西方者,无有是处。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浅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门也。于持名识其当体实相,则其益宏深。外持名而专修实相,万中亦难得一二实证者。

今人之学佛态度

今之人每以世智辩聪之资,研究佛学。稍知义路,便谓亲得。从兹自高位置,藐视古今。且莫说古今之人,不入已目,即千数百年之高僧,多有古佛再来,或有法身菩萨示现者,彼皆以为庸常,不足为法。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听其言,高出九天之上,察其心,卑入九地之下。如是习染,切宜痛除。

男有分,女有归

善教儿女,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要。又曰: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女。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则其夫其子女之不贤者,盖亦鲜矣。彼学堂提倡男女平权,直是不知世务,须知男有男之权,女有女之权,相夫教子,乃女人之天职,其权极大。令女子参政等为平权,直是不识皂白者之乱统也。

教女比教子关系更大

国之荒乱,由乏贤人,其源由家无善教而始。而家庭之教,毋教更为要紧,故教女比教子关系更大也。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人少有贤母,长有贤妻,欲不为贤人,不可得也,此正本清源图太平之良策也。

自利利他时宜

利人一事,唯大菩萨方能担荷,降此谁敢说此大话。中下之人,随分随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于修行自利之道。以修行法门,有六度万行故。自未度脱,利人仍属自利,但不可专在外边事迹上做,其于对治自心之烦恼习气,置之不讲,则由有外行,内功全荒,反因之生我慢,自以功利为德,则所损多矣。

追荐先亡不得谓已解脱而中止

佛法宏旷,唯成佛方可歇手,欲决得往生,正不妨恳切念佛,常行追荐。即佛经所谓虽知罪性本空,而常悔先罪,不说已得清净,莲池谓年中常须追荐先亡,不得谓已得解脱,逐不举行耳。须知念佛诵经,虽曰荐亲,实为现前眷属亲知,开心地,种善根。及所有荐亲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以广大自他存亡之心量,以消灭自他存亡执碍耳。至于不主于诚,唯以奢华张罗夸耀于人,则所以亲丧作闹热,非人子所宜为也。

评一行居集—禅宗秘密了义经跋

一行居集,若文若理,通通皆好。唯禅宗秘密了义经跋,为醒醐中含有毒味之作。此经出于乩坛。其文悉取华严法华楞严圆觉之成文,并六祖坛经,及合会禅净语录中文。大通家看之固有益。不具眼者,谓此经乩坛中出,金口亲宣。由兹逐谓乩坛中经,皆是佛经。古有闭目诵出之经,皆不流通者,恐其肇杜撰之端耳。大明仁孝皇后梦感经,其义理利益,皆不思议。而灵峰老人,阅藏知津,目为疑伪。清藏初亦刻入,高宗后又撤去,以防伪滥。

持咒、礼佛

持咒一法,与看话头相似。看话头以无义路,故能息分别之凡情,证本具之真智。持咒以不知义理,但止至诚恳持去。竭诚之极,自能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议所及者,礼佛仪式,极忙之人,不便特立。但至诚恳切,口称佛号,身体佛足,必致其如在之诚则可矣。

女权

吾尝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操得一大半。以相夫教子于家庭之中,俾有天姿者,即可希圣希贤,大立德业。无天姿者,亦可循规蹈矩,作一善良人民。若舍此不讲,而专欲操权与男人同,则是乱天下之第一大祸也。

临终蒙佛接引

念佛人临终蒙佛接引,乃生佛感应道交。虽不离想心,亦不得谓独是想心所现,绝无佛圣迎接之事。心造地狱,临终则地狱相现。心造佛国,临终则佛国相现。谓相随心现则可,谓唯心无境则不可。唯心无境,须是圆证唯心之大觉世尊说之。

愚夫愚妇、大通家、参禅、念佛比较

良以愚夫愚妇,颛蒙念佛,即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校比大通家之卜度思量,终日在分别中弄识神者,为益多多也。以故愚夫愚妇念佛,易得益。大通家能通身放下,亦易得益。若唯以义理是卜度者,则不得益,或反得病。及未得谓流入狂派者有之。参禅一法,非现今人所宜学。纵学亦只成文字知见,决不能顿明自心,亲见自性。何以故,一则无善知识提持抉择,二者学者不知禅之所以。名为参禅,实为误会。

秘诀

法门虽多,其要唯二。曰禅与净,了脱最易。禅唯自力,净兼佛力。二法相校,净最契机。如人度海,须仗舟船。速得到岸,身心坦然。末世众生,虽此堪行。否则违机,劳而难成。发大菩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念极情忘,即念无念。禅教妙义,彻底显现。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无生忍。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面佛天

诸恶众善,皆须在心理上论。不专指行之于事而己。心地上了不起恶,全体是善。其念佛也。功德胜于常人百千万倍矣。欲得心地唯善无恶,当于一切时处,主敬存诚,如面佛天,方可希企。心一放纵,诸不如法之念头,随之而起矣。

功德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心若与四宏誓愿合,则念一句佛,行一善事,功德无量无边。况身口意三业,恒以念佛利生为事乎哉。心若唯求自利,不愿利人,所行之事虽多,而所得之功德甚少。况或再加以倾人害人之意,及自炫自矜之心。则所念之佛,所行之善,亦非全无功德。实属百千万亿分中,仅得一分半分。而其恶念之过,亦复不少。故修行人,皆须善于发心,不止念佛人耳。

丛林念佛

念佛时各随所宜。今丛林念佛堂,皆先念弥陀经,经完,念往生咒,或三遍或一遍。然后举赞佛偈。至偈毕。接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即绕念。须从东至南至西至北绕。此为顺从,为随喜。顺从有功德。西域最重围绕。此方亦与礼拜均行。若从东至北至西至南,则是反绕,有罪过。不可不知。绕念一半。即坐默念,约一刻,又出声念。念毕跪念佛十声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各三声。然后念发愿文。在家人恐室小难绕,则立跪坐念,皆须按己精神而定。正不必令他人为立法则也。

念而无念

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者。乃念到相应时,虽常念佛,了无起心动念之相。未相应前、不起心动念念、不念矣、虽不起心动念,而一句佛号,常常称念,或忆念。故云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也。无念,不可认做不念。无念而念,谓无起心动念之念相,而复念念无间。此种境界,殊不易得。不可妄会。

观想

观想一法虽好,必须了知所见佛像,乃属唯心所现。若认做心外之境,或致著魔发狂。不可不知。唯心所现者。虽其像历历明明,实非块然一物。若认做外境,作块然实有,便成魔境矣。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战兢自持,干惕在念,则亦难免不被所迷。试观古今来多少出格豪杰,固足为圣为贤。祗由打不破此关,反为下愚不肖。兼复永堕恶道者,盖难胜数。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学道之人,本为出离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则生死断难出离,即念佛门,虽则带业往生。然若淫习固结,则便与佛隔,难于感应道交矣。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长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纵盛,断不敢于母姊妹女边起不正念。视一切女人,总是吾之毋姊妹女。则理制于欲,欲无由发矣。怨想者,凡见美女,便起爱心。由此爱心,便堕恶道。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如是则所谓美丽娇媚者,比劫贼虎狼、毒蛇恶蝎,砒霜鸩毒,烈百千倍。于此极大怨家,尚犹恋恋著念,岂非迷中倍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藉,了无一物可令人爱。但以薄皮所蒙。则妄生爱恋。华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华瓶。皮内所容,比粪更秽。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里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苟不战兢干惕,痛除此习。则唯见其姿质美丽,致爱箭入骨,不能自拔。平素如此,致其没后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犹可。入畜女腹,则将奈何。试一思及,心神惊怖。然欲于见境不染心,须于未见境时,常作上三种想,则见境自可不随境转。否则纵不见境,意地仍复缠绵,终被淫欲习气所缚。固宜认真涤除恶业习气,方可有自由分。

礼佛

终日终年终身念佛之人,岂可于佛,不行礼敬。十大愿王,礼敬居首。座下一切可以不,礼佛决不可以不。若不礼佛,便难感通。何以故,以身图安逸,心之诚亦末由必致其极也。

求子

求子,先须从培德节欲起。印施善书,乃培德之一端,非止乎此而已。培德当常看感应篇,阴骘文。善则随分随力而行,恶则如怨如仇而去。节欲一事,其理甚深,其关系甚大,其话甚不易说。夫天生男女,圣人法天立则,令男女居室,以为人伦之最大者。以上关风化,下承宗祧。岂为人日图快乐,而常以欲事为事乎。贪欲之人,其精簿而无力,如耗种不能生芽,故难生。即生,多多皆未成人而夭。即幸而不夭,亦必单弱柔懦,无大树立。若能保养精神,节欲半年,待其妇天癸发后,择良宵吉期,相与一交,决定受孕。从此永断欲事,则所生之子,不但性行贞良,欲念轻薄。而且体质庞厚,无诸胎毒痘疹疾病等患。天癸,即经水也。经水尽后方受孕,余时多不受孕。经水未尽,断不可交。交则妇即受病成带,勿望受孕矣。人之大伦之事,岂可恶日恶时而行,故须择良宵也。

第一大关

所见之境有一分,不可说一分,亦不可说九厘九,过说亦罪过,少说亦不可。何以故,以知识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为断耳。此种境界,向知识说,为证明邪正是非,则无过,若不为证明,唯欲自炫,亦有过。若向一切人说则有过,除求知识证明外,俱说不得。说之则以后便永不能得此胜境界。此修行人第一大关,而台教中屡言之。所以近来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胜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胜境,一生贪著欢喜等心,则便受损不受矣,况其境未必的确是胜境乎。倘其人有涵养,无躁妄心,无贪著心,见诸境界,直同未见,既不生欢喜贪著,又不生恐怖惊疑。勿道胜境现有益,即魔境现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转即能上进故。

胜境与魔境分辨

魔境胜境之分别,在与经教合不合上分。果是圣境,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了无躁妄取著之心。若是魔境,则见之心便不清净,便生取著躁妄等心。又佛光虽极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佛现,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勘,则愈显。魔现,以此理勘,则便隐。此勘验真伪之大冶洪炉也。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故亦无甚境界发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心中专欲见境界,则境界便多。倘不善用心,或致受损,不可不知。

儒佛本体

儒佛之本体,固无二致。儒佛之工夫,浅而论之,亦颇相同,深而论之,则天地悬殊。何以言之,儒以诚为本,佛以觉为宗。诚即明德,由诚起明,因明致诚则诚明合一,即明明德。觉有本觉,始觉,由本觉而起始觉,由始觉以证本觉,始本合一,则成佛。

祈求鬼神

世人有病,及有危险灾难等,不知念佛修善,妄欲祈求鬼神,逐致杀害生命,业上加业,实为可怜。人生世间,凡有境缘,多由宿业,既有病苦,念佛修善,忏悔宿业,业消则病愈,彼鬼神自己尚在业海之中,何能令人消业。即有大威力之正神,其威力若比佛菩萨之威力,直同萤火之比日光。佛弟子不向佛菩萨祈祷,向鬼神祈祷,即为邪见。

参禅,净土

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或求来生生富贵家,享五欲乐。或求生天,受天福乐。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宏扬法道,普利众生者。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

阴境

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亳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清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

十念往生

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无论语默动静,行住坐卧,迎宾待客,著衣吃饭,务令佛不离心,心不离佛。譬如切事系心,凡百作为,不忘此事。或有公私众务,了无少暇,须于早晚十念念佛,至心发愿,亦能往生。以阿弥陀佛曾有愿云,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故十念念佛,亦得往生也。

宗教不宜混滥

阐直指人心之法,令人亲见本来面目。后世名之曰宗。是以宗之悟解为目,教之修持为足。非目则无由见道,非足则不能到家。宗家之教,即机锋转语,扬拳竖拂,或语或默,种种作用,皆悉就彼来机,指归向上。真谛则一法不立,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也。俗谛则无法不备,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也。教则真俗并阐,而多就俗说。宗则即俗说真,而扫除俗相。须知真俗同体,并非二物。

