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82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4-21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是往生后的品位。‘智慧’是从自性中自然流露出来的智慧德能。
其下辈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
《解》 再说下辈往生的一类人。假使不能像前面上、中辈往生的人一样修诸功德。还是应当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能欢喜、深信、爱好,修学这个法门,毫无疑惑。并且以真诚的心回向发愿,求生西方极乐净土。
此人临终,梦见彼佛(1),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解》此人临终之时,见到佛来接引,感觉就像梦中的境界一样。他也能够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所得的功德智慧,次于中辈往生的人。这是下辈往生的因行和果报。
《注》(1)(梦见彼佛)此地的‘梦见’不是说在作梦,而是说临终时佛来接引,感觉就像梦中见到佛一样。
若有众生住大乘(1)者,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2),愿生其国。闻甚深法(3),即生信解,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
《解》这一段是说明,如果有众生虽然不是专修念佛法门,而能专一修学大乘佛法上的任何一法门,他若能以清净心归向无量寿佛,不管生前是平时兼修十念或临终专修十念,只要他发真实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佛与菩萨圣众也来接引。当他在听闻到念佛法门之后,立即生信理解,只要平时修学功夫得力,获得一念的清净心,发这一念心,专念阿弥陀佛,这样的人也都能往生。
足见念佛法门广大,九界一切众生,无论修那个法门,只要回向求生,没有一个不是平等往生,不退成佛。
《注》
(1)(住大乘)指平时不是专修净土,而是一门深入修学大乘其余法门的一类众生。
(2)(乃至十念)至少十念,此地的十念有‘平时十念’和‘临终十念’两种。
(3)(闻甚深法)是指听到念佛、往生、平等不退、成佛的法门。
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解》这一位平时修学大乘的人,临命终时,以他的修行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佛与圣众来接引他,他的感觉也如同在梦中见到阿弥陀佛一样。这也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得不退转,证得无上佛果。
【往生正因(1)第二十五】
《解》这一品是三辈往生的补充说明。
《注》(1)(正因)就是三辈往生的因行。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是人命终,如佛色相种种庄严,生宝刹中。速得闻法,永不退转。
《解》世尊又告诉阿难: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听到《无量寿经》,能够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不断,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且能发菩提心,奉持种种戒律和国家的法律制度,坚持遵守不违犯。又能给予社会大众最丰饶的利益,以及把自己所修的功德,全部奉献布施给一切众生,令得安乐。同时自己还要忆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此人临终的时候,佛与圣众前来接引,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时,色相庄严与阿弥陀佛一样。立即见佛闻法,永不退转。
这一段是补充上辈往生的因行。
复次阿难,若有众生,欲生彼国。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要当作善。所谓一不杀生(1),二不偷盗(2),三不淫欲(3),四不妄言(4),五不绮语(5),六不恶口(6),七不两舌(7),八不贪(8),九不嗔(9),十不痴(10)。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志心(11)归依,顶礼供养。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
《解》佛又对阿难说:如果有众生想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在平时生活修学上,虽然不能像上辈的勇猛精进,修习禅定;又不能完全奉持经典的义理及教诫,但一定要断除恶业,修十善业。十善业就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依这十种善业为基础,然后日夜思惟,忆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种种功德,和极乐世界的种种依报庄严。一心归依阿弥陀佛,顶礼供养阿弥陀佛。这样修持,到临终的时候,必定得蒙阿弥陀佛本愿加持,没有惊慌恐怖,心不颠倒错乱,立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段是补充中辈往生的因行果报。
《注》
(1)(不杀生)不杀害一切众生的生命。
(2)(不偷盗)偷盗就是不予而取,凡是有主之物,主人没有同意,不论采用什么方式,私自占为己有,都是属于偷盗。反之即是不偷盗。
(3)(不淫欲)对异性不作非礼想,不作非礼的行为。
(4)(不妄言)说话诚实不欺骗人。
(5)(不绮语)不说花言巧语、诱惑等误导人的话。
(6)(不恶口)不说粗鲁难听的话。
(7)(不两舌)不搬弄是非。
(8)(不贪)对喜欢的事物不过分贪求。
(9)(不嗔)对不如意的事物不起嗔恚心。
(10)(不痴)对事理因果的真相,明白了解。
(11)(志心)专心一意。
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暇(1)大修斋戒,一心清净。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2),慈心精进。不当嗔怒、嫉妒,不得贪餮(3)悭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4)。要当孝顺,至诚忠信。当信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等法,不得亏失(5)。
《解》 如果他们有种种障缘,不能放下世俗的事物,又没有时间大修斋戒,令一心清净,也应该利用空闲的时间端身正意,绝欲去忧。对别人要慈悲,对自己要努力精进修持。遇到不如意的事物,心里也不会嗔怒;见到别人的好处,心里不难过,不会起嫉妒心。不贪图美食,不得悭惜不肯布施。
对修学的法门,不能中途后悔,不得狐疑。应当要孝顺父母,处事、待人、接物要诚敬、要尽责、有信用。应当深信佛所说的经,义理无限深广。深信种善因一定得善的果报,因果报应的道理和事实丝毫没有差错。奉持以上的原则,并且牢记遵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