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79|回复: 18

[学佛交流] 读经笔记【华严经义海百门(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4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读经笔记【华严经义海百门(二)】


【实际敛迹门第二】


 初二无我 二明遮诠 三如虚空 四不生灭 五无自他 六无分别 七入不二 八无差别 九明一味 十归泯绝


问:什么是“敛迹”?


答:藏踪的意思。
三山来禅师五家宗旨纂要说:敛迹藏踪。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浅注说:
化缘已尽。入般涅槃。(即敛迹归真也)


★★【初、二无我】


二无我者,是指人无我,法无我。(我谈过三篇人无我,法无我,请去参阅)


义海百门说:
初明二无我者。谓能分别尘相者。是人所分别之尘。从缘具体。是法由相虚假似有而无实体。即为人无我。经云。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由尘从缘而无自性。是法无我。论云。若法从缘生。此则无自性。以人法二俱无我为一味也。


问:什么是尘相?


答:尘相者,烦恼也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说:观察烦恼客尘相故。


问:烦恼从何而来?


答:从自心分别而来!
大集大虚空菩萨所问经说:
有分别者名为烦恼,无分别者名清淨性。


问:因分别而有烦恼客尘相?


答:故义海百门说:谓能分别尘相者。是人所分别之尘。


问:诸法从何生?


答:憨山老人梦游记说;以诸法从缘生。佛种从缘起。


问:诸法从缘生,诸法从何灭?


答:大集经说:从缘而生从缘而灭,无相无物无有觉观


问:从缘生的法,故无自性?


答:因为缘生法而无自性,缘生法其法性空,因此虚无实故
大集经说
知一切法性如响,从缘起故;知一切法性空,虚无实故;知一切法性无相,
义海百门因此说:由尘从缘而无自性。是法无我。论云。若法从缘生。此则无自性。


问:对!义海百门说:是法由相虚假似有而无实体。


答:是的!愣伽经:惟自心见虚妄觉知,以见外尘无有实物,惟是名字分别心见。


问:何谓人无我?


答: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说:
云何是人无我智?谓若菩萨观诸蕴生及诸蕴灭,若蕴生时,观法无实虚妄不坚;若蕴灭时,观法离散亦无所至。菩萨作是思惟:『此诸蕴中,无我人有情寿者养者,而愚夫异生执着于我,乃起是念:「蕴中有我邪?我中有蕴邪?我不是蕴邪?蕴不是我邪?」由是计执不了真实,由不了故如旋火轮展转生死。』菩萨于如是法悉如实知,是为菩萨人无我智。


问:因此,义海百门说:是法由相虚假似有而无实体。即为人无我


答:对!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说:
谓若菩萨观诸蕴生及诸蕴灭,若蕴生时,观法无实虚妄不坚,若蕴灭时,观法离散亦无所至。菩萨作是思惟:此诸蕴中,“无我人”有情寿者养者


问:因此,义海百门说:若法从缘生。此则无自性。以人法二俱无我为一味也。?对吗?


答:对!


问:那,烦恼客尘相要如何消除呢?


答:愣严经说: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根结的“结”是指烦恼的意思,六根对六尘所缘的烦恼若除,尘相自灭)


问:常说无我,我们要在那儿发现无我呢?


答:在五蕴裡!
佛说一切法高王经
舍利弗!若復有人令阎浮提一切众生速疾安住一切智智所有福德;若復有人为他广说能生菩提、能破坏魔,““示阴无我””能离诸界,破散诸入尽灭烦恼,淨分种子破坏染分,此一切法高王法门,其福胜彼。


大庄严法门经说:是菩提五阴无我离我义,


佛说大淨法门经说:五阴无我


八大人觉经说:五阴无我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你说在五蕴中发现无我,五蕴裡是本来有我的吗?


答:佛说十二头陀经说:从本以来五阴清淨,空无我所,不生、不灭、不出、不在;


问:要到什么时候就无我呢?


答:佛说法集经说:若能离使烦恼,是人无我、无我所,如虚空无分别,于一切众生得平等心;


佛说决定义经说:
「復以正智,观察内身,内身无我,復观外境,外境无法,我法体无,趣证二空。名观


问:一切法是怎样的?


答:占察善恶业报经说:我即为说真实之义,所谓一切诸法,本性自空,毕竟无我,无作无受,无自无他,无行无到,无有方所,亦无过去现在、未来。


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说:
我为有情广宣说, 当知一切法无我;


问:菩萨怎么知人无我?


答:宝云经说:云何名菩萨知人无我?观五阴不坚、无牢固、虚妄、无真实,乃至灭谢亦不见有去。菩萨作是念:『此五阴,无我、无众生、无寿命、无养育、无人。凡夫愚人谓实有我故妄取我想,犹如鬼魅妖异所着。众生妄计亦復如是,或阴即是我、我即是阴,或阴是我所、我所是阴。着虚妄我,不见真实,于生死中如旋火轮,虚妄无实。』菩萨如实能知,是名菩萨知人无我具足。


问:什么是”法无我智“?


答: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说:
云何是法无我智?谓若菩萨若诸法成、若诸法坏悉如实知。菩萨作是思惟:『此于假法之中分别建立,而彼诸法无实自性,乃至文字亦无自性,但唯忆想分别,世俗所行,不应于彼而生取着,然其世俗假借诸法而亦非无,谓以诸法藉缘而有,法从缘生法从缘灭,如是等法菩萨悉知。』是为菩萨法无我智。


问:声闻与缘觉二乘证人无我,那,他们有证法无我吗?


答:愣伽经说:声闻辟支佛未证法无我,未得离不可思议变易生,是故我为诸声闻故说一乘道。


愣严经观心定解说:
二乘证人无我未证法无我


★★【二、明遮诠】


“问:首先,什么是“明遮诠”?


答:遮是遮止,诠是诠释
金刚般若经宣演说:
遮止莫作是念。趣菩萨乘无馀涅槃得真法身。诸胜无漏一切皆灭。


解深密经疏说:
又遮诠言。遮止为胜。遮所遮已。功能即尽。无能更表所诠差别。““今依大乘。一切言说皆是遮诠””
【(留意这句:““今依大乘。一切言说皆是遮诠””)】


愣严经疏解蒙钞说:云何可立觉闻知见。圆觉经中无知觉明。正同此也(彼疏云。身触为觉。心缘曰知。明显灵妙之体。”无知是遮诠”。“明是表诠”。遮非知觉,情识表是灵明真性)。
圆觉经大疏说:
1.幻静二法寂灭。是遮诠中道。
2.今说一心寂灭。是表诠中道。谓此真心当体。元来寂灭。非约动转无体名寂,生已却无名灭。故前云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亦同愣伽一心也。


华严经疏谈玄决择说:
空是真空。遮诠显实。佛性是妙有。表诠显实。
华严经疏谈玄决择说:
每云不生不灭不垢不淨等。皆是遮诠。若云知见觉照灵鉴等。皆是表诠。若


法华经经科拾说:初遮诠显戒。二表诠显定。


关于“遮诠”,万善同归集有说在段话:
『空宗但述遮诠,非凡非圣,一切不可得等;性宗有遮有表。』今时人皆谓,遮言为深,表言为浅,故惟重非心非佛。良由以遮非之辞为妙,不欲亲证自法体,故如此也。如上所引,祖教了然。但以所非者,破其执:离性之相而生常见,离相之性成其断灭。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明遮诠】


义海百门说:
二明遮诠者。问曰。尘是有耶。答曰不也从缘无自性即空故。问尘是无耶。答不也。不碍缘起有故。问尘亦有亦无耶。答不也。空夺有尽唯空。有夺空尽唯有。互不存故。问尘是非有非无耶。答不也。不碍俱存故。俱除计有无之见。非无法也。经云。但除其病而不除法。是为护过。


问:尘是空幻的吗?


