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813|回复: 10

[佛教经藏]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十住品第十五---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5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十住品第十五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老和尚講述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十住品第十五
菩薩的地位,有四十二階梯。就是十住(十信在內)、十行、十廻向、十地、等覺、妙覺。因為菩薩有四十二分無明惑,所以要從十住開始,修行圓滿一個法門,便減少一分無明,而增加一分法身,便向上增進一位。乃至等覺位時,尚有一分生相無明未斷。如果斷盡,就是妙覺菩薩,也就是佛。
這一品是講菩薩的十住。十是代表數目的無量。十能生百,百能生千,千能生萬。華嚴經無論講什麼法,都說十種,表示法是重重無盡,圓融無礙的境界。住是安住。所謂「慧住於理,得位不退,而為之住。」慧是能住,理是所住,得入正位,位不搖動。什麼是十住呢?就是①初發心住②治地住③修行住④生貴住⑤具足方便住⑥正心住⑦不退住⑧童真住⑨法王子住⑩灌頂住。這十住是菩薩開始修行的法門。十住的義理,在下邊經文有詳細的解釋。這一品在華嚴經排列為第十五品,所以叫十住品第十五。
爾時,法慧菩薩,承佛威力。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
當第十四品講完之後,在這個時候,有一位法慧菩薩,仰承十方諸佛大威神力所加持,在定中觀察一切眾生的因緣,應以什麼法能得度,就演說什麼法來教化眾生。
無論是佛或是菩薩,在說法之前,一定先要入三昧。這位法慧菩薩,他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菩薩是覺有情,覺悟的有情;又叫有情覺,有情中的覺悟者。方便是權巧方便。權是善權,巧是巧妙。三昧是正定正受。菩薩在觀察眾生所歡喜的法門來說法,令眾生得到法喜充滿。這種方便法有無量無邊。
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所以在講經以前,要靜坐兩小時,把心清淨,沒有雜念。等到講經時,真正的智慧,便會現前,從自性流出來。猶如泉水,滔滔不絕;令聽經的人,覺得津津有味,欲罷不能。如果在講經之前,不能靜坐。那麼,所講的道理,便會枯燥無味,令聞者不起感應。所以要先入定,清淨其心,掃除雜念,才能辯才無礙。
以三昧力。十方各千佛剎微塵數世界之外,有千佛剎微塵數諸佛,皆同一號,名曰法慧,普現其前。告法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入是菩薩無量方便三昧。     
法慧菩薩入定,以定的力量。在十方中每一方都有千佛刹微塵數那樣多世界之外,又有千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諸佛。雖然有那樣多的佛,但是同一名號,都叫法慧佛,他們普徧現於法慧菩薩的面前,而言「善哉!善哉!你是最好的善男子!你為教化眾生,而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然後出定,說法教化眾生。這是最好的一件功德事。」
善男子。十方各千佛剎微塵數諸佛,悉以神力共加於汝。又是毗盧遮那如來往昔願力,威神之力,及汝所修善根力故。入此三昧,令汝說法。     
千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法慧佛,同時對法慧菩薩說:「你是位很好的男子!我們十方各有千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諸佛,各率領千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菩薩,一起來到這裡。用我們智慧光明的大威神力,共同來加持你,令你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你出定時,來說無量方便法門。不但我們諸佛來加持你,又有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也來加持你。因為毗盧遮那佛在往昔時,曾經發大願力,以大威神力來加持說法者。這也是你在往昔所修種種善根的力量,才能入這種無量方便三昧,令你在華嚴法會上為眾生演說華嚴妙法。」
為增長佛智故、深入法界故、善了眾生界故、所入無礙故、所行無障故、得無等方便故、入一切智性故、覺一切法故、知一切根故、能持說一切法故,所謂發起諸菩薩十種住。     
法慧菩薩入定、住定、出定,都是蒙十方諸佛所加持,才有這種境界。法慧菩薩為什麼要說法呢?因為①令信解菩薩聞法開解,增長佛智慧的緣故。②令信解菩薩深入法界的緣故。我們眾生雖然是法界中的一份子,但是沒有和法界合為一體,不瞭解法界性,不明白法界理,所以不能深入法界。③令信解菩薩善於了知眾生界的緣故。九法界的眾生,各有各的因緣果報,各有所不同。④令信解菩薩所入沒有障礙的緣故。明瞭一切真理——諸法實相,就無所障礙。⑤令信解菩薩所修行的業,沒有業障的緣故。⑥令信解菩薩得到無有可比方便法門的緣故。⑦令信解菩薩能深入一切智慧性的緣故。⑧令信解菩薩覺悟一切法的緣故。⑨令信解菩薩知道一切根性的緣故。⑩令信解菩薩能內持一切法,外說一切法的緣故。這是所說的發起菩提心的菩薩,所修十種住的法門。
善男子。汝當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     
千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法慧佛,同時說:「善男子!你現在得到諸佛的加持。諸佛用身口意來讚歎你,令你得到利益和神力。你應當仰承諸佛大威神力,來演說十住的妙法,令一切眾生發菩提心。」
是時諸佛,即與法慧菩薩、無礙智、無著智、無斷智、無癡智、無異智、無失智、無量智、無勝智、無懈智、無奪智。何以故。此三昧力,法如是故。
在這個時候,十方諸佛同時施與法慧菩薩十種智慧。是那十種智慧呢?就是①無礙智:無所障礙的智慧。有辭無礙、義無礙、法無礙、樂說無礙四種無礙辯智。辭無礙辯就是所說的言辭是無量無邊,辯才無礙。義無礙辯就是所說的義理是無量無邊,辯才無礙。法無礙辯就是所說的法是無量無邊,辯才無礙。樂說無礙辯是樂於說法,隨時隨地宣揚佛法,令一切眾生聞法而修,由修而證。②無著智:無所執著的智慧。雖然有了無礙的智慧,但是不可目空一切,瞧不起任何人。否則就是執著,就得不到解脫了。要有無著的智慧,才能得到自在。③無斷智:無所間斷的智慧。智慧有時而有,就忽然聰明。有時而斷,又愚癡了。總而言之,智慧不能常常現前,就是斷智。無斷智就是智慧相續不斷,總是現前。④無癡智:無所愚癡的智慧。有智慧就聰明,無智慧就愚癡。常修佛學,智慧現前。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這時沒有愚癡、沒有無明、沒有黑暗,時時現出智慧光明。⑤無異智:無所變異的智慧。智慧始終是一樣的,不會變為兩樣而不相同。⑥無失智:無所錯失的智慧。所講的道理,都是正確沒有錯誤。⑦無量智:無所限量的智慧。這種智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智慧的泉源,源源而來,永不間斷。⑧無勝智:無能可勝的智慧:這是殊勝的智慧,沒有可勝過這種智慧。這種智慧有五種德。第一種德,甚深如雷:這種智慧,如同晴天一聲雷響,令迷惑的眾生醒悟。第二種德,清徹遠聞:這種智慧,不但清徹,而且在很遠的地方也能聽到。第三種德,其聲哀雅:這種聲音,令人哀愍而又和雅。好像迦陵頻伽鳥(好音鳥)的聲音,十分悅耳,人人都歡喜聽。第四種德,能令眾生入心敬愛:令眾生聽到這種聲音,能深入心中,而生出恭敬愛慕的思想。第五種德,其有聞者,歡喜無厭:凡是聽到這種殊勝聲音的眾生,常常歡喜而不討厭。具足這五種德,所以為無勝。⑨無懈智:無所懈怠的智慧。凡是懶惰不修行,就是懈怠。若是得到無懈怠的智慧,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精進。⑩無奪智:無能奪取的智慧。這種智慧,無論遇到什麼境界,不會被境界把智慧奪去。 為什麼要說這十種智慧?因為用這十種智慧加被法慧菩薩,令他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等出定時,以便為一切眾生說法。說法的規則,應該像這樣子。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時,諸佛各伸右手,摩法慧菩薩頂。法慧菩薩,即從定起。告諸菩薩言。佛子。菩薩住處廣大。與法界虛空等。佛子。菩薩住三世諸佛家。
