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60|回复: 0

[其它话题] 同是人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6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我们来看第一句,「亲仁」第一句是『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诸位朋友,这句话您现在能不能感受得到?确实!但是「仁者希,流俗众」是一个结果,结果抱怨没有用,必须把原因找出来。为什么现在是流俗众、仁者希?因为失教了,没有圣贤教诲,不明是非善恶。所以纵使现在是流俗众,其实他们也都是受害者。所谓「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那现在要怪谁?我们再怪上一辈,上一辈说:我也没学。然后再找上去,还要不要找?统统别找了!从哪里开始?从我们这一代开始,不能再让圣教埋没,要让它彰显,让它能够照亮这个人间。

所以因为失教了,再加上外面的污染程度愈来愈严重,所以叫内无基础,外力量又很大,内外夹攻,必然是兵败如山倒。所以现在大家都是不要先看谁流俗众,先要把自己的双脚怎么样?马步要扎稳,先保证自己不会随波逐流。等你双脚都站稳了,双手就可以拉别人,可以扶别人。把我们的能力慢慢都增强之后,就能够把影响力从修身再来齐家、治国、平天下去发展。我们要有信心,只要真正把圣贤学问扎根扎好的人,绝对不会随波逐流,他绝对可以从一个人转一个家,转一个团体、一个社会,我们要有这个信心。

所以当我们教到「流俗众,仁者希」,我们会跟小朋友说在现在这个社会你都不丢垃圾,但是别人有可能会丢垃圾,所以从小就要让孩子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态度。而且要告诉他们,五加二绝对不能等于零。什么叫五加二等于零?这是一条很普遍的数学题目,你们有没有做对?五加二等于零,有时候还会小于零。就是在学校上课上五天,礼拜六、礼拜天回去又看电视看到半夜,隔天又睡到中午,那两天一抹,有没有进步?能够不进不退还有点欣慰,大部分怎么样?退了,小于零。

我们有跟小朋友讲,小朋友听了之后都怎么样?哈哈笑,笑完之后就告诉他们,我们绝对不会像这样,我们回去要做其它小朋友的榜样,而且还要做父母的榜样。所以这些孩子也很争气,回去照常六点半起床,七点开始朗诵《弟子规》。有一次妈妈刚好怕他睡不够,没叫他,当他走出房间的门看客厅的表已经超过七点,突然放声大哭起来。所以孩子的态度习惯成自然,而且那一个哭不只是因为没有读《弟子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他没有听老师的话,因为他们对老师怎么样?非常地尊敬。所以「流俗众,仁者希」,我们了解到这个实际状况,也要常常砥砺自己、提升自己。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果然是仁者,一般的人见到他都会有敬畏之心。所以在《论语》当中学生形容看到夫子「望之俨然」,远远看到老师非常有威仪,让人家望了就会生起恭敬之心;「即之也温」,真正靠近老师跟老师研讨学问,会觉得老师的感觉很亲切。因为孔夫子,仁德之人都是处处替人着想,处处讲的言语都是要开人的智慧,所以当然会深刻感觉老师为他着想。所以即之也温。所以「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他的言语绝对不会有什么避讳,都会很正直地讲出来,因为无欲则刚,所以我们的格言也有提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因为仁德之人绝对不是去求什么名、求什么利,所以他的言语都会直言不讳地指导我们、帮助我们。那「色不媚」,这个媚是指谄媚、阿谀,因为他们无欲则刚,不求人,所以也不会摆出一副这种讨好的态度出来。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这个「亲仁」,我们也要了解到是不是一、二个月来亲一次?要多久?时时刻刻。来,掌声鼓励,标准答案。那请问一下,如何时时刻刻?你不能在走路的时候还拿着「弟子规,圣人训」,怎么样达到时时刻刻?依教奉行,然后放在心上,整本经典熟读之后就能放在心上。还有,中国文化把它浓缩起来可以有一个心法,只有三个字,我们就很好时时提起来观照有没有在圣教之中。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哪三个字?「君,亲,师」。天地之间最尊贵的就是天地君亲师,很多的省份现在的祠堂供的那个牌位还有天地君亲师。

其实这些君亲师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天地之德落实在立身、落实在齐家、落实在贡献社会上。所以中国人对于君、亲、师特别地恭敬。而这个君亲师除了身分之外,还有它本质的意义,我们只要时时告诉自己有没有「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这样你就能时时在圣道之中。那很多人说:我又不是企业老板,怎么作之君?这个君是指以身作则的意思,是指领导,以身作则,也就是身教;再来作之亲,这个亲是指关怀、爱护,把他当一家人看待,叫作之亲,爱护关怀;再来作之师,师是代表教导,代表因材施教,这是教导,是言教的部分,也是抓住很多的机会教育点。而君、亲、师一定可以解决所有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当人与人的问题可以解决,那人与社会的问题能不能解决?整个社会只是人群的积累,所有对待人的态度你只要掌握到了,人与社会的问题就解决。那人与自然一定可以和睦相处。因为孟夫子告诉我们「亲亲而仁民」,就可以爱护人民,爱护众人;「仁民而爱物」,就可以这种仁慈之心延伸到对于万物的关怀、尊重。所以只要能把人与人的关系处好,将是天下太平。所以我们在人与人当中时时提醒自己有没有做到君、亲、师,用这样的态度,道业精进很快。

但是我们现在也听到家长说孩子不好管,老师说学生不好教,老板说员工不好带。那这些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儒家的一句心法,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一句话很有意思,它的典故来自于《中庸》。在《中庸》里面孔夫子提到「射有似乎君子」,这个射箭就好象君子之道。我们看看射箭的时候把弓拉开来准备发射,射有似乎君子,弓箭发射出去,结果没有打中目标,叫做「失诸正鹄」。正鹄是指目标的意思。射出去没有射到目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7 04: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