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老和尚講述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第七無著行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無著行。 功德林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薩中大菩薩所修行的無所著住的行門?也就是方便法門。 佛子。此菩薩以無著心,於念念中,能入阿僧祇世界,嚴淨阿僧祇世界。於諸世界,心無所著。 各位佛的弟子!這位修無著行的菩薩,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沒有著住。對於眾生、世界、世間法、出世間法,皆無所著住。他所行所作,無住於心,行所無事。在念念之中,度脫眾生,無所著住在救度眾生之相。以無著住之心,在念念之中,能入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中,莊嚴清淨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這位菩薩他雖然能嚴淨十方無量世界,可是他的心不著住在世界的相上。 往詣阿僧祇諸如來所,恭敬禮拜。承事供養。以阿僧祇華、阿僧祇香、阿僧祇鬘、阿僧祇塗香、末香、衣服、珍寶。幢旛。妙蓋,諸莊嚴具,各阿僧祇,以用供養。 菩薩到無量數諸佛道場去,恭敬諸佛、禮拜諸佛、承事諸佛、供養諸佛。用無量數的華、無量數的香、無量數的鬘、無量數的塗香。以及末香、衣服、珍寶、幢旛、妙蓋、一切莊嚴具,各種都是用無量數來供養諸佛。 如是供養,為究竟無作法故。為住不思議法故。 菩薩用無量數的物質來供養諸佛,為究竟無所作為法的緣故。為明瞭住在不可思議法的緣故。 於念念中,見無數佛於諸佛所,心無所著,於諸佛刹,亦無所著。於佛相好,亦無所著。見佛光明,聽佛說法,亦無所著。於十方世界,及佛菩薩所有眾會。亦無所著。聽佛法已。心生歡喜。志力廣大,能攝能行諸菩薩行,然於佛法,亦無所著。 菩薩在念念中,都能見到無數佛,在諸佛的道場中,心不著住。在每位佛的刹土中,或莊嚴清淨,或不莊嚴不清淨,心也不著住。對佛相好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心也不著住。見到佛放種種光明,聽到佛說種種妙法,心也不著住。在十方世界和諸佛菩薩所有清淨海會,心也不著住。聽佛說法之後,心生大歡喜。志特別增盛,力特別廣大。能攝受一切眾生,能行持一切妙法,能行菩薩所行的菩薩行。然而對於佛法,心也不著住。 此菩薩於不可說劫,見不可說佛出興於世。一一佛所,承事供養,皆悉盡於不可說劫,心無厭足。見佛聞法,及見菩薩眾會莊嚴。皆無所著。見不淨世界,亦無憎惡。 這位菩薩在過去不可說那樣長的劫中,見到不可說那樣多的佛出興於世間。他在每位佛的道場,承事諸佛、供養諸佛。都經過不可說那樣長的劫,心也不生厭足的思想。見到諸佛和聞到諸佛所說的法,以及諸菩薩眾會莊嚴,對於這些境界,心也不著住於相。見到五濁不清淨的世界,心也不憎惡。 何以故。此菩薩如諸佛法而觀察故。諸佛法中,無垢無淨。無暗無明。無異無一。無實無妄。無安隱,無險難。無正道,無邪道。 為什麼緣故,菩薩要這樣?因為這位菩薩他依照諸佛所說的法去修行,而觀察一切法的緣故。在諸佛法之中,也沒有塵垢、也沒有清淨、也沒有黑暗、也沒有光明、也沒有兩樣,也沒有一樣,也沒有真實、也沒有虛妄。證得真實理體,離相絕緣。也沒有安隱的地方,也沒有險難的地方。也沒有正道,也沒有邪道。本來是清淨的,本來是空寂的。 菩薩如是深入法界。教化眾生,而於眾生,不生執著。受持諸法,而於諸法,不生執著。發菩提心,住於佛住,而於佛住,不生執著。雖有言說,而於言說,心無所著。入眾生趣,於眾生趣,心無所著。了知三昧。能入能住,而於三昧,心無所著。往詣無量諸佛國土,若入若見,若於中住,而於佛土,心無所著。捨去之時,亦無顧戀。 菩薩能這樣深深明瞭一切諸法的法界,本體猶如虛空。菩薩常教化一切眾生,雖然教化眾生,但是離開度眾生的相,不生執著的心。菩薩受持諸佛所說的法,對於諸法,也不生執著的心。菩薩發大菩提心,住在諸佛所住的境界上,對於佛所住的境界,也不生執著的心。菩薩雖然有言說,可是對言說不生執著的相。菩薩入六道輪迴中,對於眾生趣,也不生執著的心。菩薩了知一切定,而能入一切定,又能出一切定,也不生執著的心。菩薩往無量諸佛國土去,或入諸佛國土、或見諸佛國土、或住諸佛國土。對於諸佛國土,也不生執著的心。離開諸佛國土的時候,也不會回頭去看,也不會留戀不捨。 菩薩摩訶薩,以能如是無所著故。於佛法中,心無障礙。了佛菩提。證法毗尼。住佛正教。