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141|回复: 11

[佛教经藏]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明法品第十八---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1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上一頁‧目錄‧下一頁

明法品第十八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老和尚講述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明法品第十八
什麼是明法?明就是明白,法就是佛法。要明白佛法的真理。明有種種的明,法有種種的法。明白一種法,不明白多種法,這不能謂之明。要把一切法都能明白,這才謂之明。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皆要通達無礙,要明白法的究竟本體是什麼,也就是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所以叫明法品。這一品是華嚴經第十八品。
華嚴經的義理,一品比一品精,一品比一品深奧,一品比一品殊勝,真是妙不可言。我們研究華嚴經,要明白諸法實相的道理。要瞭解一真法界的義理。
爾時,精進慧菩薩白法慧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初發求一切智心。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在這個時候,有位精進慧大菩薩,他勤修精進;息滅貪瞋癡,這是心精進。這位大菩薩,他對法慧大菩薩說:「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在初發求一切智慧心的時候,行菩薩道,這種心能成就在前邊所說無量的功德。」
具大莊嚴。升一切智乘。入菩薩正位。捨諸世間法。得佛出世法。去來現在諸佛攝受。決定至於無上菩提究竟之處。   
他具足廣大的莊嚴。升到一切智慧的乘門。入到真正菩薩的果位。捨離世間的有為法。不貪世間的名,也不著世間的利。就是「財色名食睡」這五欲之樂,都不貪求;「色聲香味觸」這五塵之境,都能捨離。又得到佛的出世法,也就是三十七道品的法門。
什麼是三十七道品?
①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②四正勤: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長,未生惡禁生,已生惡令斷。③四如意足:欲、念、進、慧。
④五根:信、進、念、定、慧。
⑤五力:五根發生五種力。
⑥七覺分:擇法、精進、喜、除、捨、定、念。
⑦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命、正業、正精進、正念、正定。這七項合為三十七道品。
尚有聲聞乘所修的四諦法,就是苦、集、滅、道。緣覺乘所觀的十二因緣法,就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菩薩乘所行的六度法,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就是無為法。過去、未來、現在三世一切諸佛,都用智慧光明來攝受初發菩提心的大菩薩,決定能達到目的無上正等正覺究竟的果位上。
彼諸菩薩,於佛教中,云何修習。令諸如來,皆生歡喜。入諸菩薩所住之處。一切大行,皆得清淨。所有大願,悉使滿足。獲諸菩薩廣大之藏。隨所應化常為說法。而恒不捨波羅蜜行。所念眾生,咸令得度。紹三寶種,使不斷絕。善根方便,皆悉不虛。
精進慧菩薩又問法慧菩薩十個問題:初發菩提心大菩薩,在佛所教化中,是怎樣的修習?①怎能使令十方諸佛皆生大歡喜?②怎能入到諸菩薩所應住的地位?③怎能修一切大行門皆得清淨?④怎能令所發的大願完全滿足?⑤怎能獲得一切菩薩所成就的廣大功德藏?⑥怎能隨順應教化眾生而為說法?所謂「因人施教,應病予藥。」⑦怎能常本著波羅蜜行去修行?⑧怎能令所念一切眾生都得到度脫?⑨怎能紹隆三寶種子繼續不斷絕?⑩怎能令眾生所有的善根和方便法門都恰到好處,皆悉不虛?
佛子。彼諸菩薩,以何方便,能令此法,當得圓滿。願垂哀愍,為我宣說。此諸大會,靡不樂聞。   
精進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初發菩提心的菩薩,用什麼方便法門來修行,能使令種種法即刻得到圓滿而成就。希望大德你(法慧菩薩)慈悲哀愍,為我(精進慧菩薩)宣說怎樣修行的法門,不但我要聽這個法,就是在華嚴法會中所有大眾,都歡喜聆聽你說的妙法,沒有一位不是樂聞洗耳恭聽。
復次,如諸菩薩摩訶薩,常勤修習。滅除一切無明黑暗。降伏魔怨,制諸外道。永滌一切煩惱心垢。悉能成就一切善根。永出一切惡趣諸難。淨治一切大智境界。成就一切菩薩諸地,諸波羅蜜。總持。三昧。六通。三明。四無所畏,清淨功德。   
又再說一遍。好像發菩提心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們常常勤加修習。能滅除一切無明黑暗,得到智慧光明。能降伏一切障道的天魔和仇恨的怨家,能制止一切外道的謬論,能永遠洗清心中的煩惱垢,能完全成就一切善根,能永遠出離三惡道和諸災難,能清淨修治一切大智慧,令其現前。能成就菩薩的十地位,就是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燄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能成就十種波羅蜜的法門,也就是到彼岸。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能成就總持(陀羅尼),就是總一切法,持無量義。能成就三昧,就是正定正受。能成就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能成就三明,就是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能成就四無所畏,就是總持無所畏、知根無所畏、決疑無所畏、答難無所畏。這是菩薩的四無所畏,而不是佛的四無所畏。菩薩能成就這七種清淨的功德。
莊嚴一切諸佛國土。及諸相好,身語心行,成就滿足。善知一切諸佛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一切智智所行境界。為欲成熟一切眾生,隨其心樂而取佛土。隨根隨時,如應說法。種種無量廣大佛事。   
菩薩能莊嚴一切諸佛國土,又能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又能令身語意三業清淨,成就滿足一切菩提道,又能善於知道一切諸佛的十力,就是知覺處非處智力、知三世業報智力、知諸禪定解脫三昧智力、知諸根勝劣智力、知種種解智力、知種種界智力、知一切至處道智力、知天眼無礙智力、知宿命無礙智力、知永斷習氣智力。又能善於知道一切諸佛的四無所畏。就是一切智無所畏、漏盡無所畏、說障道無所畏、說盡苦道無所畏。又能善於知道一切諸佛的十八不共法,就是身無失、口無失、念無失、無異想、無不定心、無不知己捨、欲無滅、精進無滅、念無滅、慧無滅、解脫無滅、解脫知見無滅、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一切意業隨智慧行、智慧知過去世無礙、智慧知未來世無礙、智慧知現在世無礙。一切智和一切種智,所修行種種智慧的境界。菩薩因為想要成熟一切眾生的願,所以隨順眾生心中所歡喜而成就自己的佛土。隨一切眾生的根性,隨一切眾生的時機,來說應說的法。也就是應以何法得度,就說何法而度之。用種種無量無邊廣大佛事,來教化眾生,來成就眾生。
及餘無量諸功德法,諸行諸道及諸境界,皆悉圓滿。疾與如來功德平等。   
菩薩所修無量的一切功德法,所修一切行門,所修一切道,所修得一切境界。這些問題,都具足圓滿,很快就和佛的功德平等,沒有分別。
於諸如來應正等覺,百千阿僧祇劫,修菩薩行時,所集法藏,悉能守護,開示演說。諸魔外道,無能沮壞。攝持正法,無有窮盡。於一切世界演說法時,天王。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脩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人王。梵王。如來法王,皆悉守護。
在十方諸佛應成正等正覺,經過百千阿僧祇劫那樣長的時間,來修菩薩行,利益一切眾生的時候,所集聚一切法的功德藏,完全能守護而不破壞。能開示演說一切佛法,一切天魔外道是無法阻礙,無法破壞。
魔有多種,最厲害的魔,就是心魔。他能令你不修行。你想修行,他就來搗亂,令你生妄想。他會這樣對你說:「不要修行啦!修行是一種很苦的事。你要吃多一點,要穿多一點,要睡多一點,把身體保養好一點。那才是對的,不要太愚癡!」這個自心魔常來破壞自己的修道心。
什麼是外道?就是心外求法的修行人,不明白一切法不離自心的道理,跑出心外邊去找法。外道有三千旁門,九十六種外道(當時印度有六大論師,所主張的理論,都是撥無因果。每人有十五個弟子,成為九十。另加六師,共為九十六,所以有九十六種外道)。
菩薩修行正法、攝持正法、保護正法,天魔外道無能阻止障礙。菩薩做這些事情沒有窮盡的時候。在一切世界演說妙法的時候,會有天龍八部及十王來保護。十王就是天王,有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龍王有八龍王: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婆伽羅龍王、和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阿那婆達多婆王、摩那斯龍王、優鉢羅龍王。夜叉王:就是捷疾鬼王。乾闥婆王:就是香神王。阿脩羅王:就是無端正王。迦樓羅王:就是金翅鳥王。緊那羅王:就是樂神王。人王:就是皇帝,人間的王。梵王:就是大梵天,天上的王。如來法王就是佛。這十位王都來守護發菩提心的菩薩。
一切世間,恭敬供養。同灌其頂,常為諸佛之所護念。一切菩薩,亦皆愛敬。得善根力,增長白法。開演如來甚深法藏。攝持正法以自莊嚴。一切菩薩,所行次第,願皆演說。  

 楼主| 发表于 2020-4-12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十方諸佛應成正等正覺,經過百千阿僧祇劫那樣長的時間,來修菩薩行,利益一切眾生的時候,所集聚一切法的功德藏,完全能守護而不破壞。能開示演說一切佛法,一切天魔外道是無法阻礙,無法破壞。
魔有多種,最厲害的魔,就是心魔。他能令你不修行。你想修行,他就來搗亂,令你生妄想。他會這樣對你說:「不要修行啦!修行是一種很苦的事。你要吃多一點,要穿多一點,要睡多一點,把身體保養好一點。那才是對的,不要太愚癡!」這個自心魔常來破壞自己的修道心。
什麼是外道?就是心外求法的修行人,不明白一切法不離自心的道理,跑出心外邊去找法。外道有三千旁門,九十六種外道(當時印度有六大論師,所主張的理論,都是撥無因果。每人有十五個弟子,成為九十。另加六師,共為九十六,所以有九十六種外道)。
菩薩修行正法、攝持正法、保護正法,天魔外道無能阻止障礙。菩薩做這些事情沒有窮盡的時候。在一切世界演說妙法的時候,會有天龍八部及十王來保護。十王就是天王,有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龍王有八龍王: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婆伽羅龍王、和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阿那婆達多婆王、摩那斯龍王、優鉢羅龍王。夜叉王:就是捷疾鬼王。乾闥婆王:就是香神王。阿脩羅王:就是無端正王。迦樓羅王:就是金翅鳥王。緊那羅王:就是樂神王。人王:就是皇帝,人間的王。梵王:就是大梵天,天上的王。如來法王就是佛。這十位王都來守護發菩提心的菩薩。
一切世間,恭敬供養。同灌其頂,常為諸佛之所護念。一切菩薩,亦皆愛敬。得善根力,增長白法。開演如來甚深法藏。攝持正法以自莊嚴。一切菩薩,所行次第,願皆演說。   
發菩提心的菩薩,應受一切世間的眾生,來恭敬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來灌頂來護念。一切菩薩也皆愛護敬仰。發菩提心的菩薩,得到種種善根的力量,增長清淨法,也就是沒有無明。有了大智慧,便能開闡演說佛的甚深諸法之藏,攝持正法來莊嚴自己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一切菩薩所修行的次第行門,都願一一演說。
爾時,精進慧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言。   
在這個時候,這位精進慧菩薩,他願意將前邊長行的道理,用偈頌再說一次。令在華嚴法會中的大眾,對這種義理有更深刻的認識。菩薩都有這種慈悲的心懷,所以說菩薩是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自度度他的聖人。
大名稱者善能演 菩薩所成功德法
深入無邊廣大行 具足清淨無師智   
有大名稱的人,善於演說諸法的妙義。菩薩所修成種種功德的法,能深入無量無邊廣大的行門,能具足清淨的智慧。所謂「無師自通」的智慧,也就是生而知之,不需要善知識來教導,自然就明白。
若有菩薩初發心 成就福德智慧乘
入離生位超世間 普獲正等菩提法
假設有菩薩,在初發心的時候,所成就的福德和智慧是不可思議,已經證入出離生死的地位。他已超出世間人所有的功德,普徧獲得正等正念的菩提心。
