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04|回复: 0

[其它话题] 印光大师护国息灾法语(第八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4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印光大师护国息灾法语讲记八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印光大师护国息灾法语  (第八集)  1991/2  美国旧金山大觉莲社  档名:20-004-0008



  第八日,「法会既圆」,这是护国息灾法会圆满,「说三皈五戒十善及做人念佛各要义」。我们从头看起:

  【今日为汝等皈依三宝之日。汝等既已皈依。当洞明三皈五戒之道理。兹为汝等述之。】

  这个几句话,把这一次的讲述的内容,都交代得很清楚。『三皈』对于学佛来说非常的重要,学佛学的是什么?我们常讲修行。修的是什么?实际上讲就是「三皈」。所以我们发心学佛,这一入佛门,老师我们俗称叫师父,就把这个修学的纲领传授给我们。使我们从今之后晓得怎么样去修,怎么样去行,这个意思非常非常的重要。大师底下说:

  【汝等为何要皈依三宝。我想总不外欲求生西方。了脱生死而已。】

  这桩事情,可以说是太大了,诸位要晓得,这个大的问题能够解决,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就是求福、求慧,减少烦恼、消除灾难,这都是小事。那个大事情可以解决得了,那小事情就不必说,当然包括在其中。如果眼前这些小的事情都解决不了,讲这个了生死,求生西方世界,那就决定不可能。所以说大的里面就包括了这些小事情。底下说:

  【如何方能到达此等地步。】

  这是我们要问的,我们如何才能够真正了生脱死?真正往生西方?

  【即须从皈依三宝为始。】

  那就是真正要修行,佛法承认这个世间有轮回,承认有天堂、有地狱。但是不承认说有另外一个人主宰,他有权力叫我们生天堂,或者惩罚我们去堕地狱,这佛教不承认,这是诸位一定要明了的。至于怎样才能够生天堂?怎么样才堕地狱?在佛家讲这是个因果的关系。六道有六道的因缘;换句话说,它有它的标准,符合这个标准一定会到那里去。这种标准,我们可以拿今天的话来说,道德的标准,这个六道愈往上去道德水平愈高。所以佛法讲的人道,人道的标准是五戒,以我们中国固有的文化来说就是五常,常就是常道,平常一定要遵守的,所谓仁义礼智信。我们中国人讲伦常,伦是人伦,是我们这个社会组织结构。所以五伦的社会,五伦从夫妇讲起,这是最小的室,室之外是家,家里面有父母、兄弟姊妹,这是组成一个家。所以伦常,五伦从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家之外这是社会,社会里面就有领导与被领导,领导的是君,被领导的是臣,除这个关系之外一般这是朋友。所以今天我们中国人讲团结,实际上在古时候,中国没有团结这个名词,为什么?五伦就是团结,五伦是天下一家。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一个观念「四海之内皆朋友也」,所以它本身就是个团结的,这是讲组织。维系这个组织的道德观念,这就是五常。

  所谓仁爱,仁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别人就跟看自己一样,这是仁慈。所以常常看别人,要自己拿自己做本位,我自己喜欢的,晓得人家也喜欢;我自己厌恶的,别人也厌恶。所以五常的确它是以这个为重心,常常能够为别人设想,这叫仁慈。所以儒家也常常说「仁者无敌」,这跟佛门里面讲的「大慈大悲」,是一个意思。如果我还对别人,任何一个人,我心里面对他还有些过不去,我们的仁德就有欠缺,佛法里面讲慈悲不圆满。所以说仁者无敌,敌就是敌对的;换句话说,决定没有一个冤家对头。这个世间还有个冤家对头,我们仁没有做到,佛法里面讲慈悲就不圆满,不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的人,心里面没有一个冤家、没有一个对头,我们要做到这点,自己的精神之愉快,那是没有法子形容的。一个人在世间没有冤家对头,这是完全要靠自己觉悟。我不把他当冤家对头,他把我看作冤家对头,那怎么办?诸位,那是他的事情。所以佛门讲「解脱」,解脱是从自己内心解脱,不是要求外面的。他给我作冤家对头,我不把他当作冤家对头,我自己解脱了,我解脱之后必然能够感化他,也能够叫他觉悟。这个在时间的长短,功力的浅深,必定有感化的一天,只要自己好好的去做,这是仁。

  义,只讲尽义务不求权利,这是义,只有施舍,不求回报,这个叫义,这是应该的,所以中国讲求这个道理。礼,礼是礼节,待人接物都有一个节度。智,正是跟佛法里面所说的「依智不依识」,待人接物、处理一切事物要依理智,不要过分的感情用事。信是言而有信,这是我们中国固有文化里面,讲做人的资格。能够一生守住这个道德的标准,我们可以不失人身,来生,来生还能得到人身。假如这五个道德标准有欠缺,都做得不够的话,这人身就不容易得到。儒家的五常跟佛法的五戒内容差不多,所以佛法讲五戒守得很清净,可以不失人身,这是六道里面取得人道的标准,所以这是资格标准。如果要生天,这道德标准就要提升、要提高,佛告诉我们,生天的道德标准是十善,所谓十善业道。十善的内容,跟基督教里面讲的十诫很相像,所以基督教讲生天,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如果说信了上帝就生天,这句话会把人害死了,大家都误会了,信它那个教一定要严格守十诫,十诫清净才能够生天。所以佛法讲,你只要十善业道修得好,就可以升天,信不信上帝没有关系。因为你的道德已经达到这个标准,这也正是像《易经》里面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的道德水平相同,他志同道合,自自然然的他就在一起。像我们这个世间也是如此,学佛的同修大家聚集在一块,志同道合。我们这个世间,许许多多的团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7 01: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