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48|回复: 4

[佛教生活] 陈兵教授:阿赖耶识的真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4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赖耶识的真妄

陈兵教授|文

阿赖耶识是真心抑是妄心,是有关修行尤其是禅宗明心见性的一个重大问题,因为所依佛经中的说法及修行者各自体验及对阿赖耶识内容的界定不同,这一问题直到今天尚有争议。大体而言,有认阿赖耶识为妄心、真心及真妄和合心三种见解:

1、认为阿赖耶识属杂染的妄心。

此有《阿含》、《解深密》等经中的佛言为依据。《阿含经》中以阿赖耶识为应“断”、“害”、“灭”的生死之本,《本事经》卷三、卷七谓“灭阿赖耶”,“害阿赖耶,断诸径路,证真空性”,阿赖耶意为“窟宅”,乃众生错认的永恒家园,佛陀成佛之初所说偈,有“永离窟宅”义。《解深密经》谓阿陀那识恒转如暴流,念念生灭无常,属有为法,当然不是真常无为的真心而是生灭无常的妄心了。《瑜伽师地》、《显扬圣教》、《摄大乘》等论,皆说阿赖耶识为杂染。《显扬圣教论》卷十七将阿赖耶识与“转依”(佛的清净心,即阿摩罗识、自性清净心)相对比,说阿赖耶识无常、粗重烦恼所随、为烦恼产生之因,故是杂染。《摄大乘论》譬喻阿赖耶如幻、阳焰、梦、翳。护法系唯识学发挥无着思想,主张阿赖耶识性属杂染,经正观真如,证得唯识实性,才能逐步转为清净,名曰“转依”。这在经中颇多依据,如《华严经》卷六三云:

诸佛菩萨自证悟时,转阿赖耶,得本觉智。

然这只是就阿赖耶识的所藏摄的内容而言。就功能说,护法系认为阿赖耶识唯现量故,只储存我法二执及烦恼的种子而自身无我法二执。天台宗智顗《金光明经玄义》卷上称阿梨耶识“犹有随眠烦恼,与无明合”,是潜在的烦恼与无明隐藏之处,性属杂染,是菩萨修道所断,故名菩萨识。密教《大日经·住心品》以阿赖耶识为“无始生死愚童凡夫”所误执为实常自我的“我”相之一,意味阿赖耶识是杂染的。

藏传密典中,亦多以阿赖耶识为杂染,如《觉现自现续》有云:

阿赖耶识执分别,种种迷识所染污,阿赖耶识无明法。

说阿赖耶识为凡夫染污的无明心,又称“昏昧迷茫识”。麦彭仁波且《大圆满直指心性》谓阿赖耶识不知真实,迷昧不明,非明觉不昧、能自见真实本面的“法身”。迦举派《那若六法实修明炬》引《再启幻化匙》比喻说:如泥土与水,皆不名浊,而水土和合则名浊水,普遍存在的法身如水,不名阿赖耶识,混合泥土的浊水方名阿赖耶识。

世亲《唯识三十论》说阿赖耶识有三位:在凡夫及阿罗汉、八地菩萨以下的“有学位”,性属杂染,名阿赖耶识。在阿罗汉、辟支佛,及八地菩萨以上、佛地以下,断舍杂染的阿赖耶识之名,其时的第八识只名异熟识,以能摄持异熟果(宿世的果报身)为特性。到佛位,第八识转为清净,名阿摩罗识(无垢识)。

2、认为阿赖耶识为真心。

也有经言佛语为证,如《入楞伽经》卷七云:

阿黎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

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众生身中所潜藏的佛果功德,喻如胎中之王子、矿中之金、瓶中之灯。此识本性清净,非无常,本来无我,可谓真心。宋译《楞伽经》卷二说如来藏、识藏(阿赖耶识)“自性清净,客尘所覆故,犹见不净”。《大乘入楞伽经》卷六偈甚至说阿赖耶识“离于能所取,我说是真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卷十说“赖耶性清净,妄识所熏习”,当修行成佛证得圆镜智时,如日出云翳,其本有清净性完全显现。《大乘密严经》卷下云:

