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54|回复: 0

[其它话题] 净公上人讲普贤十愿集第二〇卷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5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普贤十愿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普贤十愿集第二〇卷







...固定的,又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你是个有福的人,有智慧、有福德,你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的地理它就变了,变成什么?变成福地了。如果你是个不善的人,是个恶人,无恶不作的人,这个地方风水本来很好,你住到这个地方,两、三年之后,这风水就变坏了,它会随著居住这个人,地理会改变的。为什么?人有感,山川大地它有应。有智、有福德住在这里,真的是风调雨顺,没有一样不好。
  所以我们要学佛,用佛眼看众生,佛眼是看一切众生的法性、佛性,这佛眼看,我们要学这个本事。我们没有办法转识成智,但是如果常常用这个眼来看一切众生,学到相当一个阶段,交光大师所讲的舍识用根慢慢就会了,平等心生起来了,恭敬心生起来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除业障,你都能落实了。这个佛眼看众生消业障比什么方法都消得快,为什么?不再看一切众生的妄想分别执著,不再看这个了。逐渐逐渐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也减轻了,也消融了,是好办法。真的,佛的德号「如盛火」,什么样根性的人,没有不随顺的,没有不满他的愿,帮助他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法性,科学家逐渐逐渐证明是真的,不是假的。下面一个名号:
  【或名持戒。】
  『持戒』千万不要看浅了,为什么?从初发心到妙觉位都不能舍戒,舍戒就堕落了。持戒,地位愈高,功夫愈深,戒愈清净、愈庄严,决定不能够疏忽。从哪里做起?要从小学、从初学认真努力学习。佛对在家学佛的,教导...(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三九卷)  2003/5/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39》)


...,这是没错的。佛菩萨保佑是有条件的,不是没有条件的。佛菩萨凭什么保佑你?用最简单的话说,你要真正为佛菩萨工作,这工作里头不能夹杂一点点私心,不能夹杂丝毫个人的名闻利养,夹杂一点点,感应就没有了。所以老师教导我们「诚」。诚要真诚到极处,「至诚感通」,他老人家写了这四个字给我,告诉我:你一生有没有成就,就在这四个字。这正是跟印光大师一鼻孔出气,我们在《文钞》里面读到,印祖常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要真诚,要敬,真诚心是敬,这真诚表现在外面是敬,敬事,敬人,敬物。儒家,《礼记》里面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所以你的诚从哪里做起?诚从敬做起,诚敬。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礼敬诸佛」,不敬就一点诚意都没有。於是我们学敬事,敬事是对事负责任;敬人,对人知道礼敬;对物,物是讲天地鬼神,讲一切万物。对畜生要敬意,不能轻慢它,为什么?它是人变的,人造不善业,到畜生道投胎。不能它换一个身,你对它就不恭敬,那错了,它这畜生身将来还会变成人身。这两天,我们从网路下载下来,今年一月,纽约鱼市场有一个九公斤的鲤鱼,在被杀之前说话。这一份资料的原文,英文里面讲得详细,翻译好像是报社里头翻的,翻的简略不详细,英文里头详细,最好重新再翻一翻。他说犹太人投胎,投鱼胎,这犹太人死了大概一年的样子,纽约的很多人都认识他,死了才一年,这又回来了。回来变个鱼身,你能不尊敬他吗?这...(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七二卷)  2003/8/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072》)


...这错了。
  什么叫真诚心?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心就是真诚心,至诚心。这心自受用叫做「深心」,深心很不好懂,我为了诸位容易体会,我把「深心」说成「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实在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这是深心,自受用的。真诚心对自己就是清净平等觉,对别人是大慈大悲,就是「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心就是大慈悲心,慈悲心不是对自己的,是对众生的,对自己是清净平等觉。所以我这么多年来讲这菩提心,我就是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虽然罗嗦一点,好懂。我们得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你才「乐求道法」,乐是爱好,我希求道、法,佛道,成佛的方法。成佛的方法,《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法子妙!我们决定不能够放过。所以《华严》、《法华》导归无量寿,就是导归净土,细读《华严》你才真的明白,真的觉悟了。
  我跟同学们讲了多少次,我的根性不利,早年没出家之前,我跟忏云法师住茅蓬,忏云法师教我读《弥陀经》三种注解,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要我把他们的科判划成表解。我对於这科判表解产生兴趣是在茅蓬里面体会到的。教我读《印光大师文钞》,我对净土才起了信心,虽有信心但是没有想修这法门。我的兴趣在经教,就是欢喜理论,疏忽真正修行,到台中亲近李老师还是这毛病。李老师知道,很用心的帮助我,我是有了信心了,也真正发心修净土了,这心不勇猛,...(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七三卷)  2003/8/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073》)


...我们讲净土经里头说了多次,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何以不可思议?隋唐时代祖师大德曾经有这样的开示,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以哪一部经能够承当最究竟、最圆满的代表?几乎各个宗派祖师意见都能够一致推崇《大方广佛华严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7 04: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