答:因为尘无自性,因此是空幻的。
佛本行集经说:五欲无常害功德, 六尘“空幻”损众生
因此,义海百门说:问曰。尘是有耶。答曰不也从缘无自性即空故。


问:尘既然是空,那,尘是无的囉?


答:六尘非有!
正法眼藏说: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


普菴印肃禅师语录: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妄认四大。为自身相。以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将虚为实。认无作有。不知四大本空。六尘非有”。迷背真源。流转于三界火宅之中。


问:义海百门说:问尘是无耶?答不也。不碍缘起有故。这怎么讲呢?


答:不碍缘起是非空也!
金光明经文句文句记会本说:了无性相名曰知空,不碍缘起名曰非空,以一切道起一切种,名道种智,此智分别十界假名海印森罗而有差别而或作无字必误。


问:尘是亦有亦无吗?义海百门说:问尘亦有亦无耶。


答:不是亦有亦无耶!义海说:答不也。


问:为什么说“尘不是亦有亦无”呢?


答:义海说:空夺有尽唯空。有夺空尽唯有。互不存故。


问:这怎么讲呢?


答:华严五教止观说:(因为)空有互融两不存故。


问:为什么这样说呢?


答:五教止观说:缘起之法,空夺有尽,唯空而非有。有夺空尽,唯有而非空。相夺同时“两相双泯”。
因此,义海说:空有互融,两不存故。


问:空有互融,两不存故?


答:五教止观说:(因为)空有相夺同时两相双泯。


问:为什么这样说呢?


答:因为空有二相双泯,这就契“空有”双亡之中道。
佛祖历代通载说:
是以悟寂无寂真知无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亡之“中道”。


万法归心录说:
问。如何为五眼。师曰。外不住有为肉眼。内不住空为天眼。“空有双泯为法眼”。双照无染为慧眼。离一切相为佛眼。


宗镜录说:四即此师子与金二相。互夺两亡。情谓不存。俱无有力。空有双泯。名言路绝。栖心无寄。名大乘顿教。

问:尘既然不是亦有亦无,那尘是非有非无吗?义海说:问尘是非有非无耶。


答:答案是“不也”,义海说:答不也。


问:为什么这样说呢?


答:义海说:不碍俱存故。


问:什么是不碍俱存?


答:就是空有无碍俱存!宗镜录说:空有无碍。即是非空非有无碍。


问:非空非有无碍这怎么讲?


答:这是破有无的!弥陀疏经钞演义说:若言非有非无二句。谓若双破有无。则因本体自空。了不可得。


问:“本体自空。了不可得”,那,我们这灵灵不昧的本性又怎么讲呢?


答:弥陀疏经钞演义说:故得灵灵不昧历历分明。因无成有也。因灵灵不昧历历分明。故得本体自空,了不可得。因有成无也。互成双立。则“有无”俱存。此双照二边之中道观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这样子说,有无俱存也是“中道观”了?


答:对!互成双立。则有无俱存。此双照二边之中道观也。


问:这空有无碍的概念是如何的?


答:心境无碍也!
宗镜录说:
以俱融之智。契无碍之境。则心境无碍。心中有无尽之境。境上有无碍之心。


问:要如何才能了解这这种境界呢?


答:要到言语道断的境界才能了解的,故宗镜录说:故要忘言。方合斯理。


问:理论上要如何说明呢?


答:宗镜录说:总为缘起甚深之相。故知若了空有无碍。真俗融通。无性之宗。缘生之理。如同神变。莫定方隅。虽处狭而常宽。纵居深而逾浅。或在下而恒上。任游中而即边。众生常处佛身。涅槃唯依生死。可谓难思妙旨。非情所知。故云性海无涯。众德以之


问:“可谓难思妙旨。非情所知”,这是说,这难思妙旨。不是我们情理上能了解的,那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只有唯证方知的,对吗?


答:对!故宗镜录说:故要忘言。方合斯理。


问:义海百门说:经云。但除其病而不除法。是为护过?这作何解?


答:维摩经:设身有苦,念恶趣众生,起大悲心,我既调伏,亦当调伏一切众生;“但除其病,而不除法”,为断病本而教导之。


问:什么是病本?


答:维摩经说: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从有攀缘,则为病本。


问:什么是攀缘?


答:攀缘就是三界。维摩经说:何所攀缘?谓之三界。


问:要如何断掉这攀缘?


答:维摩经说: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若无所得,则无攀缘。


问:什么是无所得?


答:维摩经说: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


问:什么是二见?


答:维摩经说:何谓二见?谓内见外见,是无所得。
维摩经又说:
文殊师利!是为有疾菩萨调伏其心,为断老病死苦,是菩萨菩提。若不如是,己所修治,为无慧利。譬如胜怨,乃可为勇。如是兼除老病死者,菩萨之谓也。
因此,义海百门说:但除其病而不除法。是为护过
(但除其病而不除法。这是错误的)


总结上面所谈:
上面维摩经经说:
1“但除其病,而不除法”,为断病本而教导之。(关键是要断掉病的根本)
2.什么是病本,维摩经说: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从有攀缘,则为病本。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如虚空者】


三如虚空者。谓尘体空无所有。即无分限亦不可取捨。而遍通十方。能与一切理事解行等为所依。而有无尽大用。犹如虚空。与一切法为依。而全建立。无有分限。遍通十方。犹如虚空。即得虚空智虚空身无碍用也。


问:什么是虚空?


答:华严游心法界记序说:
虚即假也。空即空也。如虚如空即中也。非虚非空义在厥中。(非虚非空是破“如虚如空”)
华严演义钞说:
是知幻喻诸法非实、非虚、非空、非有。若无于有不成于无。若无于无不成于有。有无交彻万化齐融故。
演义钞又说:
谓空无我所显真如。有无俱非心言路绝。与一切法非一非异等。是法真理故名法性。“离诸障碍故名虚空”。


金刚三昧经论说:
言虚空境界者。谓如如之法虚旷无相故名“虚空”。


问:经典常说“虚空”,什么是虚空?


答:释摩诃衍论说:
虚空有十义 体虽同义事 各各差别故 谓无碍等义
论曰。性虚空理有十种义。云何为十:
1.一者无障碍义。诸色法中无障碍故
2.二者周遍义。无所不至故。
3.三者平等义。无简择故。
4.四者广大义。无分际故。
5.五者无相义。绝色相故。
6.六者清淨义。无尘累故。
7.七者不动义。无成坏故。
8.八者有空义。灭有量故。
9.九者空空义。离空着故。
十者无得义。不能执故。是名为十。
如是十事义用差别。若据其体无别而已。
此虚空理二种淨智亲所内证。相应俱有不相捨离。二虚空中当何虚空。谓清淨虚空非染淨虚空。染淨虚空字事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清淨虚空理
不守自性故
而能受染熏
名染淨虚空


问:无我的情况是怎样的?


