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800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6-11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禅解》所反映的思想立场,乃是为了会通“空”与“太极”,以调和儒佛之间的思想隔阂。蕅益大师对于周易的诠释,基本上仍是遵循著宋儒程明道以下特重人道人伦的立场,而以佛理沟通之,充实之。
空与太极,不但可以相互会通,而且可以相互发明。从“太极本无实法,故能立一切法”一命题言之,蕅益大师实已扣紧了佛教传统空宗的思想精华,因为原始空义的内涵,一方面是从破除执著的立场上来诠显一切事物空无自性的本质,但在另一方面,空也有从“法住法位”的角度来显示诸法实相的积极内涵,因为空本身只是说明“缘生”无自性的本质,在此本质之上,“缘生”依然“缘生”,两仪也好,四象也好,
--------------------------------------------------------------------------------
p304
八卦也好,六十四卦乃至重重无尽卦也好,“缘生”,或者“缘生”本身所显示的空性,实际上是提供了一种创造的可能性。《中论》“观四谛品”所谓:“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43]正是此意。《周易禅解》援用空义来阐释太极之理时,显然已充分把握住此一立场。
如实而论,蕅益大师本身在佛教的传承上,并非完全立足于“大乘空宗”的立场,毋宁说,蕅益大师的传承更接近于“大乘有宗”,特别是中国佛教所发展出来的华严宗与天台宗。他在十不二门指要钞一书中有几句简单的话,颇能反映出他的思想立场。他说:
“今刹那是三谛理,不须专亡根境显其灵知,亦不须深推缘生求其空寂。”[44]
这几句话虽是用来阐释天台宗“一念三千”的主张,却也可以看出,蕅益大师不以“缘起性空”的思维为究竟的看法。
综合言之,蕅益大师在《周易禅解》中所开启的“空”与“太极”的会通之道,充满了包容性与开创性,此一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在未来推动中国哲学乃至全球伦理融和发展的进程中,给予更多的肯定与发扬。思前贤广大旁通之伟构,启吾人接古开新之宏愿,有志颉颃者,盍兴乎来!
后记
本文初稿写于一九八七年十月,当时笔者正在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原系应中华道家协会理事长杨汝舟教授之邀,为第一届“世界道学会议”而写。但因连络上的落差,本文完稿之后,虽已传真回台,却未在“世界道学会议”中宣读。二0 0二年初,接华梵大学哲学系主任杜保瑞教授专函,邀余参加“第六届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论文。余乃重启此文,并就十五年前未尽之意,略加补充,用酬杜兄之美意。
本文之写作,惠承陈骏女士协助电脑输入,并此深致谢忱。
参考书目另附
--------------------------------------------------------------------------------
[1]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明、蕅益智旭著,卷3,T44, p0438c。
[2]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50,T35, No. 1735,p0886a。
[3] 《十不二门指要钞》卷1,T46, No. 1928,p0709b。
[4] 《注大乘入楞伽经》卷2,T39, No. 1791,p0443c。
[5]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卷1,T39,No. 1789,p0350a。
[6] 《周易禅解》序。
[7] 游祥洲,1985,《汉译龙树论典大智度论十八空之研究》,博士论文,台北:中国文化大学。
[8] 游祥洲,2000,〈龙树的诠释学理念之哲学省察----从《大智度论》三个论题的思维进路,探讨龙树学“三乘共贯”的诠释学蕴涵〉,“印顺思想:迈向2000年佛学研讨会”论文,台北:现代佛教学会、台大佛学研究中心、印顺文教基金会。
[9] 《周易禅解》,明、蕅益智旭著,民国四年金陵刻经处版,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书,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影本。页十七。
[10] 同注1,页十八。
[11] 同注1,页一二五。
[12] 同注1,页一四一。
[13] 同前注。
[14] 同注1,页一四九。
[15] 引述李远哲博士2001年在中央研究院所发表之语。
[16] 同注1,页一三一。
[17] 同注1,页一四八。
[18] 《杂阿含经》,卷十二,第二九六经。《大正藏》册二,页84。
[19] 《杂阿含经》第三四七经,《大正藏》册二页97。
[20] 同注1,页一五0。
[21] 同注1,页一四二。
[22] 同注1,页一二一。
[23] 《科学的易》,丁超五著,《无求备察易经集成》第一二七册,页八十四。
[24] 详请参阅游祥洲,1985,《汉译龙树论典大智度论十八空之研究》,博士论文,台北:中国文化大学。
[25] 同注1,页119。
[26] 同注1,页126。
[27] 同注1,页一二八-一二九。
[28] 同注1,页一四八。
[29] 同注1,页一三0。
[30] 同注1,页一二三。
[31] 同注1,页一二一。
[32] 《大智度论》卷八十三,《大正藏》册二十五页645。
[33] 《中论》观颠倒品,《大正藏》册三十页31。
[34] 《大品般若经》习相应品,《大正藏》册二十五页327。
[35] 《庄子》知北游篇云:“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耶?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耶?日:在尿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固不足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豨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偏、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36] 《中论》观业品,《大正藏》册三十页23。
[37] 引见《大智度论》卷十八,《大正藏》册二十五页192。
[38] 《大智度论》卷二十九,《大正藏》册二十五页271。
[39] 《大智度论》卷十一,《大正藏》册二十五页140-141。
[40] 《老子道德经》下篇第三十八章。
[41] 《大智度论》卷七十一,《大正藏》册二十五页556。
[42] 《大智度论》卷五十七,《大正藏》册二十五页463。
[43] 《中论》“观四谛品”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44] 《十不二门指要钞》卷1,T46, No. 1928,p0709b。
嗡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