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其它] 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4-9 21:5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知一念佛门,无法不摄。故此经以毗卢为导,以极乐为归。既观弥陀,不离华藏。家珍具足,力用无边。不入此门,终非究竟。】     所以一个念佛法门,四种法界(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全都可以入。因为事事无碍,所以你这一念的功德,包含无尽,一切具足。非心非佛,神妙不测,无所不摄。所以,这个经以毗卢为导,以极乐为归。毗卢遮那是法身,释迦牟尼佛是化身。华严讲的毗卢遮那,就是释迦牟尼的本身,也就是我们的本师。他指导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本师没有说你们都是我弟子,只能留在我的国土中。咱们的本师教导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为导引。到了极乐世界,我们就回家了。游子回家了,在外头流浪,流浪汉苦极了,酸甜苦辣都吃够了,这一会又到了母亲跟前,母子又相会了,所以极乐是归宿。     ‘既观弥陀,不离华藏’,既生极乐见到弥陀,但根本并没有离开华藏世界。因为极乐世界也如这个灯光,遍满整个大殿,它并没有局限在某一部份,极乐世界是遍满法界,华藏世界也是遍满法界,互含互摄,难思难议,不是众生我们这种妄情所能推测的。所以,这种情形下,‘家珍具足’,你才知道家里的宝贝都具足了。‘力用无边’,你可以分身到无量国土去度众生,去演说妙法。到这时候,你说法才真正能给众生真实之利。就像咱们所说的,往往有片面性、有误解,有的时候,甚至于还含点毒素。说是说法,有的时候还不免放毒。若真正见阿弥陀佛,这时候,悟了无生法忍。你可以分身到尘刹,不是在一个大殿里,可以到无量无边的世界,现种种身,说种种法,给众生真实之利。可见‘不入此门,终非究竟’。不入到这个门里头,总不是究竟。     这就回答,为什么一个念佛法门能把华藏的一切经卷的深奥意思都包括了。杜顺和尚的三方面,清凉国师的四法界,念佛全摄,这个道理讲得很清楚。不能全理解不要紧,只要知道结论就好。就是这一念,就这么殊胜。家珍具足,如极贫苦的人忽然回到家里,没想到自己是大富长者。信都不敢信,想都不敢想的事,这时候,都成了你的了。这是譬喻,法华‘家珍’的譬喻。     【又问:方山论谓他方净土,是权非实。准今所论,如何会通。】     方山就是枣柏,就是李通玄。李通玄是居士,佛法里头居士的成就很不低。李通玄他在五台要著华严论,找个地方,老虎替他背经包,给他找个地方,泉水就出来了,自然有二个女侍者来招呼他,给他作饭洗衣。没有灯光的时候,眼睛放光,来著华严论。又叫枣柏,李世民的本家,亲属。为什么叫枣柏?因为对他很尊重,不说他名字。他一天就吃十个枣,柏树饼,把柏树叶压一压就吃,吃的非常简单。     方山著的华严论,说他方净土,是权不是实。法华讲二乘都是权教,都是化城。阿罗汉,不是究竟,是化出来一个城市,接引你,你还得前进要成佛,枣柏认为他方的净土,都是权,也都是化城,不是究竟。问说:方山是这么说,你现在论得这么殊胜,怎么去圆融会通?也就是说,彭际清的主张跟枣柏不一样,跟后代很多大祖师也不一样,原因如下:     【答:教分四土:一常寂光土,果佛所居。二实报土,法身大士所居。三有余土,二乘所居。四同居土,凡圣交参,或秽或净。此土行人,以专念力,修诸功德,回向西方,惑业未断,生同居土。欣厌既切,粗漏渐除,闻法增进,生有余土。