答:佛说大乘稻芉经说:如是无我之法,无我、我所,犹“如虚空”。
又说:无我、无主、亦无受者。如虚空。


问:自性因缘是如何的?


答:大乘舍黎娑担摩经说:自性因缘“如虚空”幻化。


问:佛的法身是如何的?


答:大乘密严经说;法身得无尽, 是佛之境界, 究竟“如虚空”


问:义海说:谓尘体空无所有,这作何解?


答:销释金刚科仪会要注解说:
尘体本空。故以喻如来应身。虽具足相好。而体实非真。故偈曰。应化非真佛。


问:为什么说尘体空无所有?


答:宗镜录说:由于尘相念念迁变。即是生死也。由观尘生灭相尽。空无有实。即涅槃也。由尘相大小。皆是妄心分别。即烦恼也。由尘体本空。缘虑自尽。即菩提也。


问:什么是缘虑?


答:长庆宗宝独禅师语录说:
凡有所知。皆是缘虑心。苟有个道理存在胸中。亦是缘虑心。假如一切放下。但守个知字。亦是缘虑心。连这个知字都放下。单单守个无知。亦是缘虑心。缘虑心者。生死根本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宗镜录说:“由于尘相念念迁变。即是生死也。由观尘生灭相尽。空无有实”,这样子说空无有实,就是不可得,不可取捨了,对吗?


答:对!因此,义海百门说:谓尘体空无所有。即无分限亦不可取捨。


问:义海说“谓尘体空无所有。即无分限亦不可取捨。而遍通十方”,这怎么讲?


答:宗镜录说: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


问:义海说:而遍通十方。能与一切理事解行等为所依。而有无尽大用。犹如虚空。
什么是“理事解行”?


答:华严一乘义私记说:唯佛与佛所知教义,理事解行,因果等法


问:“唯佛与佛所知教义”,这怎么讲?


答:五教章深意钞说:该收一切理事解行等诸法门。本来满足,已成就讫。故大经云。菩萨种性甚深广大。与法界等。此之谓也。
理事解行是甚深意的!是唯佛与佛所知的教义!


义海百门说:而有无尽大用。犹如虚空。与一切法为依。而全建立。无有分限。遍通十方。犹如虚空。即得虚空智虚空身无碍用也。
问:【什么是大用?】


答:寂用无碍也!续华严经疏刊定记说:佛寂用无碍德。一即用常寂。二即寂常用。后二明大用无涯。一毛孔现遍普眼方覩。二以一一身各遍法界。于一切处。恒转法轮。重迭无尽。不可测量。


憨山老人梦游记说:
1..以全体大用。尽法界量为极则。
2.所谓毗卢遮那海印三昧威神之力。平等显现。
3.是故一切诸佛之始终。一切菩萨利生之事业。乃至世谛语言。资生之业。无不从此三昧流出。而有广大不思议力。福慧庄严。皆悉具足。乃见法界之妙。且一切圣凡。统不出此。


【义海百门这段】:三如虚空者。谓尘体空无所有。即无分限亦不可取捨。而遍通十方。能与一切理事解行等为所依。而有无尽大用。犹如虚空。与一切法为依。而全建立。无有分限。遍通十方。犹如虚空。即得虚空智虚空身无碍用也。


“三如虚空者”,解读如下:
1.因为尘体本空,故空无所有
2.空无所有,故不可取捨
3.尘体虽空,但其是遍通十方的
4.尘体能与一切理事解行等为所依。因此能依体而有无尽大用。
5.犹如虚空。与一切法为依。而全建立。无有分限。遍通十方。犹如虚空。
6.即得“虚空智”虚空身无碍用也。


问:什么是虚空智?


答:御录经海一滴说:
如虚空智者,证知无性是法性,智者通达无相,是法相法性中无分别,相法性中无有住处,无处、无起、无住、无依止、是法性从本已来不生故。诸菩萨摩诃萨观择法性如是,所谓无性是法性。


★★【四、不生灭者】


义海百门说:四不生灭者。谓尘从风起散。而有生灭之相。今推生相灭相。悉皆空无。经云。因缘故法生。因缘故法灭。由生时是无性生。由灭时是无性灭。以无性故生即不生。灭亦不灭。


问:我们所见的生灭从何而来?


答:妄见生灭故!
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问:为什么我们妄见生灭?


答:因为无明的原故!
圆觉经说: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


问:上面说妄见生灭,生灭和心的关系是如何的?


答:占察善恶业报经说:復次,应知内心念念不住故,所见、所缘一切境界亦随心念念不住,所谓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


问:生灭相是怎样的?


答:占察善恶业报经说:而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


问:请用比喻说明!


答:业报经说:以心不往至于境界,境界亦不来至于心。如镜中像,无来无去。是故一切法,求生灭定相,了不可得。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那到底有生灭吗?


答:实无生灭!业报经说: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淨心。


问:这自性清淨心是如何的?


答:业报经说:彼自性清淨心,湛然圆满,以无分别相故。


问:什么是无分别?


答:业报经说: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


问:那,诸法是怎样的?


答:大方广如来祕密藏经说:
一切诸法生灭不住,因缘和合而得生起,起已还灭。


问:你说因缘和合而得生起,起已还灭,怎样生?怎样灭?


答:义海百门说:经云。因缘故法生。因缘故法灭。由生时是无性生。由灭时是无性灭。


问:为什是说“由生时是无性生。由灭时是无性灭”?


答:义海百门说:以无性故生即不生。灭亦不灭。


问:“无性故生即不生”,那就是说无生则无性?


答:对!愣伽经说:别有于诸法。 无生则无性, 体相如虚空
愣伽经又说:
若有若无一切外法,见其无性本不生故。


问:有无性生这回事吗?无性怎么生?


答:没有无性生这回事的!是假生!
智者大师的“禅门观”说:无性生故即是假生。假生非生。是为性空。性空故即是无生。


问:那,为什么义海百门说““无性故生即不生”?


答:师兄,请你看清楚嘢!义海是说生即不生,义海说:“无性故生即不生


问:为什么说“生即不生”?


答:你要明白,所谓“生”是靠因缘和合才能生的,上面愣伽经说:见其无性本不生故。无性是没有所谓生的,因为无性本不生。因此义海说“生即不生”!


佛说如来不思议祕密大乘经说:
诸有生者即和合义,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又復应知,彼一切法生即无生。


问:原来如此!难怪智者大师说:无性生故即是假生。假生非生。是为性空。
那,“假生”又怎么讲呢?


答:智者大师的“禅门观”说:今明假生本得性体而立。今既无自性。亦无自性之假名。无他性体。亦无他性之假名。


问:这样子说,这个假名是无所得的,对吗?


答:对!智者大师的“禅门观”说:以假名不可得故。名为相空。相空故即是真谛空。性空故即是俗谛空。以真俗性相空故名为无生。


问:义海说“由生时是无性生”,那,同理,灭时是无性灭?


