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343|回复: 14

[佛教经藏]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賢首品第十二之一---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6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上一頁‧目錄‧下一頁

賢首品第十二之一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老和尚講述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賢首品第十二之一
賢是聖賢。聖賢人,時時迴光返照,反求諸己。自己不生無明煩惱,也不令他人生無明煩惱。自己的業障,要空要照破,也不給他人增加業障,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說自己不願意的事情,也不加在他人身上。時時約束自己的身口意三業,令其清淨,所以叫「體性至順」。體性就是自己的本體和光明妙性,至順就是最順,不違背一切理和一切法。一舉一動,都要合理合法,絕對不障礙他人修行,也不障礙自己修行,這叫「賢而有德」。
如果有人來障礙你修道,要作如是想:啊!我在往昔時,曾經障礙他修道,所以他來障礙我修道,這是「如是因如是果」的報應。應當把他視為善知識,是來幫助你修道,來成就你的道業。要用忍耐心來處理這種逆境,便能風平浪靜,切不可生出敵對心,要心安理得來接受考驗。
這個世界上,就因為人和人之間,互相敵對,沒有忍讓,所以才發生種種戰爭和種種災難,而造成種種的惡劫。我們修道人,無論行住坐臥,都要約束自己的自性,這叫「調善身心」,這樣就叫「賢」。
首是領袖,作為首領,是因為有吉祥的聖德,並不是爭強論勝,壓倒他人,得到勝利,而作為第一。而是有吉祥的智慧、有殊勝的德行;也就是人不能修我能修,人不能行我能行,要超過他人所沒有的德行。是以德來服人,不是以力服人,所以叫「超絕」,這樣才堪稱為「首」。
賢首菩薩,有超過其他菩薩的勝德;不但殊勝,而且吉祥。菩薩是利益他人,不是利益自己,只要對他人有好處,便盡力而為之。所以有菩薩心腸來行菩薩道,有捨己為人的精神。這一品在本經為十二,所以叫賢首品第十二。
這一品是文殊師利菩薩問賢首菩薩的問題。而賢首菩薩用三百五十九句半偈頌來答覆。這一品是華嚴經裡最重要的一品,希望大家聚精會神聽講,一定能得到不可思議的好處。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說無濁亂清淨行大功德已。欲顯示菩提心功德故,以偈問賢首菩薩曰。
這段經文,是阿難尊者在結集經藏時所說的。這是承前,是指前邊所說的淨行品。淨行就是無濁亂,欲顯示菩提心功德故;又是啟後,開啟後邊的經文。
在這個時候,文殊師利菩薩說完無濁亂清淨行大功德之後,復願意顯示出來發菩提心的功德緣故,所以用偈頌來請問賢首菩薩。
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時,沒有汚濁、沒有散亂。什麼是汚濁?就是有無明煩惱,有貪瞋癡三毒,或者故意障礙他人修道。什麼是散亂?就是放逸不守規矩,一天到晚打妄想,精神不集中,修行不認真。
我們修道人,首先要沒有自私心。若有自私心,那麼,什麼功德都沒有了。你想沒有自私心,首先要沒有我。如果有我,就有自私心;沒有我,就沒有自私心。自私心能障礙修道,這一點,每個人都要知道。
我們出家人,一定要尊師重道,不可輕師慢法,不但對師父尊敬,就是先我而出家的師兄們,也要尊重。在道場的規矩,不可貢高我慢,比丘必須尊敬師長,比丘尼必須行八敬法,恭敬比丘,不可輕慢比丘。沙彌一定要聽比丘指揮,沙彌尼一定要聽比丘尼的教法。優婆塞和優婆夷,一定要尊敬三寶,恭敬出家人,不可批評出家人,不可誹謗出家人。這種規矩,大家要知道要瞭解。能遵守就是清淨行,不能遵守,就是濁亂行。
我今已為諸菩薩 說佛往修清淨行
仁亦當於此會中 演暢修行勝功德
文殊師利菩薩是智慧第一,賢首菩薩是勝德第一。文殊菩薩代表眾生來請法。他說「我現在已經為諸大菩薩,說完十方諸佛在往昔因地所修的清淨行門。仁者(賢首菩薩)你也應當在這華嚴法會中,宣說修行殊勝功德的法門。應當演暢說出來,怎樣修行才能得到殊勝的功德?才能幫助菩提心?才能圓滿大功德?」
爾時,賢首菩薩以偈答曰。   
文殊菩薩為眾生請法,賢首菩薩為眾生說法。這兩位大菩薩,都具足慈悲心腸,一切為眾生,因此賢首菩薩用偈頌來答覆文殊菩薩所問的問題。
善哉仁者應諦聽 彼諸功德不可量
我今隨力說少分 猶如大海一滴水
很好呀!仁慈大士,你代表眾生來問法,代表眾生來聽法,那麼請你注意聆聽我所說的道理,顯示菩提心的功德,是無量無邊。雖然不可測量它能有多少。但是,我現在隨著有限智慧的力量,來演說最少的一點點,好像大海中的一滴水,我只能說出這樣少的菩提心功德。
佛法之廣,猶如大海。只要嚐一滴海水之味,便知四大海之水是同一味,都是鹹的。佛法雖然有八萬四千法門,只要專一修成一個法門,便可解脫。所謂「一通一切通」,一法能徹底明白,法法都能瞭解。
若有菩薩初發心 誓求當證佛菩提
彼之功德無邊際 不可稱量無與等
假設有人開始信佛,發菩提心,想行菩薩道的時候。應該先皈依三寶,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做畜生,這是信佛剛開始的儀式。然後,再受五戒。五戒就是①不殺生②不偷盜③不邪婬④不妄語⑤不飲酒。受五戒之後,一定要嚴守戒律。在每一條戒中,都有五位護法善神。如果能守五戒,便有二十五位善神來保護,令行者逢凶化吉,遇難呈祥。若是犯戒,這二十五位善神,都會離你而去。
授三皈依的儀式,必須在僧人面前舉行;在家人沒有資格替人授皈依的儀式。皈依佛,就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皈依法,就是皈依佛所說的三藏十二部一切尊法。皈依僧,就是皈依所有的賢聖僧。皈依三寶,才是佛的弟子。
出家人,其中沙彌要受十戒,比丘要受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要受三百四十八條戒,還要受十重四十八輕的菩薩戒。這些戒具足,才是真正的出家人。在家人,要受五戒、八戒、菩薩戒,才是真正信佛人。這就是初發心的菩薩,但不一定是菩薩,就是向菩薩路上走而已。不可以有魚目混珠的想法:我受了菩薩戒,就是菩薩,那是錯誤的觀念。
初發心的菩薩,好像比喻把菩提種子,剛剛播種在地下,生出一棵小菩提幼苗。並不是圓滿的菩薩,而是沒有長成的菩薩,沒有修成的菩薩。不但人人是菩薩,而且人人可以成佛。只要修行,無論什麼人,都可成佛。因為人人有佛性,就是闡提(不信佛)也可以成佛,不過,時間比較遲而已。
有的初發心菩薩,半途而廢,生退轉心,這時菩提芽乾枯了。因為沒有大悲水來灌溉,便變成焦芽敗種。有首偈頌云:「魚子奈摩羅,菩薩初發心,三事因中多,如期結果少。」魚所產的卵很多,可是很少變成魚。奈摩羅樹開花很多,可是結果很少。初發心的菩薩很多,真正能行菩薩道者很少。為什麼?因為沒有堅誠恒三字。堅是堅固,要發堅固的菩提心,不要只有五分鐘的熱度,以後就涼了,這樣就不會有成就的。所謂「堅忍不拔,百折不撓」,有這種精神,才能成功。誠是誠心,要有虔誠的心,念茲在茲,時時刻刻用功修行,不懈怠、不放逸。恒是恒常。修道人,要有恒心,時時修行、年年修行、生生修行。海能乾,石能爛,修行心不乾不爛,這樣的發奮,才能走到菩薩道路上。
初發菩提心的菩薩,要發四宏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想要成佛果,必須先行菩薩道。行菩薩道,先要教化眾生,度脫眾生。要教化眾生,先要斷煩惱,把煩惱化為菩提。法門雖然很多,可是都要學,學成佛的方法。
假設有菩薩初發心,發四宏誓願,將來一定能證得佛菩提。他的功德是沒有邊際,也不可用秤來秤,不可用斗來量,沒有任何的數目能和它相等。
何況無量無邊劫 具修地度諸功德
十方一切諸如來 悉共稱揚不能盡     
初發心的菩薩,修六度萬行,發願一定要成菩提道果。這種人的功德是無量無邊。何況又修行了無量無邊劫那樣長的時間哩!他具足圓滿修行十地六度法門,以及所有一切法門,都圓滿了諸功德。這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共同來稱揚讚歎,永久不能窮盡。

 楼主| 发表于 2020-4-7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是無邊大功德 我今於中說少分
譬如鳥足所履空 亦如大地一微塵   
像在前邊所說以長劫來修行六度萬行,發願證得佛果,這是無量無邊的大功德。我(賢首菩薩)現在於無邊大功德中,只說少分。少到什麼程度?好像飛鳥在空中所走的路,無論走多少里路,可是找不到鳥的足跡,所謂「如鳥飛空空無跡。」我說出的功德,也好像在大地的一粒微塵那樣少。
菩薩發意求菩提 非是無因無有緣
於佛法僧生淨信 以是而生廣大心
菩薩所發的心意,是為求菩提道,都是有因緣,不是無因無緣而發起。而是遇到善知識,承蒙開示,發起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度眾生。對佛法僧三寶都生清淨的信心。佛是三覺圓,萬德備的聖人。法是了生脫死的方法。僧是聚集四個比丘以上,才能稱為僧。所謂「五比丘」從此之後開始有僧。以信佛信法信僧這種因緣,生出廣大的快樂心,這不是世間的快樂,而是出世間的快樂。
什麼是出世間的快樂?就是涅槃四德——常、樂、我、淨。所謂「二死永亡為常,解脫受用為樂,證真法身為我,絕無染障為淨」,這是常樂我淨的解釋。
不求五欲及王位 富饒自樂大名稱
但為永滅眾生苦 利益世間而發心
發菩提心的菩薩,不是為求財、色、名、食、睡這五種欲的享受。因為貪財、貪色、貪名、貪食、貪睡,都是趣向地獄的五條路。雖然當皇帝,有權有勢、富饒四海、自享其樂、名揚天下、四海皆知,但是無常,所以菩薩也不求。 菩薩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因為要救眾生出苦海,永久滅除苦惱。為利益世間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了生脫死,所以才發菩提心。
常欲利樂諸眾生 莊嚴國土供養佛
受持正法修諸智 證菩提故而發心
菩薩常常要發願,利樂一切諸眾生,用自己的血汗來利益一切眾生,甚至捨身心性命來利益一切眾生,這才是行菩薩道的表現。所作的功德,要迴向諸佛的莊嚴。迴向偈云:「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意思是:願意以修道的功德,來莊嚴諸佛清淨的國土。要報答在上邊的四重恩:①天地:天地有覆載之恩。②父母:父母有養育之恩。③師長:師長有教育之恩。④國王:國王有保護之恩。還要救濟在下邊的三種苦㈠地獄㈡餓鬼㈢畜生,令他們脫離苦海。假設見到講經的法會,或者聽到說法的音聲,都要發菩提心。盡了這個報身(色身),然後大家一同往生極樂世界清淨的國土。那裡是蓮華化生,華開見佛,只有快樂,沒有苦惱,所以稱為極樂世界。
不但要莊嚴佛國土,還要供養諸佛。有一分力量,就盡一分力量;有十分力量,就盡十分力量,還要受持正法。什麼是正法?就是佛所說的四諦法、十二因緣法、六度等,要依法修行,修一切的智慧。為要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所以要發菩提心,要行菩薩道。
深心信解常清淨 恭敬尊重一切佛
於法及僧亦如是 至誠供養而發心
修道要有堅誠恒的深心和信解心。有了信心之後,才能了解佛法的真實義。想要清淨,必須相信諸佛所說的法,又要恭敬諸佛、尊重諸佛、供養諸佛、親近諸佛。不但恭敬一切佛,還要恭敬一切法,更要恭敬一切僧。三寶是平等的。恭敬佛,就是恭敬法。恭敬法,也應該恭敬僧。為什麼?想要成佛,一定要明白佛法。不明白佛法,就不會成佛。想要明白佛法,一定要跟僧人來學佛法。所謂「法賴僧傳」,無論到什麼時候,佛法都是由僧人來傳;而非有學問者所能傳。要想學佛法,一定要恭敬三寶、尊重三寶。所以要用至誠懇切的心,供養三寶,不要有我相、我見、我執,要把這三我都空了。菩薩發心,就是發這種至誠真實的心。
深信於佛及佛法 亦信佛子所行道
及信無上大菩提 菩薩以是初發心
學佛法,一定要深信、誓願、實行。這是信願行三資糧,也就是到佛國的旅費。學佛的人,沒有信心,是不能成佛的。有了信心,而不發願,也不會成佛。發願而不去實行,也不能成佛。這信願行三資糧是成佛的本錢。
既然深信佛和佛法,還要相信菩薩所行的道路。還要相信無上大菩提法,也就是成佛的方法。初發心的菩薩,以前邊所說種種功德和種種因緣而發菩提心。
修行是最平等的法門,誰能看得破、放得下,真正依法去修行,誰就有所成就。反之,誰就沒有成就。這是平等,絕對沒有僥倖,也沒有投機。修一分得一分,修十分得十分,所謂「一真一切真,一了一切了,一悟一切悟」,就是這個道理。
信為道元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法
斷除疑網出愛流 開示涅槃無上道
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有了信心,才能入到佛法大海中。沒有信心,猶如電燈沒有開關,不會有光明。對佛法沒有信心,是得不到智慧的光明,所以信心是很重要的。
信為道元,道元就是修道第一個方法。有信心,才能修道;沒有信心,不能修道。信是修道的根本。這個「元」出在易經。易經一開始就說:「乾,元亨利貞」。乾卦屬於陽,是陽中之陽,陽到極點。元就是善法之中第一法,也就是修道一個開始。亨就是萬事亨通,也就是好的集會。利就是利益一切物,要合乎一切義理。貞就是正正經經去做事,不要馬馬虎虎。這是元亨利貞四德。君子有這四種德行,所以才能利物、處事、吉祥等。
什麼是功德?功是立功,德是作德。怎樣立功?例如有人建道場,幫助道場做一切事情,這就是立功。怎樣作德?無論大善小善,都要去立功。功圓滿,德成就,也就是道業成功,這就是作德。若不立功,不做有益眾生的事,就沒有德行。沒有德行的人,修道不容易成功。所以修道人,要有大德行。什麼是大德行?就是沒有貪瞋癡三毒心,沒有嫉妬障礙的心、沒有貢高我慢的心。
信是修道第一件事,也是修道的母親。母親能生育能教養,所以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也就是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十二因緣,以及六度等法。有了信心,才能培養一切善法;沒有信心,當然不能培養一切善法。好像在春天播種五穀的種子,若是沒有水份、陽光種種的因緣,它便不會生出來。信對於佛法,也是這種情形。有助緣,才會生善根。
修道人,最要緊的事,不要生懷疑心。應該對佛法深信不疑,斷除一切懷疑。所謂「修道之人心莫疑,疑心生起路途迷。」如果生懷疑,便有迷惑,誤入歧途了,就不能和佛的智慧合而為一。那麼,本有的智慧,就不能現出來,所以要斷除疑惑的網,才能出離情愛之流。
一切眾生,都離不開這個「情愛」二字。有情就有愛,有愛就有情,情愛不能分開。如果能斷情去愛,那就有辦法了。可是這個情愛之陣是不容易攻破的,好像銅牆鐵壁一般的堅固。所謂「酒色財氣四道牆,許多迷人在裡藏,有人跳出牆邊外,就是長生不老翁。」有很多人,都迷戀在喝酒,好色,貪財,鬪氣之中。這四種東西好像四道高牆,又好像無形的監獄,把人綁縛著,不得自在。如果有人能跳出這四道圍牆外,也就是看破放下了酒色財氣,這時候,就會了生死,也就是長生不老翁。
我們修道人,不怕有愛欲,只怕不認識愛欲。若能認識清楚愛欲的面目,就不會被它所迷。一切眾生,都因愛欲而生,因愛欲而死。要想了生脫死,一定要把它看破放下,不被情愛所迷,自然得到自在。
佛開示眾生出離三界的涅槃無上道果,成就常樂我淨四種德行。佛告訴我們眾生,要入佛法大海,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有願心,第三要有行心,這就是成佛的三個條件。
信無垢濁心清淨 滅除憍慢恭敬本
亦為法藏第一財 為清淨手受眾行   
要信真正的法,就是正知正見的法。不可信天魔外道的法,也就是邪知邪見的法。這種外道法,越信越迷,越信越不清淨。為什麼?因為他們是染汚法,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清淨法。若有真正的信心,就會現出本有清淨的自性。為什麼我們的自性光明不現出來?就因為有垢濁心的緣故。垢濁就是不乾淨的思想,也就是染汚的思想。有所染汚,心就不清淨;不清淨,自性光明就不能現出來。
有了信心,心就清淨了,智慧現前,就沒有驕慢心。沒有驕慢心,就生恭敬心。恭敬三寶、恭敬父母、恭敬師長,所以說信是恭敬的根本。信能消滅一切驕傲和輕慢。
信為法藏中第一種財,也就是十藏中的第一藏。十藏是:①信藏②戒藏③慚藏④愧藏⑤聞藏⑥施藏⑦慧藏⑧念藏⑨持藏⑩辯藏。信又是七聖財中的第一種財。七聖財就是①信財②精進財③戒財④聞捨財⑤慚愧財⑥忍辱財⑦定慧財。因為身心清淨,所以手也清淨,能修持一切佛法。
我們所修的大悲法,四十二手眼法門,每隻手都是清淨手。有了四十二清淨手,才能利益眾生,教化眾生,能以受持一切法。這個法門是不可思議的!
