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57|回复: 5

云何名菩萨摩诃萨亲近处?---法华经浅释安乐行品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9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J2.释亲近处(分三)
K1.约远论近 K2.约近论近 K3.约非远非近论近 K1(分十)
L1.远豪势 L2.远邪人邪法 L3.远凶险戏 L4.远旃陀罗 L5.远二乘众
L6.远欲想 L7.远不男 L8.远危害 L9.远讥嫌 L10.远畜养
今L1                 
云何名菩萨摩诃萨亲近处?菩萨摩诃萨不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                 
云何名菩萨摩诃萨亲近处:什么是大菩萨所应该亲近的呢?亲近,也就是接近,就是离得不远、很相近的。菩萨摩诃萨不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这位大菩萨不攀缘去接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和国王来打交道、做朋友,这叫攀高结贵,如果接近国王就是一种攀缘心。王子,就是国王的太子;大臣,就是国家的大官;官长,这一切做官的,菩萨不去交际这一些个人,不和他们来往。说不和做官的人来往,也可以和这些个人来往;就是他来接近你,而不是你这个菩萨去接近他。                 
譬如你在庙上,一点攀缘心也没有,那个国王来亲近你、拜你,这没有关系,这你可以随机给他说法;所以这法无定法,也就这样子。你不要执着说:“哦!《法华经》那经文讲的,说菩萨摩诃萨修行,不应该接近国王、王子、大臣、长官!”那么他来了,你也不见他,这也是一种错误的。他来接近你可以,不是你去接近他,这就合法。要是你去接近他,你跑到国王那地方去,说:“哦!您今天生日,我给您贺寿来了!给您念一卷《无量寿经》,保佑您长生不老!”这叫什么呢?这叫拍马屁!这是不对的。                 
你在阿兰若处──就寂静处住,这国王要来接近你、见你,那可以的;但是你也不需要用一个方法引得这个国王来。你若用一种方法叫他来,那还是你接近他了!总而言之,你念头一想:“哦!如果国王来拜拜我,那我的名誉可就大啰!”或者:“要是总统来到我这地方,怎么样子⋯”你若一天到晚尽打这种妄想,那就不对了!要凭感应。怎么凭感应呢?让韦驮菩萨去叫他来!你有修行了,韦驮菩萨一看,啊!没有人护法这位菩萨,我找一个大护法来帮助他!那么他找一个或者很有钱的来帮助你,这可以的。所以,这个道理要讲清楚了!                 
L2.远邪人邪法                 
不亲近诸外道梵志、尼犍子等,及造世俗文笔赞咏外书,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                 
不亲近诸外道梵志、尼犍子等:菩萨摩诃萨只要修学佛法,绝不接近外道梵志。梵志,就是出家的外道者。尼犍子,也是外道之一。有外道六师,他们的徒弟分别出九十六种外道,所以说“等”。尼犍是梵语,翻译为离系,意思就是将离开系缚,还没有得到解脱,所以这是外道之一。及造世俗文笔:和世间写电影、写戏文、写这种令人生淫欲心的小说,这都称为世俗文笔。赞咏外书:他赞叹这外书怎么样好、怎么样好。                 
及路伽耶陀:路伽耶陀是梵语,翻译为恶论──恶的论调、恶的议论;讲来讲去,也讲不出一个真理,就是叫人造恶。好像说“你吃多一点毒药,你就开悟大一点;你若吃少一点,就开悟小一点。所以你吃,多多益善!”不单你吃,他也吃。这是师父破徒弟之论,这叫恶论。师父破徒弟,就总表示这个师父智慧高,总比徒弟好,你说什么都不对;你对的也是不对,就是给你造一个恶的、不合乎道理的论,这叫路伽耶陀。                 
