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6|回复: 1

[法师开示] 「上自下然和尚」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5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 自下然和尚 宣讲 ~
经文是: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这是阿难问的,假如无明,就是你看不到。这个无明不是我们讲的那个无明,是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灯光的无明时,就是没有任何的名相现前时。
明不见者。在这没有明的地方你认为有不见,你说:「我看不到了。」我都看不到,那谁看得到、看不到?谁看到这个暗处?是谁在觉得有暗?
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若是你还能够见到暗,眼前一片黑暗,你不是见暗吗?不然怎么知道眼前一片黑暗呢?这只是没有灯光,没有日光,没有月光,无明而已,他不是什么?他不是说你的见性没了,不是真正你以为真的不见了。不见,你怎么会觉得你眼前都还是觉得一片黑暗呢?这就表示我们众生凡夫以前过去放纵已心,累劫以来捉持尘相之中的执受太深。只要在执受之中,不能够好像能够满足他现前六根之中的所有的一切的感受,自己所适应的感受,他就会好像觉得失去,在这得失上面妄心得失,就忘记得失,不见了,没有见了,好像没有什么了,好像就成了种种断灭。其实在这种感受上的,不管你觉得感受上的断灭,或者一时得不到的心中的枯渴,不都是觉心吗?在这个上面没有所谓的断灭、不断灭,他哪有什么所谓的断灭、不断灭?因为你觉得断灭都还是觉,不然你怎么知道断灭?更何况说你觉得无见?
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若在暗的时候,因为看不道明相,一切东西看不到他的种种表相,就见不到那些相,因为无,就是没有明,就是无明,所以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你在暗的时候,你认为是不见。
今在明时。就是在有光亮的时候,在有日月灯光三种光明的时候,你当下不能见暗了,也看不到暗了。所以今在明时不见暗相,你是不是也有一个不见?你是不是还是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因为你不能见暗。见暗之时,你说:见不到明叫不见。见明时见不到暗,那不也是叫不见吗?这只是在这文句上面,就是念念之间提携行者,提携一个学人,你念念之间慢慢导归你的终趣,导归你将来的所有一切当下的发心。不是在感受上面,妄言断言说自己有得有失,是见、是不见,是觉、是不觉,这不是在这上面说不觉。一般的凡夫都是在感受上面都妄想说的不觉,纵然说你都已经知道不觉了,好像念念之间要找到一个心中觉悟的心里面的一个方向了,但是是抓着这种分别,是在这个上面说的不觉,你还是流转。什么叫这种上面说的不觉?你以为你不见到自己的觉心,所以这叫不觉。希望我将来见到觉心。光当下这一句话之中就有什么?就能够听得出来,行者对如是心故还是茫然的。
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那个相中都叫不见,仔细思惟下面那句话:若复二相,自相𣣋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若复?若者,如也。复者是什么?交感,二法交感。本来都是觉,你只是随缘时有种种差别,二法的种种,在好就知道坏,在坏就知道好。「在好知道坏,在坏知道好」就交感,可是你看到坏时就不能见好,你看到好时坏相就灭,那也是交感。那是因为交感,才能够起成如是相生相克。就是因为觉体随缘交感时,你才会有如是感受上的相生相克。
若复二相,如交感二相,自相𣣋。他不过就是自相在感受上面的,如是相状之中的,如是起伏变迁,叫做𣣋夺。但非汝见性,于中暂无。是你见性暂无吗?你的觉心暂无吗?要是在这上面体会若是能够深刻,将来慢慢熟悉以后,你在每一个当下用量就不一样,思惟、用法、下手处就不一样。因为你道理明白了,每一个念头上面当下观照,用的心思不同,就叫下手处。然后如是渐增,如是熟悉,就叫修行了。不然你以为修行在哪里开始的?这叫闻思修入三摩地。
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当下都叫见,这是什么?这个二俱名见,不是说刻意还在这《楞严经》中,世尊还在为众生立种种见,而是告诉你,既然叫觉,没有一法叫不觉。这个名见,就让你打破过去妄执在末梢的种种见与不见。因为在末梢的见与不见之中是相互凌灭的,是这样不断的往复的,有见之时就会觉得有不见,但是不管见与不见,二俱名见,那是超越你末梢的执受。你见见之时是见,见不见时还是见,怎么不是见?他不是在这上面立见,而是为你打破一切名字,叫做二俱名见。先打破一切名字,但打破这个名字时,他为了让你知道是这一念心不是断灭,所以用的世间的名字叫做见,叫二俱名见。
云何不见?怎么会说不见呢?明明都叫见,当下就叫见,你都见,每天都在用,看到不见时还在见,怎么会说你不见?你为什么还要再说不见?是要你打破那些见与不见的名字。
