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602|回复: 7

[佛教经藏] 星云大师美国西来大学演讲:佛法是宇宙人生真理.我心即宇宙.如何才能体证到宇宙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6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星云大师: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宇宙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宇宙;外星空间
                                            宇宙的刻度
        佛教常讲: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何谓“宇宙人生”?佛教对宇宙人生又有什么看法呢?
       2006年3月5日,星云大师在西来大学主持的第五天远距教学,主题就是“佛教对‘宇宙人生’的看法”。大师从“缘起”的观点来探讨有关“宇宙人生”的各项问题,内容包括:宇宙的组成、人生的意义,以及如何面对宇宙世间的无常变化、如何体证宇宙的奥妙等。
       大师表示:“缘起法”是佛陀在金刚座上、菩提树下悟出的真理;“缘起”说明宇宙万有都不能单独存在,彼此是互为因缘关系的存在。世间上举凡人从出生到死亡,以及山河大地,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各项物品,都是“仗因依缘”而有。因为世间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所以是“无常”变动的,因此宇宙有成住坏空、人生有生老病死、时间有春夏秋冬、心念有生住异灭等变化,此乃世间实相,无法改变。
        虽然“无常”是世间实相,无常总是让人感到无奈,甚至心生畏惧,但是大师勉励大众:由于世间无常,因此无有一法能够恒常不变;但是“无常”可以让好的变坏,“无常”也可以让坏的变好,例如贫困的人只要勤奋努力,总有致富的时候,所以“无常”很好,因为无常,人生才有无限的转机。
          座谈当天适逢洛杉矶正在举行“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大师一开场就打趣说:“今天能把各位从奥斯卡里抢救到这里来听佛法,你们善根深厚。”大师的幽默,立刻引来大众开怀的笑声。以下是当天的座谈纪实。
时 间:2006年3月5日晚间7时至9时30分
地 点:美国西来大学 主 讲:星云大师   
记 录:满义法师  英文翻译:妙光法师
对 象:西来大学校长、副校长、教务长,及远距教学位在世界各地几十个地区的学员近千人。
         一、宇宙浩瀚无边,如佛教的经典讲“三千大千世界”可见早在二千多年前佛陀已经知道“天外有天”,佛陀可以说是最早揭开宇宙奥秘的天文学家。
         现在请问大师,宇宙是什么?宇宙和人生有什么关系?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又是如何组成的呢?请大师开示。
          答:一般佛教徒都知道,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开悟成佛。佛陀开悟,悟的是什么道理呢?一般人都说,佛陀悟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理。那么宇宙人生又是什么?宇宙和人生有什么关系呢?
         所谓“宇宙”,以中国话来解释,就是:上下四方的空间为“宇”,古往今来的时间为“宙”,也就是一切空间、一切时间组合起来,称之为“宇宙”。
        在佛教里,宇宙和人生,统名为“世间”。世间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合称: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时间,叫做“世”;东、西、南、北、上、下等十方的空间,叫做“间”。所以“世间”其实就是“宇宙”,“宇宙”又名“世间”。
       在广大的宇宙里,森罗万象,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佛法将它们总括归纳为“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亦即众生所依靠的宇宙国土,叫做“器世间”;众生由惑造业所感的有生死存亡的色身,叫做“有情世间”。
        器世间不但提供一切有情众生活动的空间、场所,并且供给平日赖以生存所需的事物。譬如山河大地、各种矿物以及水火风电等,乃至太阳所发出的光热,都是我们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要件。
       世间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任何一法的存在,都是“四大”因缘和合而有,四大就是地、水、火、风等四种元素。宇宙间,不管我们赖以生存的大环境,或是一切生命的存在,没有一样不是仰赖地、水、火、风等四大元素结合而成
        譬如一朵花的绽放,要有肥沃的土壤,土壤属于“地大”,另外还要有水分、日光、空气,这些就是“水大”、“火大”、“风大”,如果缺少一大,花儿就不能盛开怒放了。 又例如由泥土烧成的杯子,泥土是属于地大,泥土掺和水,加以火烧,故有水、火二大;再经由风吹成固体而为杯子,故有风大。
         就以有情众生的色身来讲,也是假四大和合而成,例如人体的毛发爪齿、皮肉筋骨是坚硬性的“地大”;唾涕脓血、痰泪大小便是潮湿性的“水大”;体温热度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人之所以能生存,就是因为四大和合,如果身体有一大不调,就会呈现病相,所以宇宙万有都是由四大和合而成。
         宇宙和人生的内容十分浩瀚精微,道理极为玄妙深奥,不是用三言两语就容易解释明白。不过简单的说,宇宙人生都是“因缘所生法”,也就是“缘起”而有,这就是当初佛陀所开悟的真理。
          至于说宇宙到底有多大?