根基

初以五戒十善之人天乘,接引劣机,以作超凡入圣了脱生死之前方便。若根机稍深,则为说四谛十二因缘,令其断见思惑,证声闻缘觉之二乘果,若是大乘根性,则令其发大菩提心,遍修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与无缘慈,起同体悲。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以及六度万行。度脱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不见能度之我,与所度之人及众生,并所证之无余涅槃之寿者相。由其四相不著,三轮体空。故令尘沙无明,因之消灭。随其功行,以次证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之菩萨果。及全彰自性,彻悟唯心,福慧圆满智断究竟之佛果耳。又以末世众生,根机陋劣,匪仗如来洪誓愿力,决难现生即出生死。由是以大慈悲,特开一仗佛慈力了生脱死之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其所行一丝一毫之世善,并六度万行种种功德,悉以回向往生。此则以己信愿,感佛慈悲。感应道交,必蒙摄受。待至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评净土三经

一代时教百千法门,无非令人由文字般若而起观照般若,由观照般若而证实相般若。既证实相般若,则心净土净,情空境空。如一月普映于千江,若万籁咸鸣于一风。光明寿命,横遍竖穷,直与弥陀世尊,同一广大悠久。如是则何经非净土之经,何行非净土之行。约而言之,唯净土三经,专明其致。大启愿轮,深明缘起,其唯无量寿经。专阐观法,兼示生因,其唯十六观经。如上二经,法门广大,谛理精微。末世钝根,诚难得益。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笃修一行,圆成万德,顿令因心,即契果觉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良由一闻依正庄严,上善俱会,则真信生而切愿发,有若决江河而莫御之势焉、从兹拳拳服膺,执持万德洪名,念兹在兹,以至一心不乱。能如是,则现生已预圣流,临终随佛往生,开佛知见,同佛受用。是知持名一法,括囊万行。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因赅果海,果彻因源。诚可谓归元之捷径,入道之要门。古德谓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

感应之别

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亦冥亦显感而显应,亦冥亦显感而冥应之不同。其应之大小优劣,在其诚之至与未至而已。纵令心不谛信,致诚未极。但能一念投诚,亦必皆蒙利益。但随己一念之诚,而分优劣,不能如竭诚尽敬者蒙益之殊胜超绝耳。如昏水中,亦有月影,但晦而不显。盲人虽不能亲见月光,又何尝不蒙其照烛也。

窒欲之最简便法

吾秦长安子弟,多玩促织。有兄弟三人,年皆成童,于月夜捉促织于坟墓间。忽见一少妇,姿色绝伦,逐同往捉之。其妇变脸,七窍流血,舌拖尺余,三人同时吓死。次日其家寻得,救活者一,方知其事。活者大病数月方愈。其家子孙,不许夜捉促织。夫此少妇未变脸时,则爱入骨髓,非逐所欲则不可。及既变脸,则一吓至死,爱心便成乌有。然当其群相追逐时,固未始无血与舌也。何含而藏之。则生爱心。流而拖之,则生畏心。了此,则凡见一切天姿国色,皆当作七窍流血,舌拖尺余之吊颈鬼想矣。又何至被色所迷,生不能尽其天年,死必至永堕恶道耶。故如来令贪欲重者,作不净观。观之久久,则尚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岂止不犯邪淫,窒欲卫生而已。其女貌娇美,令人生爱心而行欲事者,不过外面一张薄皮,光华艳丽,为其所惑耳。若揭去此薄皮,则不但皮里之物,不堪爱恋。即此薄皮,亦绝无可爱恋矣。再进而剖其身躯,则唯见脓血淋漓,骨肉纵横脏腑屎尿,狼籍满地。臭秽腥臊,不忍见闻。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较前少妇所变之相,相其可畏惧厌恶,过百千倍。纵倾城倾国之绝世佳人,薄皮里面之物,有一不如是乎。人何唯观其外相,而不察其内容,爱其少分之美,逐不计其多分之恶乎。余愿世人,遗外相而察内容,厌多恶以弃少美。则同出欲海,共登觉岸矣。又当淫欲炽盛,情不能制之时。但将女阴作毒蛇口,如以阳纳蛇口中,则心神惊悸,毛骨悚然。无边热恼,当下清凉矣。此又窒欲之最简便法也。

药王

大觉世尊,名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所用之药,其数无量。戒定慧三,摄尽无遗,以故此三名为药王。若能服之,即凡成圣。然药虽美妙,修合实难。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名为阿伽陀药,万病总治。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上中下三根,即生皆出苦轮。戒定慧三法,当念悉得具足。是知信愿念佛一法,乃药王中之药王也。

一念心性

吾人一念心性,不生不灭,非色非空。竖无初后之迹,横绝边表之形。不变随缘,历九界而不减。随缘不变,证佛道而不增。光明洞彻,受用自在。直下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二无别。但由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致使生佛悬殊,苦乐迥异。

弘法

以一切诸佛,莫不以流通法道为嘱。流通之法。最初须以建立塔庙,印造经像为始。以若无塔庙经像则无由奉尊仪而修净行,阐佛道以导群迷。而一切含识。俱无由瞻礼圣容,培植善根。闻法修持,开发心地也。流通之人,须真修实践之僧,及有势力财力之王臣绅商。一名内护,一曰外护。内护则严持禁戒。笃修净业。予禅教律密净土,或专主一门,或兼修各宗。必使自他得益,幽显蒙庥。阴翼治道,淑民情而后已。外护则不惜资财,广种福田。普令同人,发起信心。内外相资,法逐流通。若无有道德之内护,则师表未立,人将安仰。若无有势力之外护,则资斧无出。外侮莫御。以故如来将入涅盘,以法付嘱国王大臣,并及诸天善神,令于后世乘愿示生一切国土,流通佛法,普利含识。

如来三事

如来以三事故,令正法久住于世,众生悉蒙度脱。三事者何,曰戒定慧。以众生一向背觉合尘轮回六道,今欲令其背尘合觉,趣证涅盘。非戒则无所束缚,必至随逐尘境,起惑造业。非定则识波奔涌,何能心无所住。非慧则本具之真心何由彻证,幻起之妄惑何由顿灭。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须知此三,全三即一,全一即三。

心经枢纽

详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此无差别之心,虚灵洞彻,澄湛常恒,即寂即照,非有非空,绝凡圣之名称,无生灭之幻象。离心缘相,故情识莫能测度,超文字关,故语言未可形容。然如来智慧广大,于法自在。善以语言,显示离言之道,而且广略适宜,各臻圆妙。是以大般若广约佛法众生法,以明心法,有六百卷之多。此经略约心法,以明佛法众生法。文仅二百六十字,而十法界因果事理,无不毕具。以约摄博,了无遗义。若约而言之,则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二句,复为全经枢钮。再约言之,只一照字,便可法法圆彰,法法圆泯,彰泯俱寂,一真彻露。

焚化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窃谓不知其由。虽痛何益。须知一切众生,随业流转,受生六道。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由罪福因缘,而为升降。展转轮回,了无已时。如来悯之,示以由惑起业,由业感苦之因缘。以及常乐我净,寂照圆融之本体。令其了知由无明故,逐有此身。即此色身,全属幻妄。不但四大非有,兼复五蕴皆空。既知蕴空,则真如法性实相妙理,彻底圆彰矣。又恐或有执情固结,未能解脱。俾舍报之后,用火焚化。庶可令未离著者,速得离著。已离著者,速证法身。兼使现前大众,悟知此身,无有真实。用彼之身,以作证明。所谓应以灰身灭迹得度者,即现灰身灭迹而为说法。焚化之制盖由此设。

修行之要

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已心中之妄情所致也。当于平时,预为提防,则遇境逢缘,自可不发。倘平时识得我此身心,全属幻妄,求一我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决方法也。如不能谛了我空,当依如来所示五停心观,而为对治。五停心者以此五法调其心令心安住不随转也。所谓多贪众生不净观,多嗔众生慈悲观,多散众生数息观,愚痴众生因缘观,多障众生念佛观。

念佛三昧摸象

岁在丙午,予掩关于慈溪之宝庆寺。谢绝世缘,修习净业。值寺主延谛闲法师,讲弥陀疏钞于关傍。予逐效匡衡凿壁故事,于关壁开一小窦。不离当处,常参讲筵。从兹念佛,愈觉亲切。佛号一举,妄念全消。透体清凉,中怀悦豫。直同甘露灌顶,醒醐沃心。其为乐也,莫能喻焉。一日,有客诣关而问曰,念佛一法,吾已修持二十余年。于生信发愿修行,非不真切。而业深障重,终未能到一心不乱境界。窥吾根性,祗合带业往生。虽念佛三昧,非此生所敢翼。其能得之法,与所得之相,师其为我言之。予曰,三昧境相,唯证方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既未证,焉能宣说。客固请不己。予曰,若论其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返念自念,返观自观。即念即观,既观即念。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观念虽同水乳,尚未鞫到根源。须向者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者。此之谓也。工夫至此,念佛法得。感应道交,正好著力。其相如云散长空,青天彻露。亲见本来,本无所见。无见是真见,有见即随尘。到此则山色溪声,咸是第一义谛。鸦鸣鹊噪,无非最上真乘。活泼泼应诸法,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诸境,而了无一物。语其用,如旭日之东升,圆明朗照。语其体,犹皓月之西落,清净寂灭。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即照即寂,即寂即照。双存双泯,绝待圆融。譬若雪覆千山,海吞万派。唯是一色,了无异味。无挂无碍。自在自如。论其利益,现在则未离娑婆,常预海会。临终则一登上品,顿证佛乘。唯有家里人,方知家里事。语于门外汉,遭谤定无疑。又问,人于日用,普应诸缘。何能触目菩提,头头是道乎。答,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万境不出一心,一心融通万境。若了心体本空,何妨该罗万象。须知万象如幻,生灭唯是一心。诸缘无缚,本自解脱。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心境一如,有何挂碍。不见华严事事无碍法界。所谓一一尘中一切刹,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心尘覆互周,重重无尽无障碍。以故器界毛尘,云台宝网。咸宣性海,悉演真乘。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觅一毛头许不是道者,亦不可得。则法法头头,无非大寂灭场。心心念念,悉契萨婆若海。唯心妙境,唯境妙心,离四句,绝百非,绝待圆融,何可得而思议也哉。上来所说,如盲摸象。虽未离象,恐非全象。笔以记之,以质诸亲见之者。

末法众生如何了生死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皆随众生根性而说。或契理而不能遍契群机。或契机而不能彻契至理。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如天普盖。似地均擎。无一法不从此法建立。无一人不受此法薰陶。傥如来不说此法。则末法众生。无一能于现生了生死者。

念佛方法

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不闻)。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驰。妄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

大功德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又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必满所愿。

禅家参究

法身菩萨。未成佛前。皆须仗佛威力。何况业力凡夫。侈谈自力。不仗佛力。其语虽高超。其行实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渊之别。是故念佛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

念佛禁忌

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于念佛。必须至诚。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此也是善根发现之相。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著悲魔。凡有适意事。不可过于欢喜。否则必著欢喜魔。念佛时。眼皮须垂下。不可提神过甚。以致心火上炎。或有头顶发痒发痛等毛病。必须调停适中。大声念。不可过于致力。以防受病。掐珠念。能防懈怠。静坐时。切不可掐。掐则指动而心不能定。久必受病。

念佛用功妙法

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六根继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六根不摄。虽则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纷飞。难得实益。若能常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矣。

佛力与自力

当今之世。纵是己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使达摩大师现于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