答:对!义海百门因此说:由生时是无性生。由灭时是无性灭。以无性故生即不生。灭亦不灭。


★★【五、无自他者】


义海百门说:五无自他者。谓尘是缘为他也。心是因为自也。今心不自心。必待于缘。既由缘始现。故知。无自性也。又尘不自尘。亦待于心。既由心方现。故知。无他性也。又一切法。皆不自生。亦不他生。故无自他也。今言自他者。非别异见。自是他自。他是自他。自他一际。自在说也。论云。自性亦不有。他性亦復无。


问:义海说:谓尘是缘为他也。心是因为自也。今心不自心。必待于缘?


答:首先:
1.诸法是没有从自生的,这就是“不自生”的概念。
2.因此,诸法必须等待因缘才能生起
3.也就是说,诸法也不是从他生的。
4.因为自无生故,故无自他也。
5.为什么这样说呢?
6.以有自,故有他。自既然不生。他岂能有。
肇论新疏游刃说:不自生者。谓万物无有从自体生。必待众因缘而后起。亦不从他生者。谓自无故他亦无有。何者。以有自故有他。自既不生。他岂能有。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肇论新疏游刃说:释曰。此义以诸法为自。以因缘为他。故前云万物无有从自体生。必待众因缘。
因此,义海百门说:无自他者。谓尘是缘为他也。心是因为自也。今心不自心。必待于缘。既由缘始现。


问:因此,义海百门:故知。无自性也。?


答:对!义海百门说:无自他者。谓尘是缘为他也。心是因为自也。今心不自心。必待于缘。既由缘始现。故知。无自性也


问:关于自与他的概念,大乘是如何说的?


答:华严经纲要说:
约大乘。“果法为自。众缘为他”。合此为共。离此为无因。


问:从识方面来说,其内容如何?


答:华严经纲要说:又(阿)赖耶(识)即自种为自。众缘为他。合此为共。离此为无因。


问:从真、妄来说,其内容如何?


答:华严经纲要说:又法从真起为自。从妄起为他。合此为共。离此为无因。


问:当然,诸法从缘生,故不自生?


答:对!
1.诸法从缘生,故不自生,也不是他生.
2为什么呢?
3.答:既然不是自生,那是对谁说“他“呢?
4.而且,“他”对于“他”来说,这个“他”也是“自”也。
5.既然没有“他”,因此说“故不他生”
6.又,既然自他都不是,合谁为共生呢?
华严经纲要说:法从缘故不自生。既无有自,对谁说他。又一切法总为自故。又他望于他亦是自故。既无有他。故不他生。自他不立。合谁为共?


问:对!因此,义海百门说:又尘不自尘。亦待于心(为缘)。既由心方现。故知。无他性也


答:对!义海百门接着说:又一切法。皆不自生。亦不他生。故无自、他也。


问:自他是怎么说的呢?


答:是这样的:
1.既然不是自生,那是对谁说“他“呢?
2.而且,“他”对于“他”来说,这个“他”也是“自”也。
华严经纲要说:
1.法从缘故不自生。既无有自,对谁说他。
2.又一切法总为自故。又他望于他亦是自故。


问:因此,义海百门说:今言自他者。非别异见。自是他自。他是自他。自他一际。自在说也。论云。自性亦不有。他性亦復无。


问:缘起真是很深奥的呀?


答:对!这个是华严宗所说的“因缘形夺”
1.诸法是无自性的,诸法如果有自性,那就会自生,那就不从他生。
2.等待众缘而生,就不能说是自作
3.因为无作用,因此就是不共生。


续华严略疏刊定记说:约因缘形夺。杂集云。自种有故不从(他)。待众缘故非自作。无作用故不共生。有功能非无因。凡诸缘起但亡双苦,已为甚深。是故“缘起最极甚深”!


问:请从华严经的观点来说自生与共生?


答:华严经合论篡要说:是诸法不自生。(因为)智及愿行俱无自性。是不从他生。法无和合。是不共生。要因愿起。是不无因。故云佛种从缘起。


御录宗镜大纲说如下
问:如上所立一心之旨,能摄无量法门,融通一切,此心为復能含一切法,能生一切法,为復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


答:此心不纵不横,非他非自


问:为什么说此心不纵不横,非他非自?


答:若云心含一切法,即是横,若云心生一切法,即是纵,若云自生,心不生心,若云他生,既不得自(生),云何有他?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那,共生又如何说呢?


答:若云共生,自他既无,将何为共?


问:那,无因生又怎么说呢?


答:若云无因生,有因尚不生,况无因乎?


问:心非四性者,教中云何说意根生意识?


答:心如工画师,无不从心造,则是自生。


问:他生又如何说呢?


答:又云:心不孤起,必藉缘而起,有缘思生,无缘思不生,则是他生


问:那,共生又如何说呢?


答:又云:所谓六触、因缘生六受,得一切法,则是共生


问:无因生又如何说呢?


答:又云:十二因缘,非佛、天人、修罗作,性自尔则无因生,
(性自尔是说性本来如此,既然本来如此,则无因生也,)


问:既属教文云何成过?教下都这样说的,有什么错呀?


答:诸佛随缘差别,俯为羣机,生善破恶,令入第一义理,皆是四悉方便(与)权(宜)施(设),空拳诳小儿,诱度于一切。


问:你的意思是说,诸佛说法,恆说、直说、方便说,都不外是为了度化众生,让众生明白第一义,证入第一义的,因此用了很多权宜方便的方法,引诱引导众生,这些就如以空的拳,对着哭哭啼啼的小婴孩,用方法使不要哭那样,对吗?


答:对极了!


问:你说的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又说此心不纵不横,非他非自,那,
一切法是心,心是一切法吗?
(既非纵横不堕四性则一切法是心,心是一切法否?)


答:是则成二。(如果我说“是“,那就是成二了)


问:如是则一切不立,俱非耶?


答:非亦成二!


问:成二也不是,不成二也不是?为什么这样说呢?


答:如文殊言:我真文殊,无是文殊,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问:原来如此!成二(是)和不成二(非),于中实无“是非二相”?也就是说一切法是心,心是一切法,都不是?


答:对!我真文殊,无是文殊,若有是者,则为两个二文殊了,但我今日并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问:“我真文殊,无是文殊”,这个概念是怎么讲的?


答:主要说明本无是、非这个道理。一讲到是与非,就失本真,因为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愣严经要解说:此示一真法性本无是非也。如汝文殊者。举本无是、非之体也。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明因有是、非遂失“本真”也。故曰我真文殊无是文殊。盖若有是者。我则非真矣。所谓纔有是非纷然失心。


问:御录宗镜大纲问:既无二相,宗一是否?


答:“是“和“非”这两个概念虽然说是大乘的要旨,如果讲一和二,这还是违背圆宗的说法的,圆宗是讲非一非二的。
御录宗镜大纲说:
是、非既乘大旨,一二还背圆宗
(圆教:华严疏说:一乘者。谓华严一乘圆教也)


问:非一非二?请进一步解释!


答:宗门统要说:
祖问:定慧宗婆兰陀云:汝学定慧为一为二?
答:彼云:我此定慧非一非二
问:师云既非一二,何名定慧?
答:彼云:在定非定,处慧非慧,一即非一,二即不二。
问:祖云:当一不一,当二不二,既非定慧,约何定慧?
答:彼云不一不二,定慧能知非定、非慧,亦復然矣。
问:祖云:慧非定故,然何知哉?
答:不一不二,(是)谁定谁慧?
彼闻之(后),狐疑氷释。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总的来说“非一非二”是什么概念?


