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64|回复: 4

[其它] 安士全书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5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安士全书

§重刻安士全书序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最难断者唯淫。最易犯者唯杀。二者之中。淫
则稍知自爱者。犹能制而不犯。然欲其意地清净。了无丝毫蔕芥者。唯断惑证真
之阿罗汉。方能之耳。余则爱染习气。虽有厚薄不同。要皆缠绵固结于心识之中
。从劫至劫。莫能解脱。杀则世皆视为固然。以我之强。陵彼之弱。以彼之肉。
充我之腹。只顾一时适口。谁信历劫酬偿。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
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噉。恶业俱生。穷未来际。古德
云。欲得天下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又云。欲知世间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
声。既有其因。必招其果。不思则已。思之大可畏也。安士先生。恭禀佛敕。特
垂哀愍。因着欲海回狂以戒淫。万善先资以戒杀。征引事实。详示因果。切企举
世之人。同怀干父坤母。民胞物与之真心。永断伤风乱伦。以强陵弱之恶念。又
欲同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将文昌帝君阴骘文。详加注释。俾日用云为。
居心行事。大而治国安民。小而一言一念。咸备法戒。悉存龟鉴。由兹古圣先贤
之主敬慎独。正心诚意。不至徒存空谈而已。如上三种。文词理致。莫不冠古超
今。翼经辅治。因其以奇才妙悟。取佛祖圣贤之心法。而以雅俗同观之笔墨发挥
之故也。虽然。已能戒淫戒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若不了生脱死。安能保其
生生世世。不失操持。则恒生善道。广修福慧。不堕恶趣。彼此酬偿者。有几人
哉。而了生脱死。岂易言乎。唯力修定慧。断惑证真者。方能究竟自由。余则纵
令尊为天帝。上而至于非非想天。福寿八万大劫。皆属被善恶业力之所缚着。随
善恶业力之所轮转耳。因是特依如来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法。荟萃净土经论要
义。辑为一书。名曰西归直指。若能一阅是书。谛信不疑。生信发愿。求生西方
。无论根机之利钝。罪业之轻重。与夫工夫之浅深。但能信愿真切。持佛名号。
无不临命终时。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既往生已。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悟自
心于当念。证觉道于将来。其义理利益。唯证方知。固非笔舌所能形容也。此系
以己信愿。感佛慈悲。感应道交。获斯巨益。校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
其难易奚啻天地悬隔而已。现今外洋各国。大战数年。我国始因意见不同。竟成
南北相攻。加以数年以来。水风旱潦。地震土匪。瘟疫等灾。频迭见告。统计中
外所伤亡者。不下万万。痛心疾首。惨不忍闻。不慧滥厕僧伦。未证道果。徒存
伤世之心。毫无济人之力。有同乡芹浦刘在霄先生者清介之士也。世德相承。笃
佛法。今夏来山见访。谈及近来中外情景。戚然曰。有何妙法。能为救护。余
曰。此是苦果。果必有因。若欲救苦。须令断因。因断则果无从生矣。故经云。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遂将安士全书示之。企其刊板广传。普令见闻。同登觉岸
。先生不胜欢喜。即令其甥赵步云。出资七百元。祈余代任刊事。忆昔戊申。曾
劝李天桂刊板于蜀。彼即祈余作序。后以因缘不具。事竟未行。今蒙刘公毅然赞