         根据现代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证实,我们所生存的地球面积只有太阳的一百三十万分之一,换句话说,太阳是地球的一百三十万倍大,而在敻辽的虚空之中,一个银河系就大约有两千亿个太阳,宇宙里的银河系又多达几百万个,如此一想,可知宇宙的浩瀚深广,真是无可比拟。
       另一方面,从很小的微尘方面来说,现代物理学把物质分解成最小的单位,叫做原子、电子、中子,而微尘比中子更细微。
         平常我们看牛毛是很细小的物质,可是牛毛的尖端用高倍度的显微镜放大来看,还可以发现更多更小的成分,这种比一般观念还要细微了几万倍的情形,就是微尘。
       在佛教里,大的空间叫佛刹、虚空小的叫微尘,名称虽然不同,却都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的化境,称为一个佛土,而宇宙中有无数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存在其中,佛经称为“十方恒沙世界”、“十方微尘世界”所以,如果要问宇宙到底有多大?只能说宇宙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宇宙是无量无边,无垠无涯的。
       由于宇宙世间提供我们生存的条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理应关心我们的宇宙世界,诚如理学家陆象山说:“宇宙的事,乃我们自己分内的事;我们自己分内的事,也就是宇宙分内的事。”
       只是,以凡夫众生浅薄的知识,实在无法了解广大无边的世界,因为宇宙之大,即使利用最快速的光,也无法绕遍整个宇宙。因此,我们与其向心外的世界探讨,不如“返求于心”,向自己的心内追求。
        如王阳明先生说:“宇宙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宇宙。”古德也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又说:“心外无一法。”乃至唯识家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些都是告诉我们,世界只是我们心中的一朵云彩罢了,因此如果我们能将宇宙纳于胸中,对宇宙万物便可以了然于心,因为法界之宽,其实也只是在当下的一念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20-5-16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人类为了在天地间生存,自古以来就与大自然搏斗;对于未可知的宇宙,中国人向来有“敬天畏神”的观念。请问大师,渺小的人类应该如何与 大自然相处呢?
       答: 佛教讲“众生皆有佛性”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成佛的性能;既然人都有成佛的可能,为什么要妄自菲薄,为何要把自己看得很渺小呢?
      所以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活出生命的尊严,须知我们与佛无异;
       凡夫和佛只是迷悟不同,所谓“迷即众生,悟即佛”,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性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因此我经常在主持皈依三宝典礼时,勉励大家------要承认“我是佛”,只要我们有“我是佛”的认知与承担,就能顶天立地,就能与佛同在。
        不过,人虽然不可以看轻自己,但也不能骄矜自傲,人在宇宙间生存,要懂得谦卑,要和宇宙自然和平相处,建立“同体共生”的关系。因为世间万物都离不开“缘起”,生命要靠彼此相互依存的因缘关系才能存在。例如,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吃一顿饭,要靠农夫耕种、商人贩卖、典座烹煮;穿一件衣服,从缫丝、织布、裁缝、成衣,是历经别人多少的辛苦所成;我们居住的房屋,有赖农夫植林、工匠砍伐、建筑师设计、工人营造等因缘和合,才能让我们遮风避雨。可以说,我们日常的食衣住行乃至育乐等,都是由十方众生的因缘共同成就,所以我们应该心怀感恩。
       此外,大自然的鸟叫虫鸣、鸢飞鱼跃,使我们置身在多采多姿的世界中。乃至我们的生活里离不开阳光、空气、水等自然的资源,所以自然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不但孕育了生命,自然本身其实也有生命,因为“生命”的定义不在于一息尚存,而在于是否具有“用”的价值。山河大地等能够为人所用,于人有用就有生命,所以自然界的鸟叫虫鸣、飞瀑流泉、万紫千红、绿叶婆娑,触目所及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都有活泼泼的生命
       甚至如果我们用心领悟,所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宇宙中的森罗万象哪一样不是从自己的生命中自然流出?所以我们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珍惜自然,人类可以利用自然,但不能剥夺自然,否则大自然也会向人类反扑。
         中国有句话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首先应该从爱护大自然做起,也就是要重视环保。佛经里有一位睒子菩萨,他每走一步路都怕把大地踏痛,每说一句话都怕把大地吵醒,每丢一个东西都怕把大地污染。因为大地普载我们、生养我们、成长我们,我们就应该爱护它,不可以糟蹋它。
          总而言之,我们生存在地球上,就应该爱护地球,地球上的河流、大海、森林、高山、动物等,其实也如同人体的组织一样,例如,河流如血脉,川流不息,可以顺利运送养分;大海如肾脏,保持洁净,可以发挥新陈代谢的功能;森林如心肺,减少砍伐,可以做良好的空气调节;高山如骨骼,减少挖掘破坏,可以保持地球水土的均衡;动物如细胞,不去捕猎杀戮,可以维护生态的平衡。大地的资源能够维护长久,后代的子子孙孙才能在地球上安居乐业;也唯有珍惜大自然的资源,人类才能在地球上永续生存。
         三、宇宙像一个变化莫测的巨人,当我们面对宇宙的变动,如地震、山洪爆发、飓风等天灾时,该如何应变呢?
         答:“缘起性空”是自然界的理则,大地山河,宇宙万有,都是因缘和合的存在;没有因缘,就没有一切,因此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生起及变化,都有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都会随着组成因缘的变异而生灭不已。
       也就是说,世间万法没有永恒固定不变的自体,所以说是“性空”;因为本性是空,所以会随着缘起缘灭而变化“无常”。
      “无常”是世间的实相,如《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大智度论》也说:“世间无常,如水月芭蕉,功德满三界,无常风所坏。”世间上不但富贵荣华像是三更大梦,就是我们珍惜的身体,顶多也只能活上几十年、百年余。世间、身体乃至心理都在活动,都在变化,都在不停的迁流,所以“沧海桑田、桑田沧海”,一切都像空中的浮云、水上的泡影、镜里的空花、水中的明月,没有一样具有永恒性、实在性。
        世间既是无常的,“国土危脆”当然更不用说了。就拿地震来说,每一次大地震,财产的损失,生命的死亡,都难以数计。乃至海啸、火山爆发,甚至飓风等大自然的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冲击。
        不过,世间上的祸福、好坏,乃至幸与不幸,都不是绝对的,例如大自然的力量,如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飓风和冰川、雷电等,虽然为人类带来灾害,但同时也在其他方面增加许多养分。就以闪电来说,在美国每年因雷击丧生的人数比其他任何自然灾害为多,平均每年四百人死亡,一千人受伤,财物损失约三千七百万美元,这还不包括因雷电而引起森林大火的损失在内。
       可是另一方面,如果没有闪电,植物就无法吸收空气中的氮。地球大气中大约80%是氮,氮是植物的主要食粮,每平方英里地面的上空存有这种养分约二千二百吨。但是气态的氮不能溶解于水,对于植物毫无用处,必须经过某种变化后,植物才能吸收。闪电正好能触发这种氮元素的化学变化,使气体状态的氮,变为植物可吸收的氮,据推算,全球每年由闪电转化的氮肥,就有二十亿吨。再如我们呼吸的空气,是绿色植物将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食物,并且释放出氧气,供给人类的需要。彼此之间,可说关系密切。
        这虽然只是自然界中的一个例子,但也能充分说明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相依相待、相互关系的生存。因此,我们平时要爱护大自然,与自然和平相处;但是当宇宙因为无常变动而引发一些灾难时,除了事先做好各种防范措施,让灾害降到最低,再有就是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
        一般说来,人之所以会产生种种的痛苦,都是由于与自然界的人、事、物、境处于对立,不能调和所致。如果我们能以佛法的“因缘观”、“无常观”、“空观”来面对世间一切生灭变化,藉由大自然的“无情说法”而认识自家的本来面目;甚至由认识自己真实永恒的生命,进而体悟自他不二、凡圣一如、物我一体、心境合一的境界则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山川景物,都能“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都能与我共成佛道,是则“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此等光风霁月,何其放旷!