若修圆教为因,深达实相,以普贤行愿,回向往生,便感得实报土。亲承佛记,分证寂光。是故住权乘者,一切皆权。如法华化城,不外自心故。明实相者,一切皆实。如此经极乐,全具华藏故。】     教下分四土。第一是常寂光土,佛所居的地方,遍于一切,佛的境界。第二是实报土,是法身大士的境界。第三是方便有余土,是阿罗汉、辟支佛所居的国土。第四是凡圣同居土,凡也居在这,圣也居在这。同居土,凡圣交参,凡也有,圣也有。     同居土:有的国土是清净土,有的国土是秽土。秽土就是污浊很脏的土,咱们这土就是同居秽土。丘陵、坑坎、垃圾、厕所。人心这么恶,动不动就是杀,就抢劫,唯利是图,这是秽土。极乐世界的同居土是净土,不同在这。但都是凡圣同居,便利之处就在这,你虽是凡夫,你可以去。都是凡圣同居土,但是一个是污秽的,一个是清净的。     咱们地球上的人,‘以专念力,修诸功德’,所以,必须得专念,总要把心念集中到一件事情,‘专念’,不能东也念一点、西也念一点,什么也不熟,问题一来就全垮了。要做到,旁边一个炸弹爆炸了,烟已经冒了,马上就要响了,马上就要死了,在这个时候,你这一句咒,或你一句佛号,能念出来,这要心里面有,才能成功。若一害怕,我的天啊!我的妈啊!完了。所以,要熟到这个程度,你不专一,怎么能熟?危难来了,哎呀!我是念观音菩萨好,还是念释迦牟尼佛好,还是念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来救我吧!等你这一想,炸弹早就把你炸死,完了。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也行,观世音菩萨也行,释迦牟尼佛也行。但要养之于平日,才能用之于临时。平日没有这个锻练,不是很熟,‘不等想就来’,不到这个程度,到急的时候不管事。以专念的力量,修诸功德,回向西方。至于‘惑业未断’,还有很多惑业,仍是凡夫,就生同居土。所以,绝大多数咱们现在往生的人是属于这一类,已经很难得了。     欣厌之心要切,欣慕极乐世界,厌离娑婆世界。对于娑婆世界的种种,进一退九,退缘这么多,愿意早点离开,但不是永远舍弃它,往生之后,还可以再回来度众生。所以,念佛偈‘九品菩萨为伴侣’,弘一大师和夏老师都改了  一下,改成‘回入娑婆度含识’。不在极乐世界跟一些菩萨作伴侣,不回来了。要赶紧回来,见了佛之后,马上回到这娑婆世界,来度众生。念念不忘众生啊!欣厌的很切,‘粗漏渐除’,漏就是惑。三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之中,见思惑是粗的,见思惑慢慢就除掉了,闻法也增进了,这种情况可以生到方便有余土,超过凡圣同居土了。     如果你修圆教为因,深达实相,‘以普贤行愿’,以十大愿王的愿做自己的愿,回向往生,你就能生实报庄严土,菩萨的地方。生实报庄严土,要破无名,破一分无明,分证一分法身,也就是分证一分常寂光土。     ‘是故住权乘者,一切皆权’。好多情况,凡圣同居土,你还是凡夫的境界,你认为一切还都是权(权指权巧方便,不是真实),有这些分别的时候,就是住权乘者,于是一切都‘权’了。你生到那里,都也成‘权’了。可是要明白自心实相的人,一切都‘实’啊!也就是法华所说的阿罗汉是化城(是权法),可是法华所说的化城,也没有出自心以外,化城在哪?你不还是自心所现吗?既然都是自心所现,‘一切无如心真实’,这是布袋和尚的话。(咱们现在山门供弥勒菩萨,是一尊很胖的和尚,那是布袋和尚的像。布袋和尚是弥勒的化身。)这句话是布袋和尚的话,也就是弥勒菩萨的话,‘一切无如心真实’。总而言之,一提到唯心净土,这就好像不真实了。其实,人不知道,没有再比心更真实的。化城也不外于自心,都‘实’了。所以,一实就一切实。这也是华严的道理,‘一真一切真,一位一切位’。都是超乎咱们的情见。