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60|回复: 3

[其它话题] 佛说菩提心诸经集第二三七卷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1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佛说菩提心诸经集录》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菩提心诸经集第二三七卷







...可见。夫了了者。即是佛法。无有二相。是以来同水月。散若幻云。见犹梦形。闻如谷响。觉处即现。不从方来。迷处自无。不从此去。如圆觉经云。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不可说阿僧祇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般若假名论偈云。如来法为身。但应观法性。法性非所见。然亦不能知。法性者。所谓空性。无生性。此即诸佛第一义身。若见于此。名为见佛。经云。以见空性。名见如来。又法性之处。无有一物可名所知。由是彼智。亦不能知。又经言。大王。一切法性。犹如虚空。等与众物。为所依止。而其体性。非是有物。亦非无物。能知此中。寂然无知。名为了知。名为知者。随俗言说。信解无生之福。多于宝施。如有颂言。若人持正法。及发菩提心。不如解于空。十六分之一。是以解第一义空。方成般若。见无生自性。始了圆宗。以真空不坏业果。尊卑宛然。不同但空不该诸有。如大涅槃经云。有业有报。不见作者。如是空法。名第一义空。所以见性之时。性本离念。非有念而可除。观物之际。物本无形。非有物而可遣。故云离念之智。等虚空界。如大乘千钵大教王经云。是时普明菩萨。则证入毗卢遮那如来金刚法藏三昧三摩地。令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同愿修持。入此性净真如法藏三昧真际观。云何应得修入此观。菩萨则当观照心地。觉用心智。唯照心性。细细观觉。觉照心体。见性无动。证觉不动。即能恒用。用观体智。见性清净。性自离念。离念无物。心等虚空。即证圣智。如如圣性。二俱澄寂...(第1595-01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不异色性。故皆趣色。色不可得。当法性空。既无所趣。安有能趣。若智者意。一切法趣色。假观。色尚不可得。空观。云何当有趣非趣。即中道观。今但要初句。以取色性为诸法依。以性普收。故皆趣色。则一色中。具一切法。是无碍之意故。随一法。皆收法界故。若能如是解者。则凡有见闻一切境界。无非是佛出世。如大集经云。尔时众中有一菩萨。名曰慧聚。白佛言。世尊。生老病死出于世者。即是佛出。无明爱出。即是佛出。贪恚痴出。即是佛出。一切疑网烦恼出者。即是佛出。何以故。若如是等法不出世者。佛以何缘出现于世。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实如所言。尔时海慧菩萨言。世尊。若有不见如是等法。是时如来。为出于世。不出于世。善男子。菩萨初发菩提心时。真实不知如是等法。是故我为而宣说之。善男子。菩萨有四种。一者初发菩提之心。二者修行菩提之道。三者坚固不退菩提。四者一生当补佛处。发心菩萨。见佛色相。见已。即发菩提之心。修行菩萨。见佛具足一切善法。见已。即发菩提之心。不退菩萨。见如来身。及一切法。皆悉平等。一生菩萨。不见如来所有功德。及一切法。何以故。所得慧眼。了了净故。断二见故。净智慧故。若不见净。不见不净。不见非净非不净。是人即能明见如来。又古德释台教止观云。只达一念自心是法界。十方诸佛。与一切众生。同一无住。本一法界。为身为土。无彼无此。无根无住处。无修不修。无证不证。无凡无圣。但众生自谓妄想缠缚为凡。为不修。为不证。谓佛为圣。...(第1595-01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南无佛陀。南无佛陀。我时住在优禅尼城。闻其音声。即生慈心。尔时调达。寻便见我往至其所。手摩头腹。授与盐汤。而令服之。服已平复。善男子。我实不往调达所。摩其头腹。