信能惠施心無吝 信能歡喜入佛法
信能增長智功德 信能必到如來地
要有信心,才能布施,內而身心,外而世界,都能惠施予一切眾生,沒有吝嗇的心。要有信心,才能歡喜學習佛法,不會因為佛法太深太妙而生退轉心。有了信心,只有精進,沒有後退,而能深入佛法大海中。
要有信心,才能增長智慧和功德。若是沒有信心,智慧和功德不但不增加,反而減少。為什麼?因為沒有信心來培養、來灌溉,所以它便逐漸減少。
要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自己將來一定會證得佛果。成佛之後,可以度脫他人也成佛。一定有這種事法現出來,一定有這種道理,所以信是最重要。有信的力量,才能達到如來的覺地。

 楼主| 发表于 2020-4-8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信令諸根淨明利 信力堅固無能壞
信能永滅煩惱本 信能專向佛功德
信能成就一切功德,所以六成就之中,第一種成就,就是信成就。六成就就是:①信成就②聞成就③時成就④主成就⑤處成就⑥眾成就。沒有信心,對佛法便無法明白。
信能令諸根清淨而明利。多行善事,栽培善根,六根自然清淨、明利。信心的力量要堅固,才能發生作用。不是信了五分鐘,就不信了。不信又信,信又不信,反覆無常,這是信力不堅固,信力堅固的人,做一件事,從始至終,本著一貫的宗旨去做。例如,修道人想成佛,這種宗旨要堅固,也就是信力堅固。任何的逆境來了,都能克服,不生退轉心,所以說無能壞。無論什麼樣的魔來了,也不會被境界所轉,而搖動其心。始終抱定宗旨,所謂「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有了信心,才能把根本煩惱消滅了。為什麼會生煩惱?因為沒有信心,貪瞋癡三毒乘虛而入,興風作浪,使你起惑造業受報,所以信是永遠消滅煩惱的根本。
有了信心,才能將所有一切的功德,都迴向給諸佛,作為佛的功德。以佛莊嚴而自莊嚴,以佛功德來成就自己的功德,所以要專一迴向諸佛。
信於境界無所著 遠離諸難得無難
信能超出眾魔路 示現無上解脫道
境界有的是善境界,有的是惡境界,有的是順境界,有的是逆境界,有的是歡喜境界,有的是煩惱境界。要有信心,對一切境界無所執著,所謂「見事省事出世間,見事迷事墮沉淪。」對境界認識清楚,就出離三界;對境界認識不清楚,就墮三惡道。信心堅固,對順逆善惡諸境界,處之泰然,無所執著,任運自在,無絲毫煩惱,這就是信的力量。
有信心,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遠離諸難,也就是遠離火難、水難、羅刹難、王難、鬼難、枷鎖難、怨賊難等,或者遠離天災刀兵種種災難,所以說得到無災難的境界。
信力勝過魔力,能超出一切魔路,不會誤入歧途。有信心,諸佛會示現無上的解脫道,令你得到自在,不會被魔所迷惑而惱亂。
信為功德不壞種 信能生長菩提樹
信能增益最勝智 信能示現一切佛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是菩薩的五十位。在每一位,都以信心作為基礎。古人說:「人無信不立。」老百姓若是對皇帝沒有信心,而不擁護他,國君就不能立。我們學佛法,要生信心,把信根生長猶如金剛似的,永遠不會搖動,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作的功德便不會壞。要想影響他人令生信心,必須依教修行,知道多少就去做多少。知道殺生是犯戒,那麼就不殺生,乃至不飲酒等等,處處以身作則。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本身作得正直,作個榜樣,不令人行,他人也會去行。如果自己不依法修行,而教人依法修行,沒有人會相信你。為什麼?因為你沒有真實的德行,只會用口頭禪來教化人,令人不佩服,所以說信是功德不壞的種子。
有信心的力量,能使菩提樹(心)生長,一天比一天增高。信的基礎堅固,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信心不夠,是不會增益最殊勝的智慧。有信心,一切佛的刹土就在你的面前示現出來。
是故依行說次第 信樂最勝甚難得
譬如一切世間中 而有隨意妙寶珠
在前邊所說的偈頌,要是真有信心,生出深信、誓願、實行。那麼,你也能示現在諸佛面前,諸佛也能示現在你的面前,互相示現,這就是信心感應道交的力量。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依照修行次第來說修行的法門。
這種堅固的信樂,是最殊勝的、最難得的。這種信譬如在所有一切世間中,而有隨意的妙寶珠。由這如意妙寶珠中,能流出一切妙寶。由信的寶珠中,能流出一切妙法門,所以說信是修行最根本的法門。
我們學佛法,一定要有真正的信心。什麼是真正的信心?就是不自私不自利,沒有貪瞋癡,勤修戒定慧,這是具足真信的根本條件。
若常信奉於諸佛 則能持戒修學處
若常持戒修學處 則能具足諸功德
學佛的人,要常常對佛生信心,不可將信將疑,一定要時時信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這樣,就能持戒精嚴,依教奉行,修行一切法門。
假設能常持戒而不間斷,依佛所說的法來修行,久而久之,就具足一切功德,就有早成佛的希望。所以要信心不退,向前精進,持戒修行。
戒能開發菩提本 學是勤修功德地
於戒及學常順行 一切如來所稱美   
戒就是止惡防非,也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若能諸惡莫作,就是息滅貪瞋癡;眾善奉行,就是勤修戒定慧。勤修戒定慧,就是開發菩提的根本。若想覺悟,一定要持戒。若想持戒,一定要有信心。信才能持戒,持戒才是開發菩提覺路的一個根本法。
學是學習,學習一切法。要想明白一切法,必須勤加學習。在論語上說:「學而時習之」學完之後,要時時溫習,這樣才能「溫故而知新」。溫習以前所學的,然後便知新的學識。我們學佛法,要勤勞栽培功德,灌溉功德。好像栽培菩提樹,增長菩提果一樣的道理。
要尊重戒律,依照戒律去修行。要學常順行,不犯戒律、不破戒律。能這樣持戒修學,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會來稱揚讚歎,常來護持你。
若常信奉於諸佛 則能興集大供養
若能興集大供養 彼人信佛不思議
信佛的人,要常常信仰諸佛、事奉諸佛,不可間斷。如果忽進忽退,就無功德,也無成就。或者用種種香燭來供養諸佛,或者用種種華果來奉獻諸佛,天長日久,便成大供養。
假設有人發廣修供養的心,供養十方諸佛,將來成佛時,也有眾生來供養。如果發廣大心,修無量行,興集大供養,功德是無量無邊的。所以在佛教的國家,有人供養千僧齋,所謂「一位羅漢一分齋,羅漢不來齋不來。」供養一千僧人,其中一定有一位羅漢來應供。若供養一位羅漢,勝過供養百千萬出家人,因為羅漢是出世的聖人,所以能有無量功德。
這個人,信奉諸佛的的功德,是不可心思、不可言議,有說不完數不盡那樣多的功德。
若常信奉於尊法 則聞佛法無厭足
若聞佛法無厭足 彼人信法不思議
前邊的偈頌,是信奉佛寶。現在的偈頌,是說信奉法寶。要信佛就應該信法。為什麼?因為法是佛所說的。只信佛不信法,不能入佛法大海中。
假設有人,常常信奉佛所說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因為有信的力量,所以聞佛法沒有厭倦和知足的時候。
聽經聞法,不是天天能得到什麼利益,能開什麼樣的智慧,不是這樣的。真正信佛法的人,不希望得到什麼樣的利益,什麼樣好處。心想得到利益、得到好處,還是有個貪心。應該在沒有貪心的情形之下,而能常聽法,把聽法當作生活必需品一樣,如同吃飯穿衣睡覺,那樣的重要,不要有所企求。如有所求,便是妄想。妄想生出來,便和道不相應。若能相應,便和道合而為一。那麼,一切妄念都沒有了。這時,能止住一切妄念,不動一切妄念,那就是清淨。
聽經聞法,不要起分別心,這部經我已聽過,不要再聽。那部經我未聽過,我要聽,這種思想是錯誤的。要曉得講經的人,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見解。多聽一遍,便有一遍的好處,切不可生厭倦的心。
假設聽聞佛法,沒有厭足的時候,那個人這樣信奉一切尊法,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境界。在沒有得到之前,不可有所希望、有所貪求的心,本有智慧就能現前。

 楼主| 发表于 2020-4-9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常信奉清淨僧 則得信心不退轉
若得信心不退轉 彼人信力無能動
清淨僧是沒有妄想、欲念、三毒的心,而有戒定慧三種力。不被境界所轉,而能轉境界,可以把不清淨境界轉為清淨,把染汚法轉為清淨法。又能把五濁惡世轉為五種清淨善世。十方世界的清淨僧,包括菩薩、羅漢、緣覺在內。淺言之,凡是沒有染汚思想,就是清淨僧。
假設能常常信奉親近清淨僧,以自己的性命來供養三寶,以身口意三業清淨來供養三寶,有了這種的信心,就不會向後退轉。得到三不退的境界:①念不退:不生退轉的念頭。②行不退:只向前修行,不會向後退轉。③位不退:入菩薩的位,不退到二乘的位。
假設能得到信心不退轉的時候,那個發菩提心的人,他的信力是無法可以搖動。修道人,無論遇到什麼境界而不動心,這就是信力堅固的證明。
若得信力無能動 則得諸根淨明利
若得諸根淨明利 則能遠離惡知識
信力是五分力之一。有信力,不會見異思遷。有精進力,不會半途而廢。有念力,念念不忘菩提心。有定力,能夠如如不動,了了常明,不被境界所搖動。有慧力,就能認識境界。五力就是五種力量,來幫助五根(信、進、念、定、慧)生長。
假設得到信力無能動,就得到種種的善根清淨而明利,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沒有毛病。
如果得到諸根清淨明利,這時,眼觀色,不被色塵所迷。耳聽聲,不被聲塵所迷。鼻嗅香,不被香塵所迷。舌嚐味,不被味塵所迷。身覺觸,不被觸塵所迷。意知法,不被法塵所迷。這樣,就得到大智慧,就能遠離旁門左道、天魔外道,和一切惡知識。
什麼是惡知識?就是邪知邪見,自私自利,一切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什麼是善知識?就是正知正見,大公無私,能捨身救眾生,不為自己私人的利益打算。普徧教化眾生,以眾生的苦為自己的苦,代表眾生來受苦。所謂「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如果還有一個眾生沒有成佛,就不到常寂光淨土去休息。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早日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就是善知識的作風。
若能遠離惡知識 則得親近善知識
若得親近善知識 則能修集廣大善     
得到諸根淨明利的人,就有擇法眼,能分別那個是善知識,那個是惡知識,這樣,就能遠離惡知識。而能親近善知識、親近清淨福田僧。若能親近善知識,就能修集廣大無邊的善事,而成就廣大的善業。
若能修集廣大善 彼人成就大因力
若人成就大因力 則得殊勝決定解   
能親近善知識,要聽善知識的教導,就能修習廣大善。修廣大善的人,能成就大因力(成佛)。這個人,能成就成佛的大因力,就得到最特別最殊勝的決定解(大智慧)。也就是說只有一種的解法,沒有兩種解法,是決定的解,不可懷疑的。
若得殊勝決定解 則為諸佛所護念
若為諸佛所護念 則能發起菩提心
假設能得到殊勝決定解的智慧,就有信心,而沒有懷疑心,就能感到十方諸佛來護念。佛的光和你的光相通達,就把黑暗的愚癡破了,得到大光明藏。
假設能為諸佛所護念,就將八識轉為大圓鏡智,物來則映,物去則淨。能這樣子,為十方諸佛加持,就能發起廣大的菩提心,修無上道,成無上果。
若能發起菩提心 則能勤修佛功德
若能勤修佛功德 則得生在如來家
若能發起廣大菩提心,就能勤修十方諸佛在因地所修的功德。若能勤修佛功德,就能生在如來家,作法王的真子。
我們發心修道,不要有個「希望」的妄想。希望得到什麼,那就是貪心。有了貪心,就會障礙修道。這樣的妄想,什麼也得不到,反而耽誤了開悟的良機,所謂「有心是妄想,無心是感應。」古德說:「無心便是道。」這種境界不容易做到,可是我們一定要做到。要自然做到,打破一切困苦艱難,無論什麼的逆境,都要打破它。打破一切逆境,一定會成就佛果。
若得生在如來家 則善修行巧方便
若善修行巧方便 則得信樂心清淨
假設得到生在如來家,作為佛的弟子,為法身大士,就能善於修行一切權巧方便法門,來教化一切眾生。如果能善修權巧方便法門來度脫一切眾生,就能得到信力的快樂,心常清淨,沒有一切的煩惱。
我們修道人,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有煩惱。如果不斷煩惱,就是修八萬大劫,也不可能成就道業,也得不到清淨信樂心,更得不到六根清淨。六根不清淨,天天顛顛倒倒,天天在打妄想。如果六根清淨,就有妙不可言的境界。
若得信樂心清淨 則得增上最勝心
若得增上最勝心 則常修習波羅蜜
假設得到信力,就常常快樂,心也清淨。一點煩惱沒有,一點無明也沒有,就得到增上最殊勝的菩提心。
我們修道人,要常生快樂心、慈悲心、喜捨心,用這四無量心來利益他人。不但外財能布施,就是內財也能布施,這樣,才是真正勤修佛法的人。不要學外道的陰險行為,處處想要增加自己的勢力,只知利益自己,不知利益他人。凡是對自己有利益的事,不管怎樣,都去做;對自己沒有利益的事,怎樣也不肯去做。這樣的表現,根本談不到是真正教化眾生的人。
如果能得到增上最勝的菩提心,就能常常修習十種波羅蜜,到彼岸的法門。要想修這種法門,首先要沒有自私心、我慢心、嫉妬心、障礙心。有人說:「自私是人的天性,怎能不自私呢?」就因為人人自私,所以把世界弄得烏煙瘴氣。如何能使世界清淨?就要覺悟一切是無常、苦、空、無我。這樣的想,便不自私了。要反迷歸覺,不跟六塵去跑。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這種道理,人人都明白,可是人人都不會做。說的時候,什麼都懂;做的時候,什麼都迷了!