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譬如明月现众国土,世间之人见有亏盈,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

又说阿赖耶“体净而无垢”、“坚固不动”,为“根本心”,不被习气污染,犹如水中月及莲花,虽不离水,而不为水所着,即是如来藏、密严佛土、大涅槃。该经卷下偈还比喻如来清净藏与众生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该经还说,阿赖耶识虽然与能熏习的心、境及其所储藏的一切染净种子恒常同时俱在,而“性恒明洁”,就像波涛虽然汹涌不息,大海则湛然常住,从不失其水的湿性。通过修行照破烦恼妄心,本来清净的心性便会全体显现。《金光明经》也有第八根本识即是真心之说,世亲《十地经论》据之说阿梨耶识为第一义心、自性清净心。地论师南道派勒那摩提、慧光、慧远等,依据此说,认为阿梨耶乃净识、如来藏、真如,即《楞伽经》所说三类识中的“真识”(汗栗驮),而以“妄识”为阿陀那识,以“事识”为前六识。慧远《大乘义章》卷三谓阿梨耶识正翻“无没”,虽在生死,不失没故。又有藏识(如来之藏为此识故)、“圣识”、“第一义识”、“净识”(无垢识、为自性净心)“真识”、“真如识”、“宅识”、“本识”(与虚妄心为根本故)八种别名。引证经论,证明阿梨耶识乃真心:

前六及七,同名妄识,第八名真。妄中前六,迷於因缘虚假之法,妄取定性,故名为妄。第七妄识,心外无法,妄取有相,故名为妄。第八真识,体如一味,妙出情妄,故说为真。又复随缘种种故异变,体无失坏,故名为真。

又说第八真识有体、用二义。其体即是法界恒沙佛同一体性,互相集成,一备一切,一切皆空、无性故,说为如如。其用,则恒沙佛法集成心事,在染与惑妄想应,缘集成生死;在净息染,契穷自体,便成法界差别行德,就此净用,说为正智。

天台宗慧思大师《随自意三昧》也认为阿赖耶即佛性、如来藏、自性清净藏,觉了诸法时名自性清净心,乃初心菩萨所用:

藏识者,名第八识,从生死际乃至佛道,凡圣愚智未曾变易,湛若虚空,亦无垢净、生死、涅槃,无一无二,虽假名亦不可得,五根不能见。

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说“八识别无自体,但是真心”,名乾利陀耶。唐译密教经典《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属金刚界经)云:

藏识本非染,清净无瑕秽,

长时积福智,喻若净月轮。

属无上瑜伽部的《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即《喜金刚本续》)卷三云:

唯一体性最上庄严,为阿赖耶,诸佛宝藏。

都说阿赖耶识乃真心。藏传佛教界也有依据某些密续,说阿赖耶识乃本性清净的心体,被无明烦恼所覆蔽而现为杂染者。如《密集》云:“阿赖耶识在最初,无有做作和染污”,空而周遍,唯因无明风动、寻思造作而被污染,此则意味阿赖耶识本性清净或原本清净,而众生现实的阿赖耶识是杂染的。

3、认为阿赖耶识乃真妄和合。

此乃南北朝地论师北道派及摄论师的观点。地论师北道派创始人菩提流支所译《楞伽经疏》说阿赖耶识有真、妄二义,真妄不曾相离,真心被妄心熏习而现为一切妄染法。《大乘义章》卷三说,地论师北道派分第八识为真、妄两种,真识名阿摩罗,妄识名阿黎耶。“佛性真心与无明地合为本识,名阿梨耶”。八识的生起,是依真识(阿梨耶)起妄识(阿陀那),依妄识起六事识(前六识),依意识起前五识。阿黎耶义译为“无灭”者,谓其“虽在生死,不失灭故”,其别名有“圣识”、“第一义识”、“净(无垢)识”、“真识”、“真如识”、“本识”等,意谓此识中含藏无量佛法,自性真实不妄、清净不染,既是产生佛法的根本,又是产生世间一切虚妄现象的根本。真心与妄心相互依持,真心有体有用:本净真心为体,随缘隐显为用,用必依体,如波依水起。在汉传佛教界影响极大的《大乘起信论》分一心为真如、生灭二门,谓依如来藏(心真如)而有生灭心:

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黎耶识。

此识“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为摄持、生起世间、出世间一切的根本,这种功能出于其所具的觉和不觉二义。觉,谓此识之体即是绝对平等、无差别的“法界一相”或真如,亦即诸佛共证的法身,本来具有如实觉知宇宙真实体性的觉性,名为“本觉”。这种本觉使众生能够反思自身的存在,发心修善学佛,从“始觉”、“相似觉”、“随分觉”渐达“究竟觉”而成佛。不觉,谓由不能如实觉知真如之绝对唯一(“法界一相”),“不觉心起,而有其念”,成为无始无明,由此能见、能现、能取境界,起念念相续的“业识”(心动)、“转识”(能见相)、“现识”(能现色声等境界)、“智识”(能分别染净)、“相续识”(相续不断),这五种识统称为“意”。由这妄染的意的活动,“住持过去无量世等善恶之业,令不失故;复能成熟现在未来苦乐等报,无差违故;能令现在已经之事,忽然而念,未来之事,不觉妄虑”。总之,阿赖耶识尽管具有本觉,却因不觉而成为众生妄染的心识之本,具有处理和成熟善恶业报、令人不自觉地思虑过去未来的作用。其观点接近地论师北道派,故古今皆有人认为乃地论师所造。

摄论师依印度安慧之说,也以阿黎耶为真妄、染净之和合。吉藏《中观论疏》卷七谓摄论师说第八识有真妄二义:有解性义是真,有果报识是妄用。圆测《解深密经疏》卷三说真谛依《决定藏论》立三种阿赖耶识:一、解性梨耶,谓能悟解佛性,为成佛之因;二果报梨耶,以众生认识中的一切现象为所缘的对象,指能执持根身、缘起器界,作一切能认识的心识和所认识的世界之本;三染污梨耶,缘真如境起四种错误的理解,为微细法执(执着本非实有者为实有)或无明之本。喻如藏有金的土,既有染污性的、很贱的土,又含藏有清净性的、贵重的金。众生的阿赖耶识只现染污性,如只见土而不见金;佛的阿赖耶识只现清净性,如土已炼成金。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藏传宁玛派有阿赖耶识分三种之说:一无始所依之阿赖耶,即真性、如来藏;二无记性阿赖耶,指能摄藏者,略同异熟识;三杂染的阿赖耶识。

藏传觉囊派《了义海论》等则认为,阿赖耶识乃世俗诸法之根,依他起性所依,然非最终极者,其根(即最终极者)为胜义有、如来藏,因忽尔障垢生染,现为杂染习气所依托的阿赖耶识,属烦恼根、有为法,若转识成智,则恢复无为法本面。又说阿赖耶识有识、智之分,为染净之根、根之根,实即一如来藏分位所立假名,并没有从有为转无为的问题。其看法接近《起信论》。

迦举派《那若六法实修明炬》虽说阿赖耶识为杂染而非法身,犹如混水不是清水,而又说“无垢心的本质就是阿赖耶识的净分”,是则认为阿赖耶识是染净和合的。

关于阿赖耶识真妄之三说,以第一、第三说为妥当。第一说是从心识结构论、事相的角度,就众生心之现实,判众生的阿赖耶识为杂染,这种说法的难点是如何解释无明烦恼妄心的根源,回答只能说本来就有,然从本体论看,本来就有者应该是真常、清净的,唯识学的处理是以本来真常者为真如理,以不如实知真如理为无明烦恼之本。