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当你见到明相时,见不是明吧?见若是明时,暗相来时,你不知道暗吗?见不是明。见暗之时,见不是暗。有的人会怀疑:虽然不是,那明跟暗是什么?在明在暗是什么?这就是凡夫,堕落在感受前尘太久,在明在暗是什么?光这一句疑问,心中的疑虑就表示什么?你还有多分的力量锁在前尘。要知道他根本就是浑然一体时,在明在暗是什么?就是见。
就好像镜子照色之时,不明白是镜体的人才会指着镜色是什么。你说:镜子照色之时镜子非色。那镜色是什么?所以你在这上面还在妄分:有个镜子,有个镜色。镜子照色之时镜子非色,这一句你懂了,但是你还是妄执,还有一个镜色。告诉你,镜子照色之时,这照色不是像我手比的这样子有二相,镜子照色就在那一点上。镜子照色之时,其实就是镜体现时,镜色是什么?不就是镜子吗?表示心熟这道理时,你浑然就在镜色这上面体会的是镜子,根本不会有疑惑问:「镜色是什么??还有疑惑,那表示你于体于用还在搅乱,还在流转。
明白是镜体,一体是镜体时,你说镜色,不过是名字而已。为什么说是名字而已?这话要讲清楚:明白是一体时,我们虽然未证,但是你能够想「我明白是镜体」,但看到镜色时,虽然叫他叫镜色,但我明白是镜体,所以我说这镜色时,我有离开我明白是镜体这个道理说他是镜色吗?不会吧?你不会离开这道理,所以说他是镜色时,你也是明白他是镜体。
觉心也是一样,你明白是觉体时,感觉是什么?觉心。感觉是觉心,所以将来呢?你在任何感觉不必避开他,根本不住,但是你这不住的这一念心随时都起成感觉,叫大觉,大圆满觉。要是不能起成感觉,怎么叫觉心呢?怎么叫智慧呢?过去你堕在感觉受感觉的势力,你是凡夫。将来明白感觉,你站在觉体上明白感觉,叫大智文殊。那叫做明白一切法,叫一切智。怎么会一样?那完全不一样的作用。这个要懂得下手处。
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这已经在这四句之中在破了。尤其是《楞严》,是开智慧的《楞严》。前面若是已经懂了,后面的文句,你每念一次,心中都能够得到疏解一次。将来慢慢这些文字在心中熟了以后,你心中得到大疏解时,纵然未证,但是你已经不像凡夫的用度。你已经不是凡夫的思惟用度,就是《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讲的打破心意识。把你心意识整体打破,就不是过去凡夫的心意识。能够懂得打破心意识的人,把这意识的组织,过去的程序全体换掉,那是真忏悔,那叫真精进。这种人,佛说是真佛子,将来必证菩提。
见塞之时,见非是塞。你已经清楚了,念念之间在这上面慢慢体会这些声音,念念在你心中,念念熟悉,提携自己,让自己绝对熟悉。
然后四义成就。这些四种道理都成就了,你明白了吗?成就了就是熟悉了,一定要到熟悉为止叫成就。你不要看到经译经文讲四义成就,你不成就,那还什么叫做解经呢?那还什么叫贯穿呢?你要慢慢的在这句话中慢慢体会,提携,体会。
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就是这觉心在种种作用上,见闻觉知都叫见。见现前时,你在见时仿佛就有所见。因为这觉心必定能见,在见之时,就好像能见所见。我所谓的必定能见,不是我们讲的能所的能,是根本讲到性中的大能,那个能就是什么?就是释迦。释迦叫什么?释迦,不要忘记他有两个能,能仁能寂,能也,那是性中的能。因为有这个能,所以作用上面是不是就感觉到,所以他在感受的作用时,就分一个能见所见,能所。后面你要是抓的能所的那个能,还不是你这一个能够入世化佛的大能,智能。你看到这个能才见到佛,叫做释迦,叫做化佛。化佛就是入世时,他化现一切觉体。凡夫看到的是喜怒哀乐,佛看到的喜怒哀乐就是化现的觉,从觉化觉,就是觉。凡夫看到觉,从觉化觉时,从此以后打散在众生相中是喜是怒,是哀是乐。
行者就要在过去喜怒哀乐这些众生相时,回头供养他根本的佛性,在《法华经》中叫做为一切众生授记作佛,在《净土经》中就叫做每当清旦,各以衣裓,盛众鲜花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你要看得到一切,都知道是觉了,因为你不能够再说他是感觉。你要在感觉之中体会他就是觉,供养他方十万亿佛。那个心中清清明明清清朗朗。在每一个感觉最初现前时叫清旦。最初冒头时,那个清旦,你就要开始供养,拿你心中的,为什么叫衣裓在装?衣裓就是你披的法衣。衣就是法服,你现在行者念念之间心中的身形的庄严是衣裓。裓字,也是从一个衣服的衣字旁,旁边是一个戒,戒律的戒,你不能违背如是的律动,违背如是觉体的律动,就败坏衣裓。要明白觉体的律动,你念念之间都在如是智慧上开发,那叫做皆以衣裓,盛众鲜花,供养他方十万亿佛。
那都是作用,哪一个经典不是下手处?为什么你在一切经典之中都能看到?这在觉心上面,虽然他讲的是世间的种种形态,但是你都能够总会,会到你心中变成行者下手的思惟呢?就是刚刚讲的功。功德的功,你用到那力量了,所有的文字就会摄入你现在所专精的力量中。要用到上面,你才叫做佛弟。用不到,你在外面说「多闻无功,不要多闻,只要一句什么」,都叫谤佛。谤得不是哪个西方他方的佛,谤得是你自己的佛性,你起的是无明,也带动大家念念之间断灭佛种,那是真谤佛。断灭觉知,断灭觉照,那是很恐怖的事情。
(待續)