我們希望大家把煩惱無明放下,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也不著急、也不上火,順其自然,處之泰然,這才對佛法真有所得。如果脾氣比世俗人還要大,那麼,還修個什麼?修道就是修沒有脾氣。各位要特別注意這一點:不發脾氣、不生煩惱。
若常修習波羅蜜 則能具足摩訶衍
若能具足摩訶衍 則能如法供養佛   
假設常常修習種種波羅蜜,能利益一切眾生。這樣,就能具足摩訶衍,也就是大乘法。如果具足圓滿大乘法的法門,就能如法(懂得供養的規矩)來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若能如法供養佛 則能念佛心不動
若能念佛心不動 則常覩見無量佛   
假設能按規矩來供養諸佛,就能念佛而心不動。如果如法供養三寶,念佛念法念僧不動心,就能常常見到十方無量諸佛。無量諸佛放光來照耀你的心光,光光相照,智慧融通。

 楼主| 发表于 2020-4-11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常覩見無量佛 則見如來體常住
若見如來體常住 則能知法永不滅
假設修行有了感應,常見到無量諸佛放光攝照你,就能見到如來的法身本體,常住於法界,無來無去。如果能見到如來法身常住不變,就能知道佛法是永遠不會消滅的。
佛法雖然分為三個時期:①正法時代:佛在世的時候,所說的法,圓滿無缺,能住世五百年。②像法時代:此時期,佛法的精神不存在,但文字尚存在,住世一千年。③末法時代:佛法的真理隱匿,正法衰落,此時期長達五千年之久。可是,法的本體是永遠不滅的。
若能知法永不滅 則得辯才無障礙
若得辯才無障礙 則能開演無邊法   
因為眾生的業惑,所以才有正法、像法、末法的分別。若能知道法是永遠不滅,便會得到辯才無障礙。如果得到無礙辯才,就能演說無量妙法,開示眾生。因為有這種妙辯才,所以講經說法,沒有障礙,頭頭是道,左右逢源;分析事理,有條不紊,妙不可言,任何人也辯論不倒你。
若能開演無邊法 則能慈愍度眾生
若能慈愍度眾生 則得堅固大悲心   
假設能開示演說無量無邊的妙法,就能發慈悲而憐憫的心,來度脫一切眾生。如果能有慈憫心,就能得到堅固大悲心。這種大悲心,猶如金剛一般的堅固,永不會破壞。
若得堅固大悲心 則能愛樂甚深法
若能愛樂甚深法 則能捨離有為過
假設能得到堅固的大悲心,就能愛樂甚深微妙法。如果能把愛樂甚深法的心,超過情愛的心,就能捨離一切有為法。
世間法就是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所作為,也就是有相。出世間法就是無為法;無為法就是無所作為,也就是無相。有相是虛妄,無相是真實。
我們修道人,要瞭解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的道理,所以要時刻迴光返照,要修自性圓明。如果到圓明的程度,就是捨離有為法。有為法所造的過錯,就是貪。貪多了,就墮地獄、或作餓鬼、或轉畜生,所以說要捨離有為過。
若能捨離有為過 則離憍慢及放逸
若離憍慢及放逸 則能兼利一切眾     
假設能捨離有為的過錯,就能離開一切驕傲、我慢、放逸等。驕傲就是自大,總覺自己比任何人都強。我慢就是貢高,看不起任何人。放逸就是不守規矩。要學佛法,就要守規矩。如果能離開驕慢和放逸的行為,就能兼利益一切眾生,也就是廣度眾生。
若能兼利一切眾 則處生死無疲厭
若處生死無疲厭 則能勇健無能勝   
菩薩為行菩薩道,雖然沒有了生死,但是不厭倦生死。為兼利一切眾生,願生生世世來娑婆世界教化一切眾生,這就是菩薩的思想。如果對生死不疲厭,就能勇猛向前,絕不向後。有健壯的力量,就能百戰百勝,所向無敵,戰勝一切天魔外道和魑魅魍魎。
若能勇健無能勝 則能發起大神通
若能發起大神通 則知一切眾生行   
假設能有勇猛健壯的力氣,就能戰勝一切敵人。也就能發起大神通的力量,降伏天魔,制諸外道。大神通就是感應道交。如果能發起大威力大神通,就知道一切眾生所行所作,然後才能教化他們改惡向善。把不守規矩的行為改變過來,成為奉公守法的規矩人。
若知一切眾生行 則能成就諸群生
若能成就諸群生 則得善攝眾生智
假設知道一切眾生的行為,又能觀機說法,教化一切眾生,隨順眾生的根性,來說種種方便法門,就能成就諸群生的願力,幫助他們得到利益。
如果能成就諸眾生的願力,就得到善巧攝持眾生的智慧。什麼是善攝?就是用種種法門,來教導眾生信仰心和歡喜心,使其生出智慧。攝持好像吸鐵石,能把一切鐵吸收在一起。教化眾生的智慧,就是吸鐵石;被教化的眾生,就是一切鐵。
若得善攝眾生智 則能成就四攝法
若能成就四攝法 則與眾生無限利
假設能得到善於攝受一切眾生的智慧,就能成就四攝的法門。如果能成就四攝法,所謂「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鉤牽」,然後才能給一切眾生無限量的利益。 四攝法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攝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是無形無相,是看不見的,也聽不到的。
①布施:因為眾生都有都有貪心,貪而無厭,所以要送禮物,便能有感情。有了感情,便可以藉機向眾生說妙法。如果不給眾生好處,那就沒有說法的機會。
布施有三種,就是財施、法施、無畏施:(A)財施:用財物來布施於眾生。財又有內財和外財兩種。內財就是皮肉筋骨、頭目腦髓和手足、五臟及六腑等,這些東西,都可以布施給需要的眾生。這是偉大的布施,真正行菩薩道。
不要像舍利弗尊者,行菩薩道不徹底,曾經布施一隻眼睛,可是捨不得布施第二隻眼睛。而生退轉心,這是「我相」沒有空。如果沒有「我相」的執著,什麼都可以捨的,這就是「無我無人觀自在,非空非色見如來。」說它空又不空,說它有相又無相,這才是如來真正的教義,這才是無上的布施。外財就是金銀財寶、國城妻子,這是身外之物,更要布施給需要的人,只有要有人需要,皆心甘情願的布施,絕對不吝嗇。為利益眾生,一切都要捨得,甚至為法忘軀,在所不惜,這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作風。(B)法施:就是講經說法,教化眾生,是供養中最大的、布施中最大的,所以法施為第一。翻譯經典、出版經典,也是法施。替佛教勞心勞力者,都是法施。有形相的布施為財施,無形相的布施為法施。(C)無畏施:如果有人在恐怖中,生大畏懼心,乃用善言來安慰。甚至在水深火熱之中,用自己身體去救他出火坑和深淵,這種行為就是無畏施,這是樂善好施的精神。
②愛語:就是用慈愛及柔和的語言來攝引眾生,來勸導眾生,令聞者歡喜。這樣便容易攝受,但切不可用甜言蜜語來欺騙眾生。如果對人只說半句不好聽的話,令人聽之而心寒,所謂「惡語半句六月寒」,說好話能令人感覺舒服,對你生好感,相信你所說的話和所行的事,都是正確而正當,而不起懷疑。這時對他說佛法的道理,一定能依法修行。
③利行:就是做些對眾生有利益的行為,這樣才能發生作用。令眾生相信你的行為是正大光明,而無自私,他一定會向你學習。
④同事:就是共同在一起作事業。換言之,想度那類眾生,就示現那類眾生身,和他做同樣的工作。這樣就容易接近,有機會說法施教。例如想度土匪改邪歸正,就現土匪身,和土匪在一起,用種種方便法門,慢慢的感化土匪改惡向善,以上是四攝法大概的意思。
若與眾生無限利 則具最勝智方便
若具最勝智方便 則住勇猛無上道   
假設能給眾生無限量的利益,這時,就具足最殊勝智慧的方便法門。如果具足這種最勝智方便,就能常住在勇猛無上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4-12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住勇猛無上道 則能摧殄諸魔力
若能摧殄諸魔力 則能超出四魔境
假設住在勇猛精進無上佛道的境界,就能摧殄一切魔力。如果能摧殄一切魔力,就能超出四種魔的境界。
一切魔力,就是天魔、神魔、鬼魔、人魔等。
①天魔:就是天上的魔。如果行人財關未破,天魔就用種種財寶來引誘,令生貪心,擾亂其修行的清淨心。這是在八識田中的種子,還沒有降伏,還有根本無明,所以沒有把握,隨境而轉,就作了魔子魔孫、魔民魔女,作為天魔的眷屬。如果色關未破,天魔就找機會來障礙修道,現出美貌的女人或英俊的男人,在你的面前表演各種姿態,令你著迷而發狂,失去道業,被天魔攝去,作為他們的眷屬。
②神魔:就是有神通的魔。他不一定住在天上,或者住在大海的島上,或者住在深山大樹下。他見到修道人,就來找麻煩,和修道人闘法,比較高下。道主高者能降伏魔;反之,假若被魔所伏,便作為它的眷屬。
③鬼魔:就是害人的魔鬼。不但來找麻煩,而且還害人慧命,令修道人的心不安寧,或者令失道心。在楞嚴經上說,有五十種陰魔能擾亂修道的心。因之,無論遇到什麼境界,要有定力,不可動其心,被境所轉。
④人魔:就是嫉妬障礙人修道的人。在專一修道的時候,他或好故意來找麻煩,障礙你修道,令你發脾氣、生煩惱、動無明。凡是有這種的行為,就是人魔。
清涼國師在疏文上說:「捨分段故無蘊魔,無捨命故無死魔,惑不現行故超煩惱魔,覺佛十力故超天魔。」因為這個蘊魔把人纏住,得不到解脫。現捨了分段生死,所以就沒有蘊魔。沒有捨命,所以沒有死魔。遇到境界不迷惑,覺得很平常,就沒有煩惱魔。若能覺悟佛的十力,便能超過天魔的力量。
我們眾生被色受想行識五蘊纏縛,不能解脫。這五蘊變成五種魔力,所以要超出這五種境界,又要超出死魔的境界。人在死的時候,四大分張,各回本位,身體就空了。又有煩惱魔,就是貪瞋癡慢疑五種基本煩惱。貪就是對順境起喜愛心,瞋就是對逆境起瞋恨心,癡就是不明白真正的道理。慢就是誇耀自己,輕視他人。疑就是不相信任何人所說的話。這五種行為能惱害身心,也是修道人的絆腳石。又有天魔來障礙修道、迷惑修道。若能明白佛的十力道理,天魔也就沒有辦法來擾亂修道心。
若能超出四魔境 則得至於不退地
若得至於不退地 則得無生深法忍
假設超出這四種魔(蘊魔、死魔、煩惱魔、天魔)的境界,就得到不退的果位。如果得到三不退地,就能得到無生深法忍的境界。
三不退是:①位不退②行不退③念不退。位不退就是大乘菩薩發心,不會退到二乘的果位上。行不退就是精進修行,不向後退。念不退就是發菩提心,永遠不會退的。
無生深法忍:就是不能忍受的要忍受。無論什麼境界,都要忍受,一切痛苦就沒有了。不生煩惱,只發菩提心。這個忍,是忍可於心,心裡受不了也要受。這在這個時候要發菩提心,來和生死決闘、來和痛苦戰爭、來和困苦艱難闘爭。這就是人所不能忍而我能忍,人所不能讓而我能讓的行為,這樣,才能得到無生深法忍。
若得無生深法忍 則為諸佛所授記
若為諸佛所授記 則一切佛現其前
假設得到無上深法忍,也就是不能忍也能忍。忍一切法,不動於心。順逆皆精進,勇猛向佛道邁步,就能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授記,授個記別號。什麼叫記別號?就是說你在什麼時候成佛,國土在什麼地方,叫什麼名字,佛號叫什麼,住世時間長短,一切一切預先授記,給個記別號。
如果得到十方諸佛來為授記,那麼,十方諸佛都示現在你面前,為你授將來的記別號。
若一切佛現其前 則了神通深密用
若了神通深密用 則為諸佛所憶念     
假設得到一切諸佛示現在面前,來為你授記,就能明瞭一切神通有不可思議的密用。這種境界是深不可測,妙不可言。如果能了知神通的妙用,就為十方諸佛所憶念,互相通達而無障礙,所謂「心心相印,光光相照。」十方諸佛雖在常寂光淨土,但常憶念於你,你也常憶念十方諸佛。好像母憶子,子憶母,二念相通,起了心電感應的作用,母子就會相見。
若為諸佛所憶念 則以佛德自莊嚴
若以佛德自莊嚴 則獲妙福端嚴身   
假設為十方諸佛所常憶念,你也常憶念十方諸佛。這兩種念一天比一天加深,就能以佛德來莊嚴自己和德行,所謂「萬德圓融。」如果佛有什麼德行,你就有什麼德行,這樣,就獲得千變萬化的妙福端嚴身。這種妙福端嚴身,就是三十二大人相。
若獲妙福端嚴身 則身晃耀如金山
若身晃耀如金山 則相莊嚴三十二
假設獲得相好莊嚴身,那麼,身體就像金山一樣,晃耀發光。怎樣能得到這種身?就要常修福常修慧。修福能得相好莊嚴身,修慧就會光明徧照。要想得到妙福端嚴身,以佛德莊嚴而自莊嚴,身體便晃耀如金山。
佛住世的時候,有一天,到一位居士家說法,居士特別準備黃金色的氈子給佛坐。佛來時,這條氈子落在地上,就找不到了。為什麼?因為佛身放出無量黃金色的光,把徧地照成黃金色,所以找不到氈子。佛離去時,這條氈子又自然現出來。因為這種因緣,這位居士乃發心信佛,生生世世修行,但未成道業。
到了阿育王時代,他作了比丘,而感化阿育王信佛;不但使國王信佛,而且非常虔誠,成為佛教裡的大護法。阿育王在全印度建築八萬四千塔,來供養佛舍利。又將三藏經典,重新結集,用巴利文寫在菩提葉上,成為南傳的小乘經藏。
阿育王本來是位暴君,曾設立一所人間地獄,凡是反對他的人,都被送到這個監獄來受苦刑。無論誰進去,就不能出來,終難免一死。這位比丘,誤入這所監獄,被判死刑。他要求緩期七天,得到批准後,在這七天裡雖努力修行,可是也修不成功,乃要求再緩期七天。他專修不淨觀,觀九孔常流不淨的東西,身體沒有一處是乾淨的。觀來觀去,仍無成就。轉眼之間,限期快到了,這時,從外邊捉來一個女人,獄卒把她放在大石臼中,活活被搗爛成泥,這位比丘親眼目覩女人在這種情形下死去,當下就證果,消除了見思二惑,而獲得神通。臨刑時,心無恐懼,被獄卒放在油鍋中煎熬,但奇蹟出現,怎樣炸他也不死。獄卒乃報告阿育王。阿育王不相信,親自來觀察,果然如此!於是感動阿育王放棄外道的信仰,改而信仰佛法。
證果的人,身體很輕,走路無聲音,出去乞食,足不沾土,可是回來時要洗足,這是習慣,也是規矩。證果的人,無論男女,都斷了欲念,也就是把生死根斷了。
如果身能發光,如同金山,就具足相好莊嚴三十二相。在容貌有十二種相好,在身體有十種相好,在手足有十種相好。這是從修三十二種淨行,才獲得這種成就。
若相莊嚴三十二 則具隨好為嚴飾
若具隨好為嚴飾 則身光明無限量     
假設得到三十二相莊嚴其身,就具足八十種隨形好,更為莊嚴、更為妙好了。如果得到八十種隨形好,作為莊嚴修飾,身體的光明是無所限量的。有了三十二大人相時,光明不多。有了八十種隨形好,身體便放出無量無邊的光明,好像金山一樣的晃耀。
若身光明無限量 則不思議光莊嚴
若不思議光莊嚴 其光則出諸蓮華     
假設身體像金山,放出光明無限量,就在光中現出不可思議光來莊嚴其身。如果能得到這種境界,在光中就現出種種蓮華,有無量佛菩薩結雙跏趺,坐在大寶蓮華座上,這是互相莊嚴、互相無礙的境界。
其光若出諸蓮華 則無量佛坐華上
這種不思議的光來莊嚴其身,在光中現出種種蓮華,其色不一:青色青光、白色白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紫色紫光,有種種的光、有種種的華,在每朵大寶蓮華上,有無量諸佛坐在蓮華座上,來說種種的法,教化種種的眾生。這是半偈頌。