在這個時候,千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法慧佛,每位佛伸出右手,來摩法慧菩薩的頭頂。這時有人在打妄想:「法慧菩薩只有一個頭頂。那樣多的諸佛,同時伸出右手來摩頂,是怎樣摩法?」這就是一多無礙的道理。諸佛同時摩頂,沒有前後,這是不動而至,無為而成的道理。也就是多不礙一,一不礙多的境界。一多無礙,互相利益。摩頂的作用,除去愚癡,增長智慧,也是去業障增善根。這是直接利益法慧菩薩,也是間接利益一切眾生。因為法慧菩薩得到智慧,再為一切眾生說法,令眾生離苦得樂。
這位法慧菩薩在定中,蒙諸佛摩頂,即從三昧而出定,告訴十方來的菩薩說:「各位佛的弟子!發菩提心的菩薩,他們所住的地方,廣大無邊,如同法界虛空一樣。」菩薩的法身,也是盡虛空徧法界,徧滿一切處。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菩薩是住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家中。」因為佛是法王,菩薩是法王之子,稱為法王子。菩薩應該紹隆佛位,繼承正等正覺的地位,所以說菩薩住三世諸佛家。
彼菩薩住,我今當說。諸佛子。菩薩住有十種。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已說當說今說。
發菩提心的菩薩,所住的地位,我(法慧菩薩)現在應當說出來:「各位佛的弟子!菩薩所住的地位,有十種住。過去諸佛,已經說過菩薩十種住的道理。未來諸佛,應當說菩薩十種住的道理。現在諸佛,要說菩薩十種住的道理。」
何者為十。所謂初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是名菩薩十住,去來現在諸佛所說。
什麼叫做十住?所說的①初發心住:就是菩薩在過去所種的善根,所修的菩薩道,所行的六度萬行,善根成熟,發大菩提心,住在此位,所以叫初發心住。②治地住:就是菩薩在往昔修治心中的貪瞋癡、無明、煩惱、執著、習氣等,一點一點除盡,住在此位,所以叫治地住。菩薩的煩惱有去無增,我們凡夫的煩惱有增無去。去一分煩惱,而增二分煩惱,所以一天比一天多,有了八萬四千的煩惱,這是沒有治地。③修行住:就是菩薩勤修種種行門,對一切知見都能明瞭。所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所以叫修行住。④生貴住:菩薩因為修行,有種種善根,所以生在佛家,既尊且貴,一切和佛相同,所以叫生貴住。⑤具足方便住:菩薩既然生在佛家,就能具足一切方便法門,來教化眾生,所以叫具足方便住。⑥正心住:在這時候,菩薩住在正心三昧,道心和佛相同,所以叫正心住。⑦不退住:就是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念不退就是不退菩提心,行不退就是精進修行,位不退就是不退於二乘。菩薩有這三種不退,勇猛向前精進,所以叫不退住。⑧童真住:就是童子真實的體,也就是沒有結婚。菩薩生生世世保持本來面目(童體),所以叫童真住。⑨法王子住:菩薩是法王之子,有繼承佛位的權利,所以叫法王子住。⑩灌頂住:法王子將要成佛時,要接受十方諸佛用法水來灌頂,令其具足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所以叫灌頂住。
這十住的義理,在下邊經文有詳細的解釋。在每一住中,菩薩對於眾生要發十種心,應勸發眾生學習十種法門。現在是簡約的說一說。
這是菩薩的十住位。在過去、未來、現在諸佛,都是說這種法門,教給所有來聽法的人,令所有人發菩提心,將來能得到這十種住的地位。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初發心住
佛子,云何為菩薩發心住。此菩薩見佛世尊,形貌端嚴,色相圓滿,人所樂見,難可值遇,有大威力,或見神足、或聞記別、或聽教誡、或見眾生受諸劇苦、或聞如來廣大佛法,發菩提心,求一切智。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怎樣叫做菩薩初發心住呢?就是要發菩提心、修無上道、行菩薩道,所以叫初發心住。初發心住的菩薩,見到佛世尊,有十種緣。①形貌端嚴:佛的形相貌,非常端正而威嚴,所謂「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②色相圓滿:佛的色相,非常莊嚴而圓滿,所謂「佛面猶如淨滿月,亦如千日放光明。」③人所樂見:因為佛相圓滿,所以人人都想見佛。④難可值遇:佛要經過百千萬劫,才出興於世,來利益眾生,所以不容易遇到佛。⑤有大威力:佛有十力無畏,能降伏天魔,制諸外道。⑥或見神足:佛的神通變化不可思議,或者見到佛的神足輪。⑦或聞記別:或者聞到佛給授記別。⑧或聽教誡:或者聽到佛的教誡,知惡可斷,善可進修。⑨或見眾生受諸劇苦:或者見到眾生受苦時,生起大悲心,代眾生受苦。⑩或聞如來廣大佛法:或者聞到如來所說的廣大佛法,有不可思議的境界。 以上所說的十種緣,菩薩聞見之後,而發菩提心,求一切佛的智慧,而住在初發心住的地位上。
此菩薩緣十種難得法,而發於心。何者為十,所謂是處非處智、善惡業報智、諸根勝劣智、種種解差別智、種種界差別智、一切至處道智、諸禪解脫三昧智、宿命無礙智、天眼無礙智,三世漏普盡智,是為十。
初發心住的菩薩,依照十種難得的法,而發於心,這十種法,在菩薩分上來說,是為十智。在佛分上來說,是為十力。因為菩薩的定力還沒有堅固,只能說是智,不可以說是力。佛的定力到究竟處,所以智變成力。什麼是十種難得的法?所說的①是處非處智:是處是合理,非處是不合理。合理的就能得到覺悟,不合理的就是迷惑。又可以說是處是出離三界之處,非處是在六道輪廻裡邊。智是智慧,這不是分別而明白的理論,而是無分別就能明白這種是處非處的理論。②善惡業報智:凡是利益於人叫做善,損害於人叫做惡,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善雖小,不可不作;惡雖小,不可去作。所謂「泰山不卻微塵,滄海不擇細流。」泰山自小累成高大,滄海自淺小而成深廣。作善要一點一點去作,集少成多。惡也是由一點一點而集多。所以說是一點點的惡,也不要去作。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終有報,不報,時辰未到。」修行人為什麼要持戒?就是止惡防非。止惡就是諸惡莫作,防非就是眾善奉行。有了這種智慧,就不會顚倒是非,善惡不分。③諸根勝劣智:菩薩不但知道眾生的諸根勝劣,也知道自己的諸根勝劣。菩薩有這種智慧。智慧是沒有分別,識心才有分別。這種諸根勝劣不是由分別心所明白的,而是由智慧所照了的。④種種解差別智:菩薩對一切法都瞭解,能認識諸法實相的道理。菩薩有這種的智慧。⑤種種界差別智:無論是那一界的眾生,菩薩都能認識清楚,雖有種種不同的境界,可是都知道。菩薩有這種的智慧。⑥一切至處道智:就是一切究竟的智慧。知道五戒十善的行門,又知道四諦十二因緣和六度萬行的法門。⑦諸禪解脫三昧智:諸禪是四禪八定,解脫有八解脫,三昧是定,有九次第定,就是四禪、四空、滅盡定。滅盡定是滅盡第七識,這是聖人所修的定。菩薩有這種的智慧。⑧宿命無礙智:宿命是前生的因緣果報。菩薩知道眾生在往昔生生世世所行所作的因果。這種無有障礙的智慧,菩薩已具足了。⑨天眼無礙智:在初發心住的菩薩,已得到天眼通,能觀察諸天的根性,和人間眾生的善惡,沒有障礙。菩薩有這種的智慧。⑩三世漏普盡智:三世就是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人雖在今生,但和三世有關係。有什麼關係?就是有業報的關係。漏就是習氣毛病,把三世的漏流到三界裡邊來。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為什麼有漏?因為有欲念、有無明。如果沒有欲念和無明,就說是漏盡。菩薩把三世的漏普徧滅盡,所以有這種的智慧。
這是初發心住的菩薩,緣這十種難得的法,而發菩提心,住於初發心住的地位上。
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勤供養佛。樂住生死。主導世間,令除惡業。以勝妙法,常行教誨。歎無上法。學佛功德。生諸佛前,恒蒙攝受。方便演說,寂靜三昧。讚歎遠離生死輪迴。為苦眾生,作歸依處。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初發心住的菩薩,應該勸說眾生來學習這十種法門,可是自己也要學習這十種法門。什麼是十種法?所說的①勤供養佛:教導眾生,廣修供養一切諸佛。有人在打妄想:「佛有無量之多,我怎能在每位佛前來供養?就是一生的時間,也不能滿供養諸佛的願。那麼,怎樣才能滿願?」要以法界為心,以法界為體。所謂「禮拜一佛,即是禮拜無量佛;供養一佛,即是供養無量佛。」只要誠心觀想:「我在供養一位佛;就是供養多位佛。」或者供養本師釋迦牟尼佛,或者供養東方藥師佛,或者供養西方阿彌陀佛,或其他諸佛。就是一供養,即是一切供養;一切供養,還是一供養。又要觀想自己的身是盡虛空徧法界,都在諸佛面前廣修供養,這就是勤供養佛。②樂住生死:菩薩是心甘情願住生死,所謂「乘願再來。」雖住生死,但不執著生死相。不像二乘人,一定要了生死。所謂「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菩薩是普度眾生,常住生死。我常對你們說:「凡是見到我的面、或聞到我的名、或皈依我的弟子、或聽我講經的信眾,我曾經發願:要他們在我以前而成佛;如有一人未成佛,我也不成佛。等待他們都成佛後,我再成佛。就是等一生或百生,也要等待。甚至一劫或百劫,也要等待。這樣,即在生死相而無生死相,即在生死而了生死。」所謂「生死即湼槃」,都是一樣的。③主導世間,令除惡業:作為眾生的依護主,教導世間的眾生,令除一切惡業,捨邪歸正,反迷歸覺。④以勝妙法,常行教誨。;初發心住的菩薩,用殊勝的妙法,來教誨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⑤歎無上法:讚歎無上甚深微妙法。⑥學佛功德:要學習諸佛的功德。⑦生諸佛前,恒蒙攝受:要生在諸佛在世的時代,常常蒙諸佛攝受而被教化。⑧方便演說,寂靜三昧:用權巧方便法門來演說一切教理,修寂靜的定。⑨讚歎遠離生死輪廻:菩薩自己雖然樂住生死,但讚歎遠離生死的輪廻。⑩為苦眾生,作歸依處:為所有受苦的眾生,作為他們所歸依的地方。