成。殆非小缘。窃以袁了凡四训。为改过迁善之嘉言。俞净意一记。为至诚格天
之懿行。其发挥事理。操持工夫。最为严厉纯笃。精详曲尽。因附刊于阴骘文广
义下卷之后。莲池戒杀放生文。为灭残忍魔军之慈悲主帅。省庵不净观等颂。为
灭贪欲魔军之净行猛将。省庵劝发菩提心文。为沈沦苦海众生之普度慈航。爰附
于三种法门之后。譬如添花锦上。置灯镜旁。光华灿烂。悦人心目。果善读之。
则不忠不恕之念。忽尔冰消。自利利他之心。油然云起。从兹步步入胜。渐入渐
深。不知不觉。即凡情而成圣智矣。庶可了生脱死。永出轮回。面礼弥陀。亲蒙
授记。谨为阅此书者贺曰。久沈业海。忽遇慈航。遵行忠恕。归命觉皇。信真愿
切。执谢情亡。感应道交。觐无量光。余详戊申序中。兹不复赘。民国七年岁次
戊午六月十九日古莘释谨述。
  又序
大矣哉吾心本具之道。妙矣哉吾心固有之法。寂照不二。真俗圆融。离念离情。
不生不灭。谓之为有而不有。不有而有。谓之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生佛皆由
此出。圣凡俱莫能名。类明镜之了无一物。而复胡来汉现。犹太虚之远离诸相。
不妨日照云屯。正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本觉心中。圆具诸法。乃如来所证
之无上觉道。亦众生所迷之常住真心。三教圣人。依此心性。各垂教迹。广导
萌。由是尼山抉诚明之奥。作修齐治平之轨。柱史说道德之经。陈长生久视之术
。大觉世尊。称法界性。示真如心。演背尘合觉之道。立不生不灭之宗。虽浅深
大小不同。世出世间有异。要皆不外即吾心本具之理。以发挥演畅之。普令含识
。称性起修。即修显性。消原无之幻妄。复本有之天真。永出迷途。诞登觉岸而
后已也。文昌帝君。于宿世中。心敦五常。躬奉三教。自行化他。惟欲止于至善
。功高德着。遂得职掌文衡。恐末学无知。昧己永劫常住之性。因作文广训。示
吾一十七世之言。妙义无尽。谁测渊源。批注纵多。莫窥堂奥。致令上下千古。
垂训受训。皆有遗憾。不能释然。安士先生。宿植德本。乘愿再来。博极书。
深入经藏。觉世牖民。引为己任。淑身变俗。用示嘉谟。以奇才妙悟之学识。取
灵山泗水之心法。就帝君随机说法之文。着斯民雅俗同观之注。理本于心。词得
其要。征引事实。祛迷云于意地。阐扬义旨。揭慧日于性天。使阅者法法头头。
有所仿效。心心念念。有所警惩。直将帝君一片婆心。彻底掀翻。和盘托出。俾
千古之上。千古之下。垂训受训。悉皆释然。毫无遗憾。而又悲心无既。慈愿莫
穷。欲使斯民推忠恕以笃胞与。息刀兵而享天年。守礼义以彝伦。好令德而远
美色。因着戒杀之书。曰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曰欲海回狂。良由世人杀业最多
。淫业易犯。以故不惮烦劳。谆谆告诫。又以泛修世善。止获人天之福。福尽堕
落。苦毒何所底极。乃宗净土经论。采其逗机语言。集为一书。名曰西归直指。
普使富贵贫贱。老幼男女。或智或愚。
 楼主| 发表于 2020-5-15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若缁若素。同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迥出轮回。直登不退。谢妄业所感之苦。享吾心固有之乐。前三种虽明修行世
善。而亦具了生死法。后一种虽明了生死法。而亦须修行世善。至于惠吉逆凶。
缕析条陈。决疑辨难。理圆词妙。其震聋发瞶之情。有更切于拯溺救焚之势。诚
可以建天地。质鬼神。羽翼六经。扶持名教。允为善世第一奇书。与寻常善书。
不可同日而语。不谓之菩萨乘本愿轮。现居士身。说法度生者。吾不信也。不慧
少读儒书。罔知孔孟之心传。长学佛乘。未悟如来之性体。迄今年临知命。见等
面墙。徒有乐善之心。毫无利人之力。欲将此书。刊刻流布。无奈贫无卓锥。兼
以懒于募缘。因是多年。未偿所愿。西蜀居士李天桂。夙具灵根。笃修善行。企
得无上佛法。朝礼普陀名山。于法雨禅寺。偶然会遇。若非宿缘有在。何以邂逅
如斯。乃屈膝问法。询求出要。余因示以力敦伦常。精修净业。自利利他。唯此
为要。若能躬行无玷。方可感化同人。倘所行不符所言。乃奉法反以坏法。彼世
之德不加修。而善不力迁者。非无修德迁善之资。乃无良师益友以身率之故也。
