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43|回复: 3

[佛教生活] 【杂阿含经】第58经 (第2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3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

尔时。世尊于晡时从禅觉。于诸比丘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时。有一比丘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五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耶

佛告比丘。还坐而问。当为汝说

时。彼比丘为佛作礼。还复本坐。白佛言。世尊。此五受阴。以何为根。以何集。以何生。以何触

佛告比丘。此五受阴。欲为根。欲集.欲生.欲触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而白佛言。世尊。为说五阴即受。善哉所说。今当更问。世尊。阴即受。为五阴异受耶

佛告比丘。非五阴即受。亦非五阴异受。能于彼有欲贪者。是五受阴

比丘白佛。善哉。世尊。欢喜随喜。今复更问。世尊。有二阴相关耶

佛告比丘。如是。如是。犹若有一人如是思惟。我于未来得如是色.如是受.如是想.如是行.如是识。是名比丘阴阴相关也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

更有所问。世尊。云何名阴。佛告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总说阴。是名为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是。比丘。是名为阴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

更有所问。世尊。何因何缘名为色阴。何因何缘名受.想.行.识阴

佛告比丘。四大因.四大缘。是名色阴。所以者何。诸所有色阴。彼一切悉皆四大。缘四大造故。触因.触缘。生受.想.行。是故名受.想.行阴。所以者何。若所有受.想.行。彼一切触缘故。名色因.名色缘。是故名为识阴。所以者何。若所有识。彼一切名色缘故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

更有所问。云何色味。云何色患。云何色离。云何受.想.行.识味。云何识患。云何识离

佛告比丘。缘色生喜乐。是名色味。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色患。若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若缘受.想.行.识生喜乐。是名识味。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识患。于受.想.行.识。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识离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

更有所问。世尊。云何生我慢

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我.异我.相在。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于此生我慢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

更有所问。世尊。云何得无我慢

佛告比丘。多闻圣弟子不于色见我.异我.相在。不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更有所问。何所知.何所见。尽得漏尽

佛告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如是知。如是见。疾得漏尽

尔时。会中复有异比丘。钝根无知。在无明[谷-禾+卵]起恶邪见。而作是念。若无我者。作无我业。于未来世。谁当受报。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诸比丘。于此众中。若有愚痴人。无智明。而作是念。若色无我。受.想.行.识无我。作无我业。谁当受报。如是所疑。先以解释彼。云何比丘。色为常耶。为非常耶

答言。无常。世尊

若无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世尊

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若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是见者。是为正见。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便修厌。厌已离欲。离欲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时。众多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阴根.阴即受  二阴共相关
名字.因.二味  我慢疾.漏尽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二] 第十 满月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与大比丘众俱。
二 时,世尊于十五日布萨满月之夜,为比丘众所围绕而坐于露地。
三 时,有一比丘,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向世尊合掌,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若许答我问者,我愿聊问世尊。’
‘比丘!然则坐于己座,而如所欲问。’
四 ‘唯唯,大德!’彼比丘应答世尊。则坐于己座,而白世尊曰:
‘大德!有五取蕴,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是,此事然耶?’
‘比丘!有五取蕴,谓色取蕴……
五 ‘善哉,大德!’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再问世尊曰:
‘大德!此五取蕴以何为根耶?’
‘比丘!此五取蕴乃以欲为根。’
六 ……乃至……
‘大德!彼五取蕴即是取耶?以离五取蕴有取耶?’
‘比丘!彼五取蕴亦非耶取,亦非离五取蕴有取。于彼有贪欲者,此,乃取。’
七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再问世尊言:
‘大德!于五取蕴,应有欲贪之差别耶?’
‘比丘!世尊当说,比丘!于此有一人如是思惟,谓:我于未来世得如是色,我于未来世得如是受,我于未来世得如是想,我于未来世得如是行,我于未来世得如是识。比丘!于如是五取蕴,当有欲贪之差别。’
八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问世尊曰:
‘如何蕴名为蕴耶?’
‘比丘 !以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名为色蕴。以受……想……行……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名为识蕴。比丘!以此等之蕴名为蕴。’
九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问世尊曰:
‘大德!依何因、何缘名为色取蕴耶?依何因、何缘为受取蕴耶?依何因、何缘为想取蕴耶?依何因、何缘为行取蕴耶?依何因、何缘为识取蕴耶?’
‘比丘!以四大为因、以四大为缘,而为色取蕴。以触为因、以触为缘,而为受取蕴。以触为因、以触为缘,而为想取蕴。以触为因、以触为缘,而为行取蕴。以名色为因、以名色为缘,而为识取蕴。’
一〇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问世尊曰:
‘大德!如何而起有身见耶?’
‘比丘!于此处之无闻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见色是我,我乃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见受……想……行……识是我,我乃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比丘!如是而起有身见。’
一一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问世尊曰:
‘大德!如何而不起有身见耶?’
‘比丘!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之法,知圣人之法,善顺圣人之法,见善知识,知善知识之法,善顺善知识法,不以色是我,我乃以色而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不以受……想……行……识是我,我乃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比丘!如是而不起有身见。’
一二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问世尊曰:
‘大德!以何为色之味?以何为过患?以何为出离耶?以何为受……想……行……识之味?以何为过患?以何为出离耶?’
‘比丘!缘色所生喜乐为色之味。色之无常、苦、变易之法,为色之过患。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为色之出离。缘受……想……行……识所生喜乐,为识之味。识之无常、苦变易之法,为识之过患。于识调伏欲贪、断欲贪为识之出离。’
一三 ‘善哉,大德!’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而更问世尊曰:
‘大德!如何知、如何观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诸相,不起我慢、我所慢之随眠耶?’
‘比丘!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之一切色,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受……想……行……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之一切识,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则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诸相,不起我慢、我所慢之随眠。’
一四 其时有一比丘,心生思念:
‘如是色乃无我,受……想……行……识乃无我。[然]无我所作之业,何者之我应受?’
一五 时,世尊心知彼比丘心之所思念,以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此处有一愚人,以无智、无明渴爱所碍之心,思惟能越师教而言,[谓:]‘如是色乃无我,受……想……行……识乃无我,[然]无我所作之业,何者之我应受?’诸比丘!处处于彼诸法,受我质问之调练!
一六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一七~一九 受……想……行……
二〇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无常、苦、变易之法者,以见于此,得以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二一 是故于此处……乃至……如是观,知更不受后有。
二二 蕴二即未来
名因有身二
乃至味有识
以应比丘问
以此说为十
所食品第三 (终)
此品之摄颂曰:
味及集之二
阿罗汉亦二
师子及所食
乞食与波陀
满月等为十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话:
对应的南传经文