 楼主| 发表于 2020-5-16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有人说,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中国文化更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请问大师,我们如何才能体证宇宙的奥妙呢?
        答:谈到宇宙的奥妙,平常生活里,只要经常想一想“为什么”,奥妙就出来了。例如,为什么要吃饭?肚子饿啊!肚子为什么会饿?饿了为什么要吃饭?吃了饭为什么肚子就会饱?总之,只要连续提出二、三个“为什么”,就知道所以然了。
       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首相陆奥宗光代表日方到中国订立《马关条约》。当他要出发时,不幸女儿染病在身,他嘱咐家人,没有重大的事故,不必通信。正当和约签订到紧要关头时,家书来了,说女儿病况严重,希望见父亲最后一面。外相伊藤博文安慰他说:“你放心回去好了,这里的一切由我来负责处理。”
          披星戴月的赶回家里,奄奄一息的女儿见到盼望已久的父亲回来,很高兴的说:“父亲!我就要和你永别了,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一直梗在心中,等着您回来替我解答。”
“什么问题,你说好了。”“我要死了,我死了以后要到哪儿去呢?”
       身为政治家的陆奥宗光,虽然博学多闻,但是对于女儿临终前的问题,竟然不知如何回答。不过他毕竟才智过人,于是安慰女儿说:“死后去哪里,我不知道。但是我经常看你母亲在念佛,我想佛陀会带你到一个很好的地方去。
      女儿听到此话,带着安详的笑容离开了人间。陆奥宗光因为没有办法解答女儿的疑团,于是开始研究佛教,终于选择了佛教的信仰,并且出家当了和尚。
      信仰是人生终极的追求,没有信仰,生命就没有依皈。
       佛法不但能解答生命的疑惑,还能帮助我们探究宇宙的奥秘自古以来,人们不断在探索宇宙存在的奥秘,从远古的神话到太阳系、银河系的渐次发现;现在由于科技日新月异,更使人类了解到宇宙的时空、有情、物质都是浩瀚无尽,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人类所能了解的范围。
        关于宇宙的奥妙,其实早在二千六百年前,佛陀对于广大的时空已经有精辟的见解,这在佛经里随处可以找到明证。甚至由于内容深广,后世佛弟子分别从各种不同角度探讨,因此佛教的“宇宙论”内容丰富,学派林立,然而一切都不出“缘起法”的范畴,这也正是佛陀所证悟的宇宙人生的真理。
       佛陀所证悟的“缘起”道理,说明“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世间万物,情与无情,都在因缘和合下生灭变化,因此宇宙的产生、消长是缘起的,如同圆环,无始无终,并无所谓宇宙的起源与创造之说。
      至于宇宙的缘起,尽管各宗各派各有主张,如: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等,但是这些理论无不系于心的造作,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一心能生万法,所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心识所现。
       人的心力之大、心念之迅速,无可比拟,心的世界较物质世界更为无边无际,所谓“一念三千”,心念一动,三界六道、宇宙之间,任意遨游。
       如《正法念处经》说:“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故有一切果。”又说:“心为一切巧画师,能于三界起众行。”
       由此可知,我们的“心”是一个微妙不可思议的宇宙世界,众生流转六道,或是成佛作祖,取证圣境,都是由心的作为而定。
       了解了“心”的功用之大以后,我们实在不必在心外追寻,只要此心觉悟,不妄自造作,则山河大地、树木花草,尽纳于胸中,当下一念即是法界,娑婆世界转瞬而成净土,宇宙万象、心识的起灭,无不豁朗明了,这就是“悟”。
        追求开悟证果是一般人学佛的最高目标!