逆路伽耶陀者:逆路,就是逆论;前边是恶论,这是逆论。怎么叫逆论?专门:“嘿!你若能把你爸爸杀了,那才是英雄呢!”“你若能把你师父打一顿,那你真是大丈夫!”“你把佛像打碎了,那我就给你叩头了!”就是这种论,就叫人做这种逆事,鼓励人做坏事。逆论,这叫徒弟专门破师父,师父所说的都不对,他总觉得:“我这个徒弟比你这师父好得多、聪明得多!”就专门破师父。前边那个“路伽耶陀”是师父专门破徒弟,这个“逆路伽耶陀”是徒弟专门破师父;这互相来毁谤,师父就毁谤徒弟,徒弟看着,“来而不往非礼也”,他还跟你来个逆论,也就毁谤师父说:“不要听他的,你听我的!他没有什么学识!”这叫“逆路伽耶陀者”。                 
L3.远凶险戏                 
亦不亲近诸有凶戏、相扠相扑,及那罗等种种变现之戏。                 
这种人,亦不亲近诸有凶戏:凶戏,不是儿戏;就是互相杀、争、战争。这种打斗的戏,都不要去看、不要去听。相扠相扑:就是互相打功夫,你打我一顿、我打你一顿。难怪今天有人批评说,我们在卫塞节的时候,不应该用打功夫的节目。这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法华经》上不准这样子;可是我们不是菩萨,菩萨才不准。要明白这一点,我们现在还都是凡夫,凡夫做很多错事都没关系;不过要改,改了才没关系,若不改,就有关系了。不要又误会说:“法师说没关系,我们就去造多点罪过了!”那又不行。                 
及那罗等种种变现之戏:那罗是梵语,就是大力士。大力士,就是你能拿动五百磅,我可以拿六百磅!和你较力。这个较力的人,总表示我是个大英雄,我比谁都力量大!菩萨不接近这种人。又有变魔术的;魔术,就是本来没有,他变成有;本来有,他又变成没有;他那个手里头就有很多的手术,叫你看着以为是真的。小孩子看了,就以为是真的;大人看了,知道这是变化的!这是一种幻术,不是真的。菩萨也不看这种变魔术的戏。                 
L4.远旃陀罗                 
又不亲近旃陀罗,及畜猪羊鸡狗,畋猎渔捕,诸恶律仪。如是人等或时来者,则为说法,无所希望。                 
又不亲近旃陀罗:旃陀罗,是印度的种姓之一。印度有四种的种姓,所谓四姓,就是:婆罗门,指祭司、僧侣阶级;刹帝利,指贵族阶级;吠舍,指从事农业、畜牧、商业的庶民阶级;旃陀罗,指奴隶阶级。这四姓之中,婆罗门的地位最为尊贵,旃陀罗则是最贱的阶级。                 
这旃陀罗,他是杀猪的、屠宰的,不可住在村镇中,一般人所走的路,他不准走的;他在街上,甚至于要摇铃,还要挂一个招牌悬在头上,说明自己是旃陀罗、是个杀猪的。你看!在印度社会的种姓阶级观念是很厉害的,所以菩萨也不接近这种人。                 
及畜猪羊鸡狗:畜,是畜养;这个地方读“序”音。不畜,也不养鸡、也不养狗、也不养羊、也不养猪。菩萨也不接近这种畜养猪羊鸡狗的人,也不接近畋猎渔捕:畋猎,就是打围;渔,就是钓鱼;捕,就是捕鸟,去捉鸟。菩萨也不可以打围的。说:“那么六祖大师还在打围的人那儿,一起打了十六年围。”六祖大师是和打围的人在一起,但是他自己没有打猎。方才说菩萨“不接近国王、大臣、长官、王子”,你看中国的六祖,武则天请他多少次,他也不去;唐朝贞观皇帝请四祖四、五次,他也不去晋见,这都是就是守着《法华经》这个规矩。                 
诸恶律仪:和一切的恶律仪。好像现在在鲍尔街(Powell Street)那个,说他们也是和尚,又穿得奇装异服,到各地方乒乒乓乓和人要钱。还有,现在有一些个很奇怪的人,穿着一种怪衣服;这都叫恶律仪,那个样子很奇怪的。菩萨也不接近这种样子很奇怪的人。                  
如是人等或时来者,则为说法,无所希望:好像这样的人等,或者有的时候他来,就给他说一说佛法。对他一点希求也没有,不存一个攀缘心。                  
L5.远二乘众                  
又不亲近求声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不问讯。若于房中,若经行处,若在讲堂中,不共住止。或时来者,随宜说法,无所希求。                  
又不亲近求声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不问讯:菩萨摩诃萨也不接近求声闻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种小乘的人;也不向他们打问讯。为什么?因为志向不同。                  