授汤令服。善男子。当知皆是慈善根力。令调达见如是事。复次善男子。憍萨罗国。有诸群贼。其数五百。群党抄劫。为害滋甚。波斯匿王。患其纵暴。遣兵伺捕。得已挑目。逐着黑闇丛林之下。是诸群贼。已于先佛植众德本。既失目已。受大苦恼。各作是言。南无佛陀。南无佛陀。我等今者。无有救护。啼哭号啕。我时住在只桓精舍。闻其音声。即生慈心。时有凉风。吹香山中。种种香药满其眼眶。寻还得眼。如本不异。诸贼开眼。即见如来住立其前。而为说法。贼闻法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于尔时。实不作风。吹香山中种种香药。住其人前而为说法。善男子。当知皆是慈善根力。令彼群贼见如是事。复次善男子。琉璃太子。以愚痴故。废其父王。自立为主。复念宿嫌。多害释种。取万二千释种诸女。刖劓耳鼻。断截手足。推之坑堑。时诸女人。身受苦恼。作如是言。南无佛陀。南无佛陀。我等今者。无有救护。复大号啕。是诸女人。已于先佛种诸善根。我于尔时。在竹林中。闻其音声。即起慈心。诸女尔时见我来至迦毗罗城。以水洗疮。以药傅之。苦痛寻除。耳鼻手足。还复如本。我时即为略说法要。悉令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于大爱道比丘尼所。出家受具足戒。善男子。如来尔时。实不往至迦毗罗城。以水洗疮傅药止苦。善男子。当知皆是慈善根力。令彼女人见如是事。悲喜之心。亦复如是。善男子。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修慈思惟。即是真实。非虚妄也。善男子。夫无量者。不可思议。菩萨所行。不可思议。诸佛所行。亦不可思议。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亦不可思议。以此明文。可为诚证。则知三界九有。一切染净等法。皆不出法界众生之心。犹如画师。画出一切境界。心之画师。亦复如是。所以正法念处经云。又彼比丘。如是观察。云何众生有种种色。种种形相。有种种道。种种依止。又彼观察。有种种心。种种依止。种种信解。有种种业。此如是等种种诸色。
 楼主| 发表于 2020-4-11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亦无有菩提。正行第一义。是名行菩提。璎珞经云。发心住者。是人始从具缚。未识三宝。乃至值佛菩萨教法中起一念。便信发菩提心。既云始从凡夫最初发心。明知此中发心。该于初后。  
  问。此既是初。何得乃具后诸行位。及普贤德耶。  
  古德释此。略有二门。一行布次第门。谓从微至着。从浅至深。次第相承。以阶彼岸。二圆融通摄门。谓一位即具一切位等。如华严经所说。亦如大品等中。一行具一切行。此中有二门。一缘起相由门。二法界融摄门。前中普揽一切始终诸位。无边行海。同一缘起。为普贤行德。良以诸缘相望。略有二义。一约用。由相待故。有有力无力义。是故得相收及相入也。二约体。由相作故。有有体无体义。是故得相即及相是也。又有二菩提。一性净。二圆净。从缘起者。即是圆净。圆净复二。一明缘起。万行为缘故。二明性起。全是真如性净功德之...(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法界融摄门。前中普揽一切始终诸位。无边行海。同一缘起。为普贤行德。良以诸缘相望。略有二义。一约用。由相待故。有有力无力义。是故得相收及相入也。二约体。由相作故。有有体无体义。是故得相即及相是也。又有二菩提。一性净。二圆净。从缘起者。即是圆净。圆净复二。一明缘起。万行为缘故。二明性起。全是真如性净功德之所显。又缘起无性。即性净故。如法华经偈云。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义耳。又有二义。一约行布展转义。二约圆融展促无碍义。如善财见仙人执手。一一佛所经无量劫。故知修短难思。特由于此。如贤首菩萨云。信大乘者犹为易。能信此法倍更难。以初心即具一切德。故难信也。又设于梦中。惊惧。怖令发菩提心。尚得称为大菩萨摩诃萨。何况正信之发。开发之发。如大涅槃经。如来性品云。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未发菩提心者。得菩提因。佛告迦叶。若有闻是大涅槃经。言我不用发菩提心。诽谤正法。是人即于梦中见罗刹像。心中怖惧。罗刹语言。咄。善男子。汝今若不发菩提心。当断汝命。是人惶怖。寤已即发菩提之心。是人命终。若在三恶趣。及在人天。续复忆念菩提之心。当知是人。是大菩萨摩诃萨也。  