彼復云何佛教中 堅固勤修轉增勝
令諸如來悉歡喜 佛所住地速當入   
這位初發心的菩薩,他在佛教中是怎樣的情形,他的菩提心,一天比一天堅固。勤修一切的行門,而獲得殊勝的神通。能令十方諸佛皆大歡喜,來讚歎守護。佛所住的地方,初發心的菩薩,很快就能入佛的果位。
所行清淨願皆滿 及得廣大智慧藏
常能說法度種生 而心無依無所著   
初發菩提心的菩薩,所修行的清淨願,很快就圓滿。又得到廣大的智慧,常能說法來教化眾生。雖然能度脫一切眾生,但無度脫眾生的執著。因為心離一切執著,所以無所依。
菩薩一切波羅蜜 悉善修行無缺減
所念衆生咸救度 常持佛種使不絕
菩薩修行一切波羅蜜(到彼岸)的法門,先由一種波羅蜜法門開始修行。如果一種波羅蜜法門修行成就,一切波羅蜜法門都會成就。為什麼?因為一修一切修,一成一切成。不然的話,波羅蜜的法門有那樣多,人的生命有限,怎能修完?菩薩修行波羅蜜法,只有增加,沒有缺減。凡是所憶念的眾生,都能救出苦海,度到彼岸。所謂「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涅槃)。」菩薩的責任,是紹隆佛種、法種、僧種,令三寶常住於世,不令三寶斷絕。這是出家人的任務,也是在家人的義務。總而言之,凡是佛教徒,都有這種責任,紹隆三寶,續佛慧命。
所作堅固不唐捐 一切功成得出離
如諸勝者所修行 彼清淨道願宣說
現在金山寺又打禪七(一九七六年一月),凡是參加禪七的人,就是初發菩提心的菩薩。你們大家在禪堂打坐,就是修波羅蜜。如果不殺盜婬,就是身清淨。不講話,就是口清淨。不打妄想,就是意清淨。身口意三業清淨,就是修波羅蜜法。這是初發心菩薩的根本行門。現在把最重要的法門,告訴大家,就是要修禪定波羅蜜。我們出家修道為什麼?就是求智慧,了生死。智慧是從禪定中得來的。有了智慧,就能了生死。怎樣修呢?大家注意聽!坐禪的姿勢,要合乎標準,否則不會有所成就。打坐時身體要端端正正,筆直一般,不可前俯、不可後仰、不可左歪、不可右斜,更不可入睡覺三昧。如果端然正坐,身不犯殺、盜、婬三惡。口不犯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四惡。意不犯貪、瞋、癡三惡。這三業清淨之後,就能捨棄攀緣心,這是布施;能守禪堂的規矩,這是持戒;能忍受腰痠腿疼的苦,這是忍辱;有始有終,不生退轉心,精進不懈怠,這是精進;靜坐心不動,一念不生,就是禪定;功夫到爐火純青的時候,智慧自然現前。這六種波羅蜜有連帶的關係。
各位要注意!參禪打坐要認真,不可馬虎,不可隨便。要脚踏實地,按部就班去修,不可投機取巧,不要想找捷徑,既省力又方便,即刻開悟,不費時間。覺得這個法門好,就修這個法門吧!其實,沒有那個法門是捷徑,那個法門不是捷徑,都是平等的。只要認真去修,就是捷徑;不認真修,就不是捷徑。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修行不可貪圖方便,不可企圖僥倖。修行講真實的功夫,用一分功,便有一分果實;用十分功,便有十分果實。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無論什麼法門,越苦越好,越辛勞越好,越費力越好。從古至今,開悟的境界,都是從苦中得來的。修行不是賭錢。賭錢是希望捨一圖得萬報的思想,所以孤注一擲,傾家蕩產。修行只是捨一,而圖得萬報。所謂「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所行所作無有企圖,沒有虛妄。我的本份就應該這樣修行(坐禪),至於成不成道?不要管它。應該有這種思想。有人說:「我一天念一百零八遍大悲咒,又念一部法華經,那是不是真修行?」那不算修行。且看過去諸佛菩薩,他們為修行,曾捨身命;為求佛道,粉身碎骨,在所不惜。要有這種犧牲的精神,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才能得到真正堅固定。
要種堅固的因,才能結堅固的果。有了堅固的果,就能出離三界,了生脫死。想出欲界嗎?那麼,首先要斷欲,就是斷財、色、名、食、睡五欲。或斷色、聲、香、味、觸五境。能斷就清淨,不斷就染汚。清淨能出欲界,染汚能墮六道。欲斷出欲界,色斷出色界,如能不著相,所謂「掃一切法,離一切相」,或者「見事省事出世間,見事迷事墮沉淪」,「或者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或者「內空其心,外空其形,遠空其物。」如果能到這種境界,那就超出色界。到了無色界,不但沒有形色,連心識也沒有了。這時,便能出離三界。
菩薩所行所作的功德,非常堅固,無能破壞。所以說所作堅固不唐捐。也就是所行所作,一定會成就,不會白費工夫。好像一切菩薩所修成的殊勝行(六度萬行),所證得的功德,無法可形容。菩薩所修行的清淨道(沒有欲念),願為眾生來宣說,令眾生也修清淨道。換言之,就是斷欲去愛。把身體看破,把執著放下。否則,執著這個,執著那個,就不是清淨道,而是染汚道。清淨道就是本來面目,也就是如如不動,了了常明的境界。
永破一切無明暗 降伏眾魔及外道
所有垢穢悉滌除 得近如來大智慧
每個人,都有種種的無明。因為有種種無明,所以就有種種煩惱。有了種種煩惱,便生出種種苦,這是自然的道理。無明就是遇到境界來臨時,便認識不清楚。無論是是順境、或是逆境,都被境界所轉變,或者所搖動。一搖動便產生煩惱。有了煩惱,便有痛苦。清淨道是永遠破除無明的黑暗。把一切無明煩惱破了,便能生出智慧。有了智慧,便放光明。這種光明能降伏眾魔。魔有四種,就是五陰魔、煩惱魔、天魔、死魔。又可以說有天魔、地魔、神魔、鬼魔、人魔、心魔、病魔等等,總之,都叫妖魔。一切魔被降伏了,就變成護法善神。例如天龍八部,就是先為魔,後為護法神。
講到這裡,我想起從前在家鄉降伏如意魔女的往事。她是魔中最厲害的魔。她害死不知有多少人?誰要見她,都會毛骨悚然,不寒而慄。凡是遇到她的人,輕者大病一場,重者鳴呼哀哉,可是她遇到我,就失去威力,法術不靈了。當我見到她時,就曉得她很厲害。可是我要教她改惡向善,棄邪歸正,皈依三寶,重新做人。如果她不皈依三寶,將來不知又有多少人受災殃?所以我發了三個願:第一願:願救這位魔女,令她守戒律,安分修行,將來不墮三惡道。第二願:願救所有眾生,不受其害。也可以說直接救魔女,間接救眾生。第三願:願救皈依我的弟子,早離病苦恢復健康,因為她使我的弟子有病,如果我不想辦法降伏她見死不救,所以非管不可。不能讓魔女把我的弟子攝去。於是為這個魔女說法,用四十二手眼的咒降伏了她,令她皈依三寶。令她暫往吉林省蛟河縣,磊法山萬聖玲瓏洞,潛修道果,並命名為「金剛如意女」。魔退之後,病者即刻恢復健康。
清淨的智慧光,又能降伏一切外道。外道並不一定願意修習外道法,而是因為找不到正道,所以才認為外道法是對的。好像舍利弗和目犍連二位尊者,當初是散惹耶毗羅梨子(印度六大論師之一)的弟子,後來,因緣成熟,才皈依釋迦牟尼佛,成為智慧第一和神通第一。所以用正法來教化外道,令外道改邪歸正,棄暗投明。
要把塵垢骯髒的思想,統統洗乾淨。清淨無染,智慧現前,就近於佛的智慧,也就是大光明藏,也就是大圓鏡智。

 楼主| 发表于 2020-4-13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永離惡趣諸險難 淨治大智殊勝境
獲妙道力鄰上尊 一切功德皆成就   
永遠離開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四惡趣。在這四惡趣中,有很多的險難。若墮落在地獄中,萬劫不復生。若墮落在餓鬼中,常被饑火所焚。若墮落在畜生中,為無明所覆,常為愚癡。若墮落在阿修羅中,好勇鬥狠,鬥爭堅固。修行就是要離開一切險難,可是要用對治的方法。什麼方法?就是用戒定慧三無漏學來根治貪瞋癡慢疑五毒。消滅五毒之後,便得大智慧。有了大智慧,就得到一切神通的殊勝境界。獲得不可思議神通妙用的力量,就和諸佛為鄰居,所修行的功德,都會有所成就。
證得如來最勝智 住於無量諸國土
隨眾生心而說法 及作廣大諸佛事
菩薩證得佛最殊勝的智慧,住在無量無邊諸佛國土中,八相成道,百劫作佛,來教化眾生。隨順眾生的心念,而為說法,令眾生反迷歸覺,離苦得樂,而做廣大一切佛事。
云何而得諸妙道 開演如來正法藏
常能受持諸佛法 無能超勝無與等   
怎樣才能得到一切不可思議的道果呢?就要常常講經說法,開演佛的正法藏,而得到一切諸妙道。若常依照諸佛所說的法去修行,就能得到一切諸妙道。這是沒有能超勝過佛法的。
云何無畏如師子 所行清淨如滿月
云何修習佛功德 猶如蓮華不著水   
怎樣能修到四無所畏的境界?好像師子一吼,百獸聞之,而膽破腦裂。所行要清淨,持戒要清淨,好像十五夜的月亮,既圓且明。怎樣修習諸佛的功德?好像蓮華雖然出生於污泥,但是清淨不染,不著於泥,也不著於水,一塵不染,萬念皆空。達到這種境界,就證得諸佛的功德。
爾時,法慧菩薩告精進慧菩薩言。善哉佛子,汝今為欲多所饒益,多所安樂,多所惠利。哀愍世間諸天及人。問於如是菩薩所修清淨之行。
在精進慧菩薩說完諸法偈頌的時候,法慧菩薩又告訴精進慧菩薩說:善哉!善哉!佛的弟子!你現在所問初發菩提心的功德,不是為自己而問,乃是為眾生而問。你想令法界所有的眾生,都得到益處,又得到永遠的安樂,又得到惠利。你有這種的慈悲心,哀愍可憐世間諸天眾和人類。代表他們來問關於菩薩所修的清淨法門。令眾生能返本還原,恢復到本然清淨。
佛子。汝住實法。發大精進。增長不退。已得解脫。能作是問。同於如來。   
法慧菩薩稱一聲佛的弟子!你已經住在實相法中,發心精進,身也精進,心也精進;晝也精進,夜也精進。你已經得到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你已經證得真正的解脫,已經到了無拘無束,無掛無礙的境界。你所問這種法,不久將來就和佛的境界相同了。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今承佛威神之力,為汝於中說其少分。   
法慧菩薩又說:請你審諦來聽!注意來聽。請你記之、思之、 念之。我現在仰承十方諸佛的大威神力,為你說這種法。不過,只能說無量無邊中之少分而已。
佛子。菩薩摩訶薩,已發一切智心。應離癡暗。精勤守護,無令放逸。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已經發一切智慧的菩提心。應該遠離一切愚癡和黑暗(無明)。怎樣能離開癡暗?要修禪定波羅蜜的法門。有了智慧光明,就把無明破滅。又要修精進波羅蜜法門,在最微細的地方,也要謹慎小心,勤加守護一切戒律。不准自己的身心放逸。放逸就是不守規矩,就是破壞道場。
出家人不守出家的戒律,在家人不守在家的戒律,那成什麼體統?把本有的地位都失去了。既然皈依三寶,就要恭敬三寶、供養三寶,不可誹謗三寶,不可破壞三寶。在道場中要守規矩,不可令他人生煩惱。就是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合乎戒律,不可放逸。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十種法,名不放逸。何者為十。一者護持眾戒。二者遠離愚癡,淨菩提心。三者心樂質直,離諸諂誑。四者勤修善根,無有退轉。五者恒善思惟,自所發心。六者不樂親近在家出家,一切凡夫。七者修諸善業,而不願求世間果報。八者永離二乘,行菩薩道。九者樂修眾善,令不斷絕。十者恒善觀察,自相續力。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應該常修習這十種法。就是念茲在茲,來注意這十種法,時時刻刻不忘了它。這就是住十種法,名為不放逸。 是那十種法?就是①護持眾戒:佛所說的戒品,要嚴持淨戒,謹慎護持,不可絲毫違犯,不可任意放肆。就好像保護自己的眼睛那樣的重要。②遠離愚癡,淨菩提心:若有無明煩惱,就是愚癡。所以要永遠離開愚癡,便有智慧。又要有清淨菩提心,上求諸佛無上道,下度眾生出苦海。③心樂質直,離諸諂誑:菩薩的心是正直,所謂「直心是道場。」眾生的心是彎曲,見到有錢有勢的人,便獻出恭維的樣子,說些違心諂媚的話。好像狗見到主人一樣,搖尾乞憐。還有一種人,專說欺騙人的誑語,無論對誰也不說真實話。這種行為,是最愚癡的行為。但菩薩是遠離一切諂誑的。④勤修善根,無有退轉:善根要勤修,才能增長,否則就枯萎了。發菩提心,就是增長善根,好像用水灌溉一樣。令它欣欣向榮,發菩提心,只有精進,沒有退轉。寧可死不退轉,要有這種堅忍不拔的意志。⑤恒善思惟,自所發心:要常思惟自己所發的菩提心,是否在精進或是退轉?要審查一番,如果有精進,則勉之;如果有退轉,則改之。反省一下,自己為什麼要造業?為什麼要放逸?為什麼要破壞道場?這些問題,是違背自己所發菩提心的初衷。
⑥不樂親近在家出家一切凡夫:菩薩已經是聖人,所以不樂親近在家的凡夫或出家的凡夫。什麼是凡夫?就是平凡的人,沒有智慧的人,不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人。凡是有煩惱的人,思想不清淨的人,都是凡夫。⑦修諸善業,而不願求世間果報:菩薩願作種種善業,但不求人天的果報。就是不希望做大富大貴的人,也不能希望生在諸天享天福。⑧永離二乘,行菩薩道:菩薩有慈悲的心腸,所行所作,都是利益眾生為前題,所以永遠離開二乘法,專修六度萬行法,以行菩薩道為宗旨。這就是菩薩的精神。⑨樂修眾善,令不斷絕:菩薩常做善事,為利益眾生,沒有為自己打算。這種思想,永不斷絕。⑩恒善觀察,自相續力:菩薩常常迴光返照,檢討自己是不是發無明火?是不是不認真修行?是不是沒有行菩薩道?是不是沒有種善根?這些問題,每天都要反省一次。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每天要觀察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是否有罪過。不然的話,縱修到未來際也不會修成功。
修行人要行菩薩道,對人好,不是教人對自己好。我常對你們說:要能利益他人,就是被罵也好。不能利益他人,就是有人向你叩頭,也沒有意思。所以修行人,一定要利人,才合乎本師釋迦牟尼佛當初說法的目的。因之,要時時刻刻觀察自己行菩薩道的力量,是否相續不斷?