何以故。欲令菩薩於佛法中,心轉增廣。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為什麼原因要勸學這十種法門?因為想令初發心住的菩薩,使他們在佛法中,菩薩心一天比一天增加廣大。無論在那位佛的法會中,所聽聞佛所說的法,自己就能豁然貫通,開悟瞭解一切諸法實相。也不需要耳提面命的教誨,便能聞一知十,發大菩提心,求無上道。
在大藏經中,有部法滅盡經。這部經是說末法是怎樣的情形。其內容說,到末法的時候,楞嚴經先滅,其次是佛力三昧經。這兩部經代表正法時代的表現。
為什麼要先滅楞嚴經呢?因為楞嚴經把人的毛病說得太清楚了。有邪知邪見的人,不能存在。因為若有楞嚴經存在的話,人人應該有正知正見,不可不守戒律。如果沒有楞嚴經存在,便可以隨便,為所欲為。其他經典沒有說得像楞嚴經那般清楚。
明末藕益大師說:「有人說楞嚴經是假的,我認為是佛說的。若不是佛說的,怎有那樣有條不紊,順序有次的經文?假設釋迦牟尼佛現身,對我說楞嚴經是假的,我也不會相信!」我們是要護持正法的人,就應該深信楞嚴經,不可有一毫髮那樣細的懷疑。所以楞嚴經是正法時代的代表者。換言之,有楞嚴經就是正法時代;沒有楞嚴經,就是末法時代。
凡是金山寺的出家人或在家人,對楞嚴經不可以有所懷疑。不要聽信一般無知無識,沒有正知正見的人,亂講楞嚴經是偽造。不可相信這種謬論!可是,人有特性,對他說正的,很不容易相信,對他說不正的,却很容易生信心。例如學不好的事,他能無師自通。教他學好的事,縱使耳提面命,他也不相信。人就是這樣的奇怪。所以正知正見的人少,而邪知邪見的人多。佛曾經說過:「眾生好度人難度」,人雖然是眾生之一,但是人為萬物之靈,就因為太靈了,所以難度。所謂「寧度眾生不度人」,人的心太複雜,妄想太多,是不容易度的。古德說:「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人」,就是這個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20-5-7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治地住
佛子,云何為菩薩治地住。此菩薩於諸眾生發十種心。何者為十,所謂利益心、大悲心、安樂心、安住心、憐愍心、攝受心、守護心、同己心、師心、導師心,是為十。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怎樣叫做菩薩治地住呢?這住的菩薩,用這十種心來修治自己的心地,依法修持,所以叫治地住。治地住的菩薩,要發出十種教化一切眾生的心。什麼是十種心?所說的①利益心:要利益一切眾生,不是利益自己。②大悲心:對一切眾生有大悲心。悲能拔苦,能拔除眾生的痛苦。③安樂心:眾生如有不安樂時,菩薩能發大悲心,令他們安樂,而沒有憂愁。④安住心:令眾生安住在菩提覺道上。⑤憐愍心:菩薩有憐愍眾生的心,見眾生顚倒、愚癡、無知,實在可憐,而生出救護的心。⑥攝受心:菩薩常生攝受眾生的心,令眾生將不良的習氣毛病去除,慢慢改惡向善。⑦守護心:菩薩有守護正法的心,令正法久住不滅。⑧同己心:菩薩有慈悲的心腸,見眾生受饑受寒,如同自己在受饑寒一樣。⑨師心:菩薩存心教化眾生,作為善知識。⑩導師心:就是佛心,菩薩的心像佛心一般的慈悲,普度眾生。這是菩薩應該發的十種心。
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誦習多聞。虛閑寂靜。近善知識,發言和悅。言必知時。心無怯怖。了達於義。如法修行。遠離愚迷。安住不動。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治地住的菩薩,應該勸化眾生學習這十種法門,自己也要學習這十種法。什麼是十種法呢?所說的①誦習多聞:要讀誦大乘經典,學習大乘經典,多聞大乘經典,研究大乘經典。菩薩不但自己要這樣,也要勸化眾生這樣做。②虛閑寂靜:住在寂靜處來修行。③近善知識:要常常親近善知識,要遠離惡知識。④發言和悅:菩薩所說的話,非常和藹,令人聞之,而生喜悅。⑤言必知時:菩薩說話是知時的,到說話的時候才說話,不隨便亂講話。⑥心無怯怖:菩薩自己心中沒有怯怖,也勸其他眾生心中沒有怯怖。⑦了達於義:菩薩對於一切經典及一切義理,都明白瞭解它的真實義。⑧如法修行:按照佛法來修行,不修無益的苦行。⑨遠離愚迷:菩薩能遠離一切愚癡迷惑,也就是把無明破了,也教眾生遠離愚迷。⑩安住不動:常常修定,觀智照理,決定究竟,所以安住不動。
何以故。欲令菩薩,於諸眾生,增長大悲。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為什麼緣故要勸修這十種法?是想令治地住的菩薩,對於一切眾生增長大悲心。若有所聞到的一切佛法,自己就能開悟瞭解,不需要善知識苦口婆心來教導。      

 楼主| 发表于 2020-5-8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修行住
佛子,云何為菩薩修行住。此菩薩以十種行,觀一切法。何等為十,所謂觀一切法無常、一切法苦、一切法空、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無作、一切法無味、一切法不如名、一切法無處所、一切法離分別、一切法無堅實,是為十。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怎樣是菩薩修行住呢?這住的菩薩,依照佛所說的法修行。知道有為法是無常、苦、空、無我,所以叫修行住。修行住的菩薩,用十種修行的方法,來觀察一切諸法實相。菩薩修行的法門是六度萬行。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①要常修行布施:布施給人,不是教人布施給自己。②要常修行持戒,就是止惡防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③要常修行忍辱,能忍饑渴、忍寒暑、忍風雨,一切要忍受,不被境界所轉。④要常修行精進,身精進、心精進、晝夜常精進。身精進就是參加早晚課,認真坐禪。心精進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⑤要常修行禪定。為什麼要修習禪定?因為由定能生出智慧。所謂「久坐有禪」,要經過長久時間來靜坐,才能有所成就。⑥要常修行般若,努力研究經典,才能明白佛法真實義。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修行的目的,就是對治煩惱,控制妄想。一切不如意的事,都能忍受,所謂「逆來順受。」栽培自己的菩提果,就能達到波羅蜜的彼岸。修行人就怕懶惰。如果懈怠不精進,就會把菩提果枯乾了,失去成道的機會。
什麼是十種修行的法門?所說的①觀一切法無常:什麼是無常?就是前念生,念後滅;後念生,後後念滅,念念都無常,念念是生滅。
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菩薩道的時候,為半首偈,而捨性命,所謂「為法忘軀」。有一天,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的某一生)在樹下靜坐,耳聞有人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睜眼一看,見一個羅刹鬼(以人為食)在前邊站著。菩薩心裡想,偈頌都是四句,乃對羅刹鬼說:「請你說出下兩句好嗎?」羅刹鬼說:「你要聞法,我要吃飯。我有三天沒有吃人,沒有氣力說出下兩句。如果你能把身體供養於我,我才肯說出來。」菩薩一聽,即時答應了:「這個條件我接受,請你說吧!」羅刹鬼說:「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說完之後,羅刹鬼就老實不客氣要吃他。菩薩要求的說:「請你稍等片刻,我把這首偈頌寫在大樹上,將來有人看到,便可以依法修行。」羅刹鬼同意的說:「可以!」於是便把偈寫在樹上。又一想,寫的字會被大雨淋掉,不如刻在石頭上,時間能耐久,受益的人比較多。又向羅刹鬼要求,說明本意,羅刹鬼說:「你要快點刻字,我餓得不耐煩了。」菩薩迅速地將「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這十六個大字刻在石頭上。心願已了,便對羅刹鬼說:「請你來吃我吧!」說完之後,心靜無念,閉目等待羅刹鬼來吃,過了約有五分鐘,聽不到羅刹鬼的聲音,睜眼一看,羅刹鬼已淩身虛空中,現天人身而說:「善哉!善哉!汝是最精進修行人,為半偈語,肯捨性命」,言畢淩空而去。原來是天人前來考驗,看看釋迦牟尼佛修行的功夫如何?