答:是非空非有的概念!
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集说:故知此事非空、非有、非一、非二。非同、非别、非即、非离。


鴈山能仁禅寺语录说:
无三界可出。是众生也。无菩提可求。是诸佛也。诸佛众生。非一非二。所以道。“性相平等”。菩提解脱。业障烦恼。


佛说稻芉经说:
无明为粪。爱水为润。便生名色等牙。而名色牙:
1.亦不从自生。
2.亦不从他生。
3亦不从自他合生。
4.亦不从自在天生。
5.亦不从时方生。
6.亦不从体生亦““不无因缘生“”。


思益梵天所问经说:
文殊师利言:「若法不自生、不他生、亦不众缘生,从本已来常无有生,得是法故说名得道。」
又问:「若法不生,为何所得?」
答言:「若知法不生即名为得,是故佛说:『若见诸有为法不生相,即入正位。』」


问:如来如何说诸法?


答:大威德陀罗尼经说:如来说一切诸法无有诸行。诸法生时自生,诸法灭时自灭。若有生者若有灭者。此是凡夫之所取着。


问:那诸法到底是怎样的?


答:经说:如诸圣令所受取。于彼之中无生灭者。何以故。一切诸法毕竟悉空


★★【六、无分别者】


六无分别者。谓见尘圆小之相好恶飞颺者。是自心分别也。即此分别之心。缘尘而起。寻起无体。名相自亡。是无分别。但分别情破。说为无分别。非如木石。经云。法从分别生。还从分别灭。又云。无分别智分别无穷。无穷之相性分别灭,由分别无体。即分别无分别。由无体不碍缘。即无分别恒分别。


问:义海说:好恶都是自心分别的?


答:对!就是见佛闻法,也是自心分别也!
愣伽经说:
一切诸法性皆如是,唯是自心分别境界,凡夫迷惑不能解了,无有能见亦无所见,无有能说亦无所说,见佛闻法皆是分别,如向所见不能见佛,不起分别是则能见。


问:要怎样才能通达明白这“自心分别呢?


答:愣伽经说:復次,大慧!菩萨摩诃萨若欲了知能取所取分别境界,皆是自心之所现者,当离愦閙昏滞睡眠,初中后夜勤加修习;远离曾闻外道邪论及二乘法,通达自心分别之相。


问:自心分别是怎么一回事呢?


答:愣伽经说:譬如明镜无有分别,随顺众缘现诸色像,彼非像非非像而见像非像,愚夫分别而作像想。


问:要如何此分别才不生?


答:愣伽经说:说一切法无生、无相、无因、无缘,唯是自心分别所见,若能了此分别不生。
经又说:
一切诸法,唯是自心分别所见,不了知故分别心起,了心则灭。


问:为什么义海百门说:即此分别之心。缘尘而起。寻起无体。名相自亡?


答:因为一切法都是虚妄的。
说无垢称经说:一切法性皆虚妄见,如梦、如焰、如健达婆城;一切法性皆分别心所起影像,如水中月、如镜中像。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此分别之心。为什么“寻起无体”?


答:因为此分别心不在内、外、中间。俱无所在故!
愣严经说: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着名之为心。


问:为什么会起分别心?


答:因为我们有无明,而起各种执着,而起分别心。
佛母般若经说:
诸法无所有,今如是有,彼诸愚异生于无法中,以不了故说为无明,是故执着无明。以执着故起分别心


问:有了分别心,那会如何呢?


答:因为此分别心,就会堕在有、无二边,而起边见。
般若经说:由分别故堕于二边,如是展转于一切法,种种分别起所得相。彼分别已,依于二边而生执着


问:依有、无二边而生什么执着呢?


答:般若经说:是故分别过去诸法,分别未来诸法,分别现在诸法。以诸分别故执着名色。


问:这些分别有多严重呢?


答:般若经说:舍利子!彼诸异生不了诸法无所有性,起分别者,于如实道不能了知,亦不能见。由不知见故不出三界,于实际法不能安住亦不生信,是故堕彼愚异生数。


问:那,无分别又怎么讲呢?


答:当我们的执着破了,情执没有了,这种情况就是无分别。无分别不是像木头石头那样的不能分别的!
义海百门说:是无分别。但分别情破。说为无分别。非如木石。


因此宗镜录说:执情破而真性显。


问:那,无分别法的内容是如何的?


答: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说:无分别法即是寂静。何以故?取、可取无,离我、我所,不起不息,是名无分别法。


义海百门原文说:
【经云。法从分别生。还从分别灭。又云。无分别智分别无穷。无穷之相性分别灭,由分别无体。即分别无分别。由无体不碍缘。即无分别恒分别】


问:你说无分别,但我们的心可是念念生灭的呀?


答:占察善恶业报经说:
「復次,应知内心念念不住故,所见、所缘一切境界亦随心念念不住,所谓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


问:这不是义海百门说的法从分别生。还从分别灭吗?


答:占察善恶业报经说:而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以心不往至于境界,境界亦不来至于心。


问:比如说呢?


答:占察善恶业报经说:如镜中像,无来无去。是故一切法,求生灭定相,了不可得。


问:义海百门说:由分别无体?


答:对!占察善恶业报经说: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


问:但是,义海百门说:无分别智分别无穷。无穷之相性分别灭,那不是“无分别而分别”吗?


答:对!续华严经疏刊定记说:谓无分别智。本“无分别而分别”故。


问:“无分别而分别”是怎么样的境界?


答:愣伽经通义说:无分别而分别,了一切法皆悉如幻。


问:那可是佛菩萨的境界吗?


答:维摩经无我疏说:
1 夫逐境而思量者。凡夫也。
2.杜(绝)视听绝分别者。小乘也。
3.以“无分别而分别”者。诸佛菩萨也。


问:义海百门也说:即无分别恒分别?


答:对!大宝积经说:觉贪欲瞋恚, 斯由分别起, 彼“分别无体”, 毕竟终自空。因为分别无体性,因此,这分别不碍缘起,那就无分别而分别。也就是义海百门说的“由无体不碍缘。即无分别恒分别”
义海百门原文说:由分别无体。即分别无分别。由无体不碍缘。即无分别恒分别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什么是智慧?


答:佛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说:
佛言:「天子!智慧无想亦“无分别”。假使智慧而有所想、有分别者,则为不行智慧之事。所以者何?有所想念、有所见者,则不应行也。设于智慧无所思想、无所分别,彼能名曰奉行智慧。」


问:什么是实谛?


答:佛说法集经说:言实谛者,即是宣说“无分别法”。何以故?须菩提!所有分别者皆是邪法。


问:要怎样才能无分别?


答:佛说法集经说:若能离使烦恼,是人无我、无我所,如虚空“无分别”,于一切众生得平等心


问:阿赖耶识能分别吗?


答:大乘密严经说:如是赖耶识, 为生死所摄, 往来于诸趣, 非我而似我。 如海中漂物, 无思随水流, “赖耶无分别”, 依身而运动。


问:得到无分别后,那是如何的?