佛子。若諸菩薩行此十法。是則名為住不放逸。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所有一切菩薩,若能認真修行這十種法,就住在不放逸的境界,所以名為住不放逸。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不放逸,得十種清淨。何者為十。一者如說而行。二者念智成就。三者住於深定,不沈不舉。四者樂求佛法,無有懈息。五者隨所聞法,如理觀察。具足出生巧妙智慧。六者入深禪定,得佛神通。七者其心平等,無有高下。八者於諸眾生,上中下類,心無障礙。猶如大地,等作利益。九者若見眾生,乃至一發菩提之心,尊重承事,猶如和尚。十者於授戒和尚,及阿闍梨,一切菩薩,諸善知識,法師之所,常生尊重,承事供養。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修行居住在不放逸之後,便得十種清淨。是那十種清淨?就是①如說而行:菩薩無論修什麼法門,都是依法修行,不會背道而馳。也就是絕不放逸,無違教法。②念智成就:在最初發菩提心這一念,就成就一切種智。③住於深定,不沉不舉:清淨無染,常在定中。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如果能常住定中,也不昏沉,也不掉舉。也不貪執著,也不打妄想。明明了了,清清楚楚,心清如水,平靜似鏡。這就是深定的境界。法界就是我,我就是法界,我和法界合而為一,這是入深定。到了這種程度的時候,在法界以內的事情,自然都知道了。④樂求佛法,無有懈息:菩薩歡喜求一切佛法,精進再精進,學習再學習,永不懈怠,永不休息。⑤隨所聞法,如理觀察,具足生出巧妙智慧:菩薩無論在什麼地方聞法,都用理智來觀察來分析。理智好像明鏡,無論是什麼東西,都清清楚楚照現出來。所謂「物來影現,物去影息。」能完全具足生出不可思議的妙智慧。
⑥入深禪定,得佛神通:靜坐到極點,智光則通達。也就是入深禪定。這時候,行者的脈搏停止(證到第一禪的境界),或者呼吸停止(證到第二禪的境界),或者念力停止(證到第三禪的境界),或者心識停止(證到第四禪的境界)。這是入深禪定的現象。在這境界裡,好像死人一樣,但是不會死。證到四禪境界,還是凡夫,並不是證果的聖人。這一點大家要注意,不可誤解。要勇猛精進,繼續入禪定。外道則入無想天。正道則入五不還天。這時,才是初果羅漢,或十住菩薩。到了這種境界,便得到佛的神通。⑦其心平等,無有高下:菩薩的清淨心,非常平等,一切的一切,也不分高下。⑧於諸眾生,上中下類,心無障礙。猶如大地,等作利益:菩薩對於眾生或者是上根利智,或者是中根普智,或者是下根鈍智,三根平等,沒有障礙之心。猶如大地一樣,能生萬物,平等利益。大地能負載四種重擔:一為大海、二為諸山、三為草木、四為眾生。⑨若見眾生,乃至一發菩提之心,尊重承事,猶如和尚:若能見到初發菩提心的眾生,就應該尊敬他、承事他。猶如尊重承事和尚一樣。和尚是最高尚最尊敬的出家人。⑩於授戒和尚,及阿闍梨,一切菩薩,諸善知識,法師之所,常生尊重,承事供養:對於授戒和尚、規範師、一切菩薩、一切善知識、一切法師,要常到他們的處所去、親近、尊重、承事、供養。不可懈怠、不可我慢。要報師恩,師恩如同父母恩。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是名菩薩住不放逸十種清淨。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初發菩提心的菩薩,居住在不放逸的境界上,得到這種清淨,故為此名。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不放逸。發大精進,起於正念。生勝欲樂,所行不息。於一切法,心無依處。於甚深法,能勤修習。入無諍門,增廣大心。佛法無邊,能順了知。令諸如來,皆悉歡喜。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循規蹈矩,常不放逸。發大精進心,只向前進,不向後退。常起正念,不生邪念。常生殊勝的欲樂,就是求菩薩道,圓滿覺果。常修行不休息。對於一切佛法,心無半點執著。對於一切般若法門,能勤加修習,而不懈怠。能入無諍之門,不和人諍辯論,有忍耐的修養。能增加廣大的菩提心。佛法無邊,菩薩能順著佛法的道理去研究,了知一切的理論。能令一切諸佛,都生歡喜,而來讚歎。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何等為十。一者精進不退。二者不惜身命。三者於諸利養,無有希求。四者知一切法,皆如虛空。五者善能觀察,普入法界。六者知諸法印,心無倚著。七者常發大願。八者成就清淨、忍智光明。九者觀自善法,心無增減。十者依無作門,修諸淨行。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又有十種法,能感動十方諸佛的歡喜而讚歎。是什麼十種法?就是①精進不退:菩薩修行是晝夜六時恒精進,永不退轉。②不惜身命:為法忘軀這才是菩薩的精神。③於諸利養,無有希求:菩薩對於所供養的四事(飲食、衣服、臥具、湯藥),一切資養身體的東西,不希望多求,隨緣應供,不起分別心。④知一切法,皆如虛空:菩薩明白一切法,是由因緣而生,由因緣而滅,一切皆空,猶如虛空,沒有實在的體,所以不執著我,也不執著法。所謂「我法二空。」⑤善能觀察,普入法界:菩薩善能觀察一切法,普徧入法界一切門。⑥知諸法印,心無倚著:菩薩知道以心印心這種法。雖然知道諸法之印,印證這個法是真的。但是心不倚賴法印,不執著法印。⑦常發大願:菩薩常發大智大行,大願大悲,所謂「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這四位大菩薩,代表菩薩的四大行願。所以修道人,都要發大願,願就是法船。想從生死的此岸,經過煩惱之中流,達到涅槃的彼岸。必須坐大法船,渡過生死海,才能平安抵達佛境。修行不發願,好像開花不結果的樹一樣,是無用處。⑧成就清淨、忍智光明:要成就清淨的心,非得修忍耐的法門。就是忍饑忍渴、忍寒忍暑、忍風忍雨。總之,一切的一切,都要忍受。所謂「能忍自安」,能忍就有智慧,有智慧就有光明。⑨觀自善法,心無增減:要觀察自己所修的善法,於心不增不滅。對於善法或惡法,心不執著,也不增減。⑩依無作門,修諸淨行:依著無作門,來修一切清淨行。
什麼是無作門?就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的境界。換言之,無論修那種行門,不要執著那種行門。不執著就自在,這就是修而無修,無修而修的道理。不是造作,一點勉強的成份都不存在,完全是自然而然的。
修行就是修行。不要有這種的思想:「我為什麼要修行?」什麼也不為!就是修行。不想求什麼而修行,無有所求。也不求開悟,也不求證果,就是修行。這就是無求修行。要為無求而修行,要為無作而修行,要為無貪而修行。不是說:「我修行為成佛。」如有這種思想,便是有作。 無作就是說我應該修行,我什麼也不求。所謂「到無求處便無憂。」到無所求的時候,便沒有一切的憂慮了。為什麼有憂慮?因為還有所求。為什麼有所求?因為沒有滿足。如果滿足,還求個什麼?譬如,想行菩薩道,在沒有行菩薩道的時候,覺得要行菩薩道。已經行菩薩道的時候,這便叫無作門。
我們佛教徒的責任,就是教化眾生、利益眾生、保護眾生。我們的責任,就是講經說法。我們的責任,就是聽經聞法。因為我們不明白佛法的道理,所以要來聽經,不管明白不明白,都來聽經,這是無作聽法。聽經要自然,而無貪求。明白我也來聽經,不明白我也來聽經,這樣就是無作,不勉強,很自然,要修行一切清淨的行門。
佛子。是為菩薩住十種法。能令一切如來歡喜。   
佛的弟子!這是菩薩所住的十種法。使令十方諸佛生大歡喜心,而來讚歎:善哉!善哉!善男子!你真是佛子呀!