若于房中,若经行处,若在讲堂中,不共住止:或者自己在房子里边,或者自己经行的地方,或者在讲堂里,不与恶人在一起住或共处。这恶人,除非他改过了,那就没关系。                  
或时来者,随宜说法,无所希求:或者有的时候他想来学佛法,就随他的机宜,来给他说法。也是一点攀缘心都不应该存的,没有一种企图。
 楼主| 发表于 2020-5-19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L6.远欲想                  
文殊师利!又菩萨摩诃萨,不应于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为说法,亦不乐见。若入他家,不与小女、处女、寡女等共语。                  
释迦牟尼佛叫一声文殊师利!我再告诉你,菩萨所不应该做的事情。怎么样的事情呢?又菩萨摩诃萨,不应于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为说法,亦不乐见:菩萨摩诃萨不应该见到女人的时候,就生出一种欲心的想像,就分别这个女人生得相貌怎么样好、怎么样美丽,就生出一种淫欲的心。不应该这样子!甚至于见到女人就欢喜,特别欢喜给女人说法。男人要向他请法,他不理;女人若向他一请法,他非常地高兴,话越说越多,越多就越说,专门和女人说,几天几宿也说不完。为什么呢?就因为他欢喜女人,对女人有一种欲心。                  
要怎么样呢?不单不对女人生出一种淫欲的思想,也不愿意见女人。因为女人这个身体不洁净,所以修道的人不应该常常见女人。你要是真有定力了,见如不见,所谓“眼观声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那又是一回事了;在你没有定力,会被境界所转的时候,不应该见那么多的女人。                  
若入他家,不与小女、处女、寡女等共语:假设有什么特别的因缘,行菩萨道的人,到其他的人家里去,不能和人家的小女孩子这么叽叽喳喳地讲话;不单小女孩子不应该讲,就是处女也不应该讲。你这个修菩萨道的人,尤其不应该没有旁人,就两个人,单独地与处女讲话;处女,就是没有结婚的,也没有接近过男人的女孩子。寡女,就是结婚了之后,丈夫死了,守寡了。守寡的女人,也不可以和她共语;共语,就是单独两个人那么讲话,没有其他人在旁边。“等”,就是这个小女、处女、寡女这一类的;等,是等类。这一类的人,不应该共语,不应该在一起私语;共语,也就是私语,就是没有旁人听见。修行菩萨道的菩萨摩诃萨,不应该这样子和女人谈话。                  
L7.远不男                  
亦复不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                  
亦复不近五种不男之人:五种不男之人,那么不是男人,是女人吗?也不是女人。有五种也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你说他是男人,他又不能干男人的事情;你说他女人,他又不能干女人的事情,所以这五种叫“不男”。以前没有说他是“不女”,那么我现在给他取个名字,也叫“五不女”。“不男、不女”,你说这是个什么东西?这简直就不是个人,这是个废物!于世界上一点用都没有的,就是吃饭的东西!他不能帮助女人生小孩子,他也不能本身做女人来生小孩子,你说这种人是不是对世界没有什么帮助的?这“不男不女”有五种:                  
(一)生。他这个人,从母亲肚子里生出来,也没有男根,也没有女根;也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本来男人是帮助女人生小孩子,可是,他生出来就不能做他所应该做的事情,这叫一个“生”,生来就不可以。为什么他这样子呢?这个因果,你们要知道!因为在往昔,他欢喜同性恋──或者女人单和女人来恋,或者男人和男人来恋,或者他又恋男人、又恋女人;这么样子,所以他也就搞得也不是个男人、也不是个女人,有形而无根──有人的形,但是没有人的根,这叫“生”。                  
(二)犍。本来是有男根的,但是把男根割去了;或是他生了一种疮,把男根给烂掉了;女人也是这样子,这叫一个“犍”。                  