答:大乘密严经说:若得无分别, 身心恒寂静, 如木火烧已, 毕竟不復生。
经又说:
得无分别心, 支解不倾动, 内外之境界, 了达皆唯识, 能远离于我, 亦离于我所。


问:什么是无染法?


答:深密解脱经说:佛言:「所谓无诸过、无分别,是名无染法应知。」

问:怎样才能进入真无分别?


答:于有分别、于无分别,悉无分别。这才算是真无分别。
佛说入无分别法门经:
「诸菩萨应如是观、如是入,入是无分别界者,于有分别、于无分别,悉无分别。如是平等观,是为真入无分别界,是名菩萨得安住无分别界。


月灯三昧经说:所谓于一切法起平等心,无有彼此、无有分别、““无无分别”,无造、无起,无生、无灭,


问:一切众生性从本来就是无分别的吗?


答:诸法无行经说:世尊!一切众生无众生性,从本已来无瞋无慈,得瞋慈平等无分别故,是故一切众生皆得慈心,名不动相。世尊!一切众生皆成就大悲,名不动相。」


★★【七、入不二者】


七入不二者。谓见尘与心有二。二即无二也。若执尘心为一。遮言不一。以迷心所见非无缘故。若执尘心为二。遮言不二。以离心外无别尘故。由心与尘二即无二。唯心无体。一亦无一。由一无一。由二无二。一二无碍。现前方入不二。当经云。无二智慧中。出人中师子。不着一二法。知无一二故。


问:尘者境也,境与心,字面上是两种不同概念,但实际上心与境是无二的!对吗?


答:对!“说无垢称经贊”说:
1.妄“境心”无二,空于诸见求。
2.妄真无二,故见于解脱求。
3.因果无二,故解脱于心行求。
4.胜义谛中。皆无二故。


★因此,义海百门说:不二者。谓见尘与心有二。二即无二也。


问:尘者境也,心和境的关系是如何的?


答:万善同归说;从心现境,境即是心


问:境即是心,那心境就是一了?


答:1.如果你认为心境是一,但尘与心都无自体,怎样能说是一呢?
2.如果把我们所见的尘境相执为实有,那是执着呀!
3.义海说“唯心无体”,要知道一切都是唯心所现,没有实体
4.既然是唯心所现,那就是心外无法,心外无别尘境。
5.因为一无一。二无二,那就一二无碍的,这样,不二就现前了
6.因此经说:无二智慧中。出人中师子。不着一二法。知无一二故。
6.为什么经说无二的智慧是不执着一与二呢?因为,清楚的知道无一二这回事。


【以上是我对以下义海百门这段话的解读】:
义海百门说:若执尘心为一。遮言不一。以迷心所见非无缘故。若执尘心为二。遮言不二。以离心外无别尘故。由心与尘二即无二。唯心无体。一亦无一。由一无一。由二无二。一二无碍。现前方入不二。当经云。无二智慧中。出人中师子。不着一二法。知无一二故。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如来为利益众生而捨!


答:大集经说:如来捨心出于世间,即是圣捨、是毕竟捨、转梵轮捨、共大悲捨、为利众生捨、知对治捨。如是等捨,无增无减、不高不下,不杂烦恼、“不一不二”,不观时节、无碍无对,不住不动、“不隐不显”,真实不虚。如来成就如是大捨,而能为诸众生说法,是名如来第二十业。


问:什么是心平等?


答:大集经说:
云何心平等?若心不高不下,无求无非求,无作无非作,无分别无非分别,无行无非行,无取无捨,无闇无明,无知无念,无非知无非念,不一不异,非二非“不二”,无动无不动,无去无不去,无修无非修,心不缘于一切境界,是谓平等心。


问:什么是入不二法门?


答:佛说无言童子经说:
于一切法无应不应、无进不进、无处不处、无行不行、无念不念、无想不想、无意不意、无惟不惟、无心意教,是为名曰不二入法门。


问:那一些法是平等不二法?


答:奋迅王问经说:若凡夫法、若佛法,此一切法平等不二;若学法、若无学法、若佛法,此一切法平等不二;若缘觉法、若佛法,此一切法平等不二;若过去法、若未来法、若现在法,此一切法平等不二。


问:众生有何差别?


答:憨山老人梦游记说:法身普遍。无处不周。如月现水。清浊同流。是故众生。有情皆具。善恶虽殊。其性不二。


问:法性和魔界有何差别?


答:大集经说:德明王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行二法者,则魔得其便。若有菩萨知一切法同于法性,则不见魔界与法性有异解。知法性与魔界“等”,以不二相故,是为菩萨能过魔界。」


问:什么是因缘智?


答:奋迅王问经说:
1.明与无明此法不二,若知此者名因缘智;
2.行与非行此法不二,若知此者名因缘智;
3.识与非识此法不二,若知此者名因缘智;
4.名色、非名色此法不二,若知此者名因缘智;
5.六入、非六入此法不二,若知此者名因缘智;
6.如六入、非六入不二,如是,触、非触不二,受、非受不二,爱、非爱不二,取、非取不二,有、非有不二,生、非生不二,老死、非老死不二,若知此者名因缘智。


十住经说:以有无不二故,一切法平等。


问:众生的真性是如何的?


答:金刚三昧经说:理入者深信众生不异真性,不一、不共


问:为什么我们见不到真性?


答:经说:但以客尘之所翳障


问:请进一步形容说明这真性!


答:经说:不去、不来。凝住觉观,谛观佛性,不有、不无,无己、无他,凡圣不二。金刚心地,坚住不移,寂静无为,无有分别,是名理入。


问:如果明瞭了什么是不二,那会如何呢?


答:佛说十地经说:有、无不二离分别
六十华严经说:
非有亦非无, 是名不二见。


问:六十华严经说:诸法无二,无不二故。,这怎么讲?


答:经说:譬如虚空,求之十方,无有差别,非无虚空。菩萨如是观一切法,悉无差别
八十华严经说:
诸法无二、无不二故。譬如虚空,于十方中,若去、来、今,求不可得,然非无虚空。


问:请进一步说明?


答:经说:心不称量诸二法, 了达觉悟法无二, 诸法非二非不二, 不作虚妄是佛子。
经又说:
觉悟无量一切法界,一切世间平等不二,一切诸法亦復不二;无所依止,得入普贤菩萨行门,究竟成就平等智慧。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无差别者】
八无差别者。谓见尘相圆小。与一切法分齐有异。是为差别。观尘无体一切皆空。唯理所现无復异体。是无差别。又此理性随缘成一切法。非无分齐。是即差别。经云。诸法无差别。唯佛分别。知了差无差法。非无理事故。然差别缘起万有无差法界一空。由空与有同别互融。会万有以为一空。差即无差。观一空而成万有。无差即差。差与无差一际显现。四句作之可见


问:什么是差别相?


