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561|回复: 5

[其它] 《赛斯资料》关于人念头创造物质实相与佛说起心动念都是造业一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9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赛斯资料》关于人的念头创造物质实相与佛说起心动念都是造业一致
      
  (本文摘自上个世纪末美国出版的珍·罗伯兹著、王季庆译来自灵界的信息《赛斯资料》中《心灵的探险》书)

  文中提到人的念头创造物质实相与佛说起心动念都是造业一致,其中“架构一”是指物质实相,包括人的身体在内;“架构二”指意识架构(主要是来自内我,相当于第八识阿赖耶识),“基本假设”是指众生的共识(集体意识,佛经称为共业)),它们形成生活环境等(即佛经说的依报)。
**      

**下面,是摘的内容:

**

**     你的经验象一块布,而这块布是你透过了你自己的信念与期盼织出来的。你心目中对自己以及对实相的本质所抱的观念,样样都影响到你的思想与你的情绪。你把你自己对实相所抱的信念当作是一项真理,几乎连问都不问,因为每样事情看起来都这么的顺理成章。对你而言,这些事情其本身就是一种事实的“声明“,明显得连审视一下都是多余的。

  因此,你就对这些事予以全盘的接受了,极少想到去怀疑一下。你把所有的这些当成是实相本应有的特性来接受,根本就不认识这其实只不过是你自己对实相所抱的信念而已……它们变成了一种“无形的假设”,但它们依然渲染了你的经验。[《个人实相的本质》]

  一个信念是一个念头——附带着“期望”。

  我们不停地在思考。我们的每一念在“架构二”里都有一个真实性。每一个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实存”,“有觉性的能量”的一个单位,由那有觉性的能量之完形——“内我”——中生起,资讯和知识在那个架构里发生不断的相互作用。

  但并非所有的念头都在“架构一”里变得具体化了,只有在其后有足够情感强度的那些才具体化——思想与想要具体化的期望或渴望合在一起。有时候,那期望或渴望是建立在自我对实相的评估上——它预期或想要看到具体显现的东西——而有时,则纯粹是建立在内我知道什么对其成长有好处上面。每当一个充满了情感的念头变得为你所觉察时,内我自动地由这内在经验形成一个物质上的“对等物”,以使自我能在物质实相里体验那个念头。这经常在发生,而你的内我(及其他的内我)时时刻刻都在创造又重创物质世界。

  这些物质的“对等物”是以电磁单位(赛斯称之为EE单位)的方式由内我的能量形成的,EE单位是当这有觉性的能量(或意识)在一个情感的高峰时所“散发”出来的原子之下的粒子,它们组成了我们物质世界的每样东西——空气、我们的身体、岩石、建筑物。透过内我的欲望和意向,这些单位向外散发以形成原子和分子、细胞及器官,而终至那整个的伪装系统——我们的物质实相。我们看见“在外面”的那些东西,是我们的内在主观经验凝固了的形式——凝固了的意念!我们的身体以及在我们世界里的每样东西都是由内我的集体努力所组织、建造并维护,以便看见它们自己在三度空间的实相里“客观化”。意识的力量和本质就是如此!

  那么,这就是实相被创造出来的方式——经由预期性的想法。那就是赛斯的意思,当他一再重复声明说我们透过我们的信念创造我们的实相,而如果我们想改变我们的实相,我们首先必须发现我们对它所抱的信念。他强调这些信念是“有意识的”这个事实——而非隐藏在我们心中某个不可触及的部分里。但它们“可能”对我们而言是“看不见的”,因为我们把它们当作是关于实相的“事实”而非对它的信念。

  举例来说,我们全都有的对实相的一个信念是夜晚随白天而至。而就因为我们全都相信这是如此,它就是如此。我们的信念创造我们的实相——那就是指藉由默想我们的实相,我们能发现我们的信念。

  赛斯称刚才提到的那种信念为“基本假设”——我们所有人都同意把我们的存在建立于其上的那些概念。所有的实相系统(其数无穷)都有一套基本假设,那是任何想在那系统内运作的人所必须遵循的。例如,在我们的实相里,我们对空间时间的想法即为基本假设。但在其他实相里,它们却不一定适用。