凡是生滅法,都是無常。不生滅法,也是無常。世間一切法,都是無常。根本就沒有一個常,也沒有一個不常。按真正法來講,實相的理體,沒有一個常,也沒有一個不常。
修行有十種觀想的行門:一是無常、二是苦、三是無我、四是食不淨、五是一切世間不可樂、六是死、七是不淨(白骨觀)、八是斷、九是離、十是盡想。觀一切法無常,就是這十種觀想中之一。
②一切法苦:苦有無量無邊。簡言之,有三苦和八苦。三苦就是苦苦、壞苦、行苦;八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雖然有無量苦,可是娑婆(堪忍)世界的眾生,迷失自性不認識苦,所以染苦為樂。③一切法空: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自己沒有體性,凡是因緣所生的法,都是空的,所以說一切法空。④一切法無我:凡夫執著我,放不下我:這是我的,那是我所有的。如果能知一切法空的道理,一切法就沒有我,也沒有個我所有,所以不執著有個我。⑤一切法無作:既然一切法無我,那麼,一切法也沒有一個造作者。⑥一切法無味:因為一切法無作,所以一切法沒有可樂的味道。⑦一切法不如名:一切法也沒有一個真實的名字。⑧一切法無處所:因為一切法無我,所以一切法出也沒有一個處所。⑨一切法離分別:一切法應該離開分別心。若無分別心,一切法的實相理體,就會現前。⑩一切法無堅實:一切法都是虛妄而生,虛妄而滅,沒有堅固不壞的真實。這是修行住的菩薩,要觀的十種行門。
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觀察眾生界、法界、世界。觀察地界、水界、火界、風界。觀察欲界、色界、無色界。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修行住的菩薩,應該勸化眾生學習十種法門,自己也要學習這十種法門。什麼是十種法呢?所說的①眾生界:眾生界就是菩薩、緣覺、聲聞、天道、人界、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九法界。用觀照的智慧,來觀察無量無邊的眾生界。要明白眾生界的因緣,才能度眾生,所謂「盡人性,盡己性,盡物性。」要知道人性的界限,我性的界限,物性的界限,所以說眾生界是無量無邊的。②法界:就是人的真心,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盡虛空,徧法界,無量無邊。③世界:此世界、他世界、無量諸世界。觀察起來,都是無量。可是要明白一切世界未離一切心,所謂「十法界不離一念心。」那麼,這些眾生界、法界、世界是從什麼地方造成的?就是從眾生的心造出來的。所謂「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不但要觀察眾生界、法界、世界的因緣。還要觀察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四大種的因緣。④地界:地有斷截色妄想大種,生出內外地界。內就是身體,外就是山河。⑤水界:水有津潤妄想的大種,便生出內外水界。內是身體的水,外是大地的水。⑥火界:火有堪能妄想大種,它能堪可令一切物成熟,而生出內外火界。內是身體的水火,外是虛妄空的火。⑦風界:風有飄動妄想大種,而生出內外風界。內是身體內的氣,外是虛空的氣。地水火風四大,和合而成一個身體,分而各歸其位。堅性歸還於地大,濕性歸還於水大,熱性歸還於火大,動性歸還於風大。⑧欲界:觀察欲界的眾生,有無量的因緣。欲界的眾生有欲念、物質、心識。⑨色界:觀察色界的眾生,有無量的因緣。色界雖有色相,但無真實之形質。但這是我們凡夫的肉眼所看不見的,必須是證得天眼通的人,才能看到色界天人的行動和境界。⑩無色界:此界的天人,連形色都沒有了,只有一個識。修行住的菩薩,應該勸眾生,學習這十種觀察的法。
何以故。欲令菩薩智慧明了。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為什麼緣故要勸修這十種法?是想令修行住的菩薩,智慧明瞭,無論在那一位佛的道場中,有聞到的佛法,自己就會開悟瞭解,不需要佛重新教導,因為菩薩有聞一知十的智慧。      

 楼主| 发表于 2020-5-8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生貴住
佛子,云何為菩薩生貴住。此菩薩從聖教中生,成就十法。何者為十,所謂永不退轉。於諸佛所,深生淨信。善觀察法。了知眾生、國土、世界、業行、果報、生死、湼槃。是為十。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什麼叫做菩薩生貴住?這住的菩薩,生在富貴處,住在富貴位,所以叫生貴住。生貴住的菩薩,是從佛所說的聖教中生出來的。此住菩薩成就十種法。是那十種法呢?所說的①永不退轉:菩薩修行,只向前精進,絕對不後退。勤修六度萬行,得到住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地位在生貴住,不退於二乘。生生世世行菩薩道,念念之中,發菩提心,不為貪瞋癡所轉。因為有三不退的意志,所以永不退轉。②於諸佛所,深生淨信:菩薩常在諸佛道場中,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常隨佛學。修這種法門,深深生出清淨的信心。對佛法沒有絲毫的懷疑,而得到相應。③善觀察法:善於觀察法界,明白法界性不出自心。④了知眾生:菩薩明瞭知道一切眾生的根性。⑤國土:菩薩了知所有十方國土,是怎樣成,怎樣壞。⑥世界:菩薩了知一切世界的成住壞空四劫的過程。⑦業行:菩薩了知一切眾生所造種種的業行,是善業還是惡業?⑧果報:眾生所受一切的果報。⑨生死:眾生是怎樣生的?是怎樣死的?怎樣能了生死?菩薩都曉得了。生死有兩種:一種是分段生死,一種是變易生死。分段生死,就是每人各有一分,各有一段。變易生死,就是念念生,念念滅,念念不停。二乘人了分段生死,未了變易生死。菩薩已了變易生死,所謂「二死永亡。」⑩湼槃:就是不生不滅,一般人認為圓寂就是湼槃。其實,湼槃有常樂我淨四德的境界。這是生貴住菩薩應該成就的十種法。
人的生死,按照自己所造的業來決定。造善業向上升,造惡業向下降。人死的時候,第八識最後才離開軀殼。從上身走,證明生三善道;從下身走,證明墮三惡道。怎能知道?第八識所走出軀體的地方,是有熱度的。例如最後足心熱,這是墮地獄的象徵。如果是頭頂熱,這是生天的現象。總而言之,生平行善,定生三善道;生平作惡,定生三惡道。這是永恒不變的因果律。
人死之後,在七七四十九天這期間內,在地府裡要經過多番的審判。審判之後,善業重,就生在善道;惡業重,就生在惡道,這是人的生死大概情形。所謂「若要人不死,須作活死人。」這話怎樣講呢?就是說想要不死,就要做活死人。活死人就是眼不看東西,耳不聽聲音,口不言語,心不思想,就像活死人一樣。如果能到這種境界,就了生死。活死人不容易作成功。所謂「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這就是活死人的標準。
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了知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佛法、修習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佛法、圓滿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佛法、了知一切諸佛平等。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生貴住的菩薩,應該勸眾生學習這十種法,自己也要學習這十種法;否則,便成為口頭禪。是那十種法呢?就是一般所說的①要明瞭知道過去諸佛所說一切佛法。②要明瞭知道未來諸佛所說一切佛法。③要明瞭知道現在諸佛所說一切佛法。但對於佛法不單是明瞭就可以,還必須躬行實踐,知道一點佛法,就去修行一點。知道兩點佛法,就去修行兩點。總而言之,知多少佛法,就修行多少佛法。集少成多,集沙成塔,功到自然成。修六度的法門,是一度一度的修,一行一行的持。④要修集過去諸佛一切佛法。⑤要修集未來諸佛一切佛法。⑥要修集現在諸佛一切佛法。⑦要圓滿過去諸佛一切佛法。⑧要圓滿未來諸佛一切佛法。⑨要圓滿現在諸佛一切佛法。知道佛法之後,還要修行佛法,修行才能證得圓滿。⑩要瞭解知道一切諸佛是平等,一切佛法也是平等。
何以故?欲令增進於三世中心得平等。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為什麼要勤勸學這十種法?因為想令生貴住的菩薩,增加精進,對於三世中,心都得到平等。有所聞到的法,立即自己開悟瞭解,不需要善知識來教導。所謂「聞一知十」、「舉一反三」,有這種的智慧。

 楼主| 发表于 2020-5-8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具足方便住
佛子,云何為菩薩具足方便住。此菩薩所修善根,皆為救護一切眾生、饒益一切眾生、安樂一切眾生、哀愍一切眾生、度脫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離諸災難、令一切眾生出生死苦、令一切眾生發生淨信、令一切眾生悉得調伏、令一切眾生咸證涅槃。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怎樣叫做菩薩具足方便住?這位菩薩,深入善巧方便法門,修行成功,具足具足功德,所以叫具足方便住。具足方便住的菩薩,所修六度萬行,所修福慧,所修一切善根,都是為眾生所修行。各位注意!讀這段經文時,應該廻光返照,檢討自己所行所做,所種的善根,是不是為眾生?要做到下邊的十種法門:①要救護一切眾生:要發菩薩的慈悲心,要行菩薩的救生道。不要做個自了漢,不要有自私自利的思想,一切為救護眾生出離苦海。②饒益一切眾生:無論什麼,要利益眾生,不要利益自己。凡是對眾生有益的事,儘量去做,做到盡善盡美為止。③安樂一切眾生:眾生有災難,要去救護他。眾生有困苦,要去饒益他。眾生有憂愁,令他得安樂。行菩薩道的菩薩,只知有眾生,不知有自己。這種犧牲的精神,多麼的偉大!我們修道人,應該向菩薩來學習。存菩薩心就是菩薩,存佛心就是佛。所謂「志在聖賢,則為聖賢;志在豪傑,則為豪傑。」志在忠臣孝子,就是忠臣孝子;志在偉人哲士,就是偉人哲士。志在菩薩,就是菩薩;志在成佛,就能成佛。佛是人成的,菩薩也是人成的。那麼,我們也是人,為什麼不能成佛不能成菩薩?因為沒有發成佛成菩薩的志願。怎樣發心?就要救護、饒益、安樂、哀愍、度脫一切眾生。④哀愍一切眾生:看見眾生沒有飯吃、沒有衣穿、沒有屋住,在受一切苦,就如同自己在受苦一樣。要盡自己的力量,去援助受苦的眾生,或者用良言婉語去安慰受苦的眾生,要有這種哀愍心。⑤度脫一切眾生:眾生無論有什麼痛苦,皆設法度脫,令他們得到解脫。⑥令一切眾生離諸災難,在沒有辦法之中,也要想辦法令眾生離開一切的災難。這是菩薩的心腸。⑦令一切眾生出生死苦:阿難尊者在楞嚴法會上所發的願:「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阿難的大願,是令一切眾生出離生死的苦海。菩薩所修善根,就是令眾生登到湼槃的彼岸。⑧令一切眾生髮發生淨信:令所有的眾生,都發生清淨的信心,沒有半點的懷疑。⑨令一切眾生悉得調伏:令一切眾生沒有煩惱,剛強的眾生,完全被調伏了,知道改邪歸正,反迷歸覺。⑩令一切眾生咸證湼槃:令一切眾生同證得湼槃的妙理,常樂我淨的真快樂。
