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 施藏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施藏。 功德林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什麼叫做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修的施藏?經文分為十段來說明。 此菩薩行十種施。所謂分減施。竭盡施。內施。外施。內外施。一切施。過去施。未來施。現在施。究竟施。 修施藏這位菩薩,他修行十種布施的法門。所謂①分減施②竭盡施③內施④外施⑤內外施⑥一切施⑦過去施⑧未來施⑨現在施⑩究竟施。在下邊有詳細的解釋。 佛子。云何為菩薩分減施。此菩薩稟性仁慈,好行惠施。若得美味,不專自受。要與眾生,然後方食。凡所受物,悉亦如是。 各位佛子!什麼是菩薩所修的分減施?修分減施這位菩薩,他的稟性仁愛慈愍,他愛好布施,若是得到美味的食物,他不專為自己來受用,而是分給一切眾生,大家共食,然後才肯食這美味。所謂「捨己為人」,凡是所受的供養,如衣服、臥具、湯藥、珍寶等,也是這樣,先分給眾生,然後自己才受用。 若自食時,作是念言。我身中有八萬戶蟲,依於我住。我身充樂,彼亦充樂。我身饑苦,彼亦饑苦。我今受此所有飲食,願令眾生,普得充飽。為施彼故,而自食之,不貪其味。 這位菩薩,當他自食美味的時候,便作這樣的觀想:「在我身中,有八萬四千條蟲子,牠們是依賴我生存的。所謂「相依為命」。我吃飽了才會快樂,牠們也吃飽了才會快樂。如果我身體在饑苦中,牠們也在饑苦中。我現在吃這些美好的飲食,願令牠們普徧得到飽暖。因為這些八萬四千蟲子得到生存,所以才吃這種飲食。但是不貪美味,不分別苦辣酸甜鹹的五味,而是間接供養資生這些蟲子。」 復作是念。我於長夜,愛著其身。欲令充飽,而受飲食。今以此食,惠施眾生。願我於身,永斷貪著。是名分減施。 這位菩薩,又作這樣的觀想:「我在長夜漫漫中,耽愛著我的身體,保護我的身體。在一切時、一切處,為令身體充飽,而受一切飲食。現在用我所有的飲食,惠施一切眾生。願我的身體,永遠離開貪愛,而無所執著。」這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的第一種分減施的法門。 云何為菩薩竭盡施。佛子。此菩薩得種種上味飲食。香華。衣服資生之具。若自以受用。則安樂延年。若輟己施人。則窮苦夭命。 什麼是菩薩所修行的竭盡施?各位佛子!這位菩薩,他得到種種最上等的美味飲食,和衣服及香華等等滋養生命的東西。若是自己受用,就能得到安穩而快樂,又能延年益壽。若是自己不受用,而布施於人,則自己就會窮苦,生命將面臨夭折。 時或有人,來作是言,汝今所有,悉當與我。菩薩自念。我無始已來,以饑餓故,喪身無數。未曾得有如毫末許饒益眾生,而獲善利。今我亦當同於往昔,而捨其命。是故應為饒益眾生,隨其所有,一切皆捨。乃至盡命,亦無所悋。是名竭盡施。 在這個時候,或者有個窮苦的人,來到菩薩面前,這樣的說:「請你現在把所有的上等美食,種種香花和衣服,種種滋生之具,都讓給我。」這時候,菩薩就想:「我從無始劫以來,因為饑餓的緣故,曾餓死了不知多少次。我未曾有像毫毛端那樣少的布施,來饒益一切眾生,所以也得不到善的利益。我現在應當像往昔那樣,捨棄生命。因為這種緣故,所以我心甘情願將一切滋生之具,布施出來饒益眾生。隨我所有一切的財寶等,統統把它布施給需要的人。乃至於生命沒有了,我也不吝嗇,不會捨不得。」這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的第二種分竭盡施的法門。 云何為菩薩內施。佛子。此菩薩年方少盛,端正美好。香華衣服,以嚴其身。始受灌頂,轉輪王位。七寶具足,王四天下。 什麼是菩薩所修行的內施?各位佛子!這位菩薩,正當年輕力壯身體強健的時期,他的五官端正,相貌美好。他有種種香華、種種衣服,來莊嚴其身。剛受完諸佛灌頂之儀式,可以作為轉輪聖王(有金銀銅鐵四等的區別)。七寶具足:輪寶、珠寶、象寶、馬寶、兵寶、女寶、主藏臣寶。這位金輪王(他的輪寶,用金所造成)他能統領一四天下,就是四大洲(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 時或有人,來白王言,大王當知,我今衰老,身嬰重疾。瑩獨羸頓,死將不久。若得王身,手足血肉。頭目骨髓,我之身命,必冀存活。唯願大王,莫更籌量,有所顧惜。但見慈念,以施於我。 在這個時候,或者有位多病的老人,來到王所,乃對王說:「大王!你應當知道,我現在的身體非常衰弱,而且年老,兼患重病,又是孤獨無依的人,骨瘦如柴,即將死亡,餘日已不多了。