  当然,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基本假设而期望在这实相里运作——除非我们能有法子使在这实相里的每个有意识的实存都同时改变到某些其他经过协议的假设上。但我们每个人都持有好象是对实相的基本假设的许多其他信念。其中之一也许是:“我很胖。”你对自己说:“我很胖这个事实是有关实相的一个事实。”可是,事实却是,你相信你很胖,所以你很胖。但你的胖并非关于这实相的一个基本假设,也不是在这实相里的每一个人所同意的对生存条件的一个信念。不管你是否肥胖,这个实相将继续存在,因此“我很胖”是个你能够改变的信念。但首先你必须彻底了解“我很胖”真的是个信念而非一个事实,相信那点之后,你就能改变那信念,因而改变你的实相。

**

**(愿人人亲近善知识,完善善根,消除无明业障,早日修成无上菩提正果)

**


 楼主| 发表于 2020-5-17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赛斯资料谈人的思想意识如何变成物质现象

( 摘自上个世纪美国出版的珍·罗伯兹著、王季庆译来自灵界信息的《赛斯资料:时空之外》第五章 思想如何形成物质(第524-525课)

在本书中, 赛斯指出,人的灵魂实际就是高度能量的聚合体,无任何形状和质量,但可以变成任何形状的东西。他从科学角度解释了意识如何创造了物质实相的过程:人的意识就是能量。人的每个意识活动(包括情绪念头思想等)都会产生一个意识单位即“电磁单位”(EE单位)。这个电磁单位会一直存在,同样的电磁会相互吸引,待时机成熟或者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转变成各种物质现象。各种物质,实际上就是能量的聚合体。这正是佛经所说第八识阿赖耶识变成宇宙万物的真相,“现行熏种子、种子生现行”。



第524课 1970年4月20日 星期一 晚上9:18

珍今晚不太舒服,但是她决定坐下等开始,看看有何发展。她开始说话时速度相当慢,而且眼睛大多时是闭着的。

晚安!

“赛斯晚安!”

开始写书。你们的物质世界依靠你们生存于其中及将注意力集中在里面才得以存在,物质宇宙对于不生存于其中的人来说完全不具实质。

其他种类意识的生命混住于你们世界相同的“空间”之中,他们感觉不到你们的物质事件,因为他们伪装系统的结构与你们的不同。你们感觉不到他们,一般说来他们也感觉不到你们。不过这只是一般性的说法,因为你们的生存空间在许多点的确会“重合”。

这些点你们可以称之为“双重空间”,其中含藏着极大的潜在能量,这些“调和点”的确是空间重叠的地方。有几处主要的“调和点”,其中在数理上确有不可思议之能量;次要的调查和点则数目很多。

九点二十九分,停顿很久。

有四个绝对的调和点贯穿所有的空间,这几个调和点是能量流通的孔道,也是世界与间无形的通路,更是一个“变压带”,供应你们继续创造的能量。(此段中有多次的停顿)

你们的空间中有许多“次调和点”。你们以后会知道,这些点非常重要,能使你们思想及情感转化为物质事物。当思想或情感到达相当的强度时,便自动会吸引这些次调和点的能量,将此一思想或情感充分充电,并予以放大——非指尺寸的放大——这些点会对你们称之为时间及空间的东西造成冲击,所以在时空中有些点——这也是你们的说法——因为气旺而会较其他地方更有助益,在那儿思想及物质都能得到高度充电,以实际角度来说,就是建筑物能保存得很久,而附着于物质形象上的精神力量也能久存,比如说金字塔便是一个例子。

九点五十分 在此提供你们或者数学家几个线索:在所有这些主调和点及次调和点的四周,地心引力总是不断的、细微的在改变,物质定律都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动摇。次调和点具有辅助性的功能,以加强那形成各种世界的无形能量之网。虽然所有调和点都是纯能量的聚集或痕迹,但是主调和点与绝对调和点之间的能量差异极大,次调和点与次调和点之间的能量亦不同。

你们可以休息一下。

九点五十七分。珍觉得好一些了,她听到说话速度缓慢的情形相当吃惊,在出神中,她对于自己的停顿没有感觉,对停顿的次数也不知道,她说:“我没有时间的感觉,我的空间是满满的,我不知道如何来形容这种感觉。”

十点十七分以相同的情形继续。

这些调和点都是能量浓缩聚集的地方。次要的调和点比比皆是,以实际的角度来说,它们影响你们的日常生活,在有些地方盖房子或建筑物较其他地方更好,因为在这些点上你们的健康与活力更得助益,同时植物也会生长得更好,种种有利的条件以乎皆已齐备。