答:差别相是因为我们的执着,而产生各种妄念的差别,这差别就是差别相,故起信论说:皆依妄念而有差别.本来无实,就好像我们的眼生病,因而看到虚空裡生出花来一样,普通的常理,虚空中是不可能生出花来的,这是一种错觉的妄见。因为这个妄见,而有差别!
御录宗镜大纲说:
云差别相者,是汝徧计妄情所作,本来无实,如依病眼妄见空华,故云皆依妄念而有差别


问:对!这就是义海百门说的:见尘相圆小。与一切法分齐有异。是为差别!对吗


答:对!这个差别就是因为妄念,因此说皆依妄念而有差别。


问:这些妄念,也就是义海百门说的“尘”是有体的吗?


答:义海百门说:观尘无体一切皆空。


问:那,这些妄念,也就是所谓尘,是如何来的?


答:是唯心所现的,虽然唯心所现,但是无体,因此,义海百门说:观尘无体一切皆空。唯理所现无復异体。


问:既然无体一切皆空,那来有差别、无差别呢?


答:因此义海百门说:观尘无体一切皆空。唯理所现无復异体。是无差别


问:因为依妄念而有差别,因此,这些随缘所成的一切法。分齐有异,因此说有差别!


答:对!因此,义海百门说:又此理性随缘成一切法。非无分齐。是即差别。


问:这所谓的无差别,我们能明瞭吗?


答:不能,唯佛与佛乃能知之。
因此,义海百门说:经云。诸法无差别。唯佛分别。


问:什么是差别法?


答:五蕴法就是差别法。
宗镜录说:故光明觉品颂云。佛见无生超戏论。非是“蕴处差别法”。
宗镜录又说分别染与淨,这分别就是差别法。
宗镜录说:谓分别染淨诸差别法。


佛说法集经也这样说:菩萨住多闻慧,以能善知“(五)阴界”入等差别法故。


问:那些法是会败坏的?


答:大悲经说:『一切称意、所爱之事皆当别离。生法、有法、有为法、差别法、觉知法、因缘所生“败坏之法”,若不灭者无有是处。』」


问:菩萨能与差别、无差别法中得自在吗?


答:华严经说:菩萨摩诃萨亦復如是,已善成就诸幻智地,幻智即是菩萨,菩萨即是幻智,是故能于无差别法中入定、差别法中起,差别法中入定、无差别法中起。


问:比如说呢?


答:华严经说:譬如农夫田中下种,种子在下,果生于上。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亦復如是,一中入定多中起,多中入定一中起。


问:上面说,菩萨即是幻智,能于差别、无差别法之间得自在?


答:对!华严经说:
此菩萨住童真位,观一切智一一智门,尽无量劫开演一切菩萨所行,于诸菩萨甚深三昧心得自在,念念生于十方世界诸如来所,于有差别境入无差别定,于无差别法现有差别智。


问:无差别法是如何的?


答:无差别法是非常深奥的
华严经说:住甚深无差别法胜妙心,


问:要如何才能了达无分别法?


答:要证到平等智,才能明白无分别法的!
华严经说:以平等智,普达诸佛无差别法。


问:那,差别法与无差别法之间的关系,我们在理论上要如何了解呢?


答:义海百门是这样说的,这个差别法和无差别法是可以依据理和事来了解的。
义海百门说:知了(达)差、无差法。非无理事故。


问:怎样讲?


答:1.差别者,幻也,有也!事也!
2.无差别者,智也,空也,理也!
3.差别者,缘起万有也,无差别者一空法界也!
4.无差别即差别,差别即无差别者,理事圆融,空有互融也!


因此,义海百门说:知了差无差法。非无理事故。然差别缘起万有,无差法界一空。由空与有同别互融。会万有以为一空。差即无差。观一空而成万有。无差即差。差与无差一际显现。四句作之可见


大集经说:生死涅槃无差别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如何比喻无差别?


答:大集经说:如日月星宿俱游虚空,而星宿明不及日月,是虚空性实无差别。法界亦尔,如来、声闻虽俱游止,智慧光明实不同等,而法界性亦无差别。
经又说:
如然灯器,金则黄光、铜则赤光,其色虽异灯无差别。法界亦尔,诸佛然之智光无边,声闻然之智光有边,而法界性实无差别。


问:我和无我有差别吗?


答:大集经说:若观我与无我无有差别,无差别见,乃名正见。


问:只有佛才能究竟了知什么是无差别的?


答:华严经说:诸法无差别, 无有能知者, 唯佛与佛知, 智慧究竟故。




★★【九、明一味者】


九明一味者。谓尘从缘成立。皆无自性。纵理事教义万差。莫不唯空寂一味。秖以缘起万差。说空一味。若无万差。是唯一味。若举空即一味唯空。若举性即一味唯性。若举如则一味唯如。类显可知。


问:什么是一味


答:大集经说:诸法无二无有分别,一味一乘一道一源。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毘奈耶说:
言和合者,谓是一味。


问:请用比喻说明!


答:大集经说:譬如天降一味之水,随地差别得种种味;菩萨摩诃萨一解脱智亦復如是,随众生根说种种异。


第一义法胜经“说:譬如种种小河、大河,入大海已皆同一味。


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说:
一切川源皆归大海,入大海已得一味住,谓一醎味无差别也。


问:再问一次:什么是一味?


答:大涅槃经说:三者一味。一切众生同有佛性,皆同一乘、同一解脱、一因、一果、同一甘露,一切当得常乐我淨,是名一味。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说:
平等者无种种相,由此平等说一切法一味,一味者说一性,说一性者寂静性,则无杂染亦无清淨。


问:要怎样才能了解一味之法?


答:要修定就能了解!


答:大集经说:
修舍摩他,为知诸法同一味故;
(舍摩他,亦云奢摩他,此云寂静)


大乘密严经说:
恒游“定”境中, 一味无差别。


问:为什么义海百门说:说以缘起万差。说空一味?


答:贪瞋痴等就是缘起万差,贪瞋痴等亦幻化有,一味空故,故说空一味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贪瞋痴等亦幻化有,一味空故,如电之住刹那不见。


问:义海百门也说:”纵理事教义万差。莫不唯空寂一味“


答:对!事是万差,但理是唯空寂一味也!义海百门说:谓尘从缘成立。皆无自性,无自性者,理是唯空寂一味也!
憨山老人梦游记说:事小理大。事有“千差”。理唯一味。


问:为什么说无自性者,理是唯空寂一味也?


答:无自性法就是无生法,无生法者,空寂一味也
大方广如来祕密藏经:
解知是无自性起法、是无生法,如是解知名得菩提。
占察善恶业报经说:
无自性者,理是唯空寂一味也!


问:“若无万差。是唯一味”,这怎么讲?


答:大宝积经说:是中无有上中下“差别”,圣性平等如虚空故。是性“无别”,一切诸法等一味故。
大宝积经又说:
无异行者,于一切法得一味故。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义海百门说“若无万差”,那就是平等,平等者一味一相也?


答:对!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说:
当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无染无着,离诸分别,“平等”清淨,“一相一味”,不与如是“差别等法”而为相应。


问:义海百门说:“若举空即一味唯空”,这怎么讲?


答:释摩诃衍论记说:
心灭法灭由真心不动,故诸幻皆灭,一味空理方得显现。


问:义海百门说:“若举性即一味唯性”
这怎么讲?


答:性者,心也,本心者,无二一味也!
华严经说:法性一味无分别, 随诸众生行不同, 故使听闻种种异。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说:
菩萨大智慧海万法所归,平等一味。菩萨多闻,总持“诸法之性一味无异”。了知诸法本真自性非无所有,从缘生法即真实义,种种善根之所从生。


问:义海百门说:“若举如则一味唯如”,这怎么讲?