       悟的那一刻,整个迷妄的世界都粉碎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另一个世界、另一种风光;悟的时候,久远过去的事情会重新浮现在眼前;悟的时候,遥远以前的人和事,也都会慢慢向我们集中而来。
悟的境界很难言说,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悟的那一刻,忽然没有了时间,也没有了空间,一切都是当然如是,本来如是,所以修道者追求“悟”,是一种无上的体会。
       我们平常看世间,看人生,都只是在浮面上打转,不能深透到里面,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悟了以后,不但看东西不再是光看表面;宇宙的奥妙自然了然于胸,一切不言而明。
       五、请问大师,宇宙有成住坏空,当世界处于空劫时,众生到底住在何处呢?成住坏空既然是无法改变的真理,人类又该如何面对宇宙的生灭变化呢?请大师为我们开示。
        答:禅宗有一则故事,说到八十多岁的赵州禅师,有一次学僧问他一个问题:“劫火洞然,这个坏也不坏?”禅师答:“坏。”又问:“如此则随他去也。”老禅师漫不经心的回答:“随他去。”事后觉得这样的回答似乎不太妥当,于是为了求得心中的落实,赵州禅师以八十高龄,仍然脚踏一双芒鞋,踩遍大地山川,目的在印证自己是否参悟佛法,因而留下了“一句随他语,千山走衲僧”的美谈。
       所谓“劫火洞然”,就是说世界从成立到毁灭的过程,可分为成、住、坏、空四个时期,称为“四劫”。
       当“成劫”之期,有情业力增上,于空间生起微细的风,次第生成风轮、水轮、金轮,慢慢又形成山河、大地、生物等,因此成劫是指器世间与众生世间成立的时期。成劫之后进入“住劫”,此为器世间与众生世间安稳、持续的时期。此一时期,每一中劫有增劫和减劫。每逢减劫时,便有刀兵、疾疫、饥馑等三种灾害产生。住劫以后就到“坏劫”,也就是火、水、风三灾毁坏世界的时期。此期众生世间首先破坏,称为“趣坏”;之后器世间也随之破坏,称为“界坏”。
      也就是在此劫之初,地狱的有情命终之后,不复更生,此后,其余傍生、鬼趣及人、天等的众生也渐次坏灭,有情破坏后,世界出现七个太阳,燃烧成灾,如此经过七次的火灾,把色界初禅天以下的器世界烧坏,此时称为火灾劫,约需十二亿八千万年的时间。
其中三亿四百万年之间,有情的生物先坏;然后一千六百万年之间,自然界再灭坏。
      火灾劫过后,次起水灾,将第二禅天飘荡殆尽,称为水灾劫,大约需要一亿二千八百万年。如此经过七次的水灾,最后产生风灾,将第三禅天以下全部吹落,称为风劫,需要六十四大劫,十亿二千四百万年的时间。
      坏劫之后世界进入“空劫”,此期世界已坏灭,只有色界的第四禅天尚存,其他则全入于长期的空虚中,等待世界又成,又是一个成住坏空的大劫。宇宙就在“成、住、坏、空”的过程中,反复生灭。
      所谓“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面对宇宙毁灭,人生究竟何去何从?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自己去探究、去了解。

 楼主| 发表于 2020-5-16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佛教的宇宙观认为,有情世间依众生果报优劣及苦乐差别,可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个层次,称为“三界”
     “欲界”六天的众生,男女群居,以五欲维系生命,由其善恶欲念流转,而有“六道”受生的果报。“色界”众生已经远离情欲,居于欲界之上,无男女之别,无情爱之念,皆由习“定”而化生,依禅定的深浅粗妙分为四级,共十八天。
     再往上的“无色界天”有四天,此界没有物质,唯以心识住于深妙的禅定,乃纯粹的精神世界。
     凡此“三界”“二十八天”,一旦世界进入上述提及的“坏劫”之期,欲界悉皆坏尽,色界中则有“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等三灾,唯有第四禅不为“大三灾”所坏。所以《法华经•譬喻品》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
       既然世间苦空无常,面对宇宙的生灭,人命的生死存亡,到底如何才能逃脱毁灭和死亡呢?
      最重要的,应该要有信仰!因为“世事由来多缺陷”,唯有“学道求真”才能“免无常”。
       在佛教有真俗二谛,也就是有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之别世间法是有为、有漏,是苦空无常的,世间法里没有一样恒常不变的东西,所以不值得追求唯有超越世间法,才能找到出世间“常乐我净”的涅槃世界,这才是我人最终的归宿。
       学佛的最大利益,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理,诸如世界是怎么形成的?人生的真相是什么?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
       当我们对这一切有了真切的认识之后,就会知道,虽然世界有成住坏空,人生有生老病死,但并非成住坏空、生老病死就什么都没有。成住坏空是循环的,生老病死也不是一死了之;坏空后仍有成住,死后还会复生。
      至在苦空无常的世间法之外,还有一个常乐我净的真实世界存在;
       一旦我们找到了永恒不死的真如佛性,自然就能够超越生死毁灭的界限,也就不会再受世间的众苦交煎了。
        六、古老的中国人相信“人定胜天”,不知道大师是否认同这句话?
      答:人是万物之灵,也是万能的动物,人不但有一双万能的巧手,人的双脚能走遍天下,眼睛能眼观四路,耳朵能耳听八方,尤其人的头脑和心灵更能上天入地所以并非只有上帝才是万能的,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万能的!
