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70|回复: 2

[佛教生活] 陈兵教授:阿赖耶识的摄藏功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8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
 楼主| 发表于 2020-4-8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赖耶识的主要功能,《摄大乘论》卷一概括为“摄藏”二字。摄,为统摄、包括义,谓此识不仅统摄所储藏的一切种子,而且统摄前七识,统摄心之全体,甚至统摄三界六趣的各种众生,统摄整个世界,为一切现象生起的所依,故得独称为心,谓之“所知依”,即一切认识对象之最终所依,并以此识为《阿毗达摩大乘经》偈所言出生生死及涅槃一切法的“无始时来界”,亦即“所依界”(梵语asraya dhatu,今译基界、体性基、本始基)。阿赖耶识的“摄”,略有三义:
1、阿赖耶识统摄前七识,前七识都可看作阿赖耶识的功能,为其“相识”(变现境相的功能)和“见识”(能认知的功能),阿赖耶识则为其“义识”(认识的实体)。《楞伽经》卷一偈将藏识比喻为大海:
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
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其余一切心识活动,都是这藏识大海上因境界风吹而起的波浪,为大海表面的动相。《大乘入楞伽经》卷七偈谓“意从赖耶生,识依末那起,赖耶起诸心,如海起波浪”——末那识从阿赖耶识生,前六识依末那识起,前七转识都可以说是阿赖耶识所生。《密严经》卷上偈谓“若离阿赖耶,即无有余识”,并比喻说:
譬如海波浪,与海虽不异,
海静波去来,亦不可言一。
说阿赖耶识与前七识为非一非异的关系,“藏识为因,生于诸识”,藏识为前七识的依因,前七识有如车轮围绕车轴一样围着阿赖耶转,亦如众星捧月。
《瑜伽师地论》卷六三分诸识为本识与转识二类,本识指阿赖耶识,转识指前七识,转,有转变、生起、运作、生灭之义。该论谓“阿赖耶识是所依,转识是能依”,被阿赖耶识所摄的前七转识及其它心理活动(心所),“譬如水浪依止瀑流,或如影像依止明镜”。同论卷五一、《显扬圣教论》卷十七说阿赖耶识作前七转识生起的二种因缘:一、为其种子生因,前七识皆以阿赖耶所藏种子为其生起的因。二、为其所依止因,由阿赖耶执受眼等五色根,眼等五识依之而生;又由阿赖耶识得有意根末那,由末那为依止,生起意识。
2、阿赖耶识还统摄众生的身体(根身)及其所依止的世界(器世界)。是此识的执受作用,令一切有色根(生理性的器官)“无有失坏,尽寿随转”,还于死后转世之时,执取所受生者为自体而投生,“执受自体”,故又名阿陀那识。《密严经》卷上说:
阿赖耶识与寿、命、暖触和合而住,意住于此,识复住意。
又说阿赖耶识“摄持诸种子,遍持寿暖识”,阿赖耶识与命根和体温结合在一起,起着维持生命、体温的作用,众生全身从头到足,“顿生及渐次,无非阿赖耶”。阿赖耶识入胎即有众生之降生,阿赖耶识最后离身则为死亡,《八识规矩颂》因称此识“去后来先作主公”。阿赖耶随众生生死流转,可谓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轮回主体,“藏识持于世,犹如线贯珠”。 阿赖耶识还为“能持世间因”,世界是此识相分的一部分,依此识而显现、而维持,偈云:
依止赖耶识,一切诸种子,
心如境界现,是说为世间。
阿赖耶随缘现境,就像随缘显现众色的摩尼宝珠。六识所见外境,皆为阿赖耶所变现。
3、阿赖耶识还统摄一切众生,为众生相互之间发生关系的所依。《显扬圣教论》卷十七说阿赖耶识“亦是一切有情互相生起根本,一切有情互为增上缘故”,如同千灯共照,光光交彻。
藏,被视为阿赖耶识主要的、代表性的功能,此识因而多时被称为藏识,意谓此识是一个具有巨大储藏功能的心识大仓库。阿赖耶识所储藏者有二:
1、一切心识活动及其结果。一切心理活动、行为语言等,皆形成种子,作为活动的结果,藏于此识中,又作为能再生起心理活动及其业报之因,被此识所藏。《入楞伽经》卷九说“心名采集业,意名广采集”,谓藏识做着采集储藏业种子的工作,第七识的我执增长这种采集作用。《密严经》卷上说,阿赖耶识随七识的运作及身口意的造业:
从此生习气,新新自增长,复增长余识,余识亦复然。
长劫的积累,致使众生阿赖耶中“习气如山积”,习气,即种子。《瑜伽师地论》卷六三说,前七转识的熏习,能长养、增长阿赖耶种子,如同植物在地里落下种子,使来年的植物更多更繁茂。《显扬圣教论》卷十七谓转识作阿赖耶识的二种因:一于现法中长养七转识的种子,当转识生起时,与之同生同灭的种子熏习阿赖耶识,使后来的转识“转复增上,转复炽然,转复明了而得生起”。二于后法中为阿赖耶识得生摄植彼种子,谓七转识的熏习,能给阿赖耶识中不断增添内容,引摄未来的阿赖耶识。
2、诸众生摄藏此识以为自我。《入楞伽经》卷二说,意识分别自身、外境而起自我执着,产生我、我所执习气,储藏于第八识中,被末那识恒审思量,使众生无意识地执自我及所知见的境界为实有。
《成唯识论》卷二解释阿赖耶名藏识之“藏”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依次为因、果、自相三相。能藏,谓此识本具储藏功能,能执持诸法种子令不丧失,这是此识的主要功能,故名“一切种识”,此即因相。所藏,谓此识的储藏作用,能令众生轮转生死,承受来世果报,是众生生命相续不断之本,故称“异熟识”,这是此识主要产生的果,即果相。执藏,谓此识具“藏”的功能,被末那识执为内自我,与杂染相互为缘,能摄持因果,这是此识的主要性质,即自相。
从今电脑及人工智能看,阿赖耶识的“藏”,除储藏种子之外,还应有处理所藏种子的作用,犹如电脑之处理所储存信息。阿赖耶识处理所藏信息的工作,应该说是严格遵循法界本具的因果法则,不讲情面,不受意识主宰。我人的身体、长相、生存环境等,都是阿赖耶识处理所藏而造成,在一定意义或一定程度上,阿赖耶识甚至可以说是命运的制造者。
 楼主| 发表于 2020-4-8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除盖障菩萨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9-29 16: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