  问。经云。佛言学我法者。唯证乃知。今言菩提者。不可以身心得。无修无证。则初发菩提心人。如何趣向。  
  答。若能信悟菩提。无相不可取。无性不可修。如是明达。即是真证。如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云。菩萨已复应更作如是思惟。是中何者是我。谁为我所法。谁能得成诸佛菩提。为身得耶。为心得耶。乃至如是观时。分明了了见是身相。不得菩提。亦知是心。不得菩提。何以故。诸法无有以色证色。以心证心故。然彼于言说中。知一切法。虽无色无形。无相无漏。无可睹见。无有证知。亦非无证。何以故。以一切诸如来身无有漏故。又诸如来身无漏故。心亦无漏。又诸如来心无漏故。色亦无漏。若能如是知无所发。能发此心。若入宗镜中。是名真发。既能发心。便又为他开示。则诸圣同赞。功德无涯。如经偈云。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先心...(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是心。不得菩提。何以故。诸法无有以色证色。以心证心故。然彼于言说中。知一切法。虽无色无形。无相无漏。无可睹见。无有证知。亦非无证。何以故。以一切诸如来身无有漏故。又诸如来身无漏故。心亦无漏。又诸如来心无漏故。色亦无漏。若能如是知无所发。能发此心。若入宗镜中。是名真发。既能发心。便又为他开示。则诸圣同赞。功德无涯。如经偈云。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先心难。虽自未度先度他。是故我礼初发心。  
宗镜录卷第二十三  
  夫菩提之道。不可图度。约一期方便宁无指示。如何是菩提之相。  
  答。若约究竟菩提。体常冥寂。如。净名经云。寂灭是菩提。离诸相故。若以无相之相。于方便门中。不无显示。令初发菩提心人。分明无惑故。如先德云。谓寂照无二。为菩提相。犹如明镜。无心为体。鉴照为用。合为其相。亦即禅宗即体之用。自知。即用之体恒寂。知寂不二为心之相。又云。理智相摄。以离理无智。离智无理。如珠之明故。以珠是体。明是用。用不离体。体不离用。明不离珠。珠不离明故。  
  问。有念即众生。无念即佛。云何言凡圣一等。  
  答。众生虽起念。不觉念本无念。与佛无念等。妄堕有念中。佛得无念。知念本无。众生虽现在念中。佛知念即无念。斯则佛无念。与众生无念义同。又以众生不知念空。于念成事似有差别。若实了念空。则于苦乐境。不生执受。何者。以境从念生。心空则境何有。既无有境。相缚自除。能所俱空。谁生取着。...(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智。证斯同体。而起大悲。一得永常。故云相续。只由不知无性故。教化不绝。虽现报化。法体不迁。如随色之摩尼。众相现而本体不动。似应声之虚谷。群响发而起处无心。不着自他。岂见众生之相。本非出没。常冥大觉之原。华严经云。佛身无有生。而能示出生。法性如虚空。诸佛于中住。又颂云。无体无住处。亦无生可得。无相亦无形。所现皆如影。思益经云。大迦叶言。善男子。幻所化人。离于自相。无异无别。无所志愿。汝亦如是耶。若如是者。汝云何能利益无量众生。网明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性。即是一切众生性。一切众生性。即是幻性。幻性即是一切法性。于是法中。我不见有利。不见无利。又云。网明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希望功德利。而发菩提心者。不名发大乘也。所以者何。一切法无功德利。以无有对处故。若有众生可度。而求功德之利。斯则心外见法。全不识心。何名发大乘心也。以绝待心。无对处故。如楞伽经云。佛语外道言。若能了达有无等法。一切皆是自心所见。不生分别。不取外境。于自处住。自处住者。是不起义。不起于何。不起分别。此是我法。非汝有也。我法者。即众生心也。以不知不信故。自成疏外。有亦同无。