      人有无限的能量,例如能早能晚、能冷能热、能饱能饿、能大能小、能前能后、能多能少、能有能无、能贫能富、能荣能辱、能忙能闲,尤其人能成佛,所以人要好自珍惜,不要妄自菲薄。过,人虽然有无限的潜能,但对于“人定胜天”之说,我觉得人不一定要胜过天,人不但要和人和平相处,人与天也要和平共存。
        一般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伟大,但是一旦有了胜负之心,就如赌博有输赢,输了,自己难过,赢了,别人痛苦,就如《法句经》说:“胜则生怨,负则自鄙;去胜负心,无诤自安。”人我之间有了胜负输赢,争执也就层出不穷;如果我们能真心尊重别人的伟大,能诚心拥护、成就别人,自然能化戾气为祥和。
        所以,人不一定要“胜天”,而要“感动天地”人和人之间也不必胜过别人,而要能“以德服人”。做人争强好胜,未必成功;待人处世能够“只从柔处不从刚”,反而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与爱戴。
      社会上很重视“柔性管理”,因为世间上刚硬的东西不一定坚固有力,柔软的东西反而有意想不到的穿透力。例如,滴水可以穿石、温火可以融冰;乃至人体上坚硬的牙齿易断,但柔软的舌头不死就不烂。可见“刚”虽然不是绝对的不好,为人“刚直”有时也有其必要,但刚而锐的东西容易斫伤,所以佛教讲“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刚刀口易伤”,柔性反而能够持久。
------温和柔软的力量和忍耐的力量一样,都是其大无比,所以佛教指导人坐禅,目的就是要培养柔软心,心地柔软的人容易跟人融和相处,心性慈悲柔和的人,往往能制伏顽强于无形。
      因此,人与人、人与天地之间,能够和平共存、相互尊重最好;就像夫妻之间,彼此相爱尊重、相敬如宾,感情必能维持长久。所以做人不要太过刚强好胜,能够发挥人性柔和、善良的一面,过着柔性的人生,我想这是未来社会最需要提倡的。
七、 请问大师,佛教讲的“末法时期”,与基督教的“世界末日”,有什么差异吗?
      答: 在佛教里有这么一则故事。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曾经亲自上忉利天宫为母亲说法,三个月没有回到人间。当时的优填王及大臣、弟子们,非常思念佛陀,就请目犍连尊者利用神通力,带了一个会塑像的人到天上去瞻仰佛陀的样子,然后回到人间,用檀香木塑一尊像,这就是佛像的开始。当三个月后,佛陀从天宫回到人间,雕塑的檀香木佛像竟然会走动,向前迎接真的佛陀,佛陀对着这尊塑像说:“以后末法时代,就要靠你为人天做福田了。”
所谓“末法时代”、“末法时期”,就是佛陀入灭后,依照佛陀教法弘传的情形,分为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
      第一期“正法”时期,是指佛陀灭度后一千年期间,佛弟子对佛陀的教诫还能“依教奉行”,所以能够保存佛陀教法的精神风貌,不遭扭曲,因此称为“正法”时期。这个时期的众生,根基猛利,不但有正法可以依循,而且又肯精进修行,所以证悟得道的人很多
     的一千年,因为距离佛陀灭度时期越久,大众孺慕渴仰的心情愈淡,对佛陀的教法也开始有了不同的观念和认识,因此产生相似于正法的教法,此为“像法”时期。这个时期的众生,不如正法时期的众生善根深厚,因此纵有教法,证果得道者少。
      佛陀灭度二千年后,佛法开始进入“末法”时期。此时期由于众生知见不正、正邪不分、顽强难化、附佛外道横行,因此虽然有教法垂世,但信仰者少,当然更别说修行证果了,所以是“法弱魔强”,是佛法衰颓的时代。
根据佛经的说法,正法、像法时期各约一千年,末法时期则有一万年的时间。现在距佛陀涅槃已经两千多年了,生此“末法时代”的人们,因为不能亲自瞻礼到佛陀的金容,因此常有“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的感慨。
但是尽管“生不逢佛世”是学佛的八难之一,所幸佛陀入灭后还有教法流传后世,众生一样有机会得闻佛法,一样可以依法修行,所以根本不必挂念现在是不是“末法时期”。
 楼主| 发表于 2020-5-16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基督教所谓的“世界末日”,根据圣经的记载,乃缘于耶稣预言“圣殿被毁”;圣殿被毁对犹太人而言,就如同世界末日来临一般,是极其严重的事。后来一些人则把“世界末日”理解为“世界毁灭”,因此每当有人预言何时是世界末日,总会引起一阵的惶恐与不安。
       例如 ,一个名为“耶和华见证人”的基督教非传统新兴教派,自1914年到1975年,曾经四次预言世界末日,但结果一次也没有实现。
      所以------不管“末法时代”或“世界末日”,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只要我们信仰坚定,就不必担忧“末法”或“末日”来临。就如同发生地震,尽管房子震倒了,甚至山河大地都为之摧毁了,但是只要我们的信心不倒,一切都可以重来。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死不了的,就如基督教说“信上帝得永生”其实生命是依因托缘、相续不断的,所以不管有没有信仰,生命都是永生不死的;生命既然不死,又何来“末日”之有?
      八、请问大师,宇宙间真有外层空间,真的有外星人吗?
      答:过去科技不发达,一般人所认知的世界,往往仅限于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例如平常所谓的环游世界,不过是绕地球一周;所谓世界大战,也不过是地球上大规模的国际战争而已。
      然而,现在的天文学家已经证实,地球只是太阳系九个行星之一,而太阳是天河中千万个星辰中的一个,整个宇宙当中如太阳系的银河系又有无量无数千万亿之多,可见太阳系以外尚有其他太阳系,银河系以外尚有其他银河系,宇宙的广大无垠,实在超出以往人类的想象太多。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世界以外还有其他世界,所谓“天外有天”,这种宏观远见,其实在几千年前佛经已经有明确的记载,
       例如------“佛教百科全书”之称的《经律异相》,就详细记载着无数天界的生活活动,不但可以印证现代天文学家的研究,更可以提供未来天文学探究的方向。佛经里还记载着这么一段有趣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讲经的时候,出广长舌相,声音震动无量世界,传送极远。
       弟子当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不相信,怀疑佛陀的音声不可能传到那么遥远的地方,便想一探究竟,于是利用神通飞到十亿佛土以外的佛国。
       在那么远的佛国里,世自在王如来正在说法。就在这时候,有一听众忽然从身上抓到一样东西,惊叫道:“我身上怎么会有一条小毛虫呢?”