像这个经的极乐世界完全具足华严的一切。试问怎么能说净土是权法?     【方山著论时,行愿末卷未至此方。故于净土一门,辄生分别。却与经文互相乖剌。须知从真起幻,即幻全真,生灭俱离,自他不二,一念圆融,普周法界,方为一乘中道了义。】     在方山枣柏著论时,在唐初,(行愿品到的时候是武则天时代,中间经过两个皇帝)。末卷没来,所以,他所根据的不是全部的华严。于是就跟其他经文就有冲突的地方。以他那么高的智慧和水平,眼睛能放光,老虎给他找路,但经不到全,他著的论还是不能圆满。所以,要知道‘圣言量’十分重要。     要知道,‘从真起幻,即幻全真’。所以,楞严先是破妄显真。后来就会妄归真,即妄即真,幻也就是真。就好像波跟水似的。咱们起种种幻相,是水上生了波了。但是波是什么呀?波的本体不就是水吗?所以,到这个地方,幻跟真,从他们的本体来说,就不是两件事了。有了波,波就有大波、小波,种种的波。但这都是幻相,本体都是真。到了本体上,生灭就离了,自他也不二。这个波和那个波看起来是两个波,这有一个波,那有一个波,不是两个波吗?其实,它一样,都是水,它们同是一个体,相连著的。波和波也不都是相连一体的水吗?北海,这一个波,那一个波,两个不都是北海的水吗?波水不二,所以自他也不二。波起水也无生,波灭水亦无灭,所以就离生灭了。一念圆融之心,就遍满法界,这才是一乘中道了义的教。底下又解释方山的功劳。
 楼主| 发表于 2020-4-9 21:5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且方山吃紧提唱,唯在十住初心即成正觉。然依教诠判,正大不易。何则圆信位中,见思惑尽,并断尘沙,进入圆住,豁破无明,证无生忍,位齐别教初地。若依自力,譬彼群氓,骤希宝位。即谓本来是佛,不落阶梯,亦赖善巧方便,始能克证。何如行愿末卷中说:以深信心,持诵十大愿王,一刹那中,往生极乐,住不退转,从凡夫地,创发信心,横超直入,至圆至顿,无比无伦。幸遇完经,因缘非浅,衣珠故在,客作徒劳。奉劝高流,同心信受。】     方山著论的功劳,就是要提倡‘十住初心即成正觉’,刚开始踏上第一个位子,就成佛了。就是华严的话,‘一位一切位’。他著华严论要紧的就是讲明这个问题—初住就成佛。教下这样说就不容易。初位,圆教初住是到什么水平?见惑、思惑都尽了,尘沙惑开始也去掉一些,进入到圆住,疑云破了,主要是无明破了,无生法忍开始证了,相当于别教的初地。天台宗判教,判为四教:藏、通、别、圆。别教是专讲大乘的,别教的初地菩萨等于圆教的初住。     不要说成佛不成佛吧,就说到了圆教初住,或说别教初地吧!如果依靠自己的力量,达到别教的初地菩萨,圆教的初住,就譬如一个普通老百姓突然上升皇帝宝座一样。纵然你说本来是佛,初住又有什么?可是你知道,你如没有善巧方便,不能证得,你还就是你啊!所以,这个很不容易,达到圆教初住谈何容易。你虽然有所理解,不能证到,还是落空。     何如行愿品末后说,有深信心,念十大愿王,你在一刹那之间就往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你就不退转了,都是阿裨跋致。从凡夫的地位,你有了信心,这一下子,就不退转了,就是阿裨跋致。真是‘至圆至顿’!念佛法门是圆中最圆的,顿教中最顿的。有人批评我写的东西,赞叹净土宗太过了。其实,我都是根据古人说的。不但是圆教,圆教中最圆的,顿教中最顿的。你就看这个,一刹那就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不退转了。现在我们幸而遇到完经,有了普贤行愿品补进去,华严就完整了,咱们能够遇著了。‘因缘非浅’,是很深的因缘,如衣服里的宝珠都在,咱们都发现了,不必徒劳,枉受其他的辛苦。奉劝诸位高明之士,咱们都同心信受这个法门。     