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873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8-7-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6-2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
问:要在那裡求菩提?
答:如来狮子吼经说
「善男子!欲求义者,彼人当于自身中求。善男子!若欲求菩提者,应于自身五阴中求。」
问:你说菩提在五阴中求?
答:大庄严法门经说:復次觉五阴者,名觉菩提。何以故?非离五阴佛得菩提,非离菩提佛觉五阴。此方便知,一切众生悉同菩提,菩提亦同一切众生,是故我说汝身即是菩提。
问:五阴像什麽?
答:大庄严法门经说:復次五阴如镜中像,体性空无、不去不来;菩提亦如是无去无来。如是镜像平等故五阴平等,镜像平等故菩提平等,是故我说汝身即是菩提。
佛说大淨法门经说:五阴若幻、虚伪、颠倒
经又说:
五阴镜像,像无所有,道如镜像亦无所有;以是镜像、五阴平等。镜像平等,道亦平等,
五阴、六情、三毒
经说:「『五阴、六情、三毒合为身中二十事,常在人身中,道人行道常当断绝是二十事。不能禁绝是二十事,当堕人,着罪中;六情不绝,当堕十八泥梨中;五阴不绝,当展转五道中;三毒不绝,当入三恶道中。
问:菩萨如何看五阴?
答:大庄严法门经说:菩萨虽现五阴烦恼,不与五阴烦恼和合,体性无染故。菩萨虽示生死教化众生,知一切法无去来故,虽为众生说天魔道,于一切智中自身远离我我所故。
问:什麽是五阴?
答:佛说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说:
何谓五阴?色阴、痛痒阴、思想阴、生殊阴、识阴,是为五阴。
(色受想行识)
入愣伽经说:
心性无诸相。 五阴中无我, 我中无五阴
问:凡夫执着五阴?
答:佛说无上依经说:
一切凡夫执内五阴起颠倒见,于无常中而生常见,于实苦中而生乐见,于无我中而生我见,于不淨中而生淨见。
大乘宝云经说:
于五阴中深生执着。决言有体,故不通达真实法性;以不通达真实道理,是故流转于生死中,犹若火轮无有休息。
华严经说:迷惑无知者, 妄取五蕴相, 不了彼真性, 是人不见佛。
问:色的特点是如何的?
答: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说:
所谓:五蕴。菩萨为求菩提,以慧方便知色无常,行于布施;
知色苦,
知色无我,
知色寂静,
知色空,
知色无相,
知色无愿,
知色无行,
知色不生,
知色不起,
知色缘生,
知色远离,
知色无执,
知色无“阿赖耶”,
知色不發起,
知色如幻,
知色如梦,
知色如阳焰、水月、谷响、光影,
知色如影像,如草木、瓦砾,而行布施。菩萨如是行施之时,
知色真如;由知色真如故即知施真如;知施真如故即知迴向真如;知迴向真如故即得菩提真如;
问:众生和五蕴的关系如何?
答:华严经说:一切众生界, 皆在三世中, 三世诸众生, 悉住五蕴中。 诸蕴业为本, 诸业心为本, 心法犹如幻, 世间亦如是。 世间非自作
问:五蕴从何而生?
答: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是五蕴身从烦恼生,生已即起无量烦恼,因诸烦恼造不善业,由诸惑业堕大深坑
方广大庄严经说:
四大五蕴假合成, 筋骨相缠而暂有, 智者谁应耽着此? 凡夫迷故生欲心。
问:五蕴十八界, 十二种处的体性是如何的?
答:谛观五蕴十八界, 十二种处及己身, 于此一一求菩提, 体性毕竟不可得。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说:
五蕴无我乃至十八界等,悉亦无我、如幻如化,
问:要如认识五蕴而得解脱呢?
答:佛说众许摩诃帝经说:
若能于此五蕴如实了知,是非常、苦、空、无我之法,復以正智观其真实,知非过去、现在及以未来,乃至内外、麁细、贵贱、远近等,又能不着不捨者,斯真解脱。
问:上面说四大五蕴假合成?