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知眾生無邊、知眾生無量、知眾生無數、知眾生不思議、知眾生無量色、知眾生不可量、知眾生空、知眾生無所作、知眾生無所有、知眾生無自性。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具足方便住的菩薩,應該勸導眾生學習這十種法門。但是自己也要學習這十種法。是那十種法門呢?所說的①知眾生無邊:菩薩應該知道十二類的眾生,都是無邊的。②知眾生無量:應該知道眾生是沒有量的,無法統計有多少?③知眾生無數:應該知道眾生是沒有一定的數目。④知眾生不思議:知道眾生是無邊際、無數量、無數目,又知道眾生是妙不可言。一切眾生的顚倒妄想,是不可思議,修行道果也是不可思議的。
⑤知眾生無量色:又知道眾生有無量的色相,身形也不相同。⑥知眾生不可量:又知道眾生是不可以用心來思量。⑦知眾生空:又知道眾生有生住異滅四相,終歸於空。⑧知眾生無所作:又知道眾生根本就是空的,怎能有所做。所以沒有一個能做,也沒有一個所做。,並不是說一切眾生是上帝所造出來的。那麼,上帝又是誰造的?根本就沒有一個造作者。⑨知眾生無所有:眾生本來性空,所以知道眾生本來無所有。⑩知眾生無自性:知道眾生都有佛性,皆堪作佛,眾生本來是沒有自性的。
何以故?欲令其心,轉復增勝。無所染著。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為什麼要勤學這十種法?因為想令具足方便住的菩薩,其心比以前更加殊勝。智慧殊勝、思想殊勝、一切的一切都殊勝,沒有染汚的思想,沒有情愛的欲望,誰能沒有這種染汚執著的思想,誰就是具足方便住的菩薩。可是教人沒有染著的心,那是不容易的事情,沒有大的染著心,還有小的染著心。就是沒有小的染著心,在八識田中還有染著的種子,所以說不容易把它全部沒有的。那要怎樣辦才能沒有染著?就要修行,嚴守戒律,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此住的菩薩,無論在什麼道場,聞佛說法,便會開悟瞭解真實義,不需要他人再教導。
從前泰國有位高僧,是修小乘法的禪師。他住在深山中,終年不下山,吃松子喝泉水,維持生命,過著所謂「餐食無飽,居無求安」的生活。有一天,在定中來了一個境界,耳聽有人對他說:「明天你的宿配(前生的妻子)來找你,會給你麻煩,看你怎麼辦?」我常說:「一切是考驗,看爾怎麼辦?覿面若不識,須再從頭煉。」這位禪師即將面臨考驗,看他的定力到何等程度?第二天中午,果然來了一位中年的男人,約有五十多歲,風度翩翩,屬於教授型。還有一位少女,約有二十多歲,乃是父女二人。這倆人,到這位禪師面前合掌問訊。這位教授便問禪師修道的情形。禪師一一囘答。教授讚歎修行者之苦行,真是了不起,十分敬佩。
此時,他的女兒向他要求:「爸爸!我要嫁給禪師。」他非常驚奇!便問他女兒:「為什麼?」他女兒說:「因為禪師太苦了!無人照顧他,等到老時,更要苦了。所以我決定和禪師結婚,照料他一輩子!」禪師一聽,大吃一驚,便說:「不可以!我是出家人,不能結婚。」這位少女一聽,大失所望,便哭起來,要求禪師答應,和她結婚。禪師堅決不同意。少女苦苦哀求,禪師卻無動於衷。這位教授型的紳士,大發雷霆,將禪師所有的東西,都拿走了。可是禪師的定力,已到了不為境界所轉的程度。他如如不動,仍然打坐。心不煩,意不亂,決定打餓七,餓死算了。開始時,不吃不喝,可是那個少女的影子仍然在他的面前出現,痛哭流涕一定要嫁給他。第二天也是現出這種境界。第三天忽隱忽現。第四天少女的影子不現前,乃恢復以前的清淨,這是定力克服境界。禪師從此以後,專心靜坐,沒有一切執著,不為境界所轉。
由此觀之,眾生的業報是不可思議的。我們修道人,一定要斷欲去愛,用定力來克制婬欲的念頭,不要生出不清淨的思想。要學習這位禪師的作風,美女當前而不動心。如果定力不夠,戒律不堅固,隨著境界而轉,那麼便很容易失去道業,後悔莫及,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勉之!勉之!      

 楼主| 发表于 2020-5-8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正心住
佛子,云何為菩薩正心住。此菩薩聞十種法,心定不動。何者為十。所謂聞讚佛毁佛。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讚法毁法。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讚菩薩毁菩薩。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讚菩薩毁菩薩所行法。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眾生有量無量。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眾生有垢無垢。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眾生易度難度。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法界有量無量。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法界有成有壞。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法界若有若無。於佛法中,心定不動。是為十。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怎樣叫做菩薩正心住?因為這住的菩薩,對於佛法認識得十分清楚,沒有迷惑,用正心的智慧來思惟這個法,所以叫正心住。正心住的菩薩,有正定正受,聽到這十種法,而心定不搖動,所謂「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是那十種法?所說的①正心住的菩薩,聽到有人讚歎諸佛或毁謗諸佛,對於佛法中,而心定不動搖。為什麼?因為此住的菩薩,心中沒有讚歎和毁謗的分別,一切平等。有智慧的人,被人稱讚也不歡喜,被人毁謗也不煩惱,所謂「毁譽不動於心。」若是愚癡人,被人說個好,就抱著好跑到天上去,高興的不得了。被人說個壞,就抱著壞跑到地獄去,傷心到極點。高興就是笑,傷心就是哭。人能常常發笑,就是等於到天上去;如果常常憂愁,就等於到地獄去。所以修行人,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要意氣用事。要有理智,才能控制感情的衝動。所以人要常笑,笑的時候,才有理智,分別善惡才清楚。笑是長壽的密訣,所謂「自古神仙無別法,廣生歡喜不生愁。」這是至理名言。②正心住的菩薩,聽到有人讚歎諸法或毁謗諸法。對於佛法中,而心定不搖動。③正心住的菩薩,聽到有人讚歎菩薩(僧)或毁謗菩薩。對於佛法中,而心定不搖動。總之,聽到讚歎三寶,或者毁謗三寶,也不歡喜,也不發脾氣。這是不被境界所轉,也就是定力堅固的緣故。④正心住的菩薩,聞到有人讚菩薩或毁菩薩所修行的法。在佛法中,而心定不搖動。⑤正心住的菩薩,聽到有人說眾生有量或無量。在佛法中,而心定不搖動。⑥正心住的菩薩,聽到有人說眾生有垢或無垢,在佛法中,而心定不搖動。⑦正心住的菩薩,聽到有人說眾生易度或難度,在佛法中,而心定不搖動。⑧正心住的菩薩,聽到有人說法界有量或無量。在佛法中,而心定不搖動。⑨正心住的菩薩,聽到有人說法界有成或有壞。在佛法中,而心定不搖動。⑩正心住的菩薩,聽到有人說法界或有或無。在佛法中,而心定不搖動。這是不為境界所轉的十種法。
有人在打妄想:「正心住的菩薩,既不是木頭人,也不是泥土人,為什麼心不動?」因為此住菩薩,已證正定正受,不為境界所轉的緣故。所謂「人能轉境,境不轉人。」正心住的菩薩已經修到這種程度了。
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一切法無相、一切法無體、一切法不可修、一切法無所有、一切法無真實、一切法空、一切法無性、一切法如幻、一切法如夢、一切法無分別。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正心住的菩薩,應該勸導眾生學習這十種法門。可是自己也要學習,不然的話,就成為口頭禪。教人修行,自己不修行,是無用處。要以身作則,躬行實踐,實實在在去修行,才有效果。是那十種法?所說的①一切法無相:法本來就沒有相。如有執著,就有個法相存在。若無執著,人也空,法也空,這就是無相。②一切法無體:一切法是即相離相,沒有真實的體性。所以在金剛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是說就是正法也就應捨去,何況不是法,更應該捨去。有所執著有個本體,那是錯誤的。③一切法不可修:不執著什麼法可以修行,什麼法不可以修行。一切法沒有一個可修或一個不可修。修不修是在人,而不在法。法沒有修不修。有人說:「一切法不可修,那麼,我們不要修行了。」因為法的本身,不需要修不修,可是我們要依法修行,才能除去習氣毛病。④一切法無所有:一切法本來是什麼也沒有,都是空的。⑤一切法無真實:法是方法,法是規則,所以一切法沒有一個真實體。⑥一切法空:證得一切法空,什麼也沒有了。這就是六祖大師所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就是一切法空的境界,到了這種境界,還有什麼可執著?貪瞋癡慢疑五種煩惱沒有了,只有常樂我淨的湼槃四德。⑦一切法無性:為什麼說一切法空?因為一切法無自性。有人才有法,法才有用。人空了,法也沒有用處。所謂「人能弘法,非法弘人。」⑧一切法如幻:一切法好像幻化,不是真實的。⑨一切法如夢:一切法好像作夢,也不是真實的。所謂「人生一場夢」人死夢一場,夢裡身榮貴,夢醒在窮鄉。朝朝是作夢,不覺夢黃梁,夢中若不醒,枉作夢一場。」⑩一切法無分別:所有一切法,都沒有分別。我們聽經,不要用分別心來聽。為什麼?因為一切法無分別嘛!