      世自在王如来说:“那不是小毛虫,那是从娑婆世界来的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目犍连。”世自在王如来于是对目犍连开示道:“诸佛的威德不是声闻弟子所可以比拟的,也不是用神通所能探测的。”
      从此以后,目犍连就非常相信虚空中确实有无量世界,也确实有无量诸佛。
       从这个故事看来,阿弥陀佛不就是外星人吗?乃至十方无量诸佛菩萨,不都是外层空间的人吗?因此是否真有外星人?外层空间是否有生命的存在?
在佛教“此有故彼有”的理则下,我们这里有,那里也应该会有。
      现在美国已把航天员送上月球,甚至上了火星,科学家也已证实别的星球上确有生命存在的迹象,未来也许有一天真的证实有外层空间人的存在,到了那个时候,地球上的人类对他们而言,就是外层空间的人,因为所谓“外层空间”,只是一种相对的说法,甚至是一个假名。
       真正说来,我们的-----“法身自性”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是无处不遍、无所不在的。
      因此未来希望人间能有多一些像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的壮举,引领人类发现更多的新世界,尤其更重要的是,拓展自己内心的世界。每个人在世间生存,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包括心外的空间与心内的空间。
       心外的空间是指我们生存的外在环境,譬如我们居住的房舍、活动的场所,甚至于宇宙自然界等,都是我们心外的空间。其中尤以“家”是我们最直接、最密切的生活空间,当一个人经过了白天的辛苦工作,到了晚上,总希望回到温暖的家,以养息疲惫的身心;即使一只小鸟,飞过千山万水,也要回到窝巢里栖止。不论“家”也好,“窝”也好,这就是生活的“空间”。
       根据历史记载,古今有不少的战争,都是起因于争夺土地,也就是“空间”的争夺。然而不论是过去的君王诸侯或将相百官,他们的权势威力再大,他们所能到达的空间仍然是有限的;尽管现在的科学文明已经发展至太空时代,美国人已率先把人类送上月球及火星,但是在这个宇宙虚空之中,除了月球、火星之外,还有其他多如恒河沙数的星球,人类还不曾见闻过,更遑论登陆了。
所以,一个人除了有心外的空间,更要有心内的空间,心内的空间就是心胸的开阔。
      在佛法里说------我们的真心本性是不生不死,是永恒如一所以佛教的时空观认为,时间是竖穷三际,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无始无终的;空间则是横遍十方,横亘此方世界、他方世界、十方世界,是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这就是我们心内的空间。
      一个人如果能够把握心内的空间,就能同时获得心外的空间,因为法界之大,其实无非存乎我们的一心之中。因此,只要我们能“心包太虚”,就没有时空的隔阂,就能与宇宙融为一体,如此自然没有自他之别,更无里外之分了。
       九、 佛教讲“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可否请大师针对佛教这种独特的宇宙观,再做一些开示?
         答: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这是说明华严宗的“一真法界”,是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圆融无碍法界。
         在一般人的认知里,一切源于一,一并不代表一切;因为“一”只有一个,“一切”代表很多个。
      但是,在佛教里,认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个不算少,万亿也不算多。例如一朵花、一粒微尘、一颗沙石、一个世界、一个宇宙虚空,都称为“一”,孰大孰小?孰多孰少?一般人总以为一朵花、一粒沙石、一个微尘很小,一个虚空才是大。其实不是,我们说一朵花,从种子种在土壤到萌芽成长,需要雨水的灌溉、肥料的培育、阳光的照耀,还要有风来传播花粉,要有空气来沃养成长等。
     可以说,这一朵花是集合了全宇宙万有的力量,才成为这一朵花;一朵花即等于一个虚空,跟虚空一样大,所以佛教讲“微尘不算小,虚空也不算大”;甚至有“须弥纳芥子,芥子藏须弥”之说。
话说在一座寺院里,挂了一副对联,对联上写着“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
有位读书人看了对联,觉得文理不通,就质问道:“须弥山那么大,藏一粒芥子当然是没有问题,可是小小的芥菜子里如何能容纳得了那么大的须弥山呢?这未免太言过其实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20-5-16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寺院的知客师反问道:“你是读书人,想必听过‘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这两句话吧!现在就请你把一本书放进肚子里!”“一本书怎么能放进肚子里呢?”“万卷书都能读进去,为什么一本书放不进去呢?”
       书生闻言大悟,原来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兼容的。
       其次,佛教讲“万法归一”万法泛指宇宙之间的森罗万象。
       万法既归于一,那么,“一”又归于何处呢? 一归万法。
      “一”是体,“万法”是相,“一”与“万法”就是本体与现象的互存互证。
      所以,一就是多,“一”与“多”不是两个分别的概念,而是同源同流的回环。一个宇宙有------三千世界十亿国土,十亿国土三千世界也只是一个宇宙,所以说“一多不异”、“一多不二”。
      佛教除了主张“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之外,也讲到“刹那不算短,劫波不算长”刹那是佛教计算时间最短的单位,以现在的时间计算,大约等于七十五分之一秒,所谓“少壮一弹指,六十三刹那”在零点零几秒这么短的一刹那,为什么说不短呢?主要是因为在一刹那之间,我们也有可能证悟永恒。所谓永恒无边,是没有时空分别间隔的。
        此外,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可是映照在水中,不管江、湖、河、海,乃至脸盆、茶杯里面,都会有月亮。又如电视节目,虽然只是一个人在电视里表演,全国几百万台的电视机,都可以收看到,这不就是“一即一切”吗?所以,时间、空间在“一”里面,都是非常统一、非常调和的。
       如果我们能够认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能够了解“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就能体会世间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你我都是互为关系的存在,我和你没有太大的距离,没有太多的分别,所谓天下都是有缘人,那么相敬相亲又何必曾相识呢?
