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29|回复: 1

[其它话题] 太上感应篇(第一二0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1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1999年太上感应篇讲记全195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太上感应篇  (第一二0集)  1999/11/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20



  上一次讲到:

  【知过不改。知善不为。】

  这两句话,实实在在是世出世间修行的关键,问题就是『知』,「知」在佛法里面讲就是觉悟,佛法讲开悟、觉悟。什么是开悟?什么是觉悟?「知过、知善」都是觉悟,改过、行善是修行,如果不觉悟,修行就难了,不知道从哪里学起,所以知很不容易。世尊为我们说法四十九年,其目的就是教我们知,能够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无非是帮助我们知。见性,那就全知了,就不必人教。没有见性的凡夫,凡夫诸位在经上看到有内凡、有外凡,都称作凡夫。内凡是六道以内的,在六道凡夫称内凡,外凡是称四圣法界的;换句话说,你没有超越十法界都是凡夫。一真法界里面才叫圣人,那是见性了。没有明心见性都是凡夫,凡夫对于事实真相认识不清楚,所以佛菩萨慈悲教诲,帮助我们认识。

  实在说,这几句话在层次上讲有浅深不同,最深的是辨别真妄,再下面一等,则是邪正、是非、善恶,最粗浅的是利害,这最浅近的,什么对我们有利,什么对我们有害,能辨别的人也不多。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言谈举止,犯这些过失对自己有害。什么样的言谈举止对我们有利,什么样对我们有害,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利是什么?利是别人欢喜赞叹,用现在的话说,对我们有个好印象。别人对我们有好印象,我们做事就方便了,就会得到很多人帮助。害是什么?人家对我们坏印象,给人坏印象,将来就是做好事也得不到人帮助,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障碍,这个道理要懂。所以知过、知善这个事情我们不能看轻,这是大事一桩。等觉菩萨还有过,还要知过,还要知善。他有什么过?我们在经上读到,他那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有过,他还要去求学求知,如何把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断掉。到如来果地上才没有过,过尽了,善圆满了,所以等觉菩萨善还没有圆满,还有过没有除掉。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虚心求学。《华严经》上,诸位看到文殊、普贤还是虚心在那里求学,我们怎么可以自以为学得不错了、自以为到家了?表现在外面的态度,贡高我慢,这个错了。

  所以古圣先贤儒家佛家教小朋友,启蒙教谦让,《三字经》里面讲的「融四岁,能让梨」,那是教育。四岁小朋友就懂得谦让,哥哥大,吃大梨;弟弟小,吃小梨。现在教育不懂了,我们在美国看到的,儿子跟父亲争电视,都要看电视,儿子要看大电视,问他:「小电视在那里,你为什么不看?」「我要看大电视,你们大人看小电视」,你看看有什么法子?没有教养,不懂这个道理。这个社会竞争,这一竞争就糟了,社会永远动荡不安,彼此互相竞争,彼此不肯忍让,一点谦虚的心都没有,自以为是,别人都不如我。我们今天是干什么的?我们是学佛。学佛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救苦救难。苦难从哪里来?苦难从思想上来,从见解上来,今天想法看法错了,我们要想帮助他,自己先要做示范。

  释迦牟尼佛要帮助娑婆世界苦难众生,不能不示现苦行。学佛一定要过这么苦的日子吗?不需要。《华严经》上「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哪里一定要过这个苦日子?他为什么一定要过这个苦日子,把自己物质生活降到最低的水平,给别人看,把精神生活提升到最高的标准,处处谦卑礼让,一切好事先让别人,自己退居在最下位。他要用世间人的话来说,他有没有得到报偿?这个报偿我们人人都看到,几千年之后,提到释迦牟尼佛,哪一个不尊敬!释迦牟尼佛的教诲,哪一个善知识不肯依教奉行!这就是释迦牟尼佛苦行得来的报偿,恩泽永留世间。天人师范,天人导师,他是做给我们看的。最重要的是做给学生看的,我们这些做学生的人,都能以他做榜样,都能认真向他学习,我们再做给社会大众看。要真有这个心肯改过,真有心肯修善,这个人就是佛经上常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真正有心改过修善。要想改过修善,就要求学,记住,没有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都有过失,都有修善的必要。

  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即使证得圆满的佛果,断恶修善还是继续在干,没有停止下来,这是为什么?这是为教化众生。佛的恶断尽了,善圆满了,为什么还要示现断恶修善?那是教学。确确实实自己没有恶了,示现断恶;善圆满了,示现修善,慈悲到极处,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佛的恩德超过父母,没有能够相比的。佛恩之大,我们如何报佛恩?用什么方法报佛恩?报恩,你要知恩;不知恩,就谈不上报恩了。首先你要知恩。没有人教诲,我们怎么会知道佛恩?佛对我们有什么恩?报佛恩,只有一个方法,依教奉行,这是真正报佛恩。这两句八个字是总纲领,在佛法里面讲是大总持法门。佛法里面讲的看破放下,看破就是知,知过知善是看破;放下是改过修善,是功夫。所以这两句话我们要牢牢的记在心上,「知过能改,知善能为」,这个人就是圣贤。

  从哪里下手?佛教导我们从十善业道下手,这是教一般大众,教化一切众生。知过,什么是过?十恶是过。什么是善?十善是善。皈依佛门,发心做佛的弟子,佛对我们的教诫是三皈、五戒,这是根本。三皈是教我们回头,这里面也有过、也有善。什么是过?迷邪染是过,什么是善?觉正净是善,这个意思深!太深太深了。迷邪染的习气,无量劫就养成了,这一生可以说从父母生下来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是随顺迷邪染生活,错了。要知道,要循觉正净,觉正净我们不知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4-11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觉正净?佛在经典里面一切教诲就是觉正净。所以我常常勉励同学们,经典是我们性德的流露,我们决定不能把释迦牟尼佛看成普通的人,那你完全看错了。释迦牟尼佛是性德圆满的流露,谁的性德?自己的性德。我们睁开眼睛也看到芸芸众生在那里造作一些罪业,这芸芸众生也是我们自性流露出来的,是自性迷邪染流露出来,迷邪染变成六道,觉正净变一真法界、变四圣法界,所以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性,这个道理深,懂得的人不多了。可是修学大乘,必须建立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在大乘修学里才少障碍,才容易提升,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性。你看唯识学家,尽虚空遍法界唯识,识是什么?能变,境界是所变。性宗比相宗讲得更究竟、更圆满,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性。诸佛、法身大士是性德圆满流露,十法界、六道是性德里面迷邪染的流露,我们如何把迷邪染改正过来,皈依觉正净,这是你真正皈依了,依自性三宝,我们才能真正得度、究竟得度。所以「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7 12: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