華嚴的境界,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在一個地方現出這種境界,那麼,盡虛空徧法界,在所有的地方,都能現出這種境界。乍看是一,細看是多。雖然是多,實際是一。修道成功,得到法身,就是這樣子。看它是一個,可是能盡虛空,徧法界。但是在一個之中,又能現出無量。所謂「無量為一,一為無量。多即是一,一即是多。一多徧滿,一多無礙。」怎能知道這種境界?就是要修行,才能把自性光明現出來。這時,法身也成就了,報身也成就了,化身也有神通了,一個身可以化為百千萬億身。所謂「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不但釋迦牟尼佛有這種神通妙用,就是我們凡夫,如果認真修行,腳踏實地,不說口頭禪,也必當成就道業,證得和佛一樣的有神通妙用,無二無別。如果不修行,著住在文字般若,或著住在講解,這是靠不住的。一定要從修行下功夫。各位要注意!要努力!因為人人都有佛性,皆堪作佛,所以人人都要修行,才有希望成佛。
示現十方靡不徧 悉能調伏諸眾生
若能如是調眾生 則現無量神通力   
佛能示現到十方世界去,沒有不周徧的地方。這時能把剛強的眾生完全調伏了。如果能把難調難伏的眾生都調伏了,就現出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神通妙力。這種神通力,是從什麼地方得來的?是從坐禪、念佛、持咒等等的修行而證得。修行時,樣樣要忍,不能忍也要忍,才能得到神通的妙用。
若現無量神通力 則住不可思議土
演說不可思議法 令不思議眾歡喜   
假設能現出無量無邊神通力,就可住在不可思議的佛土,或者住在莊嚴妙好的國土,演說不可思議的妙法。令不可思議的眾生發菩提心,皆大歡喜。

 楼主| 发表于 2020-4-13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說不可思議法 令不思議眾歡喜
則以智慧辯才力 隨眾生心而化誘   
假設能演說不思議的妙法,能使令不思議的眾生,皆生大歡喜心,發菩提心,增長善根。怎樣才能令眾生歡喜?就要用真正的智慧和辯才的力量,隨著一切眾生之所好,而誘導他們,令發菩提心。
若以智慧辯才力 隨眾生心而化誘
則以智慧為先導 身語意業恒無失
假設能用真正的智慧,善巧方便的辯才,這種力量來隨順眾生的心意,來化導他們、來誘導他們,令他們發菩提心,修無上道。就以智慧為先導的條件,令身語意三業清淨。恒無失就是不造十惡,奉行十善。
十惡就是身有三惡:殺、盜、婬;語有四惡:妄言、綺語、惡口、兩舌;意有三惡:貪、瞋、癡。
①殺生:殺生就是殺害眾生的生命。殺生是世界戰爭的禍首。古德說:「千百年來碗裡羹,冤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這碗肉湯,或是牛羊肉、或是豬雞肉、或是魚蝦肉,總之,都是一切眾生肉。這肉湯中的怨氣,猶如大海之深。今生你殺我,吃我的肉;來生我殺你,吃你的肉;互相殘殺不已,互相吃肉不停,冤冤相報,循環不息,這種仇恨似海永遠填不平。要想知道世界為什麼會發生刀兵相繼,無有暫歇?就因為殺生太重。但聽屠牛屠豬場,在夜半時所發出悽厲的號叫哀求聲,令人聞之,則不忍心而食其肉。再者,動物在被殺的時候,非常驚恐,血液中分泌出一種毒素。人食其肉,便會慢性中毒。輕者患高血壓或心臟病,重者患癌症。被殺者,在神識中存一種怨氣,等有機會,一定要報復,所以才發生戰爭。這就是冤冤相報的因果律。
現在講「肉」字,這個字的形狀,好像張開大口,等著吃人(眾生)的肉。所謂「肉字裡邊兩個人,裡邊罩著外邊人,眾生還吃眾生肉,仔細思量人吃人。」請大家聽下邊的公案。
在梁武帝的時候,有位高僧,名為寶誌和尚。他生於鳥巢中,其手指如鷹爪形。當時,有位出家人,路過大樹下,聽見樹上有嬰兒哭啼聲。乃覺得奇怪,用梯子登樹,發現在鳥巢中有一個嬰兒,五官端正,逗人可愛,於是抱回寺中,細心養育。這孩子幼年出家,精進修行,而證果位,獲得神通,能在虛空中自在飛行,又現十八變: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變化無窮。當時的人,皆知寶誌和尚有神通。
當時的風俗,無論婚喪之事,都請和尚念經。婚事求其吉利,喪事求其往生。有一富家,舉行婚禮,請誌公和尚來說吉祥話。他恒順眾生,來到結婚的人家,一進大門就說:「古古怪!怪古古!孫子娶祖母。豬羊炕上坐,六親鍋裡煮。女吃母之肉,子打父皮鼓。眾人來賀喜,我看真是苦。」略釋於下:
孫子娶祖母:有一位老太太,生平很喜歡她的小孫子。在她臨命終時,手牽著小孫子手,依依不捨地說:「他們都成家立業,我不掛念。唯獨你太小,無人照顧,我實在不放心。唉!怎麼辦呢?」說完之後,嚥一口氣就死了。閻王同情她的慈心,特令她轉生為女孩子,長大之後,作為她孫子的太太。
豬羊炕上坐:所來的親友,都是過去的豬羊,今生為人,齊來賀喜,坐在炕上。所謂「人死為羊,羊死為人。」證明六道輪迴確有其事,並非迷信,也非嚇唬人。
六親鍋裡煮:誌公和尚望鍋裡一看,都是過去生中的六親(父黨之親、母黨之親、兄弟之親、姊妹之親、夫黨之親、妻黨之親)今生做豬做羊,為人所食。
女吃母之肉:在院中有個女孩,正在吃豬腳,原來就是她母所轉為豬。她吃她母親的肉,吃得津津有味,自己還不知道!
子打父皮鼓:他又看見音樂隊中,有人打鼓,所打的鼓皮,就是他父親的皮。因為他父親死後轉為牛,牛死後取其皮做鼓。
佛殿也有鼓,有警世的作用。在唐朝時,五台山的黑山寺,有位監寺僧,名叫法愛。他生起貪心,將寺物全歸為己有,廣購良田,遺與其徒。死後為牛,在其徒的田莊耕田。三十年後,牛老且病,莊頭擬向人家換油。是夜,乃向其徒明誨法師托夢,流淚而說:「我用僧物為你置田,今生做牛,為你耕田,等我死後,願剝我皮做鼓,書寫我名於鼓上,凡禮拜誦經時,當擊我皮,消我之苦。」第二天早晨,莊頭來報,老牛撞樹而死。明誨法師遵其師在夢所囑之事,照辦不誤,將田地作為布施。
眾人來賀喜:親戚朋友來賀喜,認為是大喜事,豈知這中間有多麼可怕的因果報應! 我看真是苦:誌公和尚說:「我看是苦,可是人以苦為樂。」
信佛的人,一定要吃素菜,不可吃一切眾生肉。鍋中的肉,不知是那一世父母的肉,或者兒女肉。歡喜吃肉的人,應作如是觀想:把肉當作死屍肉,又臭又毒,吃了中毒,便有生命的危險。吃眾生肉是最愚癡人的行為。
由此觀之,不吃眾生肉,才有慈悲心,也免不了因果循環的報應。人人不吃肉,世界無戰爭。為什麼世界有戰爭?就因為人人吃肉的緣故。我們信佛的人,不但不殺生,還要放生,放生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從前有位小沙彌,他是短命的人,他師父有點神通,知道過去的宿命,曉得小沙彌的壽命只有三十天的時間,已無法挽救了。遂給他一個月的假,令他回家盡孝道陪伴雙親。假期已滿,小沙彌高高興興地回到寺中。其師大驚,乃問:「你回家做些什麼事情?」小沙彌說:「我除了陪父母之外,沒有做什麼事。」老和尚不相信,又問:「你仔細想一想。」小沙彌想了半天,才說:「呃!我在回家的路上,經過一條小河,我看一群螞蟻在河水上邊,我用一根樹枝,救牠們上岸。」老和尚一聽,原來如此!由此公案證明,短壽的人,但行善事,就可以增壽。長壽的人,儘行惡事,反而會減壽。所以壽命之長短,全操在自己手中。
在三世因果經上說:「無父無母為何因?前生都是打鳥人。有子有孫為何因?前生開籠放鳥人。今生長命為何因?前生造橋放生人。今生短命為何因?前生宰豬殺牛人。」     
②偷盜:今生偷盜人家的財物,來生也會被人家所偷盜,這是因果循環的報應。
③邪婬:除了夫妻之外,不可和任何人發生性行為。見到漂亮的女人,或見到瀟灑的男人,不可生非非之想。老者視為自己的父母;年輕者,視為兄弟姐妹。如此觀想,則無邪念。
④妄言:隨口說虛妄不實的話欺騙人,不但使人生煩惱,自己也造了口業。
⑤綺語:說些甜言蜜語諂媚他人,其實是口蜜腹劍。
⑥惡口:隨意咀咒人、罵人,希望別人乘飛機發生爆炸、搭輪船翻船等不幸的事。
⑦兩舌:搬弄是非、挑撥離間,使人和人不能和睦相處。
⑧貪:吃的、喝的、玩的,任何東西都貪得無厭想據為己有。
⑨瞋:喜歡發脾氣,所謂「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喜歡發脾氣的人,一定不會有成就。
⑩癡:愚癡沒有智慧,事理認識不清,整天在煩惱中打轉,不能出離。
身業的三惡, 都是犯戒的媒介。意業的三惡,都是修道的障礙。不要生貪心,無論怎樣好的東西,不要有所企求,而取為己有。不要生瞋心,對任何人,都應該和睦相處,以誠相待,化敵為友。不要生癡心,對事對理,認識清楚,辨別明白,便無煩惱。 我們發願,要斷十惡,要修十善。這十種惡不作,就是十善,所謂「今生不殺生,來生無災難。今生不偷盜,來生無搶案。今生不邪婬,來生無婚變。今生不妄語,來生無欺騙。今生不飲酒,來生無狂亂。」因果是絲毫不爽的,信不信由你。
若以智慧為先導 身語意業恒無失
則其願力得自在 普隨諸趣而現身
假設用智慧為先導,來教化一切眾生。那麼,身語意三業就常無過失。不造十惡,奉行十善,就能教導一切眾生發菩提心。所發的願力就得自在,能普徧到諸趣中去現身。願到天上教化眾生,就可以現身去天上。願到地獄教化眾生,就可以現身去地獄。沒有限制,也沒有障礙。這是四攝法中的同事。所謂「應何身得度者,即示現何身而度之。」現身作為諸趣眾生的榜樣,令他們發菩提心,這並不是去受報。
若其願力得自在 普隨諸趣而現身
則能為眾說法時 音聲隨類難思議   
假設所發的願力,得到遂心滿願的自在,能利益眾生,能幫助眾生,那麼,就能普徧隨諸趣來示現其身。為眾生演說妙法的時候,其音聲隨著眾生的種類而有分別,可是都得到不可思議的法益。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天人聞之是天語,人聞之是人語,修羅聞之是修羅語,畜生聞之是畜生語,餓鬼聞之是餓鬼語,地獄聞之是地獄語。
若能為眾說法時 音聲隨類難思議
則於一切眾生心 一念悉知無有餘
假設能為眾生演說無量妙法的時候,其音聲都能令眾生聽得懂。例如,中國人聽之是中國的語言,美國人聽之是美國的語言。各國人聽之是各國的語言,這就是神通妙用的力量。這樣,就能明瞭一切眾生的心。就在一念之間,能知道眾生的心念,在想什麼?在念什麼?所謂「一切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悉見。」無論有多少眾生,有多少種的心念,都能清清楚楚知曉,沒有不知道的。
若於一切眾生心 一念悉知無有餘
則知煩惱無所起 永不沒溺於生死
假設能在一念之間,知道一切眾生心,那麼,就能知道煩惱也是空的。所謂「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雖然無窮盡,但是知道眾生有若干種心,就知道「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道理。因為菩提心圓滿了,所以煩惱無所起。既然沒有煩惱,就把生死的根本截斷。生死根斷了,就再也不會在生死海中漂浮沉淪,更不會在六道輪迴中洄澓旋轉。這樣,就能超出生死輪迴的枷鎖。
修道人,最要緊的事,就是「斷欲去愛。」這是證果唯一的辦法。如果沒有煩惱,欲念也沒有了。欲念沒有,生死就了了。這是有連帶的關係,所以一定不可以有染汚的思想。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若知煩惱無所起 永不沒溺於生死
則獲功德法性身 以法威力現世間     
假設能知道煩惱是無自性,是無所起的,就能把煩惱轉為菩提。如果不明白,菩提也會變為煩惱。這好像反掌之易。我們無緣無故發脾氣,這即是無明在作怪;無明障礙你,令你生煩惱。如果把無明破了,煩惱就是菩提。這時永遠也不會在六道裡輪迴,而能脫離生死的苦海。這時,功德圓滿,獲得法性身。以法的威力,普徧現於十方世界。
若獲功德法性身 以法威力現世間
則獲十地十自在 修行諸度勝解脫
假設能獲得功德法性身,便可以用法的威力普現於十方世界,則能獲得十地十自在的地位。再修行十度法門,就得到殊勝不可思議的解脫。
十地有四種:①佛乘的十地②菩薩的十地③緣覺的十地④聲聞的十地。現在是說菩薩的十地:㈠歡喜地、㈡離垢地、㈢發光地、㈣燄慧地、㈤難勝地、㈥現前地、㈦遠行地、㈧不動地、㈨善慧地㈩法雲地。在本經十地品中,有詳細的解釋。
十自在就是命自在、心自在、資具自在、業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願自在、神力自在、法自在、智自在。
十度就是十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在前邊已經有解釋。
若得十地十自在 修行諸度勝解脫
則獲灌頂大神通 住於最勝諸三昧   
假設得到十地,從歡喜地乃至法雲地的地位;又得到十自在,從命自在乃至智自在;再修行十度,從布施乃至智度,因之得到殊勝的解脫。這樣,就獲得十方諸佛來灌頂,能立刻證得十地十自在這種神通妙用;也就能住在最殊勝的一切三昧境界,得到正定正受這種的受用。
若獲灌頂大神通 住於最勝諸三昧
則於十方諸佛所 應受灌頂而昇位   
假設獲得十方諸佛來灌頂,就能得到大神通,就住在最殊勝的諸三昧中。就到十方諸佛的道場中,諸佛為五十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法身大士受灌頂的儀式,令其普徧升到等覺地位。如果斷了最後一分的生相無明(好像一根頭髮那麼細的無明),就能到妙覺地位。
若於十方諸佛所 應受灌頂而昇位
則蒙十方一切佛 手以甘露灌其頂
假設能在十方諸佛道場,應受灌頂的儀式,而昇到等覺地位。就能承蒙十方一切佛,用手灑甘露水,灌其頭頂。
灌頂就是諸佛以大悲水灌頂,把往昔一切習氣,完全洗滌乾淨。自行圓滿,證得佛果。 印度古時,國王即位時,用四大海水來灌頂,表示祝意。密宗以灌頂作為傳戒。沒有灌頂之前,不能持咒;否則,有盜法之罪。普通有兩種灌頂的儀式:一為傳教灌頂,初發心者,經師許可,而受灌頂,正式為弟子。二為結緣灌頂。遇到灌頂儀式時,法緣難逢,乞求灌頂,才有資格研究密宗的經典。
若蒙十方一切佛 手以甘露灌其頂
則身充徧如虛空 安住不動滿十方     
假設承蒙十方一切佛,用甘露水來灌頂,就能把最後的一分生相無明洗滌乾淨,這是殊勝的境界。如果得到諸佛灌頂,法身就能充滿如虛空。法身雖然安住不動於虛空,可是能徧滿十方世界。為什麼?因為一個法身就是無量法身,無量法身還是一個法身。
若身充徧如虛空 安住不動滿十方
則彼所行無與等 諸天世人莫能知
假設法身充滿如虛空,這就是無在無不在的境界。虛空的境界,和地獄的境界是一樣的情形。一個法身也充滿虛空,多個法身也充滿虛空。這是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無礙的境界。地獄的眾生,隨業而感,一個人也充滿地獄,多個人也充滿地獄,所以叫無間地獄,也就是沒有空間的意思。