答:如与如如,体无异故!
金光明最胜王经说:此三清淨,是法如如,不异如如,“一味如如”,解脱如如,究竟如如,是故诸佛,体无有异。


★★【十、归泯绝者】


十归泯绝者。谓心与尘互相泯绝。若以尘唯心现。则外尘都绝。若以心全现尘。则内心都泯。泯则泯其体外之见。存则存其全理之事。即泯常存即存常泯。四句可知。


问:尘者,境也,谓心与尘互相泯绝,作何解也?


答:这是心和境互夺!


问:什么是互夺?


答:互夺是双亡的意思。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说:互夺双亡。
疏又说:因缘互夺。内外两亡。
澄观别疏说:互夺俱泯故


问:这样子说,义海百门所说的“心与尘互相泯绝”,就是心境双亡也?


答:对!唯识所现。无外境相。“尘境”既寂。分别不生。心境俱止也。
大乘起信论疏笔削记会阅说:
正明修止。谓以如觉。觉知诸尘境界。唯识所现。无外境相。“尘境”既寂。分别不生。心境俱止也。即破尘相为止境。无分别为止心。心境两亡。寂常心现。此同禅宗无念义。谓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言下自绝念想。圆觉云。应当正念。远离诸幻。


问:这样子说,义海百门所说的:若以尘唯心现。则外尘都绝。就是上面说的:觉知诸尘境界。唯识所现。无外境相。“尘境”既寂。分别不生。“心境俱止”也。即破尘相为止?


答:对!无外境相。“尘境”既寂。分别不生。心境俱寂,就是“则外尘都绝”。


问:若以心全现尘。则内心都泯,这作何解?


答:心本不生,尘境也是无体的,那,“尘唯心现”,由此方知。“由心现境”。由境显心。
注心赋说:
由依唯识故。境本无体。真空义成故。以尘无有故。本识即不生。由此方知。由心现境。由境显心。


问:请进一步说明?


答:“心全现尘。则内心都泯”,这是事夺理也!


问:这怎么讲?


答:尘境者事也。理者心也!
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以事夺理。则无理而不事。


问:“以事夺理。则无理而不事”,这怎么讲?


答:“以事夺理。则无理而不事”就是义海百门说的“以心全现尘。则内心都泯”


问:请进一步说明?


答:我反问:这个心是本来无生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应该是这样的?


答:无念中起念。无生中求生。这就是事夺理也。
淨土指归集说:于无念中起念。无生中求生。此以“事夺理”也


问:请进一步说明?


答:淨土指归集说:
于无念中起念。无生中求生。此以事夺理也。故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诸群生。正为此也。


问:请进一步说明!


答: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这是理也,空也。而常修淨土。教化诸群生,这是有也,事也。以事夺理。则无理而不事


问:原来如此!难怪义海百门说:若以心全现尘。则内心都泯?


答:对!以“心“”全现尘””,则内心都泯者”,事夺理也,也就是尘境夺心也。
以事夺理。则无理而不事,尘境夺心,则心“”全现尘””也。


御录宗镜大纲说:
1.以尘唯心现,则外尘都绝,
2.若以心全现尘,则内心都泯,
3.泯者泯其体外之见,
4.存者存其全理之事,
5.即泯恒存即存恒泯,所以一心总含万有,万有不异一心。


问:义海百门说:泯则泯其体外之见。存则存其全理之事。即泯常存即存常泯。
首先,“泯则泯其体外之见”作何解?什么是体外之见?


答:有缘虑之用,当然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不生不灭,“体外之见”是指
真心上妄心之幻影,是幻化的。
宗镜录说:古释云。能推者。即是妄心。皆有缘虑之用。亦得名心。然不是真心。妄心是真心上之影像


问:妄心是真心上之影像,那不是说我们这个身与心也是真心上之幻影吗?


答:对!愣严经说: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


问:如果我们执着真心上的影像,那会如何呢?


答:宗镜录说:若执此影像为真。影像灭时。此心即断。故云若执缘尘。即同断灭。


问:这样子说,义海百门说的“泯则泯其体外之见”,是指泯则泯其“真心上之影像”?


答:对!


问:义海百门说:存则存其全理之事。即泯常存即存常泯。四句可知。
【全理之事,怎么讲?】


答:是圆融的意思,全理之事故圆融
《大正藏》第79卷No.2528 No. 2528 诸宗教理同异释说:全理之事故圆融。


问:全理之事故圆融,那就没有理事了吗?


答:虽然讲理事圆融,但非无事理这二分的!
大疏百条说:
全理之事故虽谈事事鎔融。非无理事二分。彼事者无明缘起事故。


问:为什么说“非无理事二分”呢?


答:因为,凡有其事则必也有其理。有其理而不可能无其事的!
《大正藏》第82卷No.2600 报恩编序说:
全理之事。事外无理。全事之理。理外无事。凡有其事则必也有其理。已有其理而不能无其事.


问:这样子说,理和事有别吗?


答:报恩编说:事理元无别,法如是!


问:请比喻说明?


答:报恩编说:故譬如灯有照物之理。然只有见其事,不知其理,知其理不见其事者


问:为什么这样说呢?


答:因为不明白树的本根,而只注重枝叶的原故,也就是说勿略了根本
报恩编说:
是不会其本根,徒攀缘枝叶故。


问:那,什么是本根?


答:心是本根!报恩编说:何云本根么。心是本根矣。


问:你说心为根本,那心和事理的关系是如何的?


答:报恩编说:事理也者,心之事理。


问:你说“事理也者,心之事理”,那,理和事是心外之法吗?


答:不是!报恩编说:理也事也岂心外法哉


问:为什么理和事不是心外法呢?


答:报恩编引用华严经说:知一切法卽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问:“知一切法卽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是什么概念呢?


答:就是禅宗说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也就是法华经所说的: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道
报恩编说:吾达磨曰直指人心是也。然直也者非曲直之直。正也训。而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道


问:那,义海百门说的“存则存其全理之事。即泯常存即存常泯”,这怎么讲呢?


答:即泯常存即存常泯,泯存无二也!


问:为什么这样说呢?


答:其实,存泯都是自心的作用。
愣严摸象记说:是知虚空本无存泯,存泯由乎自心,迷心成境者,虚空历然,即境惟心者,虚空安在?故一人之虗空消殒,多人之虚空不消殒,两无碍也。长安虽閙,我国晏然。则一人之国土晏然,多人之长安自閙亦两无碍也。




发表于 2020-4-14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们吉祥如意)明珠禅寺释道淳大和尚敬发宏愿:为感十方有缘护持,弘法利生,现将108颗星月菩提念珠在大雄宝殿佛前诵念一亿佛号,佛力加持108天洒净免费结缘众生,愿有缘人得佛护持,念佛精进,阖家安康,与诸佛菩萨永结胜缘,永受诸佛菩萨加持庇护。结缘佛珠联系圣云登记:电话微信13620481036 (法缘殊胜-顺佛缘结缘,受师父法命随喜转发告知-合十感恩)
发表于 2020-4-14 18:5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01: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