佛子。復有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何者為十。所謂安住不放逸。安住無生忍。安住大慈。安住大悲。安住滿足諸波羅蜜。安住諸行。安住大願。安住巧方便。安住勇猛力。安住智慧,觀一切法。皆無所住,猶如虛空。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初發菩提心的菩薩,又有十種清淨法,可以使令十方諸佛生大歡喜心。是那十種法?就是所說的①安住不放逸:就是安住在無生法忍上。什麼叫無生法忍?就是不見有少法生,不見有少法滅;忍可於心。②安住無生忍:③安住大慈:慈能給眾生一切的快樂,所謂「無緣大慈」。④安住大悲:悲能拔眾生一切的痛苦,所謂「同體大悲」。⑤安住滿足諸波羅蜜:所修的六度或十度,都能滿足無缺。⑥安住諸行:菩薩所修六度萬行,都有成就。⑦安住大願:菩薩守護自己所發的大願。⑧安住巧方便:就是善巧方便的法門。⑨安住勇猛力:就是勇猛精進的力量。⑩安住智慧:安住在一切智慧上,觀察一切法,不著一切法,猶如虛空,一無所有。
佛子。若諸菩薩住此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     
佛的弟子!若有一切諸菩薩,能安住在這十種法上,就能使令十方諸佛,皆生大歡喜心。來讚歎、來灌頂,成就法王子。     
佛子。有十種法,令諸菩薩速入諸地。何等為十。一者善巧圓滿福智二行。二者能大莊嚴波羅蜜道。三者智慧明達,不隨他語。四者承事善友,恒不捨離。五者常行精進,無有懈怠。六者善能安住如來神力。七者修諸善根,不生疲倦。八者深心利智,以大乘法而自莊嚴。九者於地地法門,心無所住。十者與三世佛善根方便,同一體性。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又有十種法,可以令一切菩薩速入十地位。是什麼十種法?就是所說的①善巧圓滿,福智二行:就是福慧雙修,福也圓滿,智也圓滿。福慧雙足,就是佛,所謂「兩足尊」。②能大莊嚴,波羅蜜道:就是躬行實踐,身體力行,去修到彼岸的法門。③智慧明達,不隨他語:能修般若的法門,就能獲得智慧光明,通達無礙。有了智慧,不會隨順他人不正確的語言而轉動。所謂「八風吹不動」。④承事善友,恒不捨離:要承事善知識、親近善知識、供養善知識。要聽善知識的教化,聽善知識的指導。不可貢高我慢,不可嫉妬障礙。種種不良的習氣,種種最壞的毛病,統統要剷除清潔。把它連根拔出,永不復生。要恒常不捨離善知識,善知識是導師,能教導如何離開貪瞋癡,如何能依法修行。
⑤常行精進,無有懈怠:研究佛法,常行精進,不可懈怠,只有向前,沒有退後。⑥善能安住,如來神力:能聽善知識的教化,才能精進不懈怠,才能安住在諸佛神通力量上。⑦修諸善根,不生疲倦:修行一切善根,貫徹始終,不生疲倦心,不生懶惰心。⑧深心利智,以大乘法,而自莊嚴:用深般若的大乘法,來莊嚴自己。也就是以佛莊嚴而自莊嚴。⑨於地地法門,心無所住:在十地中每一地的法門,心不住於法。⑩與三世佛善根方便,同一體性: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善根方便,都是共同一個體性。
佛子。此十種法,令諸菩薩速入諸地。   
佛的弟子!在前邊所說的十種法,能使令一切諸菩薩很快進入十地的地位,乃至等覺和妙覺的果位。
復次。佛子。諸菩薩初住地時。應善觀察,隨其所有一切法門。隨其所有甚深智慧。隨所修因。隨所得果。隨其境界。隨其力用。隨其示現。隨其分別。隨其所得。悉善觀察。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無所著。如是知已,入菩薩地,能善安住。   
再說一遍。佛的弟子!一切菩薩初住十地的時候,應該善於觀察一切的境界。要隨順所有八萬四千法門,又要隨順十方諸佛所有的甚深智慧,又要隨順十方諸佛所修的因,又要隨順十方諸佛所證的果,又要隨順十方諸佛所得的境界,又要隨順十方諸佛所得的力用,又要隨順十方諸佛的示現,又要隨順十方諸佛的分別,又要隨順十方諸佛的所得,完全善於觀察,知道所有一切法,不離自心。因為不離自心,所以就不執著。菩薩能這樣知道諸法實相之後,就能證得十地,能安住在十地的地位。
佛子。彼諸菩薩作是思惟,我等宜應速入諸地。何以故。我等若於地地中住。成就如是廣大功德。具功德已。漸入佛地。住佛地已。能作無邊廣大佛事。是故宜應常勤修習。無有休息。無有疲厭。以大功德而自莊嚴。入菩薩地。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這些大菩薩,他們都作這樣的思惟:「我們應該很快地證入十地的地位。為什麼緣故?因為我們若能在各地中住,能成就諸佛廣大功德。具足功德之後,漸漸便能進入佛地的果位。住在佛地之後,就能做無邊廣大的佛事。因為這種原因,所以我們應該常勤學習,不可休息、不可疲倦。用諸佛大功德而作自己的莊嚴,就入到菩薩的地位。」
佛子。有十種法。令諸菩薩所行清淨。何等為十。一者悉捨資財,滿眾生意。二者持戒清淨,無所毀犯。三者柔和忍辱,無有窮盡。四者勤修諸行,永不退轉。五者以正念力,心無迷亂。六者分別了知,無量諸法。七者修一切行,而無所著。八者其心不動,猶如山王。九者廣度眾生,猶如橋梁。十者知一切眾生,與諸如來,同一體性。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又有十種法,能使令一切菩薩所修的行門,都得到清淨。是那十種法?①悉捨資財,滿眾生意:菩薩把所有一切資生的財產,都能布施於眾生,甚至內財的頭目腦髓,或外財的國城妻子等,統統布施。要行菩薩道,就是犧牲一切,滿足眾生的意願,能這樣就得到清淨。②持戒清淨,無所毀犯:菩薩所受的戒,一定要嚴持,永不毀犯。依戒修行,才能三業清淨。③柔和忍辱,無有窮盡:菩薩修忍辱的法門,能忍辱就柔和,對眾生不會發脾氣。修柔和忍辱,沒有窮盡的時候。柔是柔軟,和是和氣,所謂「柔能克剛,弱能勝強。」以柔和的慈悲來感化剛強的眾生,令眾生反迷歸覺。忍是忍耐,辱是侮辱。要忍耐人為的侮辱。好像有人罵你,或者有人打你,都要忍受,所謂「逆來順受」。甚至有人誹謗你,破壞你的名譽,都要修忍辱波羅蜜,認為是善知識。作這種想,則可處之泰然。④勤修諸行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④勤修諸行,永不退轉:菩薩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勤加修習種種行門,精進又精進,永遠也不退轉。⑤以正念力,心無迷亂:菩薩修禪定(正念力)的法門。有了定力,心不顛倒,也不迷亂。遇到境界,分析清楚,不被境界所轉,而能轉境界。這就是正念力的功能。⑥分別了知,無量諸法:菩薩修般若法門。以般若智慧來分別來了知一切諸法實相的道理。以上是六度的法門,修行清淨,就得到波羅蜜(到彼岸)的境界。
⑦修一切行,而無所著:菩薩修行一切行門,也不著住在所有的行門上。如果在心中想,我修的是什麼行門?那就有所執著。有所執著,就不能解脫。⑧其心不動,猶如山王:菩薩是如如不動,了了常明。猶如須彌山王一樣,其心不會被境界所搖動。⑨廣度眾生,猶如橋梁:菩薩所修行的清淨法,就是要廣度眾生,離苦得樂。好像橋梁一樣,利益人行,從生死河的此岸,走到涅槃的彼岸。⑩知一切眾生,與諸如來,同一體性:菩薩知道眾生和諸佛是一體。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因為眾生一念無明,就迷惑了,在輪迴中旋轉,而不停息。佛是不迷惑的聖人,所以出離三界,不生不滅,法身永在。所謂「悟者是佛,迷是眾生。」這十種法,是修行人必修的行門,人人修成功,人人就是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4-15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是為十法,令諸菩薩所行清淨。   
佛的弟子!這十種法,能使令一切菩薩所修行,都得到清淨。
菩薩既得行清淨已。復獲十種增勝法。何等為十。一者他方諸佛,皆悉護念。二者善根增勝,超諸等列。三者善能領受,佛加持力。四者常得善人,為所依怙。五者安住精進,恒不放逸。六者知一切法,平等無異。七者心恒安住,無上大悲。八者如實觀法,出生妙慧。九者能善修行,巧妙方便。十者能知如來,方便之力。
發菩提心的菩薩,既然得到清淨行之後,又獲得十種增加殊勝的法。什麼是十種增勝法?①他方諸佛,皆悉護念:十方諸佛,都護念加持這位發菩提心的菩薩。②善根增勝,超諸等列:初發菩提心的菩薩得到清淨之後,善根就會增長。不但增長,而且又殊勝,乃至超過其他菩薩所有的地位。所謂「初發菩提心,便成正覺」。③善能領受,佛加持力:菩薩得到增勝法,善於能領受諸佛的加持力。也就是心中不動不搖、不歡不喜、不悲不哀,以三昧定力來接受諸佛所加持的神力。
我們學佛人,或者在打坐、或者在念佛、或者在誦經、或者在持咒,在這時候,覺得自己的頭髮好像被風所吹動。或者覺得頭上似有蟲子在爬動,若有這種的感覺,那就是諸佛用手來摩你的頭頂,令你出離三界。總而言之,修行的功夫到極點,就能蒙十方諸佛菩薩來加持,賜與一種力量,而得到超人的智慧。
④常得善人,為所依怙:菩薩能常常得到善知識作為依靠,作為怙恃。好像小孩依靠父母的保護,得到安全感。⑤安住精進,恒不放逸:菩薩是嚴守戒律,絕對不犯規矩。他安住在精進中,身精進、心精進,不會懶惰、不會放逸。⑥知一切法,平等無異:菩薩知道一切法,雖然不同。但是本體平等,沒有兩樣。一切法都是教化眾生了生脫死,證入涅槃的法。所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⑦心恒安住無上大悲:菩薩的心,常安住在無上大悲,來拔出一切眾生的苦,所謂「同體大悲」。菩薩有這種思想,眾生在受苦,等於自己在受苦一樣感受。⑧如實觀法,出生妙慧:菩薩常思惟常觀察諸法實相的道理,所以能生出微妙的智慧。⑨能善修行,巧妙方便:菩薩有種種增勝的力量,又能善於修行,修行善巧方便的妙法。⑩能知如來方便之力:菩薩能知道諸佛所有方便的力量。
佛子。是為菩薩十種增勝法。   
佛的弟子!這就是菩薩十種的增勝法。有行淨的因,就得勝法的果。就是他力勝,自善勝,深定勝,同行勝,助道勝,真智勝,意樂勝,觀慧勝,修行勝,增進勝這十種增勝法。
佛子。菩薩有十種清淨願。何等為十。一願成熟眾生,無有疲倦。二願具行眾善,淨諸世界。三願承事如來,常生尊重。四願護持正法,不惜軀命。五願以智觀察,入諸佛土。六願與諸菩薩,同一體性。七願入如來門,了一切法。八願見者生信,無不獲益。九願神力住世,盡未來劫。十願具普賢行,淨治一切種智之門。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行菩薩道的菩薩,應該發這十種清淨大願。這十種清淨願,不但菩薩要發,就是我們也要發。如果圓滿這十種清淨願,就是成就菩薩的果位。
所有的眾生,要發這十種清淨願,覺得對心意,就可以發願。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要講經,要聽經,要誦經,要習經。如果只發願,不去修行,是沒有用處的。不要這樣想:這是菩薩所發的願,和我們沒有關係。那麼,我們大可不必講經,不必聽經,不須誦經,不須習經了。為什麼?反正經典和我們沒有關係。這思想是大錯而特錯!因為菩薩的願,人人應該發的,人人應該行的,所以我們要講經,要聽經,要誦持經典,要研究經典,才能明白經典的道理,然後依法修行,才能得到自在解脫。所以,我們也要發這十種清淨願,才能成為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聖人。
是那十種清淨願:①願成熟眾生,無有疲倦:發願度脫眾生,所謂「眾生無邊誓願度」。令善根成熟的眾生,成就無上菩提。這種工作,雖然困難,但是菩薩也不疲倦。所謂「任勞任怨」,不覺得是件辛苦事。②願具行眾善,淨諸世界:發願做種種善事,用清淨的善功德,來莊嚴其他世界,令一切世界也清淨。③願承事如來,常生尊重:發願承事諸佛,親近諸佛,供養諸佛。時時刻刻對諸佛生尊重之心。④願護持正法,不惜軀命:發願要護持一切正法,凡是有人弘揚佛法,我們都去護持。為護持正法,就是犧牲身命,也在所不惜。所謂「為法忘軀」,這種精神多麼偉大!我們應該效法。⑤願以智觀察,入諸佛土:發願用智慧來觀察十方諸佛國土。觀察應該去那個國土助佛教化眾生,就到那個國土去。⑥願與諸菩薩,同一體性:發願和十方諸菩薩,同一願,同一心,同一體,同一性。也就是同一法身。⑦願入如來門,了一切法:發願入如來家,穿如來衣,坐如來座,明瞭如來法,修行如來道。⑧願見者生信,無不獲益:發願凡是見到菩薩的眾生,都生信仰,發菩提心。沒有一個眾生不獲得利益。什麼利益?就是斷煩惱證菩提的利益。⑨願神力住世,盡未來劫:發願要有神通力,常住世間,教化眾生。盡未來際,保護眾生。用神通力令眾生背塵合覺,出離苦海,得到安樂。⑩願具普賢行,淨治一切種智之門:發願具足普賢十大願王。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修行清淨行,來對治一切煩惱,成就一切種智之門。
佛子。是為菩薩十種清淨願。
佛的弟子!前邊所說的十願:就是一為成熟眾生的願。二為清淨諸佛國土的願。三為供養諸佛的願。四為護持正法的願。五為承事諸佛的願。六為與菩薩同善根的願。七為攝法為上首的願。八為三業不空的願。九為具修萬行的願。十為現成正覺的願。這是菩薩所發的十種清淨願。我們現在聽了這十種願,也要發這十種願。所謂「如是願,如是果」。菩薩修清淨的行,發清淨的願,成就清淨的果。我們要向菩薩看齊,所謂「見賢思齊」,專心去學習菩薩的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菩薩住十種法,令諸大願,皆得圓滿。何等為十。一者心無疲厭。二者具大莊嚴。三者念諸菩薩,殊勝願力。四者聞諸佛土,悉願往生。五者深心長久,盡未來劫。六者願悉成就,一切眾生。七者住一切劫,不以為勞。八者受一切苦,不生厭離。九者於一切樂,心無貪著。十者常勤守護,無上法門。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發菩提心的菩薩,要常住在這十種法,才能使令所發的清淨願,皆得到圓滿。什麼是十種法?就是①心無疲厭:菩薩的心,是勇猛精進。對一切法不生疲倦、不生厭煩。佛法雖廣大如海,但次第修行,循序漸進,功到自然成。不可一曝十寒,不可見異思遷。這兩種思想是修行人的絆脚石,若有這種思想,永久也不會有所成就。
現在有人在打妄想: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什麼時候才能修完?這念頭一生,便對佛法生疲厭。學佛人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有了智慧,一通一切通。不可以為佛法如海,而生退轉,那不是修行人的行為。不要有這種的思想:「我學佛多年,天天研究佛法,天天聽經聞法,可是沒有得到好處!」你已經得到五種好處了,而你自己還不知道哩。第一種好處:你在金山寺學習佛法,不會到外邊去殺人放火。在犯罪名單中沒有你的名字,這不是好處嗎?第二種好處:你在金山寺研究佛法,不會到外邊去打劫偷盜,在犯罪名單中沒有你的名字,這不是好處嗎?第三種好處:你在金山寺參禪打坐,不會到外邊去行婬欲,或者強姦,在犯罪名單中沒有你的名字,這不是好處嗎?第四種好處:你在金山寺念佛拜佛,不會到外邊去打妄語、欺騙人,在犯罪名單中沒有你的名字,這不是好處嗎?第五種好處:你在金山寺翻譯經典或整理經典,不會到外邊去喝酒或吸毒,在犯罪名單中沒有你的名字,這不是好處嗎?你的身業也清淨,你的口業也清淨。如果不貪、不瞋、不癡,意業也清淨。三業清淨,這不是學佛的好處嗎?但如果不學習佛法,那麼,身就容易犯殺盜婬三惡;口就容易犯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四惡;意就容易犯貪瞋癡三惡。三業若不清淨,輕者則家庭不和睦,重者則社會不安寧,犯了十惡罪,被法院判為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關在監獄中,受無盡的苦。那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學習佛法,嚴守五戒,起碼這些災難都沒有了,這不是好處嗎?