求生西方净土,第一胜妙方法

倘汝年己将至古稀。来日无多。若欲广读大乘经论。则无此精神。无此智识。又复无此光阴。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是为无上第一胜妙法门。当死尽偷心。一肩担荷。决定可于现生。俯谢五浊。高登九品。又当发大慈悲心。为一切相识者。说此法门之利益。俾彼等同得修习。则自己功德愈加广大矣。

临终示要

念佛之人。若已证道。则临命终时。任彼刀割香涂。了无动念之事。则无所谓为损益也。若只有修持之力。未能到业尽情空地位。则临终得人助念。即可决定往生。若遇无知眷属。预于未死以前。为之洗沐换衣。令其搬动受苦。纵不受苦。一经搬动。心便不能归一于佛。(以动其躯体。心便不能彻底清净纯一。)若再向之哭泣。则自己亦生爱恋。便与佛不相应。欲得往生。莫由也已。

不二法门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其余一切法门。皆须修到业尽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不了。若论业尽情空。现今恐举世亦难得其一二。若以信愿念佛求生。则万不漏一。

念佛人

凡念佛人。各须务实克己习气。与人方便。凡可说者。虽与我有仇。亦须为说。令其趋吉而避凶。离苦而得乐。平时侃侃凿凿。与人说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并念佛了生死之道。与教儿女。立太平之基。心如弦直。语无模棱。居心可以质鬼神。作事决不昧天理。若到临终。决无可怜可悯之现象。

生产念佛

凡女子于幼时。即当念佛。及念观世音。以期消除业障。增长福寿。果于平时能念。自可消此产难。若至临产。仍须至诚恳切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则决定易生。不会受苦。若平素不念佛。及念观音者。临产肯念。亦决平安而生。若有难产者。即教彼念。并在旁照应之人。同为彼念。亦决定即平安而生。且勿谓临产裸露污秽。念则获罪。须知此性命相关之时。不可以平常道理论。平常凡念佛人。若衣冠不整齐。或睡眠、洗澡、抽解等。只可心中默念,不可出声朗念。若生产。不可心中默念。必须出声朗念。以默念力微。若心中努力。或致受病。朗念则气息舒畅。其益甚大。

通家

末世善知识。多多均主张净土。以净土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故也。每有聪明人。稍明教义。或稍知禅理。便以通家自居。藐视念佛。谓念佛为愚夫愚妇之所为者。此皆不知自反。以知文义为实证之狂徒。定规说空行有。以身谤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来必堕三恶道。为愚夫愚妇念佛往生所怜悯。而莫能救济也。

枉死鬼

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若厌世心切。竭诚尽敬。专志念佛。求佛垂慈。早来接引。则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其往生。则便成枉死鬼矣。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当其正戕时。已经心失正念。况其戕之之苦。苦不可喻。心失正念。何能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也。

礼佛、绕佛

礼佛菩萨。心中默念。启口称念均可。绕佛当如日月之由东、至南、至西、至北。不可由东、至北、至西、至南。以顺绕有功德。逆绕有罪过。围绕之法。西域最重。与礼拜不相上下。其意便随顺于佛也。

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

近来人每每好高骛胜。稍聪明。便学禅宗、相宗、密宗,多多将念佛看得无用。彼只知禅家机语之玄妙。相宗法相之精微。密宗威神之广大。而不知禅。纵到大彻大悟地位。若烦惑未净。则依旧生死不了。相宗。不破尽我法二执。则纵明白种种名相。如说食数宝。究有何益。密宗。虽云现身可以成佛。然能成者。决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则著魔发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须专趣于念佛一门。为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也。

一心不乱与往生

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发愿、纵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果具真信、切愿、虽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往生。

净土法门—自力与佛力

净土法门。乃极难极易之法门。说其难。则大彻大悟。深入经藏者。尚不信。说其易。则愚夫愚妇。至诚恳切念。即能临终现诸瑞相。往生西方。彼大彻大悟。深通经论者。犹不能望其肩背。良以一则弃佛力。以专主自力。一则专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发自力。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此法最要在信愿。有信愿。则决定肯认真修持。肯修持。则即可得往生之益。

饮食与节欲保身

重重病灾,总由宿业深。而现行不谨所致。人生欲得无病健康。必须极力节欲。欲事一多。则种种毛病悉皆发生。世人以行欲为乐。不知乐只一弹指顷。苦便一生常膺也。念佛。乃求诸佛。己不节欲。佛也不易保祐。己肯节欲。再加至诚念佛。定规会诸病不生。当吃净素。勿以口腹为心性累。凡属有知觉者。皆不宜食。虽无知觉。然有生机。如各种蛋。亦不宜食。牛奶食之无碍。然亦系取彼脂膏。补我身体。亦宜勿食。黄豆、豆油、补料最多。宜常取之。早间粥中。宜下磨破之黄豆。平常食油。专用豆油。校比猪油。补力更大。何苦用钱买祸。而求补益耶。

舍邪皈正

现今邪魔外道。不胜其多。彼皆自谓最为第一。诸位莫被此种魔子所惑。若前已经入过其门。则当舍之净尽。切勿谓入时已发咒。恐舍之。或致遭祸。须知舍邪皈正。何得有祸。不但无祸。尚有功德。

闭目念佛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帘。则心便沉潜不浮动。亦不生头火。念佛头上若有物摩抚。及牵制等。此系念佛时心朝上想。至心火上炎之相。若眼皮垂帘。及心向下想。则心火不上炎。此病即消灭矣。切不可认此为工夫。又不可怕此为魔境。但至诚摄心而念。并想自身在莲花上坐或立。一心想于所坐之莲花。则自可顿愈矣。(若不敢作莲花上坐立。恐致或有魔事。但向脚底下想。此种心火头火。均可不生矣。)

南无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与六字洪名

龙舒文。令念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此事当从用功上论。不当从多少上论。此一句。若单念六字佛号。虽日念十万。念满百年。也不及此一句之数。然则念六字者。念一生。不及念一句。而念一句者。纵有信愿。未必能往生。念一生。而有信愿者。决定可以往生。且依诸祖成规,念六字名号。切勿以多少计。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即比一名。即圆摄十方三世一切佛号。何止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耶。

参禅与念佛

如来一代所说法门。无量无边。求其最直捷者。莫过于参禅。傥系上根。一闻千悟。得大总持。然此尚是悟。不是证。能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者。末世实不多见。其他多多皆是错认消息。其所云悟。多是错误。少有真悟。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以虽得开悟。而历劫以来之烦恼习气。须以种种方便对治。令其净尽无余。则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傥烦恼已断若干。犹有丝亳未尽。则生死依旧莫出。若自当做识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无所修持。则其误非小。以识得。而无烦恼可得。则可谓得道。此人已将生死根本斩断。故能了生脱死。若识得而烦恼未断。何能了生脱死耶。此人虽比不识得者高超。然生死不了。再一受生。或反迷昧。则可怕之至。此谓真开悟者。其以误为悟者。更不须说矣。良以参禅一法。乃仗自力法门。故此念佛法门之利益。系啻天渊悬殊。念佛法门。乃如来一代法门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上根如文殊、普贤之大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十恶之大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但具真信、切愿、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或已得三昧。及己断烦恼者,则一得往生。即入大菩萨位。一切法门。皆从此法门流出。一切法门。悉皆还归此法门。(谓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也)。似浅而深不可测。似小而大无不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为成始成终之道。

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

古德释云,大声念则所见佛身大。小声念则所见佛身小。亦可云。大心念。则所见佛身大。以大菩提心念佛。便可见佛胜妙应身。或报身耳。

真学佛人与扶乩

扶乩。乃灵鬼作用。其言某佛、某菩萨、某仙、皆假冒其名。真仙。或偶尔应机。恐千百不得其一。况佛菩萨乎。以乩提倡佛法。虽有小益。根本已错。真学佛者。决不仗此以提倡佛法。何以故。以是鬼神作用。或有通明之灵鬼。尚可不致误事。若或来一糊涂鬼。必致误大事矣。人以其乩误大事。逐谓佛法所误。则此种提倡。即伏灭法之机。

启教童蒙

人与天、地、并称三才。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徒然也。必有参赞化育之功。方不可愧。否则,行尸走肉。毕生污秽天地。何可云三才乎。能体此意。以教童蒙。必能尽心竭力。因材施教。先以道德为本。次及文芸之末。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常时讲谈。令彼知为人之道。居心动念。作事吐语。俾各淳善。便可为入圣之基。至于念佛。岂便有碍。朝暮随力称念。若于此外。则不用心思。随便念念。但具真信切愿。自可往生。

焚化经灰及往生钱

焚经一事。虽有功德。吾人不敢提倡。以粗心人多。每每烧于锡箔灰中。锡箔灰卖于收灰者。将纸灰簸出。而留其锡以卖之。此经灰。不同弃于拉圾中乎。谁肯细心另用器焚之。而以其灰投之于大江大海中乎。当在家中清净处。具一大锅。或大洋铁盆。下铺箔锭。置经于上。上文加箔锭。以免飞扬。候其火灭。取其灰。贮于新布袋中。又须内加净沙。或净石。净砖。投于江海深处。庶可无过。若不加沙石于内。则浮而不沈。仍漂之于岸上。终遭秽污。焚经如此用心。必有功德。必无过愆。锡箔亦不可废。亦不一定要烧多少。须知此济孤所用。佛菩萨。及往生之人。了无所用。亦当以佛力、法力、心力。变少成多。若人各得一。纵数千万万。也不能偏及。以孤魂、与鬼神遍满虚空故也。若知变少成多之义。则济孤之心亦尽。而且无暴殄之过。是在人各至诚以将。则心力周遍,冥资亦随之而周遍矣。

净土法门与通宗通教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若非宿具慧根。实难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易生信。即通宗教之知识。亦每每以宗教之论判之。致于此令博地凡夫。未断烦惑。即于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不可思议法。不但不肯自修。而且不肯教人修。以不知此法。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彼以宗教之义为准。故致有此过咎也。使彼最初即知此义。则其利大矣。聪明人。多以明理悟心为志事,而不知念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径。念念若能相应。自可明理悟心。即未做到。而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校彼明理悟心。唯断烦惑。仍复轮回生死。了无出期者。已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

女子经期亦可念佛

天下事有定理。无定事。当以理定事。以事论理。俾合乎天理人情。则得之矣。女子经期。乃大半世之痼疾。发必数日。何可以因此逐停念佛乎。平时必须致洁致诚。至此虽身体不能致洁。当倍致诚。小衣内必厚衬布。勿令污血流于佛堂。凡手摸下体。必须洗净。礼拜若不便。当少礼。至于念佛、诵经。则固以至诚恭敬心行之。其功德与平常了无减少。以佛为一切众生之大慈悲父母。当此病发时。能至诚念佛。则当倍生怜愍。若如愚人所执。身有此不洁之病。则不可念佛。若儿女堕于圊厕之中,亦不可呼父母以求救援也。有是理乎。

佛菩萨与怨家对头显相

佛菩萨既现。必明了。能见其面目等。怨家。当现其可畏之相。修行人。要心有主宰。见好境界。不生欢喜。见不好境界。不生畏惧。能如是。则所见境界。皆作助道之缘。否则,皆作障道之缘。

荐亡之法

溺人之处。常有人溺。即所谓求替死鬼。当于其处。立一木标。上用极厚白洋铁板。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字要大。要看得远,要能经久。可息此祸。以刻此人之悲心。感佛之慈光加被。以后决保无有此祸。即此可见佛慈悲力。不可思议。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现世之施食。皆场面而已。固不如求佛僧夜放蒙山。为有实益。道家之经忏法事。通窃取佛法中之名义而杜撰之。僧之施食。尚难得真益。道之会长。岂即能度亡乎。不过借此以欺人而已。

祭祖

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焚化箔锭。亦不宜废。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往生。亦不妨令来往生者资之以用耳。

