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五、具足方便住 佛子,云何為菩薩具足方便住。此菩薩所修善根,皆為救護一切眾生、饒益一切眾生、安樂一切眾生、哀愍一切眾生、度脫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離諸災難、令一切眾生出生死苦、令一切眾生發生淨信、令一切眾生悉得調伏、令一切眾生咸證涅槃。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怎樣叫做菩薩具足方便住?這位菩薩,深入善巧方便法門,修行成功,具足具足功德,所以叫具足方便住。具足方便住的菩薩,所修六度萬行,所修福慧,所修一切善根,都是為眾生所修行。各位注意!讀這段經文時,應該廻光返照,檢討自己所行所做,所種的善根,是不是為眾生?要做到下邊的十種法門:①要救護一切眾生:要發菩薩的慈悲心,要行菩薩的救生道。不要做個自了漢,不要有自私自利的思想,一切為救護眾生出離苦海。②饒益一切眾生:無論什麼,要利益眾生,不要利益自己。凡是對眾生有益的事,儘量去做,做到盡善盡美為止。③安樂一切眾生:眾生有災難,要去救護他。眾生有困苦,要去饒益他。眾生有憂愁,令他得安樂。行菩薩道的菩薩,只知有眾生,不知有自己。這種犧牲的精神,多麼的偉大!我們修道人,應該向菩薩來學習。存菩薩心就是菩薩,存佛心就是佛。所謂「志在聖賢,則為聖賢;志在豪傑,則為豪傑。」志在忠臣孝子,就是忠臣孝子;志在偉人哲士,就是偉人哲士。志在菩薩,就是菩薩;志在成佛,就能成佛。佛是人成的,菩薩也是人成的。那麼,我們也是人,為什麼不能成佛不能成菩薩?因為沒有發成佛成菩薩的志願。怎樣發心?就要救護、饒益、安樂、哀愍、度脫一切眾生。④哀愍一切眾生:看見眾生沒有飯吃、沒有衣穿、沒有屋住,在受一切苦,就如同自己在受苦一樣。要盡自己的力量,去援助受苦的眾生,或者用良言婉語去安慰受苦的眾生,要有這種哀愍心。⑤度脫一切眾生:眾生無論有什麼痛苦,皆設法度脫,令他們得到解脫。⑥令一切眾生離諸災難,在沒有辦法之中,也要想辦法令眾生離開一切的災難。這是菩薩的心腸。⑦令一切眾生出生死苦:阿難尊者在楞嚴法會上所發的願:「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阿難的大願,是令一切眾生出離生死的苦海。菩薩所修善根,就是令眾生登到湼槃的彼岸。⑧令一切眾生髮發生淨信:令所有的眾生,都發生清淨的信心,沒有半點的懷疑。⑨令一切眾生悉得調伏:令一切眾生沒有煩惱,剛強的眾生,完全被調伏了,知道改邪歸正,反迷歸覺。⑩令一切眾生咸證湼槃:令一切眾生同證得湼槃的妙理,常樂我淨的真快樂。 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知眾生無邊、知眾生無量、知眾生無數、知眾生不思議、知眾生無量色、知眾生不可量、知眾生空、知眾生無所作、知眾生無所有、知眾生無自性。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具足方便住的菩薩,應該勸導眾生學習這十種法門。但是自己也要學習這十種法。是那十種法門呢?所說的①知眾生無邊:菩薩應該知道十二類的眾生,都是無邊的。②知眾生無量:應該知道眾生是沒有量的,無法統計有多少?③知眾生無數:應該知道眾生是沒有一定的數目。④知眾生不思議:知道眾生是無邊際、無數量、無數目,又知道眾生是妙不可言。一切眾生的顚倒妄想,是不可思議,修行道果也是不可思議的。 ⑤知眾生無量色:又知道眾生有無量的色相,身形也不相同。⑥知眾生不可量:又知道眾生是不可以用心來思量。⑦知眾生空:又知道眾生有生住異滅四相,終歸於空。⑧知眾生無所作:又知道眾生根本就是空的,怎能有所做。所以沒有一個能做,也沒有一個所做。,並不是說一切眾生是上帝所造出來的。那麼,上帝又是誰造的?根本就沒有一個造作者。⑨知眾生無所有:眾生本來性空,所以知道眾生本來無所有。⑩知眾生無自性:知道眾生都有佛性,皆堪作佛,眾生本來是沒有自性的。 何以故?欲令其心,轉復增勝。無所染著。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為什麼要勤學這十種法?因為想令具足方便住的菩薩,其心比以前更加殊勝。智慧殊勝、思想殊勝、一切的一切都殊勝,沒有染汚的思想,沒有情愛的欲望,誰能沒有這種染汚執著的思想,誰就是具足方便住的菩薩。可是教人沒有染著的心,那是不容易的事情,沒有大的染著心,還有小的染著心。就是沒有小的染著心,在八識田中還有染著的種子,所以說不容易把它全部沒有的。那要怎樣辦才能沒有染著?就要修行,嚴守戒律,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此住的菩薩,無論在什麼道場,聞佛說法,便會開悟瞭解真實義,不需要他人再教導。 從前泰國有位高僧,是修小乘法的禪師。他住在深山中,終年不下山,吃松子喝泉水,維持生命,過著所謂「餐食無飽,居無求安」的生活。有一天,在定中來了一個境界,耳聽有人對他說:「明天你的宿配(前生的妻子)來找你,會給你麻煩,看你怎麼辦?」我常說:「一切是考驗,看爾怎麼辦?覿面若不識,須再從頭煉。」這位禪師即將面臨考驗,看他的定力到何等程度?第二天中午,果然來了一位中年的男人,約有五十多歲,風度翩翩,屬於教授型。還有一位少女,約有二十多歲,乃是父女二人。這倆人,到這位禪師面前合掌問訊。這位教授便問禪師修道的情形。禪師一一囘答。教授讚歎修行者之苦行,真是了不起,十分敬佩。 此時,他的女兒向他要求:「爸爸!我要嫁給禪師。」他非常驚奇!便問他女兒:「為什麼?」他女兒說:「因為禪師太苦了!無人照顧他,等到老時,更要苦了。所以我決定和禪師結婚,照料他一輩子!」禪師一聽,大吃一驚,便說:「不可以!我是出家人,不能結婚。」這位少女一聽,大失所望,便哭起來,要求禪師答應,和她結婚。禪師堅決不同意。少女苦苦哀求,禪師卻無動於衷。這位教授型的紳士,大發雷霆,將禪師所有的東西,都拿走了。可是禪師的定力,已到了不為境界所轉的程度。他如如不動,仍然打坐。心不煩,意不亂,決定打餓七,餓死算了。開始時,不吃不喝,可是那個少女的影子仍然在他的面前出現,痛哭流涕一定要嫁給他。第二天也是現出這種境界。第三天忽隱忽現。第四天少女的影子不現前,乃恢復以前的清淨,這是定力克服境界。禪師從此以後,專心靜坐,沒有一切執著,不為境界所轉。 由此觀之,眾生的業報是不可思議的。我們修道人,一定要斷欲去愛,用定力來克制婬欲的念頭,不要生出不清淨的思想。要學習這位禪師的作風,美女當前而不動心。如果定力不夠,戒律不堅固,隨著境界而轉,那麼便很容易失去道業,後悔莫及,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勉之!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