【又问:隋僧灵干作华藏观,临终见大水弥满,华如车轮而坐其上,但得直趣华藏,何须更观弥陀。】     修华严观,生华藏世界,何必要去极乐世界呢?     【答:华藏世界,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有十不可说微尘数世界种安住。一一世界种复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西方极乐亦在其中。首楞严云:‘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今灵干所生,其为极乐净土邪,其为余方净土邪,俱未可知。然则但觐弥陀,即是直趣华藏。前有善财,后有龙树,如斯轨辙,千圣同行。不遵佛敕,自困多歧,是则名为可怜悯者。】     答曰,灵干所生何处,未能肯定。然而,只要往生得见弥陀,就是直生华藏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前有善财’,华严经善财童子,普贤菩萨教他生极乐世界,前有善财这样一个大德。‘后有龙树’,今天是龙树菩萨圣诞,因缘很好,这里提一下龙树。龙树菩萨是印度人,是中国佛教八宗的祖师。中国佛教分十宗。有二宗是小乘,成实宗、具舍宗,此二宗为小乘。其余的八宗都以龙树菩萨为祖师。最奇特的,他是禅宗的祖师,传衣钵的。密教的祖师、唐密、东密都是修龙树菩萨传的法。他在印度打开一个铁塔,进去亲见金刚萨埵,金刚萨埵亲见传授他的法。今天是龙树菩萨圣诞,大家很有缘。     龙树菩萨往生,释迦牟尼佛给他悬记,将来五百年后有个龙树菩萨,往生极乐世界。可见这是一个千圣同行的轨辙。‘不遵佛敕’,不遵佛的命令,自困于歧路之上。‘是则名为可怜悯者’。佛这样大慈悲剖心沥血的教导,你不能相信,真是可怜悯的人。底下又举一例。     【更以近事征之。宋明州草庵道因修圆顿教观。晚主延庆。乾道三年四月十七日。别徒众曰:‘华严世界,洞彻湛明,甚适我怀,今将行矣’。乃令举所述弥陀赞曰:‘无边刹海海涵空,海空全是莲花宫;莲宫周遍遍空海,空海独露弥陀容。阿弥陀佛不生灭,难觅难拈水中月;绝非离句如是身,如是感通如是说。我与弥陀本不二,妄觉潜生忽成异;从今扫尽空有尘,父子天然两相值。誓修三福勤六念,身口意业无瑕玷;我今以此念弥陀,不见弥陀终不厌’。赞毕,随众唱佛数百,讽观经至上品上生,即敛念坐脱。极乐华严,是同是别,诸有智人,急须著眼。】     宋朝有个人临终的时候告诉大家,华严世界,‘洞彻湛明’,通达、干净、光明。‘甚适我怀’,我心里头很喜欢,我要去了。最后,他赞弥陀。‘无边刹海海涵空’,无边刹海,海就包括空。‘海空全是莲花宫’,全部都是莲花宫殿。‘莲宫周遍遍空海’,每一个莲宫又遍满虚空,遍满一切海,重重无尽。‘空海独露弥陀容’,这么多的空和海,单独露出来的是阿弥陀佛的金容。‘阿弥陀佛不生灭’,阿弥陀佛是不生不灭的。‘难觅难拈水中月’,像水中的月亮拈得出来吗?‘绝非离句如是身’,咱们都在四句里头。四句是什么?‘是’是一句,‘非’是一句,‘是就是非,非就是是’又是一句,‘不是是,不是非’又是一句。就此四句,咱们总离不开这四句。要不就‘是’,是一句。你说‘不是’,是一句。‘也是也不是’又是一句。‘不是是,不是不是’又一句。总在这四句,你反正离不开这四句。这四句就是百非,一百种错与这四句是一致的。所以,离开四句,离开百非,才正确。而阿弥陀佛身就是绝非离句。以前,在佛学院讲课的时候,有一位老师问我,极乐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有?答曰:‘离四句的有’,跟这一致。阿弥陀佛是不生不灭,绝句离非。‘如是感通如是说’,是依这样的感通而这样说,不是空理论。     ‘我与弥陀本不二’,我与弥陀本来不二。