這段經文是教我們不要執著法,如果有了法執,就和我執一樣的重。所謂「見事省事出世界,見事迷事墮沉淪。」就在迷悟之間,執著就沉淪六道,不執著就出離三界。也就是「即相離相」,就在相上,就離開相;「在塵出塵」,在塵世間就要超出塵世。所謂「身在塵心出塵」,心中沒有染汚的妄想。好像井裡栽花不染塵,這叫一塵不染,萬慮皆空。這種境界,多麼自在!
何以故?欲令其心,轉復增進。得不退轉無生法忍,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為什麼要把法執破了?因為想令正心住的菩薩和其所教化的眾生,輾轉增強精進,就是沒有罣礙。修行人,要能提起一念修行。到成功時,便要把一念放下。一念也沒有了,那還有什麼可憂慮?還有什麼可罣礙?如果沒有罣礙,就遠離顚倒夢想。為什麼有顚倒夢想?就因為有所罣礙。大而言之,放不下世界;小而言之,放不下身心。如果無罣礙,就得到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得到一切不退轉。不退轉什麼?就是不退轉無生法忍。什麼叫無生法忍?就是「不見少法生,不見少法滅」,這就是法空的境界。人也空、法也空,自性了了在其中。這時候,明明了了,忍可於心。這種境界,有點受不了,有點忍不住,但是還要忍受。不要認為不見少法生、不見少法滅這種境界是容易事。是很難能證到這種境界的。如果到了這種境界,就無憂無慮,遠離顚倒夢想,究竟湼槃。
在這個時候,正心住的菩薩,所聞一切法,立刻開悟瞭解,所謂「粗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到了這種境界,有人罵你,或者有人讚你,無動於衷,這就是心定不動。這個不動,就是在中庸上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就是說也沒有歡喜、也沒有微怒、也沒有悲哀、也沒有快樂。這四種感情還沒有發生的時候,這就是中道,也就是定。所聞的法,能契合真理,不需他人來教化。

 楼主| 发表于 2020-5-8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不退住
佛子,云何為菩薩不退住。此菩薩聞十種法,堅固不退。何者為十,所謂聞有佛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法無法。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菩薩無菩薩。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菩薩行無菩薩行。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菩薩修行出離修行不出離。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過去有佛過去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未來有佛未來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現在有佛現在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佛智有盡佛智無盡。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三世一相三世非一相。於佛法中,心不退轉。是為十。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怎樣叫做菩薩不退住?就是不退菩提心,住在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就是覺悟的心;沒有無明、煩惱、愚癡。覺悟一切有為法是無常、苦、空、無我的道理,這就叫不退住。不退住的菩薩,為什麼要聽這十種法?因為要堅固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是那十種法呢?所說的①不退住的菩薩,聽見有人說三世有佛或者三世無佛。在佛法中,而不退轉菩提心。什麼叫佛?佛是一位大覺悟者,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大智慧人。佛是諸天的導師,也是人間的導師。菩薩真正認識佛,我們凡夫不會認識佛。好像一生出就沒有眼睛的人,根本就不知太陽的形相。有人對他說太陽是圓的,他就相信是圓的;有人對他說太陽是方的,他就相信是方的。究竟太陽是什麼樣子?他也不知道是圓還是方?說不出個所以然。無知無識的人,不知道有佛,就和生盲的人不知太陽一樣的情形。不退住的菩薩,都有定力,不會被言語所轉動。②不退住的菩薩,聽見有人說有佛法或無佛法。在佛法中,心不退轉。③不退住的菩薩,聽見有人說有菩薩或者沒有菩薩。在佛法中,心不退轉。④不退住的菩薩,聽見有人說有菩薩行或者沒有菩薩行。在佛法中,心不退轉。小乘人不承認有諸佛,只承認有釋迦牟尼佛。也不承認有菩薩,只承認有阿羅漢。大乘的菩薩,是腳踏實地去行菩薩道,救度眾生。無論任何人說什麼,都是如如不動,不為境界所轉,不被言語所支配,對佛法有深刻的認識,所以在順境或逆境,都是精進,而不退轉。⑤不退住的菩薩,聽見有人說菩薩修行,能出離三界,或者不能出離三界。在佛法中,心不退轉。⑥不退住的菩薩,聽見有人說過去有佛住世,或者無佛住世。在佛法中,心不退轉。⑦不退住的菩薩,聽見有人說未來有佛住世,或者無佛住世。在佛法中,心不退轉。⑧不退住的菩薩,聽見有人說現在有佛住世或者無佛住世。在佛法中,心不退轉。⑨不退住的菩薩,聽見有人說佛的智慧有窮盡的時候,或者說佛的智慧沒有窮盡的時候。在佛法中,心不退轉。⑩不退住的菩薩,聽見有人說三世是一相,或者說三世不是一相。在佛法中,心不退轉。凡夫聽到這些理論,手忙脚亂,不知如何是好?一念無明起,就不明白了,便生退轉心。菩薩沒有一念的無明,於佛法中,心不退轉。這是十種法。
佛教的教義,是盡虛空,徧法界,沒有一粒微塵不是佛教所在處。一切的宗教,都沒有跑出佛教的外邊去。無論天主教、基督教、回教、道教、猶太教、印度教都在法界中。不過所做的工作不同而已。各做各的工作,都是勸人向善。改邪歸正。因為這個道理,所以人人都可成佛。佛曾經這樣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這是佛的金口所言,絕非妄語。我的宗旨,相信佛的眾生也成佛,不相信佛的眾生也成佛。今天不信佛,明天會信佛。今生不信佛,來生會信佛。今劫不信佛,來劫會信佛。終有一天會信佛。只要信佛,就有成佛的機會。佛教以法界為體、為用、為宗、為教,什麼都是法界。譬如有人討厭月光跟著他走,走到那裡,月光跟到那裡。於是他跑到東勝神州去,看見月光仍然在他的頭上。又跑到南贍部洲去,看月光還是在他的頭上。又跑到西牛賀洲去,看月光還是在他的頭上。又跑到北俱盧洲去,看月光還是在他的頭上。東南西北各處跑,始終見到月光跟著他跑。有眼睛的人,想不要月光跟著他,但是沒有辦法不見月光。
佛教好像月光,不管你怎樣的跑,也跑不出佛教的外邊,都在佛教智慧光明的裡邊所包括著。所以糊塗人就做糊塗事,明白人就做明白事。本來沒有一個糊塗,一個明白,根本就沒有事,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這世界上所有的人,所做的事,都是在還債。還完了債,就不需要做了。所有一切的宗教,可以說都是為佛教做工作。好像每個國家,所有的人民,都為政府作工是一樣的道理,但是有人不明白這個道理。
行菩薩道的人,要利益人,不要損害人。自己問自己,為什麼要自私自利?為什麼要損人害人?一切的一切,要替旁人想一想,要對旁人有好處,不要對旁人有害處。這就是菩薩的發心,菩薩是犧牲自己,而成就他人。這是菩薩的思想,也是菩薩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要問問自己,我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是不是為吃飯穿衣?來找好的享受?若是這樣的想法,就沒有做人的價值,沒有什麼意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應該幫助這個世界,令世界一天比一天好。不要在世界上爭呀!貪呀!只知有自己,不知有他人,千萬不要這樣子。如果有這種思想,趕快糾正過來,不要糊塗一輩子。我們做人,要有功於世,有德於民,對天下國家有所貢獻,對一切眾生有所利益,這樣做人,才有意義。
從前有位老修行,吃飽飯沒事做,和徒弟講笑話。有一天,師父對徒弟說:「人人都喜歡第一,事事比人強,要有好名譽,要有好地位。今天我們倆說一說誰最賤,被人瞧不起。誰說不出來,就是輸了,被罰買糖果請客。」徒弟有辯才無礙,同意師父這個辦法。師父說:「我是一隻狗。」徒弟說:「我是狗的屎中的蟲子。」師父說:「你在那裡做什麼?」徒弟說:「我在狗屎中沐浴。」師父無言可辯,承認輸了,乃請徒弟吃糖。這雖然是個笑話,但是有哲理。這是說不垢不淨的道理。如果心中一生分別心,就會作嘔。所謂「心淨一切淨,心穢一切穢。」我們修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境界時,就有成就了。