②具大莊嚴:學佛法的人,以諸佛莊嚴而自莊嚴,以菩薩莊嚴而自莊嚴,以羅漢莊嚴而自莊嚴。我們莊嚴和聖人莊嚴,久而久之,成為同等無異,所以說具足廣大的莊嚴。③念諸菩薩殊勝願力:不要忘記諸菩薩所發的殊勝願力。那麼,你的願力也會圓滿。菩薩所發的願:願度一切眾生,願成佛道。願為眾生受苦,願受眾生的罵,願接受眾生的誹謗,這是菩薩的殊勝願力。菩薩是過去發菩提心的眾生。我們是現在發菩提心的菩薩。未來的眾生,能發菩提心者,都是菩薩。總而言之,過去眾生發菩提心者是菩薩,現在眾生發菩提心者是菩薩,未來發菩提心者是菩薩,所以人人都可作菩薩。菩薩所願意的事,凡夫都不願意。為什麼?因為菩薩的思想是利他,凡夫的思想是利己,所以恰好相反。凡夫是貪,菩薩不貪;凡夫是瞋,菩薩不瞋;凡夫是癡,菩薩不癡。菩薩把貪瞋癡三毒消滅了,把戒定慧三無漏學修行圓滿而成就,所以這是菩薩殊勝的願力。
菩薩的願力,願意代替眾生受苦。我們眾生那個能這樣,肯為眾生受苦?誰有這種犧牲的精神,可以說「鳳毛麟角」,少之又少。菩薩是最笨的眾生。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他有為人不為己的精神,處處吃虧,不想佔便宜。這是不自私不自利的表現。菩薩願意捨己為人,從來不為自己打算。由此觀之,眾生和菩薩的分水嶺,就是在發菩提心的關鍵上。淺言之,發菩提心是菩薩,發起業心是眾生。
④聞諸佛土,悉願往生:若想圓滿一切願,必須聽聞十方諸佛的國土,完全願去往生,為什麼?因為菩薩想親近諸佛,學習諸佛所說的法,增長智慧,將來為教化眾生,作為精神食糧。⑤深心長久,盡未來劫:要發深信佛法的心,並且經過長久的時間,盡未來劫也不退心。用深信和大願來學習佛法。⑥願悉成就一切眾生:眾生有所求菩薩都滿其願。眾生求富貴得富貴,求壽考得壽考,求男女得男女,凡是一切眾生有所求,菩薩一定能滿眾生的心願。這就是菩薩的慈悲心腸。⑦住一切劫,不以為勞:菩薩為滿足眾生所求的願,而住在一切劫中,經過無數量劫那樣長的時間,他也不以為辛苦,所謂「任勞任怨」。為使眾生得到快樂,就是赴湯蹈火,菩薩也是心甘情願,在所不辭。⑧受一切苦,不生厭離:菩薩願意代替眾生受苦。為什麼?因為「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苦要受才能了,如果不受,則永遠存在。如有福報,儘量享受,這是消福。等福報享盡了,就要去受苦。所以菩薩的思想和眾生的思想,正好相反。菩薩代眾生受苦等於替自己受苦,所以不生厭離的心。⑨於一切樂,心無貪著:發菩提心的菩薩,對於所有一切快樂的境界,心中不貪著舒服,把一切快樂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
各位想一想!菩薩發心,一切是幫助眾生,忘了自己。雖然幫助他人,而無有企圖。各位!誰肯去幫助他人,而忘了自己,這就是慈悲的菩薩。若是忘不了自己,不肯去幫助他人,這就是自私的眾生。自己問問自己,是菩薩?還是眾生?自己反省一下,就知道了。淺言之,對一切苦不厭離,就堪稱為菩薩。⑩常勤守護,無上法門:菩薩的責任,就是護持佛法僧三寶,常常勤加守護無上的法門。
佛子。菩薩滿足如是願時,即得十種無盡藏。何等為十。所謂普見諸佛無盡藏。總持不忘無盡藏。決了諸法無盡藏。大悲救護無盡藏。種種三昧無盡藏。滿眾生心廣大福德無盡藏。演一切法甚深智慧無盡藏。報得神通無盡藏。住無量劫無盡藏。入無邊世界無盡藏。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菩薩住十種法,能滿足所發十種清淨大願的時候,即得到十種無盡藏,就是沒有窮盡的寶藏;也就是智慧沒有窮盡,光明沒有窮盡。所謂「德廣無窮為無盡,包含無盡之德為藏」,「智慧廣大,包含諸法為藏」。總之,經典能包含蘊積文義為藏。什麼是十種無盡藏?就是①普見諸佛無盡藏:普徧能見到一切諸佛,見完這位佛,又見那位佛,常常見佛,常常聞法,而無窮盡。②總持不忘無盡藏:陀羅尼譯為總持,也就是真言(咒語)。總持一切法,持無量義,這是法總持。所謂「總身口意三業清淨,持戒定慧三學圓明」。不忘就是學習一切佛法,能受持,能讀誦,永遠不會忘記諸佛所說的無量法藏。③決了諸法無盡藏:決定瞭解一切諸法,無論有多少法門,都能明白。④大悲救護無盡藏:明白一切諸法,要有大悲心,來救護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令一切眾生了生脫死。⑤種種三昧無盡藏:三昧就是定。定有九次第定,即是四禪、四空、滅受想定(將受想二蘊滅盡)。三昧有無量無邊之多,所以說無盡藏。⑥滿眾生心,廣大福德無盡藏:眾生的心很難滿足,因為貪而無厭。所謂「諸佛和菩薩,難滿眾生願」。菩薩用廣大的福德來滿足眾生心,令眾生遂心滿願,滿足一切所希望的事。
⑦演一切法,甚深智慧無盡藏:演說十方諸佛所說的法,能將一個義理演為無量義理;又將無量義理歸還一個義理。有甚深的智慧,有無礙的辯才。⑧報得神通無盡藏:神通有的是今生修行得來的,有的是前世修行得來的。修得神通就是在今生精進修行,久而久之,得到神通。報得神通就是在前生所修行還沒有忘失,今生因緣成熟而得到神通。這兩種神通,是無窮無盡的。我們所有的人,要真心來修行(參禪),都會得到神通,開大智慧。我們為什麼沒有神通?因為妄想太多,心不專一,所以修不成神通。⑨住無量劫無盡藏:菩薩在無量劫中,住在世界上,來教化眾生,度脫眾生,不覺得時間太長,所以得到這種無盡藏。⑩入無邊世界無盡藏:菩薩發大願,願到所有的世界去,供養諸佛,教化眾生。只要有眾生的地方,菩薩都去度脫他們出離三界。因為眾生在苦海中浮沉,需要諸佛菩薩慈悲來救護,所以觀世音菩薩,倒駕慈航來到娑婆世界,救受苦受難的眾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是為菩薩十無盡藏。   
佛的弟子!這是菩薩的十種無盡藏。在本經第二十二品,功德林菩薩所說的十無盡藏,是信藏、戒藏、慚藏、愧藏、聞藏、施藏、慧藏、念藏、持藏、辯藏。和這十種無盡藏是不相同的。
菩薩得是十種藏已。福德具足。智慧清淨。於諸眾生,隨其所應,而為說法。   
行菩薩道的菩薩,得到這十種無盡藏之後,福和德皆具足而莊嚴,得到最上清淨的智慧。對於一切眾生,隨順眾生所應化而為說法。就是說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應以羅漢身得度者,即現羅漢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或比丘尼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或比丘尼身而為說法;應以優婆塞(男居士)或優婆夷(女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優婆塞或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換言之,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佛子。菩薩云何,於諸眾生,隨其所應,而為說法。所謂知其所作。知其因緣。知其心行。知其欲樂。
法慧菩薩又對精進慧菩薩,稱一聲佛的弟子!菩薩怎樣對於一切眾生隨其所應化而為說法,他應知眾生所造的業,要受什麼果報。然後對眾生的機,為眾生說法。他應知道眾生的前因後果,一切因緣成熟或是沒有成熟,應知眾生心中所想的所行的是什麼,應知眾生心中所歡喜的所願意的是什麼,明白這四種情形,對眾生說法,才有事半功倍之效果。也就是明瞭眾生的心理,才容易引起信心。所謂「觀機逗教」,也就是因人說法,因地說法,因時說法。隨時隨地都是說法的機會。不過,要有選擇的智慧,對利根人,說般若法;對鈍根人,說因緣法。
貪欲多者,為說不淨。瞋恚多者,為說大慈。愚癡多者,教勤觀察。三毒等者,為說成就勝智法門。樂生死者,為說三苦。若著處所,說虛空寂。心懈怠者,說大精進。懷我慢者,說法平等。多諂誑者,為說菩薩其心質直。樂寂靜者,廣為說法,令其成就。菩薩如是隨其所應,而為說法。   
菩薩隨順眾生的應感時機,而說出這十種法:
①對貪欲多的眾生,為他說不淨觀的法。觀自身不淨:一為死想,二為脹想,三為青瘀想,四為膿爛想,五為壞想,六為血塗想,七為蟲噉想,八為骨鎖想,九為多散想,這是九想不淨。或者常觀九孔常流不淨。再觀他身不淨:一為種子不淨,二為住處不淨,三為自相不淨,四為自體不淨,五為究竟不淨。能修此觀,便沒有貪欲之心,這是五停心觀之一。(五停心觀就是一為不淨觀,二為慈悲觀,三為因緣觀,四為界分別觀,五為數息觀。不淨觀對治貪欲多的病,慈悲觀對治瞋恚多的病,因緣觀對治愚癡多的病,界分別觀對治我見多的病,數息觀對治散亂多的病)。
②對瞋恚多的眾生,為其說慈悲觀的法。觀眾生可憐相,而停止瞋恚,發起大悲心,便無瞋恨心了。
③對愚癡多的眾生,為其說因緣的法。觀十二因緣,修行因果報應的法門。除無明,則了生死。
④對貪瞋癡同等多的眾生,為其說成就勝智的法,即是怎樣修殊勝智慧的法門。
⑤對貪戀生死的眾生,為其說三苦的法。三苦就是苦苦、壞苦、行苦。苦苦是窮人的苦,壞苦是富人的苦,行苦是人人的苦。
⑥對執著處所的眾生,為他說處空寂的法。處所本來是空的,不要執著。
⑦對心懈怠的眾生,為他說大精進的法。令其發奮用功,勤加修行。
⑧對貢高我慢的眾生,為他說法平等。所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不應有我慢的思想和行為。
⑨對諂媚和誑語的眾生,為他說菩薩的心,是耿直的,沒有彎曲的法。
⑩對歡喜寂靜的眾生,為他廣說一切法,令他成就三昧。菩薩應該像這樣為眾生說法。
為說法時,文相連屬,義無舛謬。觀法先後,以智分別。是非審定,不違法印。次第建立,無邊行門。令諸眾生,斷一切疑。善知諸根,入如來教。證真實際,知法平等。斷諸法愛,除一切執。常念諸佛,心無暫捨。了知音聲,體性平等。於諸言說,心無所著。巧說譬喻,無相違反。悉令得悟,一切諸佛,隨應普現,平等智身。
菩薩為眾生說法時,經文前後的義理,互相貫通,而不違背。所講的道理,沒有舛謬。觀察法的先後,以智慧來分別。或對或不對,要審定,不可違諸法印實相。一步一步建立無邊修行的法門,令一切眾生一點一點把疑惑斷除。善於知道眾生的諸根。用某種善巧方便法門來教化,令入如來教海中,證得真正實際的理體。知道一切法是平等,不應分別高下。斷除一切法愛,消除一切執著。要常常憶念一切諸佛,心中時刻不忘諸佛。明瞭知道一切音聲,它的理性也是平等。對於一切言說,心無所執著。善巧說種種譬喻,而和經文的義理不違反。完全使令一切眾生,都能悟得一切諸佛是隨順眾生的因緣,而普徧示現平等智慧身。
菩薩如是為諸眾生,而演說法。則自修習,增長義利。不捨諸度。具足莊嚴波羅蜜道。