(三)妒。他见着男人,生一种妒嫉心,变成男的了;但是做不了事情,不能人道。有的时候,他又见到女,他生一种妒嫉心,又变成一个女人,但是也不能人道。这叫一个“妒”。                  
(四)变。前边的“妒”,是见到男人他变成女人,见到女人他变成个男人,就生这种淫欲心;或者见到男人他变男人,见到女人变女人,这都是一种由妒嫉心来现出这种的形相。第四种的“变”,他自己会变,自己等一阵间,譬如十二点钟他是个男人,到一点钟又变成个女人,不用见着这个男女,他自己就会变了。等到两点钟、或者三点钟、或者五点钟,他又变成一个男人,所以这叫“男不男、女不女”。这种的情形,是什么道理?他变成的这样子,也就是男的和男的搞同性恋,女的和女的搞同性恋,或者男的自己对自己行淫欲,或者女的自己对自己行淫欲。会做这种的事情,将来就会受这种果报,变成也不男、也不女。你说他是男的,他没有男根;你说他是女的,没有女根。他又可以变成男的,又可以变成女的;变是变了,但是不能行人道,没有这种的能力。                  
(五)半。怎么叫“半”?就是半月他就变成一个男人,半月他又变成一个女人,半月男、半月女。以前那个“变”,或者一两天是男人,或者一两天就是女人了,不要等到半个月。这个呢?他要等到半个月,他有了男根了;下半月,他又变,就变成一个女的。这也就是“男不男、女不女”那种人,才受这种果报。                  
你们听过,所以研究佛法,你才能懂得这个道理,不研究佛法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五种不男、五种不女。你们大家想一想!佛法把所有的事情都给你说明白了。                  
这五种人要是想出家,不收的,不准他出家的,佛都不度这五种人,因为他太坏了。这五种人,他的思想是最坏的、染污的,满肚子都是坏水、坏思想。所以你们无论哪一个,若有这种“自渎”的情形──自渎,就是自己对自己行淫欲;男的自己对自己行淫欲,女的也自己对自己来行淫欲;就会变成五种不男,也就是五种不女、非男非女,这才是“没有男女相”了!可是这种是坏相,这叫诸根不具足。根本这个“根”,就是男女根,男女根你都不具足了,这是个世界上最坏的人;所以,做人一定要自己循规蹈矩的。你不循规蹈矩,将来受的果报,也就是不正常的;你看那些个六根不全的,都因为做的坏事太多了,所以自己才受这果报。                  
以为亲厚:亲,就是亲近他;厚,就是和他做很好的朋友。修菩萨道的菩萨摩诃萨,不和这五种不男不女的人来做最好的朋友。                  
L8.远危害                  
不独入他家,若有因缘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                  
不可以独自一个人到在家人的家中,应该要避嫌疑远离。若有特别因缘,一定要去的时候,则是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就一其心来念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5-19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L9.远讥嫌                  
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现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余事。                  
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现胸臆:假设为女人说佛法的时候,不应该露出来牙齿,笑得嘻嘻哈哈的。你看一看!不是说笑就是一种好啊!你对女人说法的时候,不应该把牙齿露出来笑;你若露出牙齿来笑,就令对方生一种淫欲心,或者你自己有一种不干净的思想。也不把前面肚子露出来;胸臆,就是前面这个肚皮。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余事:乃至于为佛法,也只给他讲佛法,也不特别和人亲密,好像是一个木头似的。何况其他的行为事情呢!所以修菩萨道的人,时时刻刻都应该自己检点、自己小心。                  