五八、阴根经:本经叙述五受阴乃以欲为根,而生欲集、欲生、欲触。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东园,鹿母讲堂(舍卫城外的精舍)。
这时,世尊在于晡时(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由禅定而觉(出定),在于诸比丘前,敷座而坐,而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五种受阴。那五种呢镇?所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是。」那时,有一位比丘,合掌向佛而发言说:「世尊!此五受阴,就是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吗?」佛陀告诉比丘说:「请回到你的座位发问,当会为你解说。」
这时,那位比丘,向佛行礼后,就回到其本处而坐,然后向佛请问说:「世尊!此五受阴乃以甚么为根?以甚么为集?以甚么为生?以甚么为触呢?」佛陀告诉比丘说:「此五受阴乃以欲为根,是欲之集,欲之生,欲之触。」这时,那位比丘,听佛所言,非常的欢喜而随喜,而仰白佛陀说:「世尊!为我们讲说五阴即受之义!善哉!所说!」


阴即受经:依后面之摄颂看,则得以分为此经。概说为:五阴非受,然而也非异于受。


「我今请问世尊您。世尊!阴即是受呢?或者五阴乃异于受呢?」佛陀告诉比丘说:「不是五阴即
是受,也不是五阴为异于受。能在那里(指五阴)有欲贪的话,就是五受阴。」比丘听后,仰白佛说:「善哉!世尊!」他乃闻法而欢喜,而随喜!


二阴共相关经:依后面之摄颂,得以分为此经。是有关于在五阴里,是否有不同的欲贪与否?


「现在再请问世尊您!世尊!是否有二阴相关吗?」佛陀告诉比丘说:「如是!如是!犹如有一个人。作如是之思惟那样:『我在于未来。得如是之色,如是之受,如是之想,如是之行,如是之识。』这就名叫比丘阴阴相关。」比丘听后,仰白佛说:「很好啊!所阐之义。」也就欢喜而随喜(然后又发问:)


名字经:依后面之摄颂,得以分为此经。是有关于阴的范围


「我还有请问的问题。世尊!甚么叫做阴呢?(其范围为何呢?)」佛陀告诉比丘说:「凡是一切所有之色,不管是过去,或者是未来,或者是现在,不论是内,或者是外,或者是粗、是细,是好、是丑,是远、是近,那些一切的一切,总说为阴,这就是名叫阴。受、想、行、识,也是同样。像如是,比丘啊!这就是名叫做阴啊!」比丘白佛说:「很好!世尊所说的!」他听后,欢喜而随喜。


因缘经:依后面的摄颂,得以分为此经。说明:色以四大为因缘,受想行以触,识以名与色为因缘。


「我还要请问世尊您!世尊!以甚么为因,甚么为缘,名叫色阴呢?甚么因,甚么缘,名叫受想行识等阴呢?」佛陀告诉比丘说:「以四大(地水火风)为因,四大(地水火风)为缘,就名叫做色阴。为甚么呢?因为所有的色阴,一切的一切,均为是四大,均缘于四大所造之故。由于以触为因,以触为缘,而生受、想、行。因此之故,名受、想、行为之阴。为甚么呢?因为如所有的受、想、行,那些一切的一切,均以触为缘之故。以名(受想行之精神作用)与色为因,名(受、想、行之精神作用)与色为缘,因此之故,名叫识阴。为甚么呢?因为若所有之识,均为是那些一切名(受、想、行),与色之因、之缘之故(识以五阴中之色、受、想、行等四为因缘而生)。」比丘仰白佛说:「很好啊!世尊所说的!」