發菩提心的菩薩,為眾生說應說的法,就是對貪欲多的眾生,教修不淨觀。對瞋恚多的眾生,教修慈悲觀。對愚癡多的眾生,教修因緣觀。用種種善巧方便法門來為眾生說法,用種種譬喻來為眾生說法。令眾生明白法的道理,依法修行。因之,菩薩為眾生演說妙法。菩薩是自度度他,不但為眾生說法,而且自己也修習,才能增長義理,得到智慧和利益。菩薩不是講口頭禪,教人修行,自己不修行。菩薩不捨棄六度萬行的法門。不是教人修六度,自己不修六度。教人布施給自己,可是自己不布施給人。菩薩自己修布施,也教他人修布施,乃至自己修般若,也教他人修般若。這樣,福慧具足,福慧莊嚴,而成為兩足尊的佛。菩薩躬行實踐,身體力行,來修波羅蜜,也就是到彼岸的法門。
是時,菩薩為令眾生心滿足故。內外悉捨而無所著。是則能淨檀波羅蜜。
在這個時候,這位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菩薩,為使令眾生心滿意足的緣故。眾生的願是滿足自己,菩薩的願是利益眾生。眾生有自私自利的思想,菩薩有大公無私的思想。菩薩和眾生不同的關鍵,就在這兒。菩薩明白眾生的心理,所謂「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鉤牽」。譬如眾生衆生沒有飯吃,就送給他一碗飯。眾生沒有衣穿,就送給他一件衣。這個眾生感激你的恩德,便對你生好感,與你作為良友,成為恩人。你來金山寺聽華嚴經,他會受你的影響,也來金山寺聽華嚴經。聽來聽去,感覺佛法是救世的寶筏,是黑暗的明燈,是迷途的標誌,而發菩提心,皈依三寶,成為佛子。這也是滿眾生願的一部份。
菩薩能內捨頭目腦髓、外捨國城妻子。內外都能捨,一點執著也沒有。所謂「能捨才能得,不捨不能得」。所以不能捨也要捨,這樣修成就清淨圓滿布施到彼岸的法門。
具持眾戒而無所著。永離我慢。是則能淨尸波羅蜜。   
菩薩能具持一切戒,而無所執著。所謂「持而無持,戒而無戒」。行所無事,無為而無不為。要永離開貢高我慢的思想和行為,不可懈怠,不可放逸。要嚴守戒律,合乎威儀。才能修行成就清淨圓滿持戒到彼岸的法門。
悉能忍受一切諸惡。於諸眾生,其心平等,無有動搖。譬如大地,能持一切。是則能淨忍波羅蜜。   
忍辱波羅蜜,就是教你忍不了也要忍。好像打禪七,就是要耐一切的苦痛,腰酸要忍受,腿痛要忍受,絕對不向酸疼投降。要奮鬪到底,最後勝利是屬於你的,這樣就是忍受一切諸惡。對於一切眾生,其心要平等。無論是順或是逆,都不被境界所動搖。好像大地,能載持一切萬物。這樣就能修成清淨圓滿忍辱到彼岸的法門。
普發眾業,常修靡懈。諸有所作,恒不退轉。勇猛勢力,無能制伏。於諸功德,不取不捨。而能滿足一切智門。是則能淨精進波羅蜜。   
普徧發起一切眾善業。常修行福慧,而不懈怠。所作的一切善業,只有精進,沒有後退。勇猛精進的勢力,無法能制止降伏。對一切所得的功德,不取為己有,也不捨棄而能滿足一切智慧之門。這樣就能修成清淨圓滿精進到彼岸的法門。

 楼主| 发表于 2020-4-18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於五欲境,無所貪著。諸次第定,悉能成就。常生思惟,不住不出。而能銷滅一切煩惱。出生無量諸三昧門。成就無邊大神通力。逆順次第,入諸三昧。於一三昧門。入無邊三昧門,悉知一切三昧境界,與一切三昧三摩鉢底。智印不相違背。能速入於一切智地。是則能淨禪波羅蜜。
菩薩對於五欲(財色名食睡或者色聲香味觸)的境界,不生貪著心。如果生貪著心,就有麻煩了。貪色:就追逐美色,著住在色塵的境界上。貪聲:就追逐美聲,著住在聲塵的境界上。貪香:就追逐美香,著住在香塵的境界上。貪味:就追逐美味,著住在味塵的境界上。貪觸:就追逐美觸,著住在觸塵的境界上。菩薩修九次第定,就是四禪定、四空定、滅受想定。如果不貪五欲之樂,都能修習成就。菩薩常思惟修(修禪),要有正思惟,不可有邪思惟。在定中沒有入定,也沒有出定。也就是常在思惟修定中,而能消滅一切煩惱。我們打坐不能入定,因為有煩惱的緣故,所以有無明煩惱障礙智慧之門。沒有無明、沒有煩惱,智慧就會開朗,智慧就會現前。我們的自性,好像一盆清水,煩惱好像塵土的渣滓。如果水中摻有塵土,清水就渾濁了,就生出染汚。沒有煩惱,自性清淨,智慧現前。若能斷盡煩惱,就生出無量三昧門,在定中能成就無邊大神通。這種神通力,是天魔外道所無能破壞的。或者依次第而入,或者不依次第而入三昧。在一個三昧門中,能入無量三昧門。所謂「入一三昧,即入一切三昧;入一切三昧,未離一三昧。」這種境界是妙不可言。菩薩完全知道一切三昧的境界,和所有的定,以及三摩鉢底(禪定之一種,譯為等至),與觀照的智慧卻不相違背,能很快進入一切智慧之地。這種修行,能成就清淨圓滿禪那到彼岸的法門。
於諸佛所,聞法受持。近善知識,承事不倦。常樂聞法,心無厭足。隨所聽受,如理思惟。入真三昧,離諸僻見。善觀諸法,得實相印。了知如來,無功用道。乘普門慧,入於一切智智之門。永得休息。是則能淨般若波羅蜜。
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道場中,聽見一切諸佛所說的法,就會依法修行,躬行實踐,受持不忘。能常親近、供養、承事善知識,永不疲倦。常歡喜聞諸佛所說的法,而沒有厭煩和知足的時候。隨時隨地將所聞的佛法,領受的道理,依理思惟,得到真正的定慧。以定生慧,以慧助定,定慧圓明,這是入真三昧。又能離開一切不正當的見解。能善於觀察一切諸法,得到實相之印。一切諸法以實相為印。能瞭解實相無相,無所不相的道理,就能明瞭諸佛的無功用道。無功用道就是不加造作,很自然作用的道,也就是很自然契合真性之智。乘普門(一門之中攝一切法)的智慧,入一切智的智慧之門,這個時候,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可以說是無為而無不為而永得休息。這樣就能修成清淨圓滿般若到彼岸的法門。
示現一切世間作業。教化眾生,而不厭倦。隨其心樂,而為現身。一切所行,皆無染著。或現凡夫、或現聖人,所行之行。或現生死,或現涅槃,善能觀察一切所作。示現一切諸莊嚴事,而不貪著。徧入諸趣,度脫眾生。是則能淨方便波羅蜜。   
菩薩示現一切世間所有的作業,教化九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羅法界、畜生法界、餓鬼法界、地獄法界)中的一切眾生,沒有厭惡和疲倦的思想。隨順眾生的心樂,而為現身說法。菩薩所修一切的行門,都離開染汚法,而沒有執著。或者示現凡夫身來教化眾生,或者示現聖人身來教化眾生。用凡夫所做的事情和聖人所做的事情,來影響眾生發菩提心。有時示現生死來教化眾生,有時示現涅槃來教化眾生。菩薩善於觀察一切眾生所行所作,能示現一切諸佛國土莊嚴道場的事。雖然能莊嚴,而不貪著。又能普徧到諸趣中去,度脫一切眾生,令其離苦得樂。這樣能修成清淨圓滿方便到彼岸的法門。
盡成就一切眾生。盡莊嚴一切世界。盡供養一切諸佛。盡通達無障礙法。盡修行遍法界行。身恒住盡未來劫。智盡知一切心念。盡覺悟流轉還滅。盡示現一切國土。盡證得如來智慧。是則能淨願波羅蜜。
菩薩能盡成就一切眾生得到解脫,又能盡莊嚴一切世界得清淨圓滿,又能盡供養十方諸佛,又能盡通達無障礙一切法藏,又能盡修行徧法界的行門,身又能常住無量劫乃至未來劫中教化眾生。菩薩的智慧是廣大的,能盡知一切眾生的心念所想些什麼。又能盡覺悟生死的流轉門和涅槃的還滅門。流轉門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是十二因緣生死的法則。還滅門就是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老滅。所以修道人,要滅除無明。若無明則無生死,乃出離三界。菩薩能盡示現一切諸佛國土。又能盡證得佛的智慧。這樣能修成清淨圓滿願到彼岸的法門。
具深心力,無有雜染故。具深信力,無能摧伏故。具大悲力,不生疲厭故。具大慈力,所行平等故。具總持力,能以方便持一切義故。具辯才力,令一切眾生歡喜滿足故。具波羅蜜力,莊嚴大乘故。具大願力,永不斷絕故。具神通力,出生無量故。具加持力,令信解領受故。是則能淨力波羅蜜。
菩薩修行,能具足清淨心,沒有染汚心。清淨心就有智慧,染汚心就有愚癡。愚癡是從無明那裡來的。凡是具足深信力,就沒有一切雜染的思想。又能具足深信心的力量,無論遇到誰來誹謗佛法或破壞佛教,也不會被其摧伏。又能具足大悲心的力量,教化眾生,不生疲厭。又能能具足大慈心的力量,對眾生所行所作,一律平等。又具足總持的力量,總一切法,持無量義,能以方便說一切法的道理。又能具足辯才的力量,能令一切眾生皆大歡喜而滿足求智欲。又能具足大十種波羅蜜的力量,能莊嚴大乘一切的佛法。又能具足大願的力量,永遠不斷絕自己所發的大願。又能具足神通的力量,出生無量的神通。又能具足加持的力量,令一切眾生都能信解而領受佛法的義理。這樣能修成清淨圓滿力到彼岸的法門。
知貪欲行者、知瞋恚行者、知愚癡行者、知等分行者、知修學地行者。一念中,知無邊眾生行、知無邊眾生心、知一切法眞實、知一切如來力。普覺悟法界門。是則能淨智波羅蜜。
菩薩知道對於貪求婬欲的眾生,應用不淨觀法門來教化他,令他清淨其心。對於有瞋恚心的眾生,令他生慈悲心,對人不發脾氣,修忍辱法門,成就有涵養的功夫。對於愚癡的眾生,應該用因緣法門來教化他。因為眾生做錯事而不知,所以要由善知識來教導,才能改過自新,依法修行。對於等分(貪瞋癡三毒具足)的眾生,要用善巧方便法門來教化他。令他知道貪能墮地獄,瞋能做餓鬼,癡能轉畜生。知道眾生所修所學地是那種法門,是那種根性,要有這種智慧,才能對機說法,來教化眾生,行菩薩道的菩薩,能在一念之中,便知無邊眾生所行所作是那一行業,又知道眾生心中所打什麼妄想,又知道一切法的本體是真實的,又知道佛的十力。普徧覺悟法界所有的法門。這樣而修成清淨圓滿智慧到彼岸的法門。
這十種波羅蜜法門修行成就了,就證入十地的地位。成就檀波羅蜜,證入歡喜地。成就尸波羅蜜,證入離垢地。成就忍辱波羅蜜,證入發光地。成就精進波羅蜜,證入燄慧地。成就禪那波羅蜜,證入難勝地。成就般若波羅蜜,證入現前地。成就方便波羅蜜,證入遠行地。成就願波羅蜜,證入不動地。成就力波羅蜜,證入善慧地。成就智波羅蜜,證入法雲地。
佛子。菩薩如是清淨諸波羅蜜時。圓滿諸波羅蜜時。不捨諸波羅蜜時。住大莊嚴菩薩乘中。隨其所念一切眾生,皆為說法。令增淨業,而得度脫。   
法慧菩薩對精進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行菩薩道的大菩薩,修行成就清淨這十種波羅蜜法的時候,圓滿這十種波羅蜜法的時候,不捨這十種波羅蜜法的時候,住在大莊嚴菩薩乘中,隨其所念的一切眾生,皆為他們說法。令眾生增加清淨業,圓滿菩提心,而得度脫三界之苦。
墮惡道者,教使發心。在難中者,令勤精進。多貪眾生,示無貪法。多瞋眾生,令行平等。著見眾生,為說緣起。欲界眾生,教離欲恚惡不善法。色界眾生,為其宣說毗鉢舍那。無色界眾生,為其宣說微妙智慧。二乘之人,教寂靜行。樂大乘者,為說十力廣大莊嚴。   