      十、 我们知道,宇宙人生都有一定的平衡和规律,当失去了平衡,就会出现灾难和病变。现在随着科 学的发达,往往会破坏这种自然的平衡,请问大师,佛教如何看待科学呢?
   答: 20世纪末,由于科学的发展,诸如电脑的发明、基因的发现,一下对人类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甚至更早之前电灯、电话、飞机的发明,都实现了突破性的变革。
       然而,科学的一日千里,虽然带来医疗科技等各方面的进步,为人类谋福,但相对的也带来灾难,例如火药的发明为世界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乃至改变了大自然的循环定律,破坏了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等,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世间法就是那么奇妙,所谓“一物克一物”、“一法对治一法”,科学发展虽然破坏了世界的平衡,但是人类总是有办法提出对治、改善之道。例如现在电脑网际网路的发明,使得资讯互通迅速,但有人却专门制造病毒破坏电脑,甚至电脑黑客千方百计要入侵电脑,但是不管任何病毒、任何手法的破坏,最终都有破解之道,甚至可以用“防火墙”杜绝,防范未然。由此可见宇宙人生的问题都是环型,是循环不断的。
       另外,世间法是相互对待的,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例如三、四十年前,台湾的电视只有三台无线电视台,那时候看电视觉得很有乐趣;现在有线电视台一下子增加了几十台,常常是这台不好看,换另一台;那一台也不高兴看,再转第三台,结果一台一台不断转换,到最后近百台都没有一台好看,干脆不看算了。过去的报纸只有两、三版,早上花个半小时、一小时就可以看完,每天看报纸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事;现在增加到一、二十版,看到后来觉得好累,甚至因为太多,根本不想看。所以,少未必不好,多也不见得一定好,因为“物极必反”。
        科学尽管再怎么发达,还是有它的极限,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例如:人类利用科技可以登陆极乐世界吗?器官移植可以更换五脏六腑,但是头脑可以移植吗?思想可以移植吗?医学可以改变基因,但可以改变人类的厄运吗?现代科技可以复制牛、羊等动物,但人的业力可以复制吗?
       虽然科学与佛教同是在探讨宇宙和人类的关系,科学的原意为“知识”,是一门利用仪器与学理,专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进行研究与探讨的学问。然而科学的知识是从感官而来,是变幻无常的,今日的定律也许会被明日的定律所推翻,并非永远不变。
       佛教的教理,却是佛陀以至高无上的般若智慧所证悟发现的自然法则,这个“法”是宇宙本有,历久弥新的真理,具有普遍性、永恒性。
      圆觉云:「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幻灭灭故,非幻不灭」真实的不会改变
       所以,从佛教的立场来看科学,佛教其实是指引科学的明灯,在佛教的教理中,蕴涵许多有关精神与物质世界的深邃思想概念,可以提供科学研究发展的构思与方向;另一方面,科学愈发达,则愈能印证佛法的合理性与真实性。
因此佛学的提倡不仅与科学没有抵触,反而在科学的方法与效用上,提供更精确的检证。
      例如,佛经记载------“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如今透过科学仪器,证实此说非虚。
      佛经上常说------十方恒河沙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乃至说虚空无量、法界无尽、国土众生无量无边。佛经所说的虚空、法界、无量无边,今日天文学家已经证实:宇宙中充满了无量无数的银河系、太阳系、星云团、天河、星球等。
      佛教天文学不仅开拓了人类的思想领域,尤其证明佛法并不违背科学,甚至超越科学,因为基本上,佛教不仅教义合乎科学的辩证,而且佛经的组织合乎科学的方法,佛法的修行更合乎科学的精神。
       总之,尽管现代科学的进步日新月异,甚至把人类送上月球,但是能登陆月球,却无法登入人心;尽管现代的医学科技进步,可以替人换肾换心,但是物质的心脏可以更换,我人的真心本性却丝毫无法更替。
        近代西方科学已经察觉到“精神”与“物质”的不可分离,也相信世间万象(物质)的内涵,还有很多是目前科学未能解开的谜题,是未来科学研究努力的目标,但是这些努力仍然是在佛教所说的“缘起性空”的法则下进行
如果这些科学的成就偏重“物质”的研究发展,只会造成----人类心灵的空虚与失控
佛教强调行解并重,并不单是着重在知识的累积,而是在精神意识的豁达与智慧的开展。
      佛教深知“精神是物质的内涵,物质是精神的作用”,因此,佛教能防治某些“科学主义”的弊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20-5-16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请问大师,当我们了解了宇宙人生的种种状况后,应该如何规划这一期的生命?我们要如何才能圆满人生呢?请大师开示。
        答:每个人都应该要有人生规划,孔子“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这就是孔子的生涯规划。我也曾经把自己的一生,以每十年为一个时期,规划出“成长、学习、参学、文学、历史、哲学、伦理、佛学”等人生八个时期,并且最后把一切都回归到“佛法”里,因为在佛法的“一真法界”里,生命才能圆满。
      谈到佛法,佛教并不是不重视知识理论的宗教,佛教是知识再加德行的宗教。在社会上,一般人认为学问技能是为了适应生存所需,但是有学问有技能的人不一定生活得愉快,即使是通达世间的科学、哲学、文学,但对于宇宙人生仍然是枝末的了知,不能彻底明白。
        因为世间的知识是有漏学佛法才是无漏学;世间的知识利害参半,像刚才所说的科学,就是一方面造福人类,一方面也在危害人类。佛教虽然也很重视知识,但佛教的知识是绝对有益而无害的佛教的知识是般若的智慧,般若的智慧是去除自私而从内心获证的知识,不像世间知识从外在的现象上去了解。
       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内在的般若智慧,去除无明愚痴。
        从佛法看------不能了知生死就是愚痴。愚痴也不是完全没有知识,我们从愚痴的“痴”字上可以看出,“痴”字本来是知识的“知”,在知字上面有“病”字头所以知识有了毛病就是愚痴。愚痴是心性的暗昧,没有通达事理的智慧,也就是“无明”。因为愚痴,所以起惑造业,轮回生死,受着无穷的痛苦,不能解脱,不能认识自己。
        但如果从-----“佛性本具”的观点来看每个人都具足成佛的性能与智慧,当初佛陀成道时就曾发出宣言:“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意思是说------人人都有佛性,都可成佛,只因烦恼、无明覆盖,不能见到自己的真如自性,就如明珠蒙尘、乌云蔽日,因此有忧悲苦恼,有生死烦恼,有人我是非,有好坏善恶,有种种的不如意、不满足等,这些都是人生的缺陷。
学佛修行就是要------拂拭心中的尘垢,让我们的心光显现,真如现前,获得一个圆满自在、不生不死、没有人我对待、没有时空限制的解脱境界,这是学佛修行最终的目标。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只有三毒息,三慧朗,才能获得身心自在、欢喜安乐的解脱境界,这就是真如现前、大圆满的世界,也就是证悟的世界。
       因此,人生要如何求得圆满?------唯有学佛才能充实人生、认识人生、证悟人生,只有学佛才能圆满自己、完成自己。
       十二、我们知道佛光山一直在弘扬人间佛教,希望能够建设人间净土,请问大师,要如何建设人间净土?大师理想中的人间净土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净土呢?