讲佛法,必须要修定力;你若有定力,能以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犹如精金似的。譬如最好的金子 Ten oz(十盎斯重),你用火怎么样烧它,它还是 Ten oz,不会少的;若不是好的金子,一烧,它就变成少了,没有那么多份量。修道也是这样,你若真正修成功了,用火烧也不化,用水淹也不坏,这叫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能够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是最不可思议的境界;若不到这种,一定得要小心谨慎,时时刻刻都不要打妄想。                  
你能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是不是妄想呢?你去随缘,是不是妄想?这不是!因为你不变。你能不变,才可以随缘;常随缘、常不变,常不变、常随缘,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一定要到这种火也烧不死、水也淹不死那种程度上,才可以说是真正有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我们修道,在没有到这种的境界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去修行。                  
L10.远畜养                  
不乐畜年少弟子、沙弥小儿,亦不乐与同师。                  
不乐畜年少弟子:不乐,就是不愿意,不一定不畜;若有特别的因缘,也可以畜,不过是不乐畜而已。你要是乐畜,那就错了!你就欢喜这年少的弟子,说:“我老了!没有儿,也没有女,出家收个小徒弟,他好侍候我。这是不错的!”这是不对的!因为出家人、修菩萨行的人,不应该享受,不应该叫人家来奉侍我,为我来服劳执役。行菩萨道的人,很不方便的,有很多事情都不可以做的;你想马马虎虎的,是不可以的。所以,你想收个小徒弟,都不应该;除非有特别情形,这也可以的。                  
为什么不收年少弟子?因为这年少的弟子不听教化,他很顽皮的。你看有的父亲、母亲,小孩子不听教,把父亲、母亲眼睛都气红了,也没有法子他;你说,你若收这么一个不听教的小徒弟,一天到晚麻烦就太多了,所以就不乐畜年少弟子。如果他听话,是个好孩子,你叫他修行,他就修行,你叫他不顽皮,他就不顽皮,这样子可以的。                  
所以你经典要把它看活了,不要看得太死板;他是“不乐畜”年少弟子,不是一定就“不要”年少的弟子;如果是好的年少弟子,也可以要。那么说,你知道他好不好?你若不知道,就不要冒险,就不要收;你等确实知道这小孩子是不错,有点来历的,那么可以收他了。                  
讲起这个,我又想起我收一个小皈依弟子这一件事情。我的皈依弟子,有好几个都很小的,十二、三岁的小徒弟,但是他们非常地听话。                  
我在东北,听说有一个小孩子,他叫郑德;这小孩子很奇怪的,他从五岁就给父亲、母亲天天叩头。我听说有这么个小孩子,我自己就生了惭愧心;我从十二岁才知道给我父母亲叩头,这小孩子从五岁就行孝道,我一定要见一见这小孩子。这个小孩子在家里,哄得他父亲、母亲一天到晚不知道怎么样叫愁,不知道怎样叫忧。                  
有一天,机缘成熟了,我就到他家里去。他家在五常县,那个地方离我那个县有一百多里路。这时候,这个小孩子大约有十二岁了。在我没去之前,有很多外道就想度这个小孩子做他的徒弟;因为他是很有名誉的,人人都知道这小孩子是孝子,对于父亲母亲非常孝顺。所以这些个外道的老师就注意他了,想要收他为自己的徒弟,于是就去度他;但是每逢和他一谈话,就辩论不过他。这小孩子问他:“你修的是什么道啊?”他说:“我修身啊!”又讲怎么样才能修成神仙。那这小孩子就说:“神仙要怎么样才能成呢?”他说:“要打坐,要孝顺父母……”这小孩子就说:“那么你孝顺父母没有?”问得他们都没有话讲。这小孩子说:“我现在先孝顺我的父母,先把我父母孝顺完了之后,再修道!父母就是堂上的活佛,我不能舍近求远。”一讲,这外道老师也没有法子胜得了他,就走了;很多外道的老师想度他,也没法度!                  