故乡风月

欲学佛。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方可。不能为世间贤人善人。何能得佛法真实利益乎。又云。纵然生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果能老实念佛。乘弥陀之愿船。归极乐净土家乡。是可预卜。此乃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若不此是归。定如贫子。不识故土。不忆慈父。而甘漂泊他乡。以转于满壑也。若不拟不议。一心归去。始知自性本来清净。又何处求归相净相耶。古文云。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

念佛解怨

病。乃宿世。或现生。有害人性命之事。此业不消。病决难好。倘若吃药无效。即可不吃。但息心念佛。念观世音。以期超度怨家。念佛虽不见效。仍有利益。不可与吃药同作一例。念佛当生惭愧心。不可生愤恨心。生惭愧。则怨家之怨恨可解。生愤恨。则是欲解更结矣。

在家人念蒙山

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在家人念蒙山。有何不可。此系普结孤魂缘者。小者蒙山。中则焰口。大则水陆。同是一事。常结孤魂缘。则常吉祥矣。人不敢念者。意恐招鬼。不知鬼与人混处。无地无鬼,即不招鬼。谁家无鬼乎。鬼比人当多百千倍。人若怕鬼。当积德行善。则鬼便敬而护之。人若做暗昧事。鬼便争相揶揄。故难吉祥。人若知此。虽在暗室。亦不敢起坏念头。况坏事乎。善鬼。人来则让开。人去则又遍占其地。厉鬼则大不吉祥。放蒙山。若至诚。虽厉鬼。亦当谨遵佛勒。不复厉鬼。凡怨业病。医不能愈者。至诚念佛、念观音。即可速愈。乃怨鬼蒙念佛恩。得生善道而去耳。可知人人面前。常有许多善鬼、或恶鬼。怕鬼之人。当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所有之鬼。通成卫护之人矣。

禅净双修

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为平常无奇。逐以宗门参究之法为殊胜。而注重于开悟。不注重信愿求生。美其名。曰禅净双修。究其实。则完全是无禅无净土。何以言之。不到大彻大悟。不名有禅。今之参禅者。谁是真到大彻大悟地位。由注重于参。逐将西方依正庄严。通通会归自心。则信愿求生之念毫无,虽名之曰念佛。实则与念佛之道相反。或又高张其辞曰。念实相佛。实相。虽为诸法之本。凡夫业障深重。何能做到。弄到归宗。禅也靠不住。仗自力。即到大彻大悟地位。以惑业未断。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彻者。更不须论。仗佛力。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须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方净土。无量寿。无量光。一一通会归自心。而自心只是徒执其名。未证其实。西方之佛。无感不能有应。自心之佛。在因无有威德。世之好高鹜胜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墬。而知识欲人以圆融见称。亦绝不肯作如是说。致如来以大慈悲心。欲令一切众生。现生即了生死。而依旧不能了。此生即不能了。将来或可能了。而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轮回六道中者。当居多数也。如真能识得此种利害。再息心看净土各经书。方知此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其大无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成始成终也。

外道

外道名目。累百成千。然其用功。总不外炼丹运气。即彼令人看经念佛。皆是门庭场面。彼固不以此为道。欲得彼之道。必须恳切至极。夜间独入其室。关闭门窗。外派巡者。只许一人入室。须先发极恶极惨之咒。若违彼教。定受此种惨报。发咒已。为其点窍指穴。惑在头面。或在身中。身中之穴。必须脱去大衣。靠参之衣。僚起而指。此种做作。实皆迷惑人之圈套。而一切外道。最初以一经传过道。不修即可成。使去秘密而明示于人。不发咒而任人进退。则外道更无立地之根据矣。佛法无秘密私相授受之事。亦不令人发咒。信则依之而修。不信任彼退出。

扶乩与佛法

法佛法与外道不同。外道专事秘传。用炼丹运气之工夫。绝不以敦伦尽分为事。又有扶乩降鸾虽亦劝人为善。究属灵鬼假冒仙佛之名。若不明理。认做真仙真佛临坛。则其错大矣。非绝无一次是真仙临坛者。然亦千中难得一次耳。明未觉明妙行菩萨。以乩开导佛法。临去令其永断扶乩。香港哆哆佛学杜亦然。此二。真菩萨。而禁止扶乩。以无甚道力之灵鬼乱说。误人实深。故菩萨即以扶乩。禁绝扶乩。

炼丹运气

今之外道。遍世间皆是。以佛法深妙。人莫能知。彼逐窃取佛法之名。而不知其义。逐以炼丹运气保身之法。认做了生脱死之法。且彼等即不知生死因何而有。故瞎造谣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复合一处。为得道。实则完全识神用事。心性真如实际之理体。绝未梦见。尚自诩云。六祖乱传法。法归在家人。僧家无有法。此语不但说之于口。而且笔之于书。以假毁真。以邪为正。无知无识之人。逐被彼所惑。而彼外道能遍传于世者。得力有二种法。一则秘传。谓一得明师真传。不修即成。故神其说曰。老鼠听见。老鼠都会成。雀子听见。雀子都会成。故其传道时。必须在密室中。小声气说。外面尚要派人巡查。恐有盗听者。二则严示禁令。虽父子夫妇之亲。均不与说。说之必受天谴。故未传道前。先令发咒。后若反道。则受如何之惨报。即皈依佛法。当将从前所修外道法。彻底丢在东洋大海外。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庶可不虚此生此遇矣。

大医王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世间医王。只能医身。纵令著手成春。究于其人神识结果。了无所益也。为人治病。则当于医身病时。兼寓医心病法。何以言之。凡属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而有病之人。必须断绝房事。方可速愈。欲灭宿现杀业。必须戒杀吃素。又复至诚念佛。及念观音。则必可速愈。且能培德而种善根。至于断欲一事。当以为治病第一要法。无论内证外证。病未十分复原。万不可沾染房事。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病或致立死。或不即死。己种必死之因。欲其不死。亦甚难甚难。纵令不死。或成孱弱废人。决难保其康健。不知自己不善摄养。反说医生无真本事。每每医生只知治病。不说病忌。况肯令人改过迁善。以培德积福乎。此是市井唯利是图之负贩心行。非寿世济人之心行。况能令人因病而得生入圣贤之域。没归极乐之邦之无上利益乎。古人云。不为良相。必为良医。是以称医士曰大国手。世间医士之名己高极。若兼以佛法。则藉此以度众生。行菩萨道。实为一切各业中最要之义。以人于病时。得闻不专求利。志期利人。发菩提心之医士所说。必能令病即愈。自不能不生正信依行也。欲人取信。切不可计谢礼多寡而生分别。傥富者认真为医。贫者只应酬了事。久之。人皆以谋利而轻之。则所说利人之话。人亦不信从矣。又须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与因果报应之通三世。生死轮回之经六道。有可语者。不妨以有意作无意之闲谈。使闻者。渐渐开通心地。知生死轮回之可畏。幸了生脱死之有法。能如是者。诚可谓即世间法以行佛法。由医身病而愈心病。

未得一心亦可往生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欲得摄心归一。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恳切至诚。第三要著实从心中念。勿只滑口读过。若再不能归一。当依文钞十念记数之法。自可易于归一也。

荣亲之道

为人子者。荣亲之道。在于励行修德。俾一切人。均以敬己而追念于所生。方为最切要之方法。每见世人。亲死之后。到处求有名有位之人。为之题赞。而不在已躬下黾勉修德行仁。以期贻亲令名为事。世人多好名而恶实。特欲以一时作场面。不思以终身为纪念也。凡丧、葬、敬神、待客、均当依佛制。不用荤酒。凡丧中作佛事。均当以念佛为事。若念经、拜忏、做水陆道场。殊少实益也。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者。母教尤重。若于儿女初开知识时。其母即以因果报应。及做人之理事为训。则大时便知好歹。不被恶党邪说所惑。而为贤人善人。若小时任性娇惯。大则无主宰。便随邪说而靡。欲其反正。百难得一矣。当今之时。若不以因果报应。为救国救民之专剂。则纵有作为。无大功效。以彼不以实行为事。但以空谈敷衍了事。因果。乃标本同治之法。凡夫初发心。如来成正觉。皆不出因果之外。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狂人以因果为小乘而轻藐之。乃为自便于肆无忌惮之恶作。与空口快活之大话耳。

决定往生

念佛法门。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愿。未得相应。亦可往生。况已相应乎。若只求相应。稍有相应气分。便生欢喜赞叹之心。此亦是不相应之现象。由是故有怪相现。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为足。得少为足。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但一心念。勿以不相应不得往生为疑惧。所有境界。皆不理会。也不问他好死坏死。除念佛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决定往生之益。

朝暮功课

修持功课。随机而立。愈简愈妙。若是久修者。不妨依禅门日诵而念。若初心者多。则无论朝暮。均可以念弥陀经、往生咒、即念佛矣。朝暮如是。日间如是亦可。不念经咒。即以赞偈起亦可。须知所有功课。均以念佛为主。经咒为宾。知此义。再按身分而定。庶可适宜。

教育子女

富贵人子弟。多多一事不做。一旦遇祸乱。则必至无以自立。今全去用人。亲自操作。一则习劳。而能和血脉。二则少闲。而消诸妄念。实为爱儿女之根本办法。

济颠和尚

佛法。有住持世间法。有唯论理性法。住持世间法。若人不致诚敬。则不为说法。论理性法。非凡僧所可行。唯大菩萨。又无住持法道之责任者行之。则有深远之益。凡夫行之。则破坏如来正法。为害不浅。如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凡见四众。皆为礼拜。云。我不敢轻于汝等。如等皆当作佛。若凡夫僧。断断不可依此章程。住持法道之大菩萨。亦当依凡僧之章程。如济颠之师。乃出格高人。仍是绳趋尺步。济颠则不守清规。显大神通。若谨守清规而显神通。则不能在世间住矣。唯藉此疯疯颠颠以令人疑信相参。以密行教化。令人知佛法不可思议。以生正信心耳。世之无知无耻之人。从而学之。何不学吃死者以吐活的乎。何不学喝酒醉卧数日。而百千根大木。从井中运出。及喝酒大醉。吐金以装全殿佛像之金乎。此种不思议事。唯此种人行之。则无碍。若谨守规矩之人行之。必定当下去世。否则人皆求彼。不能做一切事矣。

佛果

以圆教论。初信断见。七信断思。八九十信破尘沙。伏无明。于十信后心。再破一分无明。即证初住。即法身大士。从初住。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历四十一位。尚未到无明净尽地位。等觉。再破一分无明。则真穷惑尽。而成圆满菩提之佛果矣。

乘愿示生

佛若为度众生。乘愿示生。实有其事。然既示生。亦决不说我是某佛。及至度生事毕。将示涅槃。方始显本。决无示生。而不及大作佛事即天殇者。声闻初果。已断见惑。尚有思惑未断。故须七生天上。七返人间。方断思惑。而证四果。二果。则一生天上。一返人间。乃证四果。(初二果之生人间。寿皆长短不定。或数月。数岁。数十岁。仍系随业受生。三果。以欲界思惑已尽。尚须在色界五不还天。经历多劫。方可断尽思惑。而证四果。四果。则见思二惑净尽。三界内了无生缘。若发宏誓愿。示生则可。非随业受生者比。)

圣境现前

圆人受法。无法不圆。无量寿、观经、弥陀、虽文相不同、而义意则互融耳。至于修时。果真至诚。于一瞻一礼一称名。皆可消无量罪。增无量福。非一定须作么修方可耳。心地清净。圣境现前。乃得我固有。何可如贫儿拾金。作极喜颠状。既有此状。完全是凡情气概。若不省察。难免著魔。昔智者大师。诵法华经。于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处。豁然大悟。寂尔入定。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使有狂喜不支之相。则何能入定乎哉。思此。则知圣境现而狂喜者。皆系凡情。殊乖圣智。傥不自量。亦危乎其危。净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多有欲作千古第一高人者。藐视而毁谤之。吾人当以诸佛诸祖为师。不当以此种高人为据。则可即生蒙佛慈力。往生西方。否则。了生脱死。当在驴年。

净土法门与其它法门

净土一法。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总持法门。余诸法门。虽则高深玄妙。而博地凡夫。谁能现生亲证。而得其实益。唯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则可仗佛慈力。接引往生。既生西方。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最下者。便与小乘四果阿罗汉。圆教七信位菩萨齐。是知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所说诸法门中之特别法门。不得与一切法门之修证相比而论。现在许多大聪明人。视净土为小乘。不但自不修持。且多方辟驳破人修持。不知此法。乃凡圣同修之法。将堕地狱之业力凡夫。能念佛名。即可直下往生。将成佛道之等觉菩萨。尚须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大矣哉。净土法门也。可怜哉。不唯不修持。而复辟驳之大聪明人。幸矣哉。愚夫愚妇。信愿持名。得与观音势至清净海众同为伴侣。

买物放生

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生得实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买牛、羊、猪、须有常年草料费、为数甚巨。然每有放者。或不纳费。则须办者代买。似宜以资交办理之人。令彼随意。或买生物。或买草料。为合宜耳。

四十八愿中,唯除五逆之句,而观经又许五逆往生,相互冲突,恐生疑惑!