自然法語ZJL074 演無見之妙見,入不聞之圓聞.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5-15 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續)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这个「非是」是什么?非是,你不要讲错「他不是见,见不是见。」这个「非是」不是这么样初浅的解释。非是,当然用凡夫,要把他讲的很深很玄深也很难,但是有一句话可以体会他就是非是,这里面的精髓那叫什么?不可举陈叫做非是。见非是见,见见之时,他在任何见中,你不能举陈。举就是举起来的举,陈就是耳东陈,不可以举陈。你在任何见现前时,既然有见见,因为见,觉心能,现前的时候就有见见,有能见所见的一切的感受,见见现前。但是这个见见你能举陈他是谁吗?在后面的所见,我们把后面的所见当成用好了,你在后面所见的用体上面,你指他是见吗?他没有能见,体中能见我们把他当体好了,体中作用,体用现前,你哪有后面的用体,用中现的体?你能举后面是见吗?不是嘛,后面没有前面,哪有后面?没有能见,哪有后面?你能举能见是见吗?不能嘛,能见没有所见能见能安立吗?能见空无,他不是形态,他不是形状,这叫见非是见。你不可以举陈,你在哪里举陈?

因为前面你都知道见色之时,见非是色。讲的这句「见色之时,见非是色」,你是已经明白了,不是抓在色中说是见的。你是看到色时,知道见的根本非色的豁达。既然是在见的非色的豁达,同样你就在色中,已然在色中也已经豁达。假如在色,见色你不豁达,那你又怎么会知道见在见色之时见中的豁达?