即赠以此书。令详悉披阅。务使己之动作云为。与书之指示训诲。相契相合。无
少参差。庶几可耳。彼遂若获至宝。庆幸无已。发愿刊板。用广流通。又祈作序
。普告同人。因不揣固陋。略述颠末。其有欲致君泽民。修身齐家。教子孙以希
圣贤。悟心性以了生死者。请熟读而力行之。当不以吾言为谬妄也。
  又序
曩者予未学佛。客有以周安士先生全书示予者。予翻阅数篇。即愤形于色。有不
欲观之者矣。客惊询曰。子何为其然也。予曰。安士先生所言。与某先生大相龃
龉。子以安士先生所言为是。然则某先生所言非欤。客笑曰。子气太盛。此岂斗
诤法哉。某先生与安士先生。其造诣均非我辈所及。我不敢以蜉蝣撼大树。子乃
欲以萤火烧须弥耶。是非姑不具论。今设有人于此。不知有后世。不信有因果。
而炽然为恶。又设有人于此。亦知有后世。亦信有因果。而炽然为善。此二人者
。孰优孰劣。予亦笑应之曰。子何视予之卑也。此而不辨优劣。殆有鼻而不知香
臭者欤。客曰。然则子亦何惑于安士先生之全书也。予曰。子虽善辨。然惠迪之
吉。从逆之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若是者吾儒亦言
之屡矣。何必广引佛经乎。客曰。子殆未之深思也。盖因果报应之理。非合三世
则不圆。而三世因果之详。惟佛一人乃能说。故安士先生不避讥嫌。大声疾呼。
警寐者而使觉。亦犹某先生著书传后之心也。予意稍平。因复笑曰。子姑竟其说
。奚复藏头露尾。为客乃正色而告曰。某先生所言。世间法也。安士先生所言。
世间法而通于出世间法者也。言言血泪。字字金錍。其苦口丁宁。诚心教诫。虽
贤父兄之训其子弟。殆有过之。无弗及也。全书具在。子归而求之。有余师矣。
奚必予之喋喋不休耶。客遂留以授予。予因再拜受而读之。初紬绎其文辞。继会
归其旨趣。忽觉豁然贯通。悲喜交集。如迷途值导师。如重病服良药。如昏衢得
宝炬。如苦海遇慈航。不禁喟然而叹曰。若不获观是书。几于一生虚度矣。然非
善友如曩客者。则予亦终其身。不知有后世。不信有因果而已矣。嗟乎。人身难
得。妙法难闻。受苦三途。是谁招报。昔人云。曾为浪子偏怜客。因书获观是书
之缘起。以告后之读是书者。
阴骘文广义原序
易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书言。作善。降之百祥。左氏言。祸福无门。惟人
所召。故知福善祸淫。乃宇宙中必然之理。三教宗旨。无异同也。儒者闻因果之
说。出于释氏。遂以惠迪从逆。吉凶影响之事。尽归佛门。谓人死无复有后世。
善恶不皆有报。而无忌惮者。遂乐得为小人矣。文昌帝君。现圣贤身而为说法。
着阴骘文。以训士子。发端即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明乎人生必有后世。
未尝断灭也。继之以如我存心。天必锡福。明乎善恶必有征应。纤毫不爽也。迨
其篇终。直曰。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尤见救世
苦心。真诚切挚。非皆吾儒所当奉以周旋。罔敢陨越者乎。玉峰周子。纵观三教
之书。折衷百家之论。为之句诠字释。缕析条分。而又推广其未尽之旨。发所未
闻。扫尽迂腐之庸谈。大破管窥之陋说。滔滔十万余言。号为阴骘文广义。萧子
颂僖读而快之。惜其剞劂未半。即捐赀领袖。又得顾子受祺。金子尧封。罗子允
枚。协力襄赞。于是清河昆仲。踵而成之。工既竣。周子索序于余。余读讫叹曰
。君可谓垂训以格人非。敝邑诸公。可称捐赀以成人美。善与善遇。相得益彰。
但愿见者闻者。身体力行。更相化导。罔俾 元皇宝训。徒托空言。则相与有成
者。又不独在二三君子矣。跂予望之。娄东唐孙华撰。
文昌帝君阴骘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
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于是训于
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
。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
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忠主孝亲。敬兄信友。或奉真