 楼主| 发表于 2020-4-11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祖师西来。只为直示众生。令自知有。顿入凡圣平等真原。如胜天王般若经云。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心微细。作是思惟。世间炽然大火之聚。所谓贪欲火。嗔恚烟。愚痴闇。云何当令一切众生皆得出离。若能通达诸法平等。名为出离。如实知法。犹如幻相。善观...(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须当自以心光如佛光。开觉其心。圆照法界。华严疏云。因中分别法相。决了真理。无亏理事。不减佛法。故得一念悉解多门。所以放一光。总圆福智。涅槃疏云。放光照文殊者。见色知心。文殊睹光。遂解佛意。净名私记云。或有光明而作佛事。何故如此。体遍虚空。同于法界。畜生蚁子。有情无情。皆是佛子。此即是解脱法。即是须弥入芥子。如上解释。方了佛所说经。即同净名之见。不同二乘唯见空解脱故。法华经云。但离虚妄名为解脱。其实未得一切解脱。若得一切解脱者。岂有一法非佛事乎。菩提树为佛事者。此树色香微妙。复出法音。见闻嗅触。皆悟圣道。衣服卧具为佛事者。昔阎浮提王。得佛袈裟。悬置高幢。以示国人。有病之者。睹见归命。病皆除愈。发菩提心。因此悟道。大集经云。尔时五百大声闻。各以己身所著郁多罗僧。奉虚空藏。奉上衣已一时同声。说如是言。其有众生。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快得善利。于如是大智法藏中。不堕其外。所上之衣。即便不现。时诸声闻。问虚空藏言。衣。何所至耶。虚空藏答言。入我藏中。华手经云。佛言。我今当现神通之力。令诸菩萨自知所愿。发心行道。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及成佛时。世界严净。声闻菩萨。众数。如是。演说正法。度人。如是。寿命长短。佛法。如是。形色相好。正行。如是。灭度之后。法住久近。令诸菩萨各于衣中。见如是事。得断所疑。乃至偈云。佛入三昧故。令我得是眼。及诸总持门。遍入一切法。故知成佛度生。不离自身心内。乃至所受用法中。如大乘千钵大教王经云。曼殊室利菩萨。手中吠琉璃钵内。傍看有何等相。大迦叶。则从座而起。便于世尊前。头面作礼而去。大迦叶则于曼殊室...(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世界故。又云。一切菩萨行。游戏神通。皆得自在。是菩萨宫殿。善游戏诸禅解脱三昧智慧故。是以正报依报。皆成佛法。所以净名私记云。取妙喜来此土者。辩于净秽无二也。彼界虽来入此土。亦不增减。本性如故。虽来毕竟不动。何意如此。好自思之。故知万法施为。隐显往复。若事若理。皆不出一真心矣。  
  如是解者。称可佛心。发智明而若千日照空。摄众义而如百川归海。毕竟更无一法现于心外。及在心中。乃至下及众生无明。上该诸佛种智。皆是无生性空妙旨。如摩诃般若经云。尔时释提桓因。及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天。化作华。散佛菩萨摩诃萨比丘僧及须菩提上。亦供养般若波罗蜜。是时三千大千世界华。悉周遍于虚空中。化成华台。端严殊妙。须菩提心念。是天子所散华。天上未曾见如是华。此华是化华。非树生华。是诸天子所散华。从心树生。非树生华。释提桓因知须菩提心所念。语须菩提言。大德。是华非生华。亦非意树生。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汝言是华非生华。亦非意树生。憍尸迦。若是非生法。不名为华。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言。大德。非但是华不生。色亦不生。受想行识亦不生。须菩提言。憍尸迦。非但是华不生。色亦不生。若不生。是不名为色。受想行识亦不生。若不生。是不名为识。六入六识六触。六触因缘生诸受。亦如是。檀波罗蜜不生。若不生。是不名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生。若不生。