法身充滿虛空,應就在虛空中安住不動,而徧滿十方世界。所行所作沒有可比的,諸天的神和世間的人,是無法知道這種神妙境界。
菩薩勤修大悲行 願度一切無不果
見聞聽受若供養 靡不皆令獲安樂
菩薩是有情之中一個覺悟者,眾生是有情之中一個無覺悟者,所以菩薩願將先覺悟的道理,來覺悟有情中沒有覺悟者。因為菩薩是悲心切切,慈悲度眾生,所以勤修大悲行,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菩薩發願度一切眾生,沒有一個眾生得不到果位,而是都能得到圓滿的覺果。或者有眾生見到菩薩所行的十度萬行,或者聞到菩薩所行的法,也就能受持。如果再發供養的心,沒有不都獲得安樂的果位。
菩薩勤修大悲行,不見眾生過。將眾生的過錯,認為是自己的過錯,這是菩薩的心腸。我寫一首偈頌「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就是把自己的黑暗掃除,變成光明,不要把他人的黑暗來遮住自己的光明。他人有不對的地方,就是自己不對的地方。把人看成和我一體,盡量去改善,這就是大悲。
彼諸大士威神力 法眼常全無缺減
十善妙行等諸道 無上勝寶皆令現   
這些法身大士,都有大威猛神力,都具足法眼,什麼都知道,沒有缺陷的時候。他們修十善的妙行,普度六道眾生出離苦海。又用無上殊勝的法寶,都能令其顯現出來。   
我們每個人,都是具足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在童年的時候,如果有善根,很容易開五眼。所謂「童真入道」,很容易得到神通,證得阿羅漢的果位。所以童子出家(童男是十六歲以前,童女是十四歲以前)法眼常全。等到懂得染汚法的時候,清淨法就遠離了。這時再修行,比較困難,而有缺陷。可是假若認真修行,還能返本還原(恢復童子身),而沒有染汚的思想,完全是清淨身。我們修道,就是修清淨(童子)身。什麼時候真清淨,見境不動心,什麼時候就有成就。
譬如大海金剛聚 以彼威力生眾寶
無減無增亦無盡 菩薩功德聚亦然   
譬如在大海中,有金剛寶石聚集在一起,以金剛寶石的威力,又生出一切寶。這些寶,也沒有減少,也沒有增多,也沒有窮盡。菩薩所修的功德,聚集到一起,也是這樣,能生一切法寶。
或有剎土無有佛 於彼示現成正覺
或有國土不知法 於彼為說妙法藏   
或者有的刹土沒有佛出現。行菩薩道的菩薩,能示現八相成道,百界作佛。八相是:①從兜率天降到人間②入胎③住胎④出胎⑤出家⑥成道⑦轉法輪⑧入涅槃。或者有的國土,不知道什麼是佛法,因為沒有見到佛、聞到法、覩到僧的緣故。在不知道有三寶的國土中,這些菩薩便為眾生開示,演說妙法藏,也就是佛所說的教法。因其含藏多義,故稱法藏。
無有分別無功用 於一念頃徧十方
如月光影靡不周 無量方便化群生
因為沒有分別,且以無功用道的神通妙用,所以能在一念之間,就徧滿十方教化眾生。好像月光在空中,能徧照一切水,所謂「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所有水路的月,都是空中一月所現,和「千潭有水千潭月,萬里無雲萬里天」一樣的道理。菩薩用無量無邊方便妙法門來教化一切眾生。
什麼是無功用道?就是具足大圓鏡智,事來則映,事去則淨的境界。已經功圓果滿,無用而無不用,很自然而不勉強。
於彼十方世界中 念念示現成佛道
轉正法輪入寂滅 乃至舍利廣分布
菩薩能在十方所有世界中,每一念中,示現成佛道,轉無上正法輪,入常樂我淨涅槃。乃至將舍利(透明體,非常堅固)廣分布於十方世界。
舍利有不可思議的境界。在唐朝有位樊玄智,拜杜順和尚為師,專誦華嚴經,修普賢行。他每誦經時,口出舍利,前後數百粒。現在有位謝冰瑩教授,住在美國三藩市。她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供養著一粒舍利。這粒舍利能生小舍利,前後已生二十餘粒,都被人請去供養,這粒母舍利,現在仍然是生生不息。請舍利人,如果心誠意懇,很快就會生出小舍利,真是不可思議!這種境界不是科學所能瞭解探討的,無法求其真正的原因。
有人說,人在命終時,如果吞下一粒舍利,其神識(靈魂)能從頭頂泥宮走出。我不贊成此說。因為人人吞舍利,豈不是把舍利吞光了?只要生前多行善事,熱度一定會由上而昇去。否則,吃舍利也無用處。
人死的時候,有的熱度從上邊走,有的熱度往下邊走。據說從上邊走的人,可以轉生三善道;往下邊走的人,則會墮落三惡道。雖然沒有科學的證明,但有高僧(開五眼)勘驗證實,不能不信,也有事實的根據。死者生前做功德事,其熱度在頭上最後涼。死者生前不做功德事,其熱度在腳底最後涼,這是經驗之談。總之,胸部以上後涼,可以生人道或天道。腹部以下後涼,就會墮畜生或地獄,這並非迷信。有偈云:「頂聖眼升天,人心餓鬼腹,臏踝畜苦趣,足底阿鼻獄。」

 楼主| 发表于 2020-4-15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或現聲聞獨覺道 或現成佛普莊嚴
如是開闡三乘教 廣度眾生無量劫
或者有的國土,現出聲聞身,或現獨覺身。或者示現到其他世界去成佛,普徧來莊嚴諸佛國土。像這樣開闡三乘(小乘、大乘、佛乘)的教法,在無量劫中,已普徧廣度一切眾生、教化一切眾生,令他們都能離苦得樂,了生脫死。
聲聞就是阿羅漢,他們是親聞佛的音聲而悟道者。他們修四諦法,知苦斷集慕滅修道。知道世間一切是苦的,苦是從煩惱來的,所以要斷集諦,就羡慕寂滅法,而來修道。修什麼道?就是三十七道品。斷了三界見思二惑,就證羅漢果,得到大智慧、大神通。
獨覺就是辟支佛,又為緣覺。在佛沒有出世時,修道人在深山幽谷中靜修,「春觀百花開,秋覩黃葉落」,感到一切是無常,而悟道者,稱為獨覺。緣覺是在佛出世之後,觀十二因緣法而悟道者。十二因緣法:①無明:就是不明白道理,所以生起迷惑。②行:因為迷惑,所以就發出行為。③識:有了行為之後,就有識(胎兒)。④名色:有了識,就有名色,也就是五蘊之身。名是精神方面的受(感受)、想(思想)、行(行為)、識(分別)。色是生理方面的肉體。⑤六入:有了名色,隨著就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入。⑥觸:有了六入,就接觸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的境界。發生觸覺作用,就被境界所轉。⑦受:有了觸覺之後,就有領受的妄想;順境貪之,逆境瞋之。⑧愛:有了領受,就生愛心,心愛之物,或心愛之人,一定設法爭取。⑨取:有了愛心,就取為己有。⑩有:因為有了取,所以就有了一個有(阿賴耶識)。⑪生:有了種子,父母緣成熟,就去投胎,又復有五蘊之身。⑫老死:有了生,就有老死。這是人之生命輪。這十二因緣有兩個門,一為流轉門,二為還滅門。修道人,是脫離流轉門,而修還滅門,這樣才能了生脫死。以上是流轉門的因緣,以下是還滅門的方法。由無明開始,觀察到老死,這十二因緣接連不斷。如果把無明滅了,行就滅了。行滅,識也滅。識滅,名色也滅。名色滅,六入也滅。六入滅,觸也滅。觸滅,受也滅。受滅,愛也滅。愛滅,取也滅。取滅,有也滅。有滅,生也滅。生滅,老死也滅。所以修道人,首先要破無明。無明是萬惡之首,所以要用智慧劍來斬無明首。無明不作怪,便能了生死。
這種道理雖然說了很多次,但是多聽一次,就有多一次的認識。好像念經,念越多越好,印象越深,受益也越廣。
或現童男童女形 天龍及以阿修羅
乃至摩睺羅伽等 隨其所樂悉令見
或者示現童男童女的身形,這是天真無邪,清淨的身心。如果童真入道,會有成就的。好像護法韋馱菩薩,他發願生生世世願作童子身,永不結婚,來護持佛法。他是賢劫千佛之中最後一位佛。釋迦牟尼佛是賢劫第四位佛,彌勒菩薩是未來第五位佛。或示現天人、或示現龍王、或示現阿修羅、或示現摩睺羅伽等身,也就是天龍八部。隨其所樂,令其所見。
今將天龍八部的名稱略釋如下:
①天部:指四天王而言。他們住在須彌山的半腰,四周有四個城。東邊是持國天王所住,南邊是增長天王所住,西邊是廣目天王所住,北邊是多聞天王所住。他們是護持佛法的神。
②龍部:就是海裡的龍王。專保護修道人的安全,不令魔來擾亂修道人的心。他們因為瞋心太重,所以作龍。又因為乘急戒緩,所以有神通,但為畜生。龍皈依於佛,願作護法善神。
③阿修羅:譯為非天。有天人的福報,但沒有天人的德行。又譯為無端正,男修羅的長相非常不端正,十分醜陋,可是女修羅十分端莊,非常美麗。又譯為無酒,因為他們歡喜喝酒,但無酒喝。阿修羅好勇闘狠,時常和天人作戰。有一次,帝釋天戰敗,乃去求請於佛。佛慈悲眾生,對帝釋天說:『我送你一件袈裟,回去披在身上,口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就能勝利。』帝釋天回到忉利天,依照佛所教的去做,果然大勝阿修羅軍。
④乾闥婆:譯為尋香。因為他們以香為食,所以身放香氣。他是帝釋天的俗樂之神。帝釋天想聽音樂時,就燃燒檀香,他們嗅香而至,演奏輕鬆的音樂,表演歌舞,供諸天欣賞,而為娛樂,又稱為香神。
⑤緊那羅:譯為疑神。其形似人,但是在頭上生一角,令見者生疑。緊那羅善於唱歌,也是帝釋天的法樂之神。帝釋天想聽莊嚴的歌曲時,他們的兩腋便自動流汗,於是到天上為諸天歌頌法語,令聞者生出念佛法僧三寶之心。
⑥迦樓羅:譯為大鵬金翅鳥。牠的翅膀展開,就有三百六十由旬。牠餓的時候,用翅膀搧海水,海裡應死的龍自然現出,作為牠的食物。牠的食量很大,一次要吃一條大龍,五百條小龍。龍王為保護眷屬,來到佛所,懇求於佛。佛給他一件袈裟,並對龍王說:「將袈裟拆為若干縷,讓每條龍都掛在角上,就不會被鳥所食,但是要受八關齋戒。」龍王一切照辦不誤,果然大鵬金翅鳥就找不到龍可食。於是也來到佛所,跟佛論理:「我以龍為食,現在無龍可食,我要餓死了。你救龍而不救我,這是很不公平的!」佛說:「你要受八關齋戒,我令弟子每天在吃飯時,供養你一分齋飯。」所以一直到現在,各寺廟在中午上供時,要送一分齋飯給牠們吃。牠也皈依佛,作為護法神。
八關齋戒就是:①不殺生:不殺有情的生命。②不與取:不取不與的財物。③不邪婬:在家人不邪婬,出家人不婬。④不妄語:不說與心相違的話。⑤不飲酒:因酒能亂性發狂,故戒之。⑥不塗飾香鬘:就是不化粧修飾。⑦不歌舞觀聽:就是不觀舞蹈,不聽音樂。⑧不眠坐高床:就是不睡在高廣華麗的大床上。以上是八戒。⑨食非時食:就是過午不食之戒,這一戒為齋。八戒一齋合而為八關齋戒。
⑦摩睺羅伽:譯為大腹行,又為大蟒蛇,又為地龍。龍有神通,牠沒有神通。牠心有嫉妬又瞋恚,常噴毒害人。後受佛法感化,而作護法善神,保護修道人的身心不受損害。
⑧藥叉:又為夜叉,譯為速疾,他的行動非常快速。有三種夜叉——天行夜叉、空行夜叉、地行夜叉,都是害人之鬼。後受佛感化,而為護法善神。
眾生形相各不同 行業音聲亦無量
如是一切皆能現 海印三昧威神力
眾生的形象各有不同,所造的業,所受的報,也是不同。音聲也有無量的不同。雖然有形形色色的不同,可是在菩薩的海印三昧中,一切都能現出來,這就是菩薩的大威神力。
什麼是海印三昧?在香水海中能現出一切萬物的形相,這是無心而現。不論是能現和所現,都是由無功用道而成就的,也好像光影一樣。菩薩的海印三昧,能現出一切眾生的形相。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嚴淨不可思議剎 供養一切諸如來
放大光明無有邊 度脫眾生亦無限
要想莊嚴清淨不可思議諸佛刹土,必須先莊嚴自身自心自性。令身清淨,沒有殺盜婬。令口清淨,沒有妄言、綺語、惡口、兩舌。令意清淨,沒有貪瞋癡。身口意都莊嚴清淨,不可思議的諸佛刹土才能莊嚴清淨。
獻華供果於佛,這是有形相的供養。要用無形相的供養來供養一切諸如來。所謂「面上無瞋供養具,口裡無瞋吐妙香,意念無瞋是真實。」臉有笑容,就是供養的器具。口裡不講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就是吐妙香。在意念裡,沒有瞋恚,就是真實。真正供養諸佛,是歡歡喜喜而沒有脾氣。所謂「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大意是這樣:歡喜、瞋怒、悲哀、快樂這四種情感在沒有生出來的時候,這叫中,就是中道。若是發出來,都要合乎中節,也就是恰到好處,這叫和,就是中和之道。中是天下人人的根本,和是天下人人通達的道路。如果能作到中和的程度,就合乎和氣致祥之道。那麼,天地各得其正位,萬物各得其生育的能力。
諸佛放出無量無邊大光明,普徧度脫一切眾生,令眾生消除無明的黑暗,得到智慧的光明。在自性中常生快樂,把三毒(貪瞋癡)消滅,就沒有黑暗,放出智慧光明,而不會被境界所迷。學佛的人,要向裡邊研究,不要向外邊馳求。跑到外邊去找,是找不到的。要知道八萬四千法門,不離自性。
智慧自在不思議 說法言辭無有礙
施戒忍進及禪定 智慧方便神通等     
智慧就是真正瞭解、真正覺悟。不瞭解、不覺悟,就是愚癡。有智慧能轉一切境界,而不被一切境界所轉。反之,被一切境界所轉,而不能轉境界,這就是愚癡。關鍵在於此,易如反掌。
什麼是自在?就是沒有煩惱。因為具足真正的智慧,得到真正的快樂。這種快樂是不可思議的,常常能自在,常常有智慧。所謂「識自自性常生智慧,識自自性本不動搖,識自自性本來清淨,識自自性能生萬法」——這就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得到智慧自在不思議的境界,那麼,所說的法,所發的言辭,都沒有障礙。所以說得大智慧,就是得大自在。得大自在,便得大辯才。得大辯才,就說法無礙。說法無礙,就能教化眾生。令其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令其修六度法門,便得智慧自在。今釋六度法門:
①布施:不但把內財和外財布施,而且也要把無明煩惱和貪瞋癡等統統布施。布施給誰?布施給智慧海。因為智慧海能容納一切無明黑暗,使其變為大光明藏。
②持戒:就是止惡防非。制止一切惡,修行一切善,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常說:「性定魔伏朝朝樂,妄念不起處處安。」性要定,就能如如不動,了了常明。無論是什麼樣的魔,自然被降伏了,所以天天是快樂的。一般凡夫俗子,見到境界來了,就動其心,當然不能降伏魔,反而被魔所降伏。若能把妄念停止,心淨如虛空,無論到什麼地方去,都是平安而無麻煩的。這時「無人無我觀自在,非空非色見如來。」我也沒有了,人也沒有了,這就是觀自在菩薩。也不著於空,也不著於有,不落空有二邊,就能見到如來,這是佛法的真諦。
諸位要記住「性定魔伏朝朝樂,妄念不起處處安。」這幅對聯對修道人有大幫助。這是大明咒、是大神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要常常念,一定能獲得大利益!
