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650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4-11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里面的内容包括了意业的贪瞋痴。所以这部经上讲的五戒是圆满的十善,因为酒醉犯贪瞋痴。所以,我们选择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这段经文,做为我们的晚课必须读诵的经典,这有道理,每天提醒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广植德本。广植德本,专念阿弥陀佛,就是广植德本,这一点认识的人不多,认识真干的人很少。这是什么原因?章嘉大师说的,只要没有落实,你对于经文这句话就没有透彻理解;如果透彻理解,哪有不干的道理!
要知道人的寿命很短,纵然活到一百岁,也是一弹指之间,所以每分钟、每秒钟都非常非常可贵。应该把时间拿来干什么?念佛,不要有任何的念头,任何的念头都是妄想、都是杂念。念度众生也错了,也是个杂念,为什么?度众生是个缘分,有缘一定要做,没有缘不要去攀缘。为什么不去攀缘?我们自己没有成就。什么时候可以攀缘?我们到极乐世界成就之后,可以制造机会、创造机会。现在自己还没有成就,自己没有成就,把度自己摆在第一位,这是正确的;自己已经有成就了,是把度众生摆在第一位。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包括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菩萨,都是把度众生摆在第一位。为什么?因为他们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同居下下品也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不是普通人。在极乐世界,同居土、方便土没有真正得到,但是得到老师的加持。老师的威德、老师的光环,今天讲老师的磁场,你就跟明心见性的菩萨智慧、神通、道力平等,所以你可以广度众生,没有妨碍。这就是一切法门,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念佛法门,一切诸佛刹土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极乐世界,道理就在此地。什么都是假的,什么都是空的,佛号是真的,极乐世界是真的,我们要求真的,要把假的放下,这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心量要扩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量大福大。世出世间谁的福报最大?佛最大,为什么?佛的心量大。我们要发佛的心量,要什么都能包容,福就大了,福大智慧就大。中国古谚语有所谓「福至心灵」,福报现前,人忽然聪明了,有智慧了,这就是福跟慧有连带的关系。智慧大了福报也大,福报大了,智慧也现前。修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的人,福报最大,智慧最大,得肯念。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我念几个小时?黄念祖老居士往生前给我们做榜样,给我们表演,这是他告诉我的,往生前六个月,每天念阿弥陀佛十四万声。他是追顶念佛,念四个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接着念,一天十四万声佛号,念了半年,他往生了。这叫什么?分秒必争,绝不含糊,往生的时候,瑞相、境界都稀有。
「忍辱者,忍度」,非常重要,修净土,求往生,什么都能忍。世间人为什么不能忍?他没放下。真正肯放下,忍辱就圆满了。不肯放下就是不能忍,为什么不能忍?没看破,以为这个世间法是真的,放不下。如果知道万法皆空,《金刚经》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真话,这不是假话,我们一定要把它记住。所以,放不下的时候是没看破,真看破了没有不会放下的,放得愈多你愈自在。统统放下了,就是过佛菩萨的生活,那就是方老师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不犯道禁,世间法里面,《梵网菩萨戒经》教导我们两条重戒,过去李老师常说的,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不做国贼,不谤国主」,这个重要。如果要犯了,对不起释迦牟尼佛,决定要遵守。另外两句是《优婆塞戒经》,在家居士受的菩萨戒经,「不漏国税,不犯国制」,国制是国家的法律,决定不能够违犯。这是佛弟子必须要遵守的基本的大戒。个人修身、积德,那就是不犯十恶,勤修十善,五戒、十善、六和、六度。净宗是普贤法门,我们这第二品品题「德遵普贤」,所以知道净土是普贤法门。净宗的修行人都是普贤菩萨,那得要落实普贤十愿。
所以净宗学会成立,我们在行门就定了五科,五个科目,很简单,都能记得住,记不住没有用。能记住,时时刻刻提醒、观照,不可以违犯。这五个科目第一个就是净业三福,三福里面就包括儒释道的三个根。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底下一句「修十善业」。所以,净业三福第一条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第二条,三皈、五戒、十善,包括所有的禁戒、戒律。律仪戒是有明文规定的,没有明文规定的是摄善法戒,这个事情是好事不是坏事,佛虽然没有说也要遵守,摄善法。譬如香烟,戒条里头没有戒,抽烟样子不好看,对身体健康有妨碍,佛虽然没有说,我们也要把它戒。这一类叫摄善法,是自利的,对自己有好处的。
第二种,对众生有好处的,佛也没定,这利益众生的,也要做,不能说佛戒律上没有说,我就不做,不可以。饶益有情戒。我们这是想不到的缘分,这个缘来了,找上门来了,能不干吗?戒律里头没有这一条,说参加联合国和平会议,戒律上没有这一条的。可是这个机会找来了,我们想想这是大事,这个能帮助全世界的众生,如何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和平,这大事,这不能不去,所以我们要参加。没有这个缘,我们不去找这个缘,不攀缘;有这个缘来,是他来找我,我们觉得这是好事,符合大乘慈悲的精神,这个要做。
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我们必须要遵守,要学忍辱,要忍让、要谦让、要礼让。首先要学到,佛门弟子「于人无争,于世无求」。释迦牟尼佛做出了榜样给我们看,佛真的一生没有跟人相争过,没有。佛一生一世没有求过什么东西,生活很简单,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连这棵树,只住一晚上,明天找别的树,不在这个树下。为什么?如果这个树大很阴凉,怕你起贪心,这个地方不错,我每天都到这里来,你看你动了贪心。佛给我们示榜样,每个地方一晚上,第二天移到别的树下,于一切境界随缘,没有贪恋。佛做出来给我们看了,我们要会看,要学佛的不执著。
这是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