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91|回复: 2

[其它话题]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一一三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7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三集)  2000/12/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3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六面,经文第三行:

  【神足庄严故,恆令身心轻安快乐。】

  这个句子它是省略的,要完整的念,这个文在第十四面,十四面倒数第三行,「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再接这文就全了。「行十善道,神足庄严故,恆令身心轻安快乐。」「四神足」给诸位介绍了前面两条,今天我们看第三条,从第三条讲起。第三是「进」,进就是精进;第四条是「慧」,是智慧。「神足」这个意思就是「如意」。中国人在过年的时候常常祝福大家「事事如意」,「四神足」就是「事事如意」的意思。要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如意?前面把要领跟诸位说过,放下就如意了。放下,要记住,不是在事相上放下。事相上,实在讲没有障碍。佛在《华严》上告诉我们,「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事实真相。障碍发生在哪裡?障碍都是发生在妄想分别执着。所以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没有不自在的。

  中国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也许有人问:「假如我不跟人争,在这个世间一无所求,活得有什麽意思?」似乎人活在世间就要争、就要求,这是西洋人的想法;这个想法,实在讲误导众生,造成这个世间无量的灾难,天灾人祸就是因为人争、求,感来的苦报。圣人教导我们是非常有道理,为什麽?如果争、求,要真正能得到,那是好事情,应该去争,应该去求。怎麽争、怎麽求,也得不到,你何必去争?何必去求?

  为什麽得不到?你命裡头没有。诸位要知道,我们这一生当中怎麽去争、怎麽去求,都是缘。有缘没有因,你们看看这个世间人,哪个不争,哪个不求?几个人求到,几个人争到?绝对不是说一百个人争,一百个人都得到,一百个人求,一百个人也都得到,这个争跟求有意义,值得提倡的。一百个人争,得到的可能只有一、两个;一百个人求,能求得的可能也只有一、两个。我们就说这是或然率,这不是真实的。

  佛教给我们,「因」是过去生中种的。你求财富,你命裡头有财,命裡头有多少财,也是一定的,你想多得一点,得不到,你想少要一点,也不可能,该得多少,到时候自然现前;而且得到的还有时节因缘,有人年轻的时候发达,有人中年发达,有人晚年发达,时节因缘各个人不一样。所以古德说了两句话,「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都是讲事实真相。

  而在佛门裡面,佛家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们看看《了凡四训》,云谷禅师对袁了凡先生的一番开示,那是圣人之道。何以说「有求必应」?因为佛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想求,如理如法的求,就一定能得到。「我想得个瓜」,你不去种瓜,天天在那裡祷告、求,天上会掉个瓜给你吃?哪有这种道理?这不可能的事情!佛怎麽教你求?你想得瓜,教你种瓜,你才能得到。你要求财富,佛说财富的因是什麽?财富的因是财布施,你才会得财富。

  这一世当中,我们看到有很多拥有亿万财富的人,他的财富从哪裡来的?过去生中财布施的因,他布施得多,他布施得大,这个大是心量大,他布施得欢喜,他布施得自在,这一生发财好像不操心,自自然然财源就滚滚而来,就这麽回事情。过去生中没有种因,这一生想尽方法也得不到,无论用什麽手段都是枉然,只是造罪业而已。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健康长寿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你就会自在了,就会如意了。把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不正当的方法统统捨弃掉,规规矩矩、如理如法的去求,种善因一定得善果,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

  今天讲「进」,进是精进,不断的在进步。进步就自在;退步就懊丧,就起烦恼,进步就快乐。什麽地方求进步?给诸位说,真精进是心地的清淨平等慈悲,我们要在这个地方求进步。再告诉你,物质的受用、精神的受用不必要求,自自然然都在其中。这就是佛家常说的,「功德」裡面有福德,「福德」裡头没有功德。有功德,哪有没有福德的道理?所以佛菩萨教我们修积功德。「功」,就是讲做功夫。什麽是功夫?放下是功夫。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一切的不善,这是「功」;你所得到的智慧、德能、受用,那是「德」。你修「功」,然后你自然就有「德」;不修「功」,妄想求「德」是决定求不到的,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求进步,特别要留意到的,那个进步叫「精进」,着重在「精」,精是纯而不杂。我们是初学,初学是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不从精进,你决定不能成就。我们在经上看到,法身大士他们的确广学多闻了。《华严经》上我们看到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会裡面是专精,那是初学,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到什麽时候才可以广学多闻?到戒定慧三学完成,智慧开了,智慧开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圆教初住菩萨,这个时候五十三参,广学多闻。这明白的教给我们,没有到破一品无明的程度,没有资格参学,没有资格广学多闻。

  四弘誓愿裡面说得多清楚,头一条教你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第二条教你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那个烦恼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无明烦恼也要破几分,才能进入第三个阶段,「法门无量誓愿学」。摆得这麽清楚,我们不相信,我们一开头就要广学多闻,颠倒了。所以用尽了心思,用尽了精力,到后来一事无成,这是不听佛陀的教诲。最后,「佛道无上誓愿成」。善财参访普贤菩萨,最后一参参访普贤菩萨,
发表于 2020-5-17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5-23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净戒法师讲授《前行念诵仪轨·解脱明道》业果不虚。十善业、十恶业。登录优酷网,搜索“皓日之光”“净戒法师”,有讲课视频;蜻蜓FM 搜索“大雄之光”“净戒法师”,有讲课音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02: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