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種廣大法。何者為十,所謂說一即多,說多即一。文隨於義,義隨於文。非有即有,有即非有。無相即相,相即無相。無性即性,性即無性。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不退住的菩薩,應該勸化眾生,修學這十種廣大的法,但是自己也要學習這十種廣大的法。因為這種法,令眾生不相信、不明白、不瞭解,所以叫廣大法。什麼是十種廣大法?就是①說一即多②說多即一。說一種法,就是一切法;說一切法,也是一法。說一切微塵,就是由一粒微塵所成就的。把一切微塵再分開,還是一粒微塵。一粒微塵集聚眾多微塵合起來,這是多的微塵。說多就是一,所謂「一本散為萬殊,萬殊仍歸一本。」一本譬如大地,萬殊是大地所生長所成就的一切花草樹木、五穀雜糧,包羅萬象。這樣多的種類,將來還復於大地。
我們的身體,也有一個一。一散為無量,無量歸為一,如果能把一成0,那麼,什麼麻煩也沒有了。所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能悟得這個空理,能證得這個空理,在空理上入空定,一切煩惱也沒有了。一切的一切都沒有了。這是一多不二的道理,一就是多,多就是一。③文隨於義④義隨於文。經文要順著義理來講說,由經文產生出義理。義理又要隨著順經文,要文義無礙。譬如,經文上說:「忉利天能天主。」如果不以文隨於義來講,便說閻羅王住在忉利天,在那裡管理鬼。這就是把義講錯了。若講忉利天的能天主,在那裡統理一四天下,四天下就是義,這就是文隨於義。那麼,統理四天下的能天主,這是歸回來講,還是講能天主。這就是義隨於文。⑤非有即有⑥有即非有。非有即有就是妙有,有即非有就是真空。真空不礙妙有,所以非有。妙有非有,所以不礙真空。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互相無礙。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⑦無相即相⑧相即無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開一切相,就是一切法。就在相上要離相,把它看空了,這就是無相即相,即相無相的道理。⑨無性即性⑩性即無性。因為性相不二,所以在相上要瞭解性,在性上也要把它看空了。在相裡就是性,在性裡就是相,性相不二,性相一如。這種道理,是廣大不可思議的理,不是凡夫所能真明白的。
何以故?欲令增進,於一切法,善能出離。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為什麼緣故?要勸說眾生學習這十種廣大法?因為想令不退住的菩薩,一步比一步精進,對於一切法,善能出離,而能明瞭。有所聞的法,自己就能開解,不需要善知識來教導

 楼主| 发表于 2020-5-8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童真住
佛子,云何為菩薩童真住。此菩薩住十種業。何者為十,所謂身行無失、語行無失、意行無失。隨意受生。知眾生種種欲、知眾生種種解、知眾生種種界、知眾生種種業、知世界成壞。神足自在,所行無礙,是為十。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怎樣是菩薩童真住?因為此住菩薩身如童體,思想純真,沒有不良的習氣,所以叫童真住。童真住的菩薩,常住在十種業,而無過失。是那十種業?所說的①身行無失:身體所行所做,不會有一切的錯誤或一切的過失。②語行無失:所說的話,都是正確無訛。絕對不說妄言、綺語、惡口、兩舌的話。③意行無失:在心中所思想都是清淨、光明、仁慈、憐憫,絕對沒有染汚的思想,也不打有過失的妄想。④隨意受生:隨著自己的意思去受生。來生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也就是遂心所欲。⑤知眾生種種欲:清清楚楚知道眾生種種的欲念。⑥知眾生種種解:知道一切眾生所瞭解的是什麼?⑦知眾生種種界:知道每一界的眾生所行所做。蜜蜂界的蜜蜂,就知道採花汁來釀蜜糖。螞蟻界的螞蟻,就知道尋找食物搬回洞中。在十二類眾生中,每類都不相同,各有其生活的技能。⑧知眾生種種業:知道所有的眾生造種種的業。狗為什麼做狗?因為造做狗的業。貓為什麼做貓?因為造做貓的業。總而言之,造什麼業,就受什麼果報。⑨知世界成壞:知道世界是怎樣成就?是怎樣破壞?又知道人是怎樣生?怎樣死的過程。⑩神足自在,所行無礙:有神足通,隨意而去,自在變化無窮。遂心如意,所行沒有障礙。這是童真住的菩薩所住的十種法。
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種法。何者為十,所謂知一切佛剎。動一切佛剎、持一切佛剎、觀一切佛剎、詣一切佛剎、遊行無數世界、領受無數佛法、現變化自在身、出廣大徧滿音、一剎那中、承事供養無數諸佛。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童真住的菩薩,應該勸化眾生學習這十種法,可是自己也要學習這十種法。什麼是十種法?所說的①知一切佛剎:童真住的菩薩,應該知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佛刹。每位佛的刹土在那一方?在那一方中的那一方?②動一切佛剎:知道一切佛刹方向之後,要想震動某一佛刹,必須知道某一佛刹的所在方位。③持一切佛剎:佛剎也有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到時候應該來護持每個佛剎土。④觀一切佛剎:雖然護持一切佛刹,但是還要觀察一切佛刹的因緣。是否應該來護持?⑤詣一切佛剎:應該護持那個佛刹,便到那個佛刹去。⑥遊行無數世界:童真住的菩薩,都有神足自在,可以遊行無數無量世界。⑦領受無數佛法:到無數世界去做什麼?去領受一切諸佛所說的法。⑧現變化自在身:現出自無化有,自有化無;自小化大,自大化小;自少化多,自多化少,遂心如意,變化無窮這種的自在身。⑨出廣大徧滿音:出廣長舌相,發廣大音,徧滿諸佛刹土,講說佛法。⑩一剎那中,承事供養無數諸佛:在一念之間,能到十方世界去承事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他有這種神通妙用的力量。
何以故?欲令增進,於一切法,能得善巧。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為什麼原因,要勸學這十種法?因為想令童真住的菩薩,增加精進。對於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每一法門,都能得到善巧方便這種智慧。無論在那位佛的法會中,所聽聞佛所說的法,自己就會豁然貫通,開悟瞭解一切諸法實相的道理,不需要佛再詳細解說,再來教化。
九、法王子住
佛子,云何為菩薩法王子住。此菩薩善知十種法。何者為十,所謂善知諸眾生受生、善知諸煩惱現起、善知習氣相續、善知所行方便、善知無量法、善解諸威儀、善知世界差別、善知前際後際事、善知演說世諦、善知演說第一義諦,是為十。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怎樣叫菩薩法王子住?因為佛是法王,菩薩是法王子。有繼承法王的位,所以叫法王子住。法王子住的菩薩,善於知道這十種法門。是那十種法?所說的①善知諸眾生受生:他善於知道一切眾生怎樣造的業?怎樣受生死?每類眾生各有其獨特的因緣,完全曉得。②善知諸煩惱現起:他善於知道一切眾生為什麼現出煩惱的起因。③善知習氣相續:他善於知道一切眾生的習氣,好像波浪一樣,相續不斷。眾生前生的習氣,而生出今生的習氣;今生的習氣,而生出來生的習氣,生生世世,相續不斷。菩薩怎能知道呢?因為菩薩證得宿命通的智慧,所以知道一切眾生的習氣。④善知所行方便:他善於知道應該所行的方便法門。就是應以何身得度,就現何身而為說法。應以何法得度,就用什麼方便法門來為說法。⑤善知無量法:菩薩是照了諸法實相,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善於知道無量的妙法。⑥善解諸威儀:他善於瞭解三千威儀,八萬細行。⑦善知世界差別:他善於知道世界成住壞空的四劫,各有些什麼不同的特徵。⑧善知前際後際事:他善於知道前邊的邊際事,也知道後邊的邊際事。又知眾生前邊的心念是怎樣生的,後邊的心念是怎樣生的,一切事都曉得。⑨善知演說世諦:他善於知道眾生的根性,用世間有為法,來為他們說世諦法。⑩善知演說第一義諦:他善知眾生有利根者,給他們演說出世間無為法,令眾生了悟第一義諦的道理。這是法王子位的菩薩,善於知道的十種法。