有些人能直觉得感觉到这些点的邻近范围,它们与此世界以某种角度相接。调和点本身绝非物质的——也就是说我们看不见那些点。这些点可以用数学方法推算出来。总之它们是一种浓缩能量的形态,可以让人感觉得出来。

十点二十三分 在某一特定房间中,某一特别区域的植物生长的会比其他区域好,当然这是指各处都具备同样必须条件——如光线——的情形下而言。人们的空间中到处散存着这些调和点,所以形成了一些看不见的角度。

十点二十六分 以下是我的简化说法:有些“外围”角度有利于生长及活动的条件较少。我们谈及这些角度时固然以三度空间的观念来看,实际上它们是多重空间性的。不过这些角度的性质不是本书的主题,也不可能在此详加解释。它们有些时候活动力比较强,但是这与调和点的本质及时间本身无关,而是因为其他因素影响的结果,不过目前我们暂时按下不提。

十点三十一分 “浓缩能量点”是由你们正常范围内的情感来驱动的,你们的情感及感觉能激动这些调和点而不管你们知道还是不知道点的存在。大量的“能”因情感或感受的驱动而附诸于你原来发出的想法或感受上,以加速感受及思想投射形成物质事物。不论情感的成分是什么,这种能量附加的情况只与其强度有关。

换句话说,这些点就像隐形的电厂,由足够强度的情感或思想所驱动。这些电厂以一种无选择的态度强化任何足以驱动它的情感或思想。

我们这一段资料进行的速度很慢,因为这些资料你们不熟悉,而且主要也是因为我想尽可能正确的说明这件事情。由于鲁柏缺乏深入的科学知识,我不得不仔细设计说话的方式。

你们可以休息一下。

十点三十九分到十一点四分休息。

用非常简化的方式来说:任何意识主观的感觉都自动会变成一种电磁能量的单位,这些单位存在于物质事物的“底层”,人们可以称之为尚未转变为物质的初素。

这些电磁能量单位由种种各样的意识中自然流出,它们是意识在受到刺激之下所反应而形成的无形东西。它们极少单独存在,而以特定的法则结合。它们的形相及脉动状态时时在改变,而它们“时限”的久暂则依其初发时的强度而定——也就是说由初发时其背后思想、情感、刺激或反应的强度而决定它们存在的久暂。

十一点二十一分 在这里我仍旧里非常简化的方式来说:在某种情况下,这些电磁能量单位凝固成了物质,那些具高强度的电磁能量单位便自动的驱动了前面所说的次调和点,调和点助长了将高强度电磁单位转化为物质的速度——这是用你们的话来说——对这些单位来说,分子就像星球这么大。原子、分子、星球以及这些电磁能量单位,其实是源自同一法则的不同显现与存在而已,由于你们处于一个相对的状况中,你们只执著于某种特别的时空,使得它们变得似乎是这么不可想像。

每一个思想或情感皆是以一个或一组电磁能量单位的方式存在,加上调和点的助长,它们通常以物质的形态出现。这种物质事物的显现,出自一种“中性”的“结果”,而不论其思想与情感的本质为何。心灵的影像加上强烈的情感便是相关的物质事物、环境与事件发生的蓝图。

口述完毕,有问题吗?

“没有。”

我们的第五章进行得很好。我深深祝福两位,晚安!

“赛斯晚安!非常谢谢你。”晚上十一点三十二分。



第525课 1970年4月22日 星期三 晚上9:14

赛斯今晚先说了四页我们私人的事情,所以我们将之删除了,休息完毕后由十点零三分继续正题。

所以情感或思想或心灵影像的强度是决定物质化的重要因素。

强度是电磁能量单位聚集的核心。用你们的话来说:核心的强度越大,物质化的速度就越快,不论其心灵影像是属于恐怖的还是愉快的都一样。所以这儿产生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你的心灵活动很强烈,而你们以很生动的方式想像各种情景,那么这些情景便很快的就会形成物质事件;如果你们的思想高度的悲观,尽念着大灭难就要来临,那么这些想法就会忠实的复制于生活之中。

你们心中想像力及内在感受愈强,则你对内在感受转成实物方法的了解就愈显重要。在概念一理,你们的思想及情感就开始进行转换实物的历程。如果你们刚好住在调和环境强的地方,即是我称之为“传导性不寻常”的地方,而恰好你们思想的本质又悲观,那么你们会不断生病,遭遇灭难,因为所有的思想在这个环境中都会被助以能量。反之,若你们的情感及主观感觉都相当平衡、乐观、而具建议性的创造力,那么你们会有不寻常的好运道,因为你们乐观的预测很快就会实现。