③忍辱:修道人就要忍人所不能忍的事。如果人家能忍,你也能忍;人家不能忍,你也不能忍,那就不是修行。修道就是修忍耐的功夫。如果不能忍耐,其他一切免談,一定不會有大成就。所以忍是修行最要緊的法門。
④精進:修行人一定要勇猛精進,不可懈怠、不可放逸。時時刻刻常精進,這樣才能有進步,而慢慢達到目的地——常樂我淨的涅槃。要知道修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⑤禪定:為什麼要修行?就是從禪定得到解脫;也就是得到神通妙用,可以普度眾生。現在我們正在打禪七,各位從各處來到金山寺,大家集會在一起,共同來學無為法。這個禪堂,就是宣揚佛法的道場。你們的心要空,內觀其心,心沒有了;外觀其形,形也沒有了;遠觀其物,物也沒有了。一切都空了,怎會有腿痛和腰痛?根本都沒有了,所以要忍。忍到山窮水盡的時候,便會豁然開悟。
修行就是去妄想,什麼時候心淨如明鏡,一塵不染,一念不生,就是解脫時。所以禪宗用參話頭來控制妄想,淨土用念佛來控制妄想。其他修止觀或持咒等,都是將心猿意馬調伏,不向外馳求,這都是不二法門。
⑥智慧:智慧是從經藏中得來的,所以「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另一方面是從禪定中得來的,開悟就是智慧解脫。有了智慧,便能觀機逗教,用方便善巧法門,來為眾生說法,所謂「因人說法。」要觀察眾生的根性,應用什麼方法來令他發菩提心,就用什麼方法來教化他,這就是方便法。
神通雖然有無量無邊那樣多,但綜合起來,不過六種:①天眼通:能看見天上的人,凡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能清清楚楚地看見。②天耳通:能聽見天人所講的話。就是人間的人,無論隔離多遠,都想要聽某人在說什麼話,只要作觀想,就會聽得很清楚,如在身邊。這兩種神通,能觀察一切事物,能聞知一切事情。③他心通:就是對方在心中所想的事,或者想說的話,還沒說出,就知道了。④宿命通:就是知道前生的因緣。在定中觀察,便知做過牛,所以今生愛發牛脾氣。或做過狗,所以今生慳貪不捨,不願布施。今講個公案,作為大家的寶鑑。
有一天,世尊到居士家中,這位居士家飼養一隻狗,可是這隻狗很特別,和普通狗不同。這狗一天到晚臥在老主人的牀下邊,保護這張牀。除了家人以外,任何人都不能接近這張牀,這個居士,覺得很奇怪,乃請示於佛,乞佛開示。佛問:「此牀是何人所用?」居士說:「是先父生前所睡的牀。」佛又問:「汝父何時逝世?」居士說:「在三年前。」又說:「先父死時,我家母狗,就生下這隻狗。牠從小就在此牀下邊臥著。」佛說:「這隻狗,就是你的父親。因為你父親在世時,積蓄黃金三百兩,埋在牀下邊,沒有任何人知道。不幸,患急症而死,來不及告訴你們,所以轉生為狗,念念不忘這些金子,而天天臥在黃金的上邊,深怕被人盜去。」這時,那隻狗也點頭,表示承認有這回事。於是這個居士用鍬挖土,果然有三百兩黃金。金子到了兒子手中,狗的慳貪也放下了,不久即死了。由此看來,因果輪迴,確有其事,不可生懷疑。一定要深信佛所說的話,都是千真萬確的真理。
⑤神足通:可以在一念之間,徧遊十方世界,去教化一切眾生。⑥漏盡通:漏有兩種,一為有漏(好像茶杯有洞,永遠盛不滿水),二為無漏。無漏就是沒有一切習氣毛病,沒有一切無明煩惱和一切欲念。簡而言之,凡是有欲念,就是有漏;沒有欲念,便是無漏。三界是有漏,超出三界是無漏。如果證得漏盡通,才是得到真正的智慧、真正的自在。
要想得到五眼六通,怎麼辦呢?第一要布施、第二要持戒、第三要忍辱、第四要精進、第五要禪定,有了這五個條件,才能得到五眼六通的境界。
如是一切皆自在 以佛華嚴三昧力   
這是半偈頌。所謂「施戒忍辱精進禪,方便智慧諸功德。一切自在難思議,華嚴三昧神力故。」好像智慧言辭無礙,諸度神通自在,這就是佛的華嚴三昧。以萬行的因華來莊嚴無上的果德,入華嚴三昧。以佛華嚴三昧的力量,能在一粒微塵中,轉大法輪,教化眾生。
一微塵中入三昧 成就一切微塵定
而彼微塵亦不增 於一普現難思剎   
佛在一粒微塵裡邊,入華嚴正定,而成就一切微塵三昧。也就是說在每一粒微塵中,都能入華嚴三昧。這粒微塵也沒有放大,也沒有增加,可是就在一粒微塵中,普徧現出不可思議的佛刹土。這種境界,就是華嚴境界——一真法界。不是我們凡夫所能想得通的。
彼一塵內眾多剎 或有有佛或無佛
或有雜染或清淨 或有廣大或狹小
在一粒微塵的裡邊,現出無量無邊諸佛刹土。在每個刹土中,或有佛在那兒說法,教化眾生。或無佛在那兒說法,教化眾生。或者示現雜染的世界(好像娑婆世界),或者示現清淨世界(好像極樂世界)。或者有的世界是廣大,或者有的世界是狹小。顯現出種種不同的國土,這就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或復有成或有壞 或有正住或傍住
或如曠野熱時燄 或如天上因陀網     
或者有的世界在成劫中,或者有的世界在壞劫中,或者這世界有正法在住世,或者這世界有傍法在住世(傍法即是像法時代,或是末法時代)。或者所示現的世界,好像曠野的陽燄(在春天,遠望大地,有一種熱氣如燄)。或者所示現的世界,好像天上的因陀羅網(在帝釋天的宮殿前,有一種網羅幢,用寶珠所成,孔孔相通,光光相照,作為莊嚴具)。這種境界也是不可思議的。
如一塵中所示現 一切微塵悉亦然
此大名稱諸聖人 三昧解脫神通力   
不但能在一粒微塵中,示現種種的世界,而且也能在一切微塵中,示現種種的世界。互相現出十方諸佛國土,都是一個樣子,在諸佛國土中教化眾生。這些諸佛菩薩都有大名稱,都具足三昧解脫神通的力量。
若欲供養一切佛 入於三昧起神變
能以一手徧三千 普供一切諸如來   
假使要想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時候,先入定,在定中顯現種種神通變化。菩薩都有大神通力,能用一手就徧滿三千大千世界,普徧能供養十方一切諸如來。
十方所有勝妙華 塗香末香無價寶
如是皆從手中出 供養道樹諸最勝   
菩薩在一隻手中,能流出種種殊勝微妙的寶華,到十方諸佛所去供養。或者用塗香和末香,以及無價的寶香,都從大名稱聖人的手中所流出來,供養在菩提樹道場中的諸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無價寶衣雜妙香 寶幢旙蓋皆嚴好
真金為華寶為帳 莫不皆從掌中雨   
又用無價的寶衣,種種的妙香,來供養諸佛。又用種種寶幢和種種旙蓋,來莊嚴妙好的道場。又用真金所造的妙華,又用眾寶所制的寶帳,所有一切莊嚴具,皆從菩薩手中流出,如同下雨一般的多。
十方所有諸妙物 應可奉獻無上尊
掌中悉雨無不備 菩提樹前持供佛     
在十方世界中,所有一切無價妙寶,應該奉獻於十方諸佛。從菩薩手中所流的眾寶,好像下雨一樣,沒有一樣不俱備的,都來到菩提樹道場前,持奉供養於佛。
十方一切諸伎樂 鐘鼓琴瑟非一類
悉奏和雅妙音聲 靡不從於掌中出   
在十方世界中,所有一切的伎樂,有的是鐘聲,有的鼓聲,有的是琴聲,有的是瑟聲。不是單用一種伎樂來供養佛,而是用種種音樂來供養佛。所有的樂器,能演奏和雅的妙音,非常悅耳,令人有欲罷不能的感覺,有心曠神怡的愉快。所有的和雅妙音聲,皆從菩薩掌中流出。
十方所有諸讚頌 稱歎如來實功德
如是種種妙言辭 皆從掌內而開演   
在十方世界中,所有一切的讚頌,都是稱歎如來真實的功德。好像這樣種種的妙言辭,皆是從菩薩掌內中所流出,如同演奏微妙動聽的音樂一樣,令人陶醉在其中。
菩薩右手放淨光 光中香水從空雨
普灑十方諸佛土 供養一切照世燈   
菩薩用右手放出清淨的光明,在光中流出種種香水,好像從虛空降雨一樣,普徧灑於十方諸佛國土,來供養一切諸如來。照世燈就是佛。
又放光明妙莊嚴 出生無量寶蓮華
其華色相皆殊妙 以此供養於諸佛   
菩薩又放出不可思議的光明,妙好莊嚴諸佛國土。又出生無量的妙寶蓮華。這種華的顏色和形相,是很特別殊勝的,用這種寶華來供養十方諸佛。
又放光明華莊嚴 種種妙華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菩薩又放出大光明,在光中又現出種種妙華,來莊嚴諸佛國土。用種種妙華集聚成為寶帳。一個寶帳又生無量寶帳,普徧散佈於十方諸佛國土,供養十方諸如來。大德尊就是佛。
又放光明香莊嚴 種種妙香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菩薩又放出一種光明,在光中又現出種種妙香,來莊嚴諸佛國土。用種種妙香結集成為寶帳,一寶帳生無量寶帳,普徧散佈於十方諸佛國土,供養十方諸如來。
又放光明末香嚴 種種末香聚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菩薩又放出一種光明,在光中又現出種種末香,來莊嚴諸佛國土。用種種末香聚集成為寶帳,一寶帳生無量寶帳,普徧散佈於十方諸佛國土,來供養一切諸佛。
又放光明衣莊嚴 種種名衣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菩薩又放出一種光明,在光中又現出種種寶衣,來莊嚴諸佛國土。用種種名貴的衣服聚集成為寶帳,一寶帳生無量寶帳,普徧散佈於十方諸佛國土,來供養一切諸佛。
又放光明寳莊嚴 種種妙寶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菩薩又放出一種光明,在光中又現出種種妙寶,來莊嚴諸佛國土。用種種妙寶聚集成為寶帳,一寶帳生無量寶帳,普徧散佈於十方諸佛國土,來供養一切諸佛。
又放光明蓮莊嚴 種種蓮華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菩薩又放出一種光明,在光中又現出種種妙蓮華,來莊嚴諸佛國土。用種種妙蓮華聚集成為寶帳,一寶帳生無量寶帳,普徧散佈於十方諸佛國土,來供養一切諸如來。
又放光明瓔莊嚴 種種妙瓔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菩薩又放出一種光明,在光中又現出種種寶瓔珞聚集而成為寶帳,一寶帳生無量寶帳,普徧散佈於十方諸佛國土,來供養一切諸如來。
又放光明幢莊嚴 其幢絢煥備眾色
種種無量皆殊好 以此莊嚴諸佛土
菩薩又放出一種光明,在光中又現出種種寶幢,來莊嚴諸佛國土。這種寶幢,光明燦爛,閃閃發光,具備五光十色。有種種無量殊勝妙好的寶幢,來莊嚴諸佛的國土。
種種雜寶莊嚴蓋 眾妙繒旛共垂飾
摩尼寶鐸演佛音 執持供養諸如來   
用種種七寶所莊嚴的寶蓋,懸掛在虛空中,又有很多刺繡的妙旛,向下飄垂,作為裝飾。用摩尼寶所造的鐸,發出妙音聲,來演說佛音。菩薩執持這種莊嚴妙具,來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如來。
手出供具難思議 如是供養一導師
一切佛所皆如是 大士三昧神通力   
菩薩的手,能流出種種的供養具,真是不可思議!像前邊所說種種的供養具,是供養一切導師,也就是十方諸佛。在十方世界中,所有的佛所,都是這樣來莊嚴來供養。這是普賢菩薩大願力所成就,修得三昧神通的力量,才有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20-4-18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薩住在三昧中 種種自在攝眾生
悉以所行功德法 無量方便而開誘   
菩薩住在普賢王三昧中,就入這種定。用種種自在神通力來攝受一切眾生。完全以普賢菩薩大願王所行的種種功德妙法,和用無量方便法門,來開導引誘眾生,令發菩提心。
或以供養如來門 或以難思布施門
或以頭陀持戒門 或以不動堪忍門   
或者令眾生廣修供養,發心供養十方諸佛的法門。或者用布施法門,為眾生說法,令慳貪不捨的眾生,發慈悲心,而布施救濟眾生。或者用頭陀(苦行)十二戒的法門,來教化眾生,令持戒修行,不去毀犯戒律。或者用不動堪忍的法門來為眾生說法。遇到愛發脾氣的眾生,為他說不動無明火的法,就是不能忍也要忍,不能受也要受的道理;也就是逆來順受,處之泰然,這是無上的法寶。   
我們修道人,就是修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這樣,才能修行。甚至有人罵,有人打都要忍受。也許是諸佛菩薩來考驗,特意現出這種境界,這叫當面關。能過此關,就得到受用。過不了關,當然得不到受用。無論遇到什麼境界,都要堪可忍受,以這種法門來教化眾生。令眾生沒有無明火,就不會發脾氣。
頭陀十二行就是:①住阿蘭若處(寂靜的地方)②常乞食③次第乞食④受一食法(日中一食)⑤節量食⑥午後不飲果汁蜜漿⑦著糞掃衣⑧但三衣⑨塚間住⑩樹下止(在樹下只住三天,再換地方)⑪露地坐⑫但坐不臥(夜不倒單)。這是修苦行的十二條戒律。
或以苦行精進門 或以寂靜禪定門
或以決了智慧門 或以所行方便門
我們現在打禪七,就是修苦行。跑香是調伏其身,坐香是調伏其心。這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基礎。如果把基礎打好,隨時隨地都可以參禪打坐,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誰能打坐不睡覺(除去應睡的時間之外),修行就會有成就。
或者以苦行精進法門來為眾生說法。令其修苦行者,不管腰痠腿疼,不管睡覺夠不夠,一心一意在精進,這樣才會有成就。可是並不容易打破這一關,也不容易進入這個門。雖然不容易,但是,一定要打破此關,要進入此門。所以要勤修苦行精進門,不但身精進,心也要精進。身精進,就是勤修戒定慧。心精進,就是息滅貪瞋癡。常常對你們說坐禪的方法:「一切是考驗,看爾怎麼辦? 覿面若不識,須再從頭煉。」
