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98|回复: 2

[佛教生活] 南传著作:业与轮回(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6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业与轮回
**

**斯里兰卡 三界智长老 著
**

**

**赵桐 译

 楼主| 发表于 2020-4-6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作人的素质呢?事实上,就是出生前和当前愿行或说业所产生的潜意识发展趋势。这些趋向可以在此生成为身、语、意的善恶业行的诱因。如果植根于无明的对于生的渴欲完全止息了,那就不会有再生。就如同一棵树根完全被毁坏的椰树一定会死去一样,一旦于生执着的贪、嗔、无明三恶根永远去除了,则不再进入新的生有。我们不应忘记的是,所有这些说明个体的表达方式,如「我」、「他」、「圣人」等等只不过是对无我的生命过程的假名。

  与此相关,还应说明,按照佛教教义,人临死时的死想业处(marana-sanna-kamma)将决定随之而来的再生的性质。所以,在佛教国家中,有记诵将死之人所作善行的习俗,以使他记住所作好事,并在心中升起快乐、纯净与安详,以助顺利再生。还有的作法是亲属们把要供奉给僧团的布施品,如袈裟、供品等一一给他过目,告诉他:「这是我们为你将来的福慧供奉给僧团的。」或者是让他聆听诵经说法,通常是唱诵《念处经》。

  在《清净道论》第十七章中说:有一条规律,若是恶人,在将死之时,他先前所做的一切坏事都将重现在他的记忆中,或者是与这些坏事有关的场面或对象,如鲜血、带血的短剑等将出现在他的眼前,这叫作「业相」(kamma-nimitta);或者他将看到即至的恶趣的象征,如骇人的大火等,这叫作「趣相」(gati-nimitta)。也有另一类将死之人,可再现与感官欲望相关的色情形象等。

  对于一个好人来说,临终前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他先前所作的高尚行为或他所经历的场面与对象,这是他的「业相」;或者他将看到他即至的趣向,如天宫等,这是他的「趣相」。

  在中文大乘经典《转有经》(由阿亚塞瓦米·撒思特里编辑)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当生命结束,心智意识即将消失之时,此前所作,皆现眼前,就如同梦中所见美人,醒来还记得她的形像一样。所以,大王!在旧意识消失时,新意识产生,或生于人,或生于神,或生于畜生,或生于饿鬼,或生于地狱。随着新意识的生起,一个属于新的意识的序列(citta-santati)将承受它该承受的业果。大王,没有任何东西从这一世界传输到未来的世界,只是行为的果报可以在再生获得。大王应知,前一个意识的消失,就叫作死亡,后一个意识的生起,就叫作出生。当前一个意识消失时,没有什么去处是它的所往,当新意识生起时,没有什么地方是它所自。」

  在巴利语系经典中,根据果报出现的时间,把业或愿行分为三类,即:

  1、现法受业(ditthadhamma-vedaniya-kamma),

  2、次生受业(upapajja-vedaniya-kamma),

  3、后世受业(aparapariya-vedaniya-kamma)。

  对于这一论题的解释十分专业,实非这篇简介式文章所能概括,只能简单概括其含义为:每一个个体的感知或认知过程实际上是由一系列连续的在认知过程中起着不同作用的思想瞬间构成的,这些心念作意得以产生其间的各个瞬间,是一些逐步推进的思想过程,或说速行思(javana-citta),一个又一个快速相续闪现。其中第一个认知瞬间感召现法业果,最后一个瞬间感召次生业果,这两者之间的那些瞬间将感召后世的业果。这两种业力(现法受业和次生受业)或现报,或来世报。若是现法受业和次生受业的业报没有实现,则成为既有业(ahosi-kamma)。能够感召后世业果的业力,无论何时何处,一有适当机遇,必定产生果报。只要生命的进程滚滚向前,业力就将永远伴随,不会凭空消失。

  在《清净道论》中,业力按其作用的方式分为四类,即:令生业、支持业、妨害业、破损业。它们分别为善与不善业、好与坏业。

  令生业,或说引生业(janaka-kamma)是在死亡之时起着决断作用,在现时存在中起着制约作用的业力。它从出生的那一刻直至整个生命进程中,不断地作用,产生出物质的精神的现象,诸如眼、耳、鼻、舌、身五根识,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受、想、行等。

  支持业(upatthambhaka-kamma)按照其性质,在生命过程中支持变现顺或逆的现象,并帮助这些现象的延续。

  妨害业(upapilaka-kamma),按其性质,妨害由令生业所招感的顺或逆的现象的产生,并阻碍其延续。

  破损业(upaghataka-kamma),破坏较弱的业力,只允许与它自己相应的顺或逆的业果产生。

  在中部经的传注中,把令生业比作农夫撒种,支持业比作灌溉、施肥、田间管理,把妨害业比作干旱导致减产,把破损业比作失火破坏了整个收成。

  另一种阐释说:提婆达多由于其好的令生业而生于王族;由于好的支持业而成为比丘,并证得较高神通;他杀害佛陀的企图就是他的妨害业;他导致僧团的分裂则是破损业,因此,他再生于痛苦的世界(地狱)。

  在佛经传注作品中还有大量关于业说的多种分类的详尽解释,不能尽收于这篇简短的文章中。此篇的主要目的在于强调佛教的轮回说和任何灵魂与个体的转世说毫无干系,在圣义谛的层次上,除了精神与物质存在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之外,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个体」或「我」。并进一步说明,业的造作和轮回的过程只有在众有情潜意识生命流的假说的基础上才能
 楼主| 发表于 2020-4-6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除盖障菩萨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08: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