大致说来,在美国西岸、部分东岸、犹他州、大湖区、芝加哥区域、明尼阿波利斯区域及一些西南区位处极佳之调和活动区,在这些地方物质化较快出现,因此建设性及破坏性的因素都非常高。

十点二十分 请等会儿。这些调和点促成原子及分子活动的情形恰如太阳促进植物之生长。调和点促进原子及分子的活动,并且大大助长了其协调合作的能力,使得它们趋向于群聚在一起,进而结合成各种结构。

调和点放大并加强了潜藏于物质内本然自发的能力,令之成为一个“心灵发电机”,推动尚未变为物质的东西转化为物质。

现在你们可以休息一下。

十点二十五分休息到十点三十八分。

这本书不是技术方面的著作,所以此时此地不宜详细讨论这些调和点的作用、性质或效果;也不必深论电磁能量单位——我刚才提及它们是意识自然流出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各位明白思想与情感经由一定的方法及定律形成了物质,虽然这些法则及定律目前尚不为人知。

在其他的资料中,我会另行详述这些过程,供愿意进一步研究的人,或愿意由科学角度来看的人参考。我们在此讨论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涉及到“人”的多重空间性,它们容许你们将主观的感受转成三度空间的物质。在我停止谈论这个题目前,我必须强调:所有的意识——包括细胞的意识——皆在放出这种东西,其差异仅在程度的大小而已;它们使你们整个大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电磁网,由这个网中,形成了物质的各种粒子。

讨论这个题目可以写一整本书,所以目前只概括说明。我所提供的这些主要及绝对调和点“位置”的资料会对你们大有裨益。你们对你们的技术所造出来的建筑物、道路等感到十分骄傲,但是若以之与一些“过去”的建筑物相比之下,就会发现你们所造的并不神奇。

在人类真正了解“由念成相”的过程之后,能导致所谓的现代技术全面修正,而使得建筑物、道路及其他结构保存得更久。由于你们忽视了物质事物背后的心灵力量,你们无法有效的运用那些实际上已存的方法,也无法自那里获益。你们不会了解你们物质世界的真正原动力来自心灵,除非你们先了解你们自己心灵实相是独立于物质法则之外的。

所以我的首要目的便是使诸位明白:你们心里面有个“全我”,你们是那“全我”的一部分。同时我要为你们清除一些障碍,这些包括了理性与迷信的种种障碍阻碍了你们对自己潜能的了解,也束缚了你们本来的自在。然后,你们或会知道如何从多方面去运用你们的自由。

口述完毕,第五章结束。你们可以考虑休息一会儿还是结束这个节课。

“我们选择休息一下。”

晚上十点五十八分。我们因为太累而结束了这一节课。珍进行的步调比上一节课快很多,她的眼睛常常是闭着的。



(我也结束了今天的录入 嘿 2010-7-20 0:10 闲人)



(愿人人亲近善知识,完善善根,消除无明业障,早日修成无上菩提正果)
 楼主| 发表于 2020-5-25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要善于捕捉脑海中闪现的来自灵魂深处的信息,并尝试去做
**
**(摘自上个世纪美国出版的珍·罗伯兹著、王季庆译来自灵界信息的《赛斯资料:心灵探险》(赛斯修炼法)一书。)
**本书这里所说的“自觉性的能量”就是人的灵魂本体;“架构二”是指来自灵魂(相当于阿赖耶识)的意识架构,“架构一”是指物质世界,包括人的身体在内;“自我”是指有意识的我(主要是相当于第六识意识),“本我”或者潜意识的我就是指灵魂;“冲动”,是指来自灵魂深处的潜意识或者无意识在脑海中突然闪现的念头或者信息,人们通常称它为灵感或者本能。它说,人们要善于捕捉脑海中闪现的来自灵魂深处的信息,并按照它的提示尝试去做,这往往是灵魂进化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涉及了佛教唯识论中前六识、特别是第六识意识与第七识末那识、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之间复杂关系。
**      以下是摘自的内容:
**
**                 冲动:直接的联系