你看,修持到这个地步,信心就真正显现出来了。我与阿弥陀佛本来不是两个,由于‘妄觉潜生忽成异’,由错误,产生一个妄觉,不知不觉怎么就成异了,成了二了,就有迷有悟也就有轮回了,真是冤枉!‘从今扫尽空有尘’,现把空和有的尘垢,都扫干净。‘父子天然两相值’,始觉合于本觉,父和子自然相会了,我和弥陀就不二了。     ‘誓修三福勤六念’。三福是观经上的话,要修三福。三福是‘一者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所以受戒必须持戒,不犯戒,这才是福。)‘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誓修三福勤六念’,六念是什么?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师、念天。天要修十善。杀盗淫是身三,口四是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意三是贪嗔痴。这些都远离,修十善才能升天,所以,升天也不简单。‘身口意业无瑕玷’,身口意三业没有玷污的地方。‘我今以此念弥陀’,我今天就是这样来念弥陀。‘不见弥陀终不厌’,我见不到弥陀,绝不罢休。说完此赞,随大家念佛,念了几百佛,念观经念到上品上生,他就合眼闭口端坐往生。这是宋朝道因和尚的事。所以,你看华藏世界跟极乐世界到底是同是别啊!他要生到华藏,可是他见的谈的都是弥陀。这就答覆了,是同是别?‘诸有智人,急须著眼’,有智慧的人,需要著眼啦!     叙文是清王文治居士作,他是探花,大书法家,用墨很淡,号淡墨探花。是很有智慧的佛教居士。他原来修禅,后来皈依净土。他白天办公,晚上就在蒲团上一坐,跟老僧一样。他做了一篇序,现时间所限简介如下:     ‘大乘起信论云,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众生不叫觉,众生不觉悟怎么叫‘觉’,不觉、迷了。因为无始以来,念念相续,就是妄念的相续,这些妄念就是不觉、迷呀!佛就是觉,不同就在这。佛是觉,咱们是迷。念佛三昧者以觉摄咱们的不觉。佛是觉悟的,以佛的觉悟来摄受咱们的不觉悟。什么叫念佛三昧呢?就是拿觉摄我们的不觉,我们入到了觉海,正觉之海,就是三昧。华严有一切诸佛的一切三昧,而其间念佛三昧为一切三昧中王。华严不是叫大方广吗?‘大’莫过于是。说他‘大’,没有比念佛三昧更大的了。说他‘方’,也莫过于是。说他‘广’,也莫过于是。     等到彭际清这一篇论写出来,华严的意思才完全。叙中说‘必待此论,而义始完。其殆阿弥陀佛神力加被,俾居士随宜说法,广导群品者乎?’对于这个论称赞达到极点了。华严虽然经过很多祖师著很多很多东西,但要等彭际清这个论写出来,华严的意思才完全。看来这是阿弥陀佛神力加被,使得彭际清居士,能这么说法,来广导众生。     我们引用王文治,淡墨探花的序,作为对这个论的赞叹。     篇末附言:     本讲记前身乃录音带,经整理成文,共有二稿:(1)净空法师门人台湾大学教授谢清佳博士录,(2)北京余居士等录。二稿作者,均发殊胜菩提之心,为续佛命脉,普济群萌,不辞劳苦,不厌繁琐,专诚笔录,令人钦仰,特于篇末一并致谢。念祖以第一种为基本,并参证第二,进行校订修改。但此论精深广博,讲解校订,两俱匆匆。疏漏必多,错误难免,敬乞棒正。     又本书由中央研究院计算中心顾秋芬、鲁翠英小姐等人协助打字排版,特此致谢。     1990年11月23日黄念祖志于北京莲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21: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