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与普通法门,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玆自误误人,又自谓弘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其最初错点,在不察佛力与自力之大小难易。以仗佛力之法门,硬引仗自力之法门。而欲平论,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议,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持之力,相为平论,则凡一切惑不信之心,化为乌有。至于无量寿经,乃至十念,咸皆摄受。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者,此约平时说,非约临终说。以其既有五逆之极重罪,又加以邪见深重,诽谤正法,谓佛所说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及念佛往生之法,皆是诓骗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根据。实无其事。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有此极大罪障,纵或有一念十念之善根,由无极惭愧极信仰之心,故不能往生也。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阿鼻地狱相现时说。虽不说诽谤正法,而其既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必不能不谤正法。若绝无谤法之事,何得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乎。每有作此无谤法、彼有谤法解者,亦极有理。但既不谤法,何又行三种大逆乎。是知四十八愿,系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是约己见地狱至极之苦相说。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闻佛名,哀求救护,了无余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虽是乍闻乍念,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故虽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四十八愿,乃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说。由时事不同,故摄否有异。谓为冲突则成凿死卯子汉矣。

莲宗四祖亲见文殊示以念佛

按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传云。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年,到五台县,遥见白光,循光往寻,至大圣竹林寺。师入寺,至讲堂,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据师子座,说深妙法。师礼二圣,问言,末代凡夫,去圣时遥,知识转劣,垢障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行于何法门,最为其要。唯愿大圣,断我疑纲。文殊报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今得一切种智。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师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说是语已,时二大圣,各舒金手,摩师顶,为授记曰: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语已,时二大圣,互说伽陀。师闻已,欢喜踊跃,疑网悉除。此系法造大师,亲到竹林圣寺,蒙二大圣所开示者。清凉旧志,被无知禅僧,将所开示,改作禅语,殊可痛恨。近修之志,按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传录。不标清凉志者,恐不知者,以旧志阅之,则反为疑谤。瞎正法眼,断人善根,罪莫大焉。

文殊示诸佛皆从念佛而生

文殊乃七佛之师。自言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今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过去诸佛,尚由念佛而生。况末法众生,业重福轻,障深慧浅。藐视念佛,而不肯修,意欲一超直入如来地,而不知欲步五祖戒、草堂清、之后尘,尚不能得乎。禅宗自梁发源,其教人亲见自性之法语,虽高超玄妙,犹有文义。六祖后,南岳、青原、二祖,遂用机锋转语,唯恐人以解义为悟,而不能实证,故以此法,杜妄充悟道之弊。而其参究工夫,大非易易,多有数十年尚未彻了者。赵州八十,尚南北参叩,故云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可知此种大根行人,尚如是之勤劳,况根性下劣者乎、至宋而禅道仍大兴,则实证者盖寥寥矣。

赵州和尚念佛

禅家宗旨,无论问佛、问法,纵尽世间所有为问,答时悉皆指归本分,绝不在佛、在法,及在诸事上答。所谓问在答处,答在问处。若认做按事说者,则完全错会了也、而今人业深慧浅,每将直指本分之话,认做解义训文之词、如赵州云,老僧念佛一声,漱口三日。及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个个认为实话,遂以念佛为不屑而藐视之。不知赵州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下,有问,和尚还为人否、州曰,佛佛乎。有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如何报答。州云,念佛乎。又僧问,十方诸佛,还有师也无。州云,有。问,如何是诸佛师。州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乎。夫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与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及以佛佛为人,以念彿报恩,以阿弥陀佛为十方诸佛师。皆是指归本分之转语。若将前之二语,认做实话而实行之,必至谤佛谤法谤僧。永堕恶道。若将后之三语。认做实话而实行之。必至业尽情空,现生证圣,往生上品,渐至成佛。此二种话,各禅书均一齐同录。前二语,前二语。凡一切人,皆常提倡。后三语,吾数十年来,未见一人言及一句者。前后所说,皆归本分。后三句,纵不会赵州之意,其利益比会得赵州之意更大。以虽不会赵州之祖意,乃是遵如来金口诚言之佛教。前二句,纵会得赵州意,也不过是开悟而已,其去了生死尚大远在。

总持法门

念佛法门,乃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人、天、凡、圣成佛之捷径。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小知见人,均谓是愚夫愚妇之法门、岂知华严会上,善财以十信后心,受文殊教,遍参知识,随闻随证。末后至普贤菩萨所,蒙其加被开示,所证与普贤等,与诸彿等。普贤为其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令其发十大愿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并劝尽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一致进行,求生西方。夫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及未破无明之权位菩萨。最下者,即为圆教初住。其人已能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及随类现种种身,以度脱众生。此后从二住,以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位倍胜。是诸菩萨,皆以十大愿王,求生西方。彼何人斯,敢与彼抗。由是知念佛法门,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以其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而即得因赅果海,果彻因源也。

观心念佛与摄心念佛

净土宗旨当依‘一函遍复’所说,生真信。发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浅之则得一心。深之则得三昧。三摩地,亦三昧之别名,此云正定,赤云正受。正定者,心安住于佛号中,不复外驰之谓。正受者,心所纳受,唯佛号功德之境缘,一切境缘皆不可得也。能真都摄六根而念,决定业障消除。善根增长。不须观心,而心自清净明了。观心之法,乃教家修观之法,念佛之人,不甚合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普被上、中、下,若圣若凡,一切机之无上妙法也。

自力与佛力

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了生死。念佛法门,兼仗佛力了生死,仗自力了生死。非一生两生能了。证初果人,尚须七生天上,七生人间,方证四果,四果则了生死矣。未证初果之人,升沈不定。今生很好修行,来生造大业者,百有九十多。证初果人,纵令以威力逼令造业,宁肯拾命,不肯造杀、盗、淫、等恶业。若不出家,亦娶妻室,若令邪淫,宁死不行。此人虽未了生死,决定不会下降。未证初果者则不定。纵一生两生不造业,决难永不造业。故知仗自力断惑证真之难,难如登天矣。念佛之人,必须生真信,发切愿,决定现生求佛加被,到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平时念佛,如丧考妣,如救头燃。又须以此法门,随分随力,与一切人说。又须事事尽已职分,便可满愿。欲看经,则宜先看净土五经。欲看浅近之书,当看印光文钞,印光嘉言录。再欲看最初要,极深妙,又易于领会者,当看净土十要。欲知古今往生事迹,当看净土圣贤录。念佛法门,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均好念。若衣冠整齐,手脸洁净,出声念,默念。均可。若睡倒,及衣冠不整齐,尚未洗漱,及到不洁净处,或抽大小解时,皆须默念,不宜出声,虽睡不可赤体,须穿衫裤。心中常存敬畏,不可放纵。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仍然明明了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注重在听。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听,即耳根。心念、口念、耳听,此三根一摄,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闻别的气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自无污杂妄念,故名净念。净念,必须要常常相继不断。故名净念相继,净念相继,能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则得念佛三昧。此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别名。如此念之,决有净念常存,妄念全无之一日。

日诵经咒选录

佛法大无不包,细无不举,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登地菩萨,尚不能穷源澈底,况具足惑业之博地凡夫乎哉。然撮其要义。则唯期洞明自心,彻证佛性。欲明自心而证佛性。必须以戒束身,以定息妄,以慧断惑。自可出幻妄之生死,证真常之涅槃矣。其修持次序,当以开本知见为先导,信愿念佛为正行,万善庄严为助修。以故首列金刚经,心经,观世音普门品,大势至念佛圆通章,阿弥陀经,往生咒,念佛起止仪,发愿文,以及大悲、准提、各咒。或兼持各种,或专持一种,悉以作修持净业之助。以冀彻悟五蕴原空,诸法非相,遍行万行,而不见能行之相。专志念佛,而了知心作心是。能如是修,则顿出迷途,直登觉岸矣。良以末世众生障深慧浅,匪仗佛力,实难解脱。以念佛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无上法门。校彼一切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者,奚啻天渊悬殊焉。又欲初机行人,深知各种法门之所以。在家二众,于日用伦常中,即能真俗并融,儒佛两尽。感应篇,阴骘文,觉世经,及净土修持各开示、以为改过迁善,趋吉避凶,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规则准绳。庶可现生即出三界六道之外,直入七宝九莲之中。愿诸修士,同加注意。

净土之妙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于在家人,更为要紧。以在家人,各有职业不易参研宗教等法。唯此念佛一法,最契理契机。老实头颛蒙念佛,念到业尽情空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如来藏妙真如性,悉皆觌体全彰。待至临终,定登上品。其或根机陋劣,未能业尽情空。然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之诚,必能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即得带业往生。净土之妙,妙在于此。不识此义。纵令参禅得髓,看教明心。傥有丝毫惑业未尽,仍然生死轮回不得出离。且莫自持,致令愚夫愚妇念佛求生西方,逐得带业往生者所怜悯。鸣呼,真利益多被极庸愚人得。大聪明人,每每不能望其肩背者,多缘自恃聪明,纵有佛力不肯倚仗,卒致长劫轮转,了无出期,可不哀哉。

学佛浅说

佛法深广,有如大海,唯佛与佛,方能彻其源底、其余九法界,虽则圣凡利钝不同,各各随已分量而为修习,以迄证入。譬如修罗香象,及与蚊虫,饮于大海,各得饱腹而去、若欲一口吸尽,除非具足大海之量者方可。否则祗可亲尝其味,未易穷源彻底也。然佛法乃一切众生即心本具之法。于众生心外,了无一法之所增益。以一切众生之心,当体与佛无二无别。但由迷而未悟,起惑造业,随业受苦、以致即心本具之智慧德相,被烦恼恶业之所盖覆,如云笼月不见光相。虽则不见光相,而月之光相常自如如,了无所减。如来由起无缘慈,运同体悲,随顺机宜,与之说法。虽、大、小、权、实、偏、圆、顿、渐,随机施设,种种不同。在佛本意,无非令一切众生,背尘合觉,返迷归悟,出幻妄之生死,成本具之佛道而已。以众生业障深重,未易消除,故特开信愿念佛之净土法门,俾一切若圣若凡,或愚或智,同仗阿弥陀宏誓愿力,往生西方,则复本具之心性,成无上之菩提,盖易易矣。自佛法入震旦,千八百余年以来,凡圣君贤臣,伟人名士,莫不仰遵佛嘱,护持流通。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佛法虽属出世之法,所有世间经世之道,悉皆包括无遗。举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咸与世间圣人所说无异。世间圣人,唯令人尽义尽分,佛则具明能尽义尽分,与不能尽义尽分之善恶报应。尽义尽分只能教其上智,若禀性顽劣,则不是伪为,便是故悖。傥知善恶报应,则欲为善而必能勉力,欲为不善而有所不敢矣。如来所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法,深则见深,浅则见浅、以之修心,即可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以之治世,即可胜残去杀,返浇还淳。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至极点。竞倡新法,废弃旧章。虽父子夫妇之伦,尚欲推翻,况其小焉者乎。以故天灾人祸,相继降作,国运危岌,民不聊生。有心世道人心之人,欲为挽救,普劝悉皆研究佛学,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由一传十,由十传百,至千至万,靡然风从。庶可望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此实治乱持危,改革世道人心之根本珐輪也。当今之世,若不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为训,虽圣贤齐出于世,亦未如之何矣。若不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修,纵天姿高上,亦难断惑证真,了生脱死。

