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61|回复: 1

[其它话题] 无量寿经(第二十集)南无阿弥陀佛2020051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4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1992年无量寿经讲记全60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无量寿经  (第二十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20



  普贤十愿底下的一条是第七「请佛住世」,这一条也非常的重要。假如只是请佛来给我们说法,毕竟利根的人很少,有几个人听一次经就会开悟?大部分人的根性比较迟钝,那就必须要长期的熏习。如果真正能够达到长期熏习的效果,一定要请佛常住在这个地方。

  在我们中国过去的道场,可以说都是专科大学,而且建立之后,有许多是几百年、一千多年不断的讲经教学,所以成就的人就很多很多了。我们看近代的情形,虽然表面上看佛法挺兴盛的,实际上看不到一个有成就的人,原因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一个法师常住在一个地方,讲一次经讲完就走了,正是古人所谓「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只可以说他到这里来做一点佛教宣传的工作,充其量让大家对佛法多了解一点、多认识一点;除此之外,其它的效果都谈不上,这是我们要重视的。

  像我们在台湾,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建立「台中莲社」,他在台中四十年如一日,没有到其它地方去暂住过;不要说住的久,暂住都没有。他到外面去,人家请他弘法讲经顶多只有一、两天,可以说四十多年没有离开台中,台中成就的人有这么多,与这个关系很大。

  同时佛法修学一定要一门深入,这一点决定不能够疏忽。特别是修行,自己还没有成就的时候,要守住一门;等到真正开悟了,悟后起修,那就可以涉猎其它的法门,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这在佛门讲参学;没有到这个程度,一定要守一门,这是自古以来教学都不离的一个原则。

  但是现代人修学就不一样了,可以说与古人这个方式恰恰相反。现在一入门就是博学多闻,样样都学,样样都接触,样样都听,样样都看,结果不知道哪一个法门好,不晓得应该走哪一条路;换句话说,反而迷失了方向。这个样子不仅是浪费时间,实在讲把自己清净心扰乱了,清净心变成混浊了,这是非常大的伤害。纵然遇到真正的善知识,他也没有法子帮助你,所以这是我们应当要注意的。

  请佛住世,一个道场一个老师,我们始终就跟他一个人,接受一个人的指导,不但有成就,而且成就快速,教学的效果才能真正的见到。在今天,真正在佛法上有造诣、有修行的人愈来愈少了,我们到什么地方去亲近善知识?这在学道人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换句话说,我们今天修学的环境不如古人,但是得科技的发达、交通便捷,在这一方面可以补救一点,但是还有许许多多条件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不难想到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教我们老实念佛,唯独这个法门自己修学比较容易,不须要依靠善知识时常的教导,只要你老实念,你就决定成功;除这个法门之外,离开善友,就很难自己成就。所以这个法门在现在这个时代,实在讲是最为契机了。

  第八愿是「常随佛学」。我们学佛,「学佛」跟「佛学」是两桩事情。「佛学」是把佛法当作一门学术来研究,与了生死、出轮回不相干。「学佛」就不然,佛是我们的典型,佛是我们的榜样,我要学的跟他一模一样,他能成佛,我也要成佛。

  这一句里面,关键的字在「常随」,常是不可以间断的;间断,那就不叫常随了。也许我们要问,佛在世的时候,我可以跟他学;佛不在世了,我很想常随佛学,我到哪里去学?一切大乘经典里面所说的,都是佛的言行,都是佛的存心,所以依照大乘经典修学,就是常随佛学。

  一切大乘经里面,特别是这一部经,这一部经是什么?这一部经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愿、阿弥陀佛的行,都在这一部经上;我们如果能够死心塌地依照这一部经典来修学,这不是跟一般的佛学,是常随阿弥陀佛学,跟他学了,这是我们在第八愿很具体的举出来。这一部经典,不但要熟,不但要正确的理解,而且要把它变成自己的心愿行为,这个就是普贤菩萨的第八愿。

  第九愿是「恒顺众生」。众生有迷有悟,迷的多,觉悟的少;纵然觉悟,觉悟的程度不相等,一定要随顺,决定不能勉强。譬如这个法门,我们自己明白了、认识了,它是所有法门里面最究竟、最圆满、至高无上的法门,我们认识了;但是还有许许多多虽然觉悟了,他不承认,他不能接受,这个时候怎么办?要随他去,不要勉强,勉强不得的。诸佛如来都不能勉强一个众生,我们有什么能力?这个一定要知道。有勉强劝人的心,自己就会生烦恼;换句话就,障碍了自己往生的法门,这是不值得的。

  你有大慈悲心,怜悯这一些众生,先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在那里成菩萨、成佛之后,这些众生无论他在哪一道流转,你都会看得清清楚楚,看得明明白白,他到什么时候需要这个法门,你就可以把这个法门传授给他,正是佛家所说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是慈悲到极处。

  一定要他善根成熟,什么叫成熟?你给他介绍的时候,他欢喜接受,他不怀疑,他能够理解,他能够认真的去修持,这个人就是善根成熟。善根没有成熟,帮助他一把,帮他成熟;没有善根的人,帮他种善根,这就好了,这就是恒顺众生。

  至于众生的习气烦恼更应当随顺,不要去计较。为什么不要去计较?因为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世间一切人一切事,得过且过,何必跟他们认真?何必生烦恼?修行人我们只要过一个基本的生活,衣服穿得暖,三餐能吃得饱,有一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
 楼主| 发表于 2020-5-14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足矣!别的不要了。人家要的都给他,人家不要的我们来享受。我们的目标跟他不一样,他要继续搞六道轮回,我们今天真正觉悟了,轮回太苦,希望这一生在这个世间是最后的一次,最后身,来生不干了。下一次再到这个世界来,一定是佛菩萨的身分,乘愿再来,是应化来的,不是真正来受报的,是来度众生的。所以什么事情都可以随顺,都应当随顺,不要去计较。