这一天我来了,他在家里,趴着玻璃窗户一看,对他母亲就讲:“妈妈!我师父来了!”他妈妈说:“你什么时候有个师父?”他说:“现在就有师父了!”他母亲也认为他很奇怪的,就把我迎接进他的房里。                  
我在东北,身上都背一个万宝囊,这里头什么东西都有,经典、所用的东西;就好像你们那个背袋,不过我这个,是跨到身上的。我一进门口,这个小孩子见到我,把我这个袋子就给抢过去,他就背着;我跟着他到屋里边,坐在炕上,我就和他谈话。                  
我说:“谁叫你给父亲、母亲叩头的?是不是你爸爸、妈妈欢喜你叩头?”他说:“不是!”我说:“你为什么要叩头呢?”他说:“我觉得我对父亲、母亲的恩没有法子报,所以我就给父亲、母亲先叩几个头,令他们两位老人不发脾气、欢欢喜喜的,我认为这是做儿子的应该做的。”我说:“你五岁那时候,还不懂得什么事情,为什么你就想给父亲、母亲叩头呢?”他说:“那时候,我就觉得我这么样做,是我最欢喜的。”“那好啦!你好过我了!我从十二岁才知道给我父亲、母亲叩头,也没有人教我。但是你从五岁就能这么样做,你真是一个最好的好孩子!”这小孩子听我这样说,也很高兴的。                  
我又问他父母亲:“究竟他单单给你们叩头,有的时候,会不会令你们老夫妇两个发脾气啊?”他说:“我们老夫妇两个没有什么道德,大概我父亲是有道德,所以得到这样一个好孙子!”你看!他不自满,不说:“哦!你看我是做得不错,所以生了这个一个好孩子来孝顺我!”由这一点,就证明他父亲一定是很明理的人。                  
谈了有一个多钟头,我从坑上要下地,要走了。郑德赶快下地,把我这一对鞋就给拿去了。我以为他拿鞋是给我穿鞋好走,谁知他拿起鞋就跑了,跑到另外一个房,把鞋放到另外一个房,回来就对我讲:“师父,我今天头一次见到您,一定留您在我们家里面吃一顿饭。我不特别做什么好的东西,并且我家里也没什么好的东西!”他这样一讲,我也很欢喜这个小孩子,头一次来,就留师父吃饭,对师父也很孝顺;于是我就默然允许了──没有答覆他,就点一点头。他就去作饭,煮好了,拿来大家一起吃。                  
吃完了饭,我就问这个小孩子:“郑德啊!你现在拜我作师父,是应该师父听徒弟的话呀?还是徒弟要听师父的话?”他说:“当然是徒弟听师父的教训,怎么可以师父听徒弟的话呢?”我说:“现在你这样讲,为什么你不得到我的同意,就把我的这一对鞋给拿走,回来,叫我在你这儿吃饭?你要是听师父的话,你不应该把我的鞋给拿走,才留我吃饭;你应该就这样子对我讲,不应该用一种强制的手段,叫我在你这儿吃饭。你这岂不是叫师父听徒弟的话吗?”                  
我说完了这话,这小孩子即刻就跪到我面前了,说:“师父,我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这么做了!我以为这样子师父绝对不会走的了!”我说:“那你知道师父绝对不会走,你这岂不是用一种勉强的手段吗?”                  
他说:“我现在明白了,我以后不这么样做了!请师父原谅我!”                  
那时我没有答应说是可以不可以,只默然允许,就是因为他强留我在这儿吃饭,所以也就这么默然允许。没有法子嘛!他把我鞋给拿走了,我没有鞋是不能走路的,因为在东北有很多雪;不错,我可以就不穿鞋在雪上走,但是也很难受的。                  
我在东北,每年到冬天,都有三尺多深的雪;我就也不穿袜子,就穿这么一双罗汉鞋到各处去。所以一般人说:“哦!这个人是有道德的人!”其实不是有道德,就是能忍,不怕冻、不怕饿。所以我说:“冻死迎风站,饿死挺肚行。”就是这个意思。最初锻炼不穿棉衣服,也冻得很厉害的;不过,你要是冻过去了,就不怕了!在东北,那个天气不像美国,美国这里没有冻的天气!这个耳朵可以冻硬了,它冻硬了,就很痛的,你用手这么一扒,耳朵就会掉了,这么样子。真的啊!但是,我也不戴帽子,耳朵也没有冻掉过,因为我是冻出来的。最初,比针扎的还痛,痛得很厉害,然后随你痛去,不管!掉了算了!但是也就忍过来了。                  
这个小孩子就这么样孝顺,我一见到他,我就知道这小孩子是个出家人,因为他的相貌那么肥肥胖胖的,耳朵也大大的,很有福报的样子!这个小孩子是很聪明的,好像这种的小徒弟可以收的,收多一点都不要紧;他太好了──不是,他太懂规矩了!守道听训!这种年少弟子可以收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5-20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弥小儿:小儿,就是小孩子。这里的沙弥小儿,不是老沙弥、也不是沙弥,是驱乌沙弥;驱乌沙弥,就是赶乌鸦的沙弥,由八岁到十二岁,也是年纪很轻的。在古来的庙上种菜,有乌鸦来偷吃菜,就叫这小沙弥去赶乌鸦,这叫驱乌沙弥。                  
沙弥是梵语,翻译为勤息;勤,就是不懒惰;息,就是不发脾气,也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你能勤修戒定慧,贪瞋痴自然就息灭了;你若贪瞋痴不息灭,戒定慧也不能勤修。有贪心的人就好逸恶劳;你有瞋心,就好发脾气、好瞋恚;你有痴心,就尽打妄想。想这个不成功,又想那个;想那个也不成功,又想另一个。所谓“夜晚千条路,早起卖豆腐”,躺到床上,有一千条路可跑的;可是明早起来,还是要去卖豆腐。这就是痴心妄想!                  