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
雀。矜孤恤寡。敬老怜贫。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家富提
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斗称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婢待之宽恕。岂宜备
责苛求。印造经文。创修寺院。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烦。或买物而放
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
济人渡。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勿谋人之财
产。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
姻。勿因私?。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权势而辱善良。
勿恃富豪而欺穷困。善人则亲近之。
 楼主| 发表于 2020-5-15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
睫。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翦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崎
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垂训以格人非。捐赀以成人美。作事须循天理。出
言要顺人心。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
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
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目次
  上卷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    
     
未尝虐民酷吏 酷虐改行
救人之难 奇冤立判 除暴佑良
济人之急 贫富富贫
悯人之孤 慰友重泉
容人之过 举不避仇
广行阴骘上格苍穹 清河善政 雪山大仙
人能如我存心 
天必锡汝以福 欲界六天 色界十八天 无色界四天 附问答二则
于是训于人曰 
  
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   
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  
救蚁中状元之选 救蚁延龄 蚁王报德
埋蛇享宰相之荣 方便行杀 毙蛇抵命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  
       
  
  
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利物利人  
修善修福  
正直代天行化 检校善恶
慈祥为国救民 设法救民 帝君示敕
忠主 鞠躬尽瘁 主为画像
孝亲   
敬兄 爱敬交至 至性感人 
信友 千里赴约 度友全信
或奉真朝斗  
或拜佛念经    
报答四恩  
广行三教   
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  
矜孤恤寡  
敬老怜贫 牛杀三人 鬼能止焚
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 饿夫酬德 速得贵子
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 掩骸现果 作子酬恩
家富提携亲戚 菜羹得名 大愉快事
岁饥赈济邻朋   