如果我能得到大王身上的手足、或血肉、或頭目、或骨髓,那麼,我的身體會健康,我的壽命會延長,只希望請大王慈悲,憐愍我吧!將大王身體布施於我,不要考慮、不要思量、不要吝惜,但願大王您發慈悲之念,把一切布施於我。我才能起死回生,返老還童,生氣勃勃,活力永駐。否則,我沒有生存的希望,即時就要病死了。」 爾時菩薩,作是念言。今我此身,後必當死,無一利益。宜時疾捨,以濟眾生。念已施之,心無所悔。是名內施。 在這個時候,這位年輕力盛的菩薩,他作這樣的觀想:「現在我的身體,雖然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但是終有一天會死的。到那時候,不但沒有利益自己,也沒有利益眾生,現在有人向我乞求頭目腦髓,正是做布施的時機。我應該毫不吝嗇布施給所乞求的人,來救濟一切眾生。」這樣思維之後,即刻布施給眾生,而心不後悔,沒有捨不得的想法。這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第三種內施的法門。 云何為菩薩外施。佛子。此菩薩年盛色美,眾相具足。名華上服,而以嚴身,始受灌頂,轉輪王位。七寶具足,王四天下。 什麼是菩薩所修行的外施?各位佛子!這位修外施的菩薩,他正是壯碩之年,且色美莊嚴,又有德行。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有最名貴的香華和最上等的衣服,用以莊嚴其身。正受灌頂位,做為轉輪聖王,七寶具足,統領一四天下。 時或有人,來白王言。我今貧窶,眾苦逼迫。唯願仁慈,特垂矜念。捨此王位,以贍於我。我當統領,受王福樂。 在這個時候,或者有個窮苦的人,來到國王前乞求說道:「我現在非常貧窮,飽受眾苦的逼迫。唯願大王仁愛慈愍,特別可憐我吧!把大王的金輪王位,布施給我,用這些財物來滋養我的性命。我應當來統領四天下,享受大王您所享受的快樂。」 爾時。菩薩作是念言。一切榮盛。必當衰歇。於衰歇時。不能復更饒益眾生。我今宜應隨彼所求。充滿其意。作是念已。即便施之。而無所悔。是名外施。 在這個時候,這位年壯色美的的菩薩,他作這樣的觀想:「一切事物,若有繁榮茂盛的時候,也必定有衰敗歇止的時候,若是等到榮華富貴衰歇的時候,就不能再饒益眾生。我現在應該滿眾生的願,令他們所求遂心,滿足一切,達到目的,皆大歡喜。」菩薩作這樣觀想之後,即刻將王位布施給眾生,也不後悔,這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第四種外施的法門。 布施要「三輪體空」,才是真布施。何謂「三輪體空」?簡言之,即沒有一個能施,也沒有一個所施,中間更沒有能受所受。這三輪若空,就沒有執著。如果有這種思想:我是布施者,這是我布施之物,他是接受我所布施的人——這是執相的布施,純為企圖名利,而無功德。 云何為菩薩內外施。佛子。此菩薩如上所說。處輪王位。七寶具足。王四天下。 什麼是菩薩所修行的內外施?內施就是布施頭目腦髓,外施就是布施國城妻子。各位佛子!這位修內外施的菩薩,他年盛力強,相好莊嚴,如上邊所說修外施菩薩一樣的情形。他是金輪王,七寶具足,並統領一四天下。 時或有人,而來白言。此轉輪位,王處已久,我未曾得。唯願大王,捨之與我。並及王身,為我臣僕。 在這個時候,或者有個人,來到王所,而對王說:「這個轉輪王位,大王您已經坐了很久。我從來未曾坐過轉輪王位,唯願大王慈悲,捨了這個王位,讓給我來坐;並且將大王的身體也布施給我,做為我的大臣,或做我的奴僕。如果大王您能布施於我,滿我的願,那才是大菩薩所行菩薩道的行為。」 爾時。菩薩作是念言。我身財寶,及以王位,悉是無常敗壞之法。我今盛壯,富有天下,乞者現前。當以不堅而求堅法。作是念已,即便施之。乃至以身恭勤作役。心無所悔。是名內外施。 在這個時候,這位菩薩便作這樣的觀想:「我的身體和財寶,以及轉輪王位,都是無常,將來會敗壞,不能永遠存在。我現在正是年盛力壯的時期,富有四天下。現在有人來乞求我的身體和王位,我應當用不堅固的身體和王位,布施給眾生,而求堅固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法。」作是念之後,即刻將身體和王位統統布施,乃至以身做為奴僕,恭敬、殷勤、侍奉這位新王,心中沒有後悔。這就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第五種內外施的法門。 云何為菩薩一切施。佛子。此菩薩亦如上說。處輪王位。七寶具足。王四天下。 什麼是菩薩所修的一切施?各位佛子!這位修一切施的菩薩,也和上邊所說的修內外施菩薩一樣。處金輪王位,七寶具足,統領一四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