  最后一条「普皆回向」。佛法里面对于回向非常重视,为什么要回向?回向是破执着,你就晓得这个很重要;把自己所修学一切功德,我都不要了,都送给一切众生。这个话如果听不明白,我们说的再粗俗一点,譬如我种的很多福报,我有大福,我不享福,我把我的福报分给大家共享,这叫回向;决定不自己独享,分给一切大众共享。不回向,你所修的福报功德是有范围的、有限的;一回向,你的福德、功德变成无限的。

  怎么变的?唯心所变,你的心量大,所以把你的福德、功德、智慧统统变大了。佛与大菩萨他们的智慧、福德不可思议,原因是他们的心量不可思议。经典上常说,他们的心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周是周遍,他的度量多大?周遍法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他的心量,所以他的福德、智慧才是圆满的。

  这些我们要学,回向给众生、回向给菩提、回向给实际。实际就是真如本体,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求的;除此之外,都不是我们需要的。这个十愿里面,回向显示出普遍广大的意思,恒顺众生显示真正贤德,从这里能够体会到普贤菩萨名号的甚深含义。

  普贤菩萨在《华严经》里面明白的告诉我们,他发愿求生西方净土,文殊菩萨也不例外;不但这两尊菩萨求生净土,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等于说那个大会里面的全体,都能遵从普贤菩萨这个十大愿王,向往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华严会上的一桩大事。这正是弥陀大愿,我们还没有讲到,四十八愿第三十六愿的广述。

  可见这一会的大众,我们在前面看到大比丘众、菩萨众,乃至于后面讲的在家的贤护等十六正士,这是在家的等觉菩萨。如果我们深深体会到这一句经文的含义,一定会想到释迦牟尼佛与这一些听众,统统是从西方极乐世界来的,个个都是普贤大士的化身,是到这儿来唱戏,表演给我们看的;他的真实面目,统统是从西方极乐世界出来的,到十方世界普遍去招生,把这个法门来推荐、来介绍,所以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

  十愿是纲领、是总纲,十愿一展开,就是无量无边的大愿,愿愿都是度众生,都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圆满佛道。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一切功德法是什么?从一般大乘经里面来讲是如来,就是成佛之后,他所住的果地,这是佛的境界;没有成佛之前,我们通称为因地;修因证果,这是如来果地的境界,是一切圆满的功德法。

  若就本经来说,诸佛如来究竟圆满的功德法,就是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佛教我们念佛,佛自己也念佛;佛教我们心里面常常有阿弥陀佛,诸佛如来心里头也是有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切圆满的功德法,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知道的人不多。知道的人,没有一个不死心塌地去念,一时一刻他也不会休息。你要问他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这六个字是一切诸佛如来究竟圆满的功德法。

  下面这是赞叹与会的这一些菩萨,他们自行化他圆满的功德,也就是把心里面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如何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下面给我们讲这些。

  【游步十方。行权方便。】

  这个住,不能住在那里不动,住着不动,就不起作用了,那就不叫功德。不叫功德,叫什么?叫享受,只有自利,不能利人。自利不碍利人,利人也不妨碍自利,这个功德才是究竟圆满。所以这一些菩萨「游步十方」,十方世界哪个地方众生缘成熟了,他就到那里去度化众生,把这个法门跟大家讲解,也就是讲这一部《无量寿经》,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

  「行权方便」,权是权巧,我们一般讲善巧方便,这个权就是善巧的意思,他所表演的恰到好处;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分;《楞严》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你见到诸佛菩萨就会非常欢喜,为什么?是你喜欢那一种人,他就变那一种人;喜欢什么样的相貌,他就现什么相貌;一切都叫你称心如意,你才愿意学,才欢喜学。如果示现这个相貌,一看就讨厌,他有再好的东西,你也没办法接受。所以随心现量,这是大权方便。

  【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这一句话是双关语,「究竟彼岸」是成佛。菩萨没成佛,菩萨要成佛,菩萨这样做,目的是为了自己成佛,这是一个意思;他把成佛这个方法,介绍给大众,希望大众个个都成佛,这是帮助他成佛。所以,这一句是自他双关语。

  我们要问成佛的方法,「入佛法藏」,藏就是藏在这个地方。成佛的方法藏在哪里?指的就是这一部经;你深入这一部经论,就是入佛法藏。依照这个方法修行,这个方法修行的纲领很简单,「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换句话说,念佛成佛是究竟彼岸。这两句统统落实在本经,统统落实在执持名号。

  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其它的经典可以放下,心安了;没搞清楚,放不下。怕什么?怕这一本不够,还要多学一点;搞清楚之后,才知道原来所有一切经论都在里头。拿到这个,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全在此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无量无边法门,也统统在里头。这才晓得,这一部经是一切诸佛经典里面的大总持法门,真正不可思议!

  下面举出事实,他们这个菩萨的事业,这些菩萨、这些诸佛每天究竟在干什么?我们看看他在做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效法的,值得我们学习的。

  【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

  刚才我们说出佛菩萨随类化身,随类化身要一样一样的讲解,那个经文就太长、太啰嗦了,没有这个必要。随类化身举一个,化什么样的身分?佛的身分。诸位想一想,以佛的身分能出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1 17: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