斗称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  
奴婢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   
  下卷
印造经文    
创修寺院   
舍药材以拯疾苦  
施茶水以解渴烦 施水福报 以水卖贫
或买物而放生   
或持斋而戒杀     
举步常看虫蚁 忍渴护虫
禁火莫烧山林 以身济兽 烧虫受谴
点夜灯以照人行 贫女施灯 窃油现果
造河船以济人渡 志存济溺
勿登山而网禽鸟 鹦鹉始末 鸽得人身 骨节寸断
勿临水而毒鱼虾 神鱼送子 鳝救回禄
勿宰耕牛  
勿弃字纸 焚经绝后 捐灰减算 弃文速果
勿谋人之财产  
勿妒人之技能 十子异疾
勿淫人之妻女   
勿唆人之争讼  
勿坏人之名利 入闱偿业
勿破人之婚姻 得书改过 离书现果
勿因私?使人兄弟不和 邑神示罚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诱子倾家
勿倚权势而辱善良  
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不欺穷困 动人恻隐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   
  
常须隐恶扬善  
不可口是心非 咒诅酷报 一目准誓
翦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 
修数百年崎岖之路 七十里塘 镕锡灌闸
造千万人来往之桥  
垂训以格人非 立命之学 国策去毒
捐赀以成人美 乐善不倦
作事须循天理  
出言要顺人心  
见先哲于羹墙 
慎独知于衾影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  
近报则在自己   
远报则在儿孙  
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补阙安士先生。撰辑此书。事理文义。悉皆周到。唯于帝君末后一世。及于
公治狱。窦氏济人。宋郊救蚁。叔敖埋蛇五事。皆未曾录。或以他书俱载。后世
咸知。故略之耳。然未曾博览者。不得而知。实为一大憾事。因按阴骘文注证。
录而补之于此。则事实明晰。而原文了不更动也。释印光识。
 帝君末后一世
帝君生于晋。姓张。讳亚。越人也。后徙蜀。即梓潼居焉。其人俊雅洒落。其文
明丽浩荡。为蜀中宗师。感时事。托为方外游。及门诸子。建祠祀之。题曰文昌
君。唐玄宗僖宗。避寇入蜀。显灵拥护。难平。诏封晋王。后人加称曰帝。盖尊
之也。
  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
汉于公。东海人。为县狱吏。郡有孝妇。寡居守节。养姑甚谨。姑恐妨其嫁。自
缢死。姑女诬告妇迫死其母。妇不能辨。公争之不得。孝妇死。东海旱三年。后
太守来。公白其冤。祭孝妇墓。遂雨。凡所平决。民皆允服。公门坏。父老谋治
之。公曰。可高大其门。令容驷马车盖。我治狱多阴德。并无冤枉。子孙必有兴
者。后其子定国。果为丞相。封平西侯。孙永侣。为御史大夫。
  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
五代窦禹钧。燕山人。年三十外无子。梦祖父告曰。汝不但无子。且不寿。宜早
修德以回天。禹钧由是力行善事。有家人盗钱二百千。自书券系幼女背。曰永卖
此女。以偿所负。遂遯。公怜之焚券养女。及笄择配嫁之。同宗外戚。有丧不能
举。出钱葬之。有女不能嫁。出钱嫁之。公量每岁所入。除伏腊供给外。悉以济
人。家唯俭素。无金玉之饰。无衣帛之妾。于宅南建书院。聚书数千卷。延师课
四方孤寒之士。厚其廪饩。由公显者甚众。不久连生五子。皆聪明俊伟。复梦祖
父告曰。汝数年来。功德浩大。名挂天曹。延寿三纪。五子俱显荣。汝当益加勉
励。无惰初心也。后长子仪。礼部尚书。次子俨。礼部侍郎。三子侃。左补阙。
四子偁。右谏议大夫。参大政。五子僖。起居郎。八孙皆贵。公享寿八十有二。
无病谈笑而逝。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
芳。
  救蚁中状元之选
宋宋郊。宋祁。兄弟同在太学。有僧相之曰。小宋大魁天下。大宋不失科甲。后