修菩薩行,住菩薩心。思惟菩薩解脫之法,於菩薩住處,心無所染。於菩薩所行,亦無所著。淨菩薩道。受菩薩記。 菩薩中的大菩薩,因為他能這樣沒有執著的緣故,所以對於佛法都能明瞭,心無障礙。又明瞭佛的覺道,證得法毗尼的境界。也就是證得寂靜的境界,調伏的境界,對治的境界。布施對治慳貪,慈悲對治瞋恚,因緣對治愚癡。住在佛的正教中,修行菩薩所修的行門。常懷菩薩的心腸。也就是自覺覺他、自度度他、自利利他。常思惟怎樣能得到菩薩解脫的方法。對於菩薩所住的處所,心不會染著貪戀。對於菩薩所修的法門,心也不會執著。換言之,菩薩已到人空法空的境界。清淨菩薩所修行的道,得到十方諸佛來給授菩薩的記號。 得受記已。作如是念。凡夫愚癡。無知。無見。無信。無解。無聰敏行。頑嚚貪著。流轉生死。不求見佛。不隨明導。不信調御。迷誤失錯。入於險道。 菩薩得到受菩薩記之後,作這樣的的思念:凡夫都是愚癡,沒有智慧。因為被無明所遮蓋,所以沒有真正的知識、沒有真正的見解、沒有真正的信念、沒有真正的瞭解。也沒有聰明而敏捷的行為。頑囂(癡愛)而貪著(放不下),所以在生死輪迴中,流轉不息。凡夫因為愚癡的緣故,所以不懂求見佛的方法。不隨從善知識的指導,又不信仰調御師(佛)的思想。因為迷惑了正路,所以誤入險道。淺言之,在生死輪迴,不易出三界。 頑囂二字,在尚書堯典注說:「心不則德義曰頑,言不道忠信曰囂。」在尚書說:「父頑母囂」。這是說大舜的父親很愚癡,大舜的繼母很貪愛。在孟子書上有這樣的記載:「父母使舜完廩,捐階,瞽瞍焚廩。使浚井,出。從而揜之。」有一天,大舜的父母,命大舜去修理儲蓄糧倉庫的頂。等大舜到倉頂之後,他的父親(瞽瞍)把梯子搬走,然後放火燒倉庫,想把大舜燒死。可是大舜有智慧,用笠帽作為降落傘,平安落地,未受傷害。又有一天,大舜的父母,令大舜去挖井裡的淤泥,等大舜下井之後,他的弟弟(象)用石頭壓在井上。聰明的大舜,他在井側挖洞而走出。為什麼他的父母和弟弟要害死他呢?因為他的繼母,嫁給他父親的時候,帶來一個兒子,名叫象。他的繼母很嫉妬,看大舜是眼中釘,所以唆使他父親殺死他。可是大舜是孝子,無論繼母如何不好,弟弟如何的壞,大舜以孝相敬,以誠相待,而不計較。 在孟子上有這樣的記載:「象曰:謨蓋都君,咸我績,牛羊父母,倉廩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棲。象往入舜宮,舜在牀琴。象曰:鬱陶,思君爾。忸怩。」象認為將哥哥埋在井裡,洋洋得意的回到家中,和父母研究分哥哥的財產,象對父母說:「這是我的計策,將都君(大舜的官名)埋在井中。這是我的功勞,現在把舜的牛羊和倉廩歸給父母。舜的干戈和琴弓歸於我所有。兩位嫂嫂(大舜有兩位太太,是帝堯兩個女兒)來料理我床席的事。」 瞽瞍答應象的要求。象歡天喜地到大舜家去接收財產。一進門,見大舜悠哉遊哉坐在床上彈琴,一點煩惱的樣子也沒有。他見到弟弟來,特別表示歡迎。這時候的象,很難為情的說:「我的心很鬱悶,為想念你,所以來看你。」但是臉上現出慚愧的表情。大舜有這樣忍耐力,所以成為中國最賢明的君主,成立禪讓政治,天下為公。 不敬十力王。不知菩薩恩,戀著住處。聞諸法空,心大驚怖。遠離正法,住於邪法。捨夷坦道,入險難道。棄背佛意,隨逐魔意。於諸有中,堅執不捨。 凡夫因為愚癡的緣故,所以不恭敬十力王(佛),也不知菩薩的恩德。菩薩在生生世世為眾生受苦受難。但眾生只知道留戀自己的顚倒處所。聞到一切法,本來是空的,心中生大恐怖。為什麼?因為遠離正法,住在邪法中。捨去平坦大道,而走入崎嶇不平的險道,也就是三惡道。眾生背棄佛意,佛留下三藏十二部經典,教我們如何的修行,可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可是愚癡的眾生,偏偏不要修行,而隨逐魔的思想去亂跑亂竄。在三界二十五有中,堅執不肯捨棄,所謂「看不破,放不下」,所以得不到自在。 菩薩如是觀諸眾生。增長大悲。生諸善根,而無所著。 菩薩這樣的來觀察一切眾生的思想和行為,越觀察眾生,越覺得眾生可憐,所以發心要把眾生教化明白。因之,而生大悲心。這種大悲心,一天比一天增長。因此之故,生一切善根,而無所執大悲心的相。 菩薩爾時,復作是念。我當為一眾生,於十方世界,一一國土,經不可說不可說劫,教化成熟。如為一眾生,為一切眾生,皆亦如是。終不以此而生疲厭,捨而餘去。 修無著行的菩薩,在這個時候,又作這樣的思念:我應當專為一個眾生,在十方世界所有的國土,經過不可說那樣多的劫,來教化這個眾生,令他善根成熟。教化一個眾生是這樣的情形,教化一切眾生,也是這樣的情形。雖然經過這樣多的劫,可是菩薩不生疲厭的心,不會捨棄一個眾生而去,而用善巧方便的法門來度這個難調難伏的眾生,令他離苦得樂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