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625|回复: 3

我常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7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觉。
  子二破其转计在空
  若然汝阿难之心与眼,皆在虚空;自然已非汝阿难之体。或谓,不管心眼何在,但能见我之面者,即我心眼。然则我今亦见汝面,则我如来,亦应属于汝阿难之心眼矣。岂独如来,能见汝面,即此在会大众,莫不见汝阿难之面;如是大众皆汝心眼,则汝阿难心眼,岂非无量。何况,汝在虚空之心眼,若已有知,则地下之身,应不有觉。一人岂能,具有两觉。
  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
  子三破其转计两觉
  此恐阿难转计,何妨两觉。故佛按而破之,必汝执言,在地之身,在空之眼,两皆有觉,则汝阿难一人,应有二个知觉。知觉为众生本具佛性,依之修行,可成佛道。今汝阿难,有二知觉,则汝一身,应成两佛。当知佛之应身虽无量,而佛之法身。唯一无二,岂能一人而成两佛。
  是故当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癸三结破
  乘上所说之故,汝阿难言,见暗名见内者,绝无此理。
  阿难言:我常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
  辛五破转计随生分二。壬初转计
  阿难四番被破,不敢再逞己见,以下三番,皆引佛昔日言教,以为根据。故曰,我常闻佛,开示四众。阿难为佛侍者,常随于拂;且多闻第一,历耳不忘。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名为四众。又四众中,复有发起众,当机众,结缘众,及影响众等四众。发起当经之人,谓之发起众;如金刚经由须菩提发起,本经由阿难发起。当时闻法得益,转邪归正,转迷为悟,转愚为智,或转凡为圣,谓之当机众。虽同会闻法,以宿业深重,未能获益,但结法缘,为将来因,名结缘众。如影随形,如响应声,一佛出世,千佛护助,谓之影响众。如此会中,文殊、观音等大士皆古佛再来,助转法錀者是。比丘中固有发起、当机、结缘、影响等四众,比丘尼中,甚至优婆塞优婆夷众中,亦无不皆有,当机等四众。如是四四十六众矣。
  由心生故等四句,正是佛所开示之教法。诸法本无生,由心故有;心本无形,因法得显。心法互为因缘,而生诸法,其义四教不同。若心若法,皆因缘生;缘生诸法皆无常、苦空、不净、无我、是藏教义。若悟心法,皆本无生;无生则无灭,当体即空,非灭故空,是通教义。若谓无明不觉生三细,是心生法生,境界为缘长六粗,是法生心生,因此而有十法界假名,差别无量,是别教义。若云心生法生,法本无生;法生心生,心亦无生;若心若法,皆是清净法界,不可思议,是圆教义。阿难引佛昔日言教,以证自己妄计,故曰: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不知思惟本无体性,乃缘前尘分别妄心耳。细则七识,恒审思量,粗则六识,对境分别,二皆三界烦恼,虚妄想相,全无实体。今阿难示同凡小,执此攀缘之妄心,为自心性。随心攀缘所合之处,心即随有;心缘于内,心即在内;心缘于外,心则在外;心缘于根,即潜根里;若缘内脏,当然心在身中。故心不一定在内、在外,或在中间;但亦可谓心在内、在外,或在中间。此计若成,将救前四失。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
  壬二破斥分三。癸初牒计
  由法生故二句,是佛牒其说;后二句是按其妄计,以便破之。
  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
  癸二正破分二。子初破无体
  佛意谓随根所合之处,而有之心,原属妄想攀缘,本无实体。以无实体之心,焉能与有体之物合。若无体之心,能与有体之物合,则同于十九界,与七尘合。人所共知,根尘识三,合成十八界。今十八界外,另加一无体之十九界,与于六尘外,另加一无体之第七尘合,岂非笑话,故曰是义不然。
  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
  子二破有体分二。丑初约内外出入破
  若谓思惟之心,属有自体,故能与外有体之法合。则汝阿难,且以手挃身体,试看此能知心,为复从内出,抑或从外而入。若从内出,此心仍居身中,何不见内之腑脏?又心从内出,还归之时,亦应见身内之物。若从外来,是心在外,来入身中,则应先见汝面,如人从外入内,必先见门。今俱不见,可知此思惟之心,虚妄无体;既非内出,亦非外来,岂能随根所合之处,心即随有。此中见字,乃约心为能见。阿难及一般凡情,皆以为见是眼非心,而心谨能知而不能见。故曰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佛随即按其妄情而破之曰: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否?佛以阿难喻心,门偷眼,室喻身,人在室中,门不能见,而能见者,是人非门。喻心在身中,眼不能见,而能见者,是心非眼。或云:人属有情,室乃死物,岂可为喻。故佛再引死人为例,若眼能见,则诸已死之人,尚有眼存,亦应皆能见物。或谓安知死人,不能见物。佛即破云:若能见物,云何名死;既名已死,当不能见。


楞严经讲记海仁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20-7-25 10:1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10-18 18: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2-15 09:0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04: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