春试毕。僧见大宋贺曰。似曾活数百万生命者。郊笑曰。贫儒何力及此。僧曰。
蠕动之物皆命也。郊曰有蚁穴为暴雨所浸。吾编竹桥渡之。岂此是耶。僧曰是矣
。小宋今当大魁。公终不出其下。及唱第。祁果状元。章献太后。谓弟不可先兄
。乃易郊第一。祁第十。始信僧言不谬。
  埋蛇享宰相之荣
楚孙叔敖。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及归。忧而不食。母问其故。泣对曰
。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今儿见之。恐弃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后人又
见。已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必获善报。汝必兴于楚。
 楼主| 发表于 2020-5-15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果为
令尹。执楚政。
集中援引三教书目
书经礼记周礼周书异记
孔子集语左传列子墨子传
史记正义汉书资治通鉴皇明通纪
文献通考晋书梁书北魏史
隋书唐书宋史金史
古史谈苑史林隋唐纪事梦溪笔谈
朝野佥载昌黎文集小学苏州府志
松江府志吉安府旧志瑞州府志南昌府志
袁州府志昆山县志铜仁府志名臣言行录
圣学宗传韵语阳秋琐闱管见日知录
学仕要箴绣虎轩次集荒政备览功过格
广仁录广慈编笔乘三教平心论
华严经大般若经大宝积经楞严经
大集经大方广总持经大阿弥陀经法华经
三千佛名经大般涅盘经阿阇世王受决经弥勒下生经
杂宝藏经贤愚因缘经法句喻经楼炭正法经
出曜经折伏罗汉经日明菩萨经业报差别经
优婆塞戒经禅秘要经百缘经树提伽经
发觉净心经五母子经阿育王经正法念处经
起世因本经分别功德经卢至长者经杂譬喻经
福报经付法藏经大藏一览四分律
沙弥律金刚经解婆沙论大智度论
立世阿毘昙论法界安立图经律异相梁皇宝忏
水忏缘起传灯录梁高僧传宏明集
佛祖通载法苑珠林金汤编天人感通记
护法论法喜志尚直尚理编汉法本内传
冥详记冥报拾遗缁门崇行录竹窗三笔
解脱要门现果随录文昌化书老子升玄经
太上清净经大权菩萨经灵宝经步虚经
上品大戒经上清经道藏珐輪经消魔安志经
道藏全集注仙珠玉净明真经感应篇劝惩录
长生要旨云笈七笺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
昆山 周梦颜安士氏述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
〔发明〕篇中所言。皆帝君现身说法。故以吾字发其端。曰一十七世。特将吾身
中亘古亘今。生生不坏之物。指示后人也。人惟生不知来。死不知去。便谓形神
消灭。无复来生。所以肆行罔忌。帝君深惧此种自误误人。流毒不浅。故以自己
之一十七世。晓然正告天下也。帝君既有一十七世。则吾侪皆有一十七世。由是
将为善。思及身后之福。必果。将为不善。思及身后之福。必不果。识得此篇开
端语。亦思过半矣。◎人读善书。每心粗气浮。不能沈思默会。即如吾字。身字
。未有不蒙笼混看者。若识得吾可为身。身不可为吾。方知吾是主人。身是客矣
。主则旷劫长存。无生无死。客则改形易相。乍去乍来。譬如远行之人。或乘舟
坐轿。或跃马驱车。种种更变。人无更变。舟车轿马。身也。乘舟车轿马者。吾
也。又如人作戏。或扮帝王。或扮官吏。或扮乞儿。种种改易。人无改易。帝王
官吏乞儿。身也。扮帝王官吏乞儿者。吾也。以一身言之。其能视听者。身也。
所以视听者。吾也。身唯有生死。故目至老而渐昏。耳至老而渐塞。吾唯无生死
。故目虽昏。而所以视者不昏。耳虽塞。而所以听者不塞。是故大人从其大体。
身能为吾用。小人从其小体。吾反被身用也。◎既可以十七世。即可以十七劫。
即可以无量无边劫。帝君之吾无穷。则吾辈之吾亦无穷矣。既可以士身。可以大
夫身。即可以天龙八部地狱鬼畜身。帝君之身无定。则吾辈之身亦无定矣。且托
生既多。则宿世父母六亲亦多。帝君宿缘既多。则吾辈宿缘亦多矣。然则吾者主
人也。一十七世。旦暮也。为者。机缘也。士大夫。傀儡也。身者。革囊也。诚
难与俗人道也。◎前世后世。犹之昨日来朝。吾生合下自有。并非佛家造出。譬
如五脏六腑。本在病人自己腹中。奈何因其出诸医人之口。竟视为药笼中物乎。