或者用寂靜禪定法門來為眾生說法。寂靜是寂然不動而清淨。所謂「真空無人我,大道無形相。」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四相時,心也空、法也空。心人空無我執,法空無法執,沒有一切的執著,就是寂靜。
禪定是中印合璧的名詞,禪是禪那,是梵文。三昧譯為定,定是中文,合稱為禪定。禪那三昧譯為「思惟修」。用思惟方法來修行,又譯為靜慮,就是把妄想雜念清淨。這時,思慮沒有了,就能心清意定。心清,如水現月;意定,如空無雲,就是「千潭有水千潭月,萬里無雲萬裡里天」的境界。
或者用決了智慧法門來為眾生說法。決了就是不懷疑,有決定性。否則,優柔寡斷,認識不清,不知如何處理才對,便起狐疑。什麼是狐疑?狐狸是有疑心,牠在冬天過河時,走在冰上,十分小心,非常謹慎,走一步,停下來聽冰是否有聲音,如果有聲音,便知冰薄,容易掉下河裡,就改道而行。有智慧的人,遇事有判斷力,決定怎做就怎做,絕對沒有三心二意,更不會改變主意,所謂「貫徹始終」。
或者用方便法門來為眾生說法,也就是善巧方便法門。菩薩用自己所行的方便,來教化眾生。菩薩為什麼要修行種種的法門呢?因為要普度眾生出離苦海,所以修種種的方法作為寶筏,來度群迷。
以上是菩薩以華嚴三昧的力量,用六度法門來攝受眾生,令其離苦得樂,了生脫死。
或以梵住神通門 或以四攝利益門
或以福智莊嚴門 或以因緣解脫門
或者用梵住神通法門來為眾生說法。梵是清淨的意思。如果修清淨行,就沒有染汚法。沒有染汚,就得到神通。什麼是神通?就是變化無窮,隨心所欲去度眾生,令生信心。
或者用四攝利益法門來為眾生說法。四攝法就是①布施②愛語③利行④同事。菩薩對眾生非常愛護,是無微不至的。遇到慳貪的眾生,便說布施的法門。菩薩對眾生都是和顏悅色地說話,令眾生對菩薩有和藹可親的感受,所以專說慈愛的話,令眾生有好感,在不知不覺之中而被感化,乃發菩提心。菩薩的宗旨,一切為人不為己。寧可自己吃虧,而令眾生佔到便宜,得到法益。俗語說:「吃虧便是佔便宜」。這句話,很有意思,乃是經驗之談。
菩薩為要度眾生,而用方便語。不但菩薩用,佛有時候也用。例如空拳度子的公案,就是方便語。有一天,佛外出乞食,見一個幼兒,爬到井邊。情形十分危險,在那千鈞一髮的生死關頭時,佛乃對幼兒說:「小兒!小兒!我手中有糖,快回來吃糖!」小孩子聽說有糖吃,就爬回來,沒有掉到井裡去,雖然佛手中無糖,可是救了小孩子的生命,這就是權巧方便法門。
菩薩要度有緣的眾生,便示現同等的身份,和應度的眾生相處在一起,做同樣的工作。所以菩薩發願到六道眾生中,接近眾生,以身作則,為其榜樣,令發道心,改惡向善。
菩薩用福智莊嚴法門來為眾生說法。修道人要福慧雙修,才會圓滿成就。所謂「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鉢。」佛在往昔時,曾經「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所以福也滿足,慧也滿足,稱為兩足尊。
或者用因緣解脫法門來為眾生說法。菩薩觀察眾生有因緣,應用什麼法門得度,便用什麼法門為其說法,令眾生得到解脫。
或以根力正道門 或以聲聞解脫門
或以獨覺清淨門 或以大乘自在門
或者用五根、五力、四正勤、四念處、四如意足、七菩提分、八正道,這是三十七道品,來為眾生說法,這是小乘的法門。
或者用聲聞解脫法門來為眾生說法。聲聞法就是四諦法,苦集滅道,這是羅漢所得到解脫的法門。
或者用獨覺清淨法門來為眾生說法,就是十二因緣法。此法有流轉和還滅二門。修道人要觀察還滅門,修行成功,便了生死,這是辟支佛所得到的清淨法門。
或者用大乘自在法門來為眾生說法,就是六度法,也就是菩薩法,菩薩是自覺覺他、自度度他、自利利他,這是菩薩所得的自在法門。
或以無常眾苦門 或以無我壽者門
或以不淨離欲門 或以滅盡三昧門
或者用無常眾苦法門來為眾生說法,世界一切都是無常的,遷流不息,沒有永恆的存在,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說是苦。苦有三苦(苦苦、壞苦、行苦),又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總而言之,有無量無邊諸苦。
或者用無我壽者法門來為眾生說法,無我就是沒有我的存在。不要為這個臭皮囊而奔波,不要為它而忙碌。到時候,它不會幫你的忙,反而揚手而去。壽者就是有我身的存在,愛護它、保護它,令它長壽。在金剛經上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用這四種法門來教化眾生。
或者用不淨離欲法門來為眾生說法。告訴眾生不要有不淨的欲念,應該去欲斷愛,才能了生脫死,超出三界。我們修道人,常修不淨觀,觀想九孔常流不淨的東西,用這種法門來教化眾生。
或者用滅盡三昧法門來為眾生說法,滅盡就是把一切妄想消滅殆盡。三毒、習氣統統都滅盡了。得到滅盡定之後,即超出三界二十五有(在欲界有十四,在色界有七,在無色界有四,總計二十五),用這種法門來教化眾生。
菩薩用前邊所說二十五種法門來教化眾生,每一門都是不二法門。
隨諸眾生病不同 悉以法藥而對治
隨諸眾生心所樂 悉以方便而滿足   
因為眾生有八萬四千種的毛病,所以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隨著一切眾生的病不同,佛用法藥來對症下藥,而有藥到病除之效。又隨順一切眾生心之所樂,完全以方便法門來滿足其願望,不會令眾生失望。
隨諸眾生行差別 悉以善巧而成就
如是三昧神通相 一切天人莫能測   
在普賢菩薩十大行願中,有一願「恒順眾生」,也就是隨順一切眾生的心願而令其滿足。無論那一種行業,諸佛菩薩都以善巧方便來成就一切眾生的行為。像前邊所說的三昧和神通相,諸天的人和人間的人,都不能推測而明瞭這種境界。
有妙三昧名隨樂 菩薩住此普觀察
隨宜示現度眾生 悉使歡心從法化
又有一種三昧(正定正受)名叫隨樂三昧,就是隨順眾生的樂,而得到的妙定。行菩薩道的菩薩,住在隨樂三昧中,普徧觀察眾生心之所好,能隨機緣來教化眾生。應以什麼因緣得度,菩薩就用什麼法來教化。或者應現何身得度者,菩薩就示現何身度之。完全使令眾生生歡喜心,依法修行,得到佛的法化。
劫中饑饉災難時 悉與世間諸樂具
隨其所欲皆令滿 普為眾生作饒益
在劫中或有三小災:饑饉、瘟疫、刀兵。或有三大災:火、水、風。有一切災難的時候,菩薩便大顯神通,與世間眾生一切的樂具,隨順眾生心中所欲,令其滿足。普徧為眾生來作饒益,令其得到好處和快樂。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或以飲食上好味 寶衣嚴具眾妙物
乃至王位皆能捨 令好施者悉從化
因為眾生歡喜吃美食、住華屋、穿麗衣。所以菩薩明白眾生的心理,或者用上等好味的飲食,或者用最名貴的寶衣,或者用眾妙的物質,乃至王位,都來布施於人,而絕不慳貪。這樣,能令好布施的人,向菩薩學習,來修布施的法門。布施有無量功德,但要三輪體空。不著於所施的物和受施的人,不執能施的我。人人能布施,人人無慳貪,家庭便能幸福,社會就能安寧。
現在講捨王位的公案:在中國古時,有二位賢人,就是伯夷和叔齊兄弟二人,他們二人非常謙讓,與世無爭。他們的父親是孤竹君,擬將王位傳於次子叔齊。可是叔齊推讓與兄,說:「應該將王位傳於長子,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名正言順的理。我是次子,焉能接受王位?」伯夷說:「弟弟有治國的才能,能為百姓謀幸福。我很愚癡,不善管理國家,還是弟弟繼承王位,最為適當。」兄弟二人你讓他推,都不願意繼承王位。結果,兄弟二人逃走,隱藏在山中,作為隱士,不問政事。後來,周武王弔民伐罪,攻殷紂王。兄弟二人來到周武王馬前諫言:「你是臣,不可伐君。」周武王為解救老百姓在水深火熱之苦,不聽伯夷叔齊之言,乃將無道暴君紂王滅亡,改為周朝。兄弟二人發誓,不食周朝之五穀,乃在首陽山採薇而食。周武王請二人幫助治理國家,三請不理。周武王派人將首陽山的薇菜剷盡,威脅他們無食,一定會出山。不料兄弟二人便餓死在首陽山。所謂「餓死事小,失節是大。」孟子說:「富貴不能婬,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就是說富和貴不能令人心意放蕩,貧和賤不能令人改變節操。威武的力量,不能令人的志氣屈服。如果能有這樣的表現,就是大丈夫的氣慨。伯夷叔齊有這種節操,所以賢名能萬古流芳。
或以相好莊嚴身 上妙衣服寶瓔珞
華鬘為飾香塗體 威儀具足度眾生   
或者以相好莊嚴的身,穿上最上的妙衣,掛上最名貴的七寶瓔珞,戴上最香而殊勝的華鬘,用上等沉水香末塗身,用種種來莊飾其身。為什麼?因為威儀具足,才能度化眾生。令眾生有好感,相信所說的法是真實的。如果其貌不揚,不修邊幅,便無人喜歡接近,說法無人來聽。
一切世間所好尚 色相顏容及衣服
隨應普現愜其心 俾樂色者皆從道   
一切世間的眾生,所歡喜和所好尚的,就是色相圓滿,美麗顏容,衣服華艶者。於是菩薩隨順眾生心,而普現一切物,令眾生生歡喜。也令歡喜色相的眾生,發菩提心,修無上道,早證佛果。以上四首偈頌,是用布施來攝受眾生。
迦陵頻伽美妙音 俱枳羅等妙音聲
種種梵音皆具足 隨其心樂為說法
迦陵頻伽譯為仙鳥。牠的音聲美妙而清雅,聞其音聲者,便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牠也叫做極樂鳥或好聲鳥。據傳說此鳥在穀殻中就會唱歌,產於雪山,即今喜馬拉雅山。
在阿彌陀經上說:「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
俱枳羅譯為眾音和合。其音微妙悅耳,最為殊勝。還有種種清淨的梵音,皆具足圓滿。十方諸佛菩薩,隨順眾生的心所喜樂,而為眾生說法,令眾生聽到所喜愛的音聲,便發菩提心。
八萬四千諸法門 諸佛以此度眾生
彼亦如其差別法 隨世所宜而化度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皆是第一法門,而不是第二法門。那一門對那個眾生有機緣,就是第一法門。因為眾生無量,所以佛說法門也無量,十方諸佛用八萬四千法門來度眾生,隨順眾生的根性說不同的法,隨順世間法,用最好的方法來教化眾生,令發菩提心,成就佛果。換言之,應以什麼法得度,就說什麼法而度之,這就是方便法門,以上是用愛語來攝受眾生。
眾生苦樂利衰等 一切世間所作法
悉能應現同其事 以此普度諸眾生
眾生有苦樂利衰等的感受,這是屬於八風。八風就是稱、譏、利、衰、譽、毀、樂、苦八種事。稱利譽樂是順事,譏衰毀苦是逆境,如能在順逆的境界中而不動其心,便可證明有定力的功夫。
①稱就是稱讚。用言語或文字來稱揚讚歎,令聞者心生歡喜。
②譏就是譏諷。用冷言熱語來諷刺或取笑,令聞者心不舒服。
③利就是利益。得到可意的好處。
④衰就是衰敗。失去可意的好處。
⑤譽就是榮譽。被人稱揚,有好的名譽,或者名揚天下,人人皆知。
⑥毀就是譭謗。被人誹謗,或受批評,破壞清高的名譽,受到染汚。
⑦樂就是快樂。身心感受愉快。
⑧苦就是痛苦。身心受到威脅。
世界就是這樣的情形。再壞的人,也有人來稱讚他。再好的人,也有人來毀謗他。有人稱讚就高興,這是被稱風所吹動。有人毀謗就不高興,這是被毀風所吹動,這八種風能將人吹得搖搖欲墜。蘇東坡說:「八風吹不動。」我們修道人,就是修不動心。如果這八種風吹不動,就有辦法了。此時,黃金當前,不會變節;美色當前,不會動心,這就是八風吹不動。
宋朝蘇東坡居士,對佛法很有研究。他不是口頭禪,文字般若,而是很用功參禪。有一天正在打坐時,見到一點境界,覺得自己現出法身,到十方世界去禮拜諸佛。又見諸佛身放大光明,徧照三千大千世界。又見諸佛端坐紫色蓮華寶座,而自己也端端正正地坐在蓮華座上。他覺得自己八風再也吹不動了,於是作了一首偈頌:「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認為此必是開悟的偈。乃遣使侍者送到鎮江金山寺,請佛印禪師印證。沒有想到佛印禪師在原偈上批四個字:「放屁!放屁!」將原偈之信又交給來人帶回去,旁的未說一句評語。蘇東坡一看之下,無明火昇了三丈高,他發起脾氣來:「豈有此理!這是開悟的偈,怎說是放屁!」於是過江去找佛印禪師算帳。來到金山寺門前,佛印禪師在那裡等候,便哈哈大笑,就說:「蘇學士!八風吹不動,被兩個屁吹過江來。請問,這是開的什麼悟?」蘇東坡覺得言之有理,滿腔的火,不消而滅,承認自己還沒有修到火候。這個公案是說知行不合一,是毫無用處的。
所有一切世間所行所做的有為法,諸佛菩薩都能應現,來和眾生共同受苦樂、得失、譏稱、利衰等事。用種種同事的方法,來普徧度化一切諸眾生。
一切世間眾苦患 深廣無涯如大海
與彼同事悉能忍 令其利益得安樂     
一切世間,有眾苦煎熬的患難,這種苦患是無邊崖。猶如大海,是深不可測,廣不可量。菩薩示現受苦的眾生,和眾生在一起,作為示範。無論怎樣苦,都能忍受其苦,令眾生在苦患中不覺其苦,而得到利益。能脫離一切苦患,而得到永遠的平安快樂,以上是說同事的道理。
若有不識出離法 不求解脫離諠憒
菩薩為現捨國財 常樂出家心寂靜     
假設有的眾生,不認識出離苦海的方法,也不想尋求解脫的法門,也不離開諠譁和昏亂。菩薩為這一類的眾生,而示現施捨一切財寶。好像釋迦牟尼佛,他本來是位太子,將來可以繼承王位,又可以作轉輪聖王,七寶常隨身。可是,他甘願捨棄王位而出家修道,內心寂靜,不為外境所搖動。
家是貪愛繫縛所 欲使眾生悉免離
故示出家得解脫 於諸欲樂無所受   
家是眾生貪愛的地方,也是被繫縛的處所,令眾生不得自在解脫。菩薩為令眾生離開繫縛,得到自由,所以度眾生出家修道。菩薩示現八相成道,得到真正的解脫。對於以苦為樂的境界,菩薩是不貪戀的。