  整体而言,不论你对之觉察与否……你们的人生的确有某一种心理上的形状。那形状是为你所决定的。你作决定是因为感觉想做这或做那的冲动,以及反应你因私人的考量和别人好象对你的要求这两者而生的想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做事的冲动。在那些对你开放的无数可能性的广大领域里,你当然是有些指导原则的,否则你会永远在一种犹豫不决的状态。你个人的冲动提供了那些指导原则,使你看出如何对可能性作最好的利用,以使你能尽可能地成就你自己的潜能——而在如此做时,也对社会整体提供了建设性的帮助。

  当人家教你不可信任你的冲动时,你开始失去了你作决定的力量,而在那情形下,由于你害怕去行动你也就开始失去了你的有力感。[《个人与群体事件的本质》]

  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广大的通讯网,在其中,不断在运动的“具有觉性的能量粒子”继续不断地交换资讯。每个能量粒子都知觉到它接触到的每个别的能量粒子,由它们每个收到资讯,也送出资讯。我们的身体——一个“具觉性能量”的完形——也是一样,经常在送出和收到资讯。

  当我们用到“架构二”这个词时,我们是指这个我们可通过“具觉性的能量”而得到的无限的资讯之源。处理这资讯是“内我”的工作,选择那些符合“全我”的需要、欲望和完整性的那些点点滴滴。而把它们送去给“自我”,它随之决定要不要对这些冲动采取行动。那么,冲动是我们与“架构二”的直接、有意识的联系,而提供了我们朝向我们的“理想行为模式”——在任何一刻对我们最有益的行为——前进之动力。

  问题是,我们已变得不再信赖我们的冲动了。因为它们自发自然地升起,在我们看来仿佛是非理性而不可信任的——我们的“自我”叫我们去做的事。

  我们有把自己想作是两个个别的“实存”的倾向。首先有“自我”,这个我们与之认同的熟悉的自己,它负责我们的言和行,它有某种个性、感受和思想。然后有赛斯所谓的“内我”或心灵,但我们常称之为“无意识”或“灵魂”的东西。对我们而言,它好象距离很远,神秘而不可预测,但,尽管如此,在作决定时我们仍向它寻求指导和支持。我们不信任我们熟悉的日常的自己,因为我们学会了“自我中心”、自私和富攻击性是不对的。因此我们白白地等着那“真实的”内心声音告诉我们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却怕照自我的忠告去采取行动。

  这种心态的第一个问题是来自把“有意识的”自己当作是自我,因为自从弗罗伊德之后,“自我”这名词已具有一种贬损的意义。虽则在字典里它也许仍被定义为:“任何人之自己或我”,大半人们用这字来暗示轻率的冲动、自私或攻击性。但却没有任何其他协议好的字句可兹利用,因而我们被陷住不得不用“自我”这词,而当我们用它时,即自动地带起了我们对自我中心式行为的先入之见。

  但一开始,这种“有两个个别自己”的想法就引起了一个更基本的问题。只要我们这样想,我们就倾向于和自我认同,而与“无意识的”自己分开。因为这种分离感,我们不会承认来自内我的讯息,反而把它们归之于自我,因而认为它们不可靠。因此我们没能认识我们与所谓“无意识的”——但事实上,如赛斯指出的,更有意识的——自己有多亲密的联系。我们没能认知,与我们如此亲密的我们熟悉的日常自己,就是我们自己所有不同部分的总合,一起合作来在肉体中表达我们/我/你。“内我”并没被隐藏,却只因我们选择了去把它认作是某个遥远的、“在上面”的东西,以与永远可辩认的自我相对,而不为我们所见。

  有趣的是,我们不把别人想作只是一个自我。当我们看着别人,我们明白我们是在看一个完整的生灵,其内我清楚地透过他眼睛的光采、飘忽的一笑、说话的语气和每个小动作表现出来。我们从不会想我们只在看一个自我;我们明知事非如此。但我们却有把自己那样看的倾向——因而使我们不信任我们的冲动,而有它们会给我们找麻烦的感觉。

  可是,我们的冲动并非“自我”所产生的,反倒是我们对这些冲动选择要反应与否之行动才是。自我是冲动的收受者,而非创始者。自我并不负责把冲动传达给“我们”——不论在此“我们”是什么意思——却是以它必须处理的信念为基础去作个决定:要不要采取行动。而太常发生的是,由于对这冲动的不信任,它选择了不去行动。