無論是誰,如果不修行,就會墮落在三惡道中。凡是墮落在三惡道中的眾生,令他們發菩提心,才能出離。什麼是三惡道?就是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在一切災難中的眾生,令他修精進波羅蜜法,用功修習,便有智慧,而能消災免難。對多貪的眾生,示現不貪的法門。不貪財,這是清廉。不貪色,這是清淨。不貪名,這是清高。也不貪食,也不貪睡。菩薩往往以身作則,為其示範。對多瞋的眾生,令修慈悲觀,行平等法,人我一體。對執著邪見的眾生,為說種種因緣生起的法門。對欲界的眾生,教他們遠離婬欲心、瞋恚心、一切諸惡不善的法。對色界的眾生,為說止觀的法門,令離開顛倒法。對無色界的眾生,為說微妙智慧的法門。對聲聞緣覺二乘人,教他們寂靜的行門。對大乘菩薩,為說佛的十力廣大莊嚴的法門。
如其往昔初發心時,見無量眾生,墮諸惡道。大師子吼。作如是言,我當以種種法門,隨其所應,而度脫之。菩薩具足如是智慧,廣能度脫一切眾生。   
好像菩薩在往昔初發菩提心的時候,見到無量無邊的眾生,墮落在三惡道中,曾經作大師子吼這樣說:「我現在已發菩提心,應當用種種法門,隨順眾生的因緣,而度脫眾生出離三惡道。」菩薩具足這種智慧,普徧廣度受苦的眾生,令得解脫。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菩薩具足如是智慧。令三寶種永不斷絕。   
佛的弟子!菩薩具足這種大智慧,能使令佛法僧三寶的種子,永遠相續,而不斷絕。
所以者何。菩薩摩訶薩,教諸眾生發菩提心,是故能令佛種不斷。常為眾生開闡法藏,是故能令法種不斷。善持教法無所乖違。是故能令僧種不斷。   
怎樣才能令三寶種子不斷絕?菩薩中的大菩薩,常教化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能令一切佛種不斷。菩薩常為一切眾生開演闡明一切法藏的道理。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能令一切法種不斷。菩薩善於教化一切眾生不違背佛法,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使令一切僧種不斷。
復次,悉能稱讚一切大願,是故能令佛種不斷。分別演說因緣之門,是故能令法種不斷。常勤修習六和敬法,是故能令僧種不斷。   
再說一遍,菩薩能稱揚讚歎一切諸佛所發的大願,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能令佛種不斷絕。菩薩能分別演說請法因緣的道理,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能令法種不斷絕。菩薩常修習六和敬法,就是戒和同修,見和同解,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令僧種不斷。
復次,於眾生田中,下佛種子,是故能令佛種不斷。護持正法不惜身命,是故能令法種不斷。統理大眾無有疲倦,是故能令僧種不斷。   
再說一遍,佛是從眾生田中出生。在眾生的田地中種下佛的種子(發菩提心),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能令佛種不斷。菩薩用智慧和神通力來護持正法,甚至犧牲身命,也不可惜,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能令法種不斷。僧團之中,要有住持人,才有規矩、才有秩序,否則便雜亂無章。菩薩統理大眾沒有疲倦,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僧種不斷。
復次,於去來今佛所說之法,所制之戒,皆悉奉持,心不捨離。是故能令佛法僧種。永不斷絕。   
再說一遍,在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所說一切法、所制一切律,菩薩皆悉奉持,而心不捨棄不離開,因為這個緣故,故能令佛的種子、法的種子、僧的種子,永遠相續不斷絕。
菩薩如是紹隆三寶。一切所行無有過失。隨其所作,皆以迴向一切智門。是故三業皆無瑕玷。無瑕玷故。所作眾善,所行諸行,教化眾生,隨應說法。乃至一念,無有錯謬。皆與方便智慧相應。悉以向於一切智智,無空過者。   
菩薩這樣發菩提心,紹隆三寶,令佛法僧種子相續不斷絕。菩薩所行所作,沒有一切的過失。隨其所作,統統迴向給一切智慧之門,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身口意三業清淨;沒有瑕玷的緣故,所以所作眾善、所修諸行,教化一切眾生,隨應說法而說法。乃至在一念之中,也不會錯謬。菩薩所行所作,都合乎佛法,所以和方便法智慧門相應。並且皆迴向一切智和一切種智,沒有空空而過去。
菩薩如是修習善法,念念具足十種莊嚴。何者為十。所謂身莊嚴,隨諸眾生。所應調伏,而為示現故。語莊嚴,斷一切疑。皆令歡喜故。心莊嚴,於一念中,入諸三昧故。佛剎莊嚴,一切清淨,離諸煩惱故。光明莊嚴,放無邊光,普照眾生故。眾會莊嚴,普攝眾會,皆令歡喜故。神通莊嚴,隨眾生心,自在示現故。正教莊嚴,能攝一切聰慧人故。涅槃地莊嚴,於一處成道,周徧十方悉無餘故。巧說莊嚴,隨處隨時,隨其根器為說法故。
菩薩這樣修習一切善法,在念念之中,都能具足這十種莊嚴法門。是那十種莊嚴?所說的①身莊嚴:菩薩以身莊嚴,隨順一切眾生的機緣,應以何身得度者,而示現何身調伏之,這種緣故。②語(口)莊嚴:菩薩所說的言語,也是莊嚴。能斷除一切眾生的懷疑,用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令一切眾生皆生大歡喜的緣故。③心(意)莊嚴:菩薩能夠在一念之中,入一切三昧的緣故。④佛剎莊嚴:菩薩能令一切諸佛國土清淨,能令一切眾生離開煩惱的緣故。⑤光明莊嚴:菩薩能放無量智慧的光明,徧照一切眾生,令其得到光明的緣故。⑥眾會莊嚴:菩薩參加一切法會,令眾法會莊嚴,普徧攝持眾法會中的眾生,令其得歡喜的緣故。⑦神通莊嚴:菩薩又用神通妙用來教化眾生,隨順眾生的心意,自在示現的緣故。⑧正教莊嚴:菩薩具足正教的莊嚴,能度脫一切有智慧聰明人的緣故。⑨涅槃地莊嚴:菩薩具足不生不滅這種莊嚴。在一個地方成就道業,而能在處處地方成就道業。所謂「一處成,處處成。」所以能周徧十方,沒有一處不成道業的緣故。⑩巧說莊嚴:菩薩具足善巧方便說法的莊嚴,隨時隨地,隨眾生的根器,為眾生說法的緣故。   
菩薩成就如是莊嚴。於念念中,身語意業,皆無空過。悉以廻向一切智門。   
菩薩能成就這十種莊嚴,在念念之中,身語意三業,都不空過。菩薩把這十種莊嚴,統統迴向一切智慧之門。
若有眾生。見此菩薩。當知亦復無空過者。以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若聞名,若供養。若同住。若憶念。若隨出家。若聞說法。若隨喜善根。若遙生欽敬。乃至稱揚讚歎名字。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假設有眾生能見到這位菩薩,應當知道這個眾生也不會空過,一定得到應有的功德。必當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或者聞到這位菩薩的名號,或者供養,或者同住,或者憶念,或者隨其出家修行,或者聞講經說法,或者隨喜其所種的善根,或者在遙遠的地方,生出欽佩恭敬的心,乃至稱揚讚歎這位菩薩的名字,都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
佛子。譬如有藥,名為善見。眾生見者,眾毒悉除。菩薩如是成就此法。眾生若見。諸煩惱毒,皆得除滅,善法增長。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譬如有一種藥材,名叫善見。所有的眾生,見到這種藥材之後,就把其所有的毒病,完全消除了。菩薩修行十種莊嚴,而成就這種法。同理,如有眾生見到這位菩薩,就把貪瞋癡慢疑五毒的病,統統清除消滅。所行的善法,皆能增長、成熟、解脫。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法中,勤加修習。以智慧明,滅諸癡暗。以慈悲力,摧伏魔軍。以大智慧及福德力,制諸外道。以金剛定,滅除一切心垢煩惱。以精進力,集諸善根。以淨佛土諸善根力,遠離一切惡道諸難。以無所著力,淨智境界。以方便智慧力,出生一切菩薩諸地。諸波羅蜜。及諸三昧。六通。三明。四無所畏。悉令清淨。
法慧菩薩對精進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住在這種善法之中,勤努力而修習。用智慧的光明,來消滅愚癡的黑暗。用大慈大悲的力量,摧伏十大魔軍,就是五蘊魔、煩惱魔、業魔、死魔、天魔、善根魔(執著自身所得的善根)、三昧魔(執著自身所得的禪定)、善知識魔(慳吝於法,不肯教化人)、菩提法智魔(對於菩提法,而起智慧的執著)。總而言之,一切惡事,妨礙佛法,障蔽正道,侵害慧命,都叫魔軍。菩薩用大智慧的力量,用大福德的力量,能制伏一切外道。
外道有十一宗:數論師,計冥諦生。衛世師,計六句生。塗灰外道,計自在天生萬物。圍陀論師,計那羅延天生四姓。安茶論師,計本際生。時散外道,計物從時生。方論師,計方生人,人生天地。順世外道,計色心法,皆極微作。口力論師,計虛空為萬物因。宿作論師,計苦隨業。無因論師,計自然生。(此十一外道在華嚴經疏鈔第六門宗趣通別中有詳細說明)。
但菩薩用金剛堅固定,能消滅清除一切心中一切的塵垢和煩惱。用精進的力量,集聚一切善根。用清淨諸佛國土和一切善根的力量,能遠離一切惡道和一切災難。用無所執著的力量,來清淨智慧的境界。用善巧方便智慧的力量,出生一切菩薩的諸地:就是十地的地位。出生諸波羅蜜:就是十度到彼岸的法門。出生諸三昧:就是一切正定正受。出生六神通:就是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盡六種神通,這種神通,乃是從禪定中得來的。出生三明,就是天眼明:能知自身和他身三世的生死相。宿命明:能知自身和他身往昔的因緣。漏盡明:能明白一切苦相,能斷絕一切煩惱。出生四無所畏(在前邊已說明),而完全令其清淨。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一切善法力,成滿一切諸佛淨土,無邊相好,身語及心,具足莊嚴。以智自在觀察力,知一切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悉皆平等。以廣大智慧力,了知一切智智境界。以往昔誓願力,隨所應化,現佛國土,轉大法輪,度脫無量無邊眾生。   
菩薩能用一切善法的力量,成就圓滿一切諸佛淨土。成就圓滿無邊相好,就是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成就圓滿身口意三業清淨,皆具足和莊嚴。用智慧自在觀察的力量(妙觀察智),知道諸佛的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一切法本來皆是平等。在金剛經上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用廣大智慧的力量,能明瞭知道一切智和一切種智的境界。用在往昔所發誓願的力量,隨時隨地為應該教化的眾生而示現諸佛國土,轉大法輪,廣度解脫無量無邊的眾生,令他們離苦得樂。