菩薩示行十種行 亦行一切大人法
諸仙行等悉無餘 為欲利益眾生故
菩薩示現修行,要修十種清淨行,也要修行五種大人法。一切諸仙所修行的道,都修圓滿。為什麼?因為要利益一切眾生的緣故。
十種清淨利行有依外清淨和依內清淨之分。依外清淨有五種:①無罪利行②不轉利行③漸次利行④徧行利行⑤如應利行。依內清淨有五種:①一切菩薩,對於一切眾生,生起廣大的慈悲心,意樂現前,而行利行。②一切菩薩,對於一切眾生,所作義利,雖受一切大苦惱,但心無厭倦,反深生歡喜,而行利行。③安處最勝第一財位,而自謙下,如子如僕,離除驕傲,而行利行。④菩薩的心,沒有愛染,沒有虛偽,是真實的,是哀愍的,而行利行。⑤起畢竟不退轉的慈愍心,而行利行。
五種大人法:①於真實義,勸導眾生。②於應時,勸導眾生。③於能行攝勝妙義,勸導眾生。④於有情柔軟勸導。⑤於有情慈心勸導。
若有眾生壽無量 煩惱微細樂具足
菩薩於中得自在 示受老病死眾患   
假設有的眾生,他的壽命很長。為什麼會長壽?因為煩惱少,而常生快樂,這是長壽的密訣,所謂「自古神仙無別法,廣生歡喜不生愁。」菩薩對四相(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得到自在,任運而修。菩薩示現老的苦、病的苦、死的苦種種的患難。令長壽的眾生不要生自滿心,要知道仍有生死,因而發菩提心,求無上道。
或有貪欲瞋恚癡 煩惱猛火常熾然
菩薩為現老病死 令彼眾生悉調伏   
或者有的眾生,因為貪欲心很重,瞋恨心也多,所以就愚癡。這類的眾生,煩惱很多,猶如猛火一般的厲害,常常燃燒其身。菩薩為眾生示現老病死諸苦,作為警惕,令剛強難調難伏的眾生,捨離貪瞋癡三毒的心。使其滅去八纒:無慚、無愧、昏沉、掉舉、惡作、嫉妬、睡眠、慳貪,使心清淨,沒有雜念。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來十力無所畏 及以十八不共法
所有無量諸功德 悉以示現度眾生
佛有十種力量的緣故,所以有四無畏和十八不共法。所有一切無量的功德,以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為助緣,來示現度化眾生。
十力就是:①知覺處非處智力②知三世業報智力③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④知諸根勝劣智力⑤知種種解智力⑥知種種界智力⑦知一切至處道智力⑧知天眼無礙智力⑨知宿命無漏智力⑩知永斷習氣智力。
四無所畏就是:①一切智無所畏②漏盡無所畏③說障道無所畏④說盡苦道無所畏。也就是化他之心不怯,故為無畏。
十八不共法,就是不共於菩薩和二乘,因為他們還未達到這種境界。佛福慧雙足,達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十八不共法就是:①身無失②口無失③念無失④無異想⑤無不定心⑥無不知己捨⑦欲無滅⑧精進無滅⑨念無滅⑩慧無滅⑪解脫無滅⑫解脫知見無滅⑬一切身業隨智慧行⑭一切口業隨智慧行⑮一切意業隨智慧行⑯智慧知過去世無礙⑰智慧知未來世無礙⑱智慧知現在世無礙。今將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的名詞說出來,若要詳細研究,可以參考佛學大辭典。
記心教誡及神足 悉是如來自在用
彼諸大士皆示現 能使眾生盡調伏   
佛給眾生授記,預先說出在什麼時候成佛。凡是有心的眾生,皆可成佛。佛用種種教誡來教化眾生,令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或者用神足通來教化眾生。總之,佛苦口婆心來講道理,令眾生依法修行。諸大菩薩,也都示現這種法門,來教化眾生,為令剛強的眾生,都能調伏。
菩薩種種方便門 隨順世法度眾生
譬如蓮華不著水 如是在世令深信     
菩薩用種種方便法門,隨順世間法來度脫一切眾生。六祖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也就是這個道理。諸佛菩薩教化眾生,好像蓮華,雖然從淤泥中生,可是不著淤泥,而是非常清淨無染汚的。好像在前邊所說的道理,令在世間的眾生,深信佛法,不起懷疑,而能修行,便會成佛。以上八首偈頌,是講利行的道理。
雅思淵才文中王 歌舞談說眾所欣
一切世間眾技術 譬如幻師無不現     
雅思是詩人,淵才是文人。他們的詩詞和文章,人人都歡喜讀誦。好像三國時代的龐統,他有「目下十行字,耳聽百人音」的天才。人家看一行字的時間,他便看了十行。有百個人在同時說法,他不但聽得清楚,而且又能知何人說何言,這就是文中王。
歌是歌唱,唱佛曲能令人生恭敬心,而皈依三寶。舞足舞蹈,手舞足蹈,是儀式中一種特別的技藝。談是談論,高談闊論,無所不知,分析事理,頭頭是道,井井有條。說是說話,言中有物,音聲優美,令人聞之,心生欣悅,歡喜靜聽,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      
菩薩示現一切世間種種的技術,譬如幻術師,無所不能。自無化有,自有化無,變化莫測,奧妙無窮。
或為長者邑中主 或為賈客商人導
或為國王及大臣 或作良醫善眾論
菩薩或者示現大富長者,或做城中的主人,或示現為賈商的領袖。所謂「行商坐賈」,商人到處去販賣貨物;賈人在固定地方開商店,購行商之貨,轉售於人,從中取利。或示現為一國之王,或示現為大臣。或示現為良醫,善於眾論。
在明朝有位大學士,名叫宋濂,他用血來書寫華嚴經,這是菩薩化身。寫華嚴經和其他經典,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有的寫華嚴經,放神光五色,照耀堂宇。有的寫華嚴經,楮樹生香,其味四達。有的寫華嚴經,每字發光,神人護法。有的寫華嚴經,瑞鳥銜華,旋經供養。這都是感應道交的祥瑞,不勝枚舉。
或於曠野作大樹 或為良藥眾寶藏
或作寶珠隨所求 或以正道示眾生
菩薩或者在曠野化作為古老的大樹,或者化作為良藥。好像人蔘,就是良藥。所謂「七兩為蔘,八兩為寶。」人蔘生在深山中,人所不能到的地方。為什麼?因為人蔘被人見一次,便六十年不出土,在土中隱藏著。為什麼叫人蔘?因為其形如人體,有四肢。千年老蔘,若能長成八兩重,便可以成人形,這種蔘有起死回生之效。菩薩或者示現為寶藏,如金銀礦、鑽石礦、玉石礦等。或作如意寶珠,隨心所求。或以正道法來開示眾生。
若見世界始成立 眾生未有資身具
是時菩薩為工匠 為之示現種種業     
世界剛成立的時候,人沒有飯吃,沒有衣服穿,沒有房子住,和野獸生活在一起。所謂「與虎同眠,與鹿同遊」,一切畜生和人友善,互不侵害。人在夏天時,用樹葉遮體。在冬天時,用獸皮禦寒。夏天住在樹上,冬天住在洞中,那時候的人,未有資身之具,過茹毛飲血的生活。菩薩乃示現種種工人,教人耕田、教人造屋、教人織布、教人種種生活必需的技術。又示現種種行業,令眾生學習,使其過正常的生活。生活安定,便發菩提心,來學無上道。
不作逼惱眾生物 但說利益世間事
呪術藥草等眾論 如是所有皆能說   
菩薩所行所作,都是善良的行為。他教化眾生改邪歸正,而不做逼惱眾生的事,也不做殺害眾生的工具。菩薩但說有利益眾生的世間事,或者教眾生誦經持咒的法術,或者教眾生認識藥草的知識,或者教眾生一切理論的學問。像前邊所說種種和工巧明,教導眾生使其都能明白瞭解。出家修道人,要研究五明之學:①聲明:明白言語文字的知識。②工巧明:明白一切工藝的技術。③醫方明:明白醫學常識,懂得病理,知道藥性。④因明:明白正邪真假的道理。⑤內明:明白人我心性的本體。這五學是必修的課程。
一切仙人殊勝行 人天等類同信仰
如是難行苦行法 菩薩隨應悉能作   
所行有一切的仙人,他們都修殊勝的苦行,有的修不吃熟食的苦行,有的修不吃五味的苦行,有的吃青草和樹葉來維持生命,這都是殊勝行,乃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所以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都信仰他們的修行。這種難行的苦行法,菩薩觀察眾生的因緣,隨時應現種種苦行,來感化眾生發菩提心。
或作外道出家人 或在山林自勤苦
或露形體無衣服 而於彼眾作師長   
菩薩示現種種苦行外道,來教化一切外道,令他們捨邪歸正,背塵合覺,所以菩薩有時示現外道出家人。或者在山林中,自耕自食,勤勞辛苦的修行,自力更生,不向外化緣。或者裸體不穿衣服的,真是一絲不掛,沒有一切執著。或者作為外道的師傅,來教化外道如何修行,如何發菩提心。
或現邪命種種行 習行非法以為勝
或現梵志諸威儀 於彼眾中為上首   
菩薩有時候,示現邪命種種行,也就是標異現奇,高聲顯威,說人吉凶禍福的事。好像批八字、算命、看相、摸骨、看風水等,都在五邪命之中,習行不合法的事,以為殊勝。或者示現清淨行的梵志,具種種的威儀。在那些眾人中,作為領袖。
或受五熱隨日轉 或持牛狗及鹿戒
或著壞衣奉事火 為化是等作導師
菩薩有時示現受五熱的外道,用火熱身或薰鼻等。或隨太陽轉,曝曬其身。或示現持牛狗戒和鹿戒的外道。外道有天眼通的神通,能看見牛狗鹿死後昇天,他們認為學習牛狗鹿的生活,可以昇天,所以持牛狗鹿戒,便吃青草,不吃熟食,替人守門,睡在屋外。但不知牛狗鹿在前生修昇天的善果,在今生把牛狗鹿之果報受完了,即便昇天。這些外道不明白前因後果的因果律。
或者示現穿破壞衣服的外道,認為可以消苦增樂。或者示現拜火的外道,認為火是真神。菩薩為教化這些邪知邪見的外道,而示現同類作為導師,來教化他們發菩提心。
或有示謁諸天廟 或復示入恒河水
食根果等悉示行 於彼常思已勝法   
菩薩或示現外道,去謁拜諸天的廟宇。或示現外道,潛入恒河水中,但不會淹死;跳進猛烈火中,也不會燒死。或者吃樹皮草根,以及種種的果食。菩薩都示現種種的苦行,令修邪知邪見的外道們,見菩薩所修是最殊勝的法。
或現蹲踞或翹足 或臥草棘及灰上
或復臥杵求出離 而於彼眾作師首   
菩薩示現外道,修蹲踞的苦行,整天不動。或者翹足而立,整天不移。或者一條腿立地,一條腿抬起,所謂「金雞獨立」的姿勢,表示有苦功。或者裸體臥在有棘的草上(現在還有睡在釘床),或者臥在火灰中,或者臥在杵尖上,為什麼要這樣?因為要求出離三界,所以修種種苦行。菩薩為這些外道作師傅,現出的神通比他們更高一籌,令他們敬佩而信仰,令他們捨邪歸正而發菩提心。
如是等類諸外道 觀其意解與同事
所示苦行世靡堪 令彼見已皆調伏     
像前邊所說的種種外道,菩薩觀察他們心中所明白的道理,去和他們同事,修種種苦行,但是比他們更高明。他所能忍受的不是世間人所能堪可忍受的,令外道見到這種功夫,已經都被調伏了。乃放棄他們無益的苦行,而修正宗的禪定,這樣對身心有不可思議的好處。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眾生迷惑稟邪教 住於惡見受眾苦
為其方便說妙法 悉令得解真實諦
眾生是由眾緣假和合而生。眾生有十二種類。眾生因為有無明而生迷惑,所謂「起惑、造業、受報。」這就是說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的道理。如是因,如是果。今生所受的,都是前生所造的。今生所作的,就是來生所將受的。所謂「欲知前生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果,今生做者是。」在前生種邪知邪見的因,在今生就稟邪教,信仰旁門左道,住在惡見裡,受種種的苦果。
菩薩為令外道生出正知正見的思想,乃用善巧方便的法門來教導,為其說種種妙法,令他們瞭解真正實在的道理,不再入邪知的稠林中。
或邊呪語說四諦 或善密語說四諦
或人直語說四諦 或天密語說四諦
因為眾生在迷惑中,所以菩薩用種種方法來說苦集滅道四諦法的道理,令眾生反迷歸覺。或用邊咒語來說四諦法。在南印度中有邊國,其國的人民,稟性純質,所說的話,成為神咒。如果鄰國來侵害,不用兵杖,乃用言破之,所以為邊咒語。或用善密語來說四諦法,或用人直語來說四諦法,或用天密語來說四諦法。
釋迦牟尼佛為四天王說四諦法,初用聖語。有兩位天王瞭解,有兩位天王不瞭解。佛遂用南印度邊國俗語來說四諦法,一位天王瞭解,但還有一位天王不瞭解。佛憐憫而用一種篾戾車(惡見)語來說四諦法。這時,四天王都瞭解四諦法的真實義。
分別文字說四諦 決定義理說四諦
善破於他說四諦 非外所動說四諦   
或者用分別文字來說苦集滅道四諦法。或者用決定(真實)義理來說四諦法。用種種的道理來破旁門左道的道理,來說四諦法。或者用不是外道所能搖動的理論來說四諦法。
或八部語說四諦 或一切語說四諦
隨彼所解語言音 為說四諦令解脫
或者作用天龍八部的言語來說苦集滅道四諦法。或者用一切語言來說四諦法。雖然「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但是還有些眾生不十分瞭解,完全明白,就能照見諸法實相,不明白,就只是知道法的少部份道理。所以要隨順眾生所明白的語言音聲來說四諦法,令眾生都得到解脫。
所有一切諸佛法 皆如是說無不盡
知語境界不思議 是名說法三昧力   
所有一切諸佛法門,好像用種種語言來說四諦法一樣。也用種種語言音聲來說一切法。所說的義理,都是至善至美,沒有不完盡的地方。菩薩知道一切語言的境界,都是不可思議的,這個名字叫說法三昧力。  

**▲Top

**法界佛教總會‧DRBA / BTTS / DRBU

│上一頁‧目錄‧下一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7 22: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