这些话听起来好像饶舌,将来你就会在心中不断的反复用得上,所以才知道,汉传佛教为什么祖师常常有这些语言的变化。既然如此,当然在任何作用上面你不会抓着后面说是见,也不会堕在前面说是见,前面要后面有用体现前是见,用体现前是要有体用能够作用才有用体,你指哪个是见?你指哪个到底是见?这是要你打破一切,你才能够遍立一切。

同样反过来讲,因为明白遍立一切处,也表示你真的是打破一切名相处,方向你才打破,叫见非是见。你已经慢慢知道,那不是文字上的解释,那是根本你慢慢体会心中的豁达,你是哪个见?不是。不是哪个见,你不知道能见、所见、那些见见吗?清楚!为什么那么清楚呢?觉心就是如此,法尔如是。他现前就是这样的相,他现前就有见见的相,但是你能够抓着见见说是见是觉吗?甚至你抓的哪个见说是见吗?不会。为什么?因为根本浑然一体,哪里抓?这个叫做什么?这个叫豁达,你心里明白道理后的心性的豁达。叫见非是见。

见犹离见。离字叫什么?叫不住,不住为离。见犹离见,见在一切现前时,见根本离见,于体上不住,现前是用体;用体上不住,全然是体用。既然刚刚讲已经知道见非是见,知道根本不住,根本一切离。一切离不是离后面那个见而已,是连你说有一个见体的清静都离,因为这个见体的清静就是后面所随缘的作用而已,叫见犹离见,那是一步一步慢慢体会。

见不能及。随着见不能及,及者在中国字上叫逮也。逮就是什么?逮,逮捕的逮,逮捕。及者,逮也。就是什么?捉持,你不会去捉持。捕呢?逮捕就有点像捕风捉影,你不会在后面捉持那影像影尘,捉持说他是见。见不能及,这句话就要告诉你,就是这四句中最末的一句,已然告诉行者,行者心中已经念念之间在这道理上慢慢纯熟以后,念念心中的超然,见不能及。你不会刻意去捉持哪个见。前面都已经知道,见非是见,见犹离见,你还会捉持吗?你根本彼此不会再互相捉影捕风,在那边及,在里面不断的捉持,叫见不能及。

假如说明白这样的道理,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这就是阿难在问佛时,在这一卷经中问说因缘跟自然及合和相。这些都是觉心现觉时就仿佛有因缘,觉心现觉时,就似乎有自然相,法尔如是,所以作用上面就是自然。他一定能够称这种缘起,就是因缘。在觉心随缘当下,就感觉到你在这因缘之中不都是合和吗?虽然现前时,在好时已经看不到坏,在坏时也就不见好,但是好能知坏,坏能知好,好是坏的前因,坏是好的过去的流转因。都是流转因,你不知道吗?知道。作用上都是这一切,你不清楚吗?清楚。清楚上面,你还捉持到底是因缘,还是自然,还是合和吗?

所以佛是要告诉你,这一些相中,在作用上从觉入觉,法尔如是,浑然如此。但是你明白法尔,明白浑然的那个意思是什么?你明白时,就好像你看到镜色,人家说为什么镜色会变化?他就是如此,法性如是。你为什么能够知道法性如是?因为你已经站到镜体,根本看镜色就是镜体,何妨任其镜色发挥?就是如是而已。所以叫做云何你还在复说因缘、自然及合和相?这个因缘自然就是什么?你还在那边捕捉,还在那边捉持什么?你还在这边一直妄执那个菩提心,那个大觉心性是什么?你觉得这一切的都是。但是你明白这一切都是时,你会堕在哪个一上说这是一切吗?不会!

这是汉传佛教最深的逻辑:当你明白这一切时,你反而是根本不堕一切处。听得懂吗?这是逻辑。你明白这一切时,就是不堕一切处;不堕一切处,那就是一都不堕,一法都不堕,那叫不住。不住是什么?念念遍知。因为你念念遍知,我才能说你不住嘛。假如你根本没有念念遍知,我干嘛说你不住?



「文字初稿节自《重讲大佛顶首楞严经》0005-上自下然法师 宣讲」

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8 12: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