第二以阿赖耶纯为清净之说,从佛果角度观察如来藏,较难处理众生现实杂染的问题。经中说阿赖耶识为真心或如来藏、真如,是从体性论的角度着眼,就此而言,不仅可以说阿赖耶识是真如、本性清净,也可以说一切心包括烦恼亦皆是真如,亦皆本性清净,《般若》等经中即常作此说;但在事相上论,众生现实的阿赖耶识显然是杂染,只能说它潜在有清净性,如金矿与金、金与金指环之喻,矿中虽然潜藏有金,指环虽然是金所制成,但需经提炼、制造,不能说现前的金矿就是纯金、纯金块就是金指环。说阿赖耶识体性清净是对的,但若说它相亦清净,则显然不合理。魏译《入楞伽经》卷七云:

如来藏识不在阿梨耶识中,是故七种识有生有灭,如来藏识不生不灭。

明言清净的如来藏识或真心,非阿赖耶识。宋译《楞伽经》卷四云:

菩萨摩诃萨欲求胜进者,当净如来藏及识藏名。

以如来藏和识藏(藏识)为二。同经卷一以“真识”或“自真相识”为三种识之首,按后文之义并对照另外两个译本,虽然应指藏识的真相、真性,而一般从相用上讲的杂染或染净和合的阿赖耶,不大能称得起真识。经言:

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识实不灭。

谓七转识及第八藏识与真相识(即真识)非一非异,若异,则杂染生灭的藏识不能作为七转识的依因,依因必不生不灭故;若不异,则圣者灭七转识,其藏识亦应随之而灭,就完全没有心识了,实则其“自真相识”或真心不灭。《大乘入楞伽经》卷六说阿赖耶识为真如后,又说“转依离人、法,是则为真如”,意谓杂染的阿赖耶识净化之后才是真如。将未经净化的阿赖耶识误认为即是真如,在修行上可能会出生误导。随地论学派的绝传,汉传佛学界自唐代以来,谈第八识,一般皆不取即是真心说,而取第一妄识说或第三真妄和合说。

第三阿赖耶识真妄合和说,从本体论角度统和前二说,统一性与相、真与妄,提供了为何生起无明烦恼的解释,在理论上较为圆融。若依此说,则生灭的、杂染的阿赖耶识,乃众生身中现实具有,说杂染,乃从其相用而言。从体性讲,则其性本净本觉,即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心真如,而这清净体性,或《楞伽经》所言与藏识、转识非一非异、实常不灭的真识或真相、自真相识,也可以立为第九识、阿摩罗识。《入楞伽经》卷九谓“心意识八种,俗故相有别”——从世俗的认识惯例来说,心识有八种;又说“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密严经》卷中也说:

心有八种,或复有九。与无明俱,为世间因。世间悉是心、心法现,是心、心法及以诸根,生灭流转,为无明等之所变异,其根本心,坚固不动。

如果立第九识,那只能是“真识”或坚固不动的“根本心”了。此根本心,可溯源于《阿含经》所言“解脱心”、“涅槃识”、“涅槃界”,亦即《菩萨本业璎珞经》卷二所说无所猗、独无侣、无所在、不变易、无生灭的“涅槃心”、“无染污识”、“无为识”、“住识”。

摘自:≪佛法正道论 ≫陈兵教授

八、阿赖耶识与修行

作者简介

陈兵,1945年生于甘肃武山。兰州大学中文系卒业后在新疆劳动、工作10年。1974年开始研习佛法。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宗教系。现任四川大学宗教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四川省文史馆馆员、成都市第12届政协常委。指导佛教专业的博士、博后、硕士生70余名。

研究范围涵盖汉传、藏传、南传三系佛教及道教,主要长于佛教思想、佛教禅定学、佛教心理学、中国近现代佛教、道教炼养学、宋元明清道教,著有《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生与死》、《佛陀的智慧》、《新编佛教词典》、《道教之道》、《道教气功百问》、《佛教心理学》、《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合著)、《中国道教史》(合著)、《道藏提要》(合著)等,发表有关论文百余篇,著述达六百余万言。
发表于 2020-3-24 16: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除盖障菩萨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10: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