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690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6-9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师法孔子,孔子那时候已经过世了,孔子的著作留在世间,他就依照孔子的著作学习,学孔子,学得很专。有疑问,孟子那个时代还有孔子的学生,还有不少学生还在世,就向孔子的学生请教。他学成功了,成就超过孔子那些学生。你看中国人称夫子是至圣,称孟子是亚圣,他自学成功的,超过当时跟孔子的那些人。所以古人称他为私淑弟子,老师不在了,他跟他学,学得很像。在中国历代都有这种人。司马迁,写《史记》的,他学左丘明,左丘明不在了,左丘明跟孔子同时代的人,司马迁是汉朝人。学古人,专攻《左传》,这是左丘明的著作,一生专门学《左传》,学得很像,变成一代文豪,这司马迁。还有一个人,韩愈,这大家晓得,唐朝大文学家,唐宋八大家第一,排第一位的。他跟谁学的?他学《史记》,司马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的文章写得确实跟《史记》差不多,媲美。这都是做古人的私淑弟子,历史上这种人很多。
到我们这一代我还看到,方豪,那时候在台湾,他是天主教的一个主教,不是很大的主教。他的教堂跟我住的地方很近,我进出都要从他教堂门口经过,我们认识了。他初中毕业,没有学历,政治大学文学院的院长,以后他是院士。初中毕业,也是自学,专攻《宋史》,宋朝的历史,他就学这一部书,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对宋朝方方面面,你去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变成专家,这个成就了。只要是一门,持之有恒,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老祖宗告诉我们的祕诀,成功的祕诀。不能搞太多,不能搞太杂,心要用得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方神父制心于《宋史》,他成功了。
我在当年也很想一生专攻一部,我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没有缘分。我自己没有道场,国外的缘分是从李老师那里来的,李老师办慈光大专佛学讲座,那个讲座的学生我都认识,这么来的。他们以后到国外去留学,散居在国外,外国的因缘就是他们邀请。所以我讲的东西讲得很多,讲了几十部。如果说专门学一部的时候,不一样。现在我们在香港有这么一个小地方,可以长住,长住,我们不是受人家的邀请,我们自己做主,一门深入,专攻《无量寿经》会集本。我的目标是十年,如果我还能够活十年,我这个任务就可以完成,一年讲一部,讲十部。也是做样子给大家看,十年要是定在这部经上,给诸位说,会得念佛三昧,会开悟。那时候往生不一样了,不但预知时至,可以自由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住几年没关系,一点事都不碍,得大自在,好处太多了!一定要认真,不能懈怠。一般人像我这个年龄,不看书了,好好的去颐养天年。我每天读书不会少于四个小时,我就是读《无量寿经》,决定不能放松。
禅定治散乱,散乱就是我们的念头不能集中。我们今天用什么方法修禅定?用念佛。不要去学打坐,不必去搞那些,我们的心定在阿弥陀佛,那就是禅定,就不散乱了。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世出世间一切事与我无关,我这个佛才念得好,才真正得念佛三昧。佛弟子的工作就是讲经教学,我们今天讲经教学没有学校,古人还有个塾,叫私塾,塾就是学校,私塾是私人办的,现在讲佛学院这一类的。那个也有麻烦,你看现在我们用网络、用电视多自在,学习的人很多,都不见面,这个好,真的是一点心都不操。会学的没有一个不成就,不会学的什么?学习的夹杂着悭贪、破戒、瞋恚、懈怠、散乱,那也不能成功。这些毛病不去掉,学东西全是障碍。什么是魔?叫烦恼魔,六个大烦恼魔在你的身边,你还能成就吗?布施、持戒这六波罗蜜,这是六大金刚,你能够信任它,它们守护你,把这六个魔赶走,你就一帆风顺了。所以不能散乱、不能愚痴。前面这个六条你做到了,智慧自然开了,为什么?定能开慧。散乱心愚痴,制心一处就开智慧,智慧不是外头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有的。
所以底下这句接得好,「常行六度,是即烦恼无边誓愿断」,你看这句讲得好。我们怎么断烦恼?六度没有离开心,六度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在这里再给诸位强调一下,讲经,六度统统具足,为什么佛弟子一定要复讲,道理就在此地。你每天要讲,你每天要准备功课,这六条全都具足你的备课才圆满,你的讲经才会有进步,才能够摄受人心,别人听了欢喜。如果还有这六种障碍,你的经讲不好,经里面的意思你看不出来。那怎么办?只能够照着别人注解去看、去讲。这是初学佛的时候,自己烦恼重,没有根柢,最初学习老师教我们讲注。讲注要守住讲注的原则,注里头有,讲,不要加自己意见进去。为什么?古人说得好,经教「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唐朝百丈大师的公案。你讲错了要负责任,我今天讲古人的注子,我讲错了他负责任,他注解有错误,不是我讲错误。我们当年学讲经,老师用这个话鼓励我们,我不敢讲,怕讲错。老师说讲注解,这条路好。
注里面有浅深不一样,初学的,我讲浅的,看不懂的,看不懂的不讲,念,照念可以,我把它念下去,不解它的意思,这个可以,没有过失。强不知以为知那就有过失,不能勉强,这一点很重要。许多人犯过失就是充面子,自己不是真正知道的,勉强去讲,讲的是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这个因果责任自己要负。讲注就跟会集经一样,字字句句一定是原文的,我们讲注只不过是把这些注解,我看懂了,古注多半是文言文,等于说我看懂了,用白话把它讲出来,大家好懂。因为别人手上拿的是经本,不是注解的,我讲台上放的是注解的,这对于初学就放心了,当年李老师教导我们。到自己真正有禅定、有智慧,自己确实有领悟,行;不到那个时候,不加自己的意思。这个根柢愈厚愈好。
所以讲经,学讲经要记住,不要求好,求好心切都有障碍。求什么?只求没有过失,这就是好。行家来听,挑不出过失,讲得虽然很浅,没错,这就叫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永远保持这个心态,你会成功。许许多多失败的人都是好高骛远,求好心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