◎人若无有后世。不受轮回。则世间便有多少不平事。即圣贤议论。亦有无征不
信者矣。且如孔子言仁者寿。力称颜子之仁。而颜反夭矣。极恶盗跖之不仁。而
跖偏寿矣。君子枉自为君子。小人乐得为小人。何以成其为造物。唯有前世后世
以为销算。而后善有所劝。恶有所惩。上帝不受混帐之名。孔子可免无稽之谤。
大矣哉。一十七世之说也。◎虚无寂灭之学。非吾儒所痛恨乎。既已恨之。不可
身自蹈之。今之述佛理以劝世者。必曰作善得福。作恶得祸。明有因果。幽有鬼
神。已往者是前生。未来者为后世。步步据实。试问虚无二字。如何可加。而谤
佛者。则以地狱天堂为荒诞。前世后世为渺茫。谓此身来无消息。去无踪影。静
言思之。恰中虚无二字之病。学佛者之言曰。肉躯虽有败坏。真性原无生死。而
谤佛者辄云。无有前生。无复后世。夫曰舍一身复受一身。则是虽寂而不寂。虽
灭而不灭也。若其舍一身不复受一身。则是一寂而长寂。一灭而永灭矣。平心自
揣。试问寂灭二字。毕竟谁当受之。嗟乎。身若侏儒。而反讥防风氏为短小。亦
已过矣。◎以刀杀人。不过斩人肉躯。若言无有后世。直是断人慧命。斩肉躯者
。害止一生。断慧命者。杀及世世。故知劝人改恶修善。犹是第二层工夫。先须
辨明既有今世。必有来生。方是根本切要语。◎无后世之语。出之凶恶小人。人
皆轻而忽之。譬诸投鸩毒于臭食之中。噉者自少。故其为害浅。若出之正人君子
。人必尊而信之。譬若置砒霜于膏粱之内。食者必多。故其为害深。苟能侃侃凿
凿。唯以救世为心。不作以顺为正之妾妇。则其阴功大矣。◎吾辈一为书生。即
有书生习气。闻三世轮回。无论不信。即信。亦不肯出诸口。今悟一十七世之说
。出自帝君宝训。可明目张胆告人矣。何则。向惟不知有后世。所以屈指将来。
光阴无几。今悟肉躯虽死。真性不亡。可知当身寿算。原来地久天长。是能易短
命为长年者。此一十七世之说也。向惟不知有前生。故见天帝天仙。帝王卿相。
不觉自顾渺小。今知六道轮回。互为高下。则夫豪贵之途。宿生何者不历。是能
等贫贱于富贵者。此一十七世之说也。向惟昧于宿因。故每逢失意。不免怨尤。
今悟荣枯得失。皆宿业所招。则虽横逆相加。亦可安然忍受。是能消忿怒为和平
者。此一十七世之说也。向惟不达祸福。所以无恶不为。今知行善始足庇身。损
人适以害己。则暗室屋漏之中。自存战兢惕厉之想。是能化贪残为良善者。此一
十七世之说也。向惟不信因果。故见善人得祸。恶人得福。便谓天道难凭。今能
参观前世后世。则知福善祸淫。本是毫发无爽。是能转愚痴为智慧者。此一十七
世之说也。识得此言真意味。何劳读尽五车书。
 楼主| 发表于 2020-5-15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附征事
天赐兴儒 帝君曰。予方游人间。至会稽山阴。见一隐者。年五十许。焚香叩天
祈嗣。时仲春丙夜。天文焕烂。张宿昭然在上。而隐者适姓张。予于是生焉。然
予乡翦发文身。习为夷俗。予既成童。心甚不乐。乃寻冠履。自习礼文。内外莫
不以予为异。及其久也。从予者什有七八。一日有耆旧谒予父。口诵唐虞大训数
篇。曰。中国有使人传此。予好之。就彼习焉。随口记授无遗。于是愿学者。从
而习之。皆以予为师焉。 〔按〕孔子之生也。以圣母祷之于尼山。帝君之生
 也。以圣父祈之于苍昊。诞生皆不凡矣。然孔子振木铎于周之衰。而显示微言
于万世。帝君扬文教于周之盛。而阴操黜陟于千秋。岂非为道不同。同归于治者
哉。
补衮和衷 帝君曰。予在周成王时。姓张。名善勋。成王置予于言路。时虽盛明
。而忧君忧国。未尝少懈。方王少时。听政于周公。后常怀不平。予恐左右得乘
间也。每以君臣始终祸福几微为戒。而谏草屡焚。人无见者。故公之东征。虽四
国流言。召公不悦。而卒能保全者。予亦
少有力焉。 〔按〕张氏本黄帝后裔。帝君降生。在周武王乙巳岁。其后示现。
每多姓张。世传二月初三日。为圣诞者。止据帝君生于晋武帝太康八年之一世也
。若论帝君多生以来。则自元旦以至除夕。何日而非圣诞耶。
惇睦亲族 帝君曰。予在京周十年。久违桑梓。一日见周公鸱鸮诗。恻然有感。
因告老乞骸。既归里。见族人多贫。遂兴义庄。困乏者。周急之。疾病者。疗治
之。男女长成者。婚嫁之。子弟俊秀者。教养之。闻风者
翕然相效。义庄滋广。 〔按〕时帝君以岐黄之术济人。经理义庄。皆帝君之子
也。
初闻佛理 帝君曰。予在朝时。闻方外之言曰。西方之国。有大圣人。不言而自
化。无为而自理。以慈悲为主。以方便为门。以斋戒为常。以寂灭为乐。视死生