       答:在佛教里,净土的总类很多,包括弥勒净土、弥陀净土、药师净土、华藏净土、维摩净土等。各种净土虽然各有其殊胜之处,然而华藏净土是以佛果的境界来看待一切,所以很难被一般众生所理解药师净土虽好,但现代科技文明一日千里,许多已开发国家已经达到药师琉璃净土衣食丰足、住行无缺、医药发达、生活无忧的境地;极乐净土因为须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才能决定往生,似嫌太难;弥勒兜率净土虽然比较简易,但将来仍须下生人间;
      唯心净土主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行者容易认为泛谈;维摩净土虽是不二法门的人间净土,但是若不深究,则容易被误导为在家佛教……因此,人间佛教所要成就的净土,就是融摄各种净土的精华,而又能落实在人间的“佛光净土”。
       所谓“佛光净土”,其实就是一个“佛化的世界”,在佛光净土中,每一个人都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明因识果,广结善缘。佛光净土是一个“善美的世界”,在佛光净土里,大家所看到的都是美丽的事物,所听到的都是悦耳的声音,口中所说的都是良言美语,手中所做的事情都是善行义举。佛光净土是一个“安乐的世界”,在佛光净土里,人与人之间没有嫉妒,只有尊重;没有憎恨,只有祥和;没有贪欲,只有喜舍;没有伤害,只有成就。佛光净土是一个“喜悦的世界”,在佛光净土里,人人都遨游在和煦的春风中,家家共沐在佛法的慈光里,时时都是良辰美日,处处都是般若天地。
       佛光净土也是一个“五乘共法”的净土,五乘就是: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在中国有儒、释、道三教,在西方则有基督教。儒家讲修齐治平,可纲维人伦,等于佛教的“人乘”思想;基督教主张生天,等于佛教的“天乘”思想;道家讲返璞归真、清净无为、任性逍遥,等于佛教的“声闻、缘觉”乘思想。
        人间佛教重视当下的净土,致力于解决人间各种问题,所谓“以出世思想,作入世事业”,属于菩萨乘的思想;主张“人成即佛成”,也就是以声闻、缘觉出世的思想做人天乘入世的事业,进而实践菩萨道的慧业。
       在佛教的五乘中,人天乘的佛教重于入世声闻缘觉乘的佛教重于出世。而佛光净土是具有人天乘入世的精神和声闻缘觉乘出世的思想。佛光净土是以菩萨为目标,自利利他,自度度人,自觉觉人。因此,五乘佛法的调和,就是佛光净土的思想。
        至于佛光净土的建设,主要是透过人间佛教的弘扬,把佛法落实在人间,融入到生活里,深植在每一个人的心田中,让人人心中有佛,则眼睛所看的都是佛的世界,耳中所听的都是佛的声音,口中所说的都是佛的语言,心中所想的都是佛的恩德当身心获得净化,当下就是佛光净土现前,就能过着解脱自在的佛化生活。
        所以,人间佛教所希望建设的佛光净土,是一个富而好礼的人间净土,是一个普世和谐的人间净土,是一个法喜安乐的人间净土,是一个佛光普照的人间净土;在佛光净土里,呈现的是慈悲喜舍的社会,是常乐我净的世界。人间净土的建设,需要传承、接棒,所以未来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把净土建设在人间。
        早在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佛在《华严经》中就明确指出,宇宙是由无数的金字塔形的单元所组成,并把它称为“一真法界”。
         有一点倒是让科学家们说对了,那就是倒金字塔形的宇宙顶端是无限伸展的,伸展到了什么地方去了呢?伸展到了另一个宇宙单元。时空隧道如斯义。

      那么,什么是宇宙的一个单元呢?就像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单元,滴水是大海的一个单元。这就是“一真法界,万亿宇宙,如海世界,渺不可及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5-18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实相


神灵以光存在、以爱体现

神灵以光存在、以爱体现

佛在一切中

佛在一切中

一微尘中有三千大千世界

一微尘中有三千大千世界

世界唯心所现

世界唯心所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8 14: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