佛子。菩薩摩訶薩,勤修此法。次第成就諸菩薩行。乃至得與諸佛平等。於無邊世界中,為大法師,護持正法。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勤加修習前邊所說的法,一步一步的成就菩薩行,乃至達到和諸佛一樣的平等。能在無量無邊的世界中,作為大法師,護持一切正法,得到諸佛的加持和護念。
守護受持廣大法藏。獲無礙辯。深入法門。於無邊世界大眾之中,隨類不同,普現其身。色相具足,最勝無比。以無礙辯,巧說深法。其音圓滿,善巧分布故。能令聞者,入於無盡智慧之門。   
菩薩能守護和受持廣大無邊法藏的緣故,所以獲得法無礙辯、辭無礙辯、義無礙辯、樂說無礙辯。能深入一切法門,在無量無邊世界中,隨順眾生的種類不同,普徧示現其身,而為說法。換言之,遇到那類眾生應度者,就示現那類眾生身而度之。可是所示現的色相,都是具大威德,殊勝無比的德相。用辯才無礙的智慧,善巧方便來演說無上甚深微妙法,其音聲是圓滿無障礙。無論那類眾生,聞到這種音聲,便自動發大菩提心。因為善巧分布的緣故,能令聞到這種妙音的眾生,都入無盡的智慧門之中。
知諸眾生心行煩惱,而為說法。所出言音,具足清淨故。一音演暢,能令一切皆生歡喜。其身端正,有大威力故。處於眾會,無能過者。   
菩薩因為有無盡的智慧,所以能知道眾生心中所想的是什麼,身體所行的是什麼,所有什麼煩惱,所有什麼妄想,而按照這種因緣來為說法。菩薩說法的音聲,非常宏亮,而且又清淨,可令遠近的眾生皆能聞到,而生大歡喜心。為什麼有的人說話清淨?有的人說話不清淨?因為持戒清淨或不清淨的緣故。若想說話清淨,趕緊嚴守戒律,不可放逸。菩薩用一種音聲來演暢說法,一切眾生,隨類各得其解,各得其益,各得其樂。菩薩的身相非常端正莊嚴,因為有大威德力的緣故,所以在大眾法會中,無有人能勝過他。所以受人恭敬,稱為大菩薩。
善知眾心故,能普現身。善巧說法故,音聲無礙。得心自在故,巧說大法,無能沮壞。得無所畏故,心無怯弱。於法自在故,無能過者。於智自在故,無能勝者。般若波羅蜜自在故,所說法相,不相違背。辯才自在故,隨樂說法,相續不斷。陀羅尼自在故,決定開示,諸法實相。辯才自在故,隨所演說,能開種種譬喻之門。大悲自在故,勤誨眾生,心無懈息。大慈自在故,放光明網,悅可眾心。   
菩薩善於知道一切眾生心的緣故,所以能普徧示現其身,來為說法。菩薩善巧說法的緣故,所以其音聲沒有障礙,非常清淨。菩薩得到心自在的緣故,所以能善巧方便說一切大法,一切魔王無法破壞、無法阻止。菩薩得到四無所畏(總持無畏、知根無畏、決疑無畏、答難無畏)的緣故,所以心不怯弱,也不害怕。菩薩對於諸法得到自在的緣故,所以沒有人能超過他。菩薩對於智慧得到自在的緣故,所以沒有人能勝過他。菩薩對於般若波羅蜜得到自在的緣故,所以說的法相,互相不違背原理。橫說豎說,怎說怎有道理。菩薩得到辯才自在的緣故,所以能隨其心樂而為說法,相續不斷絕。菩薩對於陀羅尼有自在的緣故,能決定開示諸法實相的法印。菩薩對辯才有自在的緣故,在任何時和任何處,能演說妙法,能開種種譬喻之門,來解說諸法實相的義理。菩薩因有大悲心自在的緣故,能勤加教誨眾生,心中沒有懈怠和休息的想法。菩薩因有大慈心自在的緣故,能勤放光明智慧網,來普照眾生,令生歡喜心。菩薩用這十種自在力,來令眾生種善根,增長清淨法。
菩薩如是處於高廣師子之座,演說大法。唯除如來及勝願智諸大菩薩。其餘眾生無能勝者。無見頂者。無映奪者。欲以難問,令其退屈,無有是處。   
菩薩如是坐在高廣師子之座,演說實相大法,他所說的法,除諸佛及殊勝願殊勝智諸菩薩之外,其餘的眾生,無能勝過他。也沒有其他的眾生比他再高上、再光明的。假設有眾生想來問難,令菩薩無法解答,令菩薩屈服投降,這是辦不到的,所以說無有是處。
佛子。菩薩摩訶薩,得如是自在力已。假使有不可說世界量,廣大道場,滿中眾生。一一眾生,威德色相,皆如三千大千世界主。菩薩於此,纔現其身。悉能映蔽如是大眾。以大慈悲安其怯弱。以深智慧察其欲樂。以無畏辯為其說法。能令一切皆生歡喜。何以故?   
法慧菩薩對精進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得到前邊十種自在力之後,假使有不可說那樣多的世界量,在廣大的道場中所有的眾生,每個眾生都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的的莊嚴身,威德的色相,和三千大千世界主一樣。菩薩能在這個地方,若顯示其身,其光明能映蔽三千大千世界的大眾。菩薩用大慈大悲的心,來安慰膽怯的眾生,令其不生恐懼心。菩薩用般若深智慧來觀察眾生心中所欲樂是什麼,菩薩用無畏的辯才來為眾生說法。使令一切眾生心生歡喜,接受佛法,依法修行。為什麼緣故,菩薩能有這樣大的威德勢力呢?在下邊說明。
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無量智慧輪故。成就無量巧分別故。成就廣大正念力故。成就無盡善巧慧故。成就決了諸法實相陀羅尼故。成就無邊際菩提心故。成就無錯謬妙辯才故。成就得一切佛加持深信解故。成就普入三世諸佛眾會道場智慧力故。成就知三世諸佛同一體性清淨心故。成就三世一切如來智,一切菩薩大願智,能作大法師,開闡諸佛正法藏及護持故。   
法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因為能發菩提心,所以能成就無量的智慧輪故,能成就無量巧分別故,能成就廣大正知正見的正念力故,能成就無盡善巧智慧故,能成就決定了知諸法實相的道理,證得總持三昧故。能成就無邊際菩提心故,能成就無錯謬的妙辯才三昧故,能成就得到一切諸佛來加持,就是用甘露水來灌頂,或者諸佛用手來摩頂,或者諸佛放光普照來加被,令生深信解故。能成就普入三世諸佛眾會道場中,有大智力故,所以能接受諸佛所說的法。能成就知道三世諸佛同一體性,也就是同一法身是平等,因為清淨心故。能成就三世諸佛的智慧,成就一切菩薩大願大智故。能作大法師,開闡一切諸佛的正法眼藏(清淨法眼),並且也能護持諸佛的正法眼藏故。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爾時,法慧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神力,而說頌言。   
在這個時候,法慧菩薩很慈悲,深恐在華嚴法會中的大眾,聽長行中所說的道理,還有不大瞭解之處,所以願意再詳細重宣說一遍。乃仰承十方諸佛大威神力的加持。用偈頌來說明這種道理,希望大家注意聆聽,這是千載難遇的機會,不可錯過。
心住菩提集眾福 常不放逸植堅慧
正念其意恒不忘 十方諸佛皆歡喜   
菩薩發菩提心,修菩提行。修行才能福慧雙足。福足才有大威德,慧足才有大光明,所以說心住菩提,集聚一切福。菩薩認真修行,時刻不放逸,嚴持戒律,種植栽培堅固的慧力。菩薩的正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時刻不忘記三寶的功德。因為又修福又修慧,又親近三寶又供養三寶,所以十方諸佛皆大歡喜。
念欲堅固自勤勵 於世無依無退怯
以無諍行入深法 十方諸佛皆歡喜   
菩薩修行的心念和志願,非常堅固。勤加修習,勉勵自己、鼓勵自己。在這世界上,他無所依賴,也不生退怯的心。用無諍論的行門,入佛的法藏中。若能這樣修行,十方諸佛一定生大歡喜。
佛歡喜已堅精進 修行福智助道法
入於諸地淨眾行 滿足如來所說願   
諸佛既然歡喜,菩薩更要用堅固心來勇猛精進修菩提道。修福修智,這是助道的法。修三十七道品,修四諦十二因緣法,修六度萬行法。能入諸地清淨的行門,能滿足諸佛所說一切大願。
如是而修獲妙法 既得法已施群生
隨其心樂及根性 悉順其宜為開演   
這樣來修種種法門,能獲得一切妙法。既然得到妙法之後,又把所得的妙法,再施教一切眾生,令眾生也得到這種妙法。這才是菩薩的精神。不要學周利盤陀伽尊者,是佛的弟子,十六大羅漢之一。他在往昔是大善知識,有五百弟子。可是他對法慳吝,不肯為弟子說法,所以轉生為周利盤陀伽尊者時,非常愚癡。誰要得法不說法,將來一定是最笨的人,為什麼?因為不修慧嘛!所以要隨順眾生的心樂和其根性,完全順從眾生的相宜,為其開闡演說妙法。
菩薩為他演說法 不捨自己諸度行
波羅蜜道既已成 常於有海濟群生   
菩薩自己得到妙法,然後為眾生演說妙法。菩薩仍然繼續努力精進,不捨棄自己所修的六度萬行的法門。雖然到彼岸的法,他已修成功了,但是常在三界諸有大海中,救濟度脫一切受苦的眾生,令他們也出離苦海。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我們眾生是背道而馳,走錯路途,越走離家越遠。如果回頭走,一定會回到本來的家鄉——諸佛淨土。
晝夜勤修無懈倦 令三寶種不斷絕
所行一切白淨法 悉以迴向如來地   
菩薩在晝夜六時,勤加修習諸法,沒有懈怠,沒有疲倦。使令佛法僧的種子,永不斷絕。所行一切清淨的善法,完全迴向清淨莊嚴十方諸佛國土。
菩薩所修眾善行 普為成就諸群生
令其破暗滅煩惱 降伏魔軍成正覺   
菩薩所修行的一切行門,普徧為成就一切眾生,令他們把無明黑暗破除,把煩惱執著消滅,要降伏魔軍制諸外道,然後成無上正等正覺。
如是修行得佛智 深入如來正法藏
為大法師演妙法 譬如甘露悉霑灑   
菩薩這樣的修行,才能圓滿成就十方諸佛的智慧,深入諸佛的正法眼藏。能在十方世界成為大法師,能演說一切妙法。譬如甘露一樣,來為眾生灌頂,令眾生得到滋潤。
慈悲哀愍徧一切 眾生心行靡不知
如其所樂為開闡 無量無邊諸佛法   
菩薩有慈悲的願力,哀愍可憐一切眾生,所以不辭辛勞,而徧滿十方一切世界去教化眾生。眾生所有的心念,眾生所有的行為,菩薩皆清清楚楚地知道。菩薩隨順眾生心所樂,而為開闡演說無量無邊諸佛所說的妙法。
進止安徐如象王 勇猛無畏猶師子
不動如山智如海 亦如大雨除眾熱
菩薩的行動,或者前進、或者停止、或者安穩步行、或者緩慢的走路,好像大象王一樣。到前進的時候,就向前走。到後退的時候,就向後走。為什麼?因為時刻要照顧象群的安全。菩薩修行六度萬行,不會發生困難。他好像獅子一般的勇猛。獅子是百獸之王,所以無畏和無懼。菩薩如如不動,好像須彌山。智慧廣大,好像香水海,也好像大雨一般,能消除一切眾生的熱煩惱,使其得到清涼。
時法慧菩薩,說此頌已。如來歡喜,大眾奉行。
在這個時候,這位法慧菩薩說完偈頌之後,釋迦牟尼佛聽完法慧菩薩所說的法,生大歡喜。在華嚴法會中的大眾,也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Top

**法界佛教總會‧DRBA / BTTS / DRBU

上一頁‧目錄‧下一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8 16: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