二味经:依后面之摄颂,得以分为此经。是说明有关于色等五阴之味、患、离。


「我还有问题要请问佛陀您!甚么是色之味?甚么是色之患?甚么是色之离?甚么是受想行识之
味?甚么是识之患?甚么是识之离呢?」佛陀告诉比丘说:「缘于色而生喜乐,这叫做色之味(味着于色)。所谓色为无常,为苦,会变化之法,就是名叫色之患。假若对于色,能调伏其欲贪,断灭其欲贪,超越其欲贪的话,就名叫做色之离。假如缘于受想行识,而生喜乐的话,就名叫识之味(味着于受想行识)。所谓受想行识为无常,为苦,为变易之法,就名叫做识之患。对于受想行识,能调伏其欲贪,断灭其欲贪,超越其欲贪的话,就名叫做识之离。」比丘仰白佛陀说:「很好啊!世尊所说之义!」他欢喜而随喜。


我慢经:依后面之摄颂,得分为此经。说明我慢之发生,乃因对于五阴而生我见之故。


「我现在还有问题要请问。世尊!为甚么会生我慢呢?」佛陀告诉比丘说:「愚痴无闻的凡夫,在于色,见为我,为异我(他之我),为相在(此他两者相结合的我)。对于受想行识,见为我,为异我,为相在。由于此,而生我慢!」比丘听后,仰自佛陀说:「很好啊!所说之义!」说后,欢喜而随喜。


无我慢经:依后面之摄颂。而得以分为此经。是有关于没有我慢的问题之说明。


「我还有问题要请问世尊您!世尊!要怎样才能得达没有我慢?」佛陀告诉比丘说:「多闻的圣弟子。对于色,不认见为我、异我(他之我)、相在(此他两者相结合之我)。对于受想行识,不认见为我、异我、相在。」比丘自佛说:「很好啊!世尊您所说的!」说后,欢喜而随喜。


疾漏尽经:依后面之摄颂,得分为此经。五受阴离我见而解脱,钝根比丘即疑:无我,谁会受未来果报?


「我还有一个问题,要请问世尊您!世尊!要怎样知,怎样见,才能疾得漏尽呢?」佛陀告诉比丘说:「诸所有之色,不管是过去,或者是未来,或者是现在,或者是内,或者是外,或者是粗,或者是细,或者是好,或者是丑,或者是远,或者是近,那些一切的一切,均为非我,不异我(不是他之我),不相在(不是此他两者相结合的我)。受、想、行、识,也是如此。当一位比丘的,如能如是而知,如是而见的话,就能疾得漏尽!」
这时,会中又有一位比丘,是钝根而无知的比丘。他在无明之 里,而起恶邪见,而作此念:「如果是无我的话,则会作无我之业。那么,在于未来世当中。谁会去受其果报呢?」这时,世尊,知道那位比丘之内心所念的,就告诉诸比丘们说:「在于此大众当中,如果有愚痴之人,没有智明,而生起此念:『如果色为无我,受想行识,为无我的话,则作无我之业,那么,谁当会去受其果报呢?』像这些疑问,就先为他解释!
那位比丘!你的意见如何呢?到底色为常呢?为非常呢?」回答说:「是无常啊!世尊!」佛陀
说:「如果是无常的话,这是苦的吗?回答说:「是苦的!世尊!」佛陀说:「如果为无常,为苦的话,就是会有变易之法。多闻的圣弟子,在此当中,宁可认见为是我?是异我(他之我)?是相在(此他两者相结合的我)吗?」回答说:「弗也,世尊!」佛陀说:「受想行识,也是如此。因此之故,比丘啊!凡是所有之色,不管是过去,或者是未来,或者是现在,或者是内,或者是外,或者是粗,或者是细,或者是好,或者是丑,或者是远,或者是近,那些一切的一切,都非我、非我所。如是而见的话,就为之正见。受想行识,也是如此。多闻的圣弟子,如是而观察的话,便会修厌离。厌离后,就会离欲,离欲后,就会解脱,会解脱知见。所谓:我生已尽,清净的梵行已立,所应作的都已作完,自知已经不再受后有。」
佛说此经后,有好多的比丘,已不起诸漏(无漏可漏),心已得解脱!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说的经教,都很欢喜,而誓愿奉行佛陀的教言!
摄颂如下:
阴根阴即受 二阴共相关 名字因二味 我慢疾漏尽
(阴根经、阴即受经,二阴共相关经,名字经、因缘经、二味经,我慢经、疾漏尽经。)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除盖障菩萨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9-29 14: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