挽回世道人心

今日之世道人心,陷溺已至其极。具忧世之心者,种种设法以维持之。否则人道将几乎熄。诚可畏也。虽然,欲挽回世道人心,当从根本上解决,则用力而得效巨。有真知确见者,当必群相景从,如风偃草矣。医家治病,有标有本,视其缓急,而为疗治,未可以执一论也。今世道人心之病深矣,若只逐事而劝谕之,虽亦可以收移风易俗之效,固不如从根本致力为得也,所言从根本上致者,即提倡家庭教育,提倡因果报应。俾一切人知,各知为人之道,各尽已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果能人各如是,则家门兴盛,子孙贤善矣。又须常、凛福善祸淫,善恶殃庆之说。以之自修,复以之教家人,则其家人优入于圣贤之域而不自知。故孔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语非特为有爵位者言,匹夫匹妇,同一责任、古人所谓天下不治,匹夫有责者,以天下人材,必从家庭中出。家庭有善教,自然子女皆贤善。家庭无善教,子女之有天姿者,习为狂妄,无天姿者,狎于而恶,二者皆为国家社会之蠹。是知家庭教育,乃治国平天下根本。而因果报应,为辅助教育之要道。

保胎

保胎以绝欲为第一义。故保产心法,首戒交媾,妇一有孕之后,切戒交媾。所以昔人有孕,即另室,不与共寝,恐动欲念也。大抵三月以前犯之,则欲念起而子宫复开,多有漏下胎动诸患。三月以后犯之,则胞衣厚而难产。要知欲火伤胎,必致污浊凝积。且儿身白浊、痘毒、疮疾,医治难痊,俱因父母不慎也。此初受胎一大关系也。果识得受胎,与临产之关系,则凡有所生,自无堕胎及难产等患。而所生儿女咸皆资质庞厚,性情温良。即少痘疹等毒,又复长寿健康。人果预知此义,则必致身心安乐,子孙贤善,丕振家声,有益社会。所谓治病于未病之先,即含致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种种胜益。

大无畏施

施有三种。一财。施,即以钱财,及衣、食、住,给济贫穷苦困苦者。二法施,其人不知善恶邪正,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并了生脱死切要法门,方便善巧为宣说。或以佛、菩萨、祖师、善知识,所说契理契机之书。印送流通。俾见闻者生正信心,渐次深入,以至了生脱死,超凡入圣者,皆名法施。三无畏施,一切众生好生恶死,普劝同人,戒杀护生。并人有怖畏,或弭其祸,或启其衷,是小无畏施。一切众生,终难免死,死而复生,生而复死,永劫长怀此之怖畏。令彼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渐次进修,至成佛道,是名大无畏施。此三种施,财施只在现生,后二直尽未来。凡欲利人以期圆自己福慧者。宜随已力而实行之。则人民幸甚,国家幸甚。

人道大纲

人禀天地之正气以生,当效法天地高厚覆载之德以参赞化育。继往开来。庶可不愧与天地并立为三。以称三才之名耳。忠、孝、节、义,乃人道之大纲。人若无此。则与禽兽何异。纵时属民主,亦不可不以忠义为训。良以忠之意义,不专指事君言。故曾子以忠恕明夫子之道,以为人谋而不忠日常自省。固知忠之一字,义贯万行,事君乃其一端耳。窃谓忠者,尽已之心,真诚无欺之谓。人若存心以忠,必能孝亲。敬兄,睦族、信友,矜孤、恤寡,仁民、爱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矣。何也,以忠则不欺,不欺则尽分,尽分则属已分中事,自必务乎实行,决无虚应故事,不尽已心已力之虞。近世虽则推倒帝制,然须事事讲忠,庶不至我诈尔虞,漫无准的。得势则群相辅弼,失事则群相弃舍,或反从而攻击之,互相倾轧,了无底止,皆由不讲忠义之所致也。忠义不讲,则父子夫妇之伦,均可弁髦视之。弁视既久,则作桎梧。负此桎梧,不得自由,不得不演出杀父杀母,逆天悖理之恶剧,以期其任意随心,无所拘束也。鸣呼,不讲忠义,其祸至于此极,可不为痛哭流涕长太息乎。

百工技艺与圣贤大纲

天下无二道,圣凡无两心。举古、今、中、外,莫不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及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事理,为立身行道,治国安民之本。良以此种事理,皆吾人性分中所固有之常彝,无论智愚贤否,悉皆具备。其所作所为,或有符合悖戾之不同者,乃由闲邪存诚,克已复礼,及迷心逐物,肆意纵情之所致也。故书有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之训。佛示: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之道。是知圣,狂,生,佛。只在一念迷悟之间。初由立心稍殊。终致天渊悬隔,人可不自勉,以期希圣希贤乎哉。世间百工技艺。各有规矩准绳,按前人之成规而习之,及至熟极,则无不随心应手而成耳,希圣希贤,亦复如是。举其大纲,则明明德,亲民,止至善,三者而已。然欲明其明德,必须先从格除烦恼之物欲,推致固有之良知下手。即所谓闲邪存诚。克已复礼。直至格致至极,则人欲净尽,天理流行。于明明德之大纲已得,其他则举而措之,无不随心应手而克办耳。然须多识前言往行,以为存养省察之助。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现身

须知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菩萨无境,以众生之境为境。故得有感即通,不谋而应。良由众生心之本体,与菩萨之心,息息相通。由众生背觉合尘,逐成通而不通之象。若众生一念生信。虔持圣号,背尘合觉。返迷归悟。又成不通而通之象。以故凡遇极大险难,举念即获感应。又菩萨现身,不专现有情身。即山河树木,桥梁船筏,楼台房舍,墙壁村落,亦随机现。必使到绝地者。复登通衢,无躲避处,得大遮蔽。种种救护。难尽宣说。

杀生不异杀佛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故梵纲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以能信自己是未成之佛,必定要改恶修善,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以期断尽烦惑,亲证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能信一切六道众生是未成之佛,必定要极力劝导,互相维持于同类,决无相争相杀之之恶作。必定要戒杀护生,大设方便于异类,决无食彼益我之惨心。人由不知自己,与一切众生,皆是未成之佛,故不惜杀人盈城盈野以相争,与杀彼之身,以期悦我之口腹也。世人杀生习以为常,大小事体,皆须行杀。祭神祀祖,养亲待客,无肉则不能为礼。以极苦极惨之事加诸物,用表我之诚垦孝敬。在迷情边论,则尚有可取。在实际上论,则大为可怜也。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互为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互生。互为怨家对头,循环报复,互杀。佛于诸大乘经中,屡为劝诫,而见闻者少。即得见闻,而信受奉行者更少。于是佛以大悲,现诸异类。供人杀食。即杀之后,现诸异相,俾一切人,知是佛现,冀弭杀劫,以安众生。如蛤蜊、蚌壳牛腰、羊蹄,猪齿、鳖腹,皆有佛栖。惊人耳目,息世杀机,载藉所记。何能备述。未杀之前,均谓是畜,即杀之后,方知是坲。是知杀生,不异杀佛,即非佛现,亦未来佛,杀而食之,罪逾海岳,急宜痛戒,庶可解脱。须知人物虽异,灵蠢互性,蠢人识暗,灵物智明。五伦八德,固不让人,其诚挚处,比人更深。敢以我强,杀食其肉,致令未来,常受人食。历观史藉,自古及今,凡利人利物者,子孙必定贤善发达。凡害人害物者,子孙必定庸劣灭绝。故孔子之赞周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余庆余殃者,正庆正殃之盈余也,正庆正殃,乃积善积不善之本人,受于来生后世,比余庆余殃,当超过百千万倍焉。人若知此,断不肯以一时之小快愉,致永受大祸害于无穷也。

祭祖用素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习行即久,不知其非,凡以为礼。故祭天地,祭祖宗,奉父母,待宾客,皆以肉为表示诚孝恭敬之物。世间圣人,不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亦随顺俗情而行,又复谆谆于仁民爱物之道。推圣人爱物之仁,可知以肉表诚孝恭敬之非义也。夫表我诚孝恭敬,当以极慈祥清净之物方可。何可以猪、羊、鸡、鸭、鱼、虾、等极秽污之物,又复活活杀死。此等诸物死时,其惨痛怨恨,难以言宣,有仁心者,何忍以杀彼诸物,表我诚敬乎。试思此之诚敬,为顺理之诚敬乎,抑悖德之诚敬乎。仁人祭祖,尚求仁者之栗,今求屠刽之肉,是焉得为诚敬乎。由是言之,杀生以祭天地,是逆天地好生之德,天神地祗,岂以此诸秽物为香洁,而歆飨之乎。盖祭者,欲藉此以食其祭品耳。至于祭祖宗,奉父母,待宾客,当思有益于祖宗、父母、宾客,方为合理。今以极残酷之杀业,为我致诚敬之表示,令祖宗、父母、宾客,同膺杀祸,此之诚敬,是祸害,非诚敬也。而况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不加救济反为表我之诚而加杀害乎。梵纲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入楞严经,断食肉品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杀之而食。世人只知现世,不知过去未来,故杀彼之身,充我之复,以为理所应当。若知其生生世世,互相酬偿,及我与此诸物类,互为父母、兄弟、眷属,互生。互为怨家对头,互杀。勿道不敢自食,即祭天地、祖宗、奉父母,待宾客。亦不敢用肉。以肉乃精血所成之物,谓天地神祗飨此,何异诬人食污。祭祖、奉亲、待客,何异杀过去祖宗、父母、宾客,奉现在祖宗、父母、宾客,又令祖宗、父母、宾客,永劫常受杀报乎。且勿谓人畜轮回,渺茫难稽,史鉴所载,多难胜数。即就近见闻,亦复不少。固当深信,勿造杀业,以既造杀业,必受杀报。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畏因,则不造杀因,自无杀报。畏果,则徒劳畏惧,了无所益。

华严大纲

实际理地、不立一尘。凡圣生佛,均难称谓。修持门中,须备众德。一法若缺。莫证法身。我释迦牟尼世尊,尘点劫前,早成正觉,为度众生,示生世间。隐其圣德,示同未悟,为物作则,出家修道。迨其一睹明星,豁然大悟。叹曰,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无师智,自然智,则得现前,于是华藏世界,海会云集,悉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于菩提场,及余六处,说一真法界,寂照圆融,生佛不二,空有莫名之理性。及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以至妙觉佛果,修因证果各阶级。是知理由事显,事由理成,理事圆融,方合佛道。世有狂人,专重理性,不务事修,上违佛教,下负自心,自误误人,诚可怜悯。此经凡八十一卷,三十九品。清凉国师,分为信、解、行、证四分。又以信分六品经,名为所信因果周。解分三十一品经,分为二周。以前二十九品,为差别因果周。以后二品,为平等因果周。三、行分一品经,为成行因果周。四、证分一品经,为证入因果周。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者,事理周备,无所欠缺之谓也。全经大纲,揭示殆尽,依此修持,直达堂奥。前之八会,绝无凡夫二乘,虽有天龙八部,皆是大权示现,实非系凡夫。后之一会,虽有声闻舍利弗等,已证圣果。纵然在会,不见如来胜妙法身,不闻一乘圆顿妙理,但见如来应化之身,及闻生灭四谛之法而已。所谓一身示相,胜劣殊观,一音说法,偏圆异闻。及文殊往福城大塔庙前,善财亲近文殊。已证十信满心,承文殊教,南参五十三位诸善知识。首参德云,即证初住,以后随闻随证。末后至普贤所,普贤以威神力加被。俾善财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普贤为称如来胜妙功德,劝进善财,及华藏海众,同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此经备明一生成佛之因果,而以求生西方为结归。可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世有行人,藐视因果,及净土者,皆由不知因果净土,为成佛之根本,而只以愚夫愚妇当之,以致自失善利也。