  如赛斯一再强调的,冲动天生是“好”的,因为它们是由“架构二”而来——“架构二”包含了我们理想的心理模式,我们“建设性行动”之蓝图。“架构二”是个创造性的构造,由它我们得知什么对我们以及对世界最有利,而我们的冲动就是我们与这智慧之源最直接的联系。它们本来就是要保持我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因此使我们惹上麻烦的,并非随顺我们的冲动,却是去否认它们。当我们一而再地否认我们的冲动,当我们不直接地表达它们,它们会找到其他的表达方式而令我们得知其讯息。珍·罗勃兹在《群体事件》里谈到这个:

  我自己对冲动也伤过脑筋,只跟随我认为会把我导向我想去之处的那些,而剧烈地削减我认为会影响我工作的那些。象许多其他的人一样,我以为跟随我的冲动是达成任何目标最不可靠的方法——除非当我在写作,那时,一种“创造性”的冲动就变成最受欢迎的了。我没有了解到所有的冲动都是创造性的,就因为这样子的信念,好多年来我都有一种最恼人的类似关节炎的症状,除了别的理由以外,那也是我削减了身体想动的冲动之结果。[序]

  在珍的例子里,被否认的冲动透过她的身体、透过身体症状来表达它自己。既然她否认了那试想给她,她的身体需要运动这个讯息的那些冲动,内我就以一种不同形式提出了同样的讯息。对别人而言,被否认的冲动可能在心理上透过沮丧、挫折或愤怒来表现。

  一般而言,隐于心理症状背后的讯息比隐于身体症状上的要更难被认出来。举例而言,我们很容易把想发怒的冲动视为我们不能信任我们的冲动的证据,而非去把那怒气诠释为一个被否认了的冲动——一个朝向某些建设性行动的冲动。因此,我们非但不试去发现愤怒之源,反而否认了那“第二次的”冲动,就如我们否认了引发它的“原始”冲动一样——或是由一开始就没认出那愤怒,或是由假装我们没生气——因而创造出更多的症状。我们越否认我们的冲动,我们就越感觉无力,而我们越感无力,想行动的冲动就越强烈——为了减轻压力而采取不管哪种行动。其普通的后果之一就是暴力犯罪。

  那么,暴力并非听从我们最深的自然冲动之结果,反倒是一再否认那些冲动,以至于结果到了任何行动——甚至那些绝非理想的行动——也比没有行动要好的地步。我们最初的冲动是有益的,驱使我们去尽可能地发展我们的能力。但如果我们选择不去追随它们,我们仍然会发展——不管以哪种方式,因为这是个充满活力的宇宙,没有任何东西是静止的。如果我们不尽可能以积极的方式留心最先给我们的讯息,那么就会有更多的讯息不可解地继续到来,直到我们终于被迫采取行动。到了那时,可能我们根本不觉得我们有采取行动与否的选择了,那只会增加我们的无力感及被一个怀有敌意的宇宙所摆布的感觉。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且信任我们自然的冲动,它令我们接触到我们采取积极行动的力量和智慧。
**.......
  每回你有个麻烦的冲动时——好象与你相信为正确的、或好的、或真的事矛盾的冲动——就以这方法去检查它。你很快会发现,它是在你对朝向某个理想行动——也许是你感觉太过理想而绝不可能实现的一个行动——去做的冲动之漫长压抑过程之后升起的。计划一下去采取实现那理想的一些小步骤。当你开始信任你的原始冲动而采取一些步骤去贯彻它们时,你就会获得一种与日俱增的有力感,以及与你的内我和“架构二”的相连感。
**(愿人人亲近善知识,完善善根,消除无明业障,早日修成无上菩提正果)
 楼主| 发表于 2020-6-5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千万不要误解认为,人造一切都业是不好的。从业性上讲,业有善业和恶业及无性。但不管什么业,人造业就是人积极  性、创造性和智慧的表现,而且,更重要  的是,人是通过造业来进化灵魂的,让灵魂在三维度物质宇宙学习、掌握一切知识和信息,从而完善灵性,完成灵魂  在三维度宇宙进化的目标。人如果不造业,是无法让灵魂体验物质世界生活的、从而完成进化任务。不过,对所造的业,不管什么,都不能执著,一执著就偏离了航向
 楼主| 发表于 2020-6-8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人们不造业,就不会有我们人类社会,也不会有我们生活的整个宇宙。造业, 是人灵魂进化的手段和工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6-1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的灵魂是逐步进化的,当在三维度宇宙完成进化后,将升至更高维度的宇宙继续进化,直到最后成佛。再过几百年,当共产主义实现后,我们这一期地球人类的灵魂将升至更高维度的星球,继续进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30 03: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