你若不息灭这贪瞋痴,戒定慧就不能现前。戒,第一就是戒贪;就是不要贪得无厌、不要好逸恶劳。所以“戒”就是对治“贪”的定。你若有定了,所谓“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无论你用什么方法、Good ideas you have, I have Samadhi!(我有定力),也都摇不动我,想给我麻烦也没有法子,因为我有定力。所以“定”就是对治“瞋”的;你就是脾气发得再大,我也不管。                  
“慧”就是对治“愚痴”的,你有了智慧,那愚痴就变了智慧了;你若有了愚痴,智慧也就变成愚痴了。它们两个是一个的,就是一反一正;这个样子是智慧,那样就是愚痴了,一面阴、一面阳。你要是攀缘,这就是愚痴;你要是不攀缘,这就是智慧。你醉生梦死、颠颠倒倒,这就是愚痴;你清清净净、不贪不染,这就是智慧。你一时清净,你一时就在灵山;你时时清净,时时都在灵山。灵山,就是释迦牟尼佛说法的道场;说法道场是灵山,就是比喻你心里清净。所以说:“一时清净,一时灵山;时时清净,时时灵山。”都在灵山法会上,不要向外去找,都在自己这里,只要你明白、会用。所以,修行也就在这个地方!                  
亦不乐与同师:不单自己不收小孩子做徒弟,也不和他同拜一个师父。那叫他拜我师父做徒弟吧!我师父比我资格老,教小孩子、哄小孩子,大概比我有本领!也不可以的。你若和他同一个师父,他叫“师兄”,你就要照顾他;你不照顾他,这师兄弟的情份也没有了。所以他就一天到晚:“师兄!我要吃一块糖!”你就要给他买一块糖吃。“师兄!我要吃饼乾!”你又要给他饼乾吃。这多麻烦!但也是“不乐与同师”,不是“不同师”;或者你师父欢喜这个孩子,你也不能反对的。                  
                  ※    ※    ※    ※                  
现在人好像不少了,规矩也很好了!以前,我在 Sutter Street(沙达街)那时候,人来听经,你说他们怎么听经?有的趴那个地方听,有的躺那个地方听;有的把腿放到凳子上边,把头放到凳子底下,就像个长虫似的,缠到凳子上。为什么那样子呢?他们认为那是练习“瑜珈”,所以我也不讲他们;因为那时候人都不知道规矩,所以没有人守规矩。                  
等到此地的时候,有果容带班大学生来,这一些个大学的学生,多多少少都懂一点规矩;所以一点一点的,就循规蹈矩了。并且那头一个暑假班,我也很严厉的,连一分钟也不准旷课,五分钟也不准休息;所以有人想捣乱,也没有成功。第二个暑假班,规矩就更好一点,以前根本就没有人懂得向出家人来叩头顶拜。那时候有个人,他天天向我叩头,他说他可以给我跪四个钟头──他听说旁人有在我面前跪四个钟头的,他说他也做得到。我说:“好!你做得到!”那么以后他也天天叩头。本来我不欢喜人给我叩头的,但是到这个地方,因为美国人也都不欢喜叩头;所以现在,我就欢喜你们叩头,本来不欢喜的也要欢喜──我不欢喜受头,我也要欢喜;你们不欢喜叩头,也要欢喜。                  
佛教讲堂到现在是有一些规矩了,并且你们这些个美国人也立了这规矩,说不讲话;这个我最同意的,因为我也不欢喜讲话。你们也不要和我讲话,我也不和你讲话,大家都少麻烦。现在很好了,比以前有规矩了!那么以后呢?我相信一天比一天会好。
发表于 2020-9-11 08:4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1-5 10:0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16: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