八功德水

按佛经,八功德水。一澄清,异此方混浊。二清泠,异寒热。三甘美,异咸淡劣味。四轻软,异沉重。五润泽,异臭腐褪色。六安和,异急暴。七除饥渴,异生冷。八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及沴戾增病没溺等。

世尊于方等会上特说净土三经

华严妙典。理事圆融。理由事显,事由理成。理事各臻其极。圆证毗卢法身。以故如来初成正觉,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如来自证法门诸因果法。因果,即事。如来自证之法,即一真法界,寂照圆融,不生不灭,非又非空之真如佛性也。此之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佛以究竟证故,常享常、乐、我、净、之法乐。众生以彻底迷故,恒受生死轮回之妄苦。譬如大圆宝镜,经劫蒙尘,虽有照天照地之光,莫由发现而得受用。故借诸菩萨互相酬倡,为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各法门。又复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以期圆满佛果。此如来以自证之因果,普示一切众生,令其各各亲证之一大轨范也。华严独被大机,二乘、凡夫,莫有禀受。故于方等会上,特说净土三经,俾彼若凡若圣,同事修持,以期现生出此五浊,登彼九莲也。佛在摩竭提国,灵鹫山中,说阿弥陀佛最初因地,弃国出家,发四十八愿。又复久经长劫,依愿修行。迨至福慧圆满,得成佛道。所感之世界庄严,妙莫能名。十方诸佛咸赞叹。十方菩萨,与回小向大之二乘,具足惑业之凡夫,咸得往生,等蒙摄受。是为无量寿经。于摩竭提国王宫中,说净业三福,十六妙观。俾一切众生,悉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众生烦恼业海,从心想生之义,已著于言外。果能深明此义,谁肯枉受轮回。末明九品生因,以期各修上品。是为观无量寿佛经。于舍卫国给孤独园,说净土依正妙果令生信。劝闻者应求往生以发愿。令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信、愿、行、三,为净土法门之纲宗。具此三法,或毕生执持,已得一心、。或临终方闻,止称十念。均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是为阿弥陀经。此三,乃专说净土之经。而阿弥陀经,言简义丰,摄机尤普。以故禅、教、律、诸宗,皆奉为日课焉。诸大乘经,带说净土者,多难胜数。而楞严经大势至念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果能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虽具足惑业之博地凡夫,但能信愿念佛,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纵已证等觉之高位菩萨,犹须回向往生,方可圆满佛果。是知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也。然此法门,两土世尊之所建立。释迦在娑婆,详示净土,遣其归去。弥陀在极乐,待彼临终,接其归来。盖欲众生,即于现生出生死苦,证真常乐。其哀怜保护之心,穷劫难宣。有谓既为释迦弟子,当念释迦牟尼佛,求生此土之华藏世界。不知释迦之教念阿弥陀佛者,为令博地凡夫,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以超凡入圣也。此土之华藏世界,唯破无明证法身之大士能见。凡夫则只见秽土,不见实报庄严,何可滥拟。况西方亦在华藏世界之内。而华严会上,尽华藏世界海诸菩萨,皆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汝何人斯,敢与彼抗。溯自大教东来,远公首开莲社。一倡百和,无不率从。畅佛之本怀。唯此法为最。自兹厥后,代有高人,续焰传灯,光腾中外,迄至于今,宗风不坠。而天台宗之智者大师,贤首守之清凉国师,慈恩宗之窥基法师,禅宗之百丈禅师,律宗之大智律师,莫不释经著论,普劝修持,其事迹具载于净土圣贤录。是知禅、教、律诸知识,悉随华藏海会之班,一致进行,求生极乐,况末法根机浅薄者乎。

放生

放生一事,原为启发现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杀吃素,普令含识,各得其所,各尽天年。近之则息杀因,远之则灭杀果。小之则全吾心之纯仁,大之则弭世界之杀劫。且勿以为不急之务,而漠然置之也。

对症下药

大觉世尊,善治众生身心等病。善使天下太平,人民安乐。心病者何,贪嗔痴是。既有此病,则心不得其正,而逐情违理之念,炽然而起。此念既起,必欲遂己所欲,则杀盗淫之劣心,直下现诸事实矣。所谓由惑造业,由业招苦,经尘点劫,无有了期。如来愍之,随彼众生之病,为之下药。为彼说言,贪嗔痴心,非汝本心。汝之本心,圆明净妙,如净明镜,了无一物。有物当前,无不彻照。物来不拒,物去不留。守我天真,不随物转。迷心逐境,是名愚夫。背尘合觉,便入圣流。人若知此,心病便愈。心病既愈,身病无根,纵有寒热感触,亦无危险。心既得其正,身随之而正。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既无贪嗔痴之情念,何由而有杀盗淫之劣行乎。人各如是,则民胞物与,一视同仁,又何有争地争城,互相残杀之事乎。以故古之聪明睿智之王臣,无不崇奉护持者,以其能致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不识不知,致太平于无形迹中也。

火化

西域葬法有四。一水漂,投诸江河以餧鱼鳖也。二火焚。火焚其尸,冀破我执也。三土埋,穴土掩藏,俾无暴露也。吾国皆主土埋,然沧桑互变,地路屡更,掘墓暴骨,极为惨伤。四施林。置之林间,俾鸟兽事也。今外蒙古,置之旷野,以饲鸟兽。自佛法东来,僧皆火化。而唐宋崇信佛法之高人达士,每用此法,以佛法重神识,唯恐耽著身躯,不得解脱。梵之,则知此不是我,而不复耽著。又为诵经念佛,期证法身。

善财参弥勒

弥勒者,当来下生娑婆世界之教主也。楼阁著,善财南参时,弥勒所住之屋宇也。重屋名楼,岑楼名阁,此之楼阁,胜妙无比,凡夫、二乘,权位菩萨,皆不能见,乃弥勒无量劫来,上求下化,胜妙所感之报境也。善财既参德生、有德、二善知识已。又令往南方海国,大庄严园,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请教弥勒菩萨。彼菩萨必能为汝说究竟契理契机妙法,令汝得大利益。于是善财极力对治烦恼习气,极力修持戒定慧道。至海岸毗卢遮那大楼阁前,五体投地,愿见弥勒,说偈赞叹。乃见弥勒从别处来。善财顶礼,弥勒为同来大众,赞叹善财,为真佛子,真法器。又为善财说菩提心种种功德,以培成佛之基。令入大楼阁中,周遍观察,则能了知学菩萨行。学已,成就无量功德。善财白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弥勒弹指出声,其门即开,令善财入,入已还闭。见其楼阁,广博无量,同于虚空。地及宫殿,一切供具,皆以无量众宝而共合成。又见其中。有无量百千诸妙楼阁,一一广博严丽,皆同虚空,不相障碍,亦无杂乱。于一处中,见一切处。一切处中,悉如是见。尔时善财普申礼敬,才始稽首,自见其身,遍在一切诸楼阁中,普礼一切诸佛法僧,具见种种不可思议自在境界,所谓或见弥勒初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所亲何知识,所证何三昧,以至亲证法身,于十方法界,经佛刹微尘数劫,现三乘六道等身,以行教化。一一圆见、并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从初发心,以至成佛度生,及与涅槃,法住久近,亦各圆见。善财在楼阁中,上求下化,经佛刹微尘数劫,精勤修持种种妙行,而不疲倦,一心直趣无上菩提。时弥勒菩萨,即摄神力,入楼阁中,弹指作声,告善财言,善男子起,法性如是。此是菩萨知诸法智,因缘聚集所现之相。如是自性,如幻如梦。是知此大楼阁,即法界藏。凡法界中所有诸微妙事,此楼阁中,无不圆见,所谓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非弥勒神通道力,善财竭诚尽敬,何克臻此。

临终三要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免生死轮回之幻苦,证涅槃常住之真乐。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属助念之力。能如是行,于父母,则为真孝。于兄弟,姊妹,则为真弟。于儿女。则为真慈。于朋友、于平人,则为真义真惠。以此培自己之净因,启同人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难相习成风乎哉,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须知自己一念真性,本无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耳。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善道,即人,天。恶道,即畜生,饿鬼,地狱。修罗,则亦名善道,亦名恶道,亦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恶夹杂故也。)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至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疑我系业力凡夫,何能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当知佛大慈悲,即十恶五逆之极重罪人,临终地狱之相已现,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种人念此几句,尚得往生,又何得以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乎。须知吾人本具真性,与佛无二,但以惑业深重,不得受用。今即归命于佛,如子就父,乃是还我本有家乡,岂是分外之事。又佛昔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故一切众生,临终发至诚心,念佛求生西方者,无一不垂慈接引也。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即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如此委屈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至于自己所应能尽孝致诚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随顺俗情,求神问医。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命将尽,鬼神医药,岂能令其不死乎。既役情于此种无益之事,则于念佛一事,便纷其诚恳,而莫由感通矣。许多人于父母临终,不惜资财,请许多医生来看,此名卖孝,欲世人称我于父母为尽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实鉴其心。故凡于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罗者,不有天灾,必有人祸,为人子者,宜注重于亲之神识得所,彼世俗所称颂,固不值明眼人一哂,况极意邀求,以实罹不孝之大咎乎。○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前已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属,同应发孝顺慈悲之心,为其助念佛号。若病尚未至将终,当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班出声念,二三班默持念一点钟,二班接念。头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当于默持时办。值班时,断断不可走去。二班念毕,三班接念,终而复始。念一点钟,歇两点钟,纵经昼夜,亦不甚辛苦。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且莫说是为父母尽孝应如是,即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长自己善根,实为自利之道,不徒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议。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与佛相应矣。念佛声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听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则病人不能随,即听亦难明了。太慢则气接不上,亦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经心,斯易得力。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楚。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家中眷属如此念,致令病人,佛念间断。若值饭时,当换班吃,勿断佛声。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三点钟,然歇气,以便料理安置等事。当念佛时,不得令亲友来病人前问讯谕慰。既感情来看,当随念佛若干时,是为真实情爱,有益于病人。若用世间俗情,直是推人下海,其情虽可感,其事甚可痛。全在主事者明道理,预令人说之,免致有碍面情,及贻害病人,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以此时身不自主,一动则手足身体,均受拗折扭裂之痛,痛则嗔心生,而佛念息。随嗔心去,多堕毒类,可怖之至。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若或妄动哭泣,致生嗔恨,及情爱心,则欲生西方。万无有一矣。又人之将死。热气、目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为堕落相。故有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之,以致神识未离,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烦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过,实为无量边。愿诸亲友,吝各恳切念佛,不须探彼热气,后冷于何处也。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既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为邀一般无知无识者,群相称赞其能尽孝也。此孝与罗刹女之爱,正同经云,罗刹女食人,曰,我爱汝,故食汝。彼无知之人之行孝也,令亲失乐而得苦,岂不与罗刹女之爱人相同乎。吾作此语,非不近人情,欲人各于实际上讲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以遂孝子贤孙亲爱之一片血诚,不觉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爱亲者,必能谅之。顶圣眼天生等者,谓人气己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眼天生者,若眼及额颅处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热,则生人道。肚腹独热,则生饿鬼道。膝盖独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则生地狱道。此由人在生时,所造善恶二业,至感现如是,非可势力假为也。是时若病人能至诚念佛,再加眷属善友助念之力,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耳。不须专事探试征验,以致误事也。至嘱至祷。