答: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说:
佛告须菩提:当知五取蕴即是“幻人”。何以故?说色如幻,受、想、行、识亦如幻。彼色、受、想、行、识即是六根五蕴,是故菩萨摩诃萨亦如幻。
问:云何通达五蕴?
答: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说:
应观五蕴如幻,远离、空性、无所缘、寂静、不生不灭,作如是通达,亦不见通达者。亦无所见无知无思,亦无分别及所分别,一切分别寂灭通达,名为菩萨摩诃萨正行不捨有情。
问:如何形容五蕴?
答: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说:
谓此五蕴,如聚沫、如水上泡、如阳焰、如芭蕉、如幻、如梦、如空谷响、如影、如浮云、如镜中像。谓色蕴者犹如聚沫,彼聚沫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士夫、无意生、无儒童。
问:五蕴,其性本空?
答: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说:
「復次,大德!五蕴诸法,其性本空。性空则无二,无二则无我我所,无我我所则无所取着,无所取着者即是出离世间法也。
问:五蕴法从何而有?
答: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说:
「復次,大德!五蕴法者,以因缘有。因缘有故则无有力,无力则无主,无主则无我我所,无我我所则无受取,无受取则无执竞,无执竞则无诤论,无诤论者是沙门法,沙门法者知一切法如空中响,若能了知一切诸法如空中响即是出离世间法也。
问:破四大五阴执。有先后否?
答:憨山老人梦游记说:教说五阴渐破。必先破色阴。若参禅打破漆桶。则先破识阴。识阴既破。则四大无依。故如割水吹光。了不相触。
问:上面说破识阴,如果各阴不破,其结果会如何?
答:憨山老人梦游记说:
1.四大有苦乐等。若受阴不破。则不得正受。2.若想阴不破。则难入妙奢摩他。
3.若行阴不破。则生灭不停。非为正定。
4.若识阴不破。则未悟真心。难立诸位。
由此证之。则在三渐次中。已破五阴。决不带五阴而入诸位也明矣。
问:如果单破色阴,那会如何?
答:梦游记说:岂可单破色阴耶?由五阴俱破。方名真悟。由破八识进修。乃名真修。是则破五阴。乃顿悟其理。其后诸位。但约大定。以消磨历劫无明习气。正谓事须渐除。至若五十五位。诸妙功德。以如来藏中。具有恒沙称性功德。向被无明。变作恒沙生死业习。今以金刚如幻三昧。磨炼业习。化作神通妙用耳
问:如来的教法,讲破阴的部份是如何的?
答:梦游记说:所言五阴。乃一切众生。通受生死之苦具。修行之士。未有不破五阴。而能超生死者。故如来出世。单单只是破众生五阴生死之具。即一代时教。尽是破阴之谈。散在“五时”。无处不说。
(五时者。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也)
再说明一下:
1.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2.十二处者。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法处也。3.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也。
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说:
五聚者。五阴也。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华果。
大乘起信论广释说:
推五蕴等。然此五阴不过色心。色蕴名色。馀四名心。推此色心。离心无性。既生灭法总即色心。故知生灭即真如也。
问:声闻缘觉二乘对五阴的认识如何?
答:大乘起信论广释说:。彼二乘者未亡法执。见有五阴生灭实法故。怖生死妄取涅槃。
问:菩萨和二乘对五阴的认识有何差异?
答:摄大乘论章说:菩萨断彼人我执等不与二乘行同。
问:二乘的对五阴的认识如何?
答:摄大乘论章说:二乘虽缘五阴作无我之解。不知五阴是其本识。
淨名经关中释抄说:
谓二乘人不知五阴皆空是佛身。乃取三十二相为佛身。
问:那菩萨如何呢?
答:摄大乘论章说:菩萨缘五阴作无我之解。能知五阴是其本识。
摄大乘论章又说:
又二乘之人作法相观。菩萨作彼无相观知我尘无相唯有本识,十迴已上作法空之中三无性观故。
问:菩萨如何观五阴?
答:淨名经关中释抄说:菩萨以中道正观,照三界五阴不生不灭,定此真灭尽定也。神俱灭者。谓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身即无色无别。心即无根无住。不生不灭故云实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