如朝暮。等恩仇如梦觉。无忧喜悲愤之情。盖知浮生不久。而求无生者也。予尝
慕之。及辞荣归。道逢隐者。行歌于市。深契于衷。予乃下车拜恳。行歌子仰天
而叹。指予以心印。授予以正诀曰。此西方圣人归寂法也。子能念而习之。可度
生死。证无量寿。若得到于彼岸。则可成正觉。如中道而废。犹不失为神仙。予
受教后。尘缘既毕。百虑俱灰。时值仲秋。会集亲朋。留颂而逝。
 〔按〕或疑佛教自汉明帝时。方传东土。帝君当日。何自而闻方外之言。然历
观记载。乃知西周之时。此间已有佛法。周昭王二十六年四月初八。为释迦如来
降诞之辰。其时但见日有重轮。五色祥光。入贯太微。照四方。宫殿震动。河
井泛溢。王命太史苏由筮之。得干之九五。曰。此西方圣人降诞之相。却后千年
。教法来此。王命镌石记之。置南郊祠前。至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
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穆王造中天台以居之。故山西五台山。及终南山
。仓颉造书台。檀台山。数处。皆有穆王所造佛寺古迹。而列子。仲尼篇。亦引
孔子之言曰。吾闻西方有大圣人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
荡乎。民无能名焉。又尝考秦缪公时。扶风得一石像。缪公不识。置马?中。公
骤得疾。梦天神谪谴。问诸侍臣。由余答曰。臣闻周穆王时。有化人来。云是佛
神。穆王信之。于终南山。作中天台。高千余尺。址基现在。又于仓颉台。造三
会道场。君今所患。得毋此耶。缪公曰。近得一石人。衣冠非今所制。今在马坊
。将非此欤。由余见之。骇曰。是矣。公迎置净处。像忽放光。缪公以
 为瞋怒也。宰三牲祭之。时有善神。擎掷远处。公大惧。以问由余。由余曰。
臣闻佛好清净。不进酒肉。爱惜物命。如保赤子。君欲祠之。果饼而已。公大悦
。欲造佛像。而无其人。由余曰。昔穆王造寺之侧。应有工匠。遂于仓颉台南村
。得一老人名王安者。年已一百八十。自言曾于三会道场。见人造之。今年老不
能。于是复于他村。购得四人。造一铜像。公喜。于土台上建重阁。高三百尺。
以供养之。时号为高四台。而扬雄刘向。寻觅藏书。往往见有佛经。然则孔子所
语。及帝君所闻。有自来矣。惜教未东来。言之略耳。
情动入胎 帝君曰。予既迁化。将往西方。适至洞庭君山。爱其胜境。因少留焉
。予时上无君相临制之威。下无骨肉系累之念。超然物外。此乐何穷。久之。有
二仙童。自天而下。以予为君山主宰。兼洞庭水治。一日见一妇人。年三十余。
呼号而来。祭且祝曰。良人不幸。得罪于君。窜死南荒。家乡万里。旅榇难归。
痛念堂有二亲。身怀六甲。若山川神灵。察吾夫君。以忠获罪。怜吾姑嫜。暮景
无依。使得诞生一男。以续张氏。纵妾命不保。亦无憾焉。予在云路中。不胜其
悲。涕泗从出。忽身堕妇怀。懵然无觉。久之。闻人语曰。是男是男。
予开目视之。身在浴盆中。盖已生世矣。 〔按〕生死海中。一经耽染。便成堕
落。苟非大修行人。未有独往独来。不迷真性者。帝君宿生闻道。本欲为西方之
行。特以一念恋着山水。遂被洞庭君山粘住。纵意中绝无作山灵河伯之想。不觉
已堕血食之神矣。至于心怜张妇之祷。本一片善念。岂料遂为其子。然而情之所
注。便堕其怀。迨见身在浴盆。即欲毅然跳出。不可得矣。帝君此际犹乃尔。何
况茫茫业识人。
不愧孝友 帝君曰。予皇考姓张。讳无忌。事周厉王。为保氏。时王耻闻过失。
至于监谤。怒皇考谏诤。窜死番阳。时予尚幼。从母黄氏。迎丧。归葬河朔。十
岁就外学。名予曰忠嗣。追先志也。既冠。王父平子。字予曰仲。母氏慈祥明辨
。笃于教训。值宣王即位。诏先朝臣子。死于非辜者。咸录其后。予禀母命。诣
京师。登肺石以自明。有诏复皇考官。谥曰献。仍以予为保氏。予先有兄允思。
不幸早世。母氏痛之。遂以次子楙阳。承其后。以慰母心。王母赵氏终。王父寻
亦不起。予以孙承子。服斩衰三年。哀毁闻于中外。时以孝友称予。字而不名。
 〔按〕此即诗所谓张仲孝友也。帝君母夫人乃前日祷于君山之妇。未为母之时
。帝君受其拜。既为母子后。彼复受帝君拜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8 12: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