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種法。何者為十,所謂法王處善巧、法王處軌度、法王處宮殿、法王處趣入、法王處觀察、法王灌頂、法王力持、法王無畏、法王宴寢、法王讚歎。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法王子住的菩薩,應該勸化眾生來學習這十種法。可是自己也要學習這十種法。是那十種法?所說的①法王處善巧:法王(佛)處理善巧的方法。也可以說在法王所住處,怎樣處理一切善巧方便。法王子應該倣佛之儀,合子法度。總之,一切要向佛學習。②法王處軌度:軌是規矩,度是法度。法王怎樣處理一切的儀式和軌度,應該學習。③法王處宮殿:宮是休息處,殿是議事處。法王在內宮時,法王子應行子禮,法王子在外殿時,法王子應行臣禮。這也有一定的軌度。④法王處趣入:法王趣入一切禮的時候,儀式怎樣,也應該學習。⑤法王處觀察:法王在位時,法王子要觀察一切因緣。所謂「入則觀父王,察其聲色。出則觀羣臣,知其賢愚。」菩薩入則觀佛教理,出則審機可否?⑥法王灌頂:法王子要受法王位時,要經過灌頂的儀式。十方諸佛用法水灌其頂,令發四無量心,來教化眾生。⑦法王力持:法王怎樣力持一切法?法王子應當學習。菩薩六度四攝,萬行總持,這是力的意思。⑧法王無畏:法王怎樣無所畏?菩薩修行,離五種怖畏,得十種無畏。⑨法王宴寢:法王怎樣睡覺?宴於側室,寢於正處。所謂「晝無故不內宴,夜無故不外寢」,都有一定的規矩。⑩法王讚歎:法王應該讚歎什麼?菩薩應該仰讚佛德,哀歎眾生。這十種法,法王子住的菩薩都應該知道,要學習這些法度。
何以故?欲令增進,心無障礙。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法王子住的菩薩,為什麼要學習這十種法?因為想令其增加精進,心裡沒有一切障礙和執著。凡是在諸佛道場中,所聞的法,自己就會明白,不需要佛再來教導。

 楼主| 发表于 2020-5-8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灌頂住
佛子,云何為菩薩灌頂住。此菩薩得成就十種智。何者為十,所謂震動無數世界、照耀無數世界、住持無數世界、往詣無數世界、嚴淨無數世界、開示無數眾生、觀察無數眾生、知無數眾生根、令無數眾生趣入、令無數眾生調伏,是為十。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怎樣叫做菩薩灌頂住?因為菩薩繼承法王子位時,先要受灌頂的儀式,十方諸佛來灌頂,所以叫灌頂住。菩薩要成就這十種不可思議的智慧,才能得到灌頂的地位。什麼是十種智慧?所說的①震動無數世界:灌頂住的菩薩,有大威神力的智慧,知道那個世界應該震動,就現六種震動,來攝伏一切眾生。②照耀無數世界:灌頂住的菩薩,有大智慧、大光明,能照耀無數世界。③住持無數世界:灌頂住的菩薩,用神通力來護持無數世界,令其持久安住,而不毀壞。④往詣無數世界:灌頂住的菩薩,要去十方一切諸佛的道場,承事、供養所有的佛。⑤嚴淨無數世界:灌頂住的菩薩,能莊嚴清淨無數的世界。⑥開示無數眾生:灌頂住的菩薩,用他不可思議的智慧,來開導一切眾生,來指示一切眾生,令無數眾生發菩提心,將來成佛道。⑦觀察無數眾生:灌頂住的菩薩,善於觀察無數眾生的因緣,用種種方便法來教化。⑧知無數眾生根:灌頂住的菩薩,知道無數眾生的根性。眾生的根性不同,有的善根種得多,就聰明;有的善根種得少,就愚癡。知道眾生根性之後,要用方法來救度,令眾生離苦得樂。⑨令無數眾生趣入:灌頂住的菩薩,能令無數眾生趣入菩提道。⑩令無數眾生調伏:灌頂住的菩薩,用大智慧來調伏剛強的眾生,所謂「剛強眾生,難調難伏。」可是此住的菩薩,都能調伏無數眾生,發菩提心,修無上道。這是灌頂住菩薩的十種智慧。
佛子,此菩薩身,及身業、神通、變現,過去智、未來智、現在智,成就佛土,心境界、智境界。皆不可知。乃至法王子菩薩,亦不能知。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灌頂住菩薩的身和所造的身業,都是神通所變化的。他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用過去所修的智慧、未來所修的智慧、現在所修的智慧,成就一切諸佛的佛土、莊嚴一切諸佛的佛土、清淨一切諸佛的佛土。一切眾生心的境界,一切眾生智的境界,都不能知道菩薩這種境界。乃至法王子住的菩薩,也不能知道灌頂住菩薩如上所說種種的境界。
佛子,此菩薩應勸學諸佛十種智。何者為十,所謂三世智、佛法智、法界無礙智、法界無邊智、充滿一切世界智、普照一切世界智、住持一切世界智、知一切眾生智、知一切法智、知無邊諸佛智。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灌頂住的菩薩,應該勸化眾生學習諸佛的十種智慧。自己也要學習這十種智慧。什麼是十種智慧?所說的①三世智:就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的智慧。②佛法智:諸佛所說佛法的智慧。③法界無礙智: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這種智慧。④法界無邊智:法界是沒有邊際,這種的智慧。⑤充滿一切世界智:這種智慧,能充滿一切世界。⑥普照一切世界智:這種智慧,能普徧照耀一切世界。⑦住持一切世界智:這種智慧,能住持一切世界。⑧知一切眾生智:知道一切眾生的智慧。⑨知一切法智:知道一切法的智慧。⑩知無邊諸佛智:知道無邊諸佛的智慧。
何以故?欲令增長一切種智。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為什麼要學習諸佛十種智慧?因為想令灌頂住的菩薩,增長一切種的智慧。有所聽聞的法,自己就能開悟瞭解,不需要諸佛再來教導。
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一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所謂動、徧動、等徧動。起、徧起、等徧起。踊、徧踊、等徧踊。震、徧震、等徧震。吼、徧吼、等徧吼。擊、徧擊、等徧擊。
在這個時候,因為釋迦牟尼佛大威神力的緣故。在十方中的每一方,都有一萬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世界。每個世界,都有六種震動的情形發生。但是不會令眾生受到損害,是令眾生醒悟。什麼是六種震動?就是動、踊、起(屬於形),震、吼、擊(屬於聲)。這六種現象又變為十八種現象。所說的①動:此動而彼不動,或者彼動而此不動,是局部的動。②徧動:是普徧的動,整個世界都在動。③等徧動:等於所有的世界,同時普徧動。④起:在這個地方有起,在另外地方沒有起。或者在這地方沒有起的情形,在另外地方有起的情形。⑤徧起:在這世界普徧而起,在其他世界沒有起。⑥等徧起:等於在所有的世界,同時普徧而起。⑦踊:在這個地方有踊的現象,在那個地方沒有的現象。⑧徧踊:在整個世界普徧在踊。⑨等徧踊:等於所有世界,同時普徧而踊。⑩震:在這方有震動的感覺,可是在另外方就沒有震動的感覺。⑪徧震:在全世界普徧的震動。⑫等徧震:等於所有的世界,同時有震動的感覺。⑬吼:在這地方有吼聲,在另外地方沒有吼聲。⑭徧吼:在全世界普徧有吼聲。⑮等徧吼:等於所有世界,同時普徧有吼聲。⑯擊:在這地方有擊撞的聲音。在另外地方沒有擊撞的聲音。⑰徧擊:全世界普徧有擊撞的聲音。⑱等徧擊:等於所有世界,同時普徧有擊撞的聲音。這是十八種震動的情形。
雨天妙華、天末香、天華鬘、天雜香、天寶衣、天寶雲、天莊嚴具。天諸音樂,不鼓自鳴。放大光明,及妙音聲。
在大地六種震動的時候,從虛空中像降雨一般而落下天上的妙華。天上的末香,天華所編的華鬘,天上的雜香,天人所穿的寶衣,天上的寶雲,天上一切的莊嚴妙具。天上所有的音樂,都自然發出妙音,不需要去演奏。又放出天上所有的光明和天上所有的妙音聲。
如此四天下須彌山頂,帝釋殿上,說十住法,現諸神變。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亦如是。
好像娑婆世界的四天下須彌山頂,帝釋天所住的寶殿上,而演說十住法,現出種種的神通變化。在十方所有的世界,統統像娑婆世界這樣子,釋迦牟尼佛在須彌山頂帝釋殿上說十住法。
又以佛神力故,十方各過一萬佛剎微塵數世界,有十佛剎微塵數菩薩,來詣於此。充滿十方。作如是言。善哉善哉。佛子。善說此法。
十方所有的菩薩,又以佛的大威神力緣故,乘佛願力的寶筏,從十方中的每一方超過一萬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世界,有十佛刹微塵數那樣多的菩薩,來到娑婆世界須彌山頂帝釋天的殿上,充滿十方,他們同時的說:「善哉!善哉!佛的弟子!你善於說十住的妙法。」
我等諸人,同名法慧。所從來國,同名法雲。彼土如來,皆名妙法。我等佛所,亦說十住。眾會眷屬,文句義理,悉亦如是,無有增減。
這些菩薩說:我們所來的菩薩,大家同一個名字,都叫法慧。我們所從來的國土,也是同名,都叫法雲。在所有法雲國土中的佛號,都叫妙法佛。我們在佛的處所,也是說十住的法。法會中的大眾和所有的眷屬,都是一樣的。所講十住的文句和義理,都和現在娑婆世界所講十住法是一樣的,一字不增,一字不減。所謂「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音。」都是說這個妙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3 01: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