是不名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不生。若不生。是不名一切种智。故知万法都会无生。千途尽归宗镜。如先德云。今佛之三身十波罗蜜。乃至菩萨利他等行。并依自法融转而行。即众生心中有真如体大。今日修行引出法身...(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匪离于当念。若失其旨。修因徒困于多生。唯在信心。别无方便。以是入道之原。功德之母故。所以古圣云。明者德隆于即日。昧者望绝于多生。会旨者山岳易移。乖宗者锱铢难入。此宗镜录。不拣内道外道。利根钝根。但见闻信入者。皆顿了一心。理事圆足。如圆觉经云。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如华严经颂云。深心信解常清净者。古释云。与理相应。方曰深心。若昔染今净。净则有始。始即必终。非常净也。信烦恼即菩提。方为常净。由称本性而发心故。本来是佛。更无所进。如在虚空。退至何所。慨众生迷此。起同体大悲。悼昔不知。誓期当证。有悲。故不为无边所寂。有智。故不为有边所动。不动不寂。直入中道。是谓真正发菩提心。又云。信佛身名等于众生。则知我名。如佛名也。信佛法门随宜而立。知我妄念苦集。亦全法门。信佛意业光明遍照。则知自心无不知觉。则一切因果理事。皆众生性有。如性非金玉。虽琢不成宝器。良以众生。包性。德而为体。约智海以为源。故须开示。所以般若文殊分云。若知我性。即知无法。若知无法。即无境界。若无境界。即无所依。若无所依。即无所住。如是开示。如是信入。则是真实句。亦是金刚句。以无虚假及可破坏。故云尔。如大集经云。真实句者。如一法。一切法亦如是。如一切法。一法亦如是。又云。一众生心。一切众生心悉皆平等。名金刚句。是知无有一法可得。名深信。坚固。如金刚不可沮坏。无信心中能见佛。若有一法可信。即是邪见...(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如是。冀善知识化导修乘。即能得脱。若于人天不修乘者。果报若尽。还堕三途。百千佛出。终不得道。若理事俱缓者。永坠泥犁。失人天果报。神明惛塞。无得道期。回转沉沦。不可度脱。故知处世俗家。拘三界狱。不求一念出离。犹如散禁之人。应须生如来家。遇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惟。事戒理乘。双行双照。身律心慧。俱习俱持。以戒急故。受人天之身。以乘急故。
 楼主| 发表于 2020-4-11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绍祖佛之位。如是则方谐本愿。不负初心。可以上合慈风。下同悲仰。难逢良便。恐虑缘差。深劝诸贤。莫成后悔。又我此宗镜所录之文。但为最上根人。不入余众生手。唯令佛种不断。闻于未闻。誓报慈恩。不孤本愿。若涉名利。非被此机。如古德释华严教所被机。五简非器。一违真非器。谓不发菩提心。不求出离。依傍此经求名求利。庄饰我人。经非彼缘。故非其器。经云。为名利说法。是为魔业。又云。不净说法堕恶道等。二背正非器。谓诈现大心。伪饰邪善。近灭人天。远违成佛。堕阿鼻狱。多劫受苦。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三乖实非器。谓虽不邪伪。然随自执见。以取经文。遂令超情至教。迥不入心。故成非器。地论云。闻作闻解。不得不闻。又如随声取义五过失等。此上三位。俱是凡愚众生境界。经云。此经不入一切余众生之手。唯除菩萨。良以此经。非是众生流转之缘。故不入手。四狭劣非器。谓一切二乘无广大心。亦非此器。经云。一切声闻缘觉。不闻此经。何况受持。五守权非器。谓三乘共教诸菩萨等。随自宗中修行。未满初阿僧祇。此亦非器。经云。菩萨摩诃萨。虽无量亿那由他劫。行六波罗蜜。修习道品。若未闻此经。虽闻不信受持随顺。是等犹为假名菩萨。  
  问。璎珞经等。十千劫修十信行满。何故此中无量亿等时。不信此经。  
 ...(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23: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