净土指要

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不断惑业,得出轮回.即此一生,定登佛国。末世众生,根机陋劣,舍此法门,其何能淑。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师,信愿为往生之前导。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非信何由发愿,非愿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证所信而满所愿。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则蹶。若不注重信愿,唯期持至一心,纵令深得一心,亦难了生脱死。何以故。以烦惑未尽,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愿既无,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世有好高务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至于修持法则,常当如子忆母,行住坐卧,语默周旋,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任何事缘,不令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如是者,决定往生。又须心念仁怨,气象浑穆。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常思己过,莫论人非。等觉菩萨,二六时中,礼十方佛,忏除宿业。况在凡地,常当惭愧,何敢自恃。若自恃者,纵有修持,皆属魔业。如是之人,切勿亲近,免致日久,与之俱化。直须守定宗旨,不随经教,及善知识语言所转,舍此别修也。此之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故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吾辈末学,何可立异,以取自误误人之罪愆乎。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家庭教育发隐

世乱极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劳。其本所在急宜知之。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于此讲求,治何可得乎。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育于禀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不失于正。尤宜永断腥荤,日常念佛,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乐无苦。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资聪明。及至初开知识,即为彼说做人之道理。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及三世因果之罪福,六道轮回之转变。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冀慕。再令念佛、念观世音,以期增福增寿,免灾免难。不许说谎话,说是非,打人骂人。不许糟践字纸,糟践五榖,糟践一切东西。不许乱吃食物。不许与同里群儿聚戏。稍长,即令熟读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观帝觉世经,俾知有所师法,有所禁戒。一一为其略说大意,以为后来读书受益之前导。幼时如是,愈读书愈贤善,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光宗耀祖也。否则任性骄惯,养成败类,纵有天资,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则读的书愈多愈坏,古今大奸大恶之人,皆是有好天资大作用之人,只因伊父母先生,均不知教学圣贤,躬行实践。止令学文字,为应世谋利禄之据,其智识之下劣,已到极底。以驯至于演出废经废论,争城争地,互相残杀之恶剧。此种祸乱,皆彼父母先生,不知教子弟之道所致。自己纵无大恶,而坏乱世道人心之罪,当与彼子弟同受恶报于永劫矣。吾故曰,教子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为尤要。以人之幼时,专赖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内,母则常不离子。母若贤慧,则所行所言,皆足为法。见闻已熟,心中已有成规。再加以常常训诲,则习已成性。如镕金铸器,模型若好,器决不会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为紧要也。以贤母由贤女而来,若无贤女,何由而有贤母。无贤母,又何由而得贤子女哉。此种极平常之道理,人人皆能为之,所痛惜者,绝少提倡之人,俾为母者,唯知溺爱,为父者,亦无善教。及至入塾读书,为师者亦由幼时未闻此义,故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不教生徒躬行践圣贤所说之道。但只学其文字,以为谋利禄计。而不知学圣贤有莫大之利益,自己与子孙,生生世世,受用不尽。谋利禄,谋之善,不过现生得小富贵而已。谋之不善,现生身败名裂,子夭孙绝者,比比皆是,人与天地共称三才者,以有以先觉觉后觉,继往圣开来学之功能,故得此尊称。若不以学圣贤为事,则是行肉走尸。唯知饮食男女之乐,则与禽兽何异。人之一字,尚是冒名,况与天地共称三才乎。然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荛舜,人皆可以作佛。而不能为荛舜,不能作佛者,只有性德,无有克已复礼,闲邪存诚,及修戒定慧,断贪嗔痴之修德耳。此之修德。最初又贤父母师长而启发之,继则自己孜孜矻矻,努力修持。虽未能即到荛舜与佛之地位,其去下愚之人,日在人欲中埋没者,已天渊悬殊矣。书云,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经云。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幸其为荛舜、作佛、之机在我,有血性汉字,岂肯以此性德,任人欲所锢蔽,永为沉沦苦海之下愚众生乎。愿世之为父母,为师长,为儿女生徒者,各各勉之,则吾国幸甚,全球幸甚。

学医发隐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为前导。果能依法修持,则身病即可随之而愈。身病有三。一宿业,二内伤,三外感。此三种病,唯宿业难治。傥能竭诚尽敬。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对头,彼若离苦得乐,病者即可业消病愈。不但不复为祟,反感超度之恩,而阴为护佑。凡婴此病,及医此病者,均不可不知此义。二内伤,或用心过度,或于酒、色、财、气,各有嗜好。若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兼用药治,必易痊愈。傥不注意于根本,唯仗医药,亦难见效。纵效,亦不能永不复发。三外感,但能依前内伤所说之法而行,纵有外受风寒暑湿之患,亦极易治。若不注意于惩忿窒欲,闲邪存诚,即外感亦不易治。以根本受伤,徒治枝末,殊难得益。所以圣人致治于未乱,保身于未病,虽无治保之奇迹,其为治保也大矣。余素不知医,颇欲世人咸皆无病,日持大悲咒,加持净水。有久婴痼疾,中西医士不能治者,令其戒杀护生,吃素念佛,念观音。果真至诚,即可立刻回机,不久自愈。纵不即愈,决无加重之理。且能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又无所费。汝欲学医,虽以针灸药品为事,须以大菩提心,常以佛菩萨圣号,及大悲咒,普为自他持诵。以期彼此同获现生身心安乐,临终决定西方。则不负为佛弟子,随分随力,普利自他之道。若如世之庸医,唯期得利,不以救人病苦为事。纵令财发巨万,祗得其自身永堕恶道,子孙或成败类,或竟灭绝。徒得自利利他之机,反成害人害自之果,可不哀哉。感应篇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独世之大聪明人。多多皆是欲得福乐,反召祸殃。汝能不随彼流,当可得大国手之名实,否则便是民贼而已。何取何舍,祗自择焉。

病中法语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年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回,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轮回。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寿已尽,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往生西方,好处说不尽,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过无数无量万万万万倍。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坚牢里,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粪坑坚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你若能出声念,则小声念,不能出声念,则心里默念。耳朵听别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著阿弥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著阿弥陀佛。有别种念起,当自责曰,我要仗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种念头,坏我大事。你若肯依我所说的念,决定会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劫常受快乐,了无一丝一毫之苦事见闻,又何有此种之疾病苦恼乎。傥心中起烦恼时,要晓得这是宿世恶业所使,要坏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远受生死轮回之苦。我而今晓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随他转。除过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与佛心心相应,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

因果

因果二字,遍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罄无不尽。盖不佛教之所尚,世法之所不废也。其在儒书,早垂明训。易云,积善余庆,积不善余殃。书云,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岂非因果之谓耶。而春秋左氏传所载,一切奇奇怪怪,善善恶恶,皆因果之实录。使后之人诵其书,按其事,懔然于祸福之无常报应之不爽。由有鬼神战兢惕厉,上智者固能奋志时敏,聿修厥德下愚者,亦知所畏惧,不敢为恶。故因果著,实为维系人心之大防,足以辅助王化所不及。乃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亦古今国家治乱兴衰之关键也。今日世道陵夷,人心陷溺,所以至于此极者,皆由不明因果报应之理所致。因果之理不明,其近因虽受新学说之响,而其远因实由儒辟佛有于酿成之也。盖自宋儒之说兴,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曰,人死神亦飘散,虽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曰。君子有所为而为善,则其为善也必不真,何事谈及因果。夫无所而为善,祗可以语上智之人。中人以下,必资有所劝而后善。今曰无所为而为,是阻人向善之路也。圣人以神道设教,幽赞于神明。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今以鬼神为虚诞,是废先王之教也。既死归断灭,无因果,无报应,则一切逆恶之行,凡可以得逞其志者,有何所惮而不为乎。乱天下而祸人类者,必自此始矣。彼程、朱、只知勉君子无所为而为善,独不虑小人无所畏而为恶耶。天下君子少而小人多,则程、朱、之言,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矣,可不恫哉。然程、朱、理学之说,多取诸佛经,乃欲以此自雄,以得于人者,反谓人不我若。逐掩耳盗铃,阴奉而阳违,甚至不惜操戈以逐之,夫果何为而然也。曰为门庭之见,及欲配飨文庙耳。彼徒以门庭之见而贻天下后世以无穷之祸患,此亦程朱所不及料,而有心人所为深痛之也。夫程、朱、为有宋一代大儒,其维护人伦纲纪之功,何可湮没。而其立言,乃不免违悖先圣,贻误后世。吾人读书尚古,可不深察乎哉。●其二今欲昌明因果之事理,及其实行之方法,必先事于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须以妇女为主体。盖世有贤母,方有贤子。伊古贤母,从事胎教,钧陶于禀质之初,化育于未生以前,而必期其习与性成也。如周之三太(太姜,太任,太姒)。阴相其夫,胎教其子,皆女子之圣人,实开周家王业之基。予尝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谓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者,即指克尽妇道,相夫教子而言也。乃今之女流,多不明此义,而妄欲参政揽权,思做大事,逐将家庭培植根本之道,置之度外。此真聚万国九洲之铁,也铸不成此一个大错,深可慨也。培植家庭根本之道维何。即凡教子女,必在于孩提之时,先须使知因果报应之说,则一切悖恶行为,自有所畏而不敢为。讲因果之书,莫善于感应篇,及阴骘文。此二书,能为之常常讲说,自有莫大之利益。盖童蒙天性未漓,善言易入,幼而习焉,久则成性,及既长而不可改也。正本清源,端在于此,故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今天下所以大乱者,皆由一班不明教育原理之父母有以养成之也。盖既不能以胎教善其始又不能以因果策其后,根本一坏,逐泛滥而不可收拾。于是非孝无亲之说,家庭革命之谈,乃昌言而不讳。驯至朋友则利交而货卖,夫妇则兽合而禽离。廉耻道丧,天理绝灭,洪流滔天,未知所届。即起孔子释迦于今日,亦无法以救之,岌岌乎殆哉。然则将奈何。曰,挽救之道,唯有注重家庭教育,翼各为子女讲明因果之事理,以培植其根本而已。既植善因,必获善果,庶将来人心丕变,风俗渐淳,天下国家,其有太平之望乎。

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问,弟子信佛之原因,以研究催眠术始,昔闻俗语云。九修天子十修佛。以为十世方成。每恐半途而辍,则前功尽弃。早知当生成道,则早即念佛矣。年已二十有七,甚悔发心之晚也。一答:九修天子十修佛,乃不知佛法者之妄说。知佛之人,绝不说此。净土法门,乃仗佛力了生死。皆须有真信切愿,决定求于临命终时,往生西方,若不仗佛力,欲了生死。千生万劫不能了者多多矣。●问,相信净心成佛,如催眠术之必须沉静,然方有不可思议之现象。二答:净心念佛观佛,则易与佛相应。果有真信切愿,定可往生,则渐次进修,必至成佛。且勿谓现在净心,即得成佛也。●问,相信借仗佛力,如催眠之自己催眠,则较被人催眠为难,故知自力不如他力。三答:一切法门,皆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如跛夫自行,日难百里。净土法门,仗佛慈力,便可带业往生。如跛夫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遍达四洲,何可以催眠之事以证。●问,口念佛,心想佛,其所想之佛,是否与观经之第八观同。四答:观想,须从十三观起手作。否则境细心粗,难以成就。或致用心不当,起于魔事。●问,如遇危急时,势不能一时兼诵各咒,应以何者应用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6 15: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