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82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4-27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太牵强。「例如本经小本秦唐两译,罗什大师因秦人尚简,乃摄十方佛为六方佛,此诚译者应机之妙。文简应机,而经义无失。」这举个例子,《弥陀经》,玄奘大师翻译的这个本子,跟罗什大师的本子是同一个底本。但是罗什大师用意译,你看十方佛,中国人喜欢简单,不喜欢麻烦,他只说六方,东南西北上下。玄奘大师的本子直译的,除六方之外,还有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十方。这个是文字不相同,但是意思是圆满的,六方就是十方,十方就是六方,所以这是应机之妙,经义不失。「是始为译者之意乐与善巧」。这是对於中国人爱好了解,对於中国文化他深入了,他了解,才能翻得出来。意译最好的,前面是安世高,后面是鸠摩罗什,安世高是汉朝,鸠摩罗什是六朝时代姚秦。「至於本经诸译之差别,大异於是」,跟前面所举的例子不一样,且义理之深广也不相同,「故不应是译人意乐不同」,不应该这样看法。
「例如弥陀大愿」,这举个最明显的例子,「乃净宗之缘起,与本经之纲宗,而十念必生之愿,正是弥陀大愿之髓」,精髓。这个愿见於魏唐两译,而汉吴两译之愿文当中没有,这个不应该没有的。「若谓魏唐两译之四十八愿,与汉吴两译之廿四愿,祗是译笔开合之不同,则实难自圆其说。世间焉有如是大胆之译人,敢率自意,妄删大愿之心髓」。把第十八愿十念必生给删掉了,这个翻译,古人说,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这样翻译是堕无间地狱。这么重要的经文怎么可以把它漏掉?这是决定讲不通的,念老在此地给我们把这个问题讲透了。「故知必是所据之原梵本不同,方有此异」,换句话说,决定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多次宣说。佛宣说是因人而异,佛是应机说法,一定是让听者生欢喜心,让听者生信发愿,求生净土。根性不同,佛说法不同,譬如《论语》里头孔子讲孝,学生来问他什么是孝,孔子答覆每个人讲的不一样。这就是什么?应机说法。孔子一生提倡仁,「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怎么个讲,什么意思?学生问他,他的答覆也不一样。这就是大乘教里面所说的,无有定法可说。
中国古时候的教学,老师教学生是一对一,完全契机,所以学生有成就。现在的教学,古时候教学是纵的,像竹子一样一根一根的,能出人头地。现在教学是一刀切,横的,一班几十个人,程度是一样的,就一刀切了。一刀切什么?那个苗子能出头的糟蹋掉了。所以想想中国从前东西它真有道理。私塾学生,一个老师教二、三十个学生,这里头有悟性很高的,我们讲反应很快,人很聪明,这种反应快、悟性高能成就圣贤,要帮助他提升,成圣成贤;迟钝的、笨拙的,不能举一反三的,这个人就不教了,知道什么?他提不上来的。只教他认字、读书、写作,将来他可以学手艺、学经商、学务农、学工业,可以养家活口,他走这个路子,不是各各人都能成圣成贤的。所以老师高明,学生当中哪几个看中了,要好好教,这人有出息,将来可以出人头地。个别教学,顶多程度差不多的,两个人,不可能有三个以上的。两个人,从前坐方桌,老师坐当中,一边一个。中国古时候的教学符合人性,性是根性,容易成就。真有好学生老师是真教,老师没有嫉妒心,青出於蓝而胜於蓝,老师可高兴了,学生出人头地,超越自己。自己一生是秀才,学生中了状元,他老师最开心。
我们再看后面这一段,「又如《吴译》廿四愿中有国无女人与莲花化生之胜愿」,《吴译》的本子。「而魏唐两译虽具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没有这两句,国无女人、莲花化生,没有这两句。「若谓原本是一,诸译只是开合不同,则请问《吴译》此二愿从何而来?何以廿四愿中有之,四十八愿之本竟然无之?可见诸译所据之原策不一。」这是很明显的证据,就是他们用的原译的底本不一样,都是《无量寿经》,底本不一样。证明这么多的底本,阿难结集时候,都是照佛在什么地点讲经,在什么处所对哪些人讲经,不一样,佛说法也不一样。所以一定是不同的原本。
「从上之例,可见会集诸译,实有必要」。这个状况古人就有,佛经从印度传到中国,早期翻译的时候就有这个情形出现。这个译经大师怎么样?把几种经合在一起,就等於说会集,合在一起,有用原经题,有用会一个经题,另外用一个经题。像我们这个本子,经题是会集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是宋译本,「清净平等觉经」是汉译本,你看两个经题合上,把里面重复的去掉。连经题都是原译本的经题,这个会得好。很多会集本把题目改了,像王龙舒居士的会集本叫《大阿弥陀经》,他把经题改了,经题上没有「大阿弥陀经」,他称「大阿弥陀经」。可见会集诸译,实有必要。「是以从宋至今,王龙舒、彭二林、魏默深与先师夏莲居诸居士」,这些人统统都是在家的,都不是出家的,「先后均曾校会本经」。校是彭际清,节校,王龙舒、魏源(魏默深)、夏莲居这是会集。
有四种,会校的本子有四种。第一种,「《大阿弥陀经》,宋国学进士」,这个国学进士,他的学位,像现在的博士学位,这是最高的学位,「龙舒王日休」,龙舒就是现在安徽舒城。舒城、桐城,我们那个小县叫庐江,这三个小城距离很近,明清桐城派的根据地,桐城派就从这个地方发扬光大的。王居士他校辑。第二个,「《无量寿经》,清菩萨戒弟子彭际清节校」。第三个,「《摩诃阿弥陀经》,清菩萨戒弟子承贯邵阳魏源会译」。第四个,「《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民国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这是会校本有四种,我们今天所选择的就是最后这一个,夏莲居的会集本。为什么